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基本知识

体育基本知识

1、奥运会的由来与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奥运会每四年一届,从公元前776年有文字纪录的第一届奥运会到公元393年,共举办了293届。 自1896~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共举行了24届,因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3届(1916、1940、1944)。 欧洲举办了14届;美洲举办了6届;亚洲举办了2届;大洋洲举办了2届。第1 届奥运会仅有13个国家的311名男运动员参加,有9个比赛项目,42 个单项。到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个,参赛的男女运动员超过万人。

2、国际奥委会的主要宗旨是什么? 和平、友谊、进步

3、国际奥委会宪章、格言、会旗分别是什么?

奥林匹克宪章,亦称奥林匹克章程或规则,是国际奥委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而制订的总章程。第一部章程的倡议和制订者是顾拜旦。1894年6月在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通过 。主要内容是奥林匹克运动基本宗旨、原则、以及举行奥运会的有关事宜。数十年来,曾多次修改、补充,但由顾拜旦制订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未变。 奥林匹克格言,亦称奥林匹克座右铭或口号,系奥林匹克运动宗旨之一。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 是顾拜旦一位密友迪东于1895年提出的。他将这句话刻在他所办学校的门楣上。顾拜旦对此颇为赞赏,经他提议,1913年获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将它定为奥林匹克格言。1920年它又成为奥林匹克标志的一部分。此外,也有把" 体育就是和平" 、" 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 作为格言的。 国际奥委会的会旗。旗为白底无边,中央有五个相互套连的圆环,即我们所说的奥林匹克环。环的颜色自左至右为蓝、黄、黑、绿、红,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国际奥委会会旗系1913年根据顾拜旦的构思而设计制作的。

4、国际奥委会的第一位中国委员是谁?历年的中国委员是谁?

1922年,中国的王正廷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国际奥委会中第一个中国委员。此后, 1939年孔祥熙、1947年董守义、1981年何振梁、1996年吕圣荣、2000 年于再清先后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此外,1970年的徐亨、 1988年吴经国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中国台北委员。

5、中国首次正式被接纳为国际奥委会会员是什么时候?

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1931年获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被接纳为会员。1949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国奥委会成立,1958年中国奥委会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及其他体育组织的联系。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通过全体委员表决,正式承认中国奥委会为全国性奥委会的决议。同时决定,台湾体育组织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性体育组织参加今后奥林匹克活动。

6、2008年北京29届奥运会宗旨? 办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7、2500年前在古希腊奥林匹亚的埃拉斯山岩上刻下的名言是什么?

你想强壮吗?跑步吧!你想健美吗?跑步吧!你想聪明吗?跑步吧!。

8、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名言? “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毛泽东笔名:二十八划生

9、我国从古代到近代罕见的提倡尚武和重体育的文章是什么? 梁启超的《论尚武》

10、《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施行时间及等级?

1989年12月9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6日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第10号发布 1990年1月6日起施行。 达标等级分及格、良好、优秀三级:及格级标准:250分至345分。良好级标准:350分至415分121学校。优秀级标准:420分至500分。参加者有下列情况之一,不计其达标等级:(一)未能在一年内完成规定的五类项目测验;(二)有一类项目的测验成绩低于30分。

11、《体育法》的施行时间? 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1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的具体步骤是怎样?

从2002年新学年开始,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3%左右的中小学校和2所以上的高等学校,小学从一、

三、五年级开始,中学(中专)和高等学校从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标准》,以取得经验。从2003年新学年

开始,各地实施《标准》的比例扩大到50%的中小学校和所有高等学校。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标准》。

1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提出的"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1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适用于那些学生?

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

1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分组有那些?

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小学三、四年级为一组,小学五、六年级为一组;初中及以上年级每年级为一组,大学为一组。

1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测试项目有那些?

小学一、二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三项。小学三、四年级测试身高、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四项。小学五、六年级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从台阶试验、50米×8往返跑中选测一项;从50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仰卧起坐中选测一项。

初中及以上各年级(含大学)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从5 0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台阶试验、 1000米跑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台阶试验、800米跑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和握力中选测一项。

17、选测与评分标准有那些?等级评定与登记如何进行?

选测项目由各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测试前随机确定。考虑到城乡的不同情况,《标准》中的台阶试验项目农村学校可选测相应项目,城市学校统一进行台 阶试验的测试。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之和为《标准》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86分以上为优秀,76分-85分为良好,60分-75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并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片》,小学按照组别两年评定一次,其他年级每学年评定一次。学生毕业年级的等级评定,按毕业当年的成绩和其他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评定。

18、《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发布时间? 1995年6月20日

19、什么是全民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委及人民团体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系统工程,是动员和组织国民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国民素质的跨世纪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规划。

20、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步骤是什么?

