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际定位

探讨中国的国际定位

程 雯

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关系剧烈变化对世界的冲击广泛而深远。与此相联系,中国也从美苏对峙的阴影中逐渐走到前台,中国正在发生的和所做的一切,对国际社会来说日益重要,甚至在一些政治家看来,“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如何调整彼此之间的实力和利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心课题。”(注:Edited by Kim R.Holmes,James J.Przystup,Between Diplomacy and Deterrence: Strategies for U.S.Relations with China, The Heritage Foundation,1997,Foroword of McCain.)

如何认识中国在当前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比较准确的判断可以有利于理清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脉络,有利于中国找到更为有效的战略途径,顺势而为,在争取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同时,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中国的国际定位,以下分三个层次来探讨,即世界之中国、亚太之中国和中国之中国。

一、世界之中国

如果在世界范围内对不同的国家进行比较,有一些基础性因素决定了中国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素以泱泱大国著称;从地缘角度看,中国疆域辽阔,背倚欧亚大陆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广袤的领土和领海;从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上看,中国是正在崛起中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激发出来了巨大活力,如果能够长时期保持下去,对世界原有的力量结构和秩序规范将带来很大的冲击。这一切决定了中国无法不显其重要,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不同领域具有综合实力或潜力的国家之一。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中国在世界范围尤其在亚太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是未来多极世界的一极,是一个拥有可观前景的发展中大国。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要在未来保持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仍然面临着许多不可回避的矛盾和困难,国际作用的发挥还存在很大的局限。中国在许多方面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这里姑且不论诸多内部因素的困扰,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也必须应对诸多的挑战。

冷战的剑拔驽张到最后虽没有引发大规模热战,但其后大国间的力量消长和关系变化却是剧烈的,并反映出国际关系固有的逻辑力量,其中包括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经历了急剧的衰退,欧盟的联合步伐加快,日本的超常发展几乎到了尽头,中国的综合国力增长较快,但是历史负担过重,薄弱的基础不可能迅速改观。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里,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仍将继续,美国等西方传统强国的主导地位还不可能动摇。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减少崛起过程中国际秩序固有惯性的束缚,则是对外战略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世界历史的发展反复证明,每当一个落后大国的实力迅速上升时,几乎都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对于中国,这是一个充满重大机遇和巨大危险的时代。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相互调整关系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多一些有益的合作而不是激烈的对抗,需要中国和其它相关国家运用极大的智慧和作出持续的努力,如此才能避免历史上伴随新兴大国的出现而出现的那种冲突。诸多迹象已经说明中国崛起的艰难,不用说冷战后中美关系多次大幅度的起伏和摇摆,乃至紧张程度的增强,即使是像李登辉、陈水扁一类绝非君子的人也试图在台湾问题上借机一搏。中国的生存和发展必将在克服重重矛盾过程中才能实现。

当然,中国有能力克服和化解外部的束缚。历史上更为沉重的压力也没有压垮中国,何况中国的地位是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确定的。历史毕竟在进步,国际关系新的现实已经为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回旋余地。当前,各国在政治经济上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相互磨擦、相互冲突的复合关系已经基本取代了冷战时期那种“非友即敌”、“非合作即对抗”的比较简单的“零和”式的国家间关系。一个国家越来越不可能像过去那样过于注重个别领域的共同性或者差异性,通过限制别国的生存发展空间来获取自己的利益。新世纪人类面临着新的任务,长期困扰我们的霸权主义已难以适应现实的国际关系,更不能代表未来的方向。 不可否认,在大国角逐中,中国将在较长时期里处于战略守势。对于一个弱势国家,即使是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基本不可能通过直线的和简单的方式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这是战略思考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由此决定了中国只能寻求相对间接的战略途径。一旦急于摆脱被动的地位,追求现有条件下难以企及的东西,就很可能过度使用自己的实力,结果反会适得其反,使国家陷入更不安全的状态。历史上一些国家曾有的教训是,在安全问题上经常做出简单化的选择:或者是对抗、或者是依附;或者倒向这个大国、或者倒向那个大国;或者只注重某个领域的安全而忽视了其它领域安全利益的平衡。这种思想的匮乏和无力,自然会遗患安全战略的谋划。

