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花对区域中幼儿的评价

董旭花:对区域中的幼儿的评价

作者: 董旭花来源:山东女子学院时间:2013-12-31点击: 477次 区域活动的核心主体是幼儿,区域环境是否适宜,区域活动是否有效都是透过幼儿的表现和发展状况体现出来的,所以,对于区域中的幼儿的观察和评价至关重要。如何评价区域中的幼儿?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兴趣和参与情况,包括是否对活动感兴趣、参与时是否专注投入、参与的时间有多久以及对活动结果是否关注。

1. 活动兴趣高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发展的前提,所以,教师一定要关注区域中的幼儿,观察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一般来讲,幼儿都比较喜欢区域活动,一到区域活动时间,就兴奋地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活动。外向的幼儿情绪上会有明显的表现,内向的幼儿不会有太明显的表现,但仍然可以看到其愉悦的表情。

(1)对区域活动感兴趣的幼儿的表现:

◆兴致勃勃地摆弄玩具、操作材料。

◆喜欢与同伴合作、分享和交往。

(2)对区域活动缺乏兴趣的幼儿的表现:

◆无所事事。

◆只观望、不参与。

◆胡乱摆弄材料。

◆打打闹闹。

2. 活动过程中的专注与投入度

如果环境适宜,材料丰富,好奇心和对于游戏的渴望会促使幼儿投入到区域活动之中。但是因为个性不同、兴趣不同、教养方式导致的幼儿的习惯不同,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就有很大差异。有的幼儿高度专注于自己的活动,对游戏内容和玩具、材料充满了兴趣,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和发现; 有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停地观望别人,或追寻教师,而不是关注活动本身; 也有些幼儿会表现出缺乏积极的情绪,只是重复单一的动作。

3. 持续时间长短

对区域活动感兴趣的幼儿总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操作材料,会有很多游戏的花样,每一种活动都会持续很长时间,会不满足于教师限定的区域活动时间,每次结束时总是意犹未尽; 对于区域活动缺乏兴趣的幼儿则表现相反,每一种活动都是浅尝辄止,简单地摆弄一下就算好了,或者手里拿着玩具材料眼睛却盯着旁边的幼儿。

4. 对活动结果的关注

不同的区域活动会有不同的结果,美工区、建构区、益智区等都会有幼儿的作品,而其他区域则会有相互间的合作或角色表演。对于区域活动感兴趣的幼儿也会极为关注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结果,一方面努力争取有好的作品或结果,另一方面不容许别的幼儿破坏、轻视自己的结果,渴望教师的关注和肯定。

二、幼儿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集中体现在他们在区域活动中是否自主、对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不是明确及是否有比较强的计划性。

1. 自主性

区域活动最特别的的意义就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所以,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极为重要。一般来讲,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选择喜欢的区域。

(2)主动选择游戏玩伴。

(3)主动选择游戏材料。

(4)主动进行同伴交流和交往。

(5)主动寻求合作。

(6)活动有争执时不轻易放弃。

2. 目的性

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孩子做事的目的性一般都比较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目的性随年龄不断提高。一般来讲,目的性较强的幼儿每次区域活动时都很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知道自己想怎么玩; 而目的性不强的幼儿则可能看见材料才会开始想怎么玩,或者边玩边想,或者盲从别人的意见。

3. 计划性

计划性和目的性有一致的地方,一般来讲,目的性强的幼儿计划性就会强。有些教师会关注幼儿区域活动前的讨论,通过“你今天想去哪个区域玩? 玩什么? 怎么玩? „„”等问题帮助幼儿提高活动的计划性,消减其盲目性。大班幼儿活动的计划性稍好一些,但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计划性并不意味着幼儿活动中的表现一定和之前说的一样,而是他能明确知道自己每一步骤该怎么做。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或者与幼儿交谈都会了解到幼儿活动的计划性。

三、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是高是低,主要体现在他们参与群体活动的兴趣、在群体中的位置、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情况、对材料的分配和使用情况、发生同伴纠纷的频率和解决纠纷的方式六个方面体现出来。

1. 参与群体活动的兴趣

幼儿是否喜欢参与群体活动是教师必须要关注的一点。一般来讲,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喜欢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除非是益智区某些需要独自进行操作的活动。如果一个幼儿始终选择一个人操作材料,可能是材料对他吸引力太大,也可能是因为他不愿意与别人一起活动,教师需要细致观察了解再做评判。

