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教案
团城山实验学校 王 丹
一、课文解读
课文记叙了新老两代信客的人生。老信客是一条暗线,是他指引年轻信客走入这个行当,也是他用自己血的教训警醒年轻信客:‚信‛是信客的生命。年轻信客是一条明线,他是寂寞、困苦的远行者,是城乡变迁、社会冷暖的见证者,他既是城市的过客,也是故土的过客。总之,他的生活状态是‚在路上‛,他是一个边缘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又是乡村不可缺少的,他为远行者送(写)家信,带运行李,代办家事,没有绿衣使者的光环,没有锦衣华食的生活,没有旱涝保收的待遇,有的只是一身尘土,两袖清风,三餐难继,四方朋友。就是这样一个人,实践了‚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的职业操守;就是这样一个人,用诚信、宽容、隐忍立起了一个大大的‚人‛字。他最终做了自己的主人。
《信客》一文平实、质朴、练达、深刻。余秋雨先生用他的诚信为文,引导每位读者诚信为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领悟他的品格和精神。
能力目标:理解文章语言和主题、写作对象之间的关系,赏析文章语言。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洁身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等品质。
重点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领悟人物的品格。 课型:赏析探究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深刻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
美国阅读心理学家N•S•史密斯在《阅读中理解多义性》一文中,将阅读界定为‚感知、理解、表述、鉴赏评价‛四个层面,并认为第四个层面是在前三个层面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阅读。个性化的人物评价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解读之上,否则便会苍白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配背景音乐《祝你平安》
(上联)一生重情重义信字当头能挑生死祸福担
(下联)换来万户千家讯息通畅生就侠骨柔肠心
师:同学们好,请大家一起大声朗读这幅对联。请同学们想想,这幅对联写的是哪一种职业的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余秋雨笔下的《信客》。
出示课件: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地浏览课文。
出示课件:1、课文写了两个信客,主要写了哪一个信客?写另一个有何作用? 2、年轻信客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生答。师明确:
1、主要写年轻信客。写老信客原因:A、他引年轻信客入行。B、他用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指点。C、他用自己血的教训时时警醒年轻信客:‚信‛是信客的生命。要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与道德底线。
2、课文第一部分写信客为什么当信客;第二部分写信客怎样当信客;第三部分写信客不当信客的原因;最后写信客不当信客后,当老师、校长。
出示课件:
接受重托——艰辛从业——无奈卸差——执教小学
(三)个性阅读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信客的一生。我觉得,信客、信客,信是他的灵魂,客是他的身份。你们觉得呢?难道‚客‛
是他唯一的身份吗?请大家带着问题精读课文。
出示课件:1、信客是主人,还是过客?为什么?
2、信客是个怎样的人?
请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语言赏析
师:大家的心目中之所以有一个活生生的信客形象,得益于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
出示课件:‚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师评析。
请生品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赏析讨论,全班交流。
请生归纳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
(五)拓展练习
出示课件:《东坡突围》文段配乐朗诵。
出示课件:请你概括以上文段的语言风格,再与本文比较异同。
师问:为什么同一个作者的语言会有这样大的差异? 明确:语言是为主题和写作对象服务。即‚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作用内容‛。
(六)请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从课题中的‚客‛字寻找突破口,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题‚信客是主人,还是过客?‛启发学生思考并明白:生命的过客只有高擎‚诚信‛的火炬才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余秋雨运用质朴而典雅、警譬而畅达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久远而清晰、写实而诗意,形神兼备的信客形象。赏析《信客》语言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通过引导学生摘取文中精彩语句进行赏析品评,并与作者的另一篇文章《东坡突围》在语言风格上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特点,明白‚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作用内容‛的道理。
在一课时内对这篇长文完成内容感知、立意挖掘、语言品析等教学活动,这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挑战。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在课前熟读课文,而且要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交流,更要求老师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因此,这个设计或许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我自己在课堂上感情的投入、语言的感染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何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开放性、引导性、启发性,使学生真正做回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更是我思考的问题。
