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解析2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一、含有隐喻的观点型材料

1、请根据下面这句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所有伟大的事业,都不会只是马拉松的成绩,而更是接力赛的成果。

【分析】

文体已经被限定,必须写议论文,因此只需要选择一个发力的角度,然后多方论证就好。

题干的一句话里没有否认任何一方面,只是突出了侧重。更为重要的,是“接力赛”的成果。

马拉松好比是个人的耐心、毅力和坚持,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具备这些素养。而接力赛,有人会理解成团队协作,比如一件事情分成多个步骤,每个步骤交给不同的人,最后构成了完整的成功。也有人会理解成传承,许多事业,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断传承,才会越发壮大。这两个角度都是没有问题的。我们需要突出的是,个人能力有限,任何伟大的事业,不是光依靠个人就能成功。

总的来说,立意方面应该没有问题,不会偏题。

二、单则社会现象类

对于有分析和评论的材料,首先要分析和评论的句子,了解出题者对这以社会现象的判断和倾向。

对于没有分析和评论的材料,要抓住现象本身。

立意构思的时候要考虑到任何社会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成因),也有其危害和缺陷(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社会发展;人生的追求和人性的弱点)

在辩证的同时要有你明确的观点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2013年度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如媒体预料的那样突破了150万,再创历史新高,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个体的职业选择自有他们的理由和权衡,都值得尊重和理解。但近年来年轻人扎堆儿去挤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却也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有媒体将他们成为“稳一代”。有人认为,如果社会中原本应该最具冒险精神、最爱折腾的群体,普遍盛行求稳心态,趋于安稳和保守,那实在不是一个国家的福音。

【参考分析】

材料跟明显,给出了两个可供探讨的角度。

一、赞成求稳定,求保守。

二、依旧愿意带着冒险的精神,去折腾,去闯。

无论选择哪一个角度来立意,切记一定要“自圆其说”。因为两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辩证不开。可以是经历了一番闯荡碰壁之后,回归平淡,也可以是平淡庸碌之后,重新投入到社会的激流中。作文中体现出两者的转变,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阅卷老师应该更希望能看到立意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作文,而不是“我只想安安稳稳平平淡淡过一生。”只有安稳没有创新的社会,只会退步落后。

总的来说,长宁区的作文立意还是可以很深刻的,你的作文,体现的是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你态度的体现。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这个时代,“复制”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2)不少于800字;(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分析】

复制或不复制,这是个问题。

材料中给出的复制,有好,有不好。我们的生活需要良性的复制,但杜绝平庸,杜绝纯粹的拷贝。

考生在选择文章的落笔角度时,一定要明确,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复制”,以及,在复制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加

入自己的个性,得到新的体会。

也可以引伸出: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该学会如何寻找新意。

总的来说:结合生活中的感悟,这篇文章还是比较容易着手的。

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中国人喜欢争先恐后,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支援灾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争抢献血;400米跑道上,运动员在为得到好名次拼命奔跑;斑马线前,行人都下意识地往前拥,绿灯还没亮,人群就浸到了马路上„„

【分析】

争先恐后本身就存在两面性,争先有好有坏,光从材料中就能看出。

所以行文时选择的立意要有两面性,有时候争先是好事,有时候争先,却并不是好事。

引申下去,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写。(举几个例子)

1、凡事抢在前面,也许会被人褒奖,也许会树立正面的形象,但也有人说,“枪打出头鸟”,难免会因为锋芒太露遭人妒忌。

2、从时事教育角度,人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现在的孩子纷纷抢先学习,领先学校教育很多很多,但是这样的“争先”对孩子而言,真的好么?

3、所谓的“争先”,有很多时候是民众的“从众”心理,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跟从,生怕自己比别人慢了一拍,造成不好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个题目是有两面性的,切忌只看一面,冲在前面。需要仔细思考一下

4、阅读下面文字,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是符号的动物,我们习惯用“企业家”、“民工子弟”、“90后”、“残疾人”„„不同的符号来标识人的不同,自己也常常为“符号”所累,当人被“符号”遮蔽时,容易忽视人共有的本性,也易忽视自己的存在。

【参考分析】

1、每个人的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符号”,他能够代表自己的主要特征,例如“90后”,就是一个广泛的符号,这类符号所笼罩下的群体,有普遍的共性。但当人们习惯于将自己隐藏在这个“符号”背后时,时常便会忽视了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特征。从这个角度入手,写的是“符号”遮蔽了人的个性。