一个时期以来,在中国的战略研究和思考中,存在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旦受到强权政治的欺负,就有人沉不住气,恨不得立即奋力反击拼命一搏;看到战后以来日本经济取得的进步,有人就探讨中国是否也存在搭世界领导者便车的可能;(注:莫德尔斯基的国际政治长周期规律较好地揭示了500年以来领导者、追随者和挑战者相互关系的演变轨迹,但是这一理论至少难以有效解释当代尤其冷战后的世界。可参见George Modelski,Long Cycles in World Politics ,Seattle,1987,以及近年《战略与管理》等刊物进行的有关讨论。)国内经济实现了十几年的持续增长,有人就开始盘算何时能够超过日本,赶上美国。与此相关,不妨回忆一下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国内有关东亚经济发展的许多学术作品,充斥着盲目的乐观情绪。如同黑白对弈,将棋局导向复杂、漫长,在过程中寻求机会,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取胜的关键。逞一时之勇气,赌国家之命运,是当前中国对外战略的大忌。

中国要达到维护安全和发展的预定目标,必然需要开发更广泛的战略资源和更广阔的回旋空间,经过曲折的道路和较长时期的努力才可以达达到。并且,中国战略力量的增强不仅要通过提高实力来实现,还要依赖于经营其它战略支撑。当前的中国不能也不应自我孤立,应谨慎而积极地寻求与外部联系的途径。经营或融入到某种安全网络中去就是一种积极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与国际安全机制和国际体系联系的途径和“接触点”越多也就越安全。如果有人想把强权加在你的头上,面对的将不仅是一个国家,还有背后种种有形和无形的支持。如果没有非洲统一组织,非洲国家可能是一盘散沙;没有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的石油资源就可能继续廉价流失。

当然,处于战略守势并不意味着处处受到限制、处处要被动防范。对待外部强权,一味采取对抗的姿态不可取,而一味屈从追随也不可行。需要发挥力量时就要有足够的决心,而应该妥协时就要适度后退。在不同领域、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或合作、协调,或针锋相对、勇于斗争,相互配合,相互借助,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如同中药治病,需要十几味、几十味药放在一起煎,才能发挥效力。中国的战略运用需要足够的灵活性,具备应付化解各种威胁的能力,不能长期死守固定的模式不放。弱势地位决定了中国尤其需要借助机会和创造机会。战略没有灵活性就可能看不到也把握不住机会,最后造成安全利益的损失。

中国要在21世纪能够有更大的作为,不仅要在国际竞争和角逐的一般技巧上下工夫,更重要的是应及时认清国际政治发展大的趋势,从而激发出更大的战略智慧,敏锐洞察未来世

界可能的走势,及时消除自身不适合未来发展的种种弊端,维护国家安全,谋求社会全面的发展。

顺势而为才能占有更多的主动。强大的对手如果背离了历史发展的逻辑,也难以有多大的作为。美欧、美日关系并非没有缝隙,中美关系也绝非必然要向更为紧张的方向发展。对于中国,确立安全战略要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为长远的观点,在变化的世界中谋求国家安全利益。

国家间联系日益紧密。与过去相比,国家间关系的复杂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当然也处于这样的网络之中。中国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21世纪国家间战略关系的复杂化趋势将会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战略哲学思考,应着眼于如何有效因应国际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结构,为国家的发展寻求比较有利的条件,特别要防止自己成为复杂局势下矛盾的焦点。

