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的特点

生态景观的特点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中,包含各种构成要素。共同作用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人居环境,而一个人居环境舒适的城市,其生态景观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和谐性;即结构与功能,内环境与外环境,形与神,客观实体 与主观感受,物理联系与生态关系的和谐程度。反映在人一自然统一体的各组成部分间,如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人与社会、 社会各群体、人的精神等方面,其中人与自然共生、回归自然、贴 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与社会上。和谐性 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整体性:生态城市是兼顾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类住区,合理配置资源,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具有地理、水文、生态系统及文化传统的空间及时间连续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协调发展与限制,发展与公平的关系,强调人类与自然系统在一定时空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多样性:是生物圈特有的生态现象,体现在景观、生态系统、物种、社会、产业及文化的多样性。生态城市改变了一般工业城市的单一性、专业化和理性化分割,进行多样性重组,它的多样性不仅包括生物多样性,还包括文化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功能多样 性、空间多样性、建筑多样性、交通多样性、选择多样性等更广泛的内容。生态城市不是单一的发展模式与类型,而是充分体现各地域自然、经济、文化、历史特性的个性化城市。

畅达性: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系统内部之问及与系统外部间存在大量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谐的生态城市则表现出城市内部以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能顺利通畅,无障碍。

安全性:在城市的气候上、地形上、资源供给上、环境健康上及生理和心理影响上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为城市的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提供安宁祥和的环境。

可持续性: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自调节机能,产生较高的生态效率与社会效用,满足城市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生态设计不仅仅是保护场地、利用可再生资源、种植绿色植物等手法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这些手法为曰益枯竭的资源和衰败的环境寻找新的发展平台,景观设计师从生态设计中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来考虑,以能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为使命,即使是很微小的促进,也同样是生态的,都可以叫做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最直接的目的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目的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目前众多的设计师在高呼“人性化设计”的时候,我们可能照顾到了诸如人与景观的尺度比例、人在游憩中的舒适性等等人性化原则,但在设计这个景观之前是用推土机推为平地,然后设计一个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才建起来的景观,维持景观的运行又需要大量的能源,这叫人性化设计吗?生态的景观设计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为着眼点,通过景观设计师对生态理念的理解和生态原则的遵循不断使人类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因此,生态的景观设计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设计!

论园林景观建设对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作用

(2012-04-09 11:25:34)

转载▼

园林景观及水处理

杂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城市绿地、居民小区的景观建设也越来越好。如何成功运用园林景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乃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其中公园绿地的建设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公园绿地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公园绿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改善环境的社会需求,人们发现营建公园、绿地乃是最好的措施之一,并从此使公园绿地的建设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为重建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破坏的城市时,欧洲许多国家都开始将绿地系统引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由此改变了工业革命初期的那种拥挤、杂乱、污染的所谓“近代城市”形象。从西方公园绿地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尤其是二战之后它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建筑一样,公园绿地两样存在物理功能和精神功能两方面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精神功能的意义更大些。公园绿地固然在近现代城市中承担着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但更有满足市民日常的散步休闲、锻炼游憩、舒缓压力的精神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对后者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将城市难以利用的隙地予以绿化种植以提高绿化覆盖率。

在城市主要地段进行大规模、高质量的公园绿地建设会与经济开发在用地上产生矛盾,从而使人产生对经济效益的担心。因为有人以为,同样的地块若用于公园绿地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由于这是一项公益事业,不仅在之后得不到任何回报,而且还需投入资金进行建设和养护。正是出于这样的忧虑,故常有不是对公园绿地建设缺乏热情,就是用低质量的种植来降低成本的情况出现。其实这种担忧实属多余。公园的建造改善了周边的环境,所以公园一带的居住区就成了这部分人置业的选择,从而引起地块的升值,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资金匮乏的问题。在今天我国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如上海浦东开发之初,陆家嘴中心绿地的建设改善了环境,使周边的土地得到大幅度的增值。相反,在一些居住区的开发中,有人片面认为增加建筑密度就能获得更多的收益,于是不顾应有的建筑间隔及环境质量以求得到最大面积指标,但事与愿违,最后往往失去了本应有的竞争能力。由此可见在公园绿地的建设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间并无矛盾和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园绿地的建设甚至还能优化城市的整体环境,促进投资,从而取得更佳的经济回报。

