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的审核与整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资料的审核与整理

一、资料的审核

资料的审核是资料处理的第一步工作。资料的审核工作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检查出问卷资料中的问题;二是重新向被调查者核实。另一种做法是,先将资料全部收回,然后再集中时间进行审核。

二、资料的编码

编码就是用阿拉伯数字来代替问卷中每一个问题的回答,或者说是将问卷中的答案转换成数字的过程。要给不同的问题分配合适的栏码,即指定该问题的编码值在整个数据文件中所处的位置。编码手册,编码手册是研究者将编码的项目和问题一一列出,逐一规定它们的代码、宽度、栏码简要名称、答案赋值方式及其他特殊规定等等。

第二节 文字资料的整理

社会调查中的文字资料有两大类,即实地观察、访问的记录和搜集的各种历史文献。整理文字资料的一般程序是:审查,分类,汇编。

一、审查

所谓审查,就是通过仔细推究和详尽考察,来判断、确定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格性。 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可靠性审查,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审查,二是文字资料内容的可靠性审查。

文字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审查,是指通过细究和考察以判明调查所得的文献资料、观察和访问记录等文字资料本身的真伪。

它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①外观审查,即从作者、编者、出版者、版本、印刷技术、纸张等外在情况来判断文献的真伪。②内涵审查,即从文献的内容,使用的词汇、概念,写作的技巧和风格等内在情况来判断文献的真伪。

观察和访问记录等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还可从记录的时间、地点、内容、语言、字迹和所使用的墨水等情况来判断其真伪。实践证明,那些内容贫乏、时间重叠或不填时间、语言雷同、字迹和墨水相同的记录,则可能是观察员、访问员伪造的记录。

文字资料内容的可靠性审查,是指通过细究和考察以判明文字资料的内容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调查对象的客观情况。

它一般采用三种方法:

①根据以往实践经验来判断资料的可靠性,如果发现资料中有明显违反实践经验的东西,那么就应该重新调查或核实。

②根据资料的内在逻辑来检验资料的可靠性,如果发现资料内容有逻辑矛盾,或者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逻辑,那么就应该对这些资料重新核实或做补充调查。

③根据资料的来源来判断资料的可靠性。一般地说,当事人反映的情况比局外人反映的情况可靠性大一些,多数人反映的情况比少数人反映的情况可靠性大一些,有文字记录的情况比在人群中口耳相传的情况可靠性大一些,多种来源互相印证的情况比单一来源反映的情况可靠性大一些,引用率高的文献比引用率低的文献可靠性大一些。 文字资料的合格性审查,主要是审查文字资料是否符合原设计要求。如果对调查对象的选择违背了设计要求,调查指标的解释和操作定义的使用发生了错误,有关数据的计算公式不正确、计量单位不统一,或者对询问问题的回答不完整、不符合要求,甚至答非所问,以及记录的字迹无法辨认等等,都应该列入不合格的调查资料。

对不真实或不合格的调查资料,一般都应该进行补充调查,使之成为真实的、合格的调查资料;在无法进行补充调查时,就应该坚决剔除,弃之不用,以免影响整个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二、分类

文字资料的分类,就是根据文字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为一类的过程。

文字资料的分类有两种方法,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前分类,就是在设计调查提纲和表格时,就按照事物或现象的类别设计调查指标,然后再按分类指标调查资料、整理资料。这样,分类工作在调查前就安排好了。如有结构观察的卡片、标准化访问的记录等大都采取前分类方法。

后分类,是指在调查资料搜集起来之后,再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将它们分别集合成类。如文献调查的资料。

分类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分类标准。

正确确定分类标准的四条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即分类标准必须符合科学原理。

②客观性原则,即分类标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③互斥性原则,即分类后的各种类别必须互相排斥,每一条资料只能归于某一类,而不能既属于这一类别、又属于那一类别。

④完整性原则,即分类后的各种类别必须完整,每一条资料都应该有所归属,而不应该有任何遗漏。

分类的意义在于:

①它是认识社会现象的初步成果。

②它是揭示事物内部结构的前提。要揭示事物的内部结构,必须首先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分类就是根据一定标准把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因而它就成为揭示事物内部结构的必要前提。

③它是研究不同类别事物之间关系的基础。

三、汇编

汇编,就是按照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对分类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编辑,使之成为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系统、完整、集中、简明的材料。

