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咏烛二首(其二)]

  《咏烛二首(其二)》原文

  九龙蟠焰动,

  四照逐花生。

  即此流高殿,

  堪持代月明。

  《咏烛二首(其二)》译文

  如龙盘光焰闪动,如花开光辉四映。

  这样照彻殿堂,手持可以代替月光。

  《咏烛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咏烛二首(其二)》原文

  九龙蟠焰动,

  四照逐花生。

  即此流高殿,

  堪持代月明。

  《咏烛二首(其二)》译文

  如龙盘光焰闪动,如花开光辉四映。

  这样照彻殿堂,手持可以代替月光。

  《咏烛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相关文章

  • 关于荷花的诗句:采莲曲二首其二
  • <采莲曲二首其二>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采莲曲二首其二>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采莲曲二首其二>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查看


  • 边塞诗:凉州词二首·其二
  • <凉州词二首·其二>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凉州词二首·其二>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凉州词二首·其二>原文 单于北望拂云堆⑹,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⑺. &l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中秋月二首其二
  • <中秋月二首其二>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 <中秋月二首其二>原文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月二首其二>的诗意/&l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组诗共两首,采用了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原文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 ...查看


  • 王勃的诗: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原文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鉴赏 诗人的离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 ...查看


  • 山水诗:秋词二首·其二
  • <秋词二首·其二>原文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其二>赏析 本诗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 ...查看


  • 关于雨的诗句: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原文 坐看黑云衔猛雨, 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 却是山前晚照明.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鉴赏 从诗的艺术手法看,本诗既不符合唐诗通常的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也无通常写景虚实相生较简 ...查看


  • 李商隐的诗:对雪二首(其二)
  • <对雪二首(其二)>原文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对雪二首(其二)>注释 旋:漫. 桂魄:指月. 梅妆 ...查看


  • 展望未来的诗句:秋词二首·其二
  • <秋词二首·其二>原文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其二>赏析 本诗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