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论文
少林寺与中国文化
姓名:卢志亮
学号:[1**********]11
学院:基础医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
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
不是商业化而是现代化
[摘要]
佛教传人中国后,为和中国文化环境相适应,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一步步实现了中国化。今天少林寺的发展变化不仅是对这一传统 的继承,也是对人间佛教理论的积极实践,更是对中国现代社会的适应性变化。
[关键词] 少林寺中国化 人间佛教适应
少林寺,中国人心目中的佛门圣地。在人们的印象中也许是一个深隐山林,与世隔绝地清修静养的寺庙。然而,近年来,少林寺的变化引起人们的瞩目。少林寺先后创办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药局、国外分寺,建立了寺院网站,甚至要把其独门秘籍《易真经》公布到互联网上。所有这一切把少林寺与现代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面对这千年未有之变局,世人议论纷纷。事实上,少林寺的变化只是中国佛教历史发展变化的一部分,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发展变化。佛教传入中国后,为适应中国社会文化的需求,不断调整、改变自己,在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中国化,最终演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
当今世界,宗教与经济的结合,特别是与地方旅游业的结盟是一种普遍现象。国内,从顶级的宗教文化名胜,到县一级的自然风景区,以宗教场所为嘘头,圈起卖钱,已经成为发展地方旅游经济的普遍模式。这虽然对宗教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宗教要想生存、发展,必须顺应形势。如今,一味的隐居深山、孤芳自赏,绝
不会为宗教带来希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行各业都进行了较大动作的深化改革,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崭新局面。少林寺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寻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无可厚非。
少林寺做为中国的一种文化传承者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在这个精神缺失的时代,少林寺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直活跃于中国各地,他让我们在浮躁的世俗之下能够找到最后的一块净土,给我们最后一体会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圣地。
中国文化不全是少林寺文化,但是中国文化却永远也离不开少林寺,少林寺只从他的诞生之日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伴随着我们这个民族,少林寺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沉淀。是的,今天的少林寺依然不是那个处在深山老林、欲死隔绝的地方,过着与花鸟为伴,日月为友的生活,整日的只有少林佛经和少林武功。在影视媒体的宣传下我想跟我一样大家对少林寺更多的印象就是少林功夫,“铁砂掌,罗汉拳,易经经…. ”我们随便都能举出一大堆来。可是当我们在银屏前观看少林武功的时候很多人站起来说这是商业化,是的我们承认这是商业化,可是难道商业化就是坏的吗?难道只有避世才是少林文化吗?把少林文化借助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林文化又有和错只有呢?
“避世就是自取灭亡”这是网上释永信说的一句话,不得不让我们反省。他有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句子,一是“从历史上来看”,二是“站
在国际社会的立场看”。在这种时间与空间的视野观照之下,释永信对佛教的衰落,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虽然中国有超过一亿佛教徒,但是今日中国,佛教面临着发韧于西方世界的强劲的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显然,作为一所千年古刹的“CEO ’’,释永信充分认识到了少林功夫在末法时代的品牌效应,同时,他一再强调少林功夫的文化内涵、宗教内涵,强调“这才是少林功夫的灵魂”一心弘教的释永信希望人们对少林寺的关注越多越好,追随者越多越好,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变得有些乱,而且已经超出他的控制范围。在少林寺的周围,有70多家打着少林寺名义的武校,还有数不清的店铺,甚至有挂着佛家名头的“少林羊肉馆”,它们都靠“追随”少林发财致富。
国际上,因为假少林和尚在海外的商业演出频繁,以至于有些外国人认为,少林寺就是一个马戏团。释永信对此同样感到无奈“只要有商机,大家就去图。假少林武僧在外面的表演有些泛滥了,这是事实。我们也看到了这一点,但作为一个僧人,我也没啥好办法来制止。”释永信跟记者说,真正的少林僧人一共才160多人,因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需求比较大,就有些假少林和尚来“填空”。河南宝丰县的一个村子里,就有几十名假方丈; 奥地利的PP 公司搞了个假少林方丈、假少林武僧团,在欧洲吃肉喝酒的“中国少林寺僧侣武术团”,在澳大利亚悉尼演出时竟然跟释永信率领的真少林寺武僧团撞个满怀,在世界舞台上演了一出“真假方丈”的闹剧。世界已然如此,释永信坚信佛教应当勇于应对:“在外来宗教、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如果佛教还
像过去那样闭门自守,我们的信徒、我们的文化,甚至我们的僧源就都不会有了! 我希望佛教能够走出寺院,走出山林,到人群中去,到众生中去,能够跟大众沟通,真正成为大众的宗教。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从上面一代佛教大师释永信对少林寺的商业行为的看法,40年前我们曾经怀疑过邓小平的改革开放,40年后我们都从心底里感谢那个老人,人们之所以对少林寺的商业行为有如此巨大的反应,因为人们还没有认清楚时代的变化,不是我们在做选择而是时代在帮我们选择,少林寺也是。
无论是昨天的少林寺,还是今天现代化的少林寺,少林寺的思想精髓却不成改变,少林寺是一种文化,一种永存于每一个信奉者心中的信仰,也许今天少林的现代化让我们暂时感觉不对,但我相信这只是一种对时代的适应。
少林寺文化昨天和今天都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明天少林寺文化将继续书写历史。我才疏学浅无法把少林寺文化的比博大精深说明白,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去少林寺体会一下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
【参考文献】
(1) 别拿少林寺说事——刘阳
(2) 从佛教中国化看少林寺的现代性——黄春全
