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的山西应对

●经济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极端,进入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可持续的发展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不是偶然的现象,也不是短暂的过程,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逻辑顺序与客观经济规律的统一。

●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既要看到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表征,也要看到新常态形成的必然;既要看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共性特征,也要看到山西的个性特点;既要看到新常态下的挑战,也要看到新常态下的机遇;既要以平常心看待新常态,又要以积极作为应对新常态。

●从短期看,虽然目前经济增速放缓,但各项主要指标却都处于合理区间,应咬定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从长期看,山西尚处于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发展阶段,应在新型城镇化上下功夫,在新型工业化上下功夫,在创新产业和新型服务业上下功夫。

经济新常态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科学应对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

“新常态”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意指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缓慢而痛苦的低增长过程。中央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对其进行了新的定义,意指我国经济发展在新阶段呈现的一种崭新的而且将持续一段时间的发展态势。

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表明发展进入了与以往不同的状态和阶段;“常”就是时常发生,表明这种状态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态”就是一种形状、样子,表明是新阶段社会经济呈现的面貌和状态。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具体而言,是指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产业结构进入优化期、发展动力进入创新驱动期、调控措施进入定向微刺激期。经济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极端,进入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可持续的发展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不是偶然的现象,也不是短暂的过程,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逻辑顺序与客观经济规律的统一。

新常态的“变”与“不变”。进入经济新常态,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变为中低速,发展方式由粗放转变为集约、高效、高质,发展动力由要素投入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变,“三驾马车”引领增长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但是,经济新常态仍然有许多不变,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没有变、山西的省情没有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长期目标没有变、“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的主旋律没有变等等。新常态的“变”是“不变”基础上的“变”,“不变”是“变”的原因和结果。新常态是“变”与“不变”的统一,通过“变”与“不变”的矛盾运动统一于建设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旧常态、非常态与新常态。新常态是与旧常态相对而言,旧常态就是以往传统的发展模式,有三个特征:一是增速快,每年经济增长10%左右;二是失平衡,经济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三是低端化,产业低端化特征明显。这种模式曾经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但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旧常态的不适应性日积月累,这就进入了非常态。非常态是新旧常态的转换期,既孕育着希望,又充满着风险,还包含着痛苦。非常态期的经济依然可以保持高速增长,但各种矛盾和困难往往会导致经济周期波动而呈现不稳状态。而新常态则是对旧常态的“否定”和对非常态的超越,是经济迈向一个新的长期稳定发展阶段的总称。

挑战与机遇

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总体判断。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既要看到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表征,也要看到新常态形成的必然;既要看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共性特征,也要看到山西的个性特点;既要看到新常态下的挑战,也要看到新常态下的机遇;既要以平常心看待新常态,又要以积极作为应对新常态。

就山西而言,与全国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山西经济是全国经济的一个局部、一个份子,全国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在山西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山西与全国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发展不够仍然是山西面临的最大实际。2014年,山西经济总量只有1.28万亿;从人均GDP来看,山西为35064元,按2014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708美元。按照小康社会建设标准,山西仍然处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发展追赶的任务还较重。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山西发展面临双重任务,一要继续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扩大经济总量;二要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山西来讲,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建设仍是第一要务。

第二,“煤焦冶电”支柱产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国内煤炭行业彻底告别“黄金十年”,煤炭价格将在一个时期内低位徘徊,煤炭行业开始步入相对微利阶段。但与之对应的是,国内煤炭产能不断释放,进口煤也步步紧逼,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进一步加大。供过于求的现象将直接拉低煤炭能源产品价格,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效益水平。虽然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格局短期内较难改变,但是随着我国整体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替代能源的发展,资源环境压力等都会给传统煤炭行业带来较大冲击,山西煤炭行业将总体处于低增长状态,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第三,净化政治生态是迫睫之举。与全国相比,山西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转型阵痛期、经济刺激政策消化期和政治生态净化期“四期叠加”的关键时期。连续出现的严重腐败问题,给党的形象、给山西的声誉带来严重影响,进而对外来投资者造成一定负面效应。净化政治生态,形成弊革风清的软环境是当前重要任务。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新常态下山西发展面临的机遇:

首先是增长具有后发潜力和优势。面临经济新常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的政策措施,这为山西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是国家战略布局调整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将加快我们向西开放步伐;东部产业梯度转移也为中部地区发展提供了机会;二是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发展红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释放改革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简政放权改革大刀阔斧,财税改革、价格改革、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经济发展后劲增强,为山西迈入经济新常态提供了利好条件。

