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案例分析
引言:患有强迫症的病人,有的脑海中反复不断地出现某一件往事、某一句话、某一段歌曲(强迫回忆);有的对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或日常琐事无休无止地思索(强迫性穷思竭虑);有的对业已完成的事情总也放心不下,疑虑不安(强迫怀疑);有的在想到、看到、听到一个词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另外一个词或观念,甚至产生与原来相对立的词或观念(强迫联想及强迫性对立观念);有的表现对某些事物不合情理的担心、厌恶等情绪反应,明知不必要如此,却无法克服(强迫情绪);有的反复体验到内心里违背自己意愿的冲动,如走到高处则产生往下跳的冲动(强迫意向)。
上述的这些病症会严重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使病人十分痛苦。为了减轻强迫观念和情绪引起的焦虑,病人会做出某些强迫行为,比如反复不断地洗手,不可克制地检查、计数。有的病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对称,要遵循固定不变的仪式顺序,比如,出门时一定要左脚先迈出家门,回家后脱下的鞋一定要头朝东(强迫性仪式动作)。这些仪式程序对他们来说往往象征着凶吉祸福以及能逢凶化吉等意义。病人明知这样做很可笑,却又不做不行,否则焦虑不安。可是,做了之后虽然紧张焦虑消除了,却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 内容摘要:本文是对一例高中毕业班女生强迫症的心理咨询记录及分析报告。从来访者成长过程和学习、生活事件了解到来访者性格和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来访者自从进入高三年以来,整天忧心忡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时候忧虑自己会生病,有时候
担心自己在回家路的上会出车祸,甚至担忧自己为什么还有杀人的念头,而且害怕这种念头真的会变成杀人的行为,于是,她害怕与人交往,整天呆在家里不敢上学校,感到自己极端的恐惧和痛苦。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CCMD-3)》的诊断标准,本案例符合强迫症的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等症状,且病程超过半年,故诊断为神经症中的强迫症。然后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领悟疗法、新精神分析疗法的原理进行咨询辅导,根据来访者的生活状态和本人的回访证明本咨询案例为是效咨询辅导。
关键词:强迫症、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领悟疗法、新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
背景知识:
1. 强迫症
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或/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而是病人不愿意想的。明知是不合理,但不能摆脱,使病人感到痛苦,与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
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0.3‰。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无显著区别。
2.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2.1遗传因素
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2.2性格特征
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2.3精神因素
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有人用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件联系的结果。关于扣带回活动过度可能与强迫症的
发生有关的说法,尚缺少扣带回的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直接证据。原理心理学认为:觉察系统本身具有配置功能,前额叶是以配置的方式设立一个参照样本。参照样本能够直接对照本义系统产出的样本,分析客观事物的相对意义,使人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反应。让人们清醒时前额叶样本能够一直点亮丘觉,决定了人们当时的意识状态和心理环境。强迫症过于强化某一个或某一类样本的配置,从而产生强迫症状。如果将强迫症状让当事人当作病症看待,反而强化了症状,如果说服当事人能够信服这不是病症,反而有利于学习、记忆,并让当事人坚持用强迫法去学习、记忆,强迫症状很快消失,对治疗临床强迫症效果显著。
3.强迫症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如个体的完美主义倾向,敏感内向以及错误的思维模式或思维习惯导致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大脑的生理机制来达到治疗的效果,所以药物它并不是针对强迫症的病源来进行治疗的,因而它是治标的,其作用只能是暂时的控制症状,而无法达到治愈症状。中国有句古话叫“心病还需心药医”,所以对强迫症的治疗应该要以心理治疗为主,纠正其个性缺点和错误的思维模式或习惯才是治本。
一、一般资料
来访者S,女,年龄:十八岁,出生地:福建晋江,教育程度:高三年学生,民族:汉,婚姻状况:未婚。初诊时间:2008年3月。 来访者家住晋江市某镇,其父母为农民,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家族内没有发现精神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进入高三年以来,自己经常感到焦虑不安、心情苦闷、胡思乱想,注意力不很集中,食欲不振、失眠、头晕、心悸,从而严重地影响到本人的学习和生活。
个人陈述:我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度过自己的童年时代,在父母关怀的日子里完成小学的学业,幸运的成长。父母没有什么知识,但对我们兄弟姐妹的学习都很关心、很重视。