2、换一个角度,“符号”让人忽视了人共有的本性。例如一些带着社会底层“符号”的群体——“农民工”、抑或是特殊群体“残疾人”,由于符号特殊,都会被区别对待。但是有时候,一些“区别对待”却会让这一类特殊人群受到歧视。残疾人舞者说,我们站在舞台上,希望大家看到的是我们的舞蹈,而不是我们缺少的手和脚。农民工兄弟说,我们也只是回家过年,不要觉得我们阻碍了你们的脚步„„等等。有时候,那些“符号”会让我们忘了,他们跟我们,其实是一样的。

3、当然,社会上也有一批人,仗着自己有特殊的符号,便觉得自己特殊,与别人不同。这就是一个反面入手的角度了„„

总的来说,这个题目乍一看有些难以入手,但其实材料里的最后两句话,已经为考生揭示了两个角度。变通一下,也会有第三个„„可能需要考生稍微花一点时间研究这个材料。

5、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在百度时代,什么样的学问似乎都变得不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必要嘛。你在百度上搜一下关键词,一长串的东西全出来了——你记那么多干嘛?

【分析】

科技的发展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生活的便捷,还是内心的缺失?

这是最容易想到的一个立意。两个角度兼而有之,就看影响你比较深远的是哪一个了。

是更注重便利的生活效率,还是会遗憾自己渐渐遗忘了某些曾经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东西。

引申下去,可以有几个角度。

1、人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不能过多的依赖外人外物。如果有一天他们(它们)不见了,你该如何自处?

2、作为生活辅助而出现的东西,不能让他成为生活的主流,而疏漏了真正重要的。

3、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只有自己思考过,消化过的,才是自己的东西。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看来的,一闪而过的,都不能算作自己的。

总的来说,这篇作文还是比较好写的,有话说。

三、单则材料中有对立因素

1、从A点到B点,一张过分详细的地图并不一定有用。如果我们想要沿高速公路从一个大城市前往另一个大城市,我们并不需要包括许多与运输工具无关的信息的地图,因为在这样的地图中,主要的公路被淹没在大且复杂的次要的道路中了,看这种地图反而令人糊涂。

不过,一份其中只有一条高速公路的地图,虽然指向明确,但如果这条高速公路被重大的交通事故堵塞,这种地图又未必是最佳的选择。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分析】

材料中的“地图”,可以看做是一份“计划书”。因此这篇作文,可以从“制定计划”的角度入手。

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计划。如何开始,如何到达,过程如何。就好比是需要一张地图来指路。

1、十分详尽的,细枝末节都很完善的计划书,看上去似乎是很好的。但是计划的过于详尽,在事情开始之前就把能想到的情况全部想到,在执行的时候,肯有可能会走弯路,绕远路。因为你很有可能被主要计划之外的事情牵绊,或是在次要的事情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2、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制定了一份很简单的,目的明确的计划,似乎就能避免被琐事扰乱思路。但是所谓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你在执行计划的同时,发现事情的发展与事先预计的完全不同,阻碍了你的前进,这时候计划书就成了一张废纸,你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出发。

因此,这也能体现出一个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事有计划自然很好,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应该被自己的计划牵绊,要根据情况即时变更自己的计划,以取得更好,更完整的成功。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年轻人常听到的一句劝诫是:现实一点。对此,有的人默认点头,有的人却倔强摇头。

【参考分析】

这个话题还是非常容易入手的,立意角度可选三个方向,现实、简单、折中。

其实跟普陀区的“非诚勿扰”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对生活妥协,有人坚持自己的单纯,也有人在生活中一点一点,把自己磨圆。

这样的作文题,重在写出真情实感。

3、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当你作决定时,更需要接受别人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见解?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分析】

浦东新区的作文没有出材料作文,而是非常明晰地给出了行文的角度和立意供你选择。

重点符号加在“更需要”这三个字上,说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坚持自己的见解”是可以并行的,但是你需要从中选择一个侧重的角度,表达出你心中更倾向的行为。

个人认为这样的话题作文,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会比较容易佐证自己的立意角度。 当然选择写议论文也可以,论据方面还需要多多推敲。

总的来说,话题作文的立意明晰,一般不会像材料作文那样出现偏题的状况,还是比较容易的,但需要跳出写多了材料作文所带来的固有模式,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例证、力证之,即可。

四、双则材料隐喻类材料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羊群中有领头羊,它在羊群中很有权威,领头羊走到哪里,羊群就跟到哪里,不管它采取什么行动,其他所有的羊都会不由自主跟上前去。