全民健身计划从94年开始实施,采取滚动推进方式、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第一期工程自 1994年至2000年,第二期工程2000年至2010年。 第一期工程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试点探索阶段;第二阶段为重点实施,逐步推广阶段,第三阶段为全面展开,普见成效阶段。

21、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工程是什么? 其主要任务和对象、重点? 一二一工程是借用体育教学队列练习中一二一的指挥口令,寓意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启动 “齐步走”,同时形象地概括了第一阶段的任务。 工程的主要任务: 向社会发出号召、形成祟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风气,使体育成为一种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性活动。 当前的工作是:突出一个重点——宣传发动。通过宣传使全社会和广大群众了解全民健身计划,认识其意义、目的、作用、价值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参加活动的自觉性;推行二项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和《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掀起一个热潮 ——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 健身计划对象和重点: 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22、一二一工程的要求有那些?

个人——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二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家庭——每个家庭据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二次以上户外体育活 动,有一份(册) 以

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 社区——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学校——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二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23、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发布时间?目的、任务、主要内容?

1990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令第11号发布。目的:为了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制订本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主要内容有 一、体育课教学

第七条 学校应当根据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 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各年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第八条 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地理、气候条件。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条 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持医院证明,经学校体育教研室(组)审核同意,并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记入学生健康档案。

二、课外体育活动

第十条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第十一条 学校应当在学生中认真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活动和等级运动员制度。 学校可根据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远足、野营和举办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第四章 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

第十二条 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有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

第十三条 学校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应当安排好文化课学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并注意改善他们的营养。普通高等学校对运动水平较高、具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第十四条 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普通小学校际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区、县范围内举行,普通中学校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的自治洲、市范围内举行。但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也可以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举行。 第十五条 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特殊情况下,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提前或延期举行。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国际学生体育竞赛。 第十六条 学校体育竞赛应当执行国家有关的体育竞赛制和规定,树立良好的赛风。

第五章 体育教师

第十七条 体育教师应当热爱学校体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方法。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除普通小学外,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

例的女体育教师。承担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任务的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应当相应增加。

第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育进修培训。对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应当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和粮食定量。

体育教师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学校对妊娠、产后的女体育教师,应当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给予相应的照顾

第六章 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

第二十条 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订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才、设备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学校体育器材应当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新建、改建学校必须按照有关场地、器材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在学校比较密集的城镇地区,逐步建立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心,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社会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应当安排一定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场地或者破坏体育器材、设备。

第二十二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年度学校教育经费时,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经费上应当尽可能对学校体育工作给予支持。

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支援学校体育工作。

第七章 组织机构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健全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学校体育工作应当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普通中小学校的体育工作应当列入督导计划。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由一位副校(院)长主管体育工作,在制定计划、总结工作、评选先进时,应当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第二十五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规模较大的普通中学,可以建立相应的体育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干部和管理人员。

班主任、辅导员应当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项工作的内容,教育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校的卫生部门应当与体育管理部门互相配合,搞好体育卫生工作。总务部门应当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后勤保障。

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以及大、中学生体育协会等组织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

24、学生上课规则有那些?

一、对教师要有礼貌,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请假必须履行手续。

二、上课时服装轻便(应尽量脱去上衣外套),应穿运动鞋和硬底鞋,不戴帽子 和围巾,衣袋内不装有碍活动安全的杂物。

三、应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练习,并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

四、上课预备铃响后,要立即到指定地点排好队,由班级体委整队并严格执行课堂礼节。课结束前必须整队,听取教师小结。

五、课前体育委员应主动协助教师布置场地、器材。上课时应协助教师做好安全保护工作,课后协助收回器材。

六、严格执行规定的安全措施,爱护场地器材、设备。

25、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那些?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六个方面。

一、兴趣方面: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 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师在兴趣方面应具备:

(1)广阔的、多方面的兴趣; (2)对体育学科, 有浓厚而专一的兴趣。教师不仅对运动项目具有广泛的爱好, 更重要的是应专注于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兴趣上。体育教师只有具有广活的求知兴趣, 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和诱发健身的欲望。

二、情感方面: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情感表现有以下四点:

(1)乐观的情绪, 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精神饱满, 上进心强的人。(2)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础。特别对于体质差的学生, 在教学和训练上更应关怀备至。爱生是教师的最基本品质之一, 而且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的力量。 (3)理智感。这是与求知、科学态度、探索真理相联系的情感。它对于激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是非常有益的。 (4)不迁怒。教师要善于克服自身气质和性格上的弱点, 在教学上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 不感情用事, 不严词指责, 要倡导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教育方法。

三、意志方面:坚强的意志是教师在困难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意志上的良好品质, 对学生的思想行动有直接的影响。它包括:(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力求达到预定目的坚强意志力。(2)个人激情、欲望和行动有自制的能力。(3)在困难面前坚定不移, 行动果断, 勇于克服困难, 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教师所具备的这些意志品质, 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和赞扬, 在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的优劣, 主要取决于教师全面掌握教材和实施教学方法的能力。

(1)语言能力:清晰生动的讲解而富有感染力, 能引起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有助于建立技术概念。

(2)示范能力:精湛的示范, 对于技术动作的结构、顺序、要点、难点, 揭示深刻; 轻松自如的示范, 可以引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

(3)组织能力:完善的组织教学, 可使教材按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的系统和顺序实施, 以达到增强体质之目的。

(4)教育的机智:这是教师对意外的情况, 对问题快速作出反应, 及时采取对策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教师本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预测反馈的能力。

五、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 是指教师对学生“知人之明”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教师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1)精确的了解学生的个性:教师对学生的气质(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和性格(内倾, 外倾) 的类型, 具备鉴别和归类的能力。

(2)善于观察学生行为和情绪:行为和心理状态是统一的。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教师, 能通过学生的行为特征, 很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如下表所示:观察判断表行为特征心理状态犹豫—→胆怯退缩——→畏惧浮燥——→急于求成逞能——→骄傲松懈——→疲劳欢快——→兴趣。

六、不断创新的精神:一个有成就的体育教师,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 决不是一个因循守旧, 固步自封而是好学不厌, 悔人不倦, 并且有丰富的知识貯备的人。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不断创新的精神, 才能使体育教学始终按照客观规律向前发展。体育教师所具备的心理品质不是先天的, 而是在后天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师只有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 严格地进行自我教育, 在业务上刻苦学习, 才能使心理品质逐渐完善起来。

26、中国的第一个新教育学制

1903年(癸卯年) ,张百熙和张之洞、荣庆等重新拟订了《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公布在全国实行,被称为" 癸卯学制" ,这是我国第一个新教育学制。1905年,清政府又明令废止科举制度。从此,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体制和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也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开设体操课,才开始有了体育。

27、外国体育发展史

(1)在古希腊,灿烂的文化、发达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带来了体育繁荣。各城邦之间的军事交战,更加促进了他们对体育的重视。最典型的是斯巴达,他们不仅重视尚武教育,同时很注意优生。新婴儿必须交送国家检查,体格强壮者才归还父母养育,患病或畸形的儿童便被丢入山谷之中,任其死去。古希腊人还在祭祀活动中诞生了辉煌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延续达千年之久,为人类体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中世纪(476—1640) 欧洲进入黑暗的封建社会阶段。经济文化落后,在有害思想的支配下,除了在为统治阶级培养接班人的封建贵族子弟学校的骑士教育中施以体育之外(规定“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跳棋、吟诗,其中有五项属于体育范畴) ,在一般教会学校的课程中,没有发展体能的活动计划,被称为“没有体育的教育”,致使一般人身体能力退化,加之不讲卫生,忽视防治疾病,造成流行病、传染病蔓延,民族体质日衰。

(3)于14、15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此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是英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洛克(1632—1704) 。他明确地把教育分成体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并强调指出“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身体”。主张在宫庭训练学校开设体育课程。

(4)18世纪,法国出现了以反对教学权威和封建制度为目的的启蒙运动,其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1715—1771) 。他主张在教育上要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5)19世纪,西欧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和民族主义倾向,各国之间接连发生战争,如克里米亚战争等,许多国家都遭受战败的屈辱。正是出于强国强民的需要,迫使各国开始重视体育,因而相继出现了“体操之父”,如德国的“体操之父”古茨姆斯等。作为人类社会财富的体育,以后流传到欧亚美各洲,推动了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正当欧洲各国纷纷采用和推广德国和瑞典体操的时候,英国由于其独特的社会条件,兴起了符合他们民族特点的户外运动、娱乐和竞技运动。随着英国殖民主义的扩张以及斯宾塞的著作流传,英国的户外运动、娱乐和竞技运动,逐渐在美国、欧洲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得到传播。

