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我与孩子交流的特殊方式

约定──我与孩子交流的特殊方式

2008-03-19 23:40:52| 分类: 教学辄记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约定──我与孩子交流的特殊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师对一个人童年的责任,那就是珍视、守护、维持!我想,在班主任工作中,若能以此为座右铭,那么,我所追求的“走进学生心灵”,又何尝是一件难事?

我看过这样一个事例:德高望重的霍懋征老师在教学中发现一个小女孩每逢提问她都举手,可当要她站起来回答时,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霍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小女孩笑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的。”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霍老师陷入了深深的歉疚: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这种自尊容不得丝毫的忽视。于是她就和这位学生悄悄“约定”,今后老师提问时,你如果会回答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不长时间,这个小女孩就在这样的约定中变得开朗了,成绩进步了。

看完这个小故事,我不得不折服于霍老师的教育智慧。一个简单的“约定”,让一个孩子不再感到自卑;一次短暂的交流,叩开了学生紧闭的心扉;一番真诚的信任,让孩子的童心如春花绽放!

于是我反思自己的工作。简单、武断固然不是我的工作方法,但整个过程中,真正的“智慧”又有多少呢?好多孩子不善于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即使对话,也很难听到孩子的真心话。怎么办?我真的很想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一次又一次蹲下身子,为的就是和他们平等交流,可为何总是事与愿违?

我发现,是沟通方式出了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特意定做了一只信箱,挂在教室的一角。我对孩子们说,只要是你遇到什么难题、烦心事,若不方便直接和老师说,都可以写在纸上投到信箱里。这只信箱就叫“知心信箱”,我就是你们的“知心大姐姐”。从此,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打开信箱,取出当天的“留言”,一张张细细读来,果然看到很多孩子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小烽平时都是爷爷、奶奶接送,开家长会时也是爷爷出席。原来,他的父母离异了,父亲又去了外地打工。他在留言中说:我太想念妈妈了,可她不在我身边!

阳阳是典型的“问题生”,学习差,纪律散漫,特别不讲卫生。他留言:如果妈妈不离开爸爸,爸爸就不会疯,我就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快快乐乐地生活了。

„„

天!这些事我以前怎么不知晓?我反问自己,还是个合格的班主任吗?怎么如此忽视学生的家庭情况呢?

还好,“知心信箱”弥补了我的过失,让我得以重新审视自己工作上的不足。于是,我在班会上和孩子们“约定”,让“知心信箱”成为我们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让“知心大姐姐”解开他们深藏的心结。

虽然这也只是一种尝试,但我相信,有了心与心的交流,有了坦诚的对待,孩子们定会露出发自内心的灿烂的笑容──童年,本该是轻松的!

标点符号的故事

2008-03-13 12:38:57| 分类: 教学辄记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

明末著名画家徐渭(文长) 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这样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 ”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 留。”

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二)

从前,有一位很吝啬的财主,他请了一位先生来教儿子读书。财主想在吃饭上多刮点油水,就对教书先生说:" 我家里尚不宽裕,咱们伙食要从简行事。" 教书先生说:" 好吧,但简单也得有个标准,咱们写个合约,免得费口舌。" 财主同意了。

教书先生拿来一张,写下十六个字:"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财主一看,心想:"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好,好!" 于是满口答应。谁知,第一天中午开饭,教书先生就大喊起来:" 怎么只一碟青

菜?一点腥荤也没有?" 财主说:" 我是按合约做的呀!" 教书先生拿出合约,随口念道:"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原来教书先生加上六个标点,每顿饭必须有一荤一素才符合合约规定。财主虽不愿意,又怕声张出去被人耻笑,只好每餐一荤一素。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低段写话教学尝试

作文难,作文教学也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作文难就难在它依赖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作文指导的方法和策略上。作文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还能使积累的语言得以运用。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不能把它仅仅当成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而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从各个方面下工夫,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写作教学对打好学生写作的基础和语文素养的基础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写作为“写话”训练。写话就是把要说的话或想说的话写下来,是运用书面语言的训练,是写作的一种形式,也是成篇习作的基础。现在我就在低段写话教学中的尝试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分层进行说话训练,以此来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以后写话作好语言方面的准备。

