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拍桌严斥政策不出中南海顽疾:7天内印发

===本文导读===

总理拍桌严斥政策不出中南海顽疾:7天内印发

中国经济复苏信号:新旧克强指数均出现好转迹象

李克强力挺电商行业 掘金相关概念基金

李克强: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

政令“出海”限定时间表:7日内须印发

针对“政策不出中南海”的顽疾,总理不仅拍了桌子、放了狠话,更给出了7天印发的期限。

昨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国字头”文件须在会议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印发;有重大修改意见需要协调的,须在10个工作日内印发。

通知还提出,上述文件中可以公开的,当日就要在中国政府网和有关政府网站上公开,并要求各部门对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司局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抓落实,这次通知的发布是中央政府部门的自我革命,也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打造现代政府、创新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行动。

“对文件发放具体时间作出明确规定,这还是第一次。”一名研究政府改革的学者对本报表示,明确设定时效有利于解决“政策不出中南海”的“第一公里”,而这项提高整个国务院系统运行的改变,可以使政策更快地落到市场和百姓当中,更快地发挥实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作用。

所有部门7天“画完圈”

在国务院最近召开的5次会议中,李克强就有两次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

“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难道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4月15日,李克强在常务会上斥责了有些部门汇报的因为“会签”问题导致政策迟迟不能落地。

4月21日,李克强再次指出:“要坚决打破原来的规矩,不能让文件再在处长、司长那里一层一层地‘画圈’了!”他同时对文件运转流程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的文件,如无特别重大修改意见或其他特殊原因,7天之内必须下发。

昨日,落实常务会决定的通知正式公布。通知明确指出,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拟以国务院或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的文件,须在会议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印发;有重大修改意见需要协调的,须在10个工作日内印发。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拟以部门名义印发或联合印发的文件,同样需按照此标准执行。

作为抢食“头啖汤”的第一份7天印发文件,这份通知的运转和过去有何不同?对于一份“国字号”文件来说,7个工作日内落地是长是短?有专家表示,这要看文件从国务院到“百姓家”要经历哪些程序。

“在流程不变的情况下,文件7天落地可以说要‘快马加鞭’。”前述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司局负责人告诉本报,根据文件内容和性质的不同,过去有些文件要两三个月才能和老百姓见面。尽管要改变这种签发过长,修改、审核、批报效率低的问题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于7天的“限期”,该人士还是表示“非常紧”。

这名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文件到部门商讨会签要3天,再送到国务院后的流程要2天,此后的校对、核文以及印发又各需要1天,加起来正好7天。

以这次下发的通知为例,文件起草时在一天内就征求了87个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完成民主决议和意见统一。此外,在这份文件的修改过程中,所有国务院领导及各司局、研究部门人士都曾参与其中。

“程序没减,流程没少,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出了要求。”前述负责人称,从国务院会议作出决定,到这份通知发布,没有超过7个工作日,也是亲身践行了文件内容,率先作出了表率。

此外,针对处长、司长层层画圈、层层“会签”的顽疾,通知也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对于拟印发文件,只需做文字修改的,部门会签须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有重大修改意见需要协调的,会签须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有不同意见的,牵头部门要提出处理意见后一并报批。

部长、百姓同期看到文件

在强调落实的同时,通知对文件的公开也作出了严格要求。根据通知,可以公开的文件,原则上要于印发当日在中国政府网或有关政府网站上公开。文件印发后,牵头起草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同步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

印发日期和发布时期不同,“部长先看百姓再看”,这是在过去的文件公开过程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本报记者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现,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进行公布。因此上述“部长先看”的情况也属合规。

不少观察人士认为,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的范围内,通知进一步明确印发当天同步公开,这是政府在自我加压,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信息公开的进程。前述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过去信息印发到公开之间需要做一些背景补充、梳理等准备工作,以方便公众更好地理解政策。现在印发和公开改为同日,这意味着他们所有的工作流程也要提前。

“让人民感受到政策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是光听到雷声见不到雨。”上述研究政府改革的学者表示,政策落实的拖沓推诿,不仅对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是一种损害,同时也不利于集中力量进行发展和改革,“在目前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压力都比较大的情况下,更要提高行政效率,快速发挥正常功效。”

为督促政策“出海”,通知还对文件的落实情况设置了跟踪督查制度。通知提出,对重要决定和重要事项要专门布置、建立台账、跟踪督办,逐一落实,并及时报告。

此外,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被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第一责任人。“国务院办公厅将定期检查本通知执行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通知最后称。