二、园林城市的定位

公园绿地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需要与城市的已有氛围相和谐,因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在为生存而奋斗时与自然取得的平衡和协调,所以它能适应当地的风土气候,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和特征。今天为改善城市环境而兴建公园绿地,创建园林城市,目的是要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理解当地的自然特征应是创建园林城市的第一步。我们从园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可以了解到,它们的出现就是希望再现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尽管世界园林体系中各国的园林各有自己的风格和特征,都是与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具有密切的联系。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对生活在那里的居民的影响所产生当地的文明,进一步衍生出各种不同的文化、建筑乃至园林风格。

其实公园绿地的建设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更是对城市的增色,因此在建设中必须考虑与城市已有景观和特色的相互协调。已有的城市景观包括各种建筑、街巷、旧城的历史街区以及原有的园林绿地、标志性建筑等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有的这一切都由时间将其揉为一体。如今要对这样的城市进行改造,要在其间增设公园或绿地,就应依据已有的城市景观进行相应的设计。可以认为称得上优美的城市通常是新旧景观并存、和谐统一,并能使城市原有的特色更为突出,而那种不顾城市现状,强调公园绿地为"形象工程",贪大求洋的做法需要予以杜绝。

三、以人为本,营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从城市居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对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营建作出相应的考虑和调整顺应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精神需求变得普遍和突出的今天,首先应将公园绿地建设的重点由过去从属于城市其他建设项目的地位调整到与城市规划并行的地位。过去将城市难以利用的隙地进行绿地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环境的物理指标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在今天还应继续,但如今还需进一步关注城市的整体景观,而它的形成绝非单靠建筑就能构成的。城市的各类建筑为居民营造出生存、学习、工作及其他活动的主体空间,其实用功能、经济特征是设计的前提,当然其中也有造型美观的要求,但仅仅只有建筑,城市就会是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公园绿地则以其舒适、安全及观赏性构成城市的休闲环境,并用它的自然特征柔化建筑的生硬和冷漠,就需要公园绿地的工作从一开始就参与到城市的总规和详规之中,与规划一起进行城市形象设计,做到规、建筑、绿地景观三位一体。造成目前我国一些城市进行的"拆房建绿"的原因就在于原先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与公园绿地的设置相脱节,实属不得已的补救措施,所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损失十分巨大,其他城市不应盲目效仿。

总之建设公园绿地,创建园林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的道理供水、供气、市政公用配套设施等。创建更加宜居的目标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但需要注意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可以借鉴,绝不能照搬。园林城市的建设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不能造成千篇一律,否则就失去了创造园林城市以丰富人们多样化的精神需求的初衷。(园林)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

发表于:2012-6-15 15:33:46 浏览人数:40

导读: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膨胀,高楼林立,增多的工厂,车辆等,形成了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的固体和气体废物,水质与空气被污染,噪音、光,热及视觉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机。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地球的

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膨胀,高楼林立,增多的工厂,车辆等,形成了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的固体和气体废物,水质与空气被污染,噪音、光,热及视觉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机。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地球的碳平衡,氧、水、热平衡,人们面临着保护自然环境的巨大任务,因为一切生物都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一定空间里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互相适应、互相制约、主要通过食物链进行物质循环过程,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即生态平衡。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认识到在城市内大量植树,栽花,种草,用园林绿化人为的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人们可以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通过它们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利用它们吸收有毒气 体,减轻空气污染和防尘杀菌,防病治病,用它们降温增湿,调节小气候、减弱噪音、防止沙尘等。