复杂性的增强必将加强国际关系整体的作用,逐渐削弱大国的特殊性。不论是美国,还是其它大国,都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当今世界充满如此多的问题,以至经受不起大的震荡,不论愿意不愿意,大国之间都必须进行更多更有效的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如果不那么确切,工作关系则必须保持。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任何复杂的巨系统一般都具有将秩序和混沌融入某种特殊平衡的能力。只有到了其生命的结束阶段,这个系统才可能打破原有的平衡。这本身就是战略资源。中国从中可以借用许多东西。利用大国之间的相互牵制维护国家应有的利益并不是不可能的。

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将给未来的国际关系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中国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在更加难以预见的未来发展自己,寻求更多的主动。有思想家已开始深入探讨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在充满未知的国际交系中,任何国家都不得不谨慎从事,彼此之间进行更多的协调,从而推动国家间关系相对平稳的发展。在过去的90年代,这样的趋势使国际局势在总体上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也曾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强权政治的发展。

复杂性增强的世界也是一个比较脆弱的世界。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中,一些小的输入就可能带来大的输出。从中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局部性的危机,却在很久以后仍不能平复。危机产生的持久影响和广泛的波及范围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解决今天的国际问题,哪怕看来似乎是很小的问题,都需要注重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直线和简化的思维方法已经越来越不管用了。强权政治终究也不能代表未来的方向。只

要中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国际关系复杂化的特点,正确处理国际关系中有形与无形、直接与间接、现实与长远、偶然与必然、状态与过程的辩证关系,就能更广泛地拓展不确定的战略空间,牵制住对手的手脚,为中国的现代化赢得更广泛的战略空间。

二、亚太之中国

从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将中国与亚太地区非常紧密地联系起来。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对亚太事务发挥影响的重要角色,其中在东亚地区尤其如此。增强与其它国家的相互信任,减少卷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努力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由于适合地区的特点,这一系列原则和主张在亚太地区受到广泛欢迎,获得了许多国家的理解和接受。

过去一段时期里,亚太经济的快速发展曾是地区稳定的一个基本因素,其中中国经济在90年代以年均9%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对地区稳定更是直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1997年东亚爆发严重金融危机之后,维护经济安全问题进一步突出。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仅维持了港币继续与美元挂钩,而且对防止东亚国家经济进一步下滑和金融危机影响范围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维护经济合作的有效性方面,中国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APEC 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组织,中国的主张是有影响的,在缓冲发达国家压力和要求方面往往能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实力增强,地区内对中国的猜测和怀疑也有所增加,比如,“中国威胁论”就有很大的市场。一些国家存在对中国的防范心理,美国有人更是把中国看作是可能对其领导者地位提出挑战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对手,从而对中国采取接触加遏制的政策。

对此,一方面应该看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越是迅速,来自外部的反弹也将会有所增强。中国地位的上升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目前中国的实力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经济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9左右,日本的1/5左右,人均GDP 和经济结构上的差距更是悬殊。另一方面,我们不应只注重中国在地区事务中受到许多束缚的一方面。否则,只能越来越放不开自己的手脚,甚至会有草木皆兵的紧张感。

实际上,在亚太当前及未来的形势发展中,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主宰地区事务。这有利于在维持力量平衡和相互制衡的基础上保持该地区的稳定。经过各国努力,实现地区战略关系的良性互动并非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而是有现实的基础的。如何对差异性进行整合,如何防范差异性的扩大可能带来的剧烈动荡,是决定地区未来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冷战后,亚

太地区对多边安全机制和经济合作机制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贡献,取得了比较迅速的进展。只有在参与中求发展,在参与中求主动,中国才会有越来越大的作为。

中国不仅是太平洋国家,同时也处于亚洲心脏地区,是亚欧大陆上一个重要的国家。由于地域辽阔且实力上升,中国影响所及已经不仅限于太平洋方向,同时也逐渐作用到内陆方向。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关系的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到今天,不把中国放在更广阔一些的范围来考察,就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在地区安全中所具有的分量。