少林寺论文
少林寺与中国文化
姓名:卢志亮
学号:[1**********]11
学院:基础医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
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
不是商业化而是现代化
[摘要]
佛教传人中国后,为和中国文化环境相适应,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一步步实现了中国化。今天少林寺的发展变化不仅是对这一传统 的继承,也是对人间佛教理论的积极实践,更是对中国现代社会的适应性变化。
[关键词] 少林寺中国化 人间佛教适应
少林寺,中国人心目中的佛门圣地。在人们的印象中也许是一个深隐山林,与世隔绝地清修静养的寺庙。然而,近年来,少林寺的变化引起人们的瞩目。少林寺先后创办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药局、国外分寺,建立了寺院网站,甚至要把其独门秘籍《易真经》公布到互联网上。所有这一切把少林寺与现代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面对这千年未有之变局,世人议论纷纷。事实上,少林寺的变化只是中国佛教历史发展变化的一部分,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发展变化。佛教传入中国后,为适应中国社会文化的需求,不断调整、改变自己,在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中国化,最终演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
当今世界,宗教与经济的结合,特别是与地方旅游业的结盟是一种普遍现象。国内,从顶级的宗教文化名胜,到县一级的自然风景区,以宗教场所为嘘头,圈起卖钱,已经成为发展地方旅游经济的普遍模式。这虽然对宗教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宗教要想生存、发展,必须顺应形势。如今,一味的隐居深山、孤芳自赏,绝
不会为宗教带来希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行各业都进行了较大动作的深化改革,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崭新局面。少林寺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寻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无可厚非。
少林寺做为中国的一种文化传承者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在这个精神缺失的时代,少林寺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直活跃于中国各地,他让我们在浮躁的世俗之下能够找到最后的一块净土,给我们最后一体会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圣地。
中国文化不全是少林寺文化,但是中国文化却永远也离不开少林寺,少林寺只从他的诞生之日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伴随着我们这个民族,少林寺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沉淀。是的,今天的少林寺依然不是那个处在深山老林、欲死隔绝的地方,过着与花鸟为伴,日月为友的生活,整日的只有少林佛经和少林武功。在影视媒体的宣传下我想跟我一样大家对少林寺更多的印象就是少林功夫,“铁砂掌,罗汉拳,易经经…. ”我们随便都能举出一大堆来。可是当我们在银屏前观看少林武功的时候很多人站起来说这是商业化,是的我们承认这是商业化,可是难道商业化就是坏的吗?难道只有避世才是少林文化吗?把少林文化借助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林文化又有和错只有呢?
“避世就是自取灭亡”这是网上释永信说的一句话,不得不让我们反省。他有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句子,一是“从历史上来看”,二是“站
在国际社会的立场看”。在这种时间与空间的视野观照之下,释永信对佛教的衰落,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虽然中国有超过一亿佛教徒,但是今日中国,佛教面临着发韧于西方世界的强劲的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显然,作为一所千年古刹的“CEO ’’,释永信充分认识到了少林功夫在末法时代的品牌效应,同时,他一再强调少林功夫的文化内涵、宗教内涵,强调“这才是少林功夫的灵魂”一心弘教的释永信希望人们对少林寺的关注越多越好,追随者越多越好,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变得有些乱,而且已经超出他的控制范围。在少林寺的周围,有70多家打着少林寺名义的武校,还有数不清的店铺,甚至有挂着佛家名头的“少林羊肉馆”,它们都靠“追随”少林发财致富。
国际上,因为假少林和尚在海外的商业演出频繁,以至于有些外国人认为,少林寺就是一个马戏团。释永信对此同样感到无奈“只要有商机,大家就去图。假少林武僧在外面的表演有些泛滥了,这是事实。我们也看到了这一点,但作为一个僧人,我也没啥好办法来制止。”释永信跟记者说,真正的少林僧人一共才160多人,因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需求比较大,就有些假少林和尚来“填空”。河南宝丰县的一个村子里,就有几十名假方丈; 奥地利的PP 公司搞了个假少林方丈、假少林武僧团,在欧洲吃肉喝酒的“中国少林寺僧侣武术团”,在澳大利亚悉尼演出时竟然跟释永信率领的真少林寺武僧团撞个满怀,在世界舞台上演了一出“真假方丈”的闹剧。世界已然如此,释永信坚信佛教应当勇于应对:“在外来宗教、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如果佛教还
像过去那样闭门自守,我们的信徒、我们的文化,甚至我们的僧源就都不会有了! 我希望佛教能够走出寺院,走出山林,到人群中去,到众生中去,能够跟大众沟通,真正成为大众的宗教。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从上面一代佛教大师释永信对少林寺的商业行为的看法,40年前我们曾经怀疑过邓小平的改革开放,40年后我们都从心底里感谢那个老人,人们之所以对少林寺的商业行为有如此巨大的反应,因为人们还没有认清楚时代的变化,不是我们在做选择而是时代在帮我们选择,少林寺也是。
无论是昨天的少林寺,还是今天现代化的少林寺,少林寺的思想精髓却不成改变,少林寺是一种文化,一种永存于每一个信奉者心中的信仰,也许今天少林的现代化让我们暂时感觉不对,但我相信这只是一种对时代的适应。
少林寺文化昨天和今天都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明天少林寺文化将继续书写历史。我才疏学浅无法把少林寺文化的比博大精深说明白,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去少林寺体会一下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
【参考文献】
(1) 别拿少林寺说事——刘阳
(2) 从佛教中国化看少林寺的现代性——黄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