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的"梦"情节刍议

唐传奇的“梦”情节刍议

作者:郭宏英

来源:《西江文艺·上半月》2015年第04期

【摘 要】“梦”情节在唐传奇中受到青睐,本文以《枕中记》、《南柯太守传》和《离魂记》等作品为例,着重分析了“梦”情节的作用、艺术感染力,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唐传奇;“梦”情节;作用;艺术感染力;影响

梦情节的使用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屡见不鲜。在中国文化中, 神怪登仙主题都代表人们对怪异现象的解释及对超现实世界的向往。以儒学为主的正统文化非常注重现实世界, 排斥超现实的未知世界, 所以在史传传统中几乎没有神怪妖魔之形象和幻境的描绘。而唐传奇则背离史传选材标准, 描写了大量地所谓的神仙艳遇作品。如《游仙窟》《湘中怨解》《玄怪录·崔书生》《传奇·崔炜》等, 都有许多仙境的描写。尤其是描写梦境的作品, 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离魂记》等。其实这些形形色色的神怪故事, 实际上是文人内心种种欲望的追求但又得不到满足, 而又不愿安于现状时所产生的自慰式幻想。正是这种想象在客观上造成了文学创作方法的巨大变革,增添了作品的梦幻色彩,拓宽了文章的思想深度和表现力度。

一、“梦”情节的作用

“梦”这一现象被频繁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以达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唐传奇中梦情节的出现,不仅仅指其运用“梦”这一意象,而且还包括其塑造的狐妖鬼仙等增加唐传奇梦幻色彩的意象。

(一)梦幻与现实

唐传奇梦情节的运用不仅拓宽了唐传奇的表现空间,而且还带来唐传奇的无尽的艺术魅力,很多小说虽情节离奇,但描写地却仿佛煞有介事,虚实相生,情节生动曲折,梦幻与现实的重叠在艺术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梦借助非现实的虚构来表现现实,使作品自然地产生与读者一定的距离的疏离,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梦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搜奇志异,而要反映现实,因此唐传奇作者,常有意识的强调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契合之处,虚虚实实,文笔摇曳,富于变化。

在《南柯太守传》中,作者把梦境描写得十分精彩。幻中寄情的写法,极富艺术感染力,往往收到特殊的艺术效果。然而,作者并没有背离生活的真实,虽然运用真幻交织、虚实相生的手法但做到了奇而不失其真,幻而不离其实。小说中的蚁国是按照人间国都设计的,幻化的异类也是根据人的特性塑造的。小说中的一些重大情节,如淳于焚被招为驸马,出为郡

守,檀萝国入寇,中馋被逐等,都是现实政治生活的真实反映。就连一些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如淳于焚与群女在扬州禅智寺和孝感寺观石延舞,听俗讲;公主婚后给公公送“馈贺之礼”等,都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因此,小说看似是写梦,却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鲁迅先生称赞它:“假实证幻,余韵悠然”①,道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和作品的艺术特点。

(二)梦幻与爱情

梦在文学作品中受到青睐,来源于其自身的特征。梦在文学体裁中一般承担着虚拟、讽刺、抒情、感悟等表现功能。它能够作为一种生活现象进入文学作品,表现着一种艺术的真实,但它又为生活现象增添了梦幻色彩,使文学作品具有更广阔的解读空间。唐传奇小说家对恋爱题材的偏嗜,成为唐传奇的一大特点。清人章学诚云:“唐人乃有单篇,别为传奇一类,大抵情钟男女,不外悲欢离合……虽情态万殊,而大致略似。其始不过淫思古意,辞客寄怀,犹诗家之乐府古艳诸篇也。”②可见爱情题材在唐传奇中所占比重。

梦幻与爱情主要表现在唐传奇的爱情故事中。集中表现男女爱情的小说始于唐传奇,梦幻与爱情的代表作品主要为陈玄佑的《离魂记》。王宙和倩娘两人青梅竹马,倩娘在得知父亲王镒出尔反尔将她许配给别人后,抑郁痛苦,而王宙也选择离开。倩娘的魂魄与肉体分离,跟随王宙而去。两人以非凡的离魂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捍卫爱情。离魂这一情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黑格尔曾经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学》)又说:“真正的创造性就是艺术想象活动。”陈玄佑构想出的离魂情节,是最积极的浪漫主义花朵,是小说的优美动人之处。用虚幻的形式来表达真实的感情,往往比真实地表达这些感情更感人更深刻。