随着北约东扩的影响直逼欧亚大陆腹地,随着俄罗斯“双头鹰”政策的实施,随着印巴核竞赛带来的紧张,以及当前美国对阿富汗进行的军事打击,亚太的范畴比以往更多地注入了中亚、南亚和俄罗斯的内容,大亚太的概念也更多地进入了战略家的思维之中。如界说中国在太平洋范围的作用比较多地体现在经济及其相关的政治领域,那么在扩大了的亚太范围内就不仅仅是这样,其中也包括对地区地缘战略关系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当前,在中国面对的太平洋西部边缘,带有冷战特点的东西方分界线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几个棘手的遗留问题,如朝鲜半岛和中国台湾问题。美国等主要国家的战略视野以及战略实施范围早已越过了原有的局限,向大陆腹地延伸。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在地缘上的重要性无疑进一步加强。

探讨中国的国际定位

程 雯

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关系剧烈变化对世界的冲击广泛而深远。与此相联系,中国也从美苏对峙的阴影中逐渐走到前台,中国正在发生的和所做的一切,对国际社会来说日益重要,甚至在一些政治家看来,“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如何调整彼此之间的实力和利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心课题。”(注:Edited by Kim R.Holmes,James J.Przystup,Between Diplomacy and Deterrence: Strategies for U.S.Relations with China, The Heritage Foundation,1997,Foroword of McCain.)

如何认识中国在当前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比较准确的判断可以有利于理清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脉络,有利于中国找到更为有效的战略途径,顺势而为,在争取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同时,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中国的国际定位,以下分三个层次来探讨,即世界之中国、亚太之中国和中国之中国。

一、世界之中国

如果在世界范围内对不同的国家进行比较,有一些基础性因素决定了中国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素以泱泱大国著称;从地缘角度看,中国疆域辽阔,背倚欧亚大陆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广袤的领土和领海;从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上看,中国是正在崛起中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激发出来了巨大活力,如果能够长时期保持下去,对世界原有的力量结构和秩序规范将带来很大的冲击。这一切决定了中国无法不显其重要,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不同领域具有综合实力或潜力的国家之一。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中国在世界范围尤其在亚太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是未来多极世界的一极,是一个拥有可观前景的发展中大国。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要在未来保持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仍然面临着许多不可回避的矛盾和困难,国际作用的发挥还存在很大的局限。中国在许多方面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这里姑且不论诸多内部因素的困扰,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也必须应对诸多的挑战。

冷战的剑拔驽张到最后虽没有引发大规模热战,但其后大国间的力量消长和关系变化却是剧烈的,并反映出国际关系固有的逻辑力量,其中包括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经历了急剧的衰退,欧盟的联合步伐加快,日本的超常发展几乎到了尽头,中国的综合国力增长较快,但是历史负担过重,薄弱的基础不可能迅速改观。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里,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仍将继续,美国等西方传统强国的主导地位还不可能动摇。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减少崛起过程中国际秩序固有惯性的束缚,则是对外战略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世界历史的发展反复证明,每当一个落后大国的实力迅速上升时,几乎都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对于中国,这是一个充满重大机遇和巨大危险的时代。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相互调整关系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多一些有益的合作而不是激烈的对抗,需要中国和其它相关国家运用极大的智慧和作出持续的努力,如此才能避免历史上伴随新兴大国的出现而出现的那种冲突。诸多迹象已经说明中国崛起的艰难,不用说冷战后中美关系多次大幅度的起伏和摇摆,乃至紧张程度的增强,即使是像李登辉、陈水扁一类绝非君子的人也试图在台湾问题上借机一搏。中国的生存和发展必将在克服重重矛盾过程中才能实现。

