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常态课堂 聚焦有效教学
——北京路二小数学学科“常态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综述
冯青青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为更好地优化我校数学学科的教学常态,提高教学质量,2012年10月25日我校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开展了常态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其间,沙市小学数学学会理事长、教科院彭传新院长及我校杨东山校长在百忙中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共分为常态课展示和评课研讨两部分。
本次活动以低段教学为重点,共有三位老师展示了各自的课堂。其中秦素劲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学期《解决问题》、邵玲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学期《分数的初步认识》、何涛老师执教三个级上学期《可能性》。三位老师的教学各有所长,让听课教师受益良多。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三位老师在开课之初,均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邵玲老师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分食品为导入;何涛老师在”可能性”以抽牌的游戏导入。开课之前就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三位老师也将其贯彻始终。秦素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断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已知的量,解决问题;邵玲老师注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自主探究,认识几分之一。 注重习惯,塑造品格
习惯是学习的良师益友,特别是低学段正是培养学习习惯的的关键时期,三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思考习惯及作业习惯,有效的利用了课堂的每一分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下午的评课研讨环节,彭院长也亲临指导。首先由上课教师自主阐述对本节课的构想,再由本校教师做简短交流,然后由彭院长做最后点评。彭院长对北二小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褒扬,对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予以肯定,认为三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到位,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好。并用有灵气、课堂活跃、有思想形容秦素劲老师,用有底气、课堂扎实、有深度形容邵玲老师,用很大气、课堂轻松、有氛围形容何涛老师,并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研究方向:
1、教材的把握与处理。要深钻教材,弄清教材编排意图。把握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区别,彰显解决问题教学特点,真正实现由“两能”向“四能”的转变。“可能性”是新增内容,教学的关键是要多途径、多形式的开展观察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2、课堂的生成与评价。课堂生成可以实现课堂精彩,关键在教师,要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灵活处理生成;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从语言上,还可辅之于动作;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应有学生间、小组内的互评,切实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次常态课教学交流活动使老师们经历了比较、反思、研讨的过程,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研讨还将继续,思维的火花已经绽放,我们的思考必将更深入,我们的课堂也必将更精彩!
(作者单位:北京路二
小)
手指尖上的智慧——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操作
分类( 教学随想 ) 阅读(1370) 评论(4) 推荐(10) 发表于2009-02-17 19:07:19
[摘要]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开展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关键词] 操作 思维发展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本人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1. 在认知的生长处,实施动手操作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璇图,它表明认识的螺璇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 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璇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让学生用8个红三角形与5个黄三角形的学具演示8+5,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合并过程:
(1)将两种三角形先合并在一起,然后一个个地去数,从1数到13; (2)将红三角形逐个放入黄三角形的行列中,边放边数,从6数到13; (3)将黄三角形逐个放到红三角形行列中,从9数到13;
(4)从红三角形里拿出5个与黄三角形凑成10,再把余下的3个红三角形合并过来,从而得到13;
(5)从黄三角形里拿出2个与红三角形凑成10,再把余下的3个黄三
角形合并过来,从而得到13。
学生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几种方法的比较,就会领悟到第一种方法最慢且容易数错,第五种方法最快且不易错。这时,让全班学生再用第五种方法重新操作一遍,就能容易地概括出凑十法的思路,而且能自觉地接受用大数凑十来进位加的方法,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初步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 在智慧的发展处,加强动手操作
美国当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使学习具有意义,就要让整个人(包括情感、认知学等)投入学习活动,而不能让学习活动成为只是"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智慧的发展,都有赖于教者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其中,动手操作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为此,在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准备好足够的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外,重点就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罗杰斯语),从而促进认学生智慧的健康发展。例如,例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①第一行摆6个,第二行与第一行摆同样多。(怎么摆,为什么这 样摆?) ②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先摆与第一行同样多的,再多摆2个。(第二行与第一行比,哪个多?多几个 ?第二行一共有几个?)
③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3个。(怎么摆,为什么要这样摆?) ④教师 左手拿5支铅笔,背着右手问学生,右手的铅笔数比左手多3支,右手有几支?(你是怎样知道右手有8支的 ,并出示右手验证。)
⑤演示:上排6朵小红花?下排(盖住)比第一排多4朵,下排有几朵?(你是怎么想 的?口述:比6朵多4朵是10朵。列式:6+4=10朵)
⑥出示例题,并列式解答(略)。
通过例题可以看出,运用学具操作不是直接向学生说明某一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操作、 观察、思考„„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性东西。这样,不仅使学生迅速地获取了应该获得的知识,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发展。
3. 在思维的发散处,开展动手操作
创新能力来自于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各种有效手
段,在思维的发散处,开展动手操作。例如:9加2的进位加法,教学程序分三步。
第一步操作:先拿出9个皮球,放在盒子里,再拿出2个皮球放在盒子外面,问:现在把9个皮球和2个皮球合起来,怎样计算呢?
