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同时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活动形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企业党建工作,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用“互联网+”思维解决党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党建工作各领域之中,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交流平台和实现工具的党建新生态。
一、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
1.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
现代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机遇。首先,互联网为党建提供思想理论新平台,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党建思想理论宣传的空间,基于物联网平台的网络工具,其信息量、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都是传统党建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提升思想理论的影响力。其次,组织建设的新载体。互联网工具有利于增强组织效能,有利于提高党组织培训与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再次,民主建设的新渠道,互联网工具能够充分保障和落实党员群众的表达权、知情权、民主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畅通监督举报渠道。最后,互联网工具是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利器。互联网在反对腐败、治理腐败过程中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反腐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监督,是公民主动参与政治的一种新形式。互联网反腐之所以发展迅速,正是由于其发挥了互联网隐蔽、方便、快速、低成本等优势,实现人人手中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的全民监督局面。
2.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也给党建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互联网世界,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思想、文化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影响,造就了一个日趋多元化的信息世界。这种多元化的倾向使得传统政治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再具有显著成效,迫使政治思想教育者应在把握多元化沟通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党建内容,转变传统党建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
3.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党建工作制度相对滞后
党建工作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决定了党建工作服务方式的相对滞后性。这给互联网党建管理带来难度。
二、积极有效地推进企业党建“互联网+”工作
互联网党建工作是一项形势紧迫而任重道远的任务,以 “互联网+”为特征的党建工作很可能会打破传统思维,今后的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互联网不只是载体,而是主体,意味着创新技术的融合、网络信息分享、互联网平台的改造和受众体验的提升,必将极大地扩大党建覆盖面,提高党的凝聚力、影响力,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力量的凝聚和运用,在于科学的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就是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全社会的覆盖面。建立网上党组织,能增进党的基层组织之间的交流,实现党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2.健全体系,规范管理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是党建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企业应当成立党建网络优化领导小组,有计划地实施,重点研究互联网党建工作的队伍建设、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有效推动互联网党建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积极探索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管理、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促进传统党建工作与网络党建的结合,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传统党建工作的不足。
3.开展网上组织生活,提升党内生活质量
建立电子党务管理集成系统,实现互联网数字化党务管理和日常工作方式,党的建设和党务工作管理服务的综合运行新模式。互联网是党员管理教育的新阵地,利用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点,可以开辟党建信息发布、网上党校、网上思政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网上群团工作等党建工作阵地。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打造党群交流互动的新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为党员或群众分忧解难。
4.加强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互联网+”行动涉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党建工作的融合创新,只有提高党建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建设一支既熟悉互联网信息技术,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工作队伍,增强党建工作的生动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应注重与传统党建工作的相结合,传统党建是互联网党建的基础和保证,互联网党建是传统党建工作的延伸。
综上所述,互联网已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利用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不仅有利于信息资源的整合,同时降低党建工作的中间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扩大政治思想教育的覆盖面。互联网党建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加强互联网党建工作的探讨,创新机制,使企业党建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编辑/丹桔)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同时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活动形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企业党建工作,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用“互联网+”思维解决党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党建工作各领域之中,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交流平台和实现工具的党建新生态。
一、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
1.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
现代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机遇。首先,互联网为党建提供思想理论新平台,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党建思想理论宣传的空间,基于物联网平台的网络工具,其信息量、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都是传统党建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提升思想理论的影响力。其次,组织建设的新载体。互联网工具有利于增强组织效能,有利于提高党组织培训与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再次,民主建设的新渠道,互联网工具能够充分保障和落实党员群众的表达权、知情权、民主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畅通监督举报渠道。最后,互联网工具是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利器。互联网在反对腐败、治理腐败过程中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反腐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监督,是公民主动参与政治的一种新形式。互联网反腐之所以发展迅速,正是由于其发挥了互联网隐蔽、方便、快速、低成本等优势,实现人人手中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的全民监督局面。
2.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也给党建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互联网世界,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思想、文化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影响,造就了一个日趋多元化的信息世界。这种多元化的倾向使得传统政治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再具有显著成效,迫使政治思想教育者应在把握多元化沟通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党建内容,转变传统党建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
3.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党建工作制度相对滞后
党建工作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决定了党建工作服务方式的相对滞后性。这给互联网党建管理带来难度。
二、积极有效地推进企业党建“互联网+”工作
互联网党建工作是一项形势紧迫而任重道远的任务,以 “互联网+”为特征的党建工作很可能会打破传统思维,今后的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互联网不只是载体,而是主体,意味着创新技术的融合、网络信息分享、互联网平台的改造和受众体验的提升,必将极大地扩大党建覆盖面,提高党的凝聚力、影响力,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力量的凝聚和运用,在于科学的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就是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全社会的覆盖面。建立网上党组织,能增进党的基层组织之间的交流,实现党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2.健全体系,规范管理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是党建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企业应当成立党建网络优化领导小组,有计划地实施,重点研究互联网党建工作的队伍建设、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有效推动互联网党建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积极探索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管理、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促进传统党建工作与网络党建的结合,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传统党建工作的不足。
3.开展网上组织生活,提升党内生活质量
建立电子党务管理集成系统,实现互联网数字化党务管理和日常工作方式,党的建设和党务工作管理服务的综合运行新模式。互联网是党员管理教育的新阵地,利用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点,可以开辟党建信息发布、网上党校、网上思政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网上群团工作等党建工作阵地。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打造党群交流互动的新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为党员或群众分忧解难。
4.加强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互联网+”行动涉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党建工作的融合创新,只有提高党建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建设一支既熟悉互联网信息技术,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工作队伍,增强党建工作的生动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应注重与传统党建工作的相结合,传统党建是互联网党建的基础和保证,互联网党建是传统党建工作的延伸。
综上所述,互联网已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利用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不仅有利于信息资源的整合,同时降低党建工作的中间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扩大政治思想教育的覆盖面。互联网党建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加强互联网党建工作的探讨,创新机制,使企业党建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