当然,中国有能力克服和化解外部的束缚。历史上更为沉重的压力也没有压垮中国,何况中国的地位是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确定的。历史毕竟在进步,国际关系新的现实已经为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回旋余地。当前,各国在政治经济上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相互磨擦、相互冲突的复合关系已经基本取代了冷战时期那种“非友即敌”、“非合作即对抗”的比较简单的“零和”式的国家间关系。一个国家越来越不可能像过去那样过于注重个别领域的共同性或者差异性,通过限制别国的生存发展空间来获取自己的利益。新世纪人类面临着新的任务,长期困扰我们的霸权主义已难以适应现实的国际关系,更不能代表未来的方向。 不可否认,在大国角逐中,中国将在较长时期里处于战略守势。对于一个弱势国家,即使是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基本不可能通过直线的和简单的方式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这是战略思考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由此决定了中国只能寻求相对间接的战略途径。一旦急于摆脱被动的地位,追求现有条件下难以企及的东西,就很可能过度使用自己的实力,结果反会适得其反,使国家陷入更不安全的状态。历史上一些国家曾有的教训是,在安全问题上经常做出简单化的选择:或者是对抗、或者是依附;或者倒向这个大国、或者倒向那个大国;或者只注重某个领域的安全而忽视了其它领域安全利益的平衡。这种思想的匮乏和无力,自然会遗患安全战略的谋划。

一个时期以来,在中国的战略研究和思考中,存在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旦受到强权政治的欺负,就有人沉不住气,恨不得立即奋力反击拼命一搏;看到战后以来日本经济取得的进步,有人就探讨中国是否也存在搭世界领导者便车的可能;(注:莫德尔斯基的国际政治长周期规律较好地揭示了500年以来领导者、追随者和挑战者相互关系的演变轨迹,但是这一理论至少难以有效解释当代尤其冷战后的世界。可参见George Modelski,Long Cycles in World Politics ,Seattle,1987,以及近年《战略与管理》等刊物进行的有关讨论。)国内经济实现了十几年的持续增长,有人就开始盘算何时能够超过日本,赶上美国。与此相关,不妨回忆一下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国内有关东亚经济发展的许多学术作品,充斥着盲目的乐观情绪。如同黑白对弈,将棋局导向复杂、漫长,在过程中寻求机会,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取胜的关键。逞一时之勇气,赌国家之命运,是当前中国对外战略的大忌。

中国要达到维护安全和发展的预定目标,必然需要开发更广泛的战略资源和更广阔的回旋空间,经过曲折的道路和较长时期的努力才可以达达到。并且,中国战略力量的增强不仅要通过提高实力来实现,还要依赖于经营其它战略支撑。当前的中国不能也不应自我孤立,应谨慎而积极地寻求与外部联系的途径。经营或融入到某种安全网络中去就是一种积极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与国际安全机制和国际体系联系的途径和“接触点”越多也就越安全。如果有人想把强权加在你的头上,面对的将不仅是一个国家,还有背后种种有形和无形的支持。如果没有非洲统一组织,非洲国家可能是一盘散沙;没有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的石油资源就可能继续廉价流失。

当然,处于战略守势并不意味着处处受到限制、处处要被动防范。对待外部强权,一味采取对抗的姿态不可取,而一味屈从追随也不可行。需要发挥力量时就要有足够的决心,而应该妥协时就要适度后退。在不同领域、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或合作、协调,或针锋相对、勇于斗争,相互配合,相互借助,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如同中药治病,需要十几味、几十味药放在一起煎,才能发挥效力。中国的战略运用需要足够的灵活性,具备应付化解各种威胁的能力,不能长期死守固定的模式不放。弱势地位决定了中国尤其需要借助机会和创造机会。战略没有灵活性就可能看不到也把握不住机会,最后造成安全利益的损失。

中国要在21世纪能够有更大的作为,不仅要在国际竞争和角逐的一般技巧上下工夫,更重要的是应及时认清国际政治发展大的趋势,从而激发出更大的战略智慧,敏锐洞察未来世

界可能的走势,及时消除自身不适合未来发展的种种弊端,维护国家安全,谋求社会全面的发展。

顺势而为才能占有更多的主动。强大的对手如果背离了历史发展的逻辑,也难以有多大的作为。美欧、美日关系并非没有缝隙,中美关系也绝非必然要向更为紧张的方向发展。对于中国,确立安全战略要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为长远的观点,在变化的世界中谋求国家安全利益。

