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这段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标准。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抓住了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以德为先,就是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 据最近报载,河南省漯河市市长吕清海,从全票当选到被“双规”,仅仅49天。这一典型案例很值得反思。类似的贪腐干部,往往不是缺才,而是缺德;而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主要也集中在德上。少数干部无德之行,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的形象。今明两年正值换届之年,因此强调干部的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如何考准、考实干部的德,却是干部考察中的一大难点。干部的才,相对考察起来较容易,而考察干部的德则更难,因为德更具隐蔽性。长期以来,考评干部往往是德、能、勤、绩、廉一并进行,而且考评内容也较笼统、抽象、概念化。应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建立健全干部的德的评价机制,全面具体地考察干部的德,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等,制定标准,使考核指标细化量化。考核指标不量化、不细化,考核就容易流于形式,难以反映真实情况,难以对干部的德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个干部的德行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群众。以德为先,选好干部,要借百姓的慧眼,倾听群众的声音。现在各地探索实践的干部公选,在选拔的不少环节当中,都多方位、多渠道征求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这不失为有效之举。这样选出来的干部,不但干部服气,群众也很认可。 以德为先,选拔干部,让干部过“廉政体检”是关键。看清人、识准人,才能选好人、用好人。在提拔干部前,要深入甄别、准确鉴定干部的德才表现,对其进行“廉政体检”,严格把关,提前发现“病灶”,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以减少对党的事业带来危害和不良影响。 据报载,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干部考德的办法,为考准、考实干部的德行进行了探索。在全国率先而行的浙江,出台了全省性的领导干部德行的考核考察评价办法,细化德的标准,对干部德行开展正反双向测评。重庆市也出台了《市管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采取正向测评、反向调查、跟踪记实等方式,对全市两千多名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德的专项考评。我省的射洪县,去年出台了《领导干部诚信档案管理办法》,把干部说谎、失范等记入档案,探索建立干部道德档案……这些探索与实践,让干部德的考评正逐步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事关个人品行,而且关系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老百姓认识、判断党,常常是从身边的党员干部的言行、作风,特别是道德修养开始的。做官先做人。做人是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基础。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首先应当是好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官。作为党的干部,比普通人来说,做人的标准应该更高一些。 为官先树德标杆,从政先看德水平。选拔干部,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行,通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为干部树起风向标。讲官德,重品行,让干部将德牢记于心。
“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这段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标准。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抓住了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以德为先,就是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 据最近报载,河南省漯河市市长吕清海,从全票当选到被“双规”,仅仅49天。这一典型案例很值得反思。类似的贪腐干部,往往不是缺才,而是缺德;而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主要也集中在德上。少数干部无德之行,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的形象。今明两年正值换届之年,因此强调干部的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如何考准、考实干部的德,却是干部考察中的一大难点。干部的才,相对考察起来较容易,而考察干部的德则更难,因为德更具隐蔽性。长期以来,考评干部往往是德、能、勤、绩、廉一并进行,而且考评内容也较笼统、抽象、概念化。应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建立健全干部的德的评价机制,全面具体地考察干部的德,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等,制定标准,使考核指标细化量化。考核指标不量化、不细化,考核就容易流于形式,难以反映真实情况,难以对干部的德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个干部的德行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群众。以德为先,选好干部,要借百姓的慧眼,倾听群众的声音。现在各地探索实践的干部公选,在选拔的不少环节当中,都多方位、多渠道征求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这不失为有效之举。这样选出来的干部,不但干部服气,群众也很认可。 以德为先,选拔干部,让干部过“廉政体检”是关键。看清人、识准人,才能选好人、用好人。在提拔干部前,要深入甄别、准确鉴定干部的德才表现,对其进行“廉政体检”,严格把关,提前发现“病灶”,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以减少对党的事业带来危害和不良影响。 据报载,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干部考德的办法,为考准、考实干部的德行进行了探索。在全国率先而行的浙江,出台了全省性的领导干部德行的考核考察评价办法,细化德的标准,对干部德行开展正反双向测评。重庆市也出台了《市管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采取正向测评、反向调查、跟踪记实等方式,对全市两千多名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德的专项考评。我省的射洪县,去年出台了《领导干部诚信档案管理办法》,把干部说谎、失范等记入档案,探索建立干部道德档案……这些探索与实践,让干部德的考评正逐步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事关个人品行,而且关系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老百姓认识、判断党,常常是从身边的党员干部的言行、作风,特别是道德修养开始的。做官先做人。做人是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基础。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首先应当是好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官。作为党的干部,比普通人来说,做人的标准应该更高一些。 为官先树德标杆,从政先看德水平。选拔干部,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行,通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为干部树起风向标。讲官德,重品行,让干部将德牢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