持续抓政策落地“最先一公里”

“拍桌子”、“放狠话”……为抓政策落地,李克强已经不止一次“动怒”。

对于政策为何落不到基层,某部委官员此前对本报表示,政策从“出海”开始要面临各个部委的博弈,接着是相关利益集团的公关,再往下还有地方政府因为自身利益等问题的抵触和不作为。此外,在大力反腐和经济转型时期,一些系统官员存在着庸政、懒政的“太平官”思维,“多做不如少做”成为部分政府官员奉行的为官之道。

从去年以来,国务院采取了众多手段,将“不作为”列为“重点整治对象”,更同步提出多维度措施,要让政策一路下到基层。

在去年5月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都强调要通过督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等方式,既督地方,也督部门。“国务院决不发空头文件,所有政策措施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李克强说。

去年6月底,国务院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全国普查,这项重点针对政策落实“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行动,席卷各大部委和地方政府。

如今,政府再次出台通知约束“最先一公里”,自我动刀和改革的决心显而易见。至于这一做法会否推行到地方政府头上,前述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各个地方情况的差异,目前不会做硬性要求,但如果实施效果好,也会考虑向地方推荐。

有机构分析人士昨日对本报表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中国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力度会逐步加大,政令畅通落地不仅有利于快速产生经济效益,更对整个结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有着重要作用。(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经济复苏信号:新旧克强指数均出现好转迹象

核心摘要:独家获悉,进入4月,全国用电量,特别是工业用电量,以及城镇就业仍都继续好转,同时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也开始回升,其中国际原油价格近期已经回升到每桶60美元左右。

春江水暖,二季度经济回升的迹象越渐明显。

“(中国经济)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在出现。比如说是大宗商品价格,随着美元的稳定,大宗商品深度回调告一段落,出现企稳迹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主任陈昌盛在近期2015中国中小公路物流企业发展峰会会议上说。

根据了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部门,也监测到了近期企业采购原材料的量在明显增加,经济越趋活跃的信息。上述监测数据已经报告给了相应部委。

此前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2015年1月为49.8%,此后在2、3月分别上升到49.9%,50.1%。3月开始回升到枯荣线的50%以上。

获悉,进入4月,全国用电量,特别是工业用电量,以及城镇就业仍都好转;同时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回升,国际原油价格近期已经回升到每桶60美元左右正在向国内传导。

一些专家认为,价格回升对企业是一个动力回升的信号,这可能意味着二季度经济会回暖。

先行指标转好

春暖花开,近期经济先行指数也露出笑容。

就业、用电、原材料价格、大众商品价格都有所上升。

以就业为例,据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2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万人左右,不过这主要是在1-2月发生的。事实上到了3月,就业状况已经发生逆转,城镇新增就业较去年同期增加了80万人,同时全国就业情况总体趋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运行监测系统负责人陈昌盛指出,跟踪了400多个村庄和就业市场发现,除了山西和东北局部地区外,总体上中国的就业形势比较好。

国家统计局此前反映的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没有出现相应的失业率波动大的问题。同时全国的经济增速尽管一季度只有7%,低于去年全年和一季度的7.4%,但是多个部委调查发现,全国没有出现大的就业问题。

某部委参与调查的人士指出,各地目前招工难的情况有所缓解,一线工人的工资增速有所回落,未来就业需要继续观察,但是整体可控。另有部委人士也透露,从4月开始,全国用电情况开始好转,一季度负增长的情况出现了扭转。

监测发现经济信息转好的不只是一个部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则指出,4月份上旬大宗商品价格平稳,4月下旬开始回升。主要呈现恢复性回升的势头。

像国际油价每桶达到60美元左右的水平,开始有国际机构预测今年国际油价可能回升到每桶80美元的水平。价格回升是企业进行动力扩张的表现。

蔡进所在机构实际调查也发现,近期制造业企业采购原材料数量有所增加,这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开始增加,下几个季度可能会继续推动经济平稳向好发展。

“上半年经济保持7%以上是可能的,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在7%左右。”蔡进在近期中国社科院2015年中国经济前景(春季)报告发布会上说。

此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报告指出,3月生产经营活动恢复加快。3月份PMI指数回升到50.1%,主要受供给端生产活动回升所带动,同生产活动相关的指标普遍回升。生产指数再次恢复到52%以上,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