国家间联系日益紧密。与过去相比,国家间关系的复杂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当然也处于这样的网络之中。中国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21世纪国家间战略关系的复杂化趋势将会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战略哲学思考,应着眼于如何有效因应国际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结构,为国家的发展寻求比较有利的条件,特别要防止自己成为复杂局势下矛盾的焦点。

复杂性的增强必将加强国际关系整体的作用,逐渐削弱大国的特殊性。不论是美国,还是其它大国,都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当今世界充满如此多的问题,以至经受不起大的震荡,不论愿意不愿意,大国之间都必须进行更多更有效的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如果不那么确切,工作关系则必须保持。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任何复杂的巨系统一般都具有将秩序和混沌融入某种特殊平衡的能力。只有到了其生命的结束阶段,这个系统才可能打破原有的平衡。这本身就是战略资源。中国从中可以借用许多东西。利用大国之间的相互牵制维护国家应有的利益并不是不可能的。

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将给未来的国际关系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中国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在更加难以预见的未来发展自己,寻求更多的主动。有思想家已开始深入探讨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在充满未知的国际交系中,任何国家都不得不谨慎从事,彼此之间进行更多的协调,从而推动国家间关系相对平稳的发展。在过去的90年代,这样的趋势使国际局势在总体上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也曾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强权政治的发展。

复杂性增强的世界也是一个比较脆弱的世界。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中,一些小的输入就可能带来大的输出。从中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局部性的危机,却在很久以后仍不能平复。危机产生的持久影响和广泛的波及范围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解决今天的国际问题,哪怕看来似乎是很小的问题,都需要注重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直线和简化的思维方法已经越来越不管用了。强权政治终究也不能代表未来的方向。只

要中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国际关系复杂化的特点,正确处理国际关系中有形与无形、直接与间接、现实与长远、偶然与必然、状态与过程的辩证关系,就能更广泛地拓展不确定的战略空间,牵制住对手的手脚,为中国的现代化赢得更广泛的战略空间。

二、亚太之中国

从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将中国与亚太地区非常紧密地联系起来。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对亚太事务发挥影响的重要角色,其中在东亚地区尤其如此。增强与其它国家的相互信任,减少卷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努力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由于适合地区的特点,这一系列原则和主张在亚太地区受到广泛欢迎,获得了许多国家的理解和接受。

过去一段时期里,亚太经济的快速发展曾是地区稳定的一个基本因素,其中中国经济在90年代以年均9%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对地区稳定更是直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1997年东亚爆发严重金融危机之后,维护经济安全问题进一步突出。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仅维持了港币继续与美元挂钩,而且对防止东亚国家经济进一步下滑和金融危机影响范围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维护经济合作的有效性方面,中国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APEC 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组织,中国的主张是有影响的,在缓冲发达国家压力和要求方面往往能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实力增强,地区内对中国的猜测和怀疑也有所增加,比如,“中国威胁论”就有很大的市场。一些国家存在对中国的防范心理,美国有人更是把中国看作是可能对其领导者地位提出挑战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对手,从而对中国采取接触加遏制的政策。

对此,一方面应该看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越是迅速,来自外部的反弹也将会有所增强。中国地位的上升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目前中国的实力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经济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9左右,日本的1/5左右,人均GDP 和经济结构上的差距更是悬殊。另一方面,我们不应只注重中国在地区事务中受到许多束缚的一方面。否则,只能越来越放不开自己的手脚,甚至会有草木皆兵的紧张感。

实际上,在亚太当前及未来的形势发展中,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主宰地区事务。这有利于在维持力量平衡和相互制衡的基础上保持该地区的稳定。经过各国努力,实现地区战略关系的良性互动并非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而是有现实的基础的。如何对差异性进行整合,如何防范差异性的扩大可能带来的剧烈动荡,是决定地区未来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冷战后,亚

