现代人也应重视[弟子规]

现代人也应重视《弟子规》

古代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清代儒生李毓秀根据宋代朱熹《童蒙须知》改编的《训蒙文》,后又经贾木斋修订,改名为《弟子规》一书能告诉大致答案。《弟子规》是一本讲孩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该恪守的规范条例。虽然他是几百年前学前教育和可操作性强的儒家精神的精髓,今天看来也是常新和实用的。

《弟子规》流传至今,现在书店的书架上还被摆放着,它和现代意义仍不可分。它的不少教育规范在中国古代、现代及世界其他地方都有着普遍意义。比如书中开始涉及的“孝”,也是全人类认同的观念,涉及的个人卫生方面与现代规范很相近,比如它要求洗手、洗脸、漱口、不挑食、不饮酒等,与现代人的要求没有任何区分。《弟子规》用顺口溜的形式编成,通俗易懂,容易记诵。该书编成流传后,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弟子规》同样遭受乖舛的历史命运,尤其在“文革”、“批林批孔”运动中受到了极其严厉的批判和彻底否定。在恢复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今天,现代人应如何看待其启蒙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呢?笔者不妨先将《弟子规》的要点先略作先解析,以助于我们对该书的理解。

《弟子规》一书中有“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从一定的角度,对受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规范性要求。全书丝丝紧扣,前后呼应,不能不说编者是颇费了一番良苦用心的,因而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总序”即总纲开宗明义指出“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行有余,则学文。” 首孝悌是把孝悌放在首位。“孝”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规定人们要对父母做到忠顺。“谨”和“信”要求做人要诚实可信。“行有余则学文”就是要做“博学于文”,才能对国家对社会做出贡献。第二部分主要说的是对父母的爱敬忠顺之心,对尊长的谦恭态度等等。这是青少年对父母的态度和尊长的态度所树立的规范。第三部分“谨而信”,规定少年儿童起居、洗漱、穿戴、饮食、待人、接物等等。“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都对青少年要讲究文明、谨言慎行做出了具体要求。第四部分“泛爱众而亲仁”,宣扬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爱人”。“行高者,名自高”,“ 才大者,望自大”,“己有能, 勿自私”,“勿厌故,勿喜新”,“善相劝, 德皆建”,用贤能之人的仁义道德标准来要求规范自己做人。“己不欲,即速已”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相近。“恩欲报”、“慈而宽”、“言不讳,色不婿”,“ 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则警”,“ 闻誉恐 ,闻过欣 ,直

谅士,渐相亲”,宣扬了善恶观,德才观,功过观。要求我们随时都要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同时自强不息,心怀善性。这些对人们的成长发展无不具有价值规范的作用。第五部分“ 行有余则学文”,,要求青少年博学于文,做有用的人才。“ 读书法,有之到,心眼口,信皆要”,“ 勿自暴,勿自弃”,要求要成为有用的人才,就要刻苦用心,用力,用功,不要一曝十寒,白白浪费光阴,糟蹋损害自己。文中后半部分提到的“信”和守时的观念,与西方严格秉持的信条可谓是不谋而合。由此看来《弟子规》的普遍意义和普世价值相通于古今中外的不少基础教育原则。

但毕竟这是几百年前的读本,与我们现代还有不少差异。文中就有不少很有意思的规范。比方“勿践阈”,意思是在家门口站立时不要把脚踩在门槛上。还有“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是说父母如果做错了事,不听子女劝,子女应该等父母情绪好了再劝,如果还不听,就要哭泣恳求。还有一些规范非常具有人性化。比如“宽转弯,勿触棱”,是说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些,以免碰到棱角。文中还有些说法,现代人未必会认同。它讲“丧三年,常悲咽,居住变,酒肉绝”,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要经常痛哭,夫妻要分居,不能吃肉喝酒。它还讲父母生气打孩子,子女要甘愿接受,毫无怨言。还有不是圣贤书,绝对不看。这些观念,如今人

未必认同。作为一本启蒙教育的范本,它没有在更宽的范畴内规范,更没有要求孩子要关爱万物,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表明它的历史局限性。

时代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现代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弟子规》今天在教育少年儿童成人成才的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观意义。现代社会意识和观念庞杂,浮躁与不良风气已经给低龄段儿童不少严重侵蚀。这已经引起了全社会各界人士的严重关切,因此,可以肯定,重视严正规范的古典教育,对我们现代人成为有用的人才大有裨益的。

现代人也应重视《弟子规》

古代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清代儒生李毓秀根据宋代朱熹《童蒙须知》改编的《训蒙文》,后又经贾木斋修订,改名为《弟子规》一书能告诉大致答案。《弟子规》是一本讲孩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该恪守的规范条例。虽然他是几百年前学前教育和可操作性强的儒家精神的精髓,今天看来也是常新和实用的。

《弟子规》流传至今,现在书店的书架上还被摆放着,它和现代意义仍不可分。它的不少教育规范在中国古代、现代及世界其他地方都有着普遍意义。比如书中开始涉及的“孝”,也是全人类认同的观念,涉及的个人卫生方面与现代规范很相近,比如它要求洗手、洗脸、漱口、不挑食、不饮酒等,与现代人的要求没有任何区分。《弟子规》用顺口溜的形式编成,通俗易懂,容易记诵。该书编成流传后,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弟子规》同样遭受乖舛的历史命运,尤其在“文革”、“批林批孔”运动中受到了极其严厉的批判和彻底否定。在恢复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今天,现代人应如何看待其启蒙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呢?笔者不妨先将《弟子规》的要点先略作先解析,以助于我们对该书的理解。