3月企业采购活动趋于活跃,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均有所上升。产成品库存指数回升明显,上升1.6个百分点,达到48.6%,显示前期库存已经明显消化,企业开始库存回补。据调查,3月多数企业正在积极安排生产活动,开启新的生产周期,谋划新年新开局。

此前国家能源局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0.8%,但是3月为-2.2%,其中工业用电量3月增速为-4.1%。而电力部门也监测到了4月用电好转的信号。

中电联根据最新报告指出断,下一阶段用电会继续回升。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8%,创2009年三季度以来的季度最低增速。但是后三季度,全国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有望总体回升,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5%,其中上半年增长2%左右,好于一季度。

4月经济有望回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运行监测系统负责人陈昌盛指出,目前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在积累。一方面是大宗商品价格,随着美元企稳,大宗商品也跟着企稳。

此外,过去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对中国的有利性逐渐显现。

通货紧缩的预期目前来说有所降低,特别是看到PPI降幅有可能收窄的迹象。另外,欧盟正式推出了QE后,其整个金融市场的预期明显改善,欧盟、美国、日本都出现了整体向好迹象。

陈昌盛认为,今年全年达到7%问题不大。“但是转型过程当中分化会非常严重。”他说。

但他指出,目前要加快经济的转型,需要降低各种成本。

他举例强调,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出的全国物流业信息管家系统“园区通”,要对全国2000多个物流园区可进行整合, 如果千千万万的企业像类似实现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质流的重新整合的话,中国的大转型就有望成功。

除了实体经济中的流通成本,融资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也是促进经济复苏的要素。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的2015年春季预测报告认为,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速为7%左右,仍可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运行成本较高。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国内目前1年期基准利率为5.35%,考虑到2015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6%, 实体经济部门信贷的真实利率将升至10%(4.6%与5.35%之和)左右。

实体经济部门信贷的真实利率将升至10%左右,这无疑会严重打击实体经济的生产和投资。

而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指出,目前中国银行准备金率还不如2007年的水平,2007年经济增速为14.2%,而目前经济只有7%,“起码应该将准备金率降到2007年的水平,在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时,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中国社科院数量所副所长李雪松认为,下一步仍需要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短期要适度加大杠杆,以防止经济失速。长期要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克强力挺电商行业 掘金相关概念基金

在3月15日举行的记者会上,有记者询问李克强总理的网购经历和对电商行业的看法。李克强再度表达了自己对电商行业的力挺,“在场的各位都有网购的经历,我也不例外,我网购过,最近还买过几本书,书名我就不便说了,避免有做广告之嫌。但是我很愿意为网购、快递和带动的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因为它极大地带动了就业,创造了就业的岗位,而且刺激了消费,人们在网上消费往往热情比较高。”

“至于网购是否会冲击实体店,我听过这样的议论,开始也难免会有担心。但我曾到一个网购店集中的村看过,那里800户人家开了2000多家网店,可见创业的空间有多大。我又到附近一个实体店集中的市场,我问他们有没有担心?实体店的老板给我看,他也开了网店,而且把自己实体店的状况拍成视频上网,他说这对购物者来说更有真实感,更有竞争力。”李克强说,“可见,网上网下互动创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间。”

在此之前,李克强已经在多个场合力挺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在去年11月1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的当天,李克强在考察“中国网店第一村”——义乌青岩刘村时曾将电子商务比喻成中国发展的“新发动机”。

所谓电商(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

我国的电商行业发展迅猛,从2011年到2014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由6.4万亿元跃升至12.3万亿元,年增速也保持在20%以上。电商概念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热度也较高,自基日(2013年8月1日)以来,电商概念指数(东财)累计上涨105.28%,收益率大幅超越了同期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的水平。

电商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购物的效率和便捷度,将会给人们的贸易方式、生产方式、制造方式和运输方式带来很大的变化,发展前景广阔。李克强总理的表态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电商行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可借道电商概念的重仓基金分享电商行业发展的红利。(天天基金网)

李克强: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

李克强总理对庸官懒政现象的痛批,越来越频繁,力度越来越大,话锋语意,字里行间,也越来越透出强烈的“零容忍”意味。

最近一次责问,是在4月10日的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经济形势”本是这次会议主题,但是,李克强总理还是谈了很多为官之道,其中就强调,“对于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要‘动刀子’、‘出重拳’、公开曝光,坚决追责!”

