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打点计时器: 1.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压:4~6V交流电压,

我国民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 ,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 2. 电火花计时器:

电压:220V 交流电压, 频率:50HZ

相邻两点间时间间隔:0.02S

二、熟悉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依照老师的说明,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使用要求、注意事项,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好。 2、按照说明连接使用仪器并把纸带装好。

3、启动电源,释放小车或用手水平地拉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 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取下纸带,观察点子的分布情况,选择适当的计数点,注意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5、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n 个点的距离。

三、纸带处理:

1. A

B C D

2. 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的平均速度

21II54V AB DE

3. 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点的瞬时速度

V

X -X X ==

∆t T

V

X -X X

==

∆t T

AE BD

C C

AE

BD

某段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能求解初末两点的瞬时速度。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打点计时器应用低压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为50Hz ; B .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 C .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 D .为减小摩擦,每次测量应先将纸带理顺。

2.运动物体拉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直接记录了( )

A .物体运动的时间; B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D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X V =

∆t

∆X V =

∆t

3.手拖动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18cm ,则( )

A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 B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 C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 D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

4.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有时发现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不稳定,其原因可能是

A .交流电源的电压不稳定 B .交流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C .巳永久磁铁的磁性太弱 D .振片的固有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有偏差 5.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好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 .时刻 B .时间 C 位置 D .位移 E .平均速度

6.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好的纸带,通过适当的计算可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 .时刻 B .时间 C 位置 D .位移 E .平均速度

7.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 ( )

A .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 .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 .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 .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8.某同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在纸带上留下的不是圆点,而是一列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

A .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 .电源频率不稳定;

C .打点的振针压得过紧; D .打点的振针压得过松。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9.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步骤,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顺序写在空白处.

A .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柱上。

B .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下面。

C .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x 。

D .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n 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t =。 E .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F .利用公式=∆x ∆t 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10.使用打点计时器时,下列问题对实验的影响是什么?

(1)错接在直流电源上,影响是 (2)电源频率不稳,影响是 (3)打点针压得太紧,影响是 (4)电源电压不稳,影响是 (5)振针过长,影响是 11.美国著名短跑运动员卡尔·刘易斯曾以9.86s 跑完100m .在这次赛跑中,从起跑点算起每10m 所用时间分别是:1.88s 、1.08s 、0.92s 、0.89s 、0.84s 、0.84s 、0.84s 、0.83s ,最后20m 用了1.74s .从这组数据可以算出,他跑完100m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平均速度最小的是第______个10m ,平均速度最大的是第________个10m 。 12.如图1所示,是某人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纸带的右端后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痕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运动情况是 。若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 ,从打下A 点到打下D 点,共13点,历时 s ,位移为 m ,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BD 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13.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它是利用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工作电源频率是50Hz ,如果用它测量时,实验者不知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60Hz ,仍按50Hz 的频率计算,这样算出的速度值与物体速度的真实值相比是 (填“偏大”或“偏小”)。

14.某组学生研究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实验,得到如图2所示的纸带,纸带上的计数点用O 、A 、B 、C 、D 、E 表示.根据图上数据,可判断小车做 运动,小车经过B 点时的速度是____ ___cm/s,小车经过D 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cm/s(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三、解答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15.某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纸带的记录如图3所示, 图中O 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 因此从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在打出A 、F 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B 点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图3

16.如图4所示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实际大小的纸带,图中O 为纸带运动的起始点,A 为所选取的第一个计数点,O 点到A 点之间有部分点不清晰,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后可算出哪些物理量?你能做出哪些判断?

图4

17.图5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某物体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物体在AB 段、BC 段、CD 段和DE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

图5

18.请同学帮忙测量你跑一百米的速度,大致描绘你自己跑一百米的v-s 图象.简要步骤:一名同学在起点发令,每隔10m 站一名同学计时.发令后,你起跑的同时其它10名同学一起按表计时,在你跑过计时同学的同时,停表.把记录的数据记入下表,再计算你每跑10m 内的平均速度.(分小组讨论一下,你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案:

1、CD 2、ABD 3、C 4、B 5、ABCD 6、E 7、ABD 8、C 9、10V 以下交流;限位孔;复习纸;(n -1)×0.02s ;BAEDCF 10、(1)不会打点;(2)打点间隔无规律,不总是每隔0.02s 打一个点,但纸带上看不出,而实际上打点间隔已不是0.02s 内物体运动的位移;(3)针与纸带接触时间过长,使“点”变成为“线”;(4)不影响打点的时间间隔,影响打点的清晰程度;(5)对纸带的影响和

-2

振针压得太紧相似,是间断的直线。 11、10.14m/s,第1个,第8个 12、减速运动,0.24s ,7.75×10m ,0.323m/s,0.203m/s 13、220v, 火花放电,偏小 14、加速运动,65cm/s,122.5cm/s 15、 从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只有5个间隔,则计数点间运动的总时间为t =0.02×5s =0.1s ,每隔0.1s 纸带运动的位移分别是2.15cm 、2.89cm 、3.74cm 、4.32cm 、5.15cm ,说明纸带作加速运动.

A 、F 间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 =

∆x 19. 55-1. 30==36. 50cm /s ∆t 0. 1⨯5

B 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AC 、AD 、AE 或AF 段的平均速度表示,其中AC 段的平均速度最接近B 点瞬时速

度.

v B =AC =

16、略

17、物体在AB 段、BC 段、CD 段和DE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是19.0cm/s、60cm/s、60cm/s、59.5cm/s,物体运动的性质是先加速,后匀速.

AC 6. 34-1. 30

==50. 4cm /s t 0. 1

1. 90

cm /s =19. 0cm /s 0. 12. 40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v 2=cm /s =60cm /s

0. 041. 20

CD 段的平均速度为v 3=cm /s =60cm /s

0. 022. 38

DE 段的平均速度为v 4=cm /s =59. 5cm /s

0. 04

解析:AB 段的平均速度为v 1=

在误差范围内,可认为v 4=60cm /s ,则物体先加速,后匀速.

、t 、„„

将每段的平均速度作为此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确定每点的坐标, (

t -t 2t 1t -t

+t 2, v 3)„„ , v 1),(21+t 1, v 2),(3

222

描点,连线.

课后作业: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 A .时间间隔 B .平均速度 C .位移 D .瞬时速度

2.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其可能原因是 ( ) A .复写纸放反 B .使用了直流电源 C .振针过短 D .纸带运动过快 3.小车拖动的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间的距离为18 cm,则 ( )

A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 B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 C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 D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

4.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纸带上打下了一列点,他要根据这些点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他首先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B .首先从第一个能看清的点数起,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C .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然后相加,把相加的结果作为所有能看清点间的长度,用来计算平均速度

D .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用来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 )

A .交流电压的高低 B. 交流电的频率; C .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 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2. 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 B .要舍去纸带上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

C .打点频率为50Hz ,每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1S 。 D .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

3. 一学生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 A .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 .电源电压不稳定;

C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频率不稳定; D .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 4. 某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1-3所示,则该物体 ( ) A .做往复运动 B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中有以下实验步骤,步骤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220 V电源插座上,按下脉冲输出开关,用手水平的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列小点

②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③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的套在纸盘轴上,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的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已经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

④用刻度尺测量纸带通过的距离x

⑤取下纸带数一下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记为N ,则点子的间隔数为(N -1),纸带的运动时间为(N -1) 0.02 s

⑥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v=Δx/Δt,把结果填入下表: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②③①⑤④⑥ D. ②①③⑤④⑥

6.某人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拉动纸带经0.4 s在纸带上应打下的计时点数目为( ) A. 19个 B. 20个 C. 21个 D.22个

7. 如果前0.1 s内起动过慢,计时点密集,他取了这段纸带并选取每5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多少秒 ( ) A .0.1 s B. 0.08 s C. 0.06 s D. 0.04 s

8. 质量都是m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图1-4中,A 、B 、C 、D 是它的运动图象,由图象可知 ( )

A .图B 表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B .图C 表明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C .图D 表明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D .图A 表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如图1 -5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

标为0、1、2、3、4、5、6,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x 1=5.18 cm,1、2间的距离x 2=4.40 cm,2、3间的距离x 3=3.62 cm, 3、4间的距离x 4=2.78 cm,4、5间的距离x 5=2.00 cm,5、6间的距离x 6=1.22 cm (f=50Hz )