因为说话是写话的基础,写话是说话的发展,所以在低段教学中,我首先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说话训练。

第一,从汉语拼音教学入手,逐步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为写话打下基础。

在汉语拼音教材编写中,有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题目,在教学这种题目时抓住时机,适当的进行说话训练,既巩固了汉语拼音,有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还增强了初入学阶段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日后写话打下基础。

第二,在识字教学中,注意积累词汇,有意识的进行专题训练,使学生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为写话做好书面语言方面的积累。

初入学时,孩子识字不多,我就在教学中结合画面,鼓励孩子口头组词,先建立词语的概念。例如:在教学《看图说话学拼音3》中的“雨”字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口头组词,学生通过观察和组词建立了词语的概念,为说一句通顺连贯的话打下了基础。后来在教学《雨后的森林》这课时,再次要求学生用“雨”字组词,在课后生字条上写下自己最喜爱的三个词语,并且选一个最喜爱的词语试着写一句话,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老师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孩子们积累词汇的积极性,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为写话做好铺垫。

第三,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使阅读为说话提供话题,为写话积累素材。

在低段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以读为基础,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读,做到读思结合,读说结合,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在教学《小猪画画》这课时,我首先运用直观形象的动画课件吸引学生,接着要求孩子们按图的顺序认真仔细地观察,大体了解每幅图的图意,再要求学生将几幅图连贯起来观察思考,说出故事梗概。学生口述图意后,进一步要求他们认真读课文,回答问题:小猪给谁画像? 有谁给小猪提出了建议?小猪又是怎样采纳的?小猪最后画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这样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理清了思路,使他们说话的内容既具体又有条理,且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具有了条

理性和完整性。在教学中进行这样的训练,必然将看、读、想、说有机结合起来,使阅读为说话提供了话题,说话又为写话积累了素材。

二、用兴趣作为学生乐于写话的支点,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话素材。

在《新课标》中提出写话的指导思想是:兴趣优先,避免反感;顺势而为,避免拔高;形式活泼,避免刻板;发展个性,鼓励创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写话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满心欢喜地进行写话训练。在教学中,我每天抽四位孩子说说上一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教师适时点评,多给予鼓励,并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言。这样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找到写话的支点,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话素材。

三、在说和读的基础上学习写话,避免孩子们写作时的假、大、空话,让孩子自己写自己,说真话表真情。

通过系统说话训练,已充分激活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使孩子们不在只满足说和读,而想把自己的口头语言用书面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使他们的动口、动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降低了以后的写作难度,变难为易。

第一、在一年级上册做好各种与写话有关的铺垫性、基础性练习。如读句子、补充说句子、扩展性说句子、用词说句子、抄写句子以及利用各种句式仿写句子等,这些练习有序的进行,逐步培养孩子的创作能力。

第二、有的放矢的指导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培养孩子们写话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发现孩子们写出的东西没有生命力,那么我们就要在看图上多加指导。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期末用一幅“跳绳图”来写话,在观察图画时,老师要求孩子们在看完图后回答:图上画的有谁?他们在哪儿?他们在那儿干什么?学生一一回答

后,都能动手写出:××和××在操场上跳绳。这样经过长时间的指导练习,到了一年级下学期末,再用同一幅“跳绳图”来指导写话,那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在观察图画时,老师提出的问题就会是:什么时间?图上有谁?他们在哪儿?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他们是怎么干的?这时孩子们回答后,都能动手写出:下课了,××和××在操场上跳绳。他们两手紧紧握住绳子的两头,转动小手,绳子从身后飞过来,等绳子快到脚面时,身子轻轻地往上一跳,绳子就从他们脚下窜过去了。不一会儿,他们就跳得满头大汗,可是他们却玩得非常高兴。

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的指导看图,循序渐进地指导写话,孩子们写出的东西就会有血有肉,充满了生命力。

第三、抓住时机,寻找写话的切入点。

在妇女节、教师节等节日到来之际,老师要鼓励孩子自制卡片,写上对妈妈、老师的赞美、问候、感激的话语,来表达他们的感恩之情,这样既调动了他们写话的积极性,又渗透了情商教育和人文关怀。