升入中学后,由于学校离我的家很近,因此每天都通学,并没有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所以在家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都是由父母照顾。现在我是一名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列。但尽管我是一名高三年学生,二年多的高中学习生活,我对父母的依恋不但没有减弱,而且还更加的依恋,觉得今后上大学离开了父母自己就会失去方向感。于是,我常常为这些不必要烦恼的事情痛苦不已,陷入思念父母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我对高中毕业班繁重的学习任务感到压力很大,面对学习上的压力,我整天忧心忡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时候忧虑自己会生病,有时候担心自己在回家路的上会出车祸。在上高三下学期的某一天,我偶然在报刊上看到某大学校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凶杀案,从那天后,此凶杀案在我的头脑中一直盘旋无法挥去,使我更为担忧的是自己为什么还有杀人的念头,而且害怕这种念头真的会变成杀人的行为,于是,我整天呆在家里不敢上学校,感到自己极端的恐惧和痛苦,总之,从那天以后我没有一天往好的方面想。夜里不是
失眠,就是恶梦不断。因此,我更加担心自己现在的身体状态和今后的前途。我很想知道自己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焦虑和恐惧,不再想那些心烦的事,高高兴兴到学校上学准备高考。
三、亲属反映和咨询师观察
亲属反映:来访者自幼胆小怕事、怕犯错误,在人多的时候十分拘谨,容易发窘。她妈妈反映来访者从小性格内向,不擅言辞,墨守成规,兴趣和爱好不多。但她从小就有向往的目标,今后能够上一所好的大学,争取有一个要的前途。因此,她在学习上认真刻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以最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
咨询师观察:第一次咨询时,来访者由她妈妈带至学校咨询室,其衣着比较整齐。精神状态:焦虑不安、心情苦闷、胡思乱想,注意力不很集中,身体状态:存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常伴有失眠,头晕、心悸等,但到医院身体检查未见异常体征。社会功能:尽管来访者一方面有想与家人或同学沟通交流,诉说自己内心的郁闷和痛苦,但又害怕与人接触,害怕家人为自己烦恼和同学会笑话她。所以,来访者时常会烦躁不堪,好发脾气,比较严重影响她的学习和生活。
四、对来访者的诊断
详细分析来访者的症状表现,询问她对自身强迫症状的认知,为什么要回避上学,以及她在精神、生理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她每个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素质,诱发因素和维持症状的因素等,同时对她进行心理评估,发现她并无精神病态。调查来访者家庭中无精神
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本人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的愿望,感知正常,记忆力正常,思维清晰,言行保持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各种心理过程之间也协调一致。其强迫症状主要是心因性的。来访者表现出的症状具体是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且病程超过半年,故诊断为神经症中的强迫症,可排除来访者有精神病性疾病。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根据研究表明,强迫症主要的心理治疗可以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还可以进行认知领悟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治疗、森田疗法、催眠疗法等。针对来访者现有的强迫症状,又是一名有一定知识基础的高中女生,所以,可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领悟疗法、新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等方法对S进行心理援助。
六、咨询的方法
第一,支持性心理治疗
该疗法指合理地采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消除疑虑等交谈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认识问题,改善心境,缓解心理矛盾冲突,提高其信心,给予来访者某种形式和某种程度的精神上的支持,从而促进来访者心身康复的过程。
告诉患者,每人都有强迫倾向
强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再也不要出现一丝的强迫观念了。这个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没有一丝的强迫观念是完美主义的想法,它会为你以后从强迫症的旋涡里走出来埋下一个隐患。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遇到一些挫折、不顺和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而这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此烦恼,会不断地在头脑里反复地想该怎么样处理这些事情,特别是当我们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有可能这种反复地想会持续得更久,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反复地想就是一种强迫,所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强迫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们在事情解决之后,强迫也就跟着结束了。
所以强迫症患者应该放弃不要一丝的强迫观念出现的完美主义愿望,因为你抱着它不放,生活中这些必然的强迫就会与你的强迫症结合起来加重你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强迫症难以跟除的原因,因为强迫是根本就无法彻底根除的。
其实强迫症给我们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强迫的观念或行为,而是伴随着这些观念和行为出现的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你不访想一想,如果你的情绪是平静的,甚至是愉快的,那么即便是反复地想问题的症状依然存在,你还会有以前那么痛苦吗?所以要想治疗强迫就不要将症状视为大敌,而要接受症状,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把症状看得那么重要,症状不重要了情绪才会平静,而只有情绪平静了才会反过来使症状得到缓解和消失。