二、“梦”情节的艺术感染力

梦情节的运用使作品有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和诗意之美。凡人世俗之恋,梦幻的外衣,为小说增添了许多瑰丽奇幻的色彩。唐传奇中梦情节的运用还表现在其刻画了许多狐妖鬼仙的形象,这些形象作为人来到人间,为平凡的人间之事增添了许多不平凡的甚至奇幻瑰丽的色彩。当代学者刘仲宇先生曾说:“自从上古迄于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没有哪个领域是不曾有过精怪介入的,中国人的文化体系,没有哪个领域是不曾有过精怪的踪迹的。”③

神话故事李朝威的《柳毅传》讲述了龙女与落第书生柳毅相爱的故事,反映了人世间的婚姻爱情问题。小说中所写龙女在夫家受到丈夫凌辱和公婆的迫害实际上是古代一般妇女所遭受的痛苦。作者塑造的柳毅这个侠义人物对龙女的遭遇抱着极大同情,并且塑造钱塘君这一具有神奇本领的猛士,让他去惩罚泾川次子的全家,从中我们都可看出作者对封建妇女所受凌辱不忍坐视的态度以及一种用暴力去复仇的激烈的复仇意识。

唐传奇发展到中后期,反映现实、贴近生活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自然与道教的渐衰有关而更多的恐怕是作者对神鬼精怪故事的虚幻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因此通过各种离奇的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影射政治斗争的作品也就越来越多。

三、“梦”情节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在对后世题材的提供上,唐传奇对我国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梦的使用在宋话本、元杂剧和明清小说戏曲中都有继承。唐传奇的奇幻虚构色彩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创作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唐传奇梦情节的使用为后世的故事框架叙事方式开辟了路径,积累了经验。唐传奇为一大批优秀的戏曲作品提供了基本素材和题材。诸如尚忠贤的《柳毅传书》取材于《柳毅传》,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邯郸记》《南柯记》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第二,后世作品的改编关键是吸取了唐传奇的“奇”。后世戏曲用其奇特的故事、奇特的人物、奇特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其“奇”。明传奇冠之以“奇”是因为其情节内容之奇幻色彩,而这些作品大都取材于唐传奇。

唐传奇梦情节对后世的影响还表现在后世对其笔法的继承上。蒲松龄发展了唐传奇的叙事技巧使其在艺术上臻于成熟,运用梦幻笔致抨击时弊揭露官场黑暗和现实黑暗,力度深刻使人惊醒。

综上所述,《枕中记》、《南柯太守传》和《离魂记》这类作品主要以梦境为描写对象,加上唐传奇作品中丰富的狐妖鬼仙形象,作者通过这些精心虚构的生动离奇的故事情节来寄寓作者丰富的人生见解。这类作品也因此更加突出了其文化内涵和对社会生活、士人心态的更加深刻的洞察。唐代记梦模式小说的出现,是与当时的社会心理、审美文化、政治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唐传奇在梦幻的表象下探索其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使唐传奇的记梦小说有了其真正的价值。

注释: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长沙:岳麓书社,2010:54.

②章学诚.文史通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98.

③刘仲宇.中国精怪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

[参考文献】

[1]吴志达.唐人传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唐传奇鉴赏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长沙:岳麓书社,2010.

[4]张献芳.中国小说简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5]中国小说史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6]程毅中.唐代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7]张振军.传统小说与中国文化[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中国小说批评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唐传奇的“梦”情节刍议

作者:郭宏英

来源:《西江文艺·上半月》2015年第04期

【摘 要】“梦”情节在唐传奇中受到青睐,本文以《枕中记》、《南柯太守传》和《离魂记》等作品为例,着重分析了“梦”情节的作用、艺术感染力,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唐传奇;“梦”情节;作用;艺术感染力;影响

梦情节的使用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屡见不鲜。在中国文化中, 神怪登仙主题都代表人们对怪异现象的解释及对超现实世界的向往。以儒学为主的正统文化非常注重现实世界, 排斥超现实的未知世界, 所以在史传传统中几乎没有神怪妖魔之形象和幻境的描绘。而唐传奇则背离史传选材标准, 描写了大量地所谓的神仙艳遇作品。如《游仙窟》《湘中怨解》《玄怪录·崔书生》《传奇·崔炜》等, 都有许多仙境的描写。尤其是描写梦境的作品, 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离魂记》等。其实这些形形色色的神怪故事, 实际上是文人内心种种欲望的追求但又得不到满足, 而又不愿安于现状时所产生的自慰式幻想。正是这种想象在客观上造成了文学创作方法的巨大变革,增添了作品的梦幻色彩,拓宽了文章的思想深度和表现力度。