28、中国体育发展史

(1)中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当人类的社会活动还只能勉强区分为求食(采集、渔猎) 和攻防(对野兽和对其他人群的进攻和防卫) ,就发展了走、跑、跳、投、浮水等基本的技能。甚至在四万年前,中国的人类就用上了“飞石索”,在二万八千年前弓弦箭的发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那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以教育(从手段和内容上) 或雏形娱乐的面孔登上了人类历史的大舞台。社会藉此开始有了萌芽状态的体育。

(2)在我国夏、商、周、春秋时代,历时一千六百年的奴隶社会中,由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和频繁的战争,刺激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和对军队身体训练的重视。春秋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对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孙武不朽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其中就有不少有关身体技能和训练的内容。孔子除在他兴办的私学中进行六艺教育外,还主张学生进行郊游和游水。他本身也爱好射箭、打猎、钓鱼和登山等体育活动,并注意卫生保健,因而身体强健。

(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代体育。由于汉代政策宽简,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出现了政治巩固、经济文化发展的文景之治。加之为了击退外来的侵扰,需要加强军备,使人民强身祛病。这些社会需要,促使汉代体育在先秦体育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发展。由于汉代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名目繁多。其中有关体育的项目有角抵(包括角力、摔交) 、舞蹈(蹋鞠舞等) 以及秋千、舞龙、耍狮、高践等活动。有的活动在后世发展成为竞技运动项目,有的至今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身体娱乐活动。

(4)两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混乱、分裂的局面。在体育活动方面,汉代那些能促使人民强身祛病的活动项目,如赋鞠等逐渐被废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也促进了娱乐性体育和导引养生的发展。如统治者提倡的奔棋、歌舞、百戏等。

(5)封建社会的中期,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唐朝,由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当权时的“开元盛世”共百余年,全国统一,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都达到了鼎盛时期。在这种社会条件下,隋唐体育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隋唐体育活动的特点是范围广,规模大,上起宫廷王纪,下至文官武将和平民百姓。再者,隋唐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改进,如唐代就出现了充气的足球和球门,用油料浇筑球场。

(6)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宋、元、明、清时代,体育又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发展。例如,北宋时由于沿袭了武举制,又加上王安石变法,提倡富国强兵,对体育的发展起了刺激作用;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体育图书资料的出版,对体育养生资料的挖掘、整理、研究和著述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清初为了抵御沙俄入侵,执行了讲武绥远、御敌防疆的政策。在康、乾盛世,经济上采取了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考试制度上沿袭了武举制,甚至文科考试也先考骑射,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笔试。练兵制度也比较完整,因而不仅军队精良,民间也涌现出了许多武艺高强的名人壮士。因而在此时期,中国武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但是,在乾隆之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特别是清中叶以后,

大量鸦片的输入,毒害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加上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禁民习武”,致使民族体质日衰,“国力弱,武风不振”,被外人辱为“东亚病夫”,体育也由此一濒不振。

29、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 桌上的网球" ,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1926年, 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于乒乓球运动。在各种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30、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美籍加拿大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的。

篮球最早传入中国是在1894年,由考普林斯顿中心的鲍勒·贝利将篮球带到我国天津的。

31、足球运动的起源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 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 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 枚乘传》均有记载。 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1958年7月,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

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足球运动逐步从欧美传入世界各国,尤其是在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更为盛行。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球场,投身到这一富有刺激性和畅快感的运动中去,以至于一度将足球运动开展得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达与否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率先为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皇后大街弗里马森旅馆成立了世界第一个足球协会——英格兰足球协会。会上除了宣布英格兰足协正式成立之外,制定和通过了世界第一部较为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并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

英格兰足球协会的诞生,标志着足球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而,人们公认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32、排球运动的起源

1895年, 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 霍利约克市基督教青年会中,一位叫威廉. 基. 摩根的体育干事发明了排球。同年, 该市的“司堡尔丁体育用品公司”试作了第一个圆周为25-27寸(约63.5-68.8公分) 、重量9-12蛊司(约 255-346克)的排球。 最初这项运动叫Mintonette(小网子之意) ,1896年春田市霍尔斯特德教授建议改为Volleyball (空中连续击球之意)。因为这种运动是使球在空中飞来飞去,这便是现代国际通用名称Volleyball--排球。 同年,美国人卡麦隆出版了第一个排球比赛规则,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在春田市春田学院进行了第一次公开比赛,参赛队两个,实行的是5人对5人制。

33、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田径运动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发展起来的,包括男女竟走、跑跃、投掷四十多个单项,以及由跑跳、跳跃、投掷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竟走和跑的项目,叫" 径赛" 。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 田赛" ,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