城市与自然融合是城市未来的希望,1977年,国际建筑师协会拟定《马丘比丘宪章》指出:“城市要取得生活的基本质量以及与自然环境协调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建筑,城市与园林绿化的再统一”。近二十多年来,美国正开展城市森林运动,目标是从国土规划入手使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覆盖大片国土,城市建立大型公园,创造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绿岛,在缓和地球“温室效应”方面作为今后重点,美国计划在城镇地区植树一亿株。每年美国因燃油产生占全球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美国通过植树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降低美国城镇地区的温度,任务完成以后每年将吸收1800万吨二氧化碳,每年可节约40亿美元能源投资。据法国测定,百货商店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400万个,而公园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100个.据上海园林科研所测定树木的减尘率是38.8%-52%,草坪的减尘率仅为16.0%-39.3%.据测定,松、柏科、木兰科、忍冬科等植物中有许多种类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松、桦、柞、冷杉等植物可分泌杀菌物质,能杀死结核杆菌,白喉菌、霍乱菌、痢疾菌等。

生态园林的建设具体体现在最大限度的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提高单位面积绿地中的叶面积系数,合理布置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用改善人居环境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延长人的寿命,将人类的社会 ,文化生活融入绿地中,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使人们在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幸福、健康的生活。

生态景观的特点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中,包含各种构成要素。共同作用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人居环境,而一个人居环境舒适的城市,其生态景观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和谐性;即结构与功能,内环境与外环境,形与神,客观实体 与主观感受,物理联系与生态关系的和谐程度。反映在人一自然统一体的各组成部分间,如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人与社会、 社会各群体、人的精神等方面,其中人与自然共生、回归自然、贴 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与社会上。和谐性 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整体性:生态城市是兼顾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类住区,合理配置资源,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具有地理、水文、生态系统及文化传统的空间及时间连续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协调发展与限制,发展与公平的关系,强调人类与自然系统在一定时空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多样性:是生物圈特有的生态现象,体现在景观、生态系统、物种、社会、产业及文化的多样性。生态城市改变了一般工业城市的单一性、专业化和理性化分割,进行多样性重组,它的多样性不仅包括生物多样性,还包括文化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功能多样 性、空间多样性、建筑多样性、交通多样性、选择多样性等更广泛的内容。生态城市不是单一的发展模式与类型,而是充分体现各地域自然、经济、文化、历史特性的个性化城市。

畅达性: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系统内部之问及与系统外部间存在大量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谐的生态城市则表现出城市内部以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能顺利通畅,无障碍。

安全性:在城市的气候上、地形上、资源供给上、环境健康上及生理和心理影响上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为城市的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提供安宁祥和的环境。

可持续性: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自调节机能,产生较高的生态效率与社会效用,满足城市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生态设计不仅仅是保护场地、利用可再生资源、种植绿色植物等手法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这些手法为曰益枯竭的资源和衰败的环境寻找新的发展平台,景观设计师从生态设计中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来考虑,以能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为使命,即使是很微小的促进,也同样是生态的,都可以叫做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最直接的目的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目的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目前众多的设计师在高呼“人性化设计”的时候,我们可能照顾到了诸如人与景观的尺度比例、人在游憩中的舒适性等等人性化原则,但在设计这个景观之前是用推土机推为平地,然后设计一个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才建起来的景观,维持景观的运行又需要大量的能源,这叫人性化设计吗?生态的景观设计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为着眼点,通过景观设计师对生态理念的理解和生态原则的遵循不断使人类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因此,生态的景观设计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设计!

