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1]

高考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力学部分:

1、基本概念:

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3、基本运动类型:

运动类型受力特点备注

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受力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同上且所受合外力为恒力1. 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匀减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

(类)平抛运动所受合外力为恒力且与物体初速度方向垂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

(合外力充当向心力)一般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向心力的受力分析

简谐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的受力分析

4、基本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

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 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 、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 图像、v-t 图像);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

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

5、常见题型: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

斜面类问题:(1)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2)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包括物体除受常规力之外多一个某方向的力的分析);(3)整体(斜面和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整体法、个体法)。

动力学的两大类问题:(1)已知运动求受力;(2)已知受力求运动。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注意向心力的分析;绳拉物体、杆拉物体、轨道内侧外侧问题;最高点、最低点的特点)。(

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几个近似;黄金变换;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动量机械能的综合题:

(1)单个物体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的题型;

(2)系统应用动量定理的题型;

(3)系统综合运用动量、能量观点的题型:

①碰撞问题;

②爆炸(反冲)问题(包括静止原子核衰变问题);

③滑块长木板问题(注意不同的初始条件、滑离和不滑离两种情况、四个方程);

④子弹射木块问题;

⑤弹簧类问题(竖直方向弹簧、水平弹簧振子、系统内物体间通过弹簧相互作用等);

⑥单摆类问题:

⑦工件皮带问题(水平传送带,倾斜传送带);

⑧人车问题;人船问题;人气球问题(某方向动量守恒、平均动量守恒);

机械波的图像应用题:

(1)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互推;

(2)依据给定状态能够画出两点间的基本波形图;

(3)根据某时刻波形图及相关物理量推断下一时刻波形图或根据两时刻波形图求解相关物理量;

(4)机械波的干涉、衍射问题及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电磁学部分:

1、基本概念:

电场、电荷、点电荷、电荷量、电场力(静电力、库仑力)、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功、等势面、静电屏蔽、电容器、电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阻率、电热、电功率、热功率、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电动势、内电压、路端电压、内电阻、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磁感线、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感应电动势、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感抗、容抗、电磁场、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电量平分原理(电荷守恒)

库伦定律(注意条件、比较-两个近距离的带电球体间的电场力)

电场强度的三个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定义式、点电荷电场、匀强电场)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电容的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适用条件)

电阻定律

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总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及其分配关系)

焦耳定律、电功(电功率)三个表达式的适用范围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基本电路的动态分析(串反并同)

电场线(磁感线)的特点

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和电势的分布特点

常见电场(磁场)的电场线(磁感线)形状(点电荷电场、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点电荷与带电金属板间的电场、匀强电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 电源的三个功率(总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效率)

电动机的三个功率(输入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

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图像及其应用;注意点、线、面、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安培定则、左手定则、楞次定律(三条表述)、右手定则

电磁感应想象的判定条件

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线垂直切割磁感线

通电自感现象和断电自感现象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原理

电阻、感抗、容抗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变压器原理(变压比、变流比、功率关系、多股线圈问题、原线圈串、并联用电器问题)

3、常见仪器:

示波器、示波管、电流计、电流表(磁电式电流表的工作原理)、电压表、定值电阻、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电动机、电解槽、多用电表、速度选择器、质普仪、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日光灯、变压器、自耦变压器。(

4、实验部分:

(1)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各种静电场的模拟;各点电势高低的判定;

(2)电阻的测量:①分类:定值电阻的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电表内阻的测量;②方法:伏安法(电流表的内接、外接;接法的判定;误差分析);欧姆表测电阻(欧姆表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读数);半偏法(并联半偏、串联半偏、误差分析);替代法;电桥法(桥为电阻、灵敏电流计、电容器的情况分析);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读数);

(4)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测定(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注意曲线的变化);

(5)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电流表内接、数据处理:解析法、图像法);

(6)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分流电阻、分压电阻阻值的计算、刻度的修改);

(7)用多用电表测电阻及黑箱问题;

(8)练习使用示波器;

(9)仪器及连接方式的选择:①电流表、电压表:主要看量程(电路中可能提供的最大电流和最大电压);②滑动变阻器:没特殊要求按限流式接法,如有下列情况则用分压式接法:要求测量范围大、多测几组数据、滑动变阻器总阻值太小、测伏安特性曲线;

(10)传感器的应用(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而减小、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常见题型:

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的功能关系;

一条直线上三个点电荷的平衡问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示波器问题);

全电路中一部分电路电阻发生变化时的电路分析(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或应用串反并同;若两部分电路阻值发生变化,可考虑用极值法);

电路中连接有电容器的问题(注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电路变化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通电导线在各种磁场中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注意磁感线的分布及磁场力的变化);

通电导线在匀强磁场中的平衡问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周期;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的一段圆弧运动:找圆心-画轨迹-确定半径-作辅助线-应用几何知识求解;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闭合电路中的金属棒在水平导轨或斜面导轨上切割磁感线时的运动问题;

两根金属棒在导轨上垂直切割磁感线的情况(左右手定则及楞次定律的应用、动量观点的应用);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正交、平行两种情况):

①. 重力场、匀强电场的复合场;

②. 重力场、匀强磁场的复合场;

③. 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的复合场;

④. 三场合一;

复合场中的摆类问题(利用等效法处理:类单摆、类竖直面内圆周运动);

LC 振荡电路的有关问题;

高考物理36个“易错点”、 “易忘点”

1 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仑兹力(安培力)等等。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一定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要单调变化情形)。

2 要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的存在,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立即会随之加大。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同学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 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3 要对弹簧中的弹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

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最大速度的情形。

4 要对“细绳、轻杆”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子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子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 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圆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较

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最高点情形。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速度为零。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

6 要对物理图像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物理图像可以说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可能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可以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图像,认识图像的最好方法就是两步:一是一定要认清坐标轴的意义;二是一定要将图像所描述的情形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关于图像各种情况我们已经做了专项训练。)

7 要对牛顿第二定律—F=ma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著名而简洁的公式“F=ma”,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首先,这是一个矢量式,也就意味着a 的方向永远与产生它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F 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分力) 第二、F 与a 是关于“m”一一对应的,千万不能张冠李戴,这在解题中经常出错。主要表现在求解连接体加速度情形。

第三、将“F=ma”变形成F=m△v/△t ,其中,a=△v/△t 得出△v= a·△t 这在“力、电、磁”综合题”的“微元法”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几年连续考到)。

第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点实验,特别要注意的:

(1)注意实验方法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注意实验装置和改进后的装置(光电门),平衡摩擦力,沙桶或小盘与小车质量的关系等;

(4)注意数据处理时,对纸带匀加速运动的判断,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用„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5)会从“a-F”“a-1/m”图像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正确的误差原因分析。

8 要对“机车启动的两种情形”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与恒定牵引力启动,是动力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这里要注意是两点:

(1)以恒定功率启动,机车总是做的变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机车先做的匀加速运动,当达到额定功率时,再做变加速运动。最终最大速度即“收尾速度”就是V m =P额/f。

(2)要认清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时间图像。曲线的“渐近线”对应的最大速度

还要说明的,当物体变力作用下做变加运动时,有一个重要情形就是: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平衡时,速度有一个最值。即有一个“收尾速度”,这在电学中经常出现,如:“串”在绝缘杆子上的带电小球在电场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作变加速运动,就会出现这一情形,在电磁感应中,这一现象就更为典型了,即导体棒在重力与随速度变化的安培力的作用下,会有一个平衡时刻,这一时刻就是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极值的时刻。凡有“力、电、磁”综合题目都会有这样的情形。

9 要对物理的“变化量”、“增量”、“改变量”和“减少量”、“损失量”等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典型的是动能定理的表达(所有外力做的功总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时就会出现两个物理量前后时刻相减问题,同学们往往会随意性地将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而出现严重错误。其实物理学规定,任何一个物理量(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的变化量、增量还是改变量都是将后来的减去前面的。(矢量满足矢量三角形法则,标量可以直接用数值相减)结果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的。而不是错误地将“增量”理解增加的量。显然,减少量与损失量(如能量)就是后来的减去前面的值。

