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探究,作者认为深义的中华文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C.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2.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原始佛教并不强调“孝”,而是特别强调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教义,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C.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中国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佛教虽然讲的大多是地狱、轮回等所谓的“鬼学”,但自古以来对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绝不亚于传统的儒学。

3.大量的引用是本文的特色,请简要说明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所起的作用。

4.本文题为“中国文化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

阅读答案:

1.B(A错在后半句与原意不符,C错在将“具体表现”等同于“特质”,D错在“佛道二家”应是“知”“行”两者。)

2.D(不亚于儒学的是学说思想方面)

3.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是为了借用“深义的文化”这个概念,引出本文观察中国文化的视角。(2分,答“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作者想换个角度,同样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1分。)

4.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方面构成,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三纲六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探究,作者认为深义的中华文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C.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2.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原始佛教并不强调“孝”,而是特别强调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教义,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C.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中国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佛教虽然讲的大多是地狱、轮回等所谓的“鬼学”,但自古以来对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绝不亚于传统的儒学。

3.大量的引用是本文的特色,请简要说明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所起的作用。

4.本文题为“中国文化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

阅读答案:

1.B(A错在后半句与原意不符,C错在将“具体表现”等同于“特质”,D错在“佛道二家”应是“知”“行”两者。)

2.D(不亚于儒学的是学说思想方面)

3.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是为了借用“深义的文化”这个概念,引出本文观察中国文化的视角。(2分,答“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作者想换个角度,同样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1分。)

4.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方面构成,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三纲六纪)。


相关文章

  •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检测
  •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检测 高三 2011-05-24 20:27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检测 中国 ,只有一个陈寅恪 张昌华 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 ...查看


  •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阅读答案
  •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 周远斌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 ...查看


  • 自信何来阅读答案
  • 议论文阅读.(10分) 自信何来 史中兴 ①人要自尊,自尊来自自信,自信来自自我评估.有十分货色,就是十分货色,不降低成色,不矮化自己. ②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讲<红楼梦>,开宗明义:"我讲<红楼梦>嘛,凡是 ...查看


  • 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 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 ...查看


  •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一一季羡林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一一季羡林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 ...查看


  •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阅读答案
  •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有人又撰文反驳 ...查看


  • 豫南九校2012-2013高二段考语文原试卷及答案
  • 2012年11月10日9:00--11:30 豫南九校2012-2013学年上期高二段考 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叶县三高 责任老师:张向锋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查看


  • 陈寅恪的风骨
  • 陈寅恪的风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的风骨:独立之精神, 2009-12-13 17:00 作者:卿本佳人阅读原文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们中国人若有这两样做人做事的基本特质,必将会有更多的像陈寅恪这样的学术大师涌 现出来,也必 ...查看


  • 议论文阅读复习 1
  • 散文.议论文阅读练习 江南瓦 陈志宏 瓦是江南的帽,楚楚然,如片片暗玉点缀屋上. 瓦来自泥土,历经火炼,是土里长出的硬骨,是火中飞出的凤凰. 一片片盖在屋顶,似鱼鳞,又像梯田,晴时挡烈日,雨天遮雨水. 偏偏不碍风游过,上瓦与下瓦之间有缝,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