对分类资料进行汇编,首先,应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逻辑结构,使汇编后的资料既能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真实情况,又能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其次,要对分类资料进行初步加工。例如,给各种资料加上标题,重要的部分标上各种符号,对各种资料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编上序号等等。

资料汇编的基本要求是:

一要完整和系统。所有可用的资料都要汇编到一起,大类小类要层次分明,井井有条,能系统、完整地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全貌。

二要简明和集中。要用尽可能简短、明了的文字,集中地说明调查对象总体的具体情况,并注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如有必要,还可对资料的价值和作用等作些简短述评,以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第三节 数字资料的整理

数字资料的整理,一般要经过检验、分组、汇总、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等四个步骤。

一、检验

检验,就是检查、验证各种数字资料是否完整和正确。

数字资料的完整性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检查应该调查的单位和每个单位应该填报的表格是否齐全,有没有漏单位或漏表格现象;

②检查每张调查表格的填写是否完整,有没有缺报的指标或漏填的内容。

数字资料的正确性检验,就是看数字资料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计算是否正确。数字资料的正确性检验,一般采用三种方法:

(1)经验判断,就是根据已有经验来判断数字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如已知某单位比较

落后,而数字资料却超过了先进单位,那么,对这些数字资料就应该进一步调查核实。反之,也应该如此。

(2)逻辑检验,就是从数据的逻辑关系来检验数字资料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正确的数据应该是符合逻辑的,而不符合逻辑的数据则可能是不正确的。比如,收入与支出。

(3)计算审核,就是通过各种数学运算来审核数据资料有无差错。比如,各分组数字之和是否等于总数,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相加是否等于百分之百。

通过检验发现的各种问题,或表格不齐,或答案不全,或数字不真,或计算错误等等,都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补充或更正。对于一切无法补充或更正的数字资料,都应该作为无效资料剔除不计,以免影响整个数字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分组

分组,就是按照一定标志,把调查的数字资料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分组的目的在于,反映各组事物的数量特征,考察总体内部各组事物的构成状况,研究总体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等等。

分组的一般步骤是:选择分组标志,确定分组界限,编制变量数列。

(一)选择分组标志

分组标志,就是分组的标准或依据。常用的分组标志有四种,即质量标志、数量标志、空间标志和时间标志。

(1)质量标志,就是按事物的性质或类别分组。例如,人口可按性别分为男人和女人,可按民族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按质量标志分组,可以把不同性质或类别的事物区别开来,有利于认识不同质的事物的数量特征,有利于对不同质的事物进行对比研究。

(2)数量标志,就是按事物的发展规模、水平、速度、比例等数量特征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可以把不同发展规模、水平、速度、比例的事物区别开来,有利于从数量上准确认识客观事物,有利于对不同数量特征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3)空间标志,就是按事物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等空间特性分组。按空间标志分组,可以把不同地域的事物区别开来,有利于了解事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有利于对不同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内的事物进行对比研究。

(4)时间标志,就是按事物的持续性和先后顺序分组。按时间标志分组,可把不同时点或时期的事物区别开来,有利于认识事物在不同时点或时期的变化,有利于揭示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趋势。

上述四种标志是最基本的分组标志。在这四种标志基础上,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组合成多种多样的复合标志。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国有关部门规定,特大型工业企业的标准是:钢铁联合企业,①年产钢150万吨及以上;②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10亿元及以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复合标志中质量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具体内

容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是,任何复合标志都离不开上述四种基本标志,都是在这些基本标志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

选择分组标志,是数字资料分组中的关键问题。因为,分组标志的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分组的科学性,关系到分组结果能否正确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慎重选择分组标志。

(二)确定分组界限

分组界限,是指划分组与组之间的间隔限度。确定分组界限,包括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的确定和计算等内容。

(1)组数,就是组的数量。组数的确定,应从实际出发。

当数量标志变动范围很小,而且标志值项数不多时,可直接将每个标志值确定为一组。这时,组数等于数量标志值的项数。例如,调查农村7~12岁学龄儿童入学率,就可将每一岁的儿童确定为一组。

当数量标志变动范围很大,而且标志值项数又很多时,就可将邻近的几个标志值合为一组,以减少组的数量。例如,调查人口的年龄结构,就可将邻近的5个年龄合为一组,这样可大大减少组数。对标志值项数较多的数字资料分组,以分成5~7组为宜,组数应尽可能是奇数,而避免是偶数。