10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追遇”问题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追击类问题,在高考中很常见,但考生在这类问题则经常失分。常见的“追遇类”无非分为这样的九种组合:一个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去追击另一个可能也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显然,两个变速

运动特别是其中一个做减速运动的情形比较复杂。虽然,“追遇”存在临界条件即距离等值的或速度等值关系,但一定要考虑到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除利用数学方法外,往往通过相对运动(即以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和作“V-t”图能就得到快捷、明了地解决,从而既赢得考试时间也拓展了思维。

值得说明的是,最难的传送带问题也可列为“追遇类”。还有在处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追击问题时,用相对运动方法最好。如,两处于不同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某一时刻相距最近,当问到何时它们第一次相距最远时,最好的方法就将一个高轨道的卫星认为静止,则低轨道卫星就以它们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运动。第一次相距最远时间就等于低轨道卫星以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做半个周运动的时间(即等于π/△ω)。

11 万有引力中公式的使用最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万有引力部分是高考必考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公式繁杂,主要以比例的形式出现。其实,只要掌握其中的规律与特点,就会迎刃而解的。最主要的是在解决问题时公式的选择。最好的方法是,首先将相关公式一一列来,即:

mg=GMm/R2=mv2/R=m·ω2R =m·4π2/T2,再由此对照题目的要求正确的选择公式。其中要注意的是:

(1)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就认为是其重力(不考虑地球自转)。

(2) 卫星的轨道高度要考虑到地球的半径。

(3)地球的同步卫星一定有固定轨道平面(与赤道共面且距离地面高度为3.6×107m )、固定周期(24小时)。

(4)要注意卫星变轨问题。要知道,所有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随着轨道高度的增加,只有其运行的周期随之增加,其它的如速度、向心加速度、角速度等都减小。

12 有关“小船过河”的两种情形

“小船过河”类问题是一个典型的运动学问题,一般过河有两种情形:即最短时间(船头对准对岸行驶)与最短位移问题(船头斜向上游,合速度与岸边垂直)。这里特别的是,过河位移最短情形中有一种船速小于水速情况,这时船头航向不可能与岸边垂直,须要利用速度矢量三角形进行讨论。

另外,还有在岸边以恒定速度拉小船情形,要注意速度的正确分解。

13 有关“功与功率”的易错点

功与功率,贯穿着力学、电磁学始终。特别是变力做功,慎用力的平均值处理,往往利用动能定理。某一个力做功的功率,要正确认清P=F·v 的含意,这个公式可能是即时功率也可能是平均功率,这完全取决于速度。但不管怎样,公式只是适用力的方向与速度一致情形。如果力与速度垂直则该力做功的功率一定为零(如单摆在最低点小球重力的功率,物体沿斜面下滑时斜面支持力的功率都等于零),如果力与速度成一角度,那么就要进一步进行修正。

在计算电路中功率问题时,要注意电路中的总功率、输出功率与电源内阻上的发热功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的情形(即外电路的电阻小于等效内阻情形)。还有必要掌握会利用图像来描述各功率变化规律。

14 有关“机械能守恒定律运用”的注意点有

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题目中能否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最显著的标志是“光滑”二字。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有多种,要认真区别开来。如果用E 表示总的机械能,用E K 表示动能,E P 表示势能,在字母前面加上“△”表示各种能量的增量,则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除一般表达式外,还有如下几种:E 1=E2;E P1+EK1=EP2+EK2;△E=0;△E 1+△E 2=0;△E P =-△E K ;△E P +△E K =0等。需要注意的,凡能利用机械能守恒解决的问题,动能定理一定也能解决,而且动能定理不需要设定零势能,更表现其简明、快捷的优越性。(“动能定理”或“功能原理”高考必考!)

15 关于各种“转弯”情形

在实际生活中,人沿圆形跑道转弯、骑自行车转弯、汽车转弯、火车转弯还有飞机转弯等等各种“转弯”情形都不尽相同。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必须有力提供它们“转弯”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显然,不同“转弯”情形所提供向心力的不一定是相同的:

(1)人沿圆形轨道转弯所需的向心力由人的身体倾斜使自身重力产生分力以及地面对脚的静摩擦力提供;

(2) 人骑自行车转弯情形与人转弯情形相似;

(3) 汽车转弯情形靠的是地面对轮胎提供的静摩擦力得以实现的;

(4)火车转弯则主要靠的是内、外轨道的高度差产生的合力(火车自身重力与轨道支持力,注意不是火车重力的分力)来实施转弯的;

(5)飞机在空中转弯,则完全靠改变机翼方向,在飞机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来提供向心力而实施转弯的。

16 要认清和掌握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基本概念

首先可以将“电场”与“重力场”相类比(还可以将磁场一同来类比,更容易区别与掌握),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相似,都与路径无关,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同样电场力做正功那么电势能一定减少,反之亦然。由此便可以容易认清引入电势的概念。电势具有相对意义,理论上可以任意选取零势能点,因此电势与场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电场强度是矢量,空间同时有几个点电荷,则某点的场强由这几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矢量叠加;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由该点的电势与电荷的电荷量(包括电性) 的乘积决定,负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具有的电势能反而越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有多种运动形式,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电势能不变.(另外,还要注意库仑扭秤与万有定律中卡文迪许扭秤装置进行比较。) 16 要熟悉电场线和等势面与电场特性的关系

在熟悉静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特征与电场特性的关系,特别注意下面几点:⑴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⑵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同时,一定要清楚在匀强电场(非匀强电场公式不成立)中,可以用U=Ed公式来进行定量计算,其中d 是沿场强方向两点间距离。另外还要的是,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中垂线与两个同种电荷的中垂线的电场分布及电势分布的特点。

17 要认清匀强电场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在由电荷电势能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场中电势、电势差和场强方向的问题中,先由电势能的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荷移动的各点间的电势差,再由电势差的比较判断各点电势高低,从而确定一个等势面,最后由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确定电场线的方向.由此可见,电场力做功与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注意在计算时,要注意物理量的正负号。 18 认清带电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偏转电场的运动情形

带电粒子在极板间的偏转可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我们处理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平行板间距离的变化时,若电压不变,则极板间场强发生变化,加速度发生变化,这时不能盲目地套用公式,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可以凭着悟性与感觉:当加速电场的电压增大,加速出来的粒子速度就会增大,当进入偏转电场后,就很快“飞”出电场而来不及偏转,加上如果偏转电场强越小,即进入偏转电场后的侧移显然就越小,反之则变大。

19 要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电压、电量、场强、电势等物理量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

这里特别提出两种典型情况:

一是电容器一直与电源保持连接着,则说明改变两极板之间的距离,电容器上的电压始终不变,抓住这一特点,那么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二是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则说明电容器的电量始终不变,那么改变极板间的距离,首先不变的场强,(这可以用公式来推导,E=U/d=Q/Cd,又C=εs/4πkd,代入,即得出E 与极板间的距离无关,还可以从电量不变角度来快速判断,因为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则说明电荷的疏密程度不变即电场强度显然也不变。)

20 要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功率等物理随着某一电阻变化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

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功率等物理量随着某一电阻变化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有的题目还会介入变压器、电感、电容、二极管甚至逻辑电路等装置或元件)是高考必考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进行必要的训练。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一定要严格按“局部→整体→局部”的程序进行。对局部,要判断电阻如何变化,从而判断总电阻如何变化.对整体,首先判断干路电流回路随总电阻增大而减小,然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路端电压随总电阻增大而增大.第二个局部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及欧姆定律交替判断.另外,还可用“极限思维方式”来分析。如某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它增大到无穷大造成电路断路或减小为零造成短路,这样分析简洁、快速,但要在其它物理随这变化的电阻作单调性变化才行。

21 要正确理解伏安特性曲线

电压随电流变化的U-I 图线与“伏安特性”曲线I-U 图线,历来一直高考重点要考的内容(其中电学实验测电源的电动势、内阻,测小灯泡的功率,测金属丝的电阻率等等都是必考内容)。这里特别的是有两点:

(1)首先要认识图线的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意义、图线的斜率所表示的意义等,特别注意的是纵坐标的起始点有可能不是从零开始的。

(2)线路产的连接无非为四种:电流表内接分压、电流表外接分压、电流表内接限流、电流表外接限流。一般来说,采用分压接法用的比较多。至于电流表内外接法则取决于与之相连的电阻,显然电阻越大,内接误差越小,反之亦然。

(3)另外,对仪表的选择首先要注意量程,再考虑读数的精确。

22 要准确把握“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律

电学实验中关于相关的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计数问题,这是高考经常随着实验考查的。但同学们总是读错,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读数的最基本要领。只要记住,中学要求,只有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所以应有下列规律:在用螺旋测微器计数时,只要以毫米(mm )为单位的,小数点后面一定是三小数,遇到整数就加零。在用游标卡尺计数时,有十分度、二十分度和五十分度三种,只要以毫米(mm )为单位的,那么十分度的尺,小数点后面一定得保留一位数,如果是二十分度和五十分度的,则以毫米为单位的,小数点后面一定保留二位数。记住这样的规律,那么读起数来,就不会容易出错。 这里还有必要提示一下,关于伏特表、安培表、欧姆表等各种仪表的读数要留心一下。

23 要准确把握“与粒子相关的各种重要装置——直线加速器、回旋加速器、速度选择器、磁液体发电机、质谱仪、电磁流量计、霍尔效应”的基本用途与基本原理

这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至少存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中两个场)的综合应用,高考题中频繁出现。其中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电场力(或重力)只是用来对带电粒子做功的;磁场只是用来使带电粒子偏转的(洛仑兹力永远不做功)。

(1)直线加速器:就是带电粒子经过一直线型的加速电场进行加速。使用的公式为:qU=mv2/2;

(2)回旋加速器:就是带电粒子经过交变电场的不断加速又经过磁场的不断回旋,最终达到很大的能量。显然,交变电场的作用是加速,磁场的作用是使粒子改变方向后不断地重复加速。用到的主要公式是:加速时qU=mvt 2/2- mv02/2(开始加速时的公式为qU=mv2/2);偏转时:qvB= m·4π2/T2;

(3)速度选择器:就是只有以一定初速度的粒子进入某正交的电场与磁场,才能匀速地被“选择”出来,其它不满足这一速度的粒子将发生偏离而不能被匀速“选择”。所使用的主要公式就是:qvB= qE;显然,所满足的速度条件是:v=E/B;(注意,近年来常考的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且场力不平衡,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将运动分解)

(4)磁液体发电机:就是等离子体(即高温下电离的气体,含有大量带正、负电的粒子)“喷入”某个极板间的磁场中,最终粒子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上下偏转而聚集到两极板上形成了电势差,最终粒子匀速“飞行”时,两极板的电势差最大,这两极板就相当于一电源,这种装置就叫磁液体发电机。使用到的主要公式是:qvB= qE电,则两极板的最大电势差即电源的电动势为E=E电·d=Bvd,其中d 为两极板间的距离;

(5)质谱仪:就是通过测量微观带电粒子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一种装置。就是将带电粒子通过速度选择器后,再经过磁场编转,找了不同粒子偏转的不同的半径而计算出所应对质量。主要使用的公式是:qvB= qE,(速度选择器),进入磁场后有qvB=mv2/r,得出m=qBr/v=qB2r/E

(6)电磁流量计:就是由一个非磁性材料制成的装有导电液体的导管,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使液体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偏离,使得导管上下表面形成电场。当自由电荷在其中所受的电场力与洛仑兹力平衡时,导管上下表面就形成稳定的电势差,由此就可以算出流动的液体流量。所用的主要公式是:qvB= qE=Uq/d,得出v=U/Bd,液体的流量为Q=Sv=πd2/4·U/Bd=πd U /4B ,其中,d 是导管的直径。

(7)霍尔效应:将载流导体放在一匀强磁场中,当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时,导体将在与磁场、电流的垂直方向上形成电势差(也叫霍尔电压),这个现象就称之为霍尔效应。所使用的主要公式是:

evB= eE=eU/d,其中v 是电流中自由电子移动的平均速度,又由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I=nevS,(其中S 为横截面积),得出电势差U=IB/neh,其中h 为形成电势差两表面的距离。

24 在电磁场中所涉及到的带电粒子何时考虑重力何时不考虑重力?

一般情况下:微观粒子如,电子(β粒子)、质子、α粒子及各种离子都不考虑自身的重力;如果题目中告知是带电小球、尘埃、油滴或液滴等带电颗粒都应考虑重力。如无特殊说明,题目中附有具体相关数据,可通过比较来确定是否考虑重力。 25 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临界状态的关键词

无论在力学还是在电学中,物理问题总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状态,其中临界状态就是常见的特殊状态。对于比较难的题目,这种状态往往就隐含的各种条件里面,需要认真审题挖掘,建议特别注意下列关键词语:“恰好“、”刚好”、“至少”等。找到了这临界状态的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了。

26 电磁感应中的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以及楞次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一定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安培定则——判别运动电荷或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因电而生磁);

左手定则——判别磁场对运动电荷或电流的作用力方向(因电而生动);

右手定则——判别切割磁力线感应电流的方向(因动而生电);

楞次定律——是解决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方向判别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准确、熟练地运用“楞次定律”一定要明

白:“谁”阻碍“谁”;“阻碍”的是什么;如何“阻碍”;“阻碍”后结果如何。(注意:“阻碍”与“阻止”有本质的区别)

电磁感应定律——就是法拉弟解决 “切割磁力线的导体或闭合回路产生感应电动势” 定量方法。其表达式多种多样:

对于闭合线圈:E=n△Φ/△t=nS△B/△t=nB△S/△t ;(注意:求某一段时间内通过某一电阻上的电量,往往利用此公式求解) 对于导体棒:E=BLv,E=BL2ω/2,

交流电:E=nBSω·sin ωt

27 解“力、电、磁”综合题最重要的两步骤和最主要的采分点

电磁感应与力电知识综合运用,应该是高考重点考又是考生得分最低的问题之一。失分主要原因就是审题不清、对象不明、思路混乱。

其实,解决这类问题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就是首先必须从读题审题目中找出两个研究对象,一是电学对象。即电源(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及其回路(包括各电阻的串、并联方式);二是力学对象:这个对象不是导体就是线圈,其运动状态一般是做有一定变化规律变速运动; 第二步:选择好研究对象后,一定要按下列程序进行分析:画导体受力(千万不能漏力)——→运动变化分析——→感应电动势变化——→感应电流变化——→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感应电动势变化——→······,这种变化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有一重要临界状态就是加速度a=0时,速度一定达到某个极值。

采分点:这类题目必定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动能定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功能原理),摩擦力做功就是使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流做功就是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阻上的热能)。

28 交变电流中的线圈所处的两个位置的几个特殊的最值要记牢

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就会产生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在这一过程中,当线圈转动到两个特殊位置时,其相应的电流、电动势、磁通量大小、磁通量的变化率、电流方向都会有所不同:

第一特殊位置: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位置即中性面,则一定有如下情况,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小(0)——→感应电动势最小(为0)——→感应电流最小(为0)——→此位置电流方向将发生改变(线圈转动一周,两次经过中性面,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第二个特殊位置: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的位置,所得的结果与上述相反。

有一个规律显然看出来:磁通量的变化率、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变化总是一致的。

29 要正确区别交变电流中的几个特殊的最值

在正、余弦交变电流中电流、电压(电动势)、功率经常涉及的几个值:瞬时值、最大值(峰值)、有效值、平均值: 瞬时值:就是交流电某一时刻的值,即i=Im sin ωt;e=Em sin ωt ;

峰值(最值):E m =nBSω(注意电容器的击穿电压);I m = Em /(R+r);

有效值:特别注意有效值的定义,只能对于正弦或余弦交流而言,各物理量才有的关系。如果其它类型的交流电唯一方法就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在相同时间内所对直流电发热相等来计算得出。

平均值:就是交变电流图像中的图线与时间所围成的面积与所对应的时间比值。特别用在计算通过电路中某一电阻的电量:q= △Φ/R。

30 要正确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会推导变压器的电流、电压比,会画出电能输送的原理图