远在上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在和大自然及禽兽的斗争中,不得不走或跑相当的距离,跳过各种障碍,投掷石块和使用各种捕猎工具。在劳动中不断的重复这些动作,便形成了走、跑、跳跃和投掷的各种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意识地把走、跑、跳跃、投掷作为练习和比赛形式。

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了第一届古奥运会,从那时起,田径运动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189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现代奥运会组织。1896年在希腊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田径的走、跑、跳跃、投掷的上些项目,被列为大会的主要项目。至今已举行的各届奥运会上,田径运动都是主要比赛项目之一。

1990年在巴黎的第二届奥运会上,才有女子参加,参加的女运动员只有六名。

田径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是经外国传教士于本世纪初带入的,当时只在教会创办的学校之间开展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各级国立、私立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田径运动得到迅速普及,技术水平提高很快。1953年起,几乎每年都举行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的田径运动会,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我国田径技术水平和成绩缩短了国际间的差距。1956年,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以1.77米打破了当时1.76米的世界纪录。六十年代有10个项目。进入了世界前10名。1983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会上朱健华以2.38米创造了他自己保持的2.37米的世界纪录。同年,徐永久以45'13'4的成绩创女子竟走世界纪录, 成为我国第一个在世界比赛中获得冠军的田径运动员。

34、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于英国,据说1860年在英格兰,格拉斯哥郡的倍明顿庄园举行宴会上,由于下雨,客人们只能呆在室内,有几个从印度回来的退役军官就向大家介绍了一种隔网用拍子来回击打毽球的游戏,人们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后来人们就以倍明顿(Badminton )作为次项运动的名称。1893年英国成立了羽毛球协会,1899年举行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此后羽毛球运动就传到了世界各地。

1981年5月26日,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与世界羽毛球联合会正式宣布联合,联合后仍叫国际羽毛球联合会。1992年奥运会羽毛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羽毛球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传入中国。最初在上海、广州、青岛等沿海城市的教会青年会和学校出现羽毛球活动。解放后羽毛球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1956年在天津举行了第一次全国羽毛球比赛。1958年9月11日中国羽毛球协会在武汉成立。1981年,中国选手在美国第一届世界运动会的羽毛球比赛中夺得了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项桂冠,从此拉开了中国队崛起世界的帷幕。

35、跳跃运动的技术结构一般可以分为那些? 助跑(走)、起跳、腾空、和落地。

36、跑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起跑、起跑的加速、途中跑、终点冲刺。

37、三级跳远的三跳分别称为什么? “单脚跳”、“跨步跳”、“跳跃”。

38、跑和走的区别

跑和走的区别在于,走是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交替的位移,没有腾空阶段,也就是说,走的特点是始终有脚落在地上;而跑步则是单脚支撑、身体腾空和单脚支撑的交替。

39、编写教学目标时应做到

(1)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一定是教师能观察到的学习行为,所以必须用行为动词来表达教学目标。(2)要清楚地表达学生学习的条件,完成学习行为的程度及在学习结束语时达到的水平。(3)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要求学生完成的最低标准是什么或是允许学生出现失误的最少次数是多少。

确定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谁(教学对象)、做什么(完成的行为)、做到何种程度(行为水平)、条件 (完成行为条件)。

40、什么是快乐体育,简述它的基本内涵?

快乐体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有吸引力的。 其基本内涵有下面五个方面:(1)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4)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应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 (5)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基本知识

1、奥运会的由来与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奥运会每四年一届,从公元前776年有文字纪录的第一届奥运会到公元393年,共举办了293届。 自1896~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共举行了24届,因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3届(1916、1940、1944)。 欧洲举办了14届;美洲举办了6届;亚洲举办了2届;大洋洲举办了2届。第1 届奥运会仅有13个国家的311名男运动员参加,有9个比赛项目,42 个单项。到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个,参赛的男女运动员超过万人。

2、国际奥委会的主要宗旨是什么? 和平、友谊、进步

3、国际奥委会宪章、格言、会旗分别是什么?

