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快乐之源
《槐乡的孩子》教学案例
【引子】
走进语文,寻找快乐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略带凉意的秋风,迎面吹来,将校园中那几株桂花树藏着的香味轻轻吹散出来,暗香浮动,令人神清气爽,新的一个星期又开始了。我加紧脚步向教室走去,想快些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这美好的早晨。
来到教室,却见到一双双木然的眼神望着我,我心里有点发毛。学校的孩子来自全镇的各个地方,每周一他们都是早早起床,估计早餐还都是在路上解决的,来到学校一个个都显得那样的无精打采,木然的眼神,木然地看着,唉,当学生,谁说不苦呢?
想起今天要教的课文《槐乡的孩子》中“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的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当缕缕炊烟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同样是童年,槐乡的那份快乐,我们的孩子是不能体会的。但是,如何把这份快乐传达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字里行间,在文字中体会到?语文有自己独有的威力和独特的风景,学语文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今天,我就要带着孩子们去课文中寻找快乐,去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案例描述】
品味语文,享受快乐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对于这篇课文,我以“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为主线,展开整体阅读,通过整体阅读捕捉信息“槐乡孩子的快乐在哪里?” 在经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以后,我问:“孩子们,读了课文,你能说说槐乡的孩子是_______?吗”
生1:槐乡的孩子是懂事的,槐乡的孩子是不伸手向大人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不错,能抓住课文句子来理解,我微笑着点点头,示意坐下。
生2:槐乡的孩子是勤劳的,八月天多热,鸡热得„„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
生3:槐乡的孩子是离不开槐树的,课文第一段说„„
生4:槐乡的孩子是爱劳动的,因为: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
个性感悟,怎么就没有学生感悟到槐乡孩子的快乐呢?一颗不快乐的心,不是应该更容易看到别人的快乐吗?没办法,让我来拨动他们那根快乐的神经吧! 师:孩子们,你们真会读书,槐乡的孩子是不怕热的,是勤劳的,是懂事的,是爱劳动的,但他们更是快乐的,请默读课文,静下心来想想,看谁能发现槐乡孩子的快乐。
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偶尔有些许低低的讨论声,我知道,孩子们在偷偷交流,我不理会,装作自己没听见。他们在享受思考和交流的快乐,我又何必打断呢? 不久,小手陆陆续续地举起来了。
师:槐乡孩子的快乐在哪儿,你可以选择这样开头“槐乡孩子是快乐的,____________”
生1: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八月,槐树打了花苞„„小槐米藏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飘动„„”他们每天去山上打槐米,每天都能闻到槐花的香味,一定很快乐!
师:是啊,每天和槐花香做伴,这是多么诗意的生活啊,他们真快乐!
生2: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还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每天他们在山上都能听到云雀的歌声,多有诗意啊!
大概是受了第一个孩子和我的启发,这个孩子活学活用了。
师:云雀的歌声,一定很动听吧!你不仅发现了槐乡孩子充满诗意的快乐,还把老师刚才讲的话用了起来,真棒呢!(全班掌声)
瞧那小脸红的啊,他的快乐溢于言表。想必学习的快乐,此刻他是深有体会的, 生3: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把自己打来的槐米卖了,交学费。
师:能拿着自己赚到的钱去上学,一定会很自豪吧!这样的快乐,我是没有体会过的。真想试一试呢!我是没机会了,希望你们能去尝试这种快乐!
生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男孩常常是„„像觅食的小鸭子”。他们在打槐米的时候一定没有感到累,那么多槐米,他们可以卖很多钱呢!
“哈哈哈”,全班大笑,虽然回答得粗浅了些,但谁不说这是他的真实感受呢!
师:是啊,他们的快乐超越了他们的劳累,瞧,女孩的辫子也在快乐的起舞呢!让我们读出他们的快乐吧!
生5: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当缕缕炊烟„„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打了那么多的槐米,他们都高兴的唱起歌来了。
生6:槐乡孩子是快乐的,“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虽然他们劳累了一天,但他们脸上还是带着微笑。
师:你猜在睡梦中,他们会梦见些什么呢?