一、“梦”情节的作用

“梦”这一现象被频繁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以达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唐传奇中梦情节的出现,不仅仅指其运用“梦”这一意象,而且还包括其塑造的狐妖鬼仙等增加唐传奇梦幻色彩的意象。

(一)梦幻与现实

唐传奇梦情节的运用不仅拓宽了唐传奇的表现空间,而且还带来唐传奇的无尽的艺术魅力,很多小说虽情节离奇,但描写地却仿佛煞有介事,虚实相生,情节生动曲折,梦幻与现实的重叠在艺术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梦借助非现实的虚构来表现现实,使作品自然地产生与读者一定的距离的疏离,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梦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搜奇志异,而要反映现实,因此唐传奇作者,常有意识的强调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契合之处,虚虚实实,文笔摇曳,富于变化。

在《南柯太守传》中,作者把梦境描写得十分精彩。幻中寄情的写法,极富艺术感染力,往往收到特殊的艺术效果。然而,作者并没有背离生活的真实,虽然运用真幻交织、虚实相生的手法但做到了奇而不失其真,幻而不离其实。小说中的蚁国是按照人间国都设计的,幻化的异类也是根据人的特性塑造的。小说中的一些重大情节,如淳于焚被招为驸马,出为郡

守,檀萝国入寇,中馋被逐等,都是现实政治生活的真实反映。就连一些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如淳于焚与群女在扬州禅智寺和孝感寺观石延舞,听俗讲;公主婚后给公公送“馈贺之礼”等,都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因此,小说看似是写梦,却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鲁迅先生称赞它:“假实证幻,余韵悠然”①,道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和作品的艺术特点。

(二)梦幻与爱情

梦在文学作品中受到青睐,来源于其自身的特征。梦在文学体裁中一般承担着虚拟、讽刺、抒情、感悟等表现功能。它能够作为一种生活现象进入文学作品,表现着一种艺术的真实,但它又为生活现象增添了梦幻色彩,使文学作品具有更广阔的解读空间。唐传奇小说家对恋爱题材的偏嗜,成为唐传奇的一大特点。清人章学诚云:“唐人乃有单篇,别为传奇一类,大抵情钟男女,不外悲欢离合……虽情态万殊,而大致略似。其始不过淫思古意,辞客寄怀,犹诗家之乐府古艳诸篇也。”②可见爱情题材在唐传奇中所占比重。

梦幻与爱情主要表现在唐传奇的爱情故事中。集中表现男女爱情的小说始于唐传奇,梦幻与爱情的代表作品主要为陈玄佑的《离魂记》。王宙和倩娘两人青梅竹马,倩娘在得知父亲王镒出尔反尔将她许配给别人后,抑郁痛苦,而王宙也选择离开。倩娘的魂魄与肉体分离,跟随王宙而去。两人以非凡的离魂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捍卫爱情。离魂这一情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黑格尔曾经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学》)又说:“真正的创造性就是艺术想象活动。”陈玄佑构想出的离魂情节,是最积极的浪漫主义花朵,是小说的优美动人之处。用虚幻的形式来表达真实的感情,往往比真实地表达这些感情更感人更深刻。

二、“梦”情节的艺术感染力

梦情节的运用使作品有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和诗意之美。凡人世俗之恋,梦幻的外衣,为小说增添了许多瑰丽奇幻的色彩。唐传奇中梦情节的运用还表现在其刻画了许多狐妖鬼仙的形象,这些形象作为人来到人间,为平凡的人间之事增添了许多不平凡的甚至奇幻瑰丽的色彩。当代学者刘仲宇先生曾说:“自从上古迄于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没有哪个领域是不曾有过精怪介入的,中国人的文化体系,没有哪个领域是不曾有过精怪的踪迹的。”③

神话故事李朝威的《柳毅传》讲述了龙女与落第书生柳毅相爱的故事,反映了人世间的婚姻爱情问题。小说中所写龙女在夫家受到丈夫凌辱和公婆的迫害实际上是古代一般妇女所遭受的痛苦。作者塑造的柳毅这个侠义人物对龙女的遭遇抱着极大同情,并且塑造钱塘君这一具有神奇本领的猛士,让他去惩罚泾川次子的全家,从中我们都可看出作者对封建妇女所受凌辱不忍坐视的态度以及一种用暴力去复仇的激烈的复仇意识。

唐传奇发展到中后期,反映现实、贴近生活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自然与道教的渐衰有关而更多的恐怕是作者对神鬼精怪故事的虚幻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因此通过各种离奇的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影射政治斗争的作品也就越来越多。