再往前推想,在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就指出,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并强调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而在年初的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也强调说:“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

以上仅是李克强总理今年在公开场合的三次剑指庸官懒政,其实,自从上任以来,李克强还有太多次对庸官懒政现象的批评痛责。比如去年,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一些人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就是“尸位素餐”。

从“尸位素餐”“腐败”“追责”这一系列语词中,不难发现,对庸官懒政进行追责问责,必将成为本届政府的重磅亮剑。这是因为,庸官懒政会让改革失去动力,让发展丧失机遇。为此,人们现在也期待,能够像反腐败那样,以有效问责,让庸官无以遁形,让懒政遭受严惩,让官场呈现一个既风清气正,又积极作为的良好生态。

尽管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困难不容低估,特别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在经济新常态下,要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真正释放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稳中有进的大业,显然离不开领导干部积极作为,敢于担当,来激发新常态下的经济活力。这也就是李克强总理为什么要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干部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的原因。

特别是,面对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政府必须成为最有力的推动者和倡导者,这对很多官员来说,无疑就是新挑战、新考验。如果官员在工作上没有新状态,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不能在政策上通过制度创新来积极扶持,不能在资金上建立配套机制进行有效支持,不能在人才上通过激励机制来积极引进,不能为创新氛围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撑,那么,像创新驱动这样国家战略又怎么可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呢?又怎么能够把握住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良好发展机遇呢?

这样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李克强总理在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就痛心疾首地说,“去年批给的土地,70%仍然处于闲置状态!土地给了,一直闲着;钱下拨了,仍然‘趴’在账上;项目批了,迟迟未见开工!政策再好,不干有什么用?政策千条万条,不干就等于‘白条’!”从中不难发现,尽管中央的政策到位了,但向地方下达之后得不到官员的支持和配合,不能落到实处,可以说,庸官懒政让地方错失发展的良机,造成巨大损失,付出了极大代价。显然,这种行为绝不会是孤例。对这种极具破坏性和危害性的现象,当然要进行追责严惩。

当前,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很多领域都是蓝图已绘,只待落实。如果容忍庸官懒政现象,就势必直接影响到改革落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显然,要避免形成“中梗阻”效应,就必须维持良好的改革氛围,把握改革有利时机,激发改革者的“闯改创”精神。那种消极不作为的官场心态,尸位素餐的庸官懒政,只会形成不良风气,带来懒散作风,涣散人的信心勇气,使改革良机错失,浪费公共资源,增加改革成本。

绝不能让改革发展的机遇成果毁于庸官懒政。现在,是到了对庸官懒政进行彻底问责的时候了。既然庸官懒政也是一种腐败,那么,对庸官懒政要做到“零容忍”,就必须像反腐败那样,来将这样不作为、乱作为或者消极作为的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此,当前围绕改革和发展,必须通过对制度的梳理和完善,来建立健全对权力监督的新机制,来明晰官员“作为”的法定职责的标准,为官员确定“权力清单”,厘清“责任清单”,进而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特别是要利用好“绩效审计”这样的评估手段,形成真正“问责风暴”,让所有“庸官”无以遁形,让“懒政”受到惩罚。

经济新常态需要官员拿出新状态,改革需要官员积极作为来焕发新的生机,民众需要官员以创新担当来提供更多的获得感,绝不能再让改革发展的机遇成果毁在庸官懒政上了,接下来,期待像反腐败那样,对庸官懒政现象进行亮剑,来形成一个更有健康活力的官场生态。(中国经营报)

(责任编辑:DF070)

===本文导读===

总理拍桌严斥政策不出中南海顽疾:7天内印发

中国经济复苏信号:新旧克强指数均出现好转迹象

李克强力挺电商行业 掘金相关概念基金

李克强: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

政令“出海”限定时间表:7日内须印发

针对“政策不出中南海”的顽疾,总理不仅拍了桌子、放了狠话,更给出了7天印发的期限。

昨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国字头”文件须在会议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印发;有重大修改意见需要协调的,须在10个工作日内印发。

通知还提出,上述文件中可以公开的,当日就要在中国政府网和有关政府网站上公开,并要求各部门对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司局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抓落实,这次通知的发布是中央政府部门的自我革命,也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打造现代政府、创新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行动。

“对文件发放具体时间作出明确规定,这还是第一次。”一名研究政府改革的学者对本报表示,明确设定时效有利于解决“政策不出中南海”的“第一公里”,而这项提高整个国务院系统运行的改变,可以使政策更快地落到市场和百姓当中,更快地发挥实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作用。