“打槐米” “拿着自己赚到的钱去交学费”„„
师:是啊,虽然劳累了一天,但是槐乡孩子的心中还是很快乐的,真是虽累—— 生齐:虽累却乐
却看孩子愁何在?一双双闪着光的眼睛,将他们的快乐展露无遗。语文学习的快乐必须经由语文本真的方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体验来实现,这一能力不是孩子天生具备的。因此,教师要给孩子搭建一座孩子和文本之间的桥梁,使孩子能够从自己出发,走进语言文字的美妙丛林中,去体验语文的魅力。现在做的还不够,我还要将孩子的感受在听说读写中体验,在语言文字中驻足,在丰富的情感中共鸣。
师:是啊,虽累却乐,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槐乡的孩子唱着跳着,田野里到处飘荡着他们的歌声。他们在唱什么歌呢?(出示)
“快乐在哪里?我来告诉你。她不在__________,也不在__________.她在
_______,她在_______,她在_______,她在_______,啊!快乐,他就在辛勤的劳动中。”
你能把这快乐的劳动之歌补充完整吗?
不久集班级孩子智慧的歌就完成了:“快乐在哪里?我来告诉你。她不在凉快的房间里,也不在好玩的电脑游戏里,她在淡淡的槐花香中,她在云雀快乐的歌声里,她在男孩的钩刀里,她在女孩的辫子里,她在满满的篮子里,她在孩子的梦乡中,啊!快乐,她就在辛勤的劳动中。”
配上《春天在哪里》的音乐,预备,唱,槐乡孩子的快乐和班级孩子的快乐在教室里交融,久久回荡„„
【教后反思】
守望语文,追求快乐
让孩子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让语文成为孩子快乐之源,在平时还可以这样做:
一、来一个吸引孩子的导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和学习的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必要时也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联系,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他是这样设计的,师:听说大家喜欢听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累的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他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竟然装满了水。多么意外的收获呀!假如你就是故事中的小姑娘,你会怎样做?(生答、师评价)真是个有爱心得好孩子。那故事中的小姑娘是怎样做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去看看故事中的小姑娘究竟是怎样做的?板书课题。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由不愿学到自愿学,有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求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用一点真心的小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在入学时是带来渴求知识的火花的,但是这点火花很快就熄灭了,而产生了教学上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儿童对学习的冷漠态度。”所以,在孩子阅读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给予正面性的评价,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的这份用心的呵护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天的课堂中,对于孩子们的个性感悟,“师:云雀的歌声,一定很动听吧!你不仅发现了槐乡孩子充满诗意的快乐,还把老师刚才讲的话用了起来,真棒呢!”“师:是啊,他们的快乐超越了他们的劳累,瞧,女孩的辫子也在快乐的起舞呢!让我们读出他们的快乐吧!”“师:是啊,每天和槐花香做伴,这是多么诗意的生活啊,他们真快乐!”„„这一句句话,对孩子自主感悟的肯定,增强了孩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如果说文本是学生精神得意寄托与憩息的殿堂,那么课堂就应该是学生施展才智的乐园。在乐园里,身为教师就一定要用我们的真心让学生笑得更甜,读得更美,让学生的心灵沐浴春风,其乐融融,努力使学生能把读书当成一件好玩的事。
三、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孩子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发现,就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很多孩子不再满足于老师给的评价语上,他们希望有更好的方式展示自己。如今天在孩子们充分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快乐之后,我出示的小诗,就给了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平台。在他们
填好了小诗,并配上音乐唱出来的时候,诗、请、乐巧妙地融为一体,孩子们在好玩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愉悦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惬意与幸福的感觉。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组成部分,因为这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照。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理应成为师生共同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追求。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对儿童来说,快乐本身就是一个有价值的教育目标,它直抵人的幸福。让孩子视学习为快乐,视学习语文为快乐,视快乐为语文的应有之义,由喜欢语文,走向情感的丰富、精神的崇高。
我守望在我的课堂上,我希望看见孩子们清亮的眼神,快乐的脸庞,我期待在我的陪伴下,孩子们能拥有丰富敏锐的语感、缤纷灿烂的笑脸,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快乐之源
《槐乡的孩子》教学案例
【引子】
走进语文,寻找快乐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略带凉意的秋风,迎面吹来,将校园中那几株桂花树藏着的香味轻轻吹散出来,暗香浮动,令人神清气爽,新的一个星期又开始了。我加紧脚步向教室走去,想快些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这美好的早晨。
来到教室,却见到一双双木然的眼神望着我,我心里有点发毛。学校的孩子来自全镇的各个地方,每周一他们都是早早起床,估计早餐还都是在路上解决的,来到学校一个个都显得那样的无精打采,木然的眼神,木然地看着,唉,当学生,谁说不苦呢?