在四季更替时,让孩子们去寻找春、夏、秋、冬,让他们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季节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和欢乐,在观察的过程中,他们还能有更多的收获,并且也能主动写下自己想说的话。

第四、写一句话日记。鼓励孩子把想说的话主动写下来,“提倡个性化表达,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专门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写话本,取名为“每日一话(画)”,要求孩子把每天最想说的话写下来或把自己看到的最美的画面画下来,并且鼓励他们把不会写的字用画来代替,使他们写的话图文并茂,表达变得具有个性化。例如:一个孩子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真想坐火车去看望妈妈。他把“真想”画成一颗红心,“坐火车”画成一列冒烟的火车,这样一来使得句子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这种训练让孩子感到写话的内容随处可得,使他们养成了留心观察

周围事物并乐于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的好习惯。

第五、在课堂教学中,对孩子们进行同一主题的填空式写句练习,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写话技巧训练。

例如:我喜欢小动物。 我喜欢长毛的小动物。 我喜欢隔壁那只长毛的小动物。这是进行句子范围大小的转换训练,使得孩子能将一句话写得具体完整。还可根据孩子的知识水平安排相宜的各种技巧训练,降低写话难度,发展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低段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各种机会,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的写话能力,让孩子学会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尝试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体验、丰富和享受自己的生活,达到用写作来剖析自我,表达自我,发展自我和提升自我的境界,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使他们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怎样培养孩子付出关爱之心

2008-03-23 15:04:15| 分类: 写给孩子家长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动物的母性本能非常强烈,它们虽自身濒临险境却勇敢地保护孩子的情景,令我们人类深深感动。但是当对动物的母性行为做更深入的研究之后,我们发现这一现象不同于人类的母爱,而是由于荷尔蒙刺激或是某种条件反射的结果。

动物的母子关系并不是永久持续下去的。无论是狗还是猫,当把它刚生下来

的孩子夺走之后,母亲会感到十分不安,但很快就会忘记掉。然而,人类的母亲对于自己去世的孩子会一直深怀思念。

人类正因具有这种高层次的“心”,体谅孩子才成为可能。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意欲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那么与此相对应的体谅又是怎样来的呢?

要知道,体谅之心并不是人天生就有的。当孩子接受了父母的体谅之后,他幼小的心中体谅之芽才得以萌发,并渐渐成长起来。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以自我为中心。婴儿肚子一饿,就会哭着要吃奶;尿布湿了,也会以啼哭诉说难受。他一点也不会考虑妈妈现在是否方便,而且,他就连考虑的能力也不具备。

热衷于淘气的孩子,有时会把妈妈心爱的东西又拧又敲,甚至弄坏掉。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不可能顾及到妈妈的感受。

可是,如果此时妈妈对孩子闯的祸作出带感情的表示:“这可是妈妈的宝贝东西哟。”孩子听到妈妈这郑重的语调,会一直盯着妈妈的脸,虽然表情没什么变化,但他能够理解到妈妈是遇到了麻烦。渐渐地,孩子就会产生出这样的念头:会给妈妈添麻烦,那就不弄了吧。体谅之心就是这样渐渐被培养起来的。

如果妈妈做出严厉的表情并训斥道:“不行,不可以弄。”这时孩子也会停止捣蛋,但这仅仅是因为害怕被责骂,并不是为了不使妈妈为难。也就是说,孩子的体谅之心并没有产生出来。

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妈妈带感情的诉说,能够把孩子的体谅之心激发出来;而责骂是培养不出体谅的。

谈到体谅他人之心的培养,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父母亲的关系。

如果父母俩都是具有体谅之心的人,在生活上相互照顾,这无声的行动就是孩子的榜样,孩子自然地会学到体谅。这种体谅他人的良好品德,便以心传心的方式,从父母传到了孩子身上。

如果父母中有一个具有体谅之心,那么即使夫妻吵嘴,其中一方也会为了不使一旁的孩子感到悲伤,而去努力防止争吵升级。

可是,若父母俩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那一定会动不动就吵嘴。这种情况下,母亲的情绪常常处于不安定状态,对孩子的教养方法也不连贯:有时候把孩子扔在一边,有时候又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