(2)组距,就是各组中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间的距离。

确定组距后,应编制组距数列。编制的组距数列,各组组距相等的,叫等组距数列;各组组距不相等的,叫不等组距数列。

确定组距数列时,究竟采用等组距数列还是不等组距数列,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如编制等组距数列,应先确定组数,再用全部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即全距除以组数,就可得出组距的大小。

如编制不等组距数列,就应根据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组距。例如,从21世纪初中国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对农民中的贫困户、温饱户、小康户、宽裕户和富裕户分组时,一般是按不等组距数列确定组距: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为贫困户;1000~2000元的为温饱户;2000~4000元的为小康户;4000~8000元的为宽裕户;8000元以上的为富裕户。

(3)组限,就是组距两端数值的限度。一般将每组的起点数值(最小数值)称为下限,终点数值(最大数值)称为上限。

组限有两种表现形,一种是封闭式组限,即在变量数列中最小组的下限值和最大组的上限值都是确定的;一种是开口式组限,即在变量数列中最小组的下限值或最大组的上限值是不确定的。

划分组限后,如果某一数值正好与某一组组限的起点值或终点值相同,就应该遵循统计学中的“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将某一数值划归属于下限的那一组。

(4)组中值,就是各组标志值的代表值。组中值是根据各组组距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确定的。

封闭式组距数列组中值的计算公式是: 组中值=(下限+上限)/2

开口式组距数列组中值的计算公式是:

缺下限的组中值=开口组上限-相邻组的组距/2

缺上限的组中值=开口组下限+相邻组的组局/2

(三)编制变量数列

数量标志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统计上称为变量。把数量标志的不同数值编制为数列,称为编制变量数列。选择分组标志、确定分组界限之后,就可编制变量数列了,即把各数量标志的数值汇总归入适当的变量数列表中。

通常有如下几种常用的变量数列表:

(1)按质量标志分组的变量数列表;

(2)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变量数列表;

(3)按空间标志分组的变量数列表;

(4)按时间标志分组的变量数列表。

三、汇总

所谓汇总,就是根据研究目的把分组后的数据汇集至有关表格中,并进行计算和加总,以集中、系统的形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情况。

汇总的方法,可分为手工汇总和电子计算机汇总两大类。

手工汇总的具体方法有:

①画记法,就是在汇总表的相应组内,先用画点或画线作为记号,然后再汇总的方法。 ②折叠法,就是按照相同项目或指标栏次,把表格一张张折叠、排列和对齐,然后再加总的方法。

③分表法,就是按照汇总,要求将调查表分类,然后分别计算、加总的方法。

④过录法,就是先将调查资料过录到预先设计的过录表或汇总表上,然后计算、加总的方法。

⑤卡片法,就是利用特制的卡片摘录有关数据,然后分组汇总的方法。

这五种方法中,前三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易出错漏;后两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费时较多。具体运用时,应根据汇总要求和主客观条件做适当选择。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手工汇总方法正逐渐为计算机汇总方法所代替。

参考书:

1. 蒋萍 宋瑛 《问卷调查法》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0

2. 马祖谟 《抽样调查原理与方法》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3. [美] 肯尼思 .贝利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资料的审核与整理

一、资料的审核

资料的审核是资料处理的第一步工作。资料的审核工作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检查出问卷资料中的问题;二是重新向被调查者核实。另一种做法是,先将资料全部收回,然后再集中时间进行审核。

二、资料的编码

编码就是用阿拉伯数字来代替问卷中每一个问题的回答,或者说是将问卷中的答案转换成数字的过程。要给不同的问题分配合适的栏码,即指定该问题的编码值在整个数据文件中所处的位置。编码手册,编码手册是研究者将编码的项目和问题一一列出,逐一规定它们的代码、宽度、栏码简要名称、答案赋值方式及其他特殊规定等等。

第二节 文字资料的整理

社会调查中的文字资料有两大类,即实地观察、访问的记录和搜集的各种历史文献。整理文字资料的一般程序是:审查,分类,汇编。

一、审查

所谓审查,就是通过仔细推究和详尽考察,来判断、确定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格性。 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可靠性审查,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审查,二是文字资料内容的可靠性审查。

文字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审查,是指通过细究和考察以判明调查所得的文献资料、观察和访问记录等文字资料本身的真伪。

它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①外观审查,即从作者、编者、出版者、版本、印刷技术、纸张等外在情况来判断文献的真伪。②内涵审查,即从文献的内容,使用的词汇、概念,写作的技巧和风格等内在情况来判断文献的真伪。