在对来访者的问题有了实质性了解之后,同她讨论引入咨询辅导更深层的原理,与她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使她了解其症状的性质,指导她把注意力从强迫症状转移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这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恐惧。告诉她:“根据您所说的症状您患有强迫症状,您忧虑自己会生病,担心自己会出车祸,有企图杀人的念头,您知道这是不
会发生的,但您不能排除这种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于是您不敢上学。这一做法只使您觉得暂时好一点,但时间较长些问题反而会更加严重,强迫症状反而更加强烈,这就是这种症状的特点。您越是想通过回避方式对付问题,问题也似乎越真实,强迫症状也就越多。对付这些不必要的想法最好方法是继续上学,这样您能习惯于使自己原先恐惧的事情而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您就会发现自己担心发生的事情并未发生。开始这样做时您觉得焦虑和恐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您会发现焦虑和恐惧的程度逐渐减轻,比您预料的更快。”又接着说:“现在您的症状并不严重,只要您持积极态度,不再有过多的心理压力,争取做到每天记下自己产生强迫情绪的次数,并承认有这些症状存在。若产生强迫症状,就要做放松训练,做到不与之抗争的原则,就可逐渐淡化这种不良情绪。随着自我心理的成熟,强迫症状是会改变的,最后症状也就自然消失。”
第二,认知领悟疗法
该疗法是指导来访者进行自我教育,是对幼稚心理的改造,是把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有意识的,通过对来访者的解释使其改变认识获得领悟,自感以前的想法可笑,自己也就逐渐抛弃了原有的情绪,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因此,治疗的过程不仅是与来访者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极需来访者主观努力的过程。
在来访者接受辅导前,首先,是帮助她分析其症状产生的原因。明确地告诉她:“虽然您已经十八岁了,但仍旧在以儿童时的应对方式来处理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您的强迫情绪实际上是用幼年的方式来
解决成年人的问题。只要您积极配合辅导,您的强迫情绪一定能解除。”其次,会见单独进行,每一次与我会见时,要反映自己症状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出对我的解释有什么意见和提出相关问题。
在来访者接受辅导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她的实际情况,对其存在的强迫症状进行分析和解释,当她有了初步体会之后,指出她的强迫症状主要是幼年时期留下精神创伤的痕迹,并非在短时间内形成。告诉她:“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不要再像孩子那样认识恐惧、相信恐惧和排除恐惧,不要再做儿童心理的奴隶。”让她充分领悟自己现在的焦虑和恐怖症状是幼稚的、不符合成年人思维逻辑规律的感情或冲动。通过与来访者分析、解释,相互讨论,让她联系自己的现状深入思考,懂得如何放松自己的情绪,真正让自己在心理上成熟起来。通过我的一席话后,来访者似有所悟。
第三,新精神分析疗法
该疗法认为把童年自我与成人自我作出区分,有利于自我的健康成长。建议来访者给童年的来访者写一封信,把童年来访者的成长经历作详细的描述,尤其是受过的恐惧经历,并把父母对她过分照顾,过度保护,一切为她代劳,给予她的都是现成的东西,使她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造成童年的来访者时时处处依靠父母。现在来访者已经长大了,要承诺担负起抚慰童年的来访者责任,去过自己的新生活,由此实现自我的统一,自我的独立。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疾病的根源在于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埋人潜意识的心理冲突。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
突即成为日后发病的根源。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分析者启发病人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病人获得一种感情体验的领悟,从而摆脱症状的困扰。精神分析疗法主要包括:疏泄疗法、自由联想疗法和领悟疗法。
疏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者用准确、鲜明、亲切、适当、合理的语言,分析疾病的根源和形成过程,疾病的本质和特点,教给患者战胜疾病的方法,激励患者同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充分调动患者的能动性,逐步培养患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矫正的能力。
行为疗法也称矫正疗法、学习疗法或条件反射疗法。其基本的治疗原则是用条件反射、社会学习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通过一些特殊设计的治疗程序,逐步地纠正、消除患者的病症。它主要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满灌疗法、自我控制疗法、行为塑造疗法等。在实际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第四,森田疗法
首先解除对自己强迫症状的紧张和害怕焦虑,对自己的症状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态度,一定要顺其自然,这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因为强迫症状之所以出现,正是由于患者不允许这种症状出现,非要和它对抗,这反而是在提醒、强化自己产生强迫症状。此时你越是强烈地强迫自己“不强迫”,实际上就越是强迫自己去“强迫”。其次是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
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
“带着症状,顺其自然”,这是森田治疗的核心。强迫症状要完全消失比较困难,患者和家属要接受强迫症状,带着症状去生活学习,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接纳强迫症状。焦虑严重时不要对抗强迫症状,可以去反复重复想或者做,一旦焦虑缓解,建议及时转移注意力,强迫症状会慢慢好转。 “顺其自然”不光是在症状到来时要“为所当为”,在平时更要去做有价值、有意义、富于建设性的活动。这包括树立目标,有所追求,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积极地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不理:不理是强迫症患者最为明智的策略。如果强迫症状并没有引起患者的焦虑反应,那么久而久之,它就会因为感到“无聊”而告退了。