论园林景观建设对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作用

(2012-04-09 11:25:34)

转载▼

园林景观及水处理

杂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城市绿地、居民小区的景观建设也越来越好。如何成功运用园林景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乃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其中公园绿地的建设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公园绿地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公园绿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改善环境的社会需求,人们发现营建公园、绿地乃是最好的措施之一,并从此使公园绿地的建设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为重建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破坏的城市时,欧洲许多国家都开始将绿地系统引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由此改变了工业革命初期的那种拥挤、杂乱、污染的所谓“近代城市”形象。从西方公园绿地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尤其是二战之后它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建筑一样,公园绿地两样存在物理功能和精神功能两方面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精神功能的意义更大些。公园绿地固然在近现代城市中承担着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但更有满足市民日常的散步休闲、锻炼游憩、舒缓压力的精神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对后者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将城市难以利用的隙地予以绿化种植以提高绿化覆盖率。

在城市主要地段进行大规模、高质量的公园绿地建设会与经济开发在用地上产生矛盾,从而使人产生对经济效益的担心。因为有人以为,同样的地块若用于公园绿地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由于这是一项公益事业,不仅在之后得不到任何回报,而且还需投入资金进行建设和养护。正是出于这样的忧虑,故常有不是对公园绿地建设缺乏热情,就是用低质量的种植来降低成本的情况出现。其实这种担忧实属多余。公园的建造改善了周边的环境,所以公园一带的居住区就成了这部分人置业的选择,从而引起地块的升值,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资金匮乏的问题。在今天我国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如上海浦东开发之初,陆家嘴中心绿地的建设改善了环境,使周边的土地得到大幅度的增值。相反,在一些居住区的开发中,有人片面认为增加建筑密度就能获得更多的收益,于是不顾应有的建筑间隔及环境质量以求得到最大面积指标,但事与愿违,最后往往失去了本应有的竞争能力。由此可见在公园绿地的建设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间并无矛盾和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园绿地的建设甚至还能优化城市的整体环境,促进投资,从而取得更佳的经济回报。

二、园林城市的定位

公园绿地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需要与城市的已有氛围相和谐,因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在为生存而奋斗时与自然取得的平衡和协调,所以它能适应当地的风土气候,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和特征。今天为改善城市环境而兴建公园绿地,创建园林城市,目的是要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理解当地的自然特征应是创建园林城市的第一步。我们从园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可以了解到,它们的出现就是希望再现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尽管世界园林体系中各国的园林各有自己的风格和特征,都是与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具有密切的联系。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对生活在那里的居民的影响所产生当地的文明,进一步衍生出各种不同的文化、建筑乃至园林风格。

其实公园绿地的建设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更是对城市的增色,因此在建设中必须考虑与城市已有景观和特色的相互协调。已有的城市景观包括各种建筑、街巷、旧城的历史街区以及原有的园林绿地、标志性建筑等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有的这一切都由时间将其揉为一体。如今要对这样的城市进行改造,要在其间增设公园或绿地,就应依据已有的城市景观进行相应的设计。可以认为称得上优美的城市通常是新旧景观并存、和谐统一,并能使城市原有的特色更为突出,而那种不顾城市现状,强调公园绿地为"形象工程",贪大求洋的做法需要予以杜绝。

三、以人为本,营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从城市居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对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营建作出相应的考虑和调整顺应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精神需求变得普遍和突出的今天,首先应将公园绿地建设的重点由过去从属于城市其他建设项目的地位调整到与城市规划并行的地位。过去将城市难以利用的隙地进行绿地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环境的物理指标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在今天还应继续,但如今还需进一步关注城市的整体景观,而它的形成绝非单靠建筑就能构成的。城市的各类建筑为居民营造出生存、学习、工作及其他活动的主体空间,其实用功能、经济特征是设计的前提,当然其中也有造型美观的要求,但仅仅只有建筑,城市就会是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公园绿地则以其舒适、安全及观赏性构成城市的休闲环境,并用它的自然特征柔化建筑的生硬和冷漠,就需要公园绿地的工作从一开始就参与到城市的总规和详规之中,与规划一起进行城市形象设计,做到规、建筑、绿地景观三位一体。造成目前我国一些城市进行的"拆房建绿"的原因就在于原先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与公园绿地的设置相脱节,实属不得已的补救措施,所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损失十分巨大,其他城市不应盲目效仿。

