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教育途径论文

高校环境教育途径探析

摘 要: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代,高校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围绕高校环境教育的途径,进一步探索分析,为加强高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环境教育 环保意识 大学生

在倡导低碳社会下,环境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所谓环境教育强调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保护人类环境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知识与法规,发展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科学正确的环境理念、培养大众环保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跨学科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1]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加强高校环境教育,提升高校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适应时代要求,对于全社会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都将产生积极而持久的影响。[2]

1.高校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

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即发展有关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意识、知识和理解,它偏重于环境科学知识的传授,是学校环境教育的一个普遍形式。

1.1理论教育专业课和通识课相结合,完善课程建设

高校环境教育主要可以包括环境专业的教育和非环境专业的教

育。其中,环境专业的教育即在教育体系中设置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类专业的项目研究,,培养一支专门的为环境保护的技术人才

和管理人才。非环境专业的教育主要强调高校应该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生态环保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等,让高校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了解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目前,我国高校环境类课程设置仍不够完备,为了避免环境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失去自身的特性,避免环境教育被排除在教学之外,一方面必须将环境教育融合到各科的教育中,即将环境教育的内容分散到相关课程中去教学,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必须努力搞好生态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必须将环境教育从各个学科中抽离出来,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

1.2培训具有高环保意识水平的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匮乏是个很严重的限制因素。无论是开设专门的环境伦理课程,还是纳入德育课程,及通过其他课程的渗透,环境伦理教育成败的关键都在于老师。因而,各级师范类院校首先要重点培养环境教育专业教师,为进一步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打下铺垫。只有当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环境知识,具备了较高的环保意识,才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兴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高校环境教育是在环境中的教育

因为环境教育学者们认为,“仅仅向受教育者宣讲污染的环境的危害性、不负责任地丢弃废弃物或滥砍乱伐的危险性、绿化环境对人类的益处等等,都不能从根本上使他们采取行动来阻止环境退化,

除非使人们深深地关心共同的利益,形成一种维持健康的生态系平衡的责任感,以及形成一种实现与自然和谐的强烈的动机”。[3] 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依赖于认知领域,最为重要的是依赖于个人的动机,产生于个人对保护环境强烈的责任感,以及高尚的生态情感。

2.1实践中认识环境问题,提高环保责任感

环境教育是为了环境的教育,其将环境的改善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目标,通过学生们主动探索,对环境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动机,并且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环境教育是一种感知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引导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活生生的各种环境中去实践,深刻体验、去考察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严重性,在实践中亲自考察、收集并分析数据资料,探索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根源,提出确实可行的最优解决方案。丰富和拓展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使大家在参与中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积极、自主参与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激发环境保护责任感。

2.2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生态情感

环境教育是在环境中的教育,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教学过程,采用户外教育的形式,通过鼓励个人接触自然,在自然中熏陶,提升个人环境审美能力进而培养环境意识。[4]作为高校,在进行环境教育过程中,要重视绿色校园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使校园成为展示自然之美的重要平台,从而使学生在绿色的熏陶中,不断培养、提升生态情感。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走出去,到美丽的大自然中,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3.宣传教育方式丰富多样

当今时代,网络、媒体的丰富性、及时性和开放性为高校环境教育提供了进一步的便利,使其影响力、宣传力度、宣传效果都大大提高,因而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全方位、立体化进行专题宣传教育。同时通过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等学生团体,开展各种活动如开讲座、搞培训、办展览、开展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环境,参与到保护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4. 弘扬传统文化,夯实环境教育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而流长。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中都渗透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弘扬传统文化,感悟生态之美。儒家强调“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取物顺时”“以时禁发”,善待自然,体现了一种雍容大度的生态智慧,是德性的智慧;佛教由对生命的关切及于对生存环境的关切,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其生态智慧是解脱的智慧;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天道无为”,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其生态智慧是空灵的智慧。[5]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宝藏应该得到大力弘扬,这将有利于为高校环境教育的进一步进行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1世纪环境意识将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意识也将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大学生

的环境意识正是新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 [6]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是未来的主宰者,通过高校环境教育的开展,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环保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彭立威, 陈宏平. (2004).试论环境教育的基本内涵.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30, 93-94.

[2]邱占勇. (2004).试论大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机制的构建

[j ]. 黑龙江:黑龙江高教研究,4.

汤斌纺,汪勤峰.(2008).论高校环境通识教育实施途径的构建. 中国成人教育, 73-74. [3]unesco(1997).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bilisi (ussr): final reports.

[4]祝怀新. (2001). 面向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新理念. 教育理论与实践, 21, 16-19.

钟启泉. (1983).国外环境教育考略. 教育研究, 5, 60-63.

[5]林坚. (2009).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 49-54.

[6]王凤珍, 宋德梅. (2005).论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 402-404.

高校环境教育途径探析

摘 要: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代,高校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围绕高校环境教育的途径,进一步探索分析,为加强高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环境教育 环保意识 大学生

在倡导低碳社会下,环境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所谓环境教育强调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保护人类环境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知识与法规,发展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科学正确的环境理念、培养大众环保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跨学科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1]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加强高校环境教育,提升高校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适应时代要求,对于全社会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都将产生积极而持久的影响。[2]

1.高校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

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即发展有关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意识、知识和理解,它偏重于环境科学知识的传授,是学校环境教育的一个普遍形式。

1.1理论教育专业课和通识课相结合,完善课程建设

高校环境教育主要可以包括环境专业的教育和非环境专业的教

育。其中,环境专业的教育即在教育体系中设置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类专业的项目研究,,培养一支专门的为环境保护的技术人才