《弟子规》一书中有“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从一定的角度,对受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规范性要求。全书丝丝紧扣,前后呼应,不能不说编者是颇费了一番良苦用心的,因而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总序”即总纲开宗明义指出“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行有余,则学文。” 首孝悌是把孝悌放在首位。“孝”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规定人们要对父母做到忠顺。“谨”和“信”要求做人要诚实可信。“行有余则学文”就是要做“博学于文”,才能对国家对社会做出贡献。第二部分主要说的是对父母的爱敬忠顺之心,对尊长的谦恭态度等等。这是青少年对父母的态度和尊长的态度所树立的规范。第三部分“谨而信”,规定少年儿童起居、洗漱、穿戴、饮食、待人、接物等等。“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都对青少年要讲究文明、谨言慎行做出了具体要求。第四部分“泛爱众而亲仁”,宣扬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爱人”。“行高者,名自高”,“ 才大者,望自大”,“己有能, 勿自私”,“勿厌故,勿喜新”,“善相劝, 德皆建”,用贤能之人的仁义道德标准来要求规范自己做人。“己不欲,即速已”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相近。“恩欲报”、“慈而宽”、“言不讳,色不婿”,“ 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则警”,“ 闻誉恐 ,闻过欣 ,直

谅士,渐相亲”,宣扬了善恶观,德才观,功过观。要求我们随时都要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同时自强不息,心怀善性。这些对人们的成长发展无不具有价值规范的作用。第五部分“ 行有余则学文”,,要求青少年博学于文,做有用的人才。“ 读书法,有之到,心眼口,信皆要”,“ 勿自暴,勿自弃”,要求要成为有用的人才,就要刻苦用心,用力,用功,不要一曝十寒,白白浪费光阴,糟蹋损害自己。文中后半部分提到的“信”和守时的观念,与西方严格秉持的信条可谓是不谋而合。由此看来《弟子规》的普遍意义和普世价值相通于古今中外的不少基础教育原则。

但毕竟这是几百年前的读本,与我们现代还有不少差异。文中就有不少很有意思的规范。比方“勿践阈”,意思是在家门口站立时不要把脚踩在门槛上。还有“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是说父母如果做错了事,不听子女劝,子女应该等父母情绪好了再劝,如果还不听,就要哭泣恳求。还有一些规范非常具有人性化。比如“宽转弯,勿触棱”,是说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些,以免碰到棱角。文中还有些说法,现代人未必会认同。它讲“丧三年,常悲咽,居住变,酒肉绝”,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要经常痛哭,夫妻要分居,不能吃肉喝酒。它还讲父母生气打孩子,子女要甘愿接受,毫无怨言。还有不是圣贤书,绝对不看。这些观念,如今人

未必认同。作为一本启蒙教育的范本,它没有在更宽的范畴内规范,更没有要求孩子要关爱万物,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表明它的历史局限性。

时代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现代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弟子规》今天在教育少年儿童成人成才的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观意义。现代社会意识和观念庞杂,浮躁与不良风气已经给低龄段儿童不少严重侵蚀。这已经引起了全社会各界人士的严重关切,因此,可以肯定,重视严正规范的古典教育,对我们现代人成为有用的人才大有裨益的。


相关文章

  • 弟子规教学计划
  • 四和新村完全小学弟子规教学计划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班风. 2.通过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查看


  • 弟子规教学计划 1
  • 小学弟子规教学计划 五年一班 安庆丽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班风. 2.通过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 ...查看


  • 回到_论语_与真实的孔子对话[1]
  • 回到<论语>:与真实的孔子对话 朱晓宏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北京 100089) 摘要:回到孔子语录的原意上去,真实而全面地理解孔子的思想.真正的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希望孔子和弟子们的教育生活事件能 ...查看


  • [弟子规]经典诵读计划
  • <弟子规>诵读计划 一.背景情况: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典诗文,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也是祖国的瑰宝.在学校进行经典诗文活动,有利于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字熏陶,点燃学生热爱祖国古典诗文的热情 ...查看


  •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
  •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一) 在我的"书库"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书.当然,也少不了一些经典作品.如:<三字经>.<百家姓>.<水浒传>.<西>游记>„„我都 ...查看


  • 教育论文:墨家教育思想的当代意蕴
  • [摘 要]墨子是我国最早的因材施教的实践教育家.墨子在教育的必要性.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及重视学生量力而行和知识技能的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有深刻完整的认识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教育,完善我国当代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查看


  • [百家讲坛] 解读弟子规21余力学文之一
  • 解读弟子规21余力学文之一 同期声:解读弟子规余力学文之一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现代化社会飞速发展,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家长对孩子 ...查看


  • 新解弟子规1总叙
  • 弟子规讲解<总叙> 大家好!在还没有讲之前,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来这学习弟子规? 因为弟子规里有让我们人生幸福的秘诀,学<弟子规>,从小就能扎下做人的根基,你以后的人生就可以少走弯路.在古时候,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 ...查看


  • 君子学以至其道
  •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各位领导.同事们: 今天是我个人论语每日一讲的最后一讲,所讲述的这句话也刚好做个总结,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百工:各行各业的工匠. 肆:古代社会制作手工制品的作坊. 整句话的意思是: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