在“人”字形的雁阵中,领头雁承受着最大的空气阻力,也最为辛苦,为了确保整个雁群的安全与准确飞行,其中

几只强壮的大雁轮流领头。

【参考分析】

1、从团队协作的角度入手,一个优秀的,健康的团队,需要一个优秀的具有带头作用的领袖,可以让整个团队更加稳健的发展。

2、从领袖的角度入手。一个具有绝对领导能力的领头者,享有“绝对话语权”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需要自身的能力很强,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以及,从团队发展角度来看,领导者可以适当轮换,以保证团队的整体利益。

3、从团队与领导者的关系入手。团队成员对于自己的领导者,应该有绝对的尊重,但是对于领袖的决策应不应该绝对服从,是要从团队的整体利益考虑的,不能盲目跟从。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的立意是比较宽泛的。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任命白岩松为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说:“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

2012年12月11日凌晨,中国作家莫言在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其他科学奖项相比,文学奖没有那么多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参考分析】

这个材料乍一看有些难以下手„„思考一下,可以切入的角度有以下几个:

1、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工具类的书,能够在生活中非常有针对性的帮助我们;相比之下,文学类书籍的作用可能就没有这么明显。

我们读书,一则需要从书中获取知识,得到实际的帮助,一则也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见闻,培养自己的一些文学素养。

每个人读书的目的不同,选择的书也会有所不同。

2、文学的作用。

阅读文学作品究竟有哪些作用?帮助人增长见闻,培养文学素养,增加自己的个人修养等„„也许你不能因为一本文学作品而学会一件你以前不会做的事情,但是多阅读文学作品,绝对是有好处的。不然怎么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呢?

莫言说的这句话,文学最大的用处就是没有用处。即文学作品对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许你不能够一眼看出,但它的确会影响你的生活。

3、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工具类的书籍,更不能忽视文学作品的作用。好的文学作品,甚至可以指引人生的方向„„

总的来说,金山区的作文是有一定难度的,也许立意的发掘不是难点,但是怎么表达自己的立意,却十分值得推敲。

2、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庄子说,高山上看到的山下人,皆如蝼蚁,大小高低如一,何必去争谁高谁低。胡适先生说,我是山下人,就在山下看人,怎能不计较大小、高低、胖瘦?

【分析】

乍一看到这个材料,最先想到的立意应该是:如何看待一个人,一件事,取决于你站在哪一个位置,处于什么样的立场。不同的立场和角度,看到的效果是不同的。

从材料的字面理解出来的意思如下:

1、如果一个人的起点很高,或是在某一个领域里遥遥领先,那么他就好比站在“高山”之上,看其他人,都觉得一样渺小,无论如何也追不上自己。相反,如果一个人只是很平凡地生存在人海中,那么他身边各色各样的人,在他眼中都是不一样的,假使不用心去留意,很可能不知何时,自己就会被取代。这个立意当然还可以引申。

2、做人处事要有忧患意识。不因为自己高高在上就忽略了身后追赶的人,更不能因为自己很平凡,就甘于平凡,不思进取。总而言之,停滞不前,就是退步。

3、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带有一种消极的避世的理念,因此他的很多主张都是“不作为”的。而胡适的思想相对于庄子,在历史进程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当然会更积极一些。这个层面有点像是历史辨析题。

总的来说,这个材料的立意确定应该没有什么难度。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一、含有隐喻的观点型材料

1、请根据下面这句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所有伟大的事业,都不会只是马拉松的成绩,而更是接力赛的成果。

【分析】

文体已经被限定,必须写议论文,因此只需要选择一个发力的角度,然后多方论证就好。

题干的一句话里没有否认任何一方面,只是突出了侧重。更为重要的,是“接力赛”的成果。

马拉松好比是个人的耐心、毅力和坚持,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具备这些素养。而接力赛,有人会理解成团队协作,比如一件事情分成多个步骤,每个步骤交给不同的人,最后构成了完整的成功。也有人会理解成传承,许多事业,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断传承,才会越发壮大。这两个角度都是没有问题的。我们需要突出的是,个人能力有限,任何伟大的事业,不是光依靠个人就能成功。

总的来说,立意方面应该没有问题,不会偏题。

二、单则社会现象类

对于有分析和评论的材料,首先要分析和评论的句子,了解出题者对这以社会现象的判断和倾向。

对于没有分析和评论的材料,要抓住现象本身。

立意构思的时候要考虑到任何社会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成因),也有其危害和缺陷(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社会发展;人生的追求和人性的弱点)