2)不怕:对于强迫症患者,其症状仅仅只是一种表象的东西,真正在后面起作用的是他们的不良个性和思维方式。强迫症患者的首要任务,是其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这项工作首先就要从自己对症状的态度上开始。所谓“不怕”,并不是要抑制症状,你要想:症状出现就让它出现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对我造成一点不利的影响,也是暂时的、有限的、可弥补的。如果我能不怕,不与之对抗,我的心理素质就会越来越强,那么从长远来看,我会越来越好,我也一定会成功和幸福的。可
见,“不理、不怕、不对抗”这“三不”态度中“不怕”是最重要的,只有做到“不怕”,才能做到“不理”和“不对抗”。有些强迫症患者虽然暗暗对自己念叨着对症状不理、不怕、不对抗,但他们实则是希望这么一念叨,强迫症状就会立即消除。所以在内心深处,他们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不怕,因而也就不会有什么疗效。
3)不对抗:不对抗的意思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是症状出现后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按照正确的方向,去行动和努力,坚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顺其自然”不是让你想看就看,而是要让你忍受着一定的痛苦,坚持听课学习。你可以通过认真思考、积极想象、善于质疑等方式,让自己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一来症状就越来越不能对你的学习与生活造成干扰,你对它的恐惧与焦虑也就会逐渐减轻。“顺其自然”不光是在症状到来时要“为所当为”,在平时更要去做有价值、有意义、富于建设性的活动。这包括树立目标,有所追求,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积极地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怎样预防强迫症
强迫性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必须及早识别或纠治。强迫症患着与其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过分严格、刻板、及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模式有着重大关系。我们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认真细致的生活习惯,这是正确的,但不能过分和极端。
日常的生活处事都应该与随和和灵活的作风相结合。基本要点是
适应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特点一致,不可严重偏离。一旦发现强迫性格缺陷,必须赴医学神经专科门诊积极纠治。
首先,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问题。
其次,学会顺其自然。强迫症的另一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第三,学会享受过程,不过分看重结果。为所当为,做事情要抱着一种欣赏、感受、体验快乐的心情和热情重视过程、不要过分重视结果。
第四,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从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激处理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不好高骛远,不过分追求精益求精,以减轻其不完美感。
第五,家人、朋友对患者既不姑息迁就,也不桥枉过正,鼓励患者积极从事有益的文体活动,使其逐渐从强迫的境地中解脱出来。
第六,自我调节不能解决问题时,要请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实施心理治疗,如: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精神分析治疗等。系统脱敏疗法可逐渐减少患者重复行为的次数和时间。
注意事项:
1.强迫的泛化
强迫症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说最开始我们强迫的只有
一个观念,但到后来,强迫的观念越来越多,一个接着一个地强迫,它们可能是同时强迫,也可能是一个替代一个地强迫。强迫泛化的原因首先得有人格说起,一般来说患有强迫症的人都是比较内向的,同时又完美主义、敏感和固执的。而在患上强迫症后,由于症状的原因使得原先人格成分中的敏感跟加敏感,所以产生泛化。当然如果从行为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形成了一种强迫的习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泛化其实就是心理冲突持续得不到解决的一种表现。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防止强迫的泛化呢?答案很简单,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泛化的存在,当出现泛化的时候,不用去理睬这些让你反复想的观念,而应该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那么泛化就不会影响你。当然有的时候这些泛化的强迫观念表面上看是很正确的,给人的感觉是不去想是不行的,但你要记住,这是个陷阱,只要你一去想它,那么你就又陷入了强迫的怪圈。
为了让大家对泛化理解清楚,下面将举例说明:比如某人他最开始只是反复地强迫别人是不是觉得他很怪,由于这个强迫的冲突持续得不到解决,于是他又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强迫,如他在看关于人体科教片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就是我们人要分男人和女人两种性别,于是他又反复地思考这个问题,而后,他在出门后又突然想到门是不是没有锁好,于是又强迫地思考这个问题,以此类推,强迫的东西就越来越多,而这些其实全是强迫的泛化造成的。倘若事先他就知道强迫会泛化,那么当他出现泛化的时候就会警觉和认识到原来不是这些问题(人为什么分男女两种性别等)有什么意义,而是症状
在泛化,这样他的心里就有底了,内心的焦虑情绪会减少很多,同时也为能顺其自然,不去在意这些症状找到了一个理由。
2.治疗的长期性
治疗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们要有恒心有信心,并有坚持到底的勇气。另外家人和朋友也应配合治疗,多鼓励支持患者,和患者一起战胜强迫症。