《信客》教案
团城山实验学校 王 丹
一、课文解读
课文记叙了新老两代信客的人生。老信客是一条暗线,是他指引年轻信客走入这个行当,也是他用自己血的教训警醒年轻信客:‚信‛是信客的生命。年轻信客是一条明线,他是寂寞、困苦的远行者,是城乡变迁、社会冷暖的见证者,他既是城市的过客,也是故土的过客。总之,他的生活状态是‚在路上‛,他是一个边缘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又是乡村不可缺少的,他为远行者送(写)家信,带运行李,代办家事,没有绿衣使者的光环,没有锦衣华食的生活,没有旱涝保收的待遇,有的只是一身尘土,两袖清风,三餐难继,四方朋友。就是这样一个人,实践了‚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的职业操守;就是这样一个人,用诚信、宽容、隐忍立起了一个大大的‚人‛字。他最终做了自己的主人。
《信客》一文平实、质朴、练达、深刻。余秋雨先生用他的诚信为文,引导每位读者诚信为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领悟他的品格和精神。
能力目标:理解文章语言和主题、写作对象之间的关系,赏析文章语言。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洁身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等品质。
重点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领悟人物的品格。 课型:赏析探究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深刻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
美国阅读心理学家N•S•史密斯在《阅读中理解多义性》一文中,将阅读界定为‚感知、理解、表述、鉴赏评价‛四个层面,并认为第四个层面是在前三个层面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阅读。个性化的人物评价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解读之上,否则便会苍白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配背景音乐《祝你平安》
(上联)一生重情重义信字当头能挑生死祸福担
(下联)换来万户千家讯息通畅生就侠骨柔肠心
师:同学们好,请大家一起大声朗读这幅对联。请同学们想想,这幅对联写的是哪一种职业的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余秋雨笔下的《信客》。
出示课件: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地浏览课文。
出示课件:1、课文写了两个信客,主要写了哪一个信客?写另一个有何作用? 2、年轻信客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生答。师明确:
1、主要写年轻信客。写老信客原因:A、他引年轻信客入行。B、他用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指点。C、他用自己血的教训时时警醒年轻信客:‚信‛是信客的生命。要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与道德底线。
2、课文第一部分写信客为什么当信客;第二部分写信客怎样当信客;第三部分写信客不当信客的原因;最后写信客不当信客后,当老师、校长。
出示课件:
接受重托——艰辛从业——无奈卸差——执教小学
(三)个性阅读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信客的一生。我觉得,信客、信客,信是他的灵魂,客是他的身份。你们觉得呢?难道‚客‛
是他唯一的身份吗?请大家带着问题精读课文。
出示课件:1、信客是主人,还是过客?为什么?
2、信客是个怎样的人?
请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语言赏析
师:大家的心目中之所以有一个活生生的信客形象,得益于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
出示课件:‚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师评析。
请生品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赏析讨论,全班交流。
请生归纳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
(五)拓展练习
出示课件:《东坡突围》文段配乐朗诵。
出示课件:请你概括以上文段的语言风格,再与本文比较异同。
师问:为什么同一个作者的语言会有这样大的差异? 明确:语言是为主题和写作对象服务。即‚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作用内容‛。
(六)请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从课题中的‚客‛字寻找突破口,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题‚信客是主人,还是过客?‛启发学生思考并明白:生命的过客只有高擎‚诚信‛的火炬才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余秋雨运用质朴而典雅、警譬而畅达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久远而清晰、写实而诗意,形神兼备的信客形象。赏析《信客》语言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通过引导学生摘取文中精彩语句进行赏析品评,并与作者的另一篇文章《东坡突围》在语言风格上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特点,明白‚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作用内容‛的道理。
在一课时内对这篇长文完成内容感知、立意挖掘、语言品析等教学活动,这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挑战。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在课前熟读课文,而且要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交流,更要求老师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因此,这个设计或许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我自己在课堂上感情的投入、语言的感染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何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开放性、引导性、启发性,使学生真正做回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更是我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