孩子这时的情绪显然是不安定的,何谈体谅之心的培养呢?培养孩子体谅他人的品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孩子处于安定的情绪之中。

对于获得安定的情绪有多么重要这一点,妈妈自身也许已经有过深切的体会。而孩子比大人更需要这种情绪上的安定,因为孩子处理不安情绪的能力相当低,所以,他们往往以攻击性的行为或者是其他异常行为,将其表现出来。

在培养孩子体谅他人这一点上,父母的日常会话也应予以注意。

人们在边吃饭边聊天的时候,常有说长道短的习惯。这时,是给他人以体谅,还是尽说些别人的坏话,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尽听到说别人坏话的孩子,他看朋友的目光也会变得冷漠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对孩子的人格产生极大的影响。

约定──我与孩子交流的特殊方式

2008-03-19 23:40:52| 分类: 教学辄记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约定──我与孩子交流的特殊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师对一个人童年的责任,那就是珍视、守护、维持!我想,在班主任工作中,若能以此为座右铭,那么,我所追求的“走进学生心灵”,又何尝是一件难事?

我看过这样一个事例:德高望重的霍懋征老师在教学中发现一个小女孩每逢提问她都举手,可当要她站起来回答时,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霍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小女孩笑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的。”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霍老师陷入了深深的歉疚: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这种自尊容不得丝毫的忽视。于是她就和这位学生悄悄“约定”,今后老师提问时,你如果会回答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不长时间,这个小女孩就在这样的约定中变得开朗了,成绩进步了。

看完这个小故事,我不得不折服于霍老师的教育智慧。一个简单的“约定”,让一个孩子不再感到自卑;一次短暂的交流,叩开了学生紧闭的心扉;一番真诚的信任,让孩子的童心如春花绽放!

于是我反思自己的工作。简单、武断固然不是我的工作方法,但整个过程中,真正的“智慧”又有多少呢?好多孩子不善于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即使对话,也很难听到孩子的真心话。怎么办?我真的很想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一次又一次蹲下身子,为的就是和他们平等交流,可为何总是事与愿违?

我发现,是沟通方式出了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特意定做了一只信箱,挂在教室的一角。我对孩子们说,只要是你遇到什么难题、烦心事,若不方便直接和老师说,都可以写在纸上投到信箱里。这只信箱就叫“知心信箱”,我就是你们的“知心大姐姐”。从此,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打开信箱,取出当天的“留言”,一张张细细读来,果然看到很多孩子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小烽平时都是爷爷、奶奶接送,开家长会时也是爷爷出席。原来,他的父母离异了,父亲又去了外地打工。他在留言中说:我太想念妈妈了,可她不在我身边!

阳阳是典型的“问题生”,学习差,纪律散漫,特别不讲卫生。他留言:如果妈妈不离开爸爸,爸爸就不会疯,我就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快快乐乐地生活了。

„„

天!这些事我以前怎么不知晓?我反问自己,还是个合格的班主任吗?怎么如此忽视学生的家庭情况呢?

还好,“知心信箱”弥补了我的过失,让我得以重新审视自己工作上的不足。于是,我在班会上和孩子们“约定”,让“知心信箱”成为我们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让“知心大姐姐”解开他们深藏的心结。

虽然这也只是一种尝试,但我相信,有了心与心的交流,有了坦诚的对待,孩子们定会露出发自内心的灿烂的笑容──童年,本该是轻松的!