奥林匹克宪章,亦称奥林匹克章程或规则,是国际奥委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而制订的总章程。第一部章程的倡议和制订者是顾拜旦。1894年6月在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通过 。主要内容是奥林匹克运动基本宗旨、原则、以及举行奥运会的有关事宜。数十年来,曾多次修改、补充,但由顾拜旦制订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未变。 奥林匹克格言,亦称奥林匹克座右铭或口号,系奥林匹克运动宗旨之一。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 是顾拜旦一位密友迪东于1895年提出的。他将这句话刻在他所办学校的门楣上。顾拜旦对此颇为赞赏,经他提议,1913年获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将它定为奥林匹克格言。1920年它又成为奥林匹克标志的一部分。此外,也有把" 体育就是和平" 、" 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 作为格言的。 国际奥委会的会旗。旗为白底无边,中央有五个相互套连的圆环,即我们所说的奥林匹克环。环的颜色自左至右为蓝、黄、黑、绿、红,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国际奥委会会旗系1913年根据顾拜旦的构思而设计制作的。

4、国际奥委会的第一位中国委员是谁?历年的中国委员是谁?

1922年,中国的王正廷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国际奥委会中第一个中国委员。此后, 1939年孔祥熙、1947年董守义、1981年何振梁、1996年吕圣荣、2000 年于再清先后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此外,1970年的徐亨、 1988年吴经国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中国台北委员。

5、中国首次正式被接纳为国际奥委会会员是什么时候?

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1931年获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被接纳为会员。1949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国奥委会成立,1958年中国奥委会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及其他体育组织的联系。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通过全体委员表决,正式承认中国奥委会为全国性奥委会的决议。同时决定,台湾体育组织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性体育组织参加今后奥林匹克活动。

6、2008年北京29届奥运会宗旨? 办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7、2500年前在古希腊奥林匹亚的埃拉斯山岩上刻下的名言是什么?

你想强壮吗?跑步吧!你想健美吗?跑步吧!你想聪明吗?跑步吧!。

8、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名言? “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毛泽东笔名:二十八划生

9、我国从古代到近代罕见的提倡尚武和重体育的文章是什么? 梁启超的《论尚武》

10、《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施行时间及等级?

1989年12月9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6日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第10号发布 1990年1月6日起施行。 达标等级分及格、良好、优秀三级:及格级标准:250分至345分。良好级标准:350分至415分121学校。优秀级标准:420分至500分。参加者有下列情况之一,不计其达标等级:(一)未能在一年内完成规定的五类项目测验;(二)有一类项目的测验成绩低于30分。

11、《体育法》的施行时间? 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1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的具体步骤是怎样?

从2002年新学年开始,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3%左右的中小学校和2所以上的高等学校,小学从一、

三、五年级开始,中学(中专)和高等学校从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标准》,以取得经验。从2003年新学年

开始,各地实施《标准》的比例扩大到50%的中小学校和所有高等学校。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标准》。

1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提出的"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1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适用于那些学生?

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

1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分组有那些?

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小学三、四年级为一组,小学五、六年级为一组;初中及以上年级每年级为一组,大学为一组。

1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测试项目有那些?

小学一、二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三项。小学三、四年级测试身高、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四项。小学五、六年级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从台阶试验、50米×8往返跑中选测一项;从50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仰卧起坐中选测一项。

初中及以上各年级(含大学)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从5 0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台阶试验、 1000米跑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台阶试验、800米跑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和握力中选测一项。

17、选测与评分标准有那些?等级评定与登记如何进行?

选测项目由各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测试前随机确定。考虑到城乡的不同情况,《标准》中的台阶试验项目农村学校可选测相应项目,城市学校统一进行台 阶试验的测试。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之和为《标准》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86分以上为优秀,76分-85分为良好,60分-75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并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片》,小学按照组别两年评定一次,其他年级每学年评定一次。学生毕业年级的等级评定,按毕业当年的成绩和其他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评定。

18、《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发布时间? 1995年6月20日

19、什么是全民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委及人民团体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系统工程,是动员和组织国民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国民素质的跨世纪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规划。

20、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步骤是什么?

全民健身计划从94年开始实施,采取滚动推进方式、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第一期工程自 1994年至2000年,第二期工程2000年至2010年。 第一期工程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试点探索阶段;第二阶段为重点实施,逐步推广阶段,第三阶段为全面展开,普见成效阶段。

21、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工程是什么? 其主要任务和对象、重点? 一二一工程是借用体育教学队列练习中一二一的指挥口令,寓意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启动 “齐步走”,同时形象地概括了第一阶段的任务。 工程的主要任务: 向社会发出号召、形成祟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风气,使体育成为一种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性活动。 当前的工作是:突出一个重点——宣传发动。通过宣传使全社会和广大群众了解全民健身计划,认识其意义、目的、作用、价值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参加活动的自觉性;推行二项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和《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掀起一个热潮 ——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 健身计划对象和重点: 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22、一二一工程的要求有那些?