在辩证的同时要有你明确的观点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2013年度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如媒体预料的那样突破了150万,再创历史新高,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个体的职业选择自有他们的理由和权衡,都值得尊重和理解。但近年来年轻人扎堆儿去挤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却也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有媒体将他们成为“稳一代”。有人认为,如果社会中原本应该最具冒险精神、最爱折腾的群体,普遍盛行求稳心态,趋于安稳和保守,那实在不是一个国家的福音。

【参考分析】

材料跟明显,给出了两个可供探讨的角度。

一、赞成求稳定,求保守。

二、依旧愿意带着冒险的精神,去折腾,去闯。

无论选择哪一个角度来立意,切记一定要“自圆其说”。因为两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辩证不开。可以是经历了一番闯荡碰壁之后,回归平淡,也可以是平淡庸碌之后,重新投入到社会的激流中。作文中体现出两者的转变,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阅卷老师应该更希望能看到立意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作文,而不是“我只想安安稳稳平平淡淡过一生。”只有安稳没有创新的社会,只会退步落后。

总的来说,长宁区的作文立意还是可以很深刻的,你的作文,体现的是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你态度的体现。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这个时代,“复制”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2)不少于800字;(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分析】

复制或不复制,这是个问题。

材料中给出的复制,有好,有不好。我们的生活需要良性的复制,但杜绝平庸,杜绝纯粹的拷贝。

考生在选择文章的落笔角度时,一定要明确,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复制”,以及,在复制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加

入自己的个性,得到新的体会。

也可以引伸出: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该学会如何寻找新意。

总的来说:结合生活中的感悟,这篇文章还是比较容易着手的。

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中国人喜欢争先恐后,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支援灾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争抢献血;400米跑道上,运动员在为得到好名次拼命奔跑;斑马线前,行人都下意识地往前拥,绿灯还没亮,人群就浸到了马路上„„

【分析】

争先恐后本身就存在两面性,争先有好有坏,光从材料中就能看出。

所以行文时选择的立意要有两面性,有时候争先是好事,有时候争先,却并不是好事。

引申下去,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写。(举几个例子)

1、凡事抢在前面,也许会被人褒奖,也许会树立正面的形象,但也有人说,“枪打出头鸟”,难免会因为锋芒太露遭人妒忌。

2、从时事教育角度,人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现在的孩子纷纷抢先学习,领先学校教育很多很多,但是这样的“争先”对孩子而言,真的好么?

3、所谓的“争先”,有很多时候是民众的“从众”心理,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跟从,生怕自己比别人慢了一拍,造成不好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个题目是有两面性的,切忌只看一面,冲在前面。需要仔细思考一下

4、阅读下面文字,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是符号的动物,我们习惯用“企业家”、“民工子弟”、“90后”、“残疾人”„„不同的符号来标识人的不同,自己也常常为“符号”所累,当人被“符号”遮蔽时,容易忽视人共有的本性,也易忽视自己的存在。

【参考分析】

1、每个人的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符号”,他能够代表自己的主要特征,例如“90后”,就是一个广泛的符号,这类符号所笼罩下的群体,有普遍的共性。但当人们习惯于将自己隐藏在这个“符号”背后时,时常便会忽视了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特征。从这个角度入手,写的是“符号”遮蔽了人的个性。

2、换一个角度,“符号”让人忽视了人共有的本性。例如一些带着社会底层“符号”的群体——“农民工”、抑或是特殊群体“残疾人”,由于符号特殊,都会被区别对待。但是有时候,一些“区别对待”却会让这一类特殊人群受到歧视。残疾人舞者说,我们站在舞台上,希望大家看到的是我们的舞蹈,而不是我们缺少的手和脚。农民工兄弟说,我们也只是回家过年,不要觉得我们阻碍了你们的脚步„„等等。有时候,那些“符号”会让我们忘了,他们跟我们,其实是一样的。

3、当然,社会上也有一批人,仗着自己有特殊的符号,便觉得自己特殊,与别人不同。这就是一个反面入手的角度了„„

总的来说,这个题目乍一看有些难以入手,但其实材料里的最后两句话,已经为考生揭示了两个角度。变通一下,也会有第三个„„可能需要考生稍微花一点时间研究这个材料。

5、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在百度时代,什么样的学问似乎都变得不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必要嘛。你在百度上搜一下关键词,一长串的东西全出来了——你记那么多干嘛?