观察和访问记录等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还可从记录的时间、地点、内容、语言、字迹和所使用的墨水等情况来判断其真伪。实践证明,那些内容贫乏、时间重叠或不填时间、语言雷同、字迹和墨水相同的记录,则可能是观察员、访问员伪造的记录。

文字资料内容的可靠性审查,是指通过细究和考察以判明文字资料的内容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调查对象的客观情况。

它一般采用三种方法:

①根据以往实践经验来判断资料的可靠性,如果发现资料中有明显违反实践经验的东西,那么就应该重新调查或核实。

②根据资料的内在逻辑来检验资料的可靠性,如果发现资料内容有逻辑矛盾,或者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逻辑,那么就应该对这些资料重新核实或做补充调查。

③根据资料的来源来判断资料的可靠性。一般地说,当事人反映的情况比局外人反映的情况可靠性大一些,多数人反映的情况比少数人反映的情况可靠性大一些,有文字记录的情况比在人群中口耳相传的情况可靠性大一些,多种来源互相印证的情况比单一来源反映的情况可靠性大一些,引用率高的文献比引用率低的文献可靠性大一些。 文字资料的合格性审查,主要是审查文字资料是否符合原设计要求。如果对调查对象的选择违背了设计要求,调查指标的解释和操作定义的使用发生了错误,有关数据的计算公式不正确、计量单位不统一,或者对询问问题的回答不完整、不符合要求,甚至答非所问,以及记录的字迹无法辨认等等,都应该列入不合格的调查资料。

对不真实或不合格的调查资料,一般都应该进行补充调查,使之成为真实的、合格的调查资料;在无法进行补充调查时,就应该坚决剔除,弃之不用,以免影响整个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二、分类

文字资料的分类,就是根据文字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为一类的过程。

文字资料的分类有两种方法,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前分类,就是在设计调查提纲和表格时,就按照事物或现象的类别设计调查指标,然后再按分类指标调查资料、整理资料。这样,分类工作在调查前就安排好了。如有结构观察的卡片、标准化访问的记录等大都采取前分类方法。

后分类,是指在调查资料搜集起来之后,再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将它们分别集合成类。如文献调查的资料。

分类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分类标准。

正确确定分类标准的四条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即分类标准必须符合科学原理。

②客观性原则,即分类标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③互斥性原则,即分类后的各种类别必须互相排斥,每一条资料只能归于某一类,而不能既属于这一类别、又属于那一类别。

④完整性原则,即分类后的各种类别必须完整,每一条资料都应该有所归属,而不应该有任何遗漏。

分类的意义在于:

①它是认识社会现象的初步成果。

②它是揭示事物内部结构的前提。要揭示事物的内部结构,必须首先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分类就是根据一定标准把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因而它就成为揭示事物内部结构的必要前提。

③它是研究不同类别事物之间关系的基础。

三、汇编

汇编,就是按照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对分类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编辑,使之成为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系统、完整、集中、简明的材料。

对分类资料进行汇编,首先,应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逻辑结构,使汇编后的资料既能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真实情况,又能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其次,要对分类资料进行初步加工。例如,给各种资料加上标题,重要的部分标上各种符号,对各种资料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编上序号等等。

资料汇编的基本要求是:

一要完整和系统。所有可用的资料都要汇编到一起,大类小类要层次分明,井井有条,能系统、完整地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全貌。

二要简明和集中。要用尽可能简短、明了的文字,集中地说明调查对象总体的具体情况,并注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如有必要,还可对资料的价值和作用等作些简短述评,以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第三节 数字资料的整理

数字资料的整理,一般要经过检验、分组、汇总、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等四个步骤。

一、检验

检验,就是检查、验证各种数字资料是否完整和正确。

数字资料的完整性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检查应该调查的单位和每个单位应该填报的表格是否齐全,有没有漏单位或漏表格现象;

②检查每张调查表格的填写是否完整,有没有缺报的指标或漏填的内容。

数字资料的正确性检验,就是看数字资料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计算是否正确。数字资料的正确性检验,一般采用三种方法:

(1)经验判断,就是根据已有经验来判断数字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如已知某单位比较

落后,而数字资料却超过了先进单位,那么,对这些数字资料就应该进一步调查核实。反之,也应该如此。

(2)逻辑检验,就是从数据的逻辑关系来检验数字资料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正确的数据应该是符合逻辑的,而不符合逻辑的数据则可能是不正确的。比如,收入与支出。