标点符号的故事

2008-03-13 12:38:57| 分类: 教学辄记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

明末著名画家徐渭(文长) 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这样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 ”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 留。”

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二)

从前,有一位很吝啬的财主,他请了一位先生来教儿子读书。财主想在吃饭上多刮点油水,就对教书先生说:" 我家里尚不宽裕,咱们伙食要从简行事。" 教书先生说:" 好吧,但简单也得有个标准,咱们写个合约,免得费口舌。" 财主同意了。

教书先生拿来一张,写下十六个字:"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财主一看,心想:"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好,好!" 于是满口答应。谁知,第一天中午开饭,教书先生就大喊起来:" 怎么只一碟青

菜?一点腥荤也没有?" 财主说:" 我是按合约做的呀!" 教书先生拿出合约,随口念道:"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原来教书先生加上六个标点,每顿饭必须有一荤一素才符合合约规定。财主虽不愿意,又怕声张出去被人耻笑,只好每餐一荤一素。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低段写话教学尝试

作文难,作文教学也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作文难就难在它依赖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作文指导的方法和策略上。作文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还能使积累的语言得以运用。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不能把它仅仅当成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而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从各个方面下工夫,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写作教学对打好学生写作的基础和语文素养的基础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写作为“写话”训练。写话就是把要说的话或想说的话写下来,是运用书面语言的训练,是写作的一种形式,也是成篇习作的基础。现在我就在低段写话教学中的尝试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分层进行说话训练,以此来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以后写话作好语言方面的准备。

因为说话是写话的基础,写话是说话的发展,所以在低段教学中,我首先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说话训练。

第一,从汉语拼音教学入手,逐步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为写话打下基础。

在汉语拼音教材编写中,有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题目,在教学这种题目时抓住时机,适当的进行说话训练,既巩固了汉语拼音,有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还增强了初入学阶段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日后写话打下基础。

第二,在识字教学中,注意积累词汇,有意识的进行专题训练,使学生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为写话做好书面语言方面的积累。

初入学时,孩子识字不多,我就在教学中结合画面,鼓励孩子口头组词,先建立词语的概念。例如:在教学《看图说话学拼音3》中的“雨”字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口头组词,学生通过观察和组词建立了词语的概念,为说一句通顺连贯的话打下了基础。后来在教学《雨后的森林》这课时,再次要求学生用“雨”字组词,在课后生字条上写下自己最喜爱的三个词语,并且选一个最喜爱的词语试着写一句话,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老师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孩子们积累词汇的积极性,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为写话做好铺垫。

第三,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使阅读为说话提供话题,为写话积累素材。

在低段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以读为基础,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读,做到读思结合,读说结合,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在教学《小猪画画》这课时,我首先运用直观形象的动画课件吸引学生,接着要求孩子们按图的顺序认真仔细地观察,大体了解每幅图的图意,再要求学生将几幅图连贯起来观察思考,说出故事梗概。学生口述图意后,进一步要求他们认真读课文,回答问题:小猪给谁画像? 有谁给小猪提出了建议?小猪又是怎样采纳的?小猪最后画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这样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理清了思路,使他们说话的内容既具体又有条理,且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具有了条

理性和完整性。在教学中进行这样的训练,必然将看、读、想、说有机结合起来,使阅读为说话提供了话题,说话又为写话积累了素材。

二、用兴趣作为学生乐于写话的支点,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话素材。

在《新课标》中提出写话的指导思想是:兴趣优先,避免反感;顺势而为,避免拔高;形式活泼,避免刻板;发展个性,鼓励创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写话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满心欢喜地进行写话训练。在教学中,我每天抽四位孩子说说上一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教师适时点评,多给予鼓励,并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言。这样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找到写话的支点,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话素材。

三、在说和读的基础上学习写话,避免孩子们写作时的假、大、空话,让孩子自己写自己,说真话表真情。

通过系统说话训练,已充分激活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使孩子们不在只满足说和读,而想把自己的口头语言用书面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使他们的动口、动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降低了以后的写作难度,变难为易。

第一、在一年级上册做好各种与写话有关的铺垫性、基础性练习。如读句子、补充说句子、扩展性说句子、用词说句子、抄写句子以及利用各种句式仿写句子等,这些练习有序的进行,逐步培养孩子的创作能力。

第二、有的放矢的指导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培养孩子们写话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发现孩子们写出的东西没有生命力,那么我们就要在看图上多加指导。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期末用一幅“跳绳图”来写话,在观察图画时,老师要求孩子们在看完图后回答:图上画的有谁?他们在哪儿?他们在那儿干什么?学生一一回答