⑴根据上面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5点时的速度并填在下表中。

⑵根据(1)中表格,在图1-6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并说明小车速度变化特点。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

移动式测速方法

移动式测速方法是将测速仪放在警车内,警车在路上巡逻时测速仪对准被测车辆进行测速,根据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速度的有关规定,在系统预先设定各种车型正常的行驶速度(考虑到误差问题可适当放松限速范围),当测量到车辆超速时抓拍系统就自动抓拍或录像。它的优点:1.违章超速行驶的车辆在高速公路出口交费时可当场被处罚,提高了公安部门的执法效率。2.由于有图片和数字证据,提高了执法的公平性和公证性。但也存在缺点:1.由于在测速时牵涉到警车和被测车辆的相对速度问题,在技术处理上相对繁琐。2.由于司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司机见到前方有警车巡逻就会减速驾驶,但没有警车巡逻的路段又会违章超速,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司机超速驾驶。3.不能做到全天候全路段测速。4.上路测速增加了公安部门的警力和物力。

参考答案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AC 2.ABC 3.C 4.B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B 2.AB 3.D 4.C 5.C 6.C 7.C 8.BCD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1)如下表

(2)如图-3

一、打点计时器: 1.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压:4~6V交流电压,

我国民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 ,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 2. 电火花计时器:

电压:220V 交流电压, 频率:50HZ

相邻两点间时间间隔:0.02S

二、熟悉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依照老师的说明,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使用要求、注意事项,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好。 2、按照说明连接使用仪器并把纸带装好。

3、启动电源,释放小车或用手水平地拉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 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取下纸带,观察点子的分布情况,选择适当的计数点,注意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5、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n 个点的距离。

三、纸带处理:

1. A

B C D

2. 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的平均速度

21II54V AB DE

3. 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点的瞬时速度

V

X -X X ==

∆t T

V

X -X X

==

∆t T

AE BD

C C

AE

BD

某段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能求解初末两点的瞬时速度。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打点计时器应用低压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为50Hz ; B .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 C .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 D .为减小摩擦,每次测量应先将纸带理顺。

2.运动物体拉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直接记录了( )

A .物体运动的时间; B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D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X V =

∆t

∆X V =

∆t

3.手拖动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18cm ,则( )

A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 B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 C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 D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

4.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有时发现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不稳定,其原因可能是

A .交流电源的电压不稳定 B .交流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C .巳永久磁铁的磁性太弱 D .振片的固有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有偏差 5.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好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 .时刻 B .时间 C 位置 D .位移 E .平均速度

6.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好的纸带,通过适当的计算可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 .时刻 B .时间 C 位置 D .位移 E .平均速度

7.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 ( )

A .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 .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 .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 .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8.某同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在纸带上留下的不是圆点,而是一列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

A .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 .电源频率不稳定;

C .打点的振针压得过紧; D .打点的振针压得过松。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9.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步骤,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顺序写在空白处.

A .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柱上。

B .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下面。

C .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x 。

D .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n 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t =。 E .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F .利用公式=∆x ∆t 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10.使用打点计时器时,下列问题对实验的影响是什么?

(1)错接在直流电源上,影响是 (2)电源频率不稳,影响是 (3)打点针压得太紧,影响是 (4)电源电压不稳,影响是 (5)振针过长,影响是 11.美国著名短跑运动员卡尔·刘易斯曾以9.86s 跑完100m .在这次赛跑中,从起跑点算起每10m 所用时间分别是:1.88s 、1.08s 、0.92s 、0.89s 、0.84s 、0.84s 、0.84s 、0.83s ,最后20m 用了1.74s .从这组数据可以算出,他跑完100m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平均速度最小的是第______个10m ,平均速度最大的是第________个10m 。 12.如图1所示,是某人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纸带的右端后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痕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运动情况是 。若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 ,从打下A 点到打下D 点,共13点,历时 s ,位移为 m ,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BD 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13.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它是利用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工作电源频率是50Hz ,如果用它测量时,实验者不知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60Hz ,仍按50Hz 的频率计算,这样算出的速度值与物体速度的真实值相比是 (填“偏大”或“偏小”)。

14.某组学生研究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实验,得到如图2所示的纸带,纸带上的计数点用O 、A 、B 、C 、D 、E 表示.根据图上数据,可判断小车做 运动,小车经过B 点时的速度是____ ___cm/s,小车经过D 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cm/s(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三、解答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15.某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纸带的记录如图3所示, 图中O 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 因此从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在打出A 、F 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B 点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图3

16.如图4所示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实际大小的纸带,图中O 为纸带运动的起始点,A 为所选取的第一个计数点,O 点到A 点之间有部分点不清晰,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后可算出哪些物理量?你能做出哪些判断?