强迫症案例分析
引言:患有强迫症的病人,有的脑海中反复不断地出现某一件往事、某一句话、某一段歌曲(强迫回忆);有的对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或日常琐事无休无止地思索(强迫性穷思竭虑);有的对业已完成的事情总也放心不下,疑虑不安(强迫怀疑);有的在想到、看到、听到一个词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另外一个词或观念,甚至产生与原来相对立的词或观念(强迫联想及强迫性对立观念);有的表现对某些事物不合情理的担心、厌恶等情绪反应,明知不必要如此,却无法克服(强迫情绪);有的反复体验到内心里违背自己意愿的冲动,如走到高处则产生往下跳的冲动(强迫意向)。
上述的这些病症会严重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使病人十分痛苦。为了减轻强迫观念和情绪引起的焦虑,病人会做出某些强迫行为,比如反复不断地洗手,不可克制地检查、计数。有的病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对称,要遵循固定不变的仪式顺序,比如,出门时一定要左脚先迈出家门,回家后脱下的鞋一定要头朝东(强迫性仪式动作)。这些仪式程序对他们来说往往象征着凶吉祸福以及能逢凶化吉等意义。病人明知这样做很可笑,却又不做不行,否则焦虑不安。可是,做了之后虽然紧张焦虑消除了,却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 内容摘要:本文是对一例高中毕业班女生强迫症的心理咨询记录及分析报告。从来访者成长过程和学习、生活事件了解到来访者性格和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来访者自从进入高三年以来,整天忧心忡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时候忧虑自己会生病,有时候
担心自己在回家路的上会出车祸,甚至担忧自己为什么还有杀人的念头,而且害怕这种念头真的会变成杀人的行为,于是,她害怕与人交往,整天呆在家里不敢上学校,感到自己极端的恐惧和痛苦。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CCMD-3)》的诊断标准,本案例符合强迫症的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等症状,且病程超过半年,故诊断为神经症中的强迫症。然后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领悟疗法、新精神分析疗法的原理进行咨询辅导,根据来访者的生活状态和本人的回访证明本咨询案例为是效咨询辅导。
关键词:强迫症、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领悟疗法、新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
背景知识:
1. 强迫症
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或/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而是病人不愿意想的。明知是不合理,但不能摆脱,使病人感到痛苦,与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
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0.3‰。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无显著区别。
2.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2.1遗传因素
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2.2性格特征
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2.3精神因素
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有人用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件联系的结果。关于扣带回活动过度可能与强迫症的
发生有关的说法,尚缺少扣带回的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直接证据。原理心理学认为:觉察系统本身具有配置功能,前额叶是以配置的方式设立一个参照样本。参照样本能够直接对照本义系统产出的样本,分析客观事物的相对意义,使人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反应。让人们清醒时前额叶样本能够一直点亮丘觉,决定了人们当时的意识状态和心理环境。强迫症过于强化某一个或某一类样本的配置,从而产生强迫症状。如果将强迫症状让当事人当作病症看待,反而强化了症状,如果说服当事人能够信服这不是病症,反而有利于学习、记忆,并让当事人坚持用强迫法去学习、记忆,强迫症状很快消失,对治疗临床强迫症效果显著。
3.强迫症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如个体的完美主义倾向,敏感内向以及错误的思维模式或思维习惯导致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大脑的生理机制来达到治疗的效果,所以药物它并不是针对强迫症的病源来进行治疗的,因而它是治标的,其作用只能是暂时的控制症状,而无法达到治愈症状。中国有句古话叫“心病还需心药医”,所以对强迫症的治疗应该要以心理治疗为主,纠正其个性缺点和错误的思维模式或习惯才是治本。
一、一般资料
来访者S,女,年龄:十八岁,出生地:福建晋江,教育程度:高三年学生,民族:汉,婚姻状况:未婚。初诊时间:2008年3月。 来访者家住晋江市某镇,其父母为农民,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家族内没有发现精神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进入高三年以来,自己经常感到焦虑不安、心情苦闷、胡思乱想,注意力不很集中,食欲不振、失眠、头晕、心悸,从而严重地影响到本人的学习和生活。
个人陈述:我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度过自己的童年时代,在父母关怀的日子里完成小学的学业,幸运的成长。父母没有什么知识,但对我们兄弟姐妹的学习都很关心、很重视。