变压器知识是交流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变压器改变电压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定律设计的。通过该定律可以直接得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上的电压比U 1/U2=n1/n2;利用输出功率等于输入功率的关系也很快得出原、副线圈上的电流比:I 1/I2=n1/n2。这里只指只有一个副线圈情形,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副线圈,那么必须还是按照电磁感应定律去推导。

这里特别说明的要注意“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的原理与接法。

31 要正确理解振动图像与波形图像(横波)

应该从研究对象进行比较(一个质点与无数个质点);

应该从图像的意义进行比较(一个质点的某时刻的位置与无数质点在某一时刻位置);

应该从图像的特点进行比较(虽然都是正弦曲线,但坐标轴不同);

应该从图像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相似的是质点的振幅,回复力,但不同的是周期、质点运动方向、波长等);

应试从图像随时间变化进行比较(一个是随时间推移图像延续而形状不变,一个是随时间推移,图像沿传播方向平移);

[注]:一个完整的曲线对于振动图来说是一个周期,而对于波形图来说却是一个波长。

判断波形图像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的振动方向,可以用“平移法”、“太阳照射法”、“上下坡法”、“三角形法”等。

32 要认清“机械波与电磁波(包括光波)”、“泊松亮斑”与“牛顿环”的区别

机械波与电磁波(包括光波),虽然都是波,都是能量传播的一种形式,都具有干涉、衍射(横波还有偏振)特性,但它们也还有本质上的区别,如:

(1)机械波由做机械振动的质点相互联系引起的,所以它传播必须依赖介质,而电磁波(包括光波)是由振荡的电场与振荡的磁场(注意,是非均匀变化的)引起的,所以它的传播不需要依靠质点,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机械波从空气进入水等其它介质时,速度将增大,而电磁波(包括光波)刚好相反,它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机械波有纵波与横纵,而电磁波就是横波,具有偏振性;

[注]:两列波发生干涉时,必要有一点条件(即频率相同),产生干涉后,振动加强的点永远加强,反之振动减弱的点永远减弱。

“泊松亮斑”与“牛顿环”的区别这两个重要光学现象,非常相似,都是圆开图像,但本质有区别。

泊松亮斑:当光照到不透光的小圆板上时,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 (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这是光的衍射现象;

牛顿环:是用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触,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时,可以看到接触点为一暗点,其周围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而用单色光照射时,则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这些圆圈的距离不等,随离中心点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窄。 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33 要掌握“狭义相对论”的两种效应

狭义相对论的“尺缩效应”与“钟慢效应”。其中,有一首趣味诗可以形象描述相对论的“缩尺效应”:某个小伙剑术精,出剌迅捷如流星,由于空间收缩性,长剑变成小铁钉。

34 电磁波谱 与“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相关“知识链”

一定要掌握电磁波谱从“长波—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紫外线—X 射线—g 射线”这一个波长由km (103m )数量级的无线电波(包括长波、短波和微波)到波长只有Å(10-10m )数量级的X 、g 射线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这个“家族”从最长的无线电波到最短的g 射线有一个特别的规律,即:如从紫外线到g 射线一定有一个知识链将几何光学、物理光学与原子物理联系在一起。掌握这个“跨度”很大的知识链记牢,那么课本的3-4和3-5中的与光相关的题目就迎刃而解了。如从紫外线到g 射线:我们会发现它们的波长越来越短——说明频率越来越高——说明粒子性越来越显著(波动性越来越不明显)——说明越来越不容易发生衍射现象——说明发生干涉(或衍射)条纹的宽度越来越窄——说明越来越容易产生光电效应——说明将它们分别照射一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时逸出的光电子(注意与光子的区别)的最大初动能就越来越大——说明通过三凌镜的偏折角越来越大——说明相对于介质的折射率越来越大——说明从介质向空气入射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来越小——说明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小——说明是从原子能级轨道上激发跃迁的能级差越来越大。

35 关于“多普勒效应”、“电流的磁效应”、“霍尔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的比较

这几种重要物理效应,分散在课本中,我们可以集结到一起进行综合比较:

多普勒效应:这是声学中的一种现象,即声源向观察靠近时,观察者将听到声源发出的频率变高,反之背离观察者频率将变低。 电流的磁效应:就是通电导线或导电螺旋管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

霍尔效应:如友情23所述,就是将载流导体放在一匀强磁场中,当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时,导体将在与磁场、电流的垂直方向上形成电势差(也叫霍尔电压),这个现象就称之为霍尔效应。

光电效应:就是将一束光(由一定频率的光子组成的)照射到某金属板上,金属板表面立即会有电子逸出的现象(这种电子称之为光电子)。这一效应不仅说明光具有粒子性还说明光子具有能量。

康普顿效应:就是当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而向不同方向传播,这种散射现象中,人们发现光的波长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叫康普顿效应,它不仅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有能量外还说明光具有动量。

36 掌握人类对“原子、原子核”认识的发展史

谈到原子与原子核首先要记住两个重要人物:一个因为阴极射线而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内有复杂结构的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一

个是因为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而说明原子核内有复杂结构的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

从物理学史的角度来学习人类对“原子、原子核”认识的发展史,是学好《原子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1、从十九世纪物理学大厦顶上的“两朵乌云”(一朵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另一朵出现在麦克斯韦和玻耳兹曼的能量均分理论)开始,就进行了一次物理学革命,从而揭开了二十世纪的爱因斯坦时代——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而人们对物质的组成认识也是从十九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从物理学家吕克尔的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由此揭开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原子模型:汤姆孙的“西瓜模型”(模型不正确)→卢瑟福的“核式结构” →玻尔的“轨道模型”。

这里特别注意的是:

(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实验基础——α粒子散射实验,该实验中的两个关键词:“绝大多数”、“少数”的含义,这个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尺度。

(2)玻尔的“轨道模型”的两个著名假设的含义:①定态假设:电子只能在一些分立的轨道上运动,而且不会辐射电磁波。②频率条件假设:能级差与原子吸收(或放出)的光子能量相同。

2、由于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从而揭开了原子核内部的复杂结构。由此就出现了一些列的重大发现:

(1)三种射线α射线(氦核流,电离能力最强);β射线(电子流)、γ(光子,能量很高,穿透能力最强)与三种衰变(注意衰变的特点、衰变方程及半衰期跟什么因素有关,跟什么因素无关);

(2)质子、中子的发现(要会写出核反应方程);

(3)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会正确地写出核反应方程,注意电荷数与质量数相等);

(4)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比结合能(会正确地运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数据处理要精确,特别是比结合能的意义,它的计算方法是将结合能除以核子的个数,比结合能是原子核是否稳定的量度)。

(5)重核裂变(原子弹)与轻核聚变(氢弹)及核电站原理,要正确地写出相关核反应方程。

高考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力学部分:

1、基本概念:

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3、基本运动类型:

运动类型受力特点备注

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受力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同上且所受合外力为恒力1. 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匀减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

(类)平抛运动所受合外力为恒力且与物体初速度方向垂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

(合外力充当向心力)一般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向心力的受力分析

简谐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的受力分析

4、基本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

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 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 、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 图像、v-t 图像);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

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

5、常见题型: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

斜面类问题:(1)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2)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包括物体除受常规力之外多一个某方向的力的分析);(3)整体(斜面和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整体法、个体法)。

动力学的两大类问题:(1)已知运动求受力;(2)已知受力求运动。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注意向心力的分析;绳拉物体、杆拉物体、轨道内侧外侧问题;最高点、最低点的特点)。(

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几个近似;黄金变换;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动量机械能的综合题:

(1)单个物体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的题型;

(2)系统应用动量定理的题型;

(3)系统综合运用动量、能量观点的题型:

①碰撞问题;

②爆炸(反冲)问题(包括静止原子核衰变问题);

③滑块长木板问题(注意不同的初始条件、滑离和不滑离两种情况、四个方程);

④子弹射木块问题;

⑤弹簧类问题(竖直方向弹簧、水平弹簧振子、系统内物体间通过弹簧相互作用等);