图4

17.图5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某物体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物体在AB 段、BC 段、CD 段和DE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

图5

18.请同学帮忙测量你跑一百米的速度,大致描绘你自己跑一百米的v-s 图象.简要步骤:一名同学在起点发令,每隔10m 站一名同学计时.发令后,你起跑的同时其它10名同学一起按表计时,在你跑过计时同学的同时,停表.把记录的数据记入下表,再计算你每跑10m 内的平均速度.(分小组讨论一下,你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案:

1、CD 2、ABD 3、C 4、B 5、ABCD 6、E 7、ABD 8、C 9、10V 以下交流;限位孔;复习纸;(n -1)×0.02s ;BAEDCF 10、(1)不会打点;(2)打点间隔无规律,不总是每隔0.02s 打一个点,但纸带上看不出,而实际上打点间隔已不是0.02s 内物体运动的位移;(3)针与纸带接触时间过长,使“点”变成为“线”;(4)不影响打点的时间间隔,影响打点的清晰程度;(5)对纸带的影响和

-2

振针压得太紧相似,是间断的直线。 11、10.14m/s,第1个,第8个 12、减速运动,0.24s ,7.75×10m ,0.323m/s,0.203m/s 13、220v, 火花放电,偏小 14、加速运动,65cm/s,122.5cm/s 15、 从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只有5个间隔,则计数点间运动的总时间为t =0.02×5s =0.1s ,每隔0.1s 纸带运动的位移分别是2.15cm 、2.89cm 、3.74cm 、4.32cm 、5.15cm ,说明纸带作加速运动.

A 、F 间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 =

∆x 19. 55-1. 30==36. 50cm /s ∆t 0. 1⨯5

B 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AC 、AD 、AE 或AF 段的平均速度表示,其中AC 段的平均速度最接近B 点瞬时速

度.

v B =AC =

16、略

17、物体在AB 段、BC 段、CD 段和DE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是19.0cm/s、60cm/s、60cm/s、59.5cm/s,物体运动的性质是先加速,后匀速.

AC 6. 34-1. 30

==50. 4cm /s t 0. 1

1. 90

cm /s =19. 0cm /s 0. 12. 40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v 2=cm /s =60cm /s

0. 041. 20

CD 段的平均速度为v 3=cm /s =60cm /s

0. 022. 38

DE 段的平均速度为v 4=cm /s =59. 5cm /s

0. 04

解析:AB 段的平均速度为v 1=

在误差范围内,可认为v 4=60cm /s ,则物体先加速,后匀速.

、t 、„„

将每段的平均速度作为此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确定每点的坐标, (

t -t 2t 1t -t

+t 2, v 3)„„ , v 1),(21+t 1, v 2),(3

222

描点,连线.

课后作业: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 A .时间间隔 B .平均速度 C .位移 D .瞬时速度

2.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其可能原因是 ( ) A .复写纸放反 B .使用了直流电源 C .振针过短 D .纸带运动过快 3.小车拖动的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间的距离为18 cm,则 ( )

A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 B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 C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 D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

4.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纸带上打下了一列点,他要根据这些点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他首先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B .首先从第一个能看清的点数起,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C .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然后相加,把相加的结果作为所有能看清点间的长度,用来计算平均速度

D .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用来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 )

A .交流电压的高低 B. 交流电的频率; C .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 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2. 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 B .要舍去纸带上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

C .打点频率为50Hz ,每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1S 。 D .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

3. 一学生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 A .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 .电源电压不稳定;

C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频率不稳定; D .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 4. 某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1-3所示,则该物体 ( ) A .做往复运动 B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中有以下实验步骤,步骤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220 V电源插座上,按下脉冲输出开关,用手水平的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列小点

②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③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的套在纸盘轴上,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的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已经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