想起今天要教的课文《槐乡的孩子》中“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的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当缕缕炊烟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同样是童年,槐乡的那份快乐,我们的孩子是不能体会的。但是,如何把这份快乐传达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字里行间,在文字中体会到?语文有自己独有的威力和独特的风景,学语文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今天,我就要带着孩子们去课文中寻找快乐,去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案例描述】
品味语文,享受快乐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对于这篇课文,我以“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为主线,展开整体阅读,通过整体阅读捕捉信息“槐乡孩子的快乐在哪里?” 在经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以后,我问:“孩子们,读了课文,你能说说槐乡的孩子是_______?吗”
生1:槐乡的孩子是懂事的,槐乡的孩子是不伸手向大人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不错,能抓住课文句子来理解,我微笑着点点头,示意坐下。
生2:槐乡的孩子是勤劳的,八月天多热,鸡热得„„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
生3:槐乡的孩子是离不开槐树的,课文第一段说„„
生4:槐乡的孩子是爱劳动的,因为: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
个性感悟,怎么就没有学生感悟到槐乡孩子的快乐呢?一颗不快乐的心,不是应该更容易看到别人的快乐吗?没办法,让我来拨动他们那根快乐的神经吧! 师:孩子们,你们真会读书,槐乡的孩子是不怕热的,是勤劳的,是懂事的,是爱劳动的,但他们更是快乐的,请默读课文,静下心来想想,看谁能发现槐乡孩子的快乐。
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偶尔有些许低低的讨论声,我知道,孩子们在偷偷交流,我不理会,装作自己没听见。他们在享受思考和交流的快乐,我又何必打断呢? 不久,小手陆陆续续地举起来了。
师:槐乡孩子的快乐在哪儿,你可以选择这样开头“槐乡孩子是快乐的,____________”
生1: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八月,槐树打了花苞„„小槐米藏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飘动„„”他们每天去山上打槐米,每天都能闻到槐花的香味,一定很快乐!
师:是啊,每天和槐花香做伴,这是多么诗意的生活啊,他们真快乐!
生2: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还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每天他们在山上都能听到云雀的歌声,多有诗意啊!
大概是受了第一个孩子和我的启发,这个孩子活学活用了。
师:云雀的歌声,一定很动听吧!你不仅发现了槐乡孩子充满诗意的快乐,还把老师刚才讲的话用了起来,真棒呢!(全班掌声)
瞧那小脸红的啊,他的快乐溢于言表。想必学习的快乐,此刻他是深有体会的, 生3: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把自己打来的槐米卖了,交学费。
师:能拿着自己赚到的钱去上学,一定会很自豪吧!这样的快乐,我是没有体会过的。真想试一试呢!我是没机会了,希望你们能去尝试这种快乐!
生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男孩常常是„„像觅食的小鸭子”。他们在打槐米的时候一定没有感到累,那么多槐米,他们可以卖很多钱呢!
“哈哈哈”,全班大笑,虽然回答得粗浅了些,但谁不说这是他的真实感受呢!
师:是啊,他们的快乐超越了他们的劳累,瞧,女孩的辫子也在快乐的起舞呢!让我们读出他们的快乐吧!
生5: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当缕缕炊烟„„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打了那么多的槐米,他们都高兴的唱起歌来了。
生6:槐乡孩子是快乐的,“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虽然他们劳累了一天,但他们脸上还是带着微笑。
师:你猜在睡梦中,他们会梦见些什么呢?
