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数量关系的几种方法

分析数量关系的几种方法

有些同学经常不能正确地解答应用题,归根结底是不会分析。分析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一步,只有弄清了数量关系,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下面老师向大家介绍几种分析数量关系的常用方法。

1、 找关键条件分析数量关系

有些应用题的条件很典型,如:男生比女生多5人,实际比计划节约用煤52吨,松树的棵数是柳数的3倍。这几个条件分别属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类题,它们的基本方法是:一个数+(-)几=另一个数,一个数×几倍=另一个数。将这两种类型合并就是“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用一个数×几倍+(-)几=另一个数。如”松数的棵数比杨数和柳数总棵数的3倍多20棵”的数量关系是杨数和柳数的总棵数×3倍=松数的棵数。这些典型条件的基本关系要熟练掌握。

2、 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从问题开始想,也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应用题的常用方法。如 “实际比计划多(少)用几天?”应该用减法计算,注意要用多的量减少的量。“皮鞋的单价是拖鞋的几倍?”是球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得出了这些数量关系,从条件中找出相对应的量代进去就能解答应用题了。

3、 熟练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

量„„这些都是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每个关系式又可以得到两个不同的等式。在解答应用题时,要灵活地应用这些关系。如:“甲、乙两艘船从一港口背向开出,经过8小时后,两船相距344千米。已知甲船每小时行26千米,乙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题主要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来想,但又要用到它的变式。26×8=208(千米)先求出甲船行的路程,344-208=136(千米)再求乙船行的路程,然后根据乙船行的路程÷乙船行的时间=乙船的速度,只要用136÷8=17(千米)就能求出问题了。

4、 利用示意图弄清数量关系

由于示意图能把题目中的次要成分简缩,主要成分直观的展示在面前,使抽象内容具体化,隐蔽关系明朗化,为正确解题提供必要的条件。 “一根小棒锯成6段要10分钟,那么锯8段要几分钟?”画线段图能直观地看出锯成6段要锯5次,共10分钟,那么每次用2分钟,再画线段图 看出锯8段只要7次,用2×7=14(分钟)就能求出问题了。这样,看似很难的问题就变得很简单。又如思考题“小芳和小力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小芳每分钟行60米,小力每分钟行70米。小力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途中与小芳相遇,这时一共用了12分钟。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直接从条件分析很难,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 线段图上能直观地看到12分钟相遇时,他们一共行了2个全程,只要用(60+70)×12÷2就能求出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同学们,看了这几种方法是不是觉得分析数量关系其实很简单?如果能用好老师介绍的方法,相信你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分析数量关系的几种方法

有些同学经常不能正确地解答应用题,归根结底是不会分析。分析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一步,只有弄清了数量关系,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下面老师向大家介绍几种分析数量关系的常用方法。

1、 找关键条件分析数量关系

有些应用题的条件很典型,如:男生比女生多5人,实际比计划节约用煤52吨,松树的棵数是柳数的3倍。这几个条件分别属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类题,它们的基本方法是:一个数+(-)几=另一个数,一个数×几倍=另一个数。将这两种类型合并就是“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用一个数×几倍+(-)几=另一个数。如”松数的棵数比杨数和柳数总棵数的3倍多20棵”的数量关系是杨数和柳数的总棵数×3倍=松数的棵数。这些典型条件的基本关系要熟练掌握。

2、 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从问题开始想,也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应用题的常用方法。如 “实际比计划多(少)用几天?”应该用减法计算,注意要用多的量减少的量。“皮鞋的单价是拖鞋的几倍?”是球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得出了这些数量关系,从条件中找出相对应的量代进去就能解答应用题了。

3、 熟练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

量„„这些都是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每个关系式又可以得到两个不同的等式。在解答应用题时,要灵活地应用这些关系。如:“甲、乙两艘船从一港口背向开出,经过8小时后,两船相距344千米。已知甲船每小时行26千米,乙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题主要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来想,但又要用到它的变式。26×8=208(千米)先求出甲船行的路程,344-208=136(千米)再求乙船行的路程,然后根据乙船行的路程÷乙船行的时间=乙船的速度,只要用136÷8=17(千米)就能求出问题了。

4、 利用示意图弄清数量关系

由于示意图能把题目中的次要成分简缩,主要成分直观的展示在面前,使抽象内容具体化,隐蔽关系明朗化,为正确解题提供必要的条件。 “一根小棒锯成6段要10分钟,那么锯8段要几分钟?”画线段图能直观地看出锯成6段要锯5次,共10分钟,那么每次用2分钟,再画线段图 看出锯8段只要7次,用2×7=14(分钟)就能求出问题了。这样,看似很难的问题就变得很简单。又如思考题“小芳和小力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小芳每分钟行60米,小力每分钟行70米。小力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途中与小芳相遇,这时一共用了12分钟。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直接从条件分析很难,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 线段图上能直观地看到12分钟相遇时,他们一共行了2个全程,只要用(60+70)×12÷2就能求出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同学们,看了这几种方法是不是觉得分析数量关系其实很简单?如果能用好老师介绍的方法,相信你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相关文章

  •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4
  • 第十一册 第二单元 分数除法 活力组.四海.华农附小 一. 教学内容简析及教学总目标 1.教学内容简析 本单元第二.三节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 ...查看


  • 统计学名词解释
  • 1 第一章 1.统计数据:即统计信息,是指通过统计工作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 他资料的总称. 2.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指系统地阐述统计实践活动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理论.它是 一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 ...查看


  •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说课稿
  •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说课稿 茅箭区火车站小学 龚举伟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二节分数应用题,具体是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查看


  • 小学各年级奥数学习参考目录
  • 小学各年级奥数学习参考目录 伴你童行 2016-12-04 17:28 一年级知识精华总结 (一) 数与计算 一. 简单的数的认识 第1周数数有多少 物体的个数不仅可以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数,还可以从小到大几个几个地数. 第2周比多比少 比较 ...查看


  • 谈应用题教学
  • 摘要应用题反映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和具体情形,包含事件.事理.已知条件.问题及数量关系诸要素.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其注意力往往被题目中事件的非本质属性所迷惑,加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时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查看


  • 统计学简答题 2
  • (1)怎样理解统计的含义?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统计有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数据,统计学.统计活动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活动.通常划分为调查,整理,分析,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活动获得的.统计学是指导统计活动的理论和方法, ...查看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资料
  • 第一章 总论 一.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活动是基础) (二)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它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武器之一. (三) ...查看


  •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科书第25页--26页的例1,练习七第1--7题). 教学要求 使用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则,并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重点 分数除 ...查看


  • 统计学终极版个人整理缩印小抄(已排版)
  • 1.统计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含义:1.统计工作:调查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2.统计资料:工作成果.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3.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