后,都能动手写出:××和××在操场上跳绳。这样经过长时间的指导练习,到了一年级下学期末,再用同一幅“跳绳图”来指导写话,那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在观察图画时,老师提出的问题就会是:什么时间?图上有谁?他们在哪儿?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他们是怎么干的?这时孩子们回答后,都能动手写出:下课了,××和××在操场上跳绳。他们两手紧紧握住绳子的两头,转动小手,绳子从身后飞过来,等绳子快到脚面时,身子轻轻地往上一跳,绳子就从他们脚下窜过去了。不一会儿,他们就跳得满头大汗,可是他们却玩得非常高兴。

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的指导看图,循序渐进地指导写话,孩子们写出的东西就会有血有肉,充满了生命力。

第三、抓住时机,寻找写话的切入点。

在妇女节、教师节等节日到来之际,老师要鼓励孩子自制卡片,写上对妈妈、老师的赞美、问候、感激的话语,来表达他们的感恩之情,这样既调动了他们写话的积极性,又渗透了情商教育和人文关怀。

在四季更替时,让孩子们去寻找春、夏、秋、冬,让他们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季节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和欢乐,在观察的过程中,他们还能有更多的收获,并且也能主动写下自己想说的话。

第四、写一句话日记。鼓励孩子把想说的话主动写下来,“提倡个性化表达,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专门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写话本,取名为“每日一话(画)”,要求孩子把每天最想说的话写下来或把自己看到的最美的画面画下来,并且鼓励他们把不会写的字用画来代替,使他们写的话图文并茂,表达变得具有个性化。例如:一个孩子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真想坐火车去看望妈妈。他把“真想”画成一颗红心,“坐火车”画成一列冒烟的火车,这样一来使得句子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这种训练让孩子感到写话的内容随处可得,使他们养成了留心观察

周围事物并乐于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的好习惯。

第五、在课堂教学中,对孩子们进行同一主题的填空式写句练习,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写话技巧训练。

例如:我喜欢小动物。 我喜欢长毛的小动物。 我喜欢隔壁那只长毛的小动物。这是进行句子范围大小的转换训练,使得孩子能将一句话写得具体完整。还可根据孩子的知识水平安排相宜的各种技巧训练,降低写话难度,发展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低段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各种机会,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的写话能力,让孩子学会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尝试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体验、丰富和享受自己的生活,达到用写作来剖析自我,表达自我,发展自我和提升自我的境界,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使他们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怎样培养孩子付出关爱之心

2008-03-23 15:04:15| 分类: 写给孩子家长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动物的母性本能非常强烈,它们虽自身濒临险境却勇敢地保护孩子的情景,令我们人类深深感动。但是当对动物的母性行为做更深入的研究之后,我们发现这一现象不同于人类的母爱,而是由于荷尔蒙刺激或是某种条件反射的结果。

动物的母子关系并不是永久持续下去的。无论是狗还是猫,当把它刚生下来

的孩子夺走之后,母亲会感到十分不安,但很快就会忘记掉。然而,人类的母亲对于自己去世的孩子会一直深怀思念。

人类正因具有这种高层次的“心”,体谅孩子才成为可能。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意欲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那么与此相对应的体谅又是怎样来的呢?

要知道,体谅之心并不是人天生就有的。当孩子接受了父母的体谅之后,他幼小的心中体谅之芽才得以萌发,并渐渐成长起来。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以自我为中心。婴儿肚子一饿,就会哭着要吃奶;尿布湿了,也会以啼哭诉说难受。他一点也不会考虑妈妈现在是否方便,而且,他就连考虑的能力也不具备。

热衷于淘气的孩子,有时会把妈妈心爱的东西又拧又敲,甚至弄坏掉。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不可能顾及到妈妈的感受。

可是,如果此时妈妈对孩子闯的祸作出带感情的表示:“这可是妈妈的宝贝东西哟。”孩子听到妈妈这郑重的语调,会一直盯着妈妈的脸,虽然表情没什么变化,但他能够理解到妈妈是遇到了麻烦。渐渐地,孩子就会产生出这样的念头:会给妈妈添麻烦,那就不弄了吧。体谅之心就是这样渐渐被培养起来的。