总之建设公园绿地,创建园林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的道理供水、供气、市政公用配套设施等。创建更加宜居的目标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但需要注意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可以借鉴,绝不能照搬。园林城市的建设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不能造成千篇一律,否则就失去了创造园林城市以丰富人们多样化的精神需求的初衷。(园林)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

发表于:2012-6-15 15:33:46 浏览人数:40

导读: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膨胀,高楼林立,增多的工厂,车辆等,形成了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的固体和气体废物,水质与空气被污染,噪音、光,热及视觉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机。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地球的

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膨胀,高楼林立,增多的工厂,车辆等,形成了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的固体和气体废物,水质与空气被污染,噪音、光,热及视觉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机。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地球的碳平衡,氧、水、热平衡,人们面临着保护自然环境的巨大任务,因为一切生物都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一定空间里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互相适应、互相制约、主要通过食物链进行物质循环过程,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即生态平衡。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认识到在城市内大量植树,栽花,种草,用园林绿化人为的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人们可以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通过它们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利用它们吸收有毒气 体,减轻空气污染和防尘杀菌,防病治病,用它们降温增湿,调节小气候、减弱噪音、防止沙尘等。

城市与自然融合是城市未来的希望,1977年,国际建筑师协会拟定《马丘比丘宪章》指出:“城市要取得生活的基本质量以及与自然环境协调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建筑,城市与园林绿化的再统一”。近二十多年来,美国正开展城市森林运动,目标是从国土规划入手使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覆盖大片国土,城市建立大型公园,创造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绿岛,在缓和地球“温室效应”方面作为今后重点,美国计划在城镇地区植树一亿株。每年美国因燃油产生占全球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美国通过植树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降低美国城镇地区的温度,任务完成以后每年将吸收1800万吨二氧化碳,每年可节约40亿美元能源投资。据法国测定,百货商店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400万个,而公园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100个.据上海园林科研所测定树木的减尘率是38.8%-52%,草坪的减尘率仅为16.0%-39.3%.据测定,松、柏科、木兰科、忍冬科等植物中有许多种类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松、桦、柞、冷杉等植物可分泌杀菌物质,能杀死结核杆菌,白喉菌、霍乱菌、痢疾菌等。

生态园林的建设具体体现在最大限度的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提高单位面积绿地中的叶面积系数,合理布置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用改善人居环境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延长人的寿命,将人类的社会 ,文化生活融入绿地中,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使人们在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幸福、健康的生活。


相关文章

  •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
  •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402029 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 英文名称:Landscape Ec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总 学 时:36 总 学 分:2 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专业三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 ...查看


  • 景观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 高等农业教育, 2011-8, 8:51-55H i g h e r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 2011-8, 8:51-55 景观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何东进, 洪 ...查看


  •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 第一章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名词解释: 景观:景观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异质性系统. 狭义:指几十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景观要素:(也 ...查看


  • 景观设计 (2)
  • 第一章 绪论 景观: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①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② 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③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④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 ...查看


  • 关于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浅探
  •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人们对生活品质.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社会对于园林景观设计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大,城市公共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规划先行,规划设计是建设的第一步,唯有 ...查看


  • %80%94-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手法探讨
  • 风一圆- 模拟・延续・融合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手法探讨 徐新洲,叶洁楠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 摘要i以生态恢复学.植被演替.游憩学等理论为指导,以"生态设计"为手段,借鉴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手法,对 ...查看


  • 重庆市二级风景园林师考试要求及重点
  • 为了让大家及时掌握二级风景园林师考试要求及重点,经研究,特制定<重庆市二级风景园林师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规定的考核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细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 ...查看


  • 度假酒店植物景观设计探析
  • 度假酒店植物景观设计探析 摘要:酒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重视,其设计是否得当叶于酒店的整体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某度假酒店植物景观设计的案例. 分析度假酒店植物景观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度假酒店 植物 景观设计 一. ...查看


  • 现代观光农业园景观设计初探
  •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249-01 摘要:在我国,城镇居民面对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纷纷开始向往"回归乡野"的恬静生活,于是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