个人——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二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家庭——每个家庭据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二次以上户外体育活 动,有一份(册) 以

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 社区——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学校——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二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23、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发布时间?目的、任务、主要内容?

1990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令第11号发布。目的:为了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制订本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主要内容有 一、体育课教学

第七条 学校应当根据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 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各年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第八条 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地理、气候条件。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条 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持医院证明,经学校体育教研室(组)审核同意,并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记入学生健康档案。

二、课外体育活动

第十条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第十一条 学校应当在学生中认真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活动和等级运动员制度。 学校可根据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远足、野营和举办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第四章 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

第十二条 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有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

第十三条 学校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应当安排好文化课学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并注意改善他们的营养。普通高等学校对运动水平较高、具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第十四条 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普通小学校际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区、县范围内举行,普通中学校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的自治洲、市范围内举行。但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也可以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举行。 第十五条 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特殊情况下,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提前或延期举行。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国际学生体育竞赛。 第十六条 学校体育竞赛应当执行国家有关的体育竞赛制和规定,树立良好的赛风。

第五章 体育教师

第十七条 体育教师应当热爱学校体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方法。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除普通小学外,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

例的女体育教师。承担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任务的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应当相应增加。

第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育进修培训。对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应当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和粮食定量。

体育教师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学校对妊娠、产后的女体育教师,应当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给予相应的照顾

第六章 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

第二十条 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订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才、设备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学校体育器材应当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新建、改建学校必须按照有关场地、器材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在学校比较密集的城镇地区,逐步建立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心,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社会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应当安排一定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场地或者破坏体育器材、设备。

第二十二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年度学校教育经费时,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经费上应当尽可能对学校体育工作给予支持。

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支援学校体育工作。

第七章 组织机构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健全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学校体育工作应当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普通中小学校的体育工作应当列入督导计划。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由一位副校(院)长主管体育工作,在制定计划、总结工作、评选先进时,应当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第二十五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规模较大的普通中学,可以建立相应的体育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干部和管理人员。

班主任、辅导员应当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项工作的内容,教育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校的卫生部门应当与体育管理部门互相配合,搞好体育卫生工作。总务部门应当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后勤保障。

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以及大、中学生体育协会等组织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

24、学生上课规则有那些?

一、对教师要有礼貌,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请假必须履行手续。

二、上课时服装轻便(应尽量脱去上衣外套),应穿运动鞋和硬底鞋,不戴帽子 和围巾,衣袋内不装有碍活动安全的杂物。

三、应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练习,并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

四、上课预备铃响后,要立即到指定地点排好队,由班级体委整队并严格执行课堂礼节。课结束前必须整队,听取教师小结。

五、课前体育委员应主动协助教师布置场地、器材。上课时应协助教师做好安全保护工作,课后协助收回器材。

六、严格执行规定的安全措施,爱护场地器材、设备。

25、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那些?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六个方面。

一、兴趣方面: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 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师在兴趣方面应具备:

(1)广阔的、多方面的兴趣; (2)对体育学科, 有浓厚而专一的兴趣。教师不仅对运动项目具有广泛的爱好, 更重要的是应专注于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兴趣上。体育教师只有具有广活的求知兴趣, 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和诱发健身的欲望。

二、情感方面: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情感表现有以下四点:

(1)乐观的情绪, 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精神饱满, 上进心强的人。(2)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础。特别对于体质差的学生, 在教学和训练上更应关怀备至。爱生是教师的最基本品质之一, 而且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的力量。 (3)理智感。这是与求知、科学态度、探索真理相联系的情感。它对于激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是非常有益的。 (4)不迁怒。教师要善于克服自身气质和性格上的弱点, 在教学上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 不感情用事, 不严词指责, 要倡导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教育方法。

三、意志方面:坚强的意志是教师在困难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意志上的良好品质, 对学生的思想行动有直接的影响。它包括:(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力求达到预定目的坚强意志力。(2)个人激情、欲望和行动有自制的能力。(3)在困难面前坚定不移, 行动果断, 勇于克服困难, 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教师所具备的这些意志品质, 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和赞扬, 在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的优劣, 主要取决于教师全面掌握教材和实施教学方法的能力。

(1)语言能力:清晰生动的讲解而富有感染力, 能引起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有助于建立技术概念。

(2)示范能力:精湛的示范, 对于技术动作的结构、顺序、要点、难点, 揭示深刻; 轻松自如的示范, 可以引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

(3)组织能力:完善的组织教学, 可使教材按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的系统和顺序实施, 以达到增强体质之目的。