所有部门7天“画完圈”

在国务院最近召开的5次会议中,李克强就有两次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

“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难道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4月15日,李克强在常务会上斥责了有些部门汇报的因为“会签”问题导致政策迟迟不能落地。

4月21日,李克强再次指出:“要坚决打破原来的规矩,不能让文件再在处长、司长那里一层一层地‘画圈’了!”他同时对文件运转流程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的文件,如无特别重大修改意见或其他特殊原因,7天之内必须下发。

昨日,落实常务会决定的通知正式公布。通知明确指出,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拟以国务院或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的文件,须在会议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印发;有重大修改意见需要协调的,须在10个工作日内印发。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拟以部门名义印发或联合印发的文件,同样需按照此标准执行。

作为抢食“头啖汤”的第一份7天印发文件,这份通知的运转和过去有何不同?对于一份“国字号”文件来说,7个工作日内落地是长是短?有专家表示,这要看文件从国务院到“百姓家”要经历哪些程序。

“在流程不变的情况下,文件7天落地可以说要‘快马加鞭’。”前述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司局负责人告诉本报,根据文件内容和性质的不同,过去有些文件要两三个月才能和老百姓见面。尽管要改变这种签发过长,修改、审核、批报效率低的问题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于7天的“限期”,该人士还是表示“非常紧”。

这名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文件到部门商讨会签要3天,再送到国务院后的流程要2天,此后的校对、核文以及印发又各需要1天,加起来正好7天。

以这次下发的通知为例,文件起草时在一天内就征求了87个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完成民主决议和意见统一。此外,在这份文件的修改过程中,所有国务院领导及各司局、研究部门人士都曾参与其中。

“程序没减,流程没少,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出了要求。”前述负责人称,从国务院会议作出决定,到这份通知发布,没有超过7个工作日,也是亲身践行了文件内容,率先作出了表率。

此外,针对处长、司长层层画圈、层层“会签”的顽疾,通知也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对于拟印发文件,只需做文字修改的,部门会签须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有重大修改意见需要协调的,会签须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有不同意见的,牵头部门要提出处理意见后一并报批。

部长、百姓同期看到文件

在强调落实的同时,通知对文件的公开也作出了严格要求。根据通知,可以公开的文件,原则上要于印发当日在中国政府网或有关政府网站上公开。文件印发后,牵头起草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同步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

印发日期和发布时期不同,“部长先看百姓再看”,这是在过去的文件公开过程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本报记者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现,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进行公布。因此上述“部长先看”的情况也属合规。

不少观察人士认为,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的范围内,通知进一步明确印发当天同步公开,这是政府在自我加压,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信息公开的进程。前述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过去信息印发到公开之间需要做一些背景补充、梳理等准备工作,以方便公众更好地理解政策。现在印发和公开改为同日,这意味着他们所有的工作流程也要提前。

“让人民感受到政策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是光听到雷声见不到雨。”上述研究政府改革的学者表示,政策落实的拖沓推诿,不仅对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是一种损害,同时也不利于集中力量进行发展和改革,“在目前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压力都比较大的情况下,更要提高行政效率,快速发挥正常功效。”

为督促政策“出海”,通知还对文件的落实情况设置了跟踪督查制度。通知提出,对重要决定和重要事项要专门布置、建立台账、跟踪督办,逐一落实,并及时报告。

此外,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被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第一责任人。“国务院办公厅将定期检查本通知执行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通知最后称。

持续抓政策落地“最先一公里”

“拍桌子”、“放狠话”……为抓政策落地,李克强已经不止一次“动怒”。

对于政策为何落不到基层,某部委官员此前对本报表示,政策从“出海”开始要面临各个部委的博弈,接着是相关利益集团的公关,再往下还有地方政府因为自身利益等问题的抵触和不作为。此外,在大力反腐和经济转型时期,一些系统官员存在着庸政、懒政的“太平官”思维,“多做不如少做”成为部分政府官员奉行的为官之道。

从去年以来,国务院采取了众多手段,将“不作为”列为“重点整治对象”,更同步提出多维度措施,要让政策一路下到基层。

在去年5月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都强调要通过督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等方式,既督地方,也督部门。“国务院决不发空头文件,所有政策措施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李克强说。

去年6月底,国务院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全国普查,这项重点针对政策落实“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行动,席卷各大部委和地方政府。

