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史》 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义的基本方针是( A ) 20分) A、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1、1949 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国标志着( C ) 务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B、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立 B、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败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调整、巩固、充实、提15、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仍然坚持( B )
A、“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B、“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2、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C )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3、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A ) A、归农民所有 B、归乡镇所有 C、归集体所有 D、归国家所有 4、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是指( A )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社会主义现代化 C、农业合作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6、建国以后,人民政府采取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是( C ) A、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7、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 C ) A、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 B、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8、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适时提出了( C ) A、反对本本主义的任务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C、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D、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 9、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论高 10、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
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 A )
A、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B、重工业的优先发展问题 C、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问题
D、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问题 11、1957 年 4 月,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中
提出的整风运动的对象是( C ) A、主观主义、宗派主义、
党八股 B、教条主义、自由主义、经验主义 C、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D、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12、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D )
A、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B、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
本主义的矛盾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3、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A )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
官〉》的发表 B、1966年5月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
知” C、《炮打司令部 —— 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
D、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14、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可集中概括为(B) A、“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
想 B、“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C、“中央出了修正主义”的观点
D、“由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的观点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D、“批邓、反击右倾反案风”
16、被称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的重要文献是( A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
D、《南方谈话》
17、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率先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经营上实行( B )
A、互助合作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C、产业化经营制度 D、机械化耕作制度 18、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事件是( B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79 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19、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 A )
A、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C、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在( D )
A、中共十三大 工业国 ( BCDE ) B、中共十四大 C、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A、通过多发展一些重工业
C、中共十五大 初级阶段 来促进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D、中共十六大 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通过多发展一些农业和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E、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轻工业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20分) 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被消灭 C、以农业、轻工业、重工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7、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内外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线、方针准备的是( DE) D、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 ABD ) A、《共同纲领》 件下,发展农业和发展工业同时
A、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B、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并举 伟大胜利 B、国内反封建斗争织法 E、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的任务已经完成 C、《论联合政府》 为主导
C、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 D、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承认新中国 E、完成了祖国统一 2、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哪几种经济成分( ABCDE )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下列关于 1952 年土地改革后确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D ) A、实质上是一种土地私有制 B、它彻底消灭了我国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为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E、它标志着中国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4、解放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资产的来源有( ABC ) A、国民政府财产 B、官僚资本 C、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三改”是指( ABC ) A、对农业的改造 B、对林业的改造 C、对畜牧业的改造 D、手工业大改造 E、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6、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 CDE ) A、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提前完成 B、我国已由农业国转变为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E、《论人民民主专政》 8、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DE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D、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E、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9、在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体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思想理论成果的重要文献有( ABC ) A、《论十大关系》 B、中共八大文献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1957年夏季形势》 E、《十年总结》 10、在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中,陈云曾提出过“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 的重要思想,其主要内容是( ACE ) A、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B、公有制是主体,一定数量的私有制经济为补充 C、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D、宏观调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竞争为补充 E、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11、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阐述的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关系的观点主要有1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
( ABE ) A、民主的方法 B、说服教育的方法 C、“ 大鸣、大放、大字报、
大辩论 ” 的方法 D、群众性的大批判的方法 E、“团结——批评——团
结”的方法 13、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提出的
“三面红旗”是指( ACE ) A、总路线 B、“一大二公” C、“大跃进”
D、“一平二调” E、人民公社
14、毛泽东提出的繁荣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有( CDE )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E、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5、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
指出必须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 ABCD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E、坚持改革开放
16、中共十二大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文明的有关论述有( ABC )
A、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
重要表现 B、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靠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来保证 C、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
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地结
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化、法律化 E、从主要靠引进技术向主
D、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要靠自主创新转变 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结三、综合分析题(每题30分,合起来 共60分)
E、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 1、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合起来 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17、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形成的? 的首批经济特区有( ABCE ) 2、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
A、深圳 B、珠海 代领导集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日实现”。这个政治声明表明,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的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同年春,毛泽东在同有关人士谈话时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C、汕头 D、海南 E、厦门 18、中共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的战略包括的三个阶段是( ABC )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到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E、到201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判断我们各方面工作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 ABD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是否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地位 20、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实现的两个根本转变是( BD ) A、从单纯公有制向以公有化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 B、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C、从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向技术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 D、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谐社会方面有哪些新的理论建树? 1.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
的? 答: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
他们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
上一致,因此,从他们成立起,就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在国共
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奔走呼号。他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
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自己的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对个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使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 1948 年 4 月 30 日 ,中共中
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
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
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从当年 8 月起,各民主党派负
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的邀请,分别从香港、上海、北平及海外,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 1949 年 1 月 22 日 ,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人士 55 人联
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符合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恳切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
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
和平、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本变化。他们不再是旧中国反动政权下的在野党,而成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参加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道担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从此,各民主党派走上了新的历史道路。
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的发挥积极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这种崭新的政党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愿。
2.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理论建树?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了全面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全面、深刻、协调、均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
