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安全生产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安全生产监管的基层单位,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环节,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区域。从几年发生的安全事故上看,乡镇是安全生产形势能否保持平稳的关键,加强我乡安全生产监管问题、构建基础安全屏障迫在眉睫。
一、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
(一)安全生产意识不强。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抓经济,重政绩,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导致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人、财、物投入不足,工作陷入事后被动;一些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发生是一种偶然性,管理松懈,对隐患疏于排查,整治不力。
(二)监管队伍不专不稳。虽然设立了安监办,但安监办人员多为兼职,不能专职于安监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安监办工作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科技发展,使得开展工作时
力不从心;加之安监人员待遇低、责任大,导致安监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监管经费投入不足。乡镇普遍存在负债多、经费不足等问题,自身财力仅能保运转,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安全监管工作,致使安监办经费不足,设施设备缺乏,一些隐患也因资金缺乏不能彻底整治而长期存在,部分安监人员因没有相应的岗位补贴而人心思动,工作缺乏积极性。
(四)联合监管力度不够。目前,相关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单打独斗”状态,缺乏齐抓共管联动机制,相关部门与乡镇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没有形成监管合力,致使一些事故隐患、老难问题长期得不到整治,较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五)企业责任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欠缺。普遍存在企业责任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了解不够,认识不足。许多企业责任人疏忽于法律法规知识方面的自我完善,长期采取被动的工作方式,总是依赖主管部门去发现问题,自己不主动采取措施去改变企业的安全管理。
二、对策与建议
(一)整合基层人力资源,健全安全监管网络。乡镇安监办应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保持乡镇安全监管队伍稳定。同时,要加强对安监办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监管业务培训,提高安监员的业务水平。上级政府应将安全生产的工作
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尽可能为乡镇安办配备必备的安全监管装备;自身也要加大投入,根据财力设置岗位补贴,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村组的安全管理经费适当补助。
(二)整合行业执法资源,全面推进执法工作开展。严格依法开展,坚持权力和责任统一、加强对危化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客货运输、农业机械等行业和领域的监督管理。
(三)整合部门监管资源,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整合综治、信访、司法、派出所等资源组建乡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建立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和部门沟通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安委会,传达文件、反馈信息、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制定对策、部署工作;同时加强与安监、公安、交通、水务农机、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的联系,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突出安全生产问题,积极取得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开展好联合整治。
(四)整合宣传教育资源,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结合宣传教育活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积极组织安全文化宣传小分队采取编排节目、开展咨询、宣讲安全常识和有关法规的方式,深入农村开展宣教活动;坚持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送安全文化到村、社、户活动,以板报、图片、印发宣传资料、有线电视和广播、典型案例宣
讲等形式对安全生产常识进行宣传,深入工地、学校、单位进行安全法规宣传,促进安全生产常识和消防安全知识进学校、进工地、进院户;各村组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村民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编写安全常识小手册,制作安全文明公约,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使广大干部、学生和群众都能及时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五)整合各类监督资源,构建社会化监管体系。整合社会监督资源,强化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切实落实广大职工和群众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初步建成人人参与安全监管的社会化监管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举报与处置工作机制,公开安全隐患举报电话,鼓励公民报告、举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或安全生产违章违法行为,并对群众举报事件进行认真处理。公布隐患排查情况、重点隐患整改情况、事故查处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通报安全生产情况,邀请他们参加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听取宝贵意见,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xx乡安全生产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安全生产监管的基层单位,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环节,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区域。从几年发生的安全事故上看,乡镇是安全生产形势能否保持平稳的关键,加强我乡安全生产监管问题、构建基础安全屏障迫在眉睫。
一、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
(一)安全生产意识不强。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抓经济,重政绩,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导致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人、财、物投入不足,工作陷入事后被动;一些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发生是一种偶然性,管理松懈,对隐患疏于排查,整治不力。
(二)监管队伍不专不稳。虽然设立了安监办,但安监办人员多为兼职,不能专职于安监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安监办工作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科技发展,使得开展工作时
力不从心;加之安监人员待遇低、责任大,导致安监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监管经费投入不足。乡镇普遍存在负债多、经费不足等问题,自身财力仅能保运转,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安全监管工作,致使安监办经费不足,设施设备缺乏,一些隐患也因资金缺乏不能彻底整治而长期存在,部分安监人员因没有相应的岗位补贴而人心思动,工作缺乏积极性。
(四)联合监管力度不够。目前,相关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单打独斗”状态,缺乏齐抓共管联动机制,相关部门与乡镇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没有形成监管合力,致使一些事故隐患、老难问题长期得不到整治,较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五)企业责任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欠缺。普遍存在企业责任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了解不够,认识不足。许多企业责任人疏忽于法律法规知识方面的自我完善,长期采取被动的工作方式,总是依赖主管部门去发现问题,自己不主动采取措施去改变企业的安全管理。
二、对策与建议
(一)整合基层人力资源,健全安全监管网络。乡镇安监办应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保持乡镇安全监管队伍稳定。同时,要加强对安监办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监管业务培训,提高安监员的业务水平。上级政府应将安全生产的工作
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尽可能为乡镇安办配备必备的安全监管装备;自身也要加大投入,根据财力设置岗位补贴,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村组的安全管理经费适当补助。
(二)整合行业执法资源,全面推进执法工作开展。严格依法开展,坚持权力和责任统一、加强对危化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客货运输、农业机械等行业和领域的监督管理。
(三)整合部门监管资源,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整合综治、信访、司法、派出所等资源组建乡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建立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和部门沟通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安委会,传达文件、反馈信息、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制定对策、部署工作;同时加强与安监、公安、交通、水务农机、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的联系,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突出安全生产问题,积极取得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开展好联合整治。
(四)整合宣传教育资源,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结合宣传教育活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积极组织安全文化宣传小分队采取编排节目、开展咨询、宣讲安全常识和有关法规的方式,深入农村开展宣教活动;坚持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送安全文化到村、社、户活动,以板报、图片、印发宣传资料、有线电视和广播、典型案例宣
讲等形式对安全生产常识进行宣传,深入工地、学校、单位进行安全法规宣传,促进安全生产常识和消防安全知识进学校、进工地、进院户;各村组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村民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编写安全常识小手册,制作安全文明公约,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使广大干部、学生和群众都能及时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五)整合各类监督资源,构建社会化监管体系。整合社会监督资源,强化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切实落实广大职工和群众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初步建成人人参与安全监管的社会化监管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举报与处置工作机制,公开安全隐患举报电话,鼓励公民报告、举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或安全生产违章违法行为,并对群众举报事件进行认真处理。公布隐患排查情况、重点隐患整改情况、事故查处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通报安全生产情况,邀请他们参加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听取宝贵意见,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