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电容器和电容3

第八节、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容器、电容》是高考的热点,是电场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

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学完匀强电场后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交流电路(电

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和电子线路(电磁振荡)的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承

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什么是电容器以及常用的电容器。

②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及其定义,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③知道公式及其含义,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会对平行板电容器问题的动态分析。

2.能力目标

①知道利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②学会在实验中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电容的定义和引入。

对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四、学情分析: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让学生知道电容器的结构,明确电容器的作用,了

解电容器的工作方式,重点掌握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知道它们与电量、电压

无关。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启发式、探究式、类比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电容器的定义和电容器的充放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

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要点:场强、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等。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展示各种电容器. 并做解释:这是一种能容纳电荷的容器, 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电容器以及描述它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电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电容器构造: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2电容器的充电、放电

操作: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

极板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做充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充电后, 切断与电源的联系,

两个极板间有电场存在, 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贮存在电场中, 称为电场

能.

操作: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 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 电容器就不

带电了, 这个过程叫放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放电电流. 放电后, 两极板间不存在电场,

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提问:电容器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什么? 待学生讨论后总结如

下:

小结:充电——带电量Q 增加, 板间电压U 增加, 板间场强E 增加, 电能转化为电

场能

放电——带电量Q 减少, 板间电压U 减少, 板间场强E 减少, 电场能转化为电能

3电容

与水容器类比后得出。说明:对于给定电容器,相当于给定柱

形水容器,C (类比于横截面积)不变。这是量度式,不是关

系式。在C 一定情况下,Q=CU,Q 正比于U 。

(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 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2)公式:C =Q

U

(3)单位:法拉(F )还有微法(μF )和皮法(pF ) 1F=106μF=1012pF

(4)电容的物理意义: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是由电容器本

身的性质(由导体大小、形状、相对位置及电介质)决定的, 与电容器是不是带

电无关.

4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1)[演示]感应起电机给静电计带电

说明: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 用来测量电势差. 把它的金属球与

一个导体相连, 把它的金属外壳与另一个导体相连, 从指针的偏转角度可以量出

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势差U.

现象:可以看到:

①. 保持Q 和d 不变, S越小, 静电计的偏转角度越大, U 越大, 电容C 越小;

②. 保持Q 和S 不变,d 越大,偏转角度越小,C 越小.

③. 保持Q 、d 、S 都不变, 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板, 静电计的偏转角度并且

减小, 电势差U 越小电容C 增大.

(2)结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与介电常数ε成正比, 跟正对面积S 成正比,

跟极板间的距离d 成反比

.

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真空 C =εS S 介质 C =r 4πkd 4πkd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课堂练习:

1.关于电容器的充放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充放电过程中外电路有瞬间电流

B .充放电过程中外电路有恒定电流

C .充电过程中电源提供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D .放电过程中电容器中的电场能逐渐减小

2.一平行板电容器始终与电池相连,现将一块均匀的电介质板插进电容器

恰好充满两极板间的空间,与未插电介质时相比

( ).

A .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增大 B.电容器的电容增大

C .两极板间各处电场强度减小 D.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

3.下列关于电容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容越大的电容器,带电荷量也一定越多

B .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为零

C .由C =Q /U 可知,C 不变时,只要Q 不断增加,则U 可无限制地增大

D .电容器的电容跟它是否带电无关

4、常用电容器(结合课本介绍P 30)

1.AD 2.AB 3.D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电容器和电容

(一)、电容器

1. 定义: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组成一个电容器。

2. 电容器的充、放电

充电——带电量Q 增加, 板间电压U 增加, 板间场强E 增加, 电能转化为电场能

放电——带电量Q 减少, 板间电压U 减少, 板间场强E 减少, 电场能转化为电能

3. 单位 F(法)

1F =106μF =1012pF

4. 说明电容是反映了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储存能量能力) 的物理量,其数值由

电容器的构造决定,而与电容器带不带电或带多少电无关。就像水容器一样,它

的容量与是否有水无关

(二)、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εr S

(三)、常用电容器

十、教学反思:我深深地体会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只要按照课本给出的知识点,进行一些学生实验就可以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学中以人为本,不放过教学中的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有机地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才能把新课程的精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处。

第八节、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容器、电容》是高考的热点,是电场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

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学完匀强电场后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交流电路(电

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和电子线路(电磁振荡)的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承

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什么是电容器以及常用的电容器。

②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及其定义,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③知道公式及其含义,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会对平行板电容器问题的动态分析。

2.能力目标

①知道利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②学会在实验中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电容的定义和引入。

对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四、学情分析: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让学生知道电容器的结构,明确电容器的作用,了

解电容器的工作方式,重点掌握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知道它们与电量、电压

无关。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启发式、探究式、类比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电容器的定义和电容器的充放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

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要点:场强、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等。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展示各种电容器. 并做解释:这是一种能容纳电荷的容器, 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电容器以及描述它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电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电容器构造: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2电容器的充电、放电

操作: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

极板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做充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充电后, 切断与电源的联系,

两个极板间有电场存在, 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贮存在电场中, 称为电场

能.