和管理人才。非环境专业的教育主要强调高校应该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生态环保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等,让高校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了解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目前,我国高校环境类课程设置仍不够完备,为了避免环境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失去自身的特性,避免环境教育被排除在教学之外,一方面必须将环境教育融合到各科的教育中,即将环境教育的内容分散到相关课程中去教学,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必须努力搞好生态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必须将环境教育从各个学科中抽离出来,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

1.2培训具有高环保意识水平的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匮乏是个很严重的限制因素。无论是开设专门的环境伦理课程,还是纳入德育课程,及通过其他课程的渗透,环境伦理教育成败的关键都在于老师。因而,各级师范类院校首先要重点培养环境教育专业教师,为进一步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打下铺垫。只有当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环境知识,具备了较高的环保意识,才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兴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高校环境教育是在环境中的教育

因为环境教育学者们认为,“仅仅向受教育者宣讲污染的环境的危害性、不负责任地丢弃废弃物或滥砍乱伐的危险性、绿化环境对人类的益处等等,都不能从根本上使他们采取行动来阻止环境退化,

除非使人们深深地关心共同的利益,形成一种维持健康的生态系平衡的责任感,以及形成一种实现与自然和谐的强烈的动机”。[3] 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依赖于认知领域,最为重要的是依赖于个人的动机,产生于个人对保护环境强烈的责任感,以及高尚的生态情感。

2.1实践中认识环境问题,提高环保责任感

环境教育是为了环境的教育,其将环境的改善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目标,通过学生们主动探索,对环境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动机,并且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环境教育是一种感知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引导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活生生的各种环境中去实践,深刻体验、去考察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严重性,在实践中亲自考察、收集并分析数据资料,探索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根源,提出确实可行的最优解决方案。丰富和拓展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使大家在参与中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积极、自主参与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激发环境保护责任感。

2.2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生态情感

环境教育是在环境中的教育,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教学过程,采用户外教育的形式,通过鼓励个人接触自然,在自然中熏陶,提升个人环境审美能力进而培养环境意识。[4]作为高校,在进行环境教育过程中,要重视绿色校园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使校园成为展示自然之美的重要平台,从而使学生在绿色的熏陶中,不断培养、提升生态情感。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走出去,到美丽的大自然中,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3.宣传教育方式丰富多样

当今时代,网络、媒体的丰富性、及时性和开放性为高校环境教育提供了进一步的便利,使其影响力、宣传力度、宣传效果都大大提高,因而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全方位、立体化进行专题宣传教育。同时通过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等学生团体,开展各种活动如开讲座、搞培训、办展览、开展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环境,参与到保护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4. 弘扬传统文化,夯实环境教育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而流长。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中都渗透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弘扬传统文化,感悟生态之美。儒家强调“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取物顺时”“以时禁发”,善待自然,体现了一种雍容大度的生态智慧,是德性的智慧;佛教由对生命的关切及于对生存环境的关切,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其生态智慧是解脱的智慧;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天道无为”,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其生态智慧是空灵的智慧。[5]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宝藏应该得到大力弘扬,这将有利于为高校环境教育的进一步进行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1世纪环境意识将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意识也将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大学生

的环境意识正是新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 [6]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是未来的主宰者,通过高校环境教育的开展,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环保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彭立威, 陈宏平. (2004).试论环境教育的基本内涵.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30, 93-94.

[2]邱占勇. (2004).试论大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机制的构建

[j ]. 黑龙江:黑龙江高教研究,4.

汤斌纺,汪勤峰.(2008).论高校环境通识教育实施途径的构建. 中国成人教育, 73-74. [3]unesco(1997).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bilisi (ussr): final reports.

[4]祝怀新. (2001). 面向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新理念. 教育理论与实践, 21, 16-19.

钟启泉. (1983).国外环境教育考略. 教育研究, 5, 60-63.

[5]林坚. (2009).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 49-54.

[6]王凤珍, 宋德梅. (2005).论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 402-404.


相关文章

  • 民办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综述
  • 摘要:文中根据对民办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国内研究状况的分析,其研究规模逐年扩大.对于办学特色内涵的定义已经有较为稳定的结论.办学特色同时受到民办院校发展的内因与外因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下,民办本科院校同时存在着许多问题.随着问题的不同,给 ...查看


  • 高校职称评聘工作改革的深化研究
  • 摘要:职称评聘工作是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要素,也是新时期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一系列改革发展之后,高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构建了可行的教师职称评聘体系,职称评聘工作逐渐走上"常规化.制度化"轨道 ...查看


  • 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 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摘要: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对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意义进行阐述,对大学生科研现状作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素 ...查看


  • 高校图书馆在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 2010年lO月第30卷第10期 现代情报 JoumalofModemInformation Oct..20lOV01.30 No.10 ・图书馆管理・ ・・_JL._. 同校图书馆在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r--'-t 田佳丽 (南华工 ...查看


  •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解析
  • 高教研究MoDER寻赘豁嚣燕lENcE2007年第5期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解析' 曲铁华牛海彬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如何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和实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努力实现教师专 ...查看


  • 地理学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与模式
  • 星子-庐山地理学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与模式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刘超, 曾克峰, 张志, LIU Chao, ZENG Ke-feng, ZHANG Zhi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 ...查看


  • 高校建设_众创空间_模式与对策研究_张瑞
  • 高校建设"众创空间"模式与对策研究 张 瑞 李静芳 400074) (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摘要: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人才众多,科研氛围浓厚,具备建设"众创空间"模式的独特优势:结合 ...查看


  • 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
  • 青春 岁月 心理关怀 ●● 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Ⅱ 口欧阳娉婷(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南海口571127) I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社会和国家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笔者从高校辅导员 ...查看


  • 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格式及模版1 1
  • 关于公布北京电大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作业) 写作格式(修订)的通知 各分校(学院)工作站.教学点,开放教育学院: 为加强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写作行款格式,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从07秋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