如果妈妈做出严厉的表情并训斥道:“不行,不可以弄。”这时孩子也会停止捣蛋,但这仅仅是因为害怕被责骂,并不是为了不使妈妈为难。也就是说,孩子的体谅之心并没有产生出来。

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妈妈带感情的诉说,能够把孩子的体谅之心激发出来;而责骂是培养不出体谅的。

谈到体谅他人之心的培养,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父母亲的关系。

如果父母俩都是具有体谅之心的人,在生活上相互照顾,这无声的行动就是孩子的榜样,孩子自然地会学到体谅。这种体谅他人的良好品德,便以心传心的方式,从父母传到了孩子身上。

如果父母中有一个具有体谅之心,那么即使夫妻吵嘴,其中一方也会为了不使一旁的孩子感到悲伤,而去努力防止争吵升级。

可是,若父母俩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那一定会动不动就吵嘴。这种情况下,母亲的情绪常常处于不安定状态,对孩子的教养方法也不连贯:有时候把孩子扔在一边,有时候又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

孩子这时的情绪显然是不安定的,何谈体谅之心的培养呢?培养孩子体谅他人的品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孩子处于安定的情绪之中。

对于获得安定的情绪有多么重要这一点,妈妈自身也许已经有过深切的体会。而孩子比大人更需要这种情绪上的安定,因为孩子处理不安情绪的能力相当低,所以,他们往往以攻击性的行为或者是其他异常行为,将其表现出来。

在培养孩子体谅他人这一点上,父母的日常会话也应予以注意。

人们在边吃饭边聊天的时候,常有说长道短的习惯。这时,是给他人以体谅,还是尽说些别人的坏话,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尽听到说别人坏话的孩子,他看朋友的目光也会变得冷漠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对孩子的人格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夫妻一方还款承诺书
  • 篇一:2016夫妻房产承诺书 2016 夫妻房产承诺书 夫妻房产承诺书 女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日出生,住____________. 男方: ______ ...查看


  • 创新家访形式?推进家校合作
  • 创新家访形式 推进家校合作 家访,顾名思义,是教师进入学生家中与家长交流.家访是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 ...查看


  • 如何签订三方协议
  • 如何签订劳动协议 (一).认识不同的协议 <三方协议>是应届毕业生在第一次就业的时候必须签署的协议,由学生本人.毕业的学校.学生要去的单位三方签订,故称<三方协议>.协议中明确了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学生报到.学校派 ...查看


  • 三方协议应怎么签
  • 三方协议怎么签.应该注意什么?(学校明天就发"三方协议"了) (2011-11-10 19:00:41)转载▼标签: 杂谈 <三方协议怎么签>简介:1.三方协议是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之间就学生就业方向 ...查看


  • 幼儿园随笔
  • 我长大了 今天早上,幼儿刚刚入园,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纷纷的飞进来,对我说:"孙老师早上好",然后像平常一样,挂上各个区域的牌子,在自己喜欢的区域里游戏. 万雨泽小朋友今天来的特别的早,在门口换鞋时,那声响亮的" ...查看


  • 关爱每个学生班主任工作案例杨丽辉
  • <关爱每个学生> --班主任工作案例 杨丽辉 青龙县祖山总校山神庙小学 手机:[1**********] 我是二年级的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查看


  • 第二单元 我与他人的关系(24分)
  • 第二单元 我与他人的关系(24分) (一)交往与沟通 一.组织教学--展示目标(指复习目标) 1.理解:能够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运用:以"我是 ...查看


  • 耶鲁大学公开课:自闭症中的沟通
  • 自闭症中的沟通. 瑞亚教授.大家好.我是瑞雅保罗.我是耶鲁儿童研究中心教授.资深的语言障碍矫正师.感谢你们给我机会来讲讲.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沟通.我先给你们几个定义,首先让我解释下沟通.沟通就是指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传输.因此它有三部分 ...查看


  • 序:写给孩子的信
  • 书写工具:E人E本T 3 提笔时间:[1**********]2 类目:教育 Hi,园园 园园,从你2009030910来到人类的世界之前,我与你妈妈从1995年6月相识开始,偶尔都有关于你的隔空对话.这段历史是我与你妈妈组建家庭涉及各种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