2. 在群体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

大家都在一起玩,有些人表现得比较突出,总是处于主动地位,总是愿意出主意想办法,也有的愿意指挥别人,也有的仅仅是跟从别人,当然也有一些幼儿不断地与别人发生纠纷。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善于表现自己,也经常处于主动地位,不会轻易与别人发生纠纷。

3. 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

区域活动时间相对自由,所以幼儿之间有更多的机会自由交往,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总是能很快找到自己的朋友,一起交流游戏的玩法,也会有分工与协作。当然,随年龄的增长,幼儿会逐渐经历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的发展阶段。不过,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也会有差异。

4. 对玩具材料的分配和使用

一个区域中的幼儿需要共同分享区域中的材料,如果幼儿经常因为玩具材料与别人发生纠纷,可能因为玩具材料太少导致,也可能与幼儿个体对材料的独占有关。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会遵守规则,每次活动只拿一个或一盒材料,玩完之后再放回原处,先来的或先拿的先玩,不与别人争抢。

5. 发生同伴纠纷的频率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发生纠纷很正常,这与幼儿交往技能缺乏、语言表达水平有限有关,但如果某个幼儿无论在哪个区域,无论和谁在一起都很容易发生纠纷,而且

发生频率较高,这就说明他的社会交往技能欠缺,需要教师特别关注。

6. 解决同伴纠纷的途径和方式

发生纠纷很正常,发生纠纷之后的处理方式既表现了幼儿的个性,也能表现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伴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会不断地学会用不伤害别人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一味地争夺、打人或者只会告状、哭泣、退让的幼儿都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应给予适当的引导。

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会使用以下途径和方法解决纠纷:

◆协商。

◆适当退让。

◆讲理由。

◆轮流。

◆寻求帮助,接受调解。

四、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认知发展涉及语言表达、选择材料的难易程度、对材料的创造性使用、已有经验的迁移、作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活动结果的反思能力。幼儿的认知水平高低也主要通过这几个方面显示出来。

1. 语言表达水平

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是幼儿认知发展很重要的表现。区域活动是相对自由的活动,幼儿会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交流,有的幼儿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兴趣,也会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轻易地与别人发生肢体上的纠纷; 也有的幼儿很少与别人发生语言上的交流,自己玩,一遇上不满意就动手。

2. 选择材料的难易程度

区域中的材料一般有很多选择,有难易不同的层次,尤其是生活操作区和益智区的材料。认知发展水平高的幼儿喜欢有难度的、有挑战性的材料,而认知发展水平相对差一点的幼儿则可能只选自己喜欢的、简单的材料玩。

3. 对材料的创造性使用

区域投放的很多材料可以一物多玩。有些幼儿思维活跃,在学会操作材料之后就可能会有很多创造性地表现,尤其是对材料的创造性使用,让材料发挥更大价值,让区域活动更有趣,充满吸引力。

4. 已有经验的迁移

观察幼儿在区域中的活动情况,也包括幼儿已有经验的呈现和迁移。聪明的幼儿会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经验,让自己的游戏富有变化。

5. 幼儿的作品

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作品的分析是评价幼儿发展的很重要的方法和内容,教师尤其要关注美工区和建构区中的幼儿的作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幼儿的作品:

(1)作品的独创性。

(2)作品的完整性。

(3)作品的复杂性。

(4)作品的表现力。

(5)作品的艺术性。

6. 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

在自主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不仅会遇到同伴间的纠纷,也会遇到材料操作的困难和游戏持续推进的困境。认知水平高的幼儿喜欢面对挑战,喜欢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自主解决困难,相反的,有些幼儿一遇到困难就会放弃。

7. 自己对活动结果的反思与评价能力

无论是区域活动过程中还是在区域活动结束环节,教师都可以请幼儿表达对自己的活动的看法,或对自己的作品的评价。认知发展水平高低不同的幼儿对自己和别人的活动结果肯定会有不一样的认识。对幼儿自主评价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经常被老师们忽视,需要引起关注。

五、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守规则的能力

幼儿是否知道区域活动规则、是否按规则办事、违反规则后是否愿意改正、对待同伴的违规行为持何种态度,这些方面反映了幼儿的规则意思和能力。

1. 是否知道每个区域的活动规则

规则是区域活动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区域活动之前和过程中,教师都会和幼儿讨论规则,也会不断提示幼儿遵守活动的规则,但有些幼儿就是不关注规则,无视规则的存在。

2. 能否按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知道规则仅仅是遵守规则的第一步,能否按照规则的要求约束自己才是最关键的一种能力。一般来讲,年龄越小,幼儿的自制力越差,越容易因为神经兴奋忘记规则,规则意识和守规则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不同的区域,幼儿的表现也不一样。相对来讲,益智区、阅读区、美工区等相对静的区域,幼儿比较容易守规则; 而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相对动的区域,幼儿比较容易因兴奋违背规则。