如今,政府再次出台通知约束“最先一公里”,自我动刀和改革的决心显而易见。至于这一做法会否推行到地方政府头上,前述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各个地方情况的差异,目前不会做硬性要求,但如果实施效果好,也会考虑向地方推荐。

有机构分析人士昨日对本报表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中国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力度会逐步加大,政令畅通落地不仅有利于快速产生经济效益,更对整个结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有着重要作用。(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经济复苏信号:新旧克强指数均出现好转迹象

核心摘要:独家获悉,进入4月,全国用电量,特别是工业用电量,以及城镇就业仍都继续好转,同时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也开始回升,其中国际原油价格近期已经回升到每桶60美元左右。

春江水暖,二季度经济回升的迹象越渐明显。

“(中国经济)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在出现。比如说是大宗商品价格,随着美元的稳定,大宗商品深度回调告一段落,出现企稳迹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主任陈昌盛在近期2015中国中小公路物流企业发展峰会会议上说。

根据了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部门,也监测到了近期企业采购原材料的量在明显增加,经济越趋活跃的信息。上述监测数据已经报告给了相应部委。

此前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2015年1月为49.8%,此后在2、3月分别上升到49.9%,50.1%。3月开始回升到枯荣线的50%以上。

获悉,进入4月,全国用电量,特别是工业用电量,以及城镇就业仍都好转;同时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回升,国际原油价格近期已经回升到每桶60美元左右正在向国内传导。

一些专家认为,价格回升对企业是一个动力回升的信号,这可能意味着二季度经济会回暖。

先行指标转好

春暖花开,近期经济先行指数也露出笑容。

就业、用电、原材料价格、大众商品价格都有所上升。

以就业为例,据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2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万人左右,不过这主要是在1-2月发生的。事实上到了3月,就业状况已经发生逆转,城镇新增就业较去年同期增加了80万人,同时全国就业情况总体趋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运行监测系统负责人陈昌盛指出,跟踪了400多个村庄和就业市场发现,除了山西和东北局部地区外,总体上中国的就业形势比较好。

国家统计局此前反映的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没有出现相应的失业率波动大的问题。同时全国的经济增速尽管一季度只有7%,低于去年全年和一季度的7.4%,但是多个部委调查发现,全国没有出现大的就业问题。

某部委参与调查的人士指出,各地目前招工难的情况有所缓解,一线工人的工资增速有所回落,未来就业需要继续观察,但是整体可控。另有部委人士也透露,从4月开始,全国用电情况开始好转,一季度负增长的情况出现了扭转。

监测发现经济信息转好的不只是一个部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则指出,4月份上旬大宗商品价格平稳,4月下旬开始回升。主要呈现恢复性回升的势头。

像国际油价每桶达到60美元左右的水平,开始有国际机构预测今年国际油价可能回升到每桶80美元的水平。价格回升是企业进行动力扩张的表现。

蔡进所在机构实际调查也发现,近期制造业企业采购原材料数量有所增加,这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开始增加,下几个季度可能会继续推动经济平稳向好发展。

“上半年经济保持7%以上是可能的,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在7%左右。”蔡进在近期中国社科院2015年中国经济前景(春季)报告发布会上说。

此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报告指出,3月生产经营活动恢复加快。3月份PMI指数回升到50.1%,主要受供给端生产活动回升所带动,同生产活动相关的指标普遍回升。生产指数再次恢复到52%以上,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

3月企业采购活动趋于活跃,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均有所上升。产成品库存指数回升明显,上升1.6个百分点,达到48.6%,显示前期库存已经明显消化,企业开始库存回补。据调查,3月多数企业正在积极安排生产活动,开启新的生产周期,谋划新年新开局。

此前国家能源局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0.8%,但是3月为-2.2%,其中工业用电量3月增速为-4.1%。而电力部门也监测到了4月用电好转的信号。

中电联根据最新报告指出断,下一阶段用电会继续回升。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8%,创2009年三季度以来的季度最低增速。但是后三季度,全国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有望总体回升,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5%,其中上半年增长2%左右,好于一季度。

4月经济有望回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运行监测系统负责人陈昌盛指出,目前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在积累。一方面是大宗商品价格,随着美元企稳,大宗商品也跟着企稳。

此外,过去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对中国的有利性逐渐显现。

通货紧缩的预期目前来说有所降低,特别是看到PPI降幅有可能收窄的迹象。另外,欧盟正式推出了QE后,其整个金融市场的预期明显改善,欧盟、美国、日本都出现了整体向好迹象。