⑥单摆类问题:

⑦工件皮带问题(水平传送带,倾斜传送带);

⑧人车问题;人船问题;人气球问题(某方向动量守恒、平均动量守恒);

机械波的图像应用题:

(1)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互推;

(2)依据给定状态能够画出两点间的基本波形图;

(3)根据某时刻波形图及相关物理量推断下一时刻波形图或根据两时刻波形图求解相关物理量;

(4)机械波的干涉、衍射问题及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电磁学部分:

1、基本概念:

电场、电荷、点电荷、电荷量、电场力(静电力、库仑力)、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功、等势面、静电屏蔽、电容器、电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阻率、电热、电功率、热功率、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电动势、内电压、路端电压、内电阻、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磁感线、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感应电动势、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感抗、容抗、电磁场、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电量平分原理(电荷守恒)

库伦定律(注意条件、比较-两个近距离的带电球体间的电场力)

电场强度的三个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定义式、点电荷电场、匀强电场)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电容的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适用条件)

电阻定律

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总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及其分配关系)

焦耳定律、电功(电功率)三个表达式的适用范围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基本电路的动态分析(串反并同)

电场线(磁感线)的特点

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和电势的分布特点

常见电场(磁场)的电场线(磁感线)形状(点电荷电场、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点电荷与带电金属板间的电场、匀强电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 电源的三个功率(总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效率)

电动机的三个功率(输入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

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图像及其应用;注意点、线、面、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安培定则、左手定则、楞次定律(三条表述)、右手定则

电磁感应想象的判定条件

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线垂直切割磁感线

通电自感现象和断电自感现象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原理

电阻、感抗、容抗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变压器原理(变压比、变流比、功率关系、多股线圈问题、原线圈串、并联用电器问题)

3、常见仪器:

示波器、示波管、电流计、电流表(磁电式电流表的工作原理)、电压表、定值电阻、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电动机、电解槽、多用电表、速度选择器、质普仪、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日光灯、变压器、自耦变压器。(

4、实验部分:

(1)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各种静电场的模拟;各点电势高低的判定;

(2)电阻的测量:①分类:定值电阻的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电表内阻的测量;②方法:伏安法(电流表的内接、外接;接法的判定;误差分析);欧姆表测电阻(欧姆表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读数);半偏法(并联半偏、串联半偏、误差分析);替代法;电桥法(桥为电阻、灵敏电流计、电容器的情况分析);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读数);

(4)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测定(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注意曲线的变化);

(5)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电流表内接、数据处理:解析法、图像法);

(6)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分流电阻、分压电阻阻值的计算、刻度的修改);

(7)用多用电表测电阻及黑箱问题;

(8)练习使用示波器;

(9)仪器及连接方式的选择:①电流表、电压表:主要看量程(电路中可能提供的最大电流和最大电压);②滑动变阻器:没特殊要求按限流式接法,如有下列情况则用分压式接法:要求测量范围大、多测几组数据、滑动变阻器总阻值太小、测伏安特性曲线;

(10)传感器的应用(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而减小、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常见题型:

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的功能关系;

一条直线上三个点电荷的平衡问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示波器问题);

全电路中一部分电路电阻发生变化时的电路分析(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或应用串反并同;若两部分电路阻值发生变化,可考虑用极值法);

电路中连接有电容器的问题(注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电路变化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通电导线在各种磁场中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注意磁感线的分布及磁场力的变化);

通电导线在匀强磁场中的平衡问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周期;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的一段圆弧运动:找圆心-画轨迹-确定半径-作辅助线-应用几何知识求解;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闭合电路中的金属棒在水平导轨或斜面导轨上切割磁感线时的运动问题;

两根金属棒在导轨上垂直切割磁感线的情况(左右手定则及楞次定律的应用、动量观点的应用);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正交、平行两种情况):

①. 重力场、匀强电场的复合场;

②. 重力场、匀强磁场的复合场;

③. 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的复合场;

④. 三场合一;

复合场中的摆类问题(利用等效法处理:类单摆、类竖直面内圆周运动);

LC 振荡电路的有关问题;

高考物理36个“易错点”、 “易忘点”

1 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仑兹力(安培力)等等。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一定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要单调变化情形)。

2 要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的存在,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立即会随之加大。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同学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 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3 要对弹簧中的弹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

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最大速度的情形。

4 要对“细绳、轻杆”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子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子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 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圆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较

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最高点情形。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速度为零。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

6 要对物理图像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物理图像可以说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可能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可以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图像,认识图像的最好方法就是两步:一是一定要认清坐标轴的意义;二是一定要将图像所描述的情形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关于图像各种情况我们已经做了专项训练。)

7 要对牛顿第二定律—F=ma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著名而简洁的公式“F=ma”,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首先,这是一个矢量式,也就意味着a 的方向永远与产生它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F 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分力) 第二、F 与a 是关于“m”一一对应的,千万不能张冠李戴,这在解题中经常出错。主要表现在求解连接体加速度情形。

第三、将“F=ma”变形成F=m△v/△t ,其中,a=△v/△t 得出△v= a·△t 这在“力、电、磁”综合题”的“微元法”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几年连续考到)。

第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点实验,特别要注意的:

(1)注意实验方法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注意实验装置和改进后的装置(光电门),平衡摩擦力,沙桶或小盘与小车质量的关系等;

(4)注意数据处理时,对纸带匀加速运动的判断,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用„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5)会从“a-F”“a-1/m”图像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正确的误差原因分析。

8 要对“机车启动的两种情形”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与恒定牵引力启动,是动力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这里要注意是两点:

(1)以恒定功率启动,机车总是做的变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机车先做的匀加速运动,当达到额定功率时,再做变加速运动。最终最大速度即“收尾速度”就是V m =P额/f。

(2)要认清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时间图像。曲线的“渐近线”对应的最大速度

还要说明的,当物体变力作用下做变加运动时,有一个重要情形就是: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平衡时,速度有一个最值。即有一个“收尾速度”,这在电学中经常出现,如:“串”在绝缘杆子上的带电小球在电场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作变加速运动,就会出现这一情形,在电磁感应中,这一现象就更为典型了,即导体棒在重力与随速度变化的安培力的作用下,会有一个平衡时刻,这一时刻就是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极值的时刻。凡有“力、电、磁”综合题目都会有这样的情形。

9 要对物理的“变化量”、“增量”、“改变量”和“减少量”、“损失量”等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典型的是动能定理的表达(所有外力做的功总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时就会出现两个物理量前后时刻相减问题,同学们往往会随意性地将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而出现严重错误。其实物理学规定,任何一个物理量(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的变化量、增量还是改变量都是将后来的减去前面的。(矢量满足矢量三角形法则,标量可以直接用数值相减)结果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的。而不是错误地将“增量”理解增加的量。显然,减少量与损失量(如能量)就是后来的减去前面的值。

10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追遇”问题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追击类问题,在高考中很常见,但考生在这类问题则经常失分。常见的“追遇类”无非分为这样的九种组合:一个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去追击另一个可能也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显然,两个变速

运动特别是其中一个做减速运动的情形比较复杂。虽然,“追遇”存在临界条件即距离等值的或速度等值关系,但一定要考虑到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除利用数学方法外,往往通过相对运动(即以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和作“V-t”图能就得到快捷、明了地解决,从而既赢得考试时间也拓展了思维。

值得说明的是,最难的传送带问题也可列为“追遇类”。还有在处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追击问题时,用相对运动方法最好。如,两处于不同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某一时刻相距最近,当问到何时它们第一次相距最远时,最好的方法就将一个高轨道的卫星认为静止,则低轨道卫星就以它们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运动。第一次相距最远时间就等于低轨道卫星以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做半个周运动的时间(即等于π/△ω)。

11 万有引力中公式的使用最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万有引力部分是高考必考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公式繁杂,主要以比例的形式出现。其实,只要掌握其中的规律与特点,就会迎刃而解的。最主要的是在解决问题时公式的选择。最好的方法是,首先将相关公式一一列来,即:

mg=GMm/R2=mv2/R=m·ω2R =m·4π2/T2,再由此对照题目的要求正确的选择公式。其中要注意的是:

(1)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就认为是其重力(不考虑地球自转)。

(2) 卫星的轨道高度要考虑到地球的半径。

(3)地球的同步卫星一定有固定轨道平面(与赤道共面且距离地面高度为3.6×107m )、固定周期(24小时)。

(4)要注意卫星变轨问题。要知道,所有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随着轨道高度的增加,只有其运行的周期随之增加,其它的如速度、向心加速度、角速度等都减小。

12 有关“小船过河”的两种情形

“小船过河”类问题是一个典型的运动学问题,一般过河有两种情形:即最短时间(船头对准对岸行驶)与最短位移问题(船头斜向上游,合速度与岸边垂直)。这里特别的是,过河位移最短情形中有一种船速小于水速情况,这时船头航向不可能与岸边垂直,须要利用速度矢量三角形进行讨论。

另外,还有在岸边以恒定速度拉小船情形,要注意速度的正确分解。

13 有关“功与功率”的易错点

功与功率,贯穿着力学、电磁学始终。特别是变力做功,慎用力的平均值处理,往往利用动能定理。某一个力做功的功率,要正确认清P=F·v 的含意,这个公式可能是即时功率也可能是平均功率,这完全取决于速度。但不管怎样,公式只是适用力的方向与速度一致情形。如果力与速度垂直则该力做功的功率一定为零(如单摆在最低点小球重力的功率,物体沿斜面下滑时斜面支持力的功率都等于零),如果力与速度成一角度,那么就要进一步进行修正。

在计算电路中功率问题时,要注意电路中的总功率、输出功率与电源内阻上的发热功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的情形(即外电路的电阻小于等效内阻情形)。还有必要掌握会利用图像来描述各功率变化规律。

14 有关“机械能守恒定律运用”的注意点有

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题目中能否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最显著的标志是“光滑”二字。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有多种,要认真区别开来。如果用E 表示总的机械能,用E K 表示动能,E P 表示势能,在字母前面加上“△”表示各种能量的增量,则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除一般表达式外,还有如下几种:E 1=E2;E P1+EK1=EP2+EK2;△E=0;△E 1+△E 2=0;△E P =-△E K ;△E P +△E K =0等。需要注意的,凡能利用机械能守恒解决的问题,动能定理一定也能解决,而且动能定理不需要设定零势能,更表现其简明、快捷的优越性。(“动能定理”或“功能原理”高考必考!)

15 关于各种“转弯”情形

在实际生活中,人沿圆形跑道转弯、骑自行车转弯、汽车转弯、火车转弯还有飞机转弯等等各种“转弯”情形都不尽相同。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必须有力提供它们“转弯”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显然,不同“转弯”情形所提供向心力的不一定是相同的:

(1)人沿圆形轨道转弯所需的向心力由人的身体倾斜使自身重力产生分力以及地面对脚的静摩擦力提供;

(2) 人骑自行车转弯情形与人转弯情形相似;

(3) 汽车转弯情形靠的是地面对轮胎提供的静摩擦力得以实现的;

(4)火车转弯则主要靠的是内、外轨道的高度差产生的合力(火车自身重力与轨道支持力,注意不是火车重力的分力)来实施转弯的;

(5)飞机在空中转弯,则完全靠改变机翼方向,在飞机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来提供向心力而实施转弯的。

16 要认清和掌握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基本概念

首先可以将“电场”与“重力场”相类比(还可以将磁场一同来类比,更容易区别与掌握),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相似,都与路径无关,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同样电场力做正功那么电势能一定减少,反之亦然。由此便可以容易认清引入电势的概念。电势具有相对意义,理论上可以任意选取零势能点,因此电势与场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电场强度是矢量,空间同时有几个点电荷,则某点的场强由这几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矢量叠加;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由该点的电势与电荷的电荷量(包括电性) 的乘积决定,负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具有的电势能反而越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有多种运动形式,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电势能不变.(另外,还要注意库仑扭秤与万有定律中卡文迪许扭秤装置进行比较。) 16 要熟悉电场线和等势面与电场特性的关系

在熟悉静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特征与电场特性的关系,特别注意下面几点:⑴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⑵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同时,一定要清楚在匀强电场(非匀强电场公式不成立)中,可以用U=Ed公式来进行定量计算,其中d 是沿场强方向两点间距离。另外还要的是,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中垂线与两个同种电荷的中垂线的电场分布及电势分布的特点。

17 要认清匀强电场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在由电荷电势能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场中电势、电势差和场强方向的问题中,先由电势能的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荷移动的各点间的电势差,再由电势差的比较判断各点电势高低,从而确定一个等势面,最后由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确定电场线的方向.由此可见,电场力做功与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注意在计算时,要注意物理量的正负号。 18 认清带电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偏转电场的运动情形

带电粒子在极板间的偏转可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我们处理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平行板间距离的变化时,若电压不变,则极板间场强发生变化,加速度发生变化,这时不能盲目地套用公式,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可以凭着悟性与感觉:当加速电场的电压增大,加速出来的粒子速度就会增大,当进入偏转电场后,就很快“飞”出电场而来不及偏转,加上如果偏转电场强越小,即进入偏转电场后的侧移显然就越小,反之则变大。

19 要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电压、电量、场强、电势等物理量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

这里特别提出两种典型情况:

一是电容器一直与电源保持连接着,则说明改变两极板之间的距离,电容器上的电压始终不变,抓住这一特点,那么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二是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则说明电容器的电量始终不变,那么改变极板间的距离,首先不变的场强,(这可以用公式来推导,E=U/d=Q/Cd,又C=εs/4πkd,代入,即得出E 与极板间的距离无关,还可以从电量不变角度来快速判断,因为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则说明电荷的疏密程度不变即电场强度显然也不变。)

20 要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功率等物理随着某一电阻变化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

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功率等物理量随着某一电阻变化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有的题目还会介入变压器、电感、电容、二极管甚至逻辑电路等装置或元件)是高考必考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进行必要的训练。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一定要严格按“局部→整体→局部”的程序进行。对局部,要判断电阻如何变化,从而判断总电阻如何变化.对整体,首先判断干路电流回路随总电阻增大而减小,然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路端电压随总电阻增大而增大.第二个局部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及欧姆定律交替判断.另外,还可用“极限思维方式”来分析。如某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它增大到无穷大造成电路断路或减小为零造成短路,这样分析简洁、快速,但要在其它物理随这变化的电阻作单调性变化才行。

21 要正确理解伏安特性曲线

电压随电流变化的U-I 图线与“伏安特性”曲线I-U 图线,历来一直高考重点要考的内容(其中电学实验测电源的电动势、内阻,测小灯泡的功率,测金属丝的电阻率等等都是必考内容)。这里特别的是有两点:

(1)首先要认识图线的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意义、图线的斜率所表示的意义等,特别注意的是纵坐标的起始点有可能不是从零开始的。

(2)线路产的连接无非为四种:电流表内接分压、电流表外接分压、电流表内接限流、电流表外接限流。一般来说,采用分压接法用的比较多。至于电流表内外接法则取决于与之相连的电阻,显然电阻越大,内接误差越小,反之亦然。

(3)另外,对仪表的选择首先要注意量程,再考虑读数的精确。

22 要准确把握“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律

电学实验中关于相关的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计数问题,这是高考经常随着实验考查的。但同学们总是读错,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读数的最基本要领。只要记住,中学要求,只有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所以应有下列规律:在用螺旋测微器计数时,只要以毫米(mm )为单位的,小数点后面一定是三小数,遇到整数就加零。在用游标卡尺计数时,有十分度、二十分度和五十分度三种,只要以毫米(mm )为单位的,那么十分度的尺,小数点后面一定得保留一位数,如果是二十分度和五十分度的,则以毫米为单位的,小数点后面一定保留二位数。记住这样的规律,那么读起数来,就不会容易出错。 这里还有必要提示一下,关于伏特表、安培表、欧姆表等各种仪表的读数要留心一下。

