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导学案 2014、12 辛永强
【学习目标】
1、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昭示我们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自主学习】(我思考,我收获!)
1、条件: 的实现; 和 的帮助 2、宗旨 3、意义
【合作探究】材料一 某学校的门上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请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 材料一中的某学校指的是什么学校?孙中山问什么要创办这所 学校?
(2)材料一、二体现的这所学校与北洋军有何不同?
二、北伐胜利进军 【自主学习】
1、 在课本p51北伐战争示意图上,标出主要对象 2、 胜利进军:
(1)重要战役?先锋是谁领导的什么军队? (2) 消灭的军阀有哪些? (3) 从什么流域打什么流域?国民政府迁都情况?
3、 北伐的最终结果如何?导致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材料一 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先指向盘踞湖南、湖北一带的吴佩孚,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消灭孙传芳,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消灭张作霖。
材料二 北伐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工人、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有力的支援了北伐战争。 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所学知识思考: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自主学习】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者此前曾有哪些活动?
【合作探究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大地上存在哪三个并立的政权?后来哪个政权统治了全国?(提示:可结合北伐的对象及结果考虑) 【达标检测】
1、 孙中山曾说过:“我们过去的革命所以失败„„原因是只有革命 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 A与共产党建立了合作关系 B建立了黄埔军校 C领导了北伐战争 D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2、 北伐的目的是( )
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D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 关于黄埔军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B它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军事院校 C学校设在上海的黄浦江边D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和军事人才 4、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 )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铲除了北洋军阀
C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 D促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哪一年( )
A1912年 B1926年 C1927年 D1928年 6、阅读下列材料:
自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创立共和,于兹十有五年。人民始抱无穷之希望„„不料事与愿违,渐失所望„„国民政府对内力求廓清军阀,对外努力推倒帝国主义„„前此国民政府得以成功于南方者实赖南方民众之力。此次北伐,深望全国民众,亦与以同等之力扶助焉。 ——《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告全国人民书》(1926年9月) 请回答:
(1)“推翻帝制,创立共和,于兹十有五年”指的是什么?又为什么“事与愿违,渐失所望”?
(2)此次北伐是哪个政府于何时发动的?目的是什么?
(3)此次北伐的最大成果是什么?最终的结果如何?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北伐战争导学案 2014、12 辛永强
【学习目标】
1、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昭示我们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自主学习】(我思考,我收获!)
1、条件: 的实现; 和 的帮助 2、宗旨 3、意义
【合作探究】材料一 某学校的门上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请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 材料一中的某学校指的是什么学校?孙中山问什么要创办这所 学校?
(2)材料一、二体现的这所学校与北洋军有何不同?
二、北伐胜利进军 【自主学习】
1、 在课本p51北伐战争示意图上,标出主要对象 2、 胜利进军:
(1)重要战役?先锋是谁领导的什么军队? (2) 消灭的军阀有哪些? (3) 从什么流域打什么流域?国民政府迁都情况?
3、 北伐的最终结果如何?导致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材料一 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先指向盘踞湖南、湖北一带的吴佩孚,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消灭孙传芳,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消灭张作霖。
材料二 北伐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工人、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有力的支援了北伐战争。 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所学知识思考: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自主学习】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者此前曾有哪些活动?
【合作探究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大地上存在哪三个并立的政权?后来哪个政权统治了全国?(提示:可结合北伐的对象及结果考虑) 【达标检测】
1、 孙中山曾说过:“我们过去的革命所以失败„„原因是只有革命 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 A与共产党建立了合作关系 B建立了黄埔军校 C领导了北伐战争 D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2、 北伐的目的是( )
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D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 关于黄埔军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B它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军事院校 C学校设在上海的黄浦江边D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和军事人才 4、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 )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铲除了北洋军阀
C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 D促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哪一年( )
A1912年 B1926年 C1927年 D1928年 6、阅读下列材料:
自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创立共和,于兹十有五年。人民始抱无穷之希望„„不料事与愿违,渐失所望„„国民政府对内力求廓清军阀,对外努力推倒帝国主义„„前此国民政府得以成功于南方者实赖南方民众之力。此次北伐,深望全国民众,亦与以同等之力扶助焉。 ——《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告全国人民书》(1926年9月) 请回答:
(1)“推翻帝制,创立共和,于兹十有五年”指的是什么?又为什么“事与愿违,渐失所望”?
(2)此次北伐是哪个政府于何时发动的?目的是什么?
(3)此次北伐的最大成果是什么?最终的结果如何?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吸取什么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