升入中学后,由于学校离我的家很近,因此每天都通学,并没有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所以在家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都是由父母照顾。现在我是一名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列。但尽管我是一名高三年学生,二年多的高中学习生活,我对父母的依恋不但没有减弱,而且还更加的依恋,觉得今后上大学离开了父母自己就会失去方向感。于是,我常常为这些不必要烦恼的事情痛苦不已,陷入思念父母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我对高中毕业班繁重的学习任务感到压力很大,面对学习上的压力,我整天忧心忡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时候忧虑自己会生病,有时候担心自己在回家路的上会出车祸。在上高三下学期的某一天,我偶然在报刊上看到某大学校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凶杀案,从那天后,此凶杀案在我的头脑中一直盘旋无法挥去,使我更为担忧的是自己为什么还有杀人的念头,而且害怕这种念头真的会变成杀人的行为,于是,我整天呆在家里不敢上学校,感到自己极端的恐惧和痛苦,总之,从那天以后我没有一天往好的方面想。夜里不是
失眠,就是恶梦不断。因此,我更加担心自己现在的身体状态和今后的前途。我很想知道自己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焦虑和恐惧,不再想那些心烦的事,高高兴兴到学校上学准备高考。
三、亲属反映和咨询师观察
亲属反映:来访者自幼胆小怕事、怕犯错误,在人多的时候十分拘谨,容易发窘。她妈妈反映来访者从小性格内向,不擅言辞,墨守成规,兴趣和爱好不多。但她从小就有向往的目标,今后能够上一所好的大学,争取有一个要的前途。因此,她在学习上认真刻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以最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
咨询师观察:第一次咨询时,来访者由她妈妈带至学校咨询室,其衣着比较整齐。精神状态:焦虑不安、心情苦闷、胡思乱想,注意力不很集中,身体状态:存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常伴有失眠,头晕、心悸等,但到医院身体检查未见异常体征。社会功能:尽管来访者一方面有想与家人或同学沟通交流,诉说自己内心的郁闷和痛苦,但又害怕与人接触,害怕家人为自己烦恼和同学会笑话她。所以,来访者时常会烦躁不堪,好发脾气,比较严重影响她的学习和生活。
四、对来访者的诊断
详细分析来访者的症状表现,询问她对自身强迫症状的认知,为什么要回避上学,以及她在精神、生理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她每个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素质,诱发因素和维持症状的因素等,同时对她进行心理评估,发现她并无精神病态。调查来访者家庭中无精神
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本人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的愿望,感知正常,记忆力正常,思维清晰,言行保持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各种心理过程之间也协调一致。其强迫症状主要是心因性的。来访者表现出的症状具体是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且病程超过半年,故诊断为神经症中的强迫症,可排除来访者有精神病性疾病。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根据研究表明,强迫症主要的心理治疗可以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还可以进行认知领悟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治疗、森田疗法、催眠疗法等。针对来访者现有的强迫症状,又是一名有一定知识基础的高中女生,所以,可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领悟疗法、新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等方法对S进行心理援助。
六、咨询的方法
第一,支持性心理治疗
该疗法指合理地采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消除疑虑等交谈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认识问题,改善心境,缓解心理矛盾冲突,提高其信心,给予来访者某种形式和某种程度的精神上的支持,从而促进来访者心身康复的过程。
告诉患者,每人都有强迫倾向
强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再也不要出现一丝的强迫观念了。这个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没有一丝的强迫观念是完美主义的想法,它会为你以后从强迫症的旋涡里走出来埋下一个隐患。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遇到一些挫折、不顺和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而这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此烦恼,会不断地在头脑里反复地想该怎么样处理这些事情,特别是当我们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有可能这种反复地想会持续得更久,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反复地想就是一种强迫,所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强迫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们在事情解决之后,强迫也就跟着结束了。
所以强迫症患者应该放弃不要一丝的强迫观念出现的完美主义愿望,因为你抱着它不放,生活中这些必然的强迫就会与你的强迫症结合起来加重你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强迫症难以跟除的原因,因为强迫是根本就无法彻底根除的。
其实强迫症给我们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强迫的观念或行为,而是伴随着这些观念和行为出现的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你不访想一想,如果你的情绪是平静的,甚至是愉快的,那么即便是反复地想问题的症状依然存在,你还会有以前那么痛苦吗?所以要想治疗强迫就不要将症状视为大敌,而要接受症状,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把症状看得那么重要,症状不重要了情绪才会平静,而只有情绪平静了才会反过来使症状得到缓解和消失。
