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难忘九一八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1894年,日本发动了第一次侵华战争,历史上叫作什么战争?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在这个条约中,清政府把哪些地区割给了日本?
2.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成立地点是在哪儿?它的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3.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是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本课重点和难点知识:
1.重点知识: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2.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学法指导:
1.通过指导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学生初步掌握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日本侵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实质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引用的史料《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西安事变的背景,对学生进行阅读历史资料方法的指导。
4.教师可以补充关于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相关地图,并结合教材中《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图片,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认识历史地图或图片,从历史地图或图片中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
5.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问题的方法,以及清楚简洁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
6.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评价张学良、杨虎城,从而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导入新课:
就在蒋介石全力围剿红军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开始侵占我国的东北地区,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于是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局部抗战的历史。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九一八事变
2.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
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 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3.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这一政策的罪魁祸首是谁?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态 度:不抵抗政策 罪魁祸首:蒋介石
严重后果:一夜之间,日军占领了沈阳城,只有四个多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4.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请举例说明。这些事件说明了什么?
全国人民的态度: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行动:东北人民组织起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说明:从此,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探究与交流: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过渡语:
1935年,日军又大举南下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将介石却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一心只想剿灭红军。他的做法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也引起了一些国民党爱国将领的不满。以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第二部分:西安事变
根据课文P71页——72页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日军占领东北地区后,又开始侵略地区。
2.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一主张?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要求: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中国共产党主张怎样解决西安事变?党中央派谁到西安进行调停与协商? 主张:和平解决 人物:周恩来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
A.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习题处理: 跟踪检测题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 ) A.南昌起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2.每年的9月18日晚,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哪一国耻( ) A.火烧圆明园 B.九一八事变 C.割占香港岛 D.南京大屠杀
3.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中国东北军民的亡国之痛和期盼光复故地的思乡之情。它出现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长春 B.上海 C.北平 D.沈阳
5.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们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曾经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词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6.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将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诗中的“山河”主要是指( ) A.东北三省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华东地区 (高密市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7.(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九一八事变后,最早掀起武装抗日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8.张学良与杨虎城各是哪一支部队的首领( )
A.东北军和第四军 B.东北军与十八路军 C.东北军与十七路军 D.十七路军与十八路军 9.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力图改善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B.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应该对蒋介石予以支持 D.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10.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A.七君子事件 B.西安事变 C.皖南事变 D.一二九运动 1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
A.革命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12.(2006年,江苏盐城)小明在图书馆翻阅到一张旧报纸(见下图),该版报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九一八事变 A.
B.长征胜利 C.西安事变 D.皖南事变
13.张学良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著名人物,他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 A.反蒋抗日 B.逼蒋抗日 C.联蒋抗日 D.争权夺利 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的爆发 D.八路军、新四军的改编 15.1936年12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命令“讨逆军司令何应钦迅速指挥国军”,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主要是因为张学良和杨虎城( )
A.反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决定停止进攻红军 C.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D.率军发动西安事变 16.(2006年,陕西)70年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
A.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D.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高密市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材料一: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
材料二:1936年11月27日,张学良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日,电文云:每念家仇国难,丛集一身,早想拼此
一腔热血,洒向疆场!
1.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导致中国军队“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的罪魁祸首是谁?上述事件后,中国的哪一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张学良在材料二中的要求被拒绝后,他和谁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有什么积极意义?
4.上述历史事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哪一个国家侵略中国引起的?
课后拓展: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答案提示: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1894年,日本发动了第一次侵华战争,历史上叫作什么战争?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在这个条约中,清政府把哪些地区割给了日本?
2.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成立地点是在哪儿?它的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3.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是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本课重点和难点知识:
1.重点知识: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2.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学法指导:
1.通过指导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学生初步掌握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日本侵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实质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引用的史料《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西安事变的背景,对学生进行阅读历史资料方法的指导。
4.教师可以补充关于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相关地图,并结合教材中《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图片,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认识历史地图或图片,从历史地图或图片中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
5.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问题的方法,以及清楚简洁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
6.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评价张学良、杨虎城,从而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导入新课:
就在蒋介石全力围剿红军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开始侵占我国的东北地区,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于是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局部抗战的历史。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九一八事变
2.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
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 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3.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这一政策的罪魁祸首是谁?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态 度:不抵抗政策 罪魁祸首:蒋介石
严重后果:一夜之间,日军占领了沈阳城,只有四个多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4.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请举例说明。这些事件说明了什么?
全国人民的态度: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行动:东北人民组织起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说明:从此,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探究与交流: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过渡语:
1935年,日军又大举南下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将介石却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一心只想剿灭红军。他的做法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也引起了一些国民党爱国将领的不满。以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第二部分:西安事变
根据课文P71页——72页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日军占领东北地区后,又开始侵略地区。
2.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一主张?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要求: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中国共产党主张怎样解决西安事变?党中央派谁到西安进行调停与协商? 主张:和平解决 人物:周恩来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
A.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习题处理: 跟踪检测题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 ) A.南昌起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2.每年的9月18日晚,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哪一国耻( ) A.火烧圆明园 B.九一八事变 C.割占香港岛 D.南京大屠杀
3.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中国东北军民的亡国之痛和期盼光复故地的思乡之情。它出现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长春 B.上海 C.北平 D.沈阳
5.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们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曾经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词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6.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将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诗中的“山河”主要是指( ) A.东北三省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华东地区 (高密市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7.(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九一八事变后,最早掀起武装抗日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8.张学良与杨虎城各是哪一支部队的首领( )
A.东北军和第四军 B.东北军与十八路军 C.东北军与十七路军 D.十七路军与十八路军 9.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力图改善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B.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应该对蒋介石予以支持 D.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10.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A.七君子事件 B.西安事变 C.皖南事变 D.一二九运动 1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
A.革命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12.(2006年,江苏盐城)小明在图书馆翻阅到一张旧报纸(见下图),该版报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九一八事变 A.
B.长征胜利 C.西安事变 D.皖南事变
13.张学良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著名人物,他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 A.反蒋抗日 B.逼蒋抗日 C.联蒋抗日 D.争权夺利 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的爆发 D.八路军、新四军的改编 15.1936年12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命令“讨逆军司令何应钦迅速指挥国军”,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主要是因为张学良和杨虎城( )
A.反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决定停止进攻红军 C.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D.率军发动西安事变 16.(2006年,陕西)70年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
A.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D.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高密市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材料一: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
材料二:1936年11月27日,张学良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日,电文云:每念家仇国难,丛集一身,早想拼此
一腔热血,洒向疆场!
1.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导致中国军队“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的罪魁祸首是谁?上述事件后,中国的哪一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张学良在材料二中的要求被拒绝后,他和谁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有什么积极意义?
4.上述历史事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哪一个国家侵略中国引起的?
课后拓展: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答案提示: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