23 要准确把握“与粒子相关的各种重要装置——直线加速器、回旋加速器、速度选择器、磁液体发电机、质谱仪、电磁流量计、霍尔效应”的基本用途与基本原理

这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至少存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中两个场)的综合应用,高考题中频繁出现。其中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电场力(或重力)只是用来对带电粒子做功的;磁场只是用来使带电粒子偏转的(洛仑兹力永远不做功)。

(1)直线加速器:就是带电粒子经过一直线型的加速电场进行加速。使用的公式为:qU=mv2/2;

(2)回旋加速器:就是带电粒子经过交变电场的不断加速又经过磁场的不断回旋,最终达到很大的能量。显然,交变电场的作用是加速,磁场的作用是使粒子改变方向后不断地重复加速。用到的主要公式是:加速时qU=mvt 2/2- mv02/2(开始加速时的公式为qU=mv2/2);偏转时:qvB= m·4π2/T2;

(3)速度选择器:就是只有以一定初速度的粒子进入某正交的电场与磁场,才能匀速地被“选择”出来,其它不满足这一速度的粒子将发生偏离而不能被匀速“选择”。所使用的主要公式就是:qvB= qE;显然,所满足的速度条件是:v=E/B;(注意,近年来常考的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且场力不平衡,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将运动分解)

(4)磁液体发电机:就是等离子体(即高温下电离的气体,含有大量带正、负电的粒子)“喷入”某个极板间的磁场中,最终粒子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上下偏转而聚集到两极板上形成了电势差,最终粒子匀速“飞行”时,两极板的电势差最大,这两极板就相当于一电源,这种装置就叫磁液体发电机。使用到的主要公式是:qvB= qE电,则两极板的最大电势差即电源的电动势为E=E电·d=Bvd,其中d 为两极板间的距离;

(5)质谱仪:就是通过测量微观带电粒子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一种装置。就是将带电粒子通过速度选择器后,再经过磁场编转,找了不同粒子偏转的不同的半径而计算出所应对质量。主要使用的公式是:qvB= qE,(速度选择器),进入磁场后有qvB=mv2/r,得出m=qBr/v=qB2r/E

(6)电磁流量计:就是由一个非磁性材料制成的装有导电液体的导管,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使液体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偏离,使得导管上下表面形成电场。当自由电荷在其中所受的电场力与洛仑兹力平衡时,导管上下表面就形成稳定的电势差,由此就可以算出流动的液体流量。所用的主要公式是:qvB= qE=Uq/d,得出v=U/Bd,液体的流量为Q=Sv=πd2/4·U/Bd=πd U /4B ,其中,d 是导管的直径。

(7)霍尔效应:将载流导体放在一匀强磁场中,当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时,导体将在与磁场、电流的垂直方向上形成电势差(也叫霍尔电压),这个现象就称之为霍尔效应。所使用的主要公式是:

evB= eE=eU/d,其中v 是电流中自由电子移动的平均速度,又由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I=nevS,(其中S 为横截面积),得出电势差U=IB/neh,其中h 为形成电势差两表面的距离。

24 在电磁场中所涉及到的带电粒子何时考虑重力何时不考虑重力?

一般情况下:微观粒子如,电子(β粒子)、质子、α粒子及各种离子都不考虑自身的重力;如果题目中告知是带电小球、尘埃、油滴或液滴等带电颗粒都应考虑重力。如无特殊说明,题目中附有具体相关数据,可通过比较来确定是否考虑重力。 25 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临界状态的关键词

无论在力学还是在电学中,物理问题总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状态,其中临界状态就是常见的特殊状态。对于比较难的题目,这种状态往往就隐含的各种条件里面,需要认真审题挖掘,建议特别注意下列关键词语:“恰好“、”刚好”、“至少”等。找到了这临界状态的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了。

26 电磁感应中的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以及楞次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一定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安培定则——判别运动电荷或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因电而生磁);

左手定则——判别磁场对运动电荷或电流的作用力方向(因电而生动);

右手定则——判别切割磁力线感应电流的方向(因动而生电);

楞次定律——是解决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方向判别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准确、熟练地运用“楞次定律”一定要明

白:“谁”阻碍“谁”;“阻碍”的是什么;如何“阻碍”;“阻碍”后结果如何。(注意:“阻碍”与“阻止”有本质的区别)

电磁感应定律——就是法拉弟解决 “切割磁力线的导体或闭合回路产生感应电动势” 定量方法。其表达式多种多样:

对于闭合线圈:E=n△Φ/△t=nS△B/△t=nB△S/△t ;(注意:求某一段时间内通过某一电阻上的电量,往往利用此公式求解) 对于导体棒:E=BLv,E=BL2ω/2,

交流电:E=nBSω·sin ωt

27 解“力、电、磁”综合题最重要的两步骤和最主要的采分点

电磁感应与力电知识综合运用,应该是高考重点考又是考生得分最低的问题之一。失分主要原因就是审题不清、对象不明、思路混乱。

其实,解决这类问题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就是首先必须从读题审题目中找出两个研究对象,一是电学对象。即电源(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及其回路(包括各电阻的串、并联方式);二是力学对象:这个对象不是导体就是线圈,其运动状态一般是做有一定变化规律变速运动; 第二步:选择好研究对象后,一定要按下列程序进行分析:画导体受力(千万不能漏力)——→运动变化分析——→感应电动势变化——→感应电流变化——→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感应电动势变化——→······,这种变化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有一重要临界状态就是加速度a=0时,速度一定达到某个极值。

采分点:这类题目必定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动能定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功能原理),摩擦力做功就是使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流做功就是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阻上的热能)。

28 交变电流中的线圈所处的两个位置的几个特殊的最值要记牢

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就会产生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在这一过程中,当线圈转动到两个特殊位置时,其相应的电流、电动势、磁通量大小、磁通量的变化率、电流方向都会有所不同:

第一特殊位置: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位置即中性面,则一定有如下情况,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小(0)——→感应电动势最小(为0)——→感应电流最小(为0)——→此位置电流方向将发生改变(线圈转动一周,两次经过中性面,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第二个特殊位置: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的位置,所得的结果与上述相反。

有一个规律显然看出来:磁通量的变化率、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变化总是一致的。

29 要正确区别交变电流中的几个特殊的最值

在正、余弦交变电流中电流、电压(电动势)、功率经常涉及的几个值:瞬时值、最大值(峰值)、有效值、平均值: 瞬时值:就是交流电某一时刻的值,即i=Im sin ωt;e=Em sin ωt ;

峰值(最值):E m =nBSω(注意电容器的击穿电压);I m = Em /(R+r);

有效值:特别注意有效值的定义,只能对于正弦或余弦交流而言,各物理量才有的关系。如果其它类型的交流电唯一方法就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在相同时间内所对直流电发热相等来计算得出。

平均值:就是交变电流图像中的图线与时间所围成的面积与所对应的时间比值。特别用在计算通过电路中某一电阻的电量:q= △Φ/R。

30 要正确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会推导变压器的电流、电压比,会画出电能输送的原理图

变压器知识是交流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变压器改变电压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定律设计的。通过该定律可以直接得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上的电压比U 1/U2=n1/n2;利用输出功率等于输入功率的关系也很快得出原、副线圈上的电流比:I 1/I2=n1/n2。这里只指只有一个副线圈情形,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副线圈,那么必须还是按照电磁感应定律去推导。

这里特别说明的要注意“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的原理与接法。

31 要正确理解振动图像与波形图像(横波)

应该从研究对象进行比较(一个质点与无数个质点);

应该从图像的意义进行比较(一个质点的某时刻的位置与无数质点在某一时刻位置);

应该从图像的特点进行比较(虽然都是正弦曲线,但坐标轴不同);

应该从图像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相似的是质点的振幅,回复力,但不同的是周期、质点运动方向、波长等);

应试从图像随时间变化进行比较(一个是随时间推移图像延续而形状不变,一个是随时间推移,图像沿传播方向平移);

[注]:一个完整的曲线对于振动图来说是一个周期,而对于波形图来说却是一个波长。

判断波形图像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的振动方向,可以用“平移法”、“太阳照射法”、“上下坡法”、“三角形法”等。