3. 被指出违规后是否愿意改正

因为兴奋忘记规则对年龄小的幼儿来讲很正常,如果经过别人提示,他们能立刻改正,慢慢学会控制自己就很好。但也有些幼儿频频违规,也不听别人的提示和劝诫,甚至因此与别人发生纠纷。

4. 对待同伴的违规行为

幼儿的违规行为会给区域活动带来麻烦,甚至导致区域活动无法继续,所以,区域中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区域规则。有些幼儿不仅自己遵守规则,同样会关注到同伴的违规行为,并进行规劝和制止。

幼儿对同伴的违规行为一般会有以下表现:

(1)视而不见。

(2)告诉老师。

(3)劝阻和制止。

(4)给同伴讲道理。

————摘自《小区域 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

董旭花:对区域中的幼儿的评价

作者: 董旭花来源:山东女子学院时间:2013-12-31点击: 477次 区域活动的核心主体是幼儿,区域环境是否适宜,区域活动是否有效都是透过幼儿的表现和发展状况体现出来的,所以,对于区域中的幼儿的观察和评价至关重要。如何评价区域中的幼儿?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兴趣和参与情况,包括是否对活动感兴趣、参与时是否专注投入、参与的时间有多久以及对活动结果是否关注。

1. 活动兴趣高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发展的前提,所以,教师一定要关注区域中的幼儿,观察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一般来讲,幼儿都比较喜欢区域活动,一到区域活动时间,就兴奋地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活动。外向的幼儿情绪上会有明显的表现,内向的幼儿不会有太明显的表现,但仍然可以看到其愉悦的表情。

(1)对区域活动感兴趣的幼儿的表现:

◆兴致勃勃地摆弄玩具、操作材料。

◆喜欢与同伴合作、分享和交往。

(2)对区域活动缺乏兴趣的幼儿的表现:

◆无所事事。

◆只观望、不参与。

◆胡乱摆弄材料。

◆打打闹闹。

2. 活动过程中的专注与投入度

如果环境适宜,材料丰富,好奇心和对于游戏的渴望会促使幼儿投入到区域活动之中。但是因为个性不同、兴趣不同、教养方式导致的幼儿的习惯不同,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就有很大差异。有的幼儿高度专注于自己的活动,对游戏内容和玩具、材料充满了兴趣,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和发现; 有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停地观望别人,或追寻教师,而不是关注活动本身; 也有些幼儿会表现出缺乏积极的情绪,只是重复单一的动作。

3. 持续时间长短

对区域活动感兴趣的幼儿总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操作材料,会有很多游戏的花样,每一种活动都会持续很长时间,会不满足于教师限定的区域活动时间,每次结束时总是意犹未尽; 对于区域活动缺乏兴趣的幼儿则表现相反,每一种活动都是浅尝辄止,简单地摆弄一下就算好了,或者手里拿着玩具材料眼睛却盯着旁边的幼儿。

4. 对活动结果的关注

不同的区域活动会有不同的结果,美工区、建构区、益智区等都会有幼儿的作品,而其他区域则会有相互间的合作或角色表演。对于区域活动感兴趣的幼儿也会极为关注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结果,一方面努力争取有好的作品或结果,另一方面不容许别的幼儿破坏、轻视自己的结果,渴望教师的关注和肯定。

二、幼儿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集中体现在他们在区域活动中是否自主、对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不是明确及是否有比较强的计划性。

1. 自主性

区域活动最特别的的意义就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所以,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极为重要。一般来讲,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选择喜欢的区域。

(2)主动选择游戏玩伴。

(3)主动选择游戏材料。

(4)主动进行同伴交流和交往。

(5)主动寻求合作。

(6)活动有争执时不轻易放弃。

2. 目的性

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孩子做事的目的性一般都比较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目的性随年龄不断提高。一般来讲,目的性较强的幼儿每次区域活动时都很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知道自己想怎么玩; 而目的性不强的幼儿则可能看见材料才会开始想怎么玩,或者边玩边想,或者盲从别人的意见。

3. 计划性

计划性和目的性有一致的地方,一般来讲,目的性强的幼儿计划性就会强。有些教师会关注幼儿区域活动前的讨论,通过“你今天想去哪个区域玩? 玩什么? 怎么玩? „„”等问题帮助幼儿提高活动的计划性,消减其盲目性。大班幼儿活动的计划性稍好一些,但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计划性并不意味着幼儿活动中的表现一定和之前说的一样,而是他能明确知道自己每一步骤该怎么做。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或者与幼儿交谈都会了解到幼儿活动的计划性。