“打槐米” “拿着自己赚到的钱去交学费”„„
师:是啊,虽然劳累了一天,但是槐乡孩子的心中还是很快乐的,真是虽累—— 生齐:虽累却乐
却看孩子愁何在?一双双闪着光的眼睛,将他们的快乐展露无遗。语文学习的快乐必须经由语文本真的方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体验来实现,这一能力不是孩子天生具备的。因此,教师要给孩子搭建一座孩子和文本之间的桥梁,使孩子能够从自己出发,走进语言文字的美妙丛林中,去体验语文的魅力。现在做的还不够,我还要将孩子的感受在听说读写中体验,在语言文字中驻足,在丰富的情感中共鸣。
师:是啊,虽累却乐,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槐乡的孩子唱着跳着,田野里到处飘荡着他们的歌声。他们在唱什么歌呢?(出示)
“快乐在哪里?我来告诉你。她不在__________,也不在__________.她在
_______,她在_______,她在_______,她在_______,啊!快乐,他就在辛勤的劳动中。”
你能把这快乐的劳动之歌补充完整吗?
不久集班级孩子智慧的歌就完成了:“快乐在哪里?我来告诉你。她不在凉快的房间里,也不在好玩的电脑游戏里,她在淡淡的槐花香中,她在云雀快乐的歌声里,她在男孩的钩刀里,她在女孩的辫子里,她在满满的篮子里,她在孩子的梦乡中,啊!快乐,她就在辛勤的劳动中。”
配上《春天在哪里》的音乐,预备,唱,槐乡孩子的快乐和班级孩子的快乐在教室里交融,久久回荡„„
【教后反思】
守望语文,追求快乐
让孩子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让语文成为孩子快乐之源,在平时还可以这样做:
一、来一个吸引孩子的导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和学习的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必要时也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联系,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他是这样设计的,师:听说大家喜欢听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累的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他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竟然装满了水。多么意外的收获呀!假如你就是故事中的小姑娘,你会怎样做?(生答、师评价)真是个有爱心得好孩子。那故事中的小姑娘是怎样做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去看看故事中的小姑娘究竟是怎样做的?板书课题。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由不愿学到自愿学,有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求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用一点真心的小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在入学时是带来渴求知识的火花的,但是这点火花很快就熄灭了,而产生了教学上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儿童对学习的冷漠态度。”所以,在孩子阅读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给予正面性的评价,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的这份用心的呵护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天的课堂中,对于孩子们的个性感悟,“师:云雀的歌声,一定很动听吧!你不仅发现了槐乡孩子充满诗意的快乐,还把老师刚才讲的话用了起来,真棒呢!”“师:是啊,他们的快乐超越了他们的劳累,瞧,女孩的辫子也在快乐的起舞呢!让我们读出他们的快乐吧!”“师:是啊,每天和槐花香做伴,这是多么诗意的生活啊,他们真快乐!”„„这一句句话,对孩子自主感悟的肯定,增强了孩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如果说文本是学生精神得意寄托与憩息的殿堂,那么课堂就应该是学生施展才智的乐园。在乐园里,身为教师就一定要用我们的真心让学生笑得更甜,读得更美,让学生的心灵沐浴春风,其乐融融,努力使学生能把读书当成一件好玩的事。
三、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孩子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发现,就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很多孩子不再满足于老师给的评价语上,他们希望有更好的方式展示自己。如今天在孩子们充分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快乐之后,我出示的小诗,就给了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平台。在他们
填好了小诗,并配上音乐唱出来的时候,诗、请、乐巧妙地融为一体,孩子们在好玩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愉悦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惬意与幸福的感觉。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组成部分,因为这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照。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理应成为师生共同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追求。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对儿童来说,快乐本身就是一个有价值的教育目标,它直抵人的幸福。让孩子视学习为快乐,视学习语文为快乐,视快乐为语文的应有之义,由喜欢语文,走向情感的丰富、精神的崇高。
我守望在我的课堂上,我希望看见孩子们清亮的眼神,快乐的脸庞,我期待在我的陪伴下,孩子们能拥有丰富敏锐的语感、缤纷灿烂的笑脸,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