在对来访者的问题有了实质性了解之后,同她讨论引入咨询辅导更深层的原理,与她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使她了解其症状的性质,指导她把注意力从强迫症状转移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这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恐惧。告诉她:“根据您所说的症状您患有强迫症状,您忧虑自己会生病,担心自己会出车祸,有企图杀人的念头,您知道这是不
会发生的,但您不能排除这种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于是您不敢上学。这一做法只使您觉得暂时好一点,但时间较长些问题反而会更加严重,强迫症状反而更加强烈,这就是这种症状的特点。您越是想通过回避方式对付问题,问题也似乎越真实,强迫症状也就越多。对付这些不必要的想法最好方法是继续上学,这样您能习惯于使自己原先恐惧的事情而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您就会发现自己担心发生的事情并未发生。开始这样做时您觉得焦虑和恐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您会发现焦虑和恐惧的程度逐渐减轻,比您预料的更快。”又接着说:“现在您的症状并不严重,只要您持积极态度,不再有过多的心理压力,争取做到每天记下自己产生强迫情绪的次数,并承认有这些症状存在。若产生强迫症状,就要做放松训练,做到不与之抗争的原则,就可逐渐淡化这种不良情绪。随着自我心理的成熟,强迫症状是会改变的,最后症状也就自然消失。”
第二,认知领悟疗法
该疗法是指导来访者进行自我教育,是对幼稚心理的改造,是把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有意识的,通过对来访者的解释使其改变认识获得领悟,自感以前的想法可笑,自己也就逐渐抛弃了原有的情绪,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因此,治疗的过程不仅是与来访者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极需来访者主观努力的过程。
在来访者接受辅导前,首先,是帮助她分析其症状产生的原因。明确地告诉她:“虽然您已经十八岁了,但仍旧在以儿童时的应对方式来处理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您的强迫情绪实际上是用幼年的方式来
解决成年人的问题。只要您积极配合辅导,您的强迫情绪一定能解除。”其次,会见单独进行,每一次与我会见时,要反映自己症状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出对我的解释有什么意见和提出相关问题。
在来访者接受辅导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她的实际情况,对其存在的强迫症状进行分析和解释,当她有了初步体会之后,指出她的强迫症状主要是幼年时期留下精神创伤的痕迹,并非在短时间内形成。告诉她:“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不要再像孩子那样认识恐惧、相信恐惧和排除恐惧,不要再做儿童心理的奴隶。”让她充分领悟自己现在的焦虑和恐怖症状是幼稚的、不符合成年人思维逻辑规律的感情或冲动。通过与来访者分析、解释,相互讨论,让她联系自己的现状深入思考,懂得如何放松自己的情绪,真正让自己在心理上成熟起来。通过我的一席话后,来访者似有所悟。
第三,新精神分析疗法
该疗法认为把童年自我与成人自我作出区分,有利于自我的健康成长。建议来访者给童年的来访者写一封信,把童年来访者的成长经历作详细的描述,尤其是受过的恐惧经历,并把父母对她过分照顾,过度保护,一切为她代劳,给予她的都是现成的东西,使她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造成童年的来访者时时处处依靠父母。现在来访者已经长大了,要承诺担负起抚慰童年的来访者责任,去过自己的新生活,由此实现自我的统一,自我的独立。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疾病的根源在于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埋人潜意识的心理冲突。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
突即成为日后发病的根源。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分析者启发病人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病人获得一种感情体验的领悟,从而摆脱症状的困扰。精神分析疗法主要包括:疏泄疗法、自由联想疗法和领悟疗法。
疏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者用准确、鲜明、亲切、适当、合理的语言,分析疾病的根源和形成过程,疾病的本质和特点,教给患者战胜疾病的方法,激励患者同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充分调动患者的能动性,逐步培养患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矫正的能力。
行为疗法也称矫正疗法、学习疗法或条件反射疗法。其基本的治疗原则是用条件反射、社会学习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通过一些特殊设计的治疗程序,逐步地纠正、消除患者的病症。它主要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满灌疗法、自我控制疗法、行为塑造疗法等。在实际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第四,森田疗法
首先解除对自己强迫症状的紧张和害怕焦虑,对自己的症状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态度,一定要顺其自然,这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因为强迫症状之所以出现,正是由于患者不允许这种症状出现,非要和它对抗,这反而是在提醒、强化自己产生强迫症状。此时你越是强烈地强迫自己“不强迫”,实际上就越是强迫自己去“强迫”。其次是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
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
“带着症状,顺其自然”,这是森田治疗的核心。强迫症状要完全消失比较困难,患者和家属要接受强迫症状,带着症状去生活学习,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接纳强迫症状。焦虑严重时不要对抗强迫症状,可以去反复重复想或者做,一旦焦虑缓解,建议及时转移注意力,强迫症状会慢慢好转。 “顺其自然”不光是在症状到来时要“为所当为”,在平时更要去做有价值、有意义、富于建设性的活动。这包括树立目标,有所追求,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积极地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不理:不理是强迫症患者最为明智的策略。如果强迫症状并没有引起患者的焦虑反应,那么久而久之,它就会因为感到“无聊”而告退了。