(3)计算审核,就是通过各种数学运算来审核数据资料有无差错。比如,各分组数字之和是否等于总数,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相加是否等于百分之百。

通过检验发现的各种问题,或表格不齐,或答案不全,或数字不真,或计算错误等等,都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补充或更正。对于一切无法补充或更正的数字资料,都应该作为无效资料剔除不计,以免影响整个数字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分组

分组,就是按照一定标志,把调查的数字资料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分组的目的在于,反映各组事物的数量特征,考察总体内部各组事物的构成状况,研究总体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等等。

分组的一般步骤是:选择分组标志,确定分组界限,编制变量数列。

(一)选择分组标志

分组标志,就是分组的标准或依据。常用的分组标志有四种,即质量标志、数量标志、空间标志和时间标志。

(1)质量标志,就是按事物的性质或类别分组。例如,人口可按性别分为男人和女人,可按民族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按质量标志分组,可以把不同性质或类别的事物区别开来,有利于认识不同质的事物的数量特征,有利于对不同质的事物进行对比研究。

(2)数量标志,就是按事物的发展规模、水平、速度、比例等数量特征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可以把不同发展规模、水平、速度、比例的事物区别开来,有利于从数量上准确认识客观事物,有利于对不同数量特征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3)空间标志,就是按事物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等空间特性分组。按空间标志分组,可以把不同地域的事物区别开来,有利于了解事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有利于对不同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内的事物进行对比研究。

(4)时间标志,就是按事物的持续性和先后顺序分组。按时间标志分组,可把不同时点或时期的事物区别开来,有利于认识事物在不同时点或时期的变化,有利于揭示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趋势。

上述四种标志是最基本的分组标志。在这四种标志基础上,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组合成多种多样的复合标志。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国有关部门规定,特大型工业企业的标准是:钢铁联合企业,①年产钢150万吨及以上;②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10亿元及以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复合标志中质量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具体内

容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是,任何复合标志都离不开上述四种基本标志,都是在这些基本标志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

选择分组标志,是数字资料分组中的关键问题。因为,分组标志的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分组的科学性,关系到分组结果能否正确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慎重选择分组标志。

(二)确定分组界限

分组界限,是指划分组与组之间的间隔限度。确定分组界限,包括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的确定和计算等内容。

(1)组数,就是组的数量。组数的确定,应从实际出发。

当数量标志变动范围很小,而且标志值项数不多时,可直接将每个标志值确定为一组。这时,组数等于数量标志值的项数。例如,调查农村7~12岁学龄儿童入学率,就可将每一岁的儿童确定为一组。

当数量标志变动范围很大,而且标志值项数又很多时,就可将邻近的几个标志值合为一组,以减少组的数量。例如,调查人口的年龄结构,就可将邻近的5个年龄合为一组,这样可大大减少组数。对标志值项数较多的数字资料分组,以分成5~7组为宜,组数应尽可能是奇数,而避免是偶数。

(2)组距,就是各组中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间的距离。

确定组距后,应编制组距数列。编制的组距数列,各组组距相等的,叫等组距数列;各组组距不相等的,叫不等组距数列。

确定组距数列时,究竟采用等组距数列还是不等组距数列,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如编制等组距数列,应先确定组数,再用全部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即全距除以组数,就可得出组距的大小。

如编制不等组距数列,就应根据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组距。例如,从21世纪初中国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对农民中的贫困户、温饱户、小康户、宽裕户和富裕户分组时,一般是按不等组距数列确定组距: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为贫困户;1000~2000元的为温饱户;2000~4000元的为小康户;4000~8000元的为宽裕户;8000元以上的为富裕户。

(3)组限,就是组距两端数值的限度。一般将每组的起点数值(最小数值)称为下限,终点数值(最大数值)称为上限。

组限有两种表现形,一种是封闭式组限,即在变量数列中最小组的下限值和最大组的上限值都是确定的;一种是开口式组限,即在变量数列中最小组的下限值或最大组的上限值是不确定的。

划分组限后,如果某一数值正好与某一组组限的起点值或终点值相同,就应该遵循统计学中的“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将某一数值划归属于下限的那一组。

(4)组中值,就是各组标志值的代表值。组中值是根据各组组距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确定的。

封闭式组距数列组中值的计算公式是: 组中值=(下限+上限)/2

开口式组距数列组中值的计算公式是:

缺下限的组中值=开口组上限-相邻组的组距/2

缺上限的组中值=开口组下限+相邻组的组局/2

(三)编制变量数列

数量标志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统计上称为变量。把数量标志的不同数值编制为数列,称为编制变量数列。选择分组标志、确定分组界限之后,就可编制变量数列了,即把各数量标志的数值汇总归入适当的变量数列表中。

通常有如下几种常用的变量数列表:

(1)按质量标志分组的变量数列表;

(2)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变量数列表;

(3)按空间标志分组的变量数列表;

(4)按时间标志分组的变量数列表。

三、汇总

所谓汇总,就是根据研究目的把分组后的数据汇集至有关表格中,并进行计算和加总,以集中、系统的形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情况。

汇总的方法,可分为手工汇总和电子计算机汇总两大类。

手工汇总的具体方法有:

①画记法,就是在汇总表的相应组内,先用画点或画线作为记号,然后再汇总的方法。 ②折叠法,就是按照相同项目或指标栏次,把表格一张张折叠、排列和对齐,然后再加总的方法。

③分表法,就是按照汇总,要求将调查表分类,然后分别计算、加总的方法。

④过录法,就是先将调查资料过录到预先设计的过录表或汇总表上,然后计算、加总的方法。

⑤卡片法,就是利用特制的卡片摘录有关数据,然后分组汇总的方法。

这五种方法中,前三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易出错漏;后两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费时较多。具体运用时,应根据汇总要求和主客观条件做适当选择。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手工汇总方法正逐渐为计算机汇总方法所代替。

参考书:

1. 蒋萍 宋瑛 《问卷调查法》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0

2. 马祖谟 《抽样调查原理与方法》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3. [美] 肯尼思 .贝利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相关文章

  • 市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研究报告
  • 市场调查资料整理 分析研究报告 第 一 页 本章结构图 第四章 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市场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和市场调查报告 第 二 页 的撰写. [典案阅读] 某保险公司对影响保险户开车事故率的因素进行调查,并对 ...查看


  • 工程资料监理审核报告
  •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万年闸泵站枢纽工程 合同项目档案验收监理审核报告 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万年闸泵站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第八级抽水泵站,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山东境内的第二级抽水泵站,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峄 ...查看


  • 办公室工作流程
  • 总经办工作流程 一.行政类 1. 发文审核流程2. 合约审核流程3. 文书档案归档流程4. 档案资料查阅流程5. 用印管理流程6. 文件资料发送流程7. 证件(原件)管理流程8. 资质挂靠管理流程 二.人事管理类 1. 招聘录用流程2. 离 ...查看


  • 监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 监理项目部内部管理制度 一. 监理项目部应重视对报审资料的审核 (一)关于分包资质的审核 1. 审核资质文件 2. 审核管理系统 3. 审核是否成建制,杜绝零散用工,花名册应加盖分包单位红章 4. 审核人员上岗证(包括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 ...查看


  • 充电桩项目管理计划
  • 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编制:姚七有 审核:任泓锦 项目名称:渭南北客站充电站项目 项目委托人:渭南市产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管理人:陕西鸿民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十月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管理范围和内容 三.项目管理工 ...查看


  • 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管理制度
  • 苏州新师重建发展有限公司 工 程 部 管 理 制 度 第一章 工作制度及岗位设臵 第二章 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第三章 签 证 管 理 第四章 工程技术档案管理 第五章 电脑使用管理 第六章 部门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编 写 说 明 1.本 ...查看


  • 档案整理要求新
  • 工程档案的整理要求 一.首先一套图纸的整理.每一张折叠成标准A4的,正面朝里,白面朝外,折角露出图纸标题栏,按图纸目录的顺序排列,图纸的设计变更单,附在该套图纸需变更一张的后面,少量的变更(不超过该套图纸的三分之一)可在原图上作修改,杠改或 ...查看


  • 工程部管理制度
  • 工 程 部 管 理 制 度 XXXXXXXXXXXXXXXXXXXXX 有限公司 第一章 日常工作制度 一.考 勤 (一)现场项目部指定专人负责考勤,并将名单交工程部备案( 以考勤机签到情况为准). (二)现场项目部对员工的出.缺勤.月底将 ...查看


  • 2014年度工作计划书
  • 工程管理中心 编制: 审核: 工程管理部工作规划及 年度工作计划 一. 工作内容 1. 整理各项目部报送的周报.月报.周节点进度反馈,按时报 送中心领导及董事长. 2. 根据制定的检查制度.工程部报送的报表及签订的经营责任 书,组织对各项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