【分析】

科技的发展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生活的便捷,还是内心的缺失?

这是最容易想到的一个立意。两个角度兼而有之,就看影响你比较深远的是哪一个了。

是更注重便利的生活效率,还是会遗憾自己渐渐遗忘了某些曾经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东西。

引申下去,可以有几个角度。

1、人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不能过多的依赖外人外物。如果有一天他们(它们)不见了,你该如何自处?

2、作为生活辅助而出现的东西,不能让他成为生活的主流,而疏漏了真正重要的。

3、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只有自己思考过,消化过的,才是自己的东西。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看来的,一闪而过的,都不能算作自己的。

总的来说,这篇作文还是比较好写的,有话说。

三、单则材料中有对立因素

1、从A点到B点,一张过分详细的地图并不一定有用。如果我们想要沿高速公路从一个大城市前往另一个大城市,我们并不需要包括许多与运输工具无关的信息的地图,因为在这样的地图中,主要的公路被淹没在大且复杂的次要的道路中了,看这种地图反而令人糊涂。

不过,一份其中只有一条高速公路的地图,虽然指向明确,但如果这条高速公路被重大的交通事故堵塞,这种地图又未必是最佳的选择。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分析】

材料中的“地图”,可以看做是一份“计划书”。因此这篇作文,可以从“制定计划”的角度入手。

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计划。如何开始,如何到达,过程如何。就好比是需要一张地图来指路。

1、十分详尽的,细枝末节都很完善的计划书,看上去似乎是很好的。但是计划的过于详尽,在事情开始之前就把能想到的情况全部想到,在执行的时候,肯有可能会走弯路,绕远路。因为你很有可能被主要计划之外的事情牵绊,或是在次要的事情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2、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制定了一份很简单的,目的明确的计划,似乎就能避免被琐事扰乱思路。但是所谓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你在执行计划的同时,发现事情的发展与事先预计的完全不同,阻碍了你的前进,这时候计划书就成了一张废纸,你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出发。

因此,这也能体现出一个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事有计划自然很好,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应该被自己的计划牵绊,要根据情况即时变更自己的计划,以取得更好,更完整的成功。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年轻人常听到的一句劝诫是:现实一点。对此,有的人默认点头,有的人却倔强摇头。

【参考分析】

这个话题还是非常容易入手的,立意角度可选三个方向,现实、简单、折中。

其实跟普陀区的“非诚勿扰”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对生活妥协,有人坚持自己的单纯,也有人在生活中一点一点,把自己磨圆。

这样的作文题,重在写出真情实感。

3、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当你作决定时,更需要接受别人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见解?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分析】

浦东新区的作文没有出材料作文,而是非常明晰地给出了行文的角度和立意供你选择。

重点符号加在“更需要”这三个字上,说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坚持自己的见解”是可以并行的,但是你需要从中选择一个侧重的角度,表达出你心中更倾向的行为。

个人认为这样的话题作文,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会比较容易佐证自己的立意角度。 当然选择写议论文也可以,论据方面还需要多多推敲。

总的来说,话题作文的立意明晰,一般不会像材料作文那样出现偏题的状况,还是比较容易的,但需要跳出写多了材料作文所带来的固有模式,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例证、力证之,即可。

四、双则材料隐喻类材料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羊群中有领头羊,它在羊群中很有权威,领头羊走到哪里,羊群就跟到哪里,不管它采取什么行动,其他所有的羊都会不由自主跟上前去。

在“人”字形的雁阵中,领头雁承受着最大的空气阻力,也最为辛苦,为了确保整个雁群的安全与准确飞行,其中

几只强壮的大雁轮流领头。

【参考分析】

1、从团队协作的角度入手,一个优秀的,健康的团队,需要一个优秀的具有带头作用的领袖,可以让整个团队更加稳健的发展。

2、从领袖的角度入手。一个具有绝对领导能力的领头者,享有“绝对话语权”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需要自身的能力很强,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以及,从团队发展角度来看,领导者可以适当轮换,以保证团队的整体利益。

3、从团队与领导者的关系入手。团队成员对于自己的领导者,应该有绝对的尊重,但是对于领袖的决策应不应该绝对服从,是要从团队的整体利益考虑的,不能盲目跟从。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的立意是比较宽泛的。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任命白岩松为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说:“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

2012年12月11日凌晨,中国作家莫言在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其他科学奖项相比,文学奖没有那么多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参考分析】