其次是倒逼机制会缩短现代化进程。山西经济发展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新常态尚有不少距离,如何“应对”比如何“适应”新常态更为重要。另外,东南沿海地区适应新常态形成的经验也将有助于山西在“追赶”“应对”“适应”过程中形成倒逼机制,增强发展的主动性,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整体进程。

应对之策

从短期看,虽然目前经济增速放缓,但各项主要指标却都处于合理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就应咬定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在“稳”字上下功夫,继续保持投资的适度高速增长,重点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激发民间资金活力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要在增加就业、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上做文章,以此来带动消费的增长;在“调”字上做文章,经济下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整,其作用是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倒逼机制,积极进行煤炭革命、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提升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打好未来发展的基础。

从长期看,山西尚处于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在新型城镇化上下功夫,按照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发展,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在新型工业化上下功夫,山西工业在三产中的比重虽然偏高,但工业化的水平并不高,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未来看,要特别加强具有一定优势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以此来提升工业化水平和带动经济发展;在创新产业和新型服务业上下功夫,新常态下,我国将出现一批新型的业态和新的产业,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抢占制高点,为未来发展拓展空间,同时要利用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经济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极端,进入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可持续的发展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不是偶然的现象,也不是短暂的过程,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逻辑顺序与客观经济规律的统一。

●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既要看到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表征,也要看到新常态形成的必然;既要看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共性特征,也要看到山西的个性特点;既要看到新常态下的挑战,也要看到新常态下的机遇;既要以平常心看待新常态,又要以积极作为应对新常态。

●从短期看,虽然目前经济增速放缓,但各项主要指标却都处于合理区间,应咬定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从长期看,山西尚处于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发展阶段,应在新型城镇化上下功夫,在新型工业化上下功夫,在创新产业和新型服务业上下功夫。

经济新常态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科学应对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

“新常态”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意指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缓慢而痛苦的低增长过程。中央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对其进行了新的定义,意指我国经济发展在新阶段呈现的一种崭新的而且将持续一段时间的发展态势。

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表明发展进入了与以往不同的状态和阶段;“常”就是时常发生,表明这种状态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态”就是一种形状、样子,表明是新阶段社会经济呈现的面貌和状态。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具体而言,是指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产业结构进入优化期、发展动力进入创新驱动期、调控措施进入定向微刺激期。经济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极端,进入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可持续的发展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不是偶然的现象,也不是短暂的过程,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逻辑顺序与客观经济规律的统一。

新常态的“变”与“不变”。进入经济新常态,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变为中低速,发展方式由粗放转变为集约、高效、高质,发展动力由要素投入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变,“三驾马车”引领增长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但是,经济新常态仍然有许多不变,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没有变、山西的省情没有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长期目标没有变、“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的主旋律没有变等等。新常态的“变”是“不变”基础上的“变”,“不变”是“变”的原因和结果。新常态是“变”与“不变”的统一,通过“变”与“不变”的矛盾运动统一于建设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旧常态、非常态与新常态。新常态是与旧常态相对而言,旧常态就是以往传统的发展模式,有三个特征:一是增速快,每年经济增长10%左右;二是失平衡,经济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三是低端化,产业低端化特征明显。这种模式曾经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但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旧常态的不适应性日积月累,这就进入了非常态。非常态是新旧常态的转换期,既孕育着希望,又充满着风险,还包含着痛苦。非常态期的经济依然可以保持高速增长,但各种矛盾和困难往往会导致经济周期波动而呈现不稳状态。而新常态则是对旧常态的“否定”和对非常态的超越,是经济迈向一个新的长期稳定发展阶段的总称。

挑战与机遇

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总体判断。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既要看到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表征,也要看到新常态形成的必然;既要看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共性特征,也要看到山西的个性特点;既要看到新常态下的挑战,也要看到新常态下的机遇;既要以平常心看待新常态,又要以积极作为应对新常态。

就山西而言,与全国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山西经济是全国经济的一个局部、一个份子,全国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在山西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山西与全国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发展不够仍然是山西面临的最大实际。2014年,山西经济总量只有1.28万亿;从人均GDP来看,山西为35064元,按2014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708美元。按照小康社会建设标准,山西仍然处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发展追赶的任务还较重。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山西发展面临双重任务,一要继续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扩大经济总量;二要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山西来讲,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建设仍是第一要务。

