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国土资源局
关于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作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如下:
一、地质灾害分布情况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泥石流、滑坡、崩塌以及不稳定斜坡。2002年8月,成都水文地质工程中心对我县地质灾害进行普查统计,全县共有种类地质灾害点210处,其中泥石流80处,滑坡92处,不稳定斜坡36处,崩塌1处,人工边坡1处,近年来又新增地质灾害点30多处,多为滑坡或泥石流。灾害点主要分布于孙水河沿岸成昆铁路、米市、两河口、光明、拉克、冕山及 108国道沿线的红莫、鲁基、李子等乡镇,基本上涵盖了全县。我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给广大人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难度较大, 形成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并有加剧的趋势。
二、工作措施
(一)抓好省、州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文件精神的落实 切实抓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快速的落实省、州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文件精神和任务,及时向县政府汇报,汛前召开全县24乡镇和相关单位参加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传达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文件精神。贯彻文件要求,在汛期到来之前迅速做好了防灾落实工作,将防灾工作落到实处。
(二)做好宣传
在汛期前、中将充分利用宣传画、广播等各种宣传媒介,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目的、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到地质灾害点农户家中进行宣传,重点防御区做到人人明白。
(三)加强领导
编制《2010年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01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报县政府和州局备案。
将在“应急预案”中明确成立了喜德县地质灾害防灾指挥部,总指挥由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常务指挥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指挥由县人武部部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各相关局局长担任。统筹规范和指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对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应急分队等工作机构。
由于工作和人员的不定期变动,2010年将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机构,配齐人员,各负其责,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
(四)完善制度
建立《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到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检查,及时传达灾害性天气信息,要求地质灾害重点防预区建立相关制度、防灾预案、监测记录;地质灾害危险处建立警示标志,做好群测群防,使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
(五)责任到位
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把矿山地质灾害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把矿山企业业主及采矿权人组织起来让他们随时监测各自采区的汛情和险情,责任到人,发挥群防体系功能。重点监测和防治区,及时将防灾避险明白卡分发到受灾威胁农户手中,
制定地质防灾应对和措施等,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大检查力度
将在5月前对全县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并整理备案,划分重点防治区,重点监测区。对全县的采矿、探矿活动进行了全面检查,治止乱采滥挖破坏地质环境的现象发生。对全县24个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完善防灾工作薄弱环节。
三、2010年工作重点
1、成立喜德县地质环境监察站,具体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在县发改、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下,争取县城东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早日开工。
3、积极向省国土资源厅争取将李子乡中心校滑坡纳入工程治理。
4、做好2010年度省国土资源厅下达我县44户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工作。
二0-0年二月五日
喜德国土资源局
关于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作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如下:
一、地质灾害分布情况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泥石流、滑坡、崩塌以及不稳定斜坡。2002年8月,成都水文地质工程中心对我县地质灾害进行普查统计,全县共有种类地质灾害点210处,其中泥石流80处,滑坡92处,不稳定斜坡36处,崩塌1处,人工边坡1处,近年来又新增地质灾害点30多处,多为滑坡或泥石流。灾害点主要分布于孙水河沿岸成昆铁路、米市、两河口、光明、拉克、冕山及 108国道沿线的红莫、鲁基、李子等乡镇,基本上涵盖了全县。我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给广大人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难度较大, 形成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并有加剧的趋势。
二、工作措施
(一)抓好省、州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文件精神的落实 切实抓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快速的落实省、州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文件精神和任务,及时向县政府汇报,汛前召开全县24乡镇和相关单位参加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传达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文件精神。贯彻文件要求,在汛期到来之前迅速做好了防灾落实工作,将防灾工作落到实处。
(二)做好宣传
在汛期前、中将充分利用宣传画、广播等各种宣传媒介,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目的、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到地质灾害点农户家中进行宣传,重点防御区做到人人明白。
(三)加强领导
编制《2010年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01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报县政府和州局备案。
将在“应急预案”中明确成立了喜德县地质灾害防灾指挥部,总指挥由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常务指挥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指挥由县人武部部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各相关局局长担任。统筹规范和指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对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应急分队等工作机构。
由于工作和人员的不定期变动,2010年将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机构,配齐人员,各负其责,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
(四)完善制度
建立《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到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检查,及时传达灾害性天气信息,要求地质灾害重点防预区建立相关制度、防灾预案、监测记录;地质灾害危险处建立警示标志,做好群测群防,使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
(五)责任到位
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把矿山地质灾害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把矿山企业业主及采矿权人组织起来让他们随时监测各自采区的汛情和险情,责任到人,发挥群防体系功能。重点监测和防治区,及时将防灾避险明白卡分发到受灾威胁农户手中,
制定地质防灾应对和措施等,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大检查力度
将在5月前对全县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并整理备案,划分重点防治区,重点监测区。对全县的采矿、探矿活动进行了全面检查,治止乱采滥挖破坏地质环境的现象发生。对全县24个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完善防灾工作薄弱环节。
三、2010年工作重点
1、成立喜德县地质环境监察站,具体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在县发改、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下,争取县城东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早日开工。
3、积极向省国土资源厅争取将李子乡中心校滑坡纳入工程治理。
4、做好2010年度省国土资源厅下达我县44户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工作。
二0-0年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