陈昌盛认为,今年全年达到7%问题不大。“但是转型过程当中分化会非常严重。”他说。

但他指出,目前要加快经济的转型,需要降低各种成本。

他举例强调,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出的全国物流业信息管家系统“园区通”,要对全国2000多个物流园区可进行整合, 如果千千万万的企业像类似实现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质流的重新整合的话,中国的大转型就有望成功。

除了实体经济中的流通成本,融资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也是促进经济复苏的要素。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的2015年春季预测报告认为,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速为7%左右,仍可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运行成本较高。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国内目前1年期基准利率为5.35%,考虑到2015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6%, 实体经济部门信贷的真实利率将升至10%(4.6%与5.35%之和)左右。

实体经济部门信贷的真实利率将升至10%左右,这无疑会严重打击实体经济的生产和投资。

而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指出,目前中国银行准备金率还不如2007年的水平,2007年经济增速为14.2%,而目前经济只有7%,“起码应该将准备金率降到2007年的水平,在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时,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中国社科院数量所副所长李雪松认为,下一步仍需要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短期要适度加大杠杆,以防止经济失速。长期要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克强力挺电商行业 掘金相关概念基金

在3月15日举行的记者会上,有记者询问李克强总理的网购经历和对电商行业的看法。李克强再度表达了自己对电商行业的力挺,“在场的各位都有网购的经历,我也不例外,我网购过,最近还买过几本书,书名我就不便说了,避免有做广告之嫌。但是我很愿意为网购、快递和带动的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因为它极大地带动了就业,创造了就业的岗位,而且刺激了消费,人们在网上消费往往热情比较高。”

“至于网购是否会冲击实体店,我听过这样的议论,开始也难免会有担心。但我曾到一个网购店集中的村看过,那里800户人家开了2000多家网店,可见创业的空间有多大。我又到附近一个实体店集中的市场,我问他们有没有担心?实体店的老板给我看,他也开了网店,而且把自己实体店的状况拍成视频上网,他说这对购物者来说更有真实感,更有竞争力。”李克强说,“可见,网上网下互动创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间。”

在此之前,李克强已经在多个场合力挺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在去年11月1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的当天,李克强在考察“中国网店第一村”——义乌青岩刘村时曾将电子商务比喻成中国发展的“新发动机”。

所谓电商(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

我国的电商行业发展迅猛,从2011年到2014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由6.4万亿元跃升至12.3万亿元,年增速也保持在20%以上。电商概念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热度也较高,自基日(2013年8月1日)以来,电商概念指数(东财)累计上涨105.28%,收益率大幅超越了同期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的水平。

电商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购物的效率和便捷度,将会给人们的贸易方式、生产方式、制造方式和运输方式带来很大的变化,发展前景广阔。李克强总理的表态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电商行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可借道电商概念的重仓基金分享电商行业发展的红利。(天天基金网)

李克强: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

李克强总理对庸官懒政现象的痛批,越来越频繁,力度越来越大,话锋语意,字里行间,也越来越透出强烈的“零容忍”意味。

最近一次责问,是在4月10日的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经济形势”本是这次会议主题,但是,李克强总理还是谈了很多为官之道,其中就强调,“对于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要‘动刀子’、‘出重拳’、公开曝光,坚决追责!”

再往前推想,在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就指出,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并强调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而在年初的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也强调说:“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

以上仅是李克强总理今年在公开场合的三次剑指庸官懒政,其实,自从上任以来,李克强还有太多次对庸官懒政现象的批评痛责。比如去年,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一些人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就是“尸位素餐”。

从“尸位素餐”“腐败”“追责”这一系列语词中,不难发现,对庸官懒政进行追责问责,必将成为本届政府的重磅亮剑。这是因为,庸官懒政会让改革失去动力,让发展丧失机遇。为此,人们现在也期待,能够像反腐败那样,以有效问责,让庸官无以遁形,让懒政遭受严惩,让官场呈现一个既风清气正,又积极作为的良好生态。

尽管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困难不容低估,特别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在经济新常态下,要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真正释放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稳中有进的大业,显然离不开领导干部积极作为,敢于担当,来激发新常态下的经济活力。这也就是李克强总理为什么要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干部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的原因。

特别是,面对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政府必须成为最有力的推动者和倡导者,这对很多官员来说,无疑就是新挑战、新考验。如果官员在工作上没有新状态,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不能在政策上通过制度创新来积极扶持,不能在资金上建立配套机制进行有效支持,不能在人才上通过激励机制来积极引进,不能为创新氛围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撑,那么,像创新驱动这样国家战略又怎么可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呢?又怎么能够把握住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良好发展机遇呢?