操作: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 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 电容器就不

带电了, 这个过程叫放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放电电流. 放电后, 两极板间不存在电场,

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提问:电容器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什么? 待学生讨论后总结如

下:

小结:充电——带电量Q 增加, 板间电压U 增加, 板间场强E 增加, 电能转化为电

场能

放电——带电量Q 减少, 板间电压U 减少, 板间场强E 减少, 电场能转化为电能

3电容

与水容器类比后得出。说明:对于给定电容器,相当于给定柱

形水容器,C (类比于横截面积)不变。这是量度式,不是关

系式。在C 一定情况下,Q=CU,Q 正比于U 。

(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 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2)公式:C =Q

U

(3)单位:法拉(F )还有微法(μF )和皮法(pF ) 1F=106μF=1012pF

(4)电容的物理意义: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是由电容器本

身的性质(由导体大小、形状、相对位置及电介质)决定的, 与电容器是不是带

电无关.

4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1)[演示]感应起电机给静电计带电

说明: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 用来测量电势差. 把它的金属球与

一个导体相连, 把它的金属外壳与另一个导体相连, 从指针的偏转角度可以量出

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势差U.

现象:可以看到:

①. 保持Q 和d 不变, S越小, 静电计的偏转角度越大, U 越大, 电容C 越小;

②. 保持Q 和S 不变,d 越大,偏转角度越小,C 越小.

③. 保持Q 、d 、S 都不变, 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板, 静电计的偏转角度并且

减小, 电势差U 越小电容C 增大.

(2)结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与介电常数ε成正比, 跟正对面积S 成正比,

跟极板间的距离d 成反比

.

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真空 C =εS S 介质 C =r 4πkd 4πkd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课堂练习:

1.关于电容器的充放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充放电过程中外电路有瞬间电流

B .充放电过程中外电路有恒定电流

C .充电过程中电源提供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D .放电过程中电容器中的电场能逐渐减小

2.一平行板电容器始终与电池相连,现将一块均匀的电介质板插进电容器

恰好充满两极板间的空间,与未插电介质时相比

( ).

A .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增大 B.电容器的电容增大

C .两极板间各处电场强度减小 D.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

3.下列关于电容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容越大的电容器,带电荷量也一定越多

B .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为零

C .由C =Q /U 可知,C 不变时,只要Q 不断增加,则U 可无限制地增大

D .电容器的电容跟它是否带电无关

4、常用电容器(结合课本介绍P 30)

1.AD 2.AB 3.D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电容器和电容

(一)、电容器

1. 定义: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组成一个电容器。

2. 电容器的充、放电

充电——带电量Q 增加, 板间电压U 增加, 板间场强E 增加, 电能转化为电场能

放电——带电量Q 减少, 板间电压U 减少, 板间场强E 减少, 电场能转化为电能

3. 单位 F(法)

1F =106μF =1012pF

4. 说明电容是反映了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储存能量能力) 的物理量,其数值由

电容器的构造决定,而与电容器带不带电或带多少电无关。就像水容器一样,它

的容量与是否有水无关

(二)、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εr S

(三)、常用电容器

十、教学反思:我深深地体会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只要按照课本给出的知识点,进行一些学生实验就可以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学中以人为本,不放过教学中的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有机地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才能把新课程的精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处。


相关文章

  • 高二物理[电容器与电容]教学设计选修3
  • 高二物理选修3<电容器与电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电容器与电容>来源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二册)第十三章第八节,这节内容是学习LC振荡电路的必备知识,也是学习交变电路和电子线路的基础 ...查看


  • 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 2014-2015固原五中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l5小题, 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电荷就是电子 B. 一个带电体的带电量为元电荷的12.5倍 ...查看


  • 2016-2017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物理
  • 2016-2017学年(上)月考考试卷 高二物理科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电学知识后对电工穿的高压作业服进行研究,发现高压作业服是用 ...查看


  • 高二物理月考试卷
  • 绝密★启用前 A B2014-2015学年度??? 学校3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C .e'=E m sin2ωt D4.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原线圈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P 为滑动变阻器 ...查看


  • 高二物理公式大总结
  • 高二物理公式大总结 高二物理公式大总结:电场-电磁感应 十三.电场 1. 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 ):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q1q2大小:F =k122. 库仑定律:(真空中点电荷)r2方向: ...查看


  •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物理
  • 民乐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关于电流和电阻, 下列 ...查看


  • 高二物理全电路欧姆定律教案9
  • 高中物理<电动势 闭合回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华南师大附中 黄爱国 教学目的: 一,帮助学生掌握电动势这一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 1,通过实例类比使学生了解电动势是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通过演 ...查看


  • 高二物理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1
  • 教学课题: 描述交变电流有物理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 理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含义,掌握它们相互间关系,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周期(频率)的大小. 2.理解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正弦式交 ...查看


  • 高一高二学科重难点
  • 高一数学: 上学期: 必修1 1. 几何与函数概念(函数及其表示.基本性质) 2. 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 3. 函数的应用(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2 1. 空间几何(结构.三维视图和直观图.表面积与体积) 2. 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