32 要认清“机械波与电磁波(包括光波)”、“泊松亮斑”与“牛顿环”的区别

机械波与电磁波(包括光波),虽然都是波,都是能量传播的一种形式,都具有干涉、衍射(横波还有偏振)特性,但它们也还有本质上的区别,如:

(1)机械波由做机械振动的质点相互联系引起的,所以它传播必须依赖介质,而电磁波(包括光波)是由振荡的电场与振荡的磁场(注意,是非均匀变化的)引起的,所以它的传播不需要依靠质点,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机械波从空气进入水等其它介质时,速度将增大,而电磁波(包括光波)刚好相反,它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机械波有纵波与横纵,而电磁波就是横波,具有偏振性;

[注]:两列波发生干涉时,必要有一点条件(即频率相同),产生干涉后,振动加强的点永远加强,反之振动减弱的点永远减弱。

“泊松亮斑”与“牛顿环”的区别这两个重要光学现象,非常相似,都是圆开图像,但本质有区别。

泊松亮斑:当光照到不透光的小圆板上时,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 (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这是光的衍射现象;

牛顿环:是用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触,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时,可以看到接触点为一暗点,其周围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而用单色光照射时,则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这些圆圈的距离不等,随离中心点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窄。 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33 要掌握“狭义相对论”的两种效应

狭义相对论的“尺缩效应”与“钟慢效应”。其中,有一首趣味诗可以形象描述相对论的“缩尺效应”:某个小伙剑术精,出剌迅捷如流星,由于空间收缩性,长剑变成小铁钉。

34 电磁波谱 与“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相关“知识链”

一定要掌握电磁波谱从“长波—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紫外线—X 射线—g 射线”这一个波长由km (103m )数量级的无线电波(包括长波、短波和微波)到波长只有Å(10-10m )数量级的X 、g 射线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这个“家族”从最长的无线电波到最短的g 射线有一个特别的规律,即:如从紫外线到g 射线一定有一个知识链将几何光学、物理光学与原子物理联系在一起。掌握这个“跨度”很大的知识链记牢,那么课本的3-4和3-5中的与光相关的题目就迎刃而解了。如从紫外线到g 射线:我们会发现它们的波长越来越短——说明频率越来越高——说明粒子性越来越显著(波动性越来越不明显)——说明越来越不容易发生衍射现象——说明发生干涉(或衍射)条纹的宽度越来越窄——说明越来越容易产生光电效应——说明将它们分别照射一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时逸出的光电子(注意与光子的区别)的最大初动能就越来越大——说明通过三凌镜的偏折角越来越大——说明相对于介质的折射率越来越大——说明从介质向空气入射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来越小——说明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小——说明是从原子能级轨道上激发跃迁的能级差越来越大。

35 关于“多普勒效应”、“电流的磁效应”、“霍尔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的比较

这几种重要物理效应,分散在课本中,我们可以集结到一起进行综合比较:

多普勒效应:这是声学中的一种现象,即声源向观察靠近时,观察者将听到声源发出的频率变高,反之背离观察者频率将变低。 电流的磁效应:就是通电导线或导电螺旋管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

霍尔效应:如友情23所述,就是将载流导体放在一匀强磁场中,当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时,导体将在与磁场、电流的垂直方向上形成电势差(也叫霍尔电压),这个现象就称之为霍尔效应。

光电效应:就是将一束光(由一定频率的光子组成的)照射到某金属板上,金属板表面立即会有电子逸出的现象(这种电子称之为光电子)。这一效应不仅说明光具有粒子性还说明光子具有能量。

康普顿效应:就是当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而向不同方向传播,这种散射现象中,人们发现光的波长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叫康普顿效应,它不仅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有能量外还说明光具有动量。

36 掌握人类对“原子、原子核”认识的发展史

谈到原子与原子核首先要记住两个重要人物:一个因为阴极射线而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内有复杂结构的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一

个是因为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而说明原子核内有复杂结构的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

从物理学史的角度来学习人类对“原子、原子核”认识的发展史,是学好《原子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1、从十九世纪物理学大厦顶上的“两朵乌云”(一朵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另一朵出现在麦克斯韦和玻耳兹曼的能量均分理论)开始,就进行了一次物理学革命,从而揭开了二十世纪的爱因斯坦时代——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而人们对物质的组成认识也是从十九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从物理学家吕克尔的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由此揭开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原子模型:汤姆孙的“西瓜模型”(模型不正确)→卢瑟福的“核式结构” →玻尔的“轨道模型”。

这里特别注意的是:

(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实验基础——α粒子散射实验,该实验中的两个关键词:“绝大多数”、“少数”的含义,这个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尺度。

(2)玻尔的“轨道模型”的两个著名假设的含义:①定态假设:电子只能在一些分立的轨道上运动,而且不会辐射电磁波。②频率条件假设:能级差与原子吸收(或放出)的光子能量相同。

2、由于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从而揭开了原子核内部的复杂结构。由此就出现了一些列的重大发现:

(1)三种射线α射线(氦核流,电离能力最强);β射线(电子流)、γ(光子,能量很高,穿透能力最强)与三种衰变(注意衰变的特点、衰变方程及半衰期跟什么因素有关,跟什么因素无关);

(2)质子、中子的发现(要会写出核反应方程);

(3)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会正确地写出核反应方程,注意电荷数与质量数相等);

(4)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比结合能(会正确地运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数据处理要精确,特别是比结合能的意义,它的计算方法是将结合能除以核子的个数,比结合能是原子核是否稳定的量度)。

(5)重核裂变(原子弹)与轻核聚变(氢弹)及核电站原理,要正确地写出相关核反应方程。


相关文章

  • 早上好0825的图书馆[高中物理]
  • 139 贡献 1 关注 108 访问 www.360doc.com/userhome/40956811 他的首页 他的馆藏 他的关注 馆友反馈 关于他 馆藏 (共68篇) 共 11 篇文章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高中物理学史需要的拿走吧! ...查看


  • 怎样学好初中物理
  • 怎样学好高中物理,分享一些方法 ∙ ∙ ∙ ∙ ∙ | 浏览:11114 | 更新:2012-04-30 12:55 高中物理不同与初中物理.但是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高一新生学习都非常努力, 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很高,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到 ...查看


  •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及实践研究
  • 教学研究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及实践研究 滕彦佼 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对于高中物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校本课程一方面可以给高中物理教学带来辅助作用,一方面可以满足学 ...查看


  •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生活化教学刍谈
  •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生活的有效总结以及模拟化的实验探究,因此整个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做出有效的解释和指引.而高中课程教学任务繁重,如果一味地采用机械化的灌输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会逐渐的下降, ...查看


  • 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 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渭南高级中学物理组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门学科,如何学好高中物理,学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使学生很快熟悉高中物理的学习特点,度过学习物理的难关,顺利完成物理学习任务﹖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 ...查看


  • 浅谈初高中物理衔接
  • 解决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 福州琅岐中学 董燕钦 初.高中教育都是终身教育链中承上启下的一环.对个体而言,教育的功能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形成特色.或者说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增长知识,开发心智,发现优势,提升能力,塑造人格,强健 ...查看


  •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记忆力的重要性
  •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记忆力的重要性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好多学科比如英语.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都需要记忆活动.但是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记忆活动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高中物理以及所有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记忆活动.知识记 ...查看


  • 浅议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学设计思路创新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议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学设计思路创新 作者:胡海荣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5年第04期 摘 要:高中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进入高中之后,在初中定性 ...查看


  • 高中数理化竞赛参考书推荐
  • 高中化学竞赛参考书特别推荐 常规/高考类: <高中化学重难点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后雄老师主编):历年高考试题汇编(任何一种,最好有详细解析的): <高中化学读本>(很老的化学教材): <高中化学研究性 ...查看


  • 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原因及对策
  • 化·,而且这一论调能在后面的多次考试中得到反分为80分)" 高高 中中物物理理 教学论坛 难难 教教难难学学原原因因及及对对策策 扎根于学生脑海.对比地,高中物理教师一般会通复验证, 过比较高.初中物理的差异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