这个材料乍一看有些难以下手„„思考一下,可以切入的角度有以下几个:

1、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工具类的书,能够在生活中非常有针对性的帮助我们;相比之下,文学类书籍的作用可能就没有这么明显。

我们读书,一则需要从书中获取知识,得到实际的帮助,一则也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见闻,培养自己的一些文学素养。

每个人读书的目的不同,选择的书也会有所不同。

2、文学的作用。

阅读文学作品究竟有哪些作用?帮助人增长见闻,培养文学素养,增加自己的个人修养等„„也许你不能因为一本文学作品而学会一件你以前不会做的事情,但是多阅读文学作品,绝对是有好处的。不然怎么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呢?

莫言说的这句话,文学最大的用处就是没有用处。即文学作品对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许你不能够一眼看出,但它的确会影响你的生活。

3、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工具类的书籍,更不能忽视文学作品的作用。好的文学作品,甚至可以指引人生的方向„„

总的来说,金山区的作文是有一定难度的,也许立意的发掘不是难点,但是怎么表达自己的立意,却十分值得推敲。

2、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庄子说,高山上看到的山下人,皆如蝼蚁,大小高低如一,何必去争谁高谁低。胡适先生说,我是山下人,就在山下看人,怎能不计较大小、高低、胖瘦?

【分析】

乍一看到这个材料,最先想到的立意应该是:如何看待一个人,一件事,取决于你站在哪一个位置,处于什么样的立场。不同的立场和角度,看到的效果是不同的。

从材料的字面理解出来的意思如下:

1、如果一个人的起点很高,或是在某一个领域里遥遥领先,那么他就好比站在“高山”之上,看其他人,都觉得一样渺小,无论如何也追不上自己。相反,如果一个人只是很平凡地生存在人海中,那么他身边各色各样的人,在他眼中都是不一样的,假使不用心去留意,很可能不知何时,自己就会被取代。这个立意当然还可以引申。

2、做人处事要有忧患意识。不因为自己高高在上就忽略了身后追赶的人,更不能因为自己很平凡,就甘于平凡,不思进取。总而言之,停滞不前,就是退步。

3、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带有一种消极的避世的理念,因此他的很多主张都是“不作为”的。而胡适的思想相对于庄子,在历史进程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当然会更积极一些。这个层面有点像是历史辨析题。

总的来说,这个材料的立意确定应该没有什么难度。


相关文章

  • 2014年新课标1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点评
  • 2014 年06 月07 日文/萌萌229 次阅读2014 高考作文题目 2014 年新课标1 卷高考作文题目: 材料大意: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 ...查看


  • 教资作文教师资格考试作文立意解析
  • 教资作文|教师资格考试作文立意解析 新一轮教师资格的笔试考试要开始了,一些同学对教师资格笔试考试作文总是心存顾虑.其实教师资格考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教师资格考试作文只要正确把握立意,就能正确把握文章. 先看一道试题: [题目] 成长是美丽 ...查看


  • 2014年甘肃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点评
  • 2014高考作文题目 2014 年甘肃高考语文试题采用的是全国新课标2 卷,同时采用新课标2 卷语文试题的还有青海.西藏.吉林.贵州.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宁夏.云南等省份. █2014 年甘肃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 ...查看


  • 2015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 ...查看


  • 独家解析近五年高考作文命题来源
  • "意林体"约占高考作文命题三分之一 你还在为中高考作文犯愁吗?你是否特别想知道中高考阅读理解出题范围?你是否还在为课业繁重,没有时间啃大书而悔恨?你是否还在为"下笔无神"而痛苦?意林为你独家解析中高考 ...查看


  •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预测题目示例及深度解析
  • 作文示例一.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人生在世,都想有所作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有所作为和成就事业的过程,又常常伴随着名和利的追求.淡泊名利是成熟的标志,是人生大智慧高境界 ...查看


  • 2016湖南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作文题解析
  • 2016湖南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作文题解析 通过最新湖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湖南教招每个月都会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湖南中公教师考试整 ...查看


  • 2017高考各省作文及解析
  •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 ...查看


  • 2014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解析及范文点评
  • 一.[真题再现] 题目:你是我的太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二.[思路解析] 2014年河南省作文试卷延续着以前的一些鲜明特点.从题型看,二选一的第一道题仍然是命题作文,体裁要求应为 ...查看


  • 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 1
  • 关注核心素养 必考六大"母题" --2017届高考六大话题及作文题预测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