这样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李克强总理在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就痛心疾首地说,“去年批给的土地,70%仍然处于闲置状态!土地给了,一直闲着;钱下拨了,仍然‘趴’在账上;项目批了,迟迟未见开工!政策再好,不干有什么用?政策千条万条,不干就等于‘白条’!”从中不难发现,尽管中央的政策到位了,但向地方下达之后得不到官员的支持和配合,不能落到实处,可以说,庸官懒政让地方错失发展的良机,造成巨大损失,付出了极大代价。显然,这种行为绝不会是孤例。对这种极具破坏性和危害性的现象,当然要进行追责严惩。

当前,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很多领域都是蓝图已绘,只待落实。如果容忍庸官懒政现象,就势必直接影响到改革落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显然,要避免形成“中梗阻”效应,就必须维持良好的改革氛围,把握改革有利时机,激发改革者的“闯改创”精神。那种消极不作为的官场心态,尸位素餐的庸官懒政,只会形成不良风气,带来懒散作风,涣散人的信心勇气,使改革良机错失,浪费公共资源,增加改革成本。

绝不能让改革发展的机遇成果毁于庸官懒政。现在,是到了对庸官懒政进行彻底问责的时候了。既然庸官懒政也是一种腐败,那么,对庸官懒政要做到“零容忍”,就必须像反腐败那样,来将这样不作为、乱作为或者消极作为的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此,当前围绕改革和发展,必须通过对制度的梳理和完善,来建立健全对权力监督的新机制,来明晰官员“作为”的法定职责的标准,为官员确定“权力清单”,厘清“责任清单”,进而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特别是要利用好“绩效审计”这样的评估手段,形成真正“问责风暴”,让所有“庸官”无以遁形,让“懒政”受到惩罚。

经济新常态需要官员拿出新状态,改革需要官员积极作为来焕发新的生机,民众需要官员以创新担当来提供更多的获得感,绝不能再让改革发展的机遇成果毁在庸官懒政上了,接下来,期待像反腐败那样,对庸官懒政现象进行亮剑,来形成一个更有健康活力的官场生态。(中国经营报)

(责任编辑:DF070)


相关文章

  • 叶檀:地方执行力不强已成顽疾 政令难出中南海
  • 地方政府执行力不强已成顽疾,政令难出中南海,需要以督查的办法四处巡视,必须强调,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不可能行之久远. 6月6日,国务院发出通知,部署对所作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通知指出,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 ...查看


  • 中考时事政治近期2015试题必考题.2月
  • 中考时事政治近期2015试题必考题(2月) 一.国内部分: 1.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2月1日在北京召开.张高丽表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开 ...查看


  • 2016年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 2016年1月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1. 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5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显示,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亚洲,以高铁.核电和卫星等为代表的中国高 ...查看


  • 2015申论范文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古语有云:"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足见社会公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纵观古史,从"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理名言,到刘邦入关中后"杀人者死"的约法三章,对于 ...查看


  • 浙江省首届大中小学师生时政知识竞赛相关知识大汇总
  • 浙江省首届大中小学师生时政知识竞赛相关知识大汇总 1. 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确定的重大发展方略,成为浙江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金钥匙". 2.在全校师生中广为传唱的<大禹纪念歌>,是为了纪念大禹在治 ...查看


  • 国家公务员
  • 2012年7月时事政治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一.国内部分: 1.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7月1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中央 ...查看


  • 2012年时事政治试题与答案
  • 2012年时事政治试题与答案 2012年1月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1.2012 年 1 月 1 日消息,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工作部署,我国首个立体电视综合性试验频道中国(B)试验频道从元旦起开始试播,春节期间正式播出. A.数字电视 B.3D ...查看


  • 「堵」则岌岌可危 「疏」则政通人和
  • 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舜命鲧治水,鲧只懂得堙.填之法,失败后为舜所杀.面对滔滔洪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并且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加固和继续 ...查看


  • 钓鱼岛答案
  • 我国政府维护钓岛主权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我国政府维护钓岛主权的策略是中国政府一贯坚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权利,依据国际法,中国人最先发现.命名.利用.管辖钓鱼岛列岛,符合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