第二步问:盒子里面已有9个,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盒10个?(再添1个)操作:把盒子外面的2个分成1个和1个。
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1个放在盒内(学生说:9十1=10),老师再用手势表示盒内10个与盒外1个合并(学生说10+1=11)。
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他们的思维,而且用思维指挥操作。因而,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操作活动的操作程序,要做到有条有理。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内容有很多,教者要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参考文献:
1.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
2.苏霍姆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关注常态课堂 聚焦有效教学
——北京路二小数学学科“常态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综述
冯青青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为更好地优化我校数学学科的教学常态,提高教学质量,2012年10月25日我校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开展了常态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其间,沙市小学数学学会理事长、教科院彭传新院长及我校杨东山校长在百忙中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共分为常态课展示和评课研讨两部分。
本次活动以低段教学为重点,共有三位老师展示了各自的课堂。其中秦素劲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学期《解决问题》、邵玲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学期《分数的初步认识》、何涛老师执教三个级上学期《可能性》。三位老师的教学各有所长,让听课教师受益良多。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三位老师在开课之初,均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邵玲老师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分食品为导入;何涛老师在”可能性”以抽牌的游戏导入。开课之前就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三位老师也将其贯彻始终。秦素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断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已知的量,解决问题;邵玲老师注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自主探究,认识几分之一。 注重习惯,塑造品格
习惯是学习的良师益友,特别是低学段正是培养学习习惯的的关键时期,三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思考习惯及作业习惯,有效的利用了课堂的每一分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下午的评课研讨环节,彭院长也亲临指导。首先由上课教师自主阐述对本节课的构想,再由本校教师做简短交流,然后由彭院长做最后点评。彭院长对北二小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褒扬,对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予以肯定,认为三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到位,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好。并用有灵气、课堂活跃、有思想形容秦素劲老师,用有底气、课堂扎实、有深度形容邵玲老师,用很大气、课堂轻松、有氛围形容何涛老师,并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研究方向:
1、教材的把握与处理。要深钻教材,弄清教材编排意图。把握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区别,彰显解决问题教学特点,真正实现由“两能”向“四能”的转变。“可能性”是新增内容,教学的关键是要多途径、多形式的开展观察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2、课堂的生成与评价。课堂生成可以实现课堂精彩,关键在教师,要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灵活处理生成;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从语言上,还可辅之于动作;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应有学生间、小组内的互评,切实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次常态课教学交流活动使老师们经历了比较、反思、研讨的过程,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研讨还将继续,思维的火花已经绽放,我们的思考必将更深入,我们的课堂也必将更精彩!
(作者单位:北京路二
小)
手指尖上的智慧——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操作
分类( 教学随想 ) 阅读(1370) 评论(4) 推荐(10) 发表于2009-02-17 19:07:19
[摘要]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开展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关键词] 操作 思维发展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本人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1. 在认知的生长处,实施动手操作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璇图,它表明认识的螺璇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 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璇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让学生用8个红三角形与5个黄三角形的学具演示8+5,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合并过程:
(1)将两种三角形先合并在一起,然后一个个地去数,从1数到13; (2)将红三角形逐个放入黄三角形的行列中,边放边数,从6数到13; (3)将黄三角形逐个放到红三角形行列中,从9数到13;
(4)从红三角形里拿出5个与黄三角形凑成10,再把余下的3个红三角形合并过来,从而得到13;
(5)从黄三角形里拿出2个与红三角形凑成10,再把余下的3个黄三
角形合并过来,从而得到13。
学生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几种方法的比较,就会领悟到第一种方法最慢且容易数错,第五种方法最快且不易错。这时,让全班学生再用第五种方法重新操作一遍,就能容易地概括出凑十法的思路,而且能自觉地接受用大数凑十来进位加的方法,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初步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 在智慧的发展处,加强动手操作
美国当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使学习具有意义,就要让整个人(包括情感、认知学等)投入学习活动,而不能让学习活动成为只是"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智慧的发展,都有赖于教者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其中,动手操作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为此,在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准备好足够的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外,重点就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罗杰斯语),从而促进认学生智慧的健康发展。例如,例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①第一行摆6个,第二行与第一行摆同样多。(怎么摆,为什么这 样摆?) ②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先摆与第一行同样多的,再多摆2个。(第二行与第一行比,哪个多?多几个 ?第二行一共有几个?)
③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3个。(怎么摆,为什么要这样摆?) ④教师 左手拿5支铅笔,背着右手问学生,右手的铅笔数比左手多3支,右手有几支?(你是怎样知道右手有8支的 ,并出示右手验证。)
⑤演示:上排6朵小红花?下排(盖住)比第一排多4朵,下排有几朵?(你是怎么想 的?口述:比6朵多4朵是10朵。列式:6+4=10朵)
⑥出示例题,并列式解答(略)。
通过例题可以看出,运用学具操作不是直接向学生说明某一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操作、 观察、思考„„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性东西。这样,不仅使学生迅速地获取了应该获得的知识,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发展。
3. 在思维的发散处,开展动手操作
创新能力来自于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各种有效手
段,在思维的发散处,开展动手操作。例如:9加2的进位加法,教学程序分三步。
第一步操作:先拿出9个皮球,放在盒子里,再拿出2个皮球放在盒子外面,问:现在把9个皮球和2个皮球合起来,怎样计算呢?
第二步问:盒子里面已有9个,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盒10个?(再添1个)操作:把盒子外面的2个分成1个和1个。
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1个放在盒内(学生说:9十1=10),老师再用手势表示盒内10个与盒外1个合并(学生说10+1=11)。
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他们的思维,而且用思维指挥操作。因而,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操作活动的操作程序,要做到有条有理。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内容有很多,教者要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参考文献:
1.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
2.苏霍姆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