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决定》首次将 “ 和谐 ” 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号召全国各族人民 “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决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寸 ‘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简明中国史》 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义的基本方针是( A ) 20分) A、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1、1949 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国标志着( C ) 务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B、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立 B、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败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调整、巩固、充实、提15、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仍然坚持( B )
A、“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B、“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2、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C )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3、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A ) A、归农民所有 B、归乡镇所有 C、归集体所有 D、归国家所有 4、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是指( A )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社会主义现代化 C、农业合作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6、建国以后,人民政府采取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是( C ) A、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7、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 C ) A、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 B、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8、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适时提出了( C ) A、反对本本主义的任务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C、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D、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 9、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论高 10、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
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 A )
A、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B、重工业的优先发展问题 C、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问题
D、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问题 11、1957 年 4 月,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中
提出的整风运动的对象是( C ) A、主观主义、宗派主义、
党八股 B、教条主义、自由主义、经验主义 C、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D、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12、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D )
A、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B、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
本主义的矛盾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3、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A )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
官〉》的发表 B、1966年5月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
知” C、《炮打司令部 —— 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
D、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14、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可集中概括为(B) A、“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
想 B、“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C、“中央出了修正主义”的观点
D、“由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的观点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D、“批邓、反击右倾反案风”
16、被称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的重要文献是( A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
D、《南方谈话》
17、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率先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经营上实行( B )
A、互助合作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C、产业化经营制度 D、机械化耕作制度 18、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事件是( B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79 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19、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 A )
A、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C、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在( D )
A、中共十三大 工业国 ( BCDE ) B、中共十四大 C、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A、通过多发展一些重工业
C、中共十五大 初级阶段 来促进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D、中共十六大 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通过多发展一些农业和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E、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轻工业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20分) 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被消灭 C、以农业、轻工业、重工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7、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内外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线、方针准备的是( DE) D、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 ABD ) A、《共同纲领》 件下,发展农业和发展工业同时
A、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B、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并举 伟大胜利 B、国内反封建斗争织法 E、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的任务已经完成 C、《论联合政府》 为主导
C、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 D、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承认新中国 E、完成了祖国统一 2、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哪几种经济成分( ABCDE )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下列关于 1952 年土地改革后确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D ) A、实质上是一种土地私有制 B、它彻底消灭了我国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为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E、它标志着中国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4、解放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资产的来源有( ABC ) A、国民政府财产 B、官僚资本 C、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三改”是指( ABC ) A、对农业的改造 B、对林业的改造 C、对畜牧业的改造 D、手工业大改造 E、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6、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 CDE ) A、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提前完成 B、我国已由农业国转变为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E、《论人民民主专政》 8、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DE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D、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E、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9、在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体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思想理论成果的重要文献有( ABC ) A、《论十大关系》 B、中共八大文献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1957年夏季形势》 E、《十年总结》 10、在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中,陈云曾提出过“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 的重要思想,其主要内容是( ACE ) A、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B、公有制是主体,一定数量的私有制经济为补充 C、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D、宏观调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竞争为补充 E、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11、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阐述的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关系的观点主要有1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
( ABE ) A、民主的方法 B、说服教育的方法 C、“ 大鸣、大放、大字报、
大辩论 ” 的方法 D、群众性的大批判的方法 E、“团结——批评——团
结”的方法 13、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提出的
“三面红旗”是指( ACE ) A、总路线 B、“一大二公” C、“大跃进”
D、“一平二调” E、人民公社
14、毛泽东提出的繁荣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有( CDE )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E、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5、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
指出必须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 ABCD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E、坚持改革开放
16、中共十二大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文明的有关论述有( ABC )
A、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
重要表现 B、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靠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来保证 C、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
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地结
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化、法律化 E、从主要靠引进技术向主
D、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要靠自主创新转变 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结三、综合分析题(每题30分,合起来 共60分)
E、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 1、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合起来 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17、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形成的? 的首批经济特区有( ABCE ) 2、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
A、深圳 B、珠海 代领导集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日实现”。这个政治声明表明,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的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同年春,毛泽东在同有关人士谈话时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C、汕头 D、海南 E、厦门 18、中共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的战略包括的三个阶段是( ABC )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到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E、到201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判断我们各方面工作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 ABD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是否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地位 20、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实现的两个根本转变是( BD ) A、从单纯公有制向以公有化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 B、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C、从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向技术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 D、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谐社会方面有哪些新的理论建树? 1.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
的? 答: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
他们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
上一致,因此,从他们成立起,就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在国共
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奔走呼号。他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
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自己的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对个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使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 1948 年 4 月 30 日 ,中共中
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
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
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从当年 8 月起,各民主党派负
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的邀请,分别从香港、上海、北平及海外,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 1949 年 1 月 22 日 ,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人士 55 人联
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符合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恳切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
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
和平、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本变化。他们不再是旧中国反动政权下的在野党,而成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参加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道担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从此,各民主党派走上了新的历史道路。
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的发挥积极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这种崭新的政党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愿。
2.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理论建树?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了全面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全面、深刻、协调、均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
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决定》首次将 “ 和谐 ” 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号召全国各族人民 “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决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寸 ‘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