太地区对多边安全机制和经济合作机制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贡献,取得了比较迅速的进展。只有在参与中求发展,在参与中求主动,中国才会有越来越大的作为。

中国不仅是太平洋国家,同时也处于亚洲心脏地区,是亚欧大陆上一个重要的国家。由于地域辽阔且实力上升,中国影响所及已经不仅限于太平洋方向,同时也逐渐作用到内陆方向。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关系的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到今天,不把中国放在更广阔一些的范围来考察,就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在地区安全中所具有的分量。

随着北约东扩的影响直逼欧亚大陆腹地,随着俄罗斯“双头鹰”政策的实施,随着印巴核竞赛带来的紧张,以及当前美国对阿富汗进行的军事打击,亚太的范畴比以往更多地注入了中亚、南亚和俄罗斯的内容,大亚太的概念也更多地进入了战略家的思维之中。如界说中国在太平洋范围的作用比较多地体现在经济及其相关的政治领域,那么在扩大了的亚太范围内就不仅仅是这样,其中也包括对地区地缘战略关系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当前,在中国面对的太平洋西部边缘,带有冷战特点的东西方分界线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几个棘手的遗留问题,如朝鲜半岛和中国台湾问题。美国等主要国家的战略视野以及战略实施范围早已越过了原有的局限,向大陆腹地延伸。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在地缘上的重要性无疑进一步加强。


相关文章

  • 品牌营销策划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
  • 品牌营销策划与管理(4273)自学考试大纲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品牌营销策划与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独立本科段)的重要专业课.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市场高度成熟,并且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与规模化的特点.营销活动与市场价值都 ...查看


  • 论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
  • 九十年代来,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建立有效的市场定位战略是一个十分迫切和亟待解决的问题.1997年,笔者有幸对荷兰银行竞争状况进行了考察,从而对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定位战略的思考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及市场定位战略 (一) ...查看


  • 地名聚焦 | 中国内地五城争做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能否脱颖而出?
  • 核心提示:9月25日,郑州.长沙.沈阳三地明确指出未来五年,要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目前,京沪穗渝津已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成都不久前被定位为"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那么,下一个国家级中心城市,郑州能否脱颖而出? ...查看


  • 滨海新区各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
  • 关于明确滨海新区各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2-03-26 字体大小:大中小 保护视力色: 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 明确滨海新区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是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 ...查看


  • 李宁产品定位案例
  • 李宁:定位谋变 一.李宁标语的改变 经过市场调研和无数次讨论之后,李宁公司还是决定挑战菲利普·科特勒(博客)先生的忠告-"建立定位以后再去改变它将是无比艰难的."2010年6月30日,李宁公司在北京亦庄生产基地举行新闻发 ...查看


  • 手机市场细分与STP分析
  • 市场细分报告 一.市场细分 1)地理 中国市场(大城市 中小城市 乡镇) 中国手机用户数达6.8亿,尽管需求很大,但竞争异常激烈,国际知名品牌 不仅拥有核心技术,还有一批强大的设计团队不断对技术.外观设计推陈出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站稳脚 ...查看


  • 中国20年设6个国家级新区
  • 10月10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公开介绍了<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有关情况.今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规划>,标志着南沙新区发展上升为国 ...查看


  • "一带一路"中的香港定位
  • 瞭望 | "一带一路"中的香港定位 ◆ 对应"一带一路"建设"五通"需求,香港可以把握五大角色定位,在促进"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查看


  • 中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战略定位
  • 中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战略定位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快速增长.200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仅为29亿美元,而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高达211.6亿美元,位于全球国家(地区) 排名的第13位.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五千余家境内投 ...查看


  •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 2008-11-22 15:55:29|  分类: 转载<中国旅游报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大纲)>策划创意思路(征求意见稿)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课题组 说明: 在中国改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