2)不怕:对于强迫症患者,其症状仅仅只是一种表象的东西,真正在后面起作用的是他们的不良个性和思维方式。强迫症患者的首要任务,是其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这项工作首先就要从自己对症状的态度上开始。所谓“不怕”,并不是要抑制症状,你要想:症状出现就让它出现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对我造成一点不利的影响,也是暂时的、有限的、可弥补的。如果我能不怕,不与之对抗,我的心理素质就会越来越强,那么从长远来看,我会越来越好,我也一定会成功和幸福的。可
见,“不理、不怕、不对抗”这“三不”态度中“不怕”是最重要的,只有做到“不怕”,才能做到“不理”和“不对抗”。有些强迫症患者虽然暗暗对自己念叨着对症状不理、不怕、不对抗,但他们实则是希望这么一念叨,强迫症状就会立即消除。所以在内心深处,他们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不怕,因而也就不会有什么疗效。
3)不对抗:不对抗的意思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是症状出现后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按照正确的方向,去行动和努力,坚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顺其自然”不是让你想看就看,而是要让你忍受着一定的痛苦,坚持听课学习。你可以通过认真思考、积极想象、善于质疑等方式,让自己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一来症状就越来越不能对你的学习与生活造成干扰,你对它的恐惧与焦虑也就会逐渐减轻。“顺其自然”不光是在症状到来时要“为所当为”,在平时更要去做有价值、有意义、富于建设性的活动。这包括树立目标,有所追求,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积极地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怎样预防强迫症
强迫性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必须及早识别或纠治。强迫症患着与其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过分严格、刻板、及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模式有着重大关系。我们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认真细致的生活习惯,这是正确的,但不能过分和极端。
日常的生活处事都应该与随和和灵活的作风相结合。基本要点是
适应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特点一致,不可严重偏离。一旦发现强迫性格缺陷,必须赴医学神经专科门诊积极纠治。
首先,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问题。
其次,学会顺其自然。强迫症的另一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第三,学会享受过程,不过分看重结果。为所当为,做事情要抱着一种欣赏、感受、体验快乐的心情和热情重视过程、不要过分重视结果。
第四,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从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激处理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不好高骛远,不过分追求精益求精,以减轻其不完美感。
第五,家人、朋友对患者既不姑息迁就,也不桥枉过正,鼓励患者积极从事有益的文体活动,使其逐渐从强迫的境地中解脱出来。
第六,自我调节不能解决问题时,要请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实施心理治疗,如: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精神分析治疗等。系统脱敏疗法可逐渐减少患者重复行为的次数和时间。
注意事项:
1.强迫的泛化
强迫症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说最开始我们强迫的只有
一个观念,但到后来,强迫的观念越来越多,一个接着一个地强迫,它们可能是同时强迫,也可能是一个替代一个地强迫。强迫泛化的原因首先得有人格说起,一般来说患有强迫症的人都是比较内向的,同时又完美主义、敏感和固执的。而在患上强迫症后,由于症状的原因使得原先人格成分中的敏感跟加敏感,所以产生泛化。当然如果从行为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形成了一种强迫的习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泛化其实就是心理冲突持续得不到解决的一种表现。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防止强迫的泛化呢?答案很简单,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泛化的存在,当出现泛化的时候,不用去理睬这些让你反复想的观念,而应该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那么泛化就不会影响你。当然有的时候这些泛化的强迫观念表面上看是很正确的,给人的感觉是不去想是不行的,但你要记住,这是个陷阱,只要你一去想它,那么你就又陷入了强迫的怪圈。
为了让大家对泛化理解清楚,下面将举例说明:比如某人他最开始只是反复地强迫别人是不是觉得他很怪,由于这个强迫的冲突持续得不到解决,于是他又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强迫,如他在看关于人体科教片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就是我们人要分男人和女人两种性别,于是他又反复地思考这个问题,而后,他在出门后又突然想到门是不是没有锁好,于是又强迫地思考这个问题,以此类推,强迫的东西就越来越多,而这些其实全是强迫的泛化造成的。倘若事先他就知道强迫会泛化,那么当他出现泛化的时候就会警觉和认识到原来不是这些问题(人为什么分男女两种性别等)有什么意义,而是症状
在泛化,这样他的心里就有底了,内心的焦虑情绪会减少很多,同时也为能顺其自然,不去在意这些症状找到了一个理由。
2.治疗的长期性
治疗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们要有恒心有信心,并有坚持到底的勇气。另外家人和朋友也应配合治疗,多鼓励支持患者,和患者一起战胜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