④用刻度尺测量纸带通过的距离x

⑤取下纸带数一下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记为N ,则点子的间隔数为(N -1),纸带的运动时间为(N -1) 0.02 s

⑥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v=Δx/Δt,把结果填入下表: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②③①⑤④⑥ D. ②①③⑤④⑥

6.某人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拉动纸带经0.4 s在纸带上应打下的计时点数目为( ) A. 19个 B. 20个 C. 21个 D.22个

7. 如果前0.1 s内起动过慢,计时点密集,他取了这段纸带并选取每5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多少秒 ( ) A .0.1 s B. 0.08 s C. 0.06 s D. 0.04 s

8. 质量都是m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图1-4中,A 、B 、C 、D 是它的运动图象,由图象可知 ( )

A .图B 表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B .图C 表明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C .图D 表明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D .图A 表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如图1 -5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

标为0、1、2、3、4、5、6,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x 1=5.18 cm,1、2间的距离x 2=4.40 cm,2、3间的距离x 3=3.62 cm, 3、4间的距离x 4=2.78 cm,4、5间的距离x 5=2.00 cm,5、6间的距离x 6=1.22 cm (f=50Hz )

⑴根据上面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5点时的速度并填在下表中。

⑵根据(1)中表格,在图1-6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并说明小车速度变化特点。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

移动式测速方法

移动式测速方法是将测速仪放在警车内,警车在路上巡逻时测速仪对准被测车辆进行测速,根据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速度的有关规定,在系统预先设定各种车型正常的行驶速度(考虑到误差问题可适当放松限速范围),当测量到车辆超速时抓拍系统就自动抓拍或录像。它的优点:1.违章超速行驶的车辆在高速公路出口交费时可当场被处罚,提高了公安部门的执法效率。2.由于有图片和数字证据,提高了执法的公平性和公证性。但也存在缺点:1.由于在测速时牵涉到警车和被测车辆的相对速度问题,在技术处理上相对繁琐。2.由于司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司机见到前方有警车巡逻就会减速驾驶,但没有警车巡逻的路段又会违章超速,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司机超速驾驶。3.不能做到全天候全路段测速。4.上路测速增加了公安部门的警力和物力。

参考答案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AC 2.ABC 3.C 4.B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B 2.AB 3.D 4.C 5.C 6.C 7.C 8.BCD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1)如下表

(2)如图-3


相关文章

  • 第一章第4节打点计时器
  • 伊川二高课堂改革学案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时:二 主备人:李金杰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第二大周 学习目标: 1.学会 ...查看


  • 高一月考物理
  •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物理试卷(11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查看


  • 家教关于高一物理运动和数学三角函数的资料
  • 三角函数 1月17日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角的正负:顺逆 (2)弧度与角度·转化,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及联系(与三角形相对比) (3)单位圆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定义,定义域及证明:a,sina,tana的大小关系.几个特殊角 ...查看


  • 高一物理必修1实验基础训练
  • 高一必修1实验基础训练 班别: 姓名: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 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应小于_____V,当电源频率是50Hz 时,它每隔______ s打一次点.打点时应先______ ...查看


  • 高一物理必修一
  •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全选对得4分,选 对但选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共60分.) 1.地面观察者看雨滴竖直下落时,坐在匀速前进的车厢中的乘客看雨滴是 A .向前运动 B ...查看


  • 高一物理每周一练(五)
  • 高一物理周末练习 2014.10.04 班 姓名: 号数: 1.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 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的照片, 如图所示,即照片上出现的相邻两个小球的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时间内位移的数据见下表. s,小球在 ...查看


  •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典型题
  • 高一物理典型题 2012年10月16日中午 D .计数点是从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选出来的,相邻计数点间点痕的个数相等 5.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 考点:关于打点计时器的实验 1. ...查看


  •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题 命题单位:荡口中学 命题人:华晓宏 审核人:华承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列车甲和乙并排停在某站,当甲车启动后乙车还未启动,此时列车乙内的一乘客看到自己所乘的列 ...查看


  • 18届高一理科物理国庆作业资料(二)
  • 国庆作业2 1.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洪磊11月29日16∶16在例行记者会上就钓鱼岛事件称: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任何外来压力都丝毫不能改变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意志.有消息称,中国海监船海监51号.海监75号.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