第二,“煤焦冶电”支柱产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国内煤炭行业彻底告别“黄金十年”,煤炭价格将在一个时期内低位徘徊,煤炭行业开始步入相对微利阶段。但与之对应的是,国内煤炭产能不断释放,进口煤也步步紧逼,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进一步加大。供过于求的现象将直接拉低煤炭能源产品价格,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效益水平。虽然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格局短期内较难改变,但是随着我国整体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替代能源的发展,资源环境压力等都会给传统煤炭行业带来较大冲击,山西煤炭行业将总体处于低增长状态,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第三,净化政治生态是迫睫之举。与全国相比,山西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转型阵痛期、经济刺激政策消化期和政治生态净化期“四期叠加”的关键时期。连续出现的严重腐败问题,给党的形象、给山西的声誉带来严重影响,进而对外来投资者造成一定负面效应。净化政治生态,形成弊革风清的软环境是当前重要任务。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新常态下山西发展面临的机遇:

首先是增长具有后发潜力和优势。面临经济新常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的政策措施,这为山西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是国家战略布局调整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将加快我们向西开放步伐;东部产业梯度转移也为中部地区发展提供了机会;二是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发展红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释放改革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简政放权改革大刀阔斧,财税改革、价格改革、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经济发展后劲增强,为山西迈入经济新常态提供了利好条件。

其次是倒逼机制会缩短现代化进程。山西经济发展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新常态尚有不少距离,如何“应对”比如何“适应”新常态更为重要。另外,东南沿海地区适应新常态形成的经验也将有助于山西在“追赶”“应对”“适应”过程中形成倒逼机制,增强发展的主动性,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整体进程。

应对之策

从短期看,虽然目前经济增速放缓,但各项主要指标却都处于合理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就应咬定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在“稳”字上下功夫,继续保持投资的适度高速增长,重点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激发民间资金活力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要在增加就业、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上做文章,以此来带动消费的增长;在“调”字上做文章,经济下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整,其作用是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倒逼机制,积极进行煤炭革命、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提升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打好未来发展的基础。

从长期看,山西尚处于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在新型城镇化上下功夫,按照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发展,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在新型工业化上下功夫,山西工业在三产中的比重虽然偏高,但工业化的水平并不高,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未来看,要特别加强具有一定优势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以此来提升工业化水平和带动经济发展;在创新产业和新型服务业上下功夫,新常态下,我国将出现一批新型的业态和新的产业,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抢占制高点,为未来发展拓展空间,同时要利用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相关文章

  • 2016两会学习心得(绿色发展)
  • 2016两会学习心得――绿色发展 春暖花开,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开幕,我认真收听.收看"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每一年,这份政府工作报告都备受瞩目.而今年具有如此高" ...查看


  • 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
  • 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全面提高长治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系统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 ...查看


  • 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的实施方案
  • XX县XXX单位 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的 实施方案 X发„2014‟ 号 根据省委.市委.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中心决定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现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查看


  • 学习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 学习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 心得体会 6月21日至23日, 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调研.瞻仰革命旧址, 致敬红色岁月, 探访老区人民, 了解脱贫实效, 深入重工企业, 视察创新动态,从革命先辈到基层群众, 从田间地头到生产一线, 一站 ...查看


  • 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时间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 ...查看


  • 舆情危机的出路
  • 舆情危机的出路 法治不是应对,而是公民的生活方式,是官员的工作常态.新闻可以"被失踪",人心却不会"被拖垮",因为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求是挡不住的 王琳/文 新闻的"失 ...查看


  • 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 A2 2014 92编辑王全旺 Email: [email protected] 要闻 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解读(二) 中央对我国经济形势作出了 "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所谓"新常态& ...查看


  • 2016全国各地两会召开时间
  • 2016年各省两会召开时间一览表 从1月份开始,全国两会进入热潮,许多地方步入"两会时间".目前,河北.福建.宁夏.新疆.甘肃等5省已经开完两会.从这些省份的议程来看,主要是总结2015年工作.审议"十三五&q ...查看


  • 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统揽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 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努力下,我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领导体制形成了新格局,学用结合获得了新经验,品牌打造呈现出新亮点,学习方式进行了新探索,宣传舆论形成了新氛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全省各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