三、“梦”情节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在对后世题材的提供上,唐传奇对我国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梦的使用在宋话本、元杂剧和明清小说戏曲中都有继承。唐传奇的奇幻虚构色彩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创作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唐传奇梦情节的使用为后世的故事框架叙事方式开辟了路径,积累了经验。唐传奇为一大批优秀的戏曲作品提供了基本素材和题材。诸如尚忠贤的《柳毅传书》取材于《柳毅传》,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邯郸记》《南柯记》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第二,后世作品的改编关键是吸取了唐传奇的“奇”。后世戏曲用其奇特的故事、奇特的人物、奇特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其“奇”。明传奇冠之以“奇”是因为其情节内容之奇幻色彩,而这些作品大都取材于唐传奇。

唐传奇梦情节对后世的影响还表现在后世对其笔法的继承上。蒲松龄发展了唐传奇的叙事技巧使其在艺术上臻于成熟,运用梦幻笔致抨击时弊揭露官场黑暗和现实黑暗,力度深刻使人惊醒。

综上所述,《枕中记》、《南柯太守传》和《离魂记》这类作品主要以梦境为描写对象,加上唐传奇作品中丰富的狐妖鬼仙形象,作者通过这些精心虚构的生动离奇的故事情节来寄寓作者丰富的人生见解。这类作品也因此更加突出了其文化内涵和对社会生活、士人心态的更加深刻的洞察。唐代记梦模式小说的出现,是与当时的社会心理、审美文化、政治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唐传奇在梦幻的表象下探索其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使唐传奇的记梦小说有了其真正的价值。

注释: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长沙:岳麓书社,2010:54.

②章学诚.文史通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98.

③刘仲宇.中国精怪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

[参考文献】

[1]吴志达.唐人传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唐传奇鉴赏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长沙:岳麓书社,2010.

[4]张献芳.中国小说简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5]中国小说史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6]程毅中.唐代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7]张振军.传统小说与中国文化[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中国小说批评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相关文章

  •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考试(答案)
  •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考试答案 (考试范围:<中国现代文学>全书) 一.填空题 1. <围城> 2. <狂人日记> 3. <两个家庭> 4.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5. < ...查看


  • 影视剧重拍现象评析
  •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市400715) [摘 要]近年来重拍之风盛行,许多经典影视作品.文学名著等陆续成为影视剧制作者们的新宠,他们将其再次搬上荧屏从而刮起阵阵重拍热,这种"回炉"现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 ...查看


  • 刍议入户盗窃转化为抢劫罪之认定
  • [摘要]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入户盗窃构成盗窃罪. 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入户 ...查看


  • 刍议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确定标准
  • 摘要专利权诉讼中,损害赔偿是承担侵权责任的主要形式,其具体数额的确定关系到最终维权的效果,专利法及司法解释规定了四种计算赔偿数额的标准,鉴于上述方法比较原则过于简单,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做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查看


  • 酒驾入刑的法律刍议
  • 摘要 醉驾入刑彰显了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本意,但在对危险驾驶罪适用时,问题凸显.争论不断.本文以期通过反思我国立法及司法中存在的漏洞和缺失,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 法益 多样化 界定 档次 量刑失衡 中图分类号:D631.5 文献标识码:A 汽 ...查看


  • 性工作者地位合法化问题刍议
  • 性工作者地位合法化问题刍议 摘要:性工作者这一边缘群体的存在,触及法律的禁区,也挑战着公众的道德底线.她们艰难的生存困境却也着实令人同情,有观点认为将性工作者地位合法化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性工作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本文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对这 ...查看


  • _革命历史_的复杂显影_近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述评
  • [特别策划] "革命历史"的复杂显影 --近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述评 刘复生 2000年以来,那些为人所熟知的有关革命历史的小说,以及我们对这些小说的阅读记忆,甚至我们关于这些小说的文学评价,已经不可分割地和同名的影视 ...查看


  • 刍议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
  • 刍议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 2011-03-09 14:19:1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赵进伟 刑事犯罪民事部分赔偿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称之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该制度的设立实际上是解决因刑事犯罪的被告人在承担刑事责 ...查看


  • 试论唐传奇叙事中女性形象的嬗
  • 05 试论"恨不相逢未嫁时"(1-2) 阅1/转1  14小时前 试论唐传奇叙事中女性形象的嬗... 阅1/转0  14小时前 白居易<昭君怨>诗歌艺术特色... 阅1/转1  14小时前 论<酉阳杂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