三、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是高是低,主要体现在他们参与群体活动的兴趣、在群体中的位置、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情况、对材料的分配和使用情况、发生同伴纠纷的频率和解决纠纷的方式六个方面体现出来。

1. 参与群体活动的兴趣

幼儿是否喜欢参与群体活动是教师必须要关注的一点。一般来讲,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喜欢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除非是益智区某些需要独自进行操作的活动。如果一个幼儿始终选择一个人操作材料,可能是材料对他吸引力太大,也可能是因为他不愿意与别人一起活动,教师需要细致观察了解再做评判。

2. 在群体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

大家都在一起玩,有些人表现得比较突出,总是处于主动地位,总是愿意出主意想办法,也有的愿意指挥别人,也有的仅仅是跟从别人,当然也有一些幼儿不断地与别人发生纠纷。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善于表现自己,也经常处于主动地位,不会轻易与别人发生纠纷。

3. 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

区域活动时间相对自由,所以幼儿之间有更多的机会自由交往,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总是能很快找到自己的朋友,一起交流游戏的玩法,也会有分工与协作。当然,随年龄的增长,幼儿会逐渐经历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的发展阶段。不过,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也会有差异。

4. 对玩具材料的分配和使用

一个区域中的幼儿需要共同分享区域中的材料,如果幼儿经常因为玩具材料与别人发生纠纷,可能因为玩具材料太少导致,也可能与幼儿个体对材料的独占有关。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会遵守规则,每次活动只拿一个或一盒材料,玩完之后再放回原处,先来的或先拿的先玩,不与别人争抢。

5. 发生同伴纠纷的频率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发生纠纷很正常,这与幼儿交往技能缺乏、语言表达水平有限有关,但如果某个幼儿无论在哪个区域,无论和谁在一起都很容易发生纠纷,而且

发生频率较高,这就说明他的社会交往技能欠缺,需要教师特别关注。

6. 解决同伴纠纷的途径和方式

发生纠纷很正常,发生纠纷之后的处理方式既表现了幼儿的个性,也能表现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伴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会不断地学会用不伤害别人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一味地争夺、打人或者只会告状、哭泣、退让的幼儿都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应给予适当的引导。

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会使用以下途径和方法解决纠纷:

◆协商。

◆适当退让。

◆讲理由。

◆轮流。

◆寻求帮助,接受调解。

四、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认知发展涉及语言表达、选择材料的难易程度、对材料的创造性使用、已有经验的迁移、作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活动结果的反思能力。幼儿的认知水平高低也主要通过这几个方面显示出来。

1. 语言表达水平

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是幼儿认知发展很重要的表现。区域活动是相对自由的活动,幼儿会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交流,有的幼儿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兴趣,也会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轻易地与别人发生肢体上的纠纷; 也有的幼儿很少与别人发生语言上的交流,自己玩,一遇上不满意就动手。

2. 选择材料的难易程度

区域中的材料一般有很多选择,有难易不同的层次,尤其是生活操作区和益智区的材料。认知发展水平高的幼儿喜欢有难度的、有挑战性的材料,而认知发展水平相对差一点的幼儿则可能只选自己喜欢的、简单的材料玩。

3. 对材料的创造性使用

区域投放的很多材料可以一物多玩。有些幼儿思维活跃,在学会操作材料之后就可能会有很多创造性地表现,尤其是对材料的创造性使用,让材料发挥更大价值,让区域活动更有趣,充满吸引力。

4. 已有经验的迁移

观察幼儿在区域中的活动情况,也包括幼儿已有经验的呈现和迁移。聪明的幼儿会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经验,让自己的游戏富有变化。

5. 幼儿的作品

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作品的分析是评价幼儿发展的很重要的方法和内容,教师尤其要关注美工区和建构区中的幼儿的作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幼儿的作品:

(1)作品的独创性。

(2)作品的完整性。

(3)作品的复杂性。

(4)作品的表现力。

(5)作品的艺术性。

6. 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

在自主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不仅会遇到同伴间的纠纷,也会遇到材料操作的困难和游戏持续推进的困境。认知水平高的幼儿喜欢面对挑战,喜欢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自主解决困难,相反的,有些幼儿一遇到困难就会放弃。

7. 自己对活动结果的反思与评价能力

无论是区域活动过程中还是在区域活动结束环节,教师都可以请幼儿表达对自己的活动的看法,或对自己的作品的评价。认知发展水平高低不同的幼儿对自己和别人的活动结果肯定会有不一样的认识。对幼儿自主评价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经常被老师们忽视,需要引起关注。

五、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守规则的能力

幼儿是否知道区域活动规则、是否按规则办事、违反规则后是否愿意改正、对待同伴的违规行为持何种态度,这些方面反映了幼儿的规则意思和能力。

1. 是否知道每个区域的活动规则

规则是区域活动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区域活动之前和过程中,教师都会和幼儿讨论规则,也会不断提示幼儿遵守活动的规则,但有些幼儿就是不关注规则,无视规则的存在。

2. 能否按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知道规则仅仅是遵守规则的第一步,能否按照规则的要求约束自己才是最关键的一种能力。一般来讲,年龄越小,幼儿的自制力越差,越容易因为神经兴奋忘记规则,规则意识和守规则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不同的区域,幼儿的表现也不一样。相对来讲,益智区、阅读区、美工区等相对静的区域,幼儿比较容易守规则; 而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相对动的区域,幼儿比较容易因兴奋违背规则。

3. 被指出违规后是否愿意改正

因为兴奋忘记规则对年龄小的幼儿来讲很正常,如果经过别人提示,他们能立刻改正,慢慢学会控制自己就很好。但也有些幼儿频频违规,也不听别人的提示和劝诫,甚至因此与别人发生纠纷。

4. 对待同伴的违规行为

幼儿的违规行为会给区域活动带来麻烦,甚至导致区域活动无法继续,所以,区域中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区域规则。有些幼儿不仅自己遵守规则,同样会关注到同伴的违规行为,并进行规劝和制止。

幼儿对同伴的违规行为一般会有以下表现:

(1)视而不见。

(2)告诉老师。

(3)劝阻和制止。

(4)给同伴讲道理。

————摘自《小区域 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


相关文章

  • 听董旭花教授讲座心得体会听了董教授的讲座
  • 听董旭花教授讲座心得体会听了董教授的讲座<室内区域规划>和<走进童心世界>后,真是受益匪浅. 董教授对室外美化环境做了简单的分惜,总的可以概括为营造绿色环境,搭建绿色长廊,长廊中设置各色秋千,真的既有闲情又有诗意,像 ...查看


  • 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规划
  • 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规划 董旭花 无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幼儿一日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所以,室内环境规划尤其重要.现阶段幼儿园室内环境大多以区域形式呈现,适宜的区域环境规划,有利于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地选择区域.玩具和伙伴, ...查看


  • 秀萍混龄户外游戏存在问题
  • 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中的四个难题 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心幼儿园 王秀萍 [摘要]混龄户外游戏是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界限,自主.自选的游戏活动.混龄教育能还原真实的社交环境有利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为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混龄教育越来越被幼儿园以各种混 ...查看


  •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1
  • 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2014年3月14日-3月16日 我有幸参加了上海星辰教育培训中心和中国幼教-景禾教育培训中心在济南组织的"幼儿园集体教学优质课观摩交流会".学习时间不仅安排的紧凑,而且内容也很丰富,涉及的学科有社会 ...查看


  •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指导现状个案研究
  • 分类号: 密级:学校代码:学10165号:201312000083 遣掌师耗大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②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指导现状个案研究 作者姓名: 专业方向:程嘉玉学前教育 谷忠玉教授 201导师姓名:5年6月 .' 学位论文独创性 ...查看


  • "变身体验"在"家庭与亲情"类文章中的尝试
  • 中学作品中,有的篇目因时代的差异,要求学生顺利解读有困难,尤其是情感类文章.但采用"变身体验阅读法",学生会走进文本,步入作者和文中人物内心或精神世界,与其"同呼吸共命运",拓展思维空间,很容易感悟亲 ...查看


  • 贴近长城,感受长城
  • 早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第一批研究者和探险家就开始以徒步的形式研究长城.探索长城,30多年来,走长城的人络绎不绝.在中国历代长城中,穿越者往往选择明长城.作者即是明长城第一批行走者中的一位,现在,他仍然行走在长城之畔,并在以更贴近长城本 ...查看


  •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研究表明: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兴趣.需要而组织的,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环境.幼儿在较自由的环境中可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和内容,通过实际动手操作, ...查看


  • 区域活动中幼儿发展水平的判断与评价研究
  • 区域活动中幼儿发展水平的判断与评价研究 海盐实验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叶丽娟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家逐渐认识到,集体教学在为孩子提供自我发展空间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因此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张扬个性发展幼儿创造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