(4)教育的机智:这是教师对意外的情况, 对问题快速作出反应, 及时采取对策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教师本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预测反馈的能力。

五、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 是指教师对学生“知人之明”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教师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1)精确的了解学生的个性:教师对学生的气质(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和性格(内倾, 外倾) 的类型, 具备鉴别和归类的能力。

(2)善于观察学生行为和情绪:行为和心理状态是统一的。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教师, 能通过学生的行为特征, 很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如下表所示:观察判断表行为特征心理状态犹豫—→胆怯退缩——→畏惧浮燥——→急于求成逞能——→骄傲松懈——→疲劳欢快——→兴趣。

六、不断创新的精神:一个有成就的体育教师,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 决不是一个因循守旧, 固步自封而是好学不厌, 悔人不倦, 并且有丰富的知识貯备的人。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不断创新的精神, 才能使体育教学始终按照客观规律向前发展。体育教师所具备的心理品质不是先天的, 而是在后天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师只有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 严格地进行自我教育, 在业务上刻苦学习, 才能使心理品质逐渐完善起来。

26、中国的第一个新教育学制

1903年(癸卯年) ,张百熙和张之洞、荣庆等重新拟订了《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公布在全国实行,被称为" 癸卯学制" ,这是我国第一个新教育学制。1905年,清政府又明令废止科举制度。从此,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体制和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也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开设体操课,才开始有了体育。

27、外国体育发展史

(1)在古希腊,灿烂的文化、发达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带来了体育繁荣。各城邦之间的军事交战,更加促进了他们对体育的重视。最典型的是斯巴达,他们不仅重视尚武教育,同时很注意优生。新婴儿必须交送国家检查,体格强壮者才归还父母养育,患病或畸形的儿童便被丢入山谷之中,任其死去。古希腊人还在祭祀活动中诞生了辉煌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延续达千年之久,为人类体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中世纪(476—1640) 欧洲进入黑暗的封建社会阶段。经济文化落后,在有害思想的支配下,除了在为统治阶级培养接班人的封建贵族子弟学校的骑士教育中施以体育之外(规定“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跳棋、吟诗,其中有五项属于体育范畴) ,在一般教会学校的课程中,没有发展体能的活动计划,被称为“没有体育的教育”,致使一般人身体能力退化,加之不讲卫生,忽视防治疾病,造成流行病、传染病蔓延,民族体质日衰。

(3)于14、15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此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是英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洛克(1632—1704) 。他明确地把教育分成体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并强调指出“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身体”。主张在宫庭训练学校开设体育课程。

(4)18世纪,法国出现了以反对教学权威和封建制度为目的的启蒙运动,其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1715—1771) 。他主张在教育上要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5)19世纪,西欧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和民族主义倾向,各国之间接连发生战争,如克里米亚战争等,许多国家都遭受战败的屈辱。正是出于强国强民的需要,迫使各国开始重视体育,因而相继出现了“体操之父”,如德国的“体操之父”古茨姆斯等。作为人类社会财富的体育,以后流传到欧亚美各洲,推动了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正当欧洲各国纷纷采用和推广德国和瑞典体操的时候,英国由于其独特的社会条件,兴起了符合他们民族特点的户外运动、娱乐和竞技运动。随着英国殖民主义的扩张以及斯宾塞的著作流传,英国的户外运动、娱乐和竞技运动,逐渐在美国、欧洲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得到传播。

28、中国体育发展史

(1)中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当人类的社会活动还只能勉强区分为求食(采集、渔猎) 和攻防(对野兽和对其他人群的进攻和防卫) ,就发展了走、跑、跳、投、浮水等基本的技能。甚至在四万年前,中国的人类就用上了“飞石索”,在二万八千年前弓弦箭的发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那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以教育(从手段和内容上) 或雏形娱乐的面孔登上了人类历史的大舞台。社会藉此开始有了萌芽状态的体育。

(2)在我国夏、商、周、春秋时代,历时一千六百年的奴隶社会中,由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和频繁的战争,刺激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和对军队身体训练的重视。春秋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对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孙武不朽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其中就有不少有关身体技能和训练的内容。孔子除在他兴办的私学中进行六艺教育外,还主张学生进行郊游和游水。他本身也爱好射箭、打猎、钓鱼和登山等体育活动,并注意卫生保健,因而身体强健。

(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代体育。由于汉代政策宽简,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出现了政治巩固、经济文化发展的文景之治。加之为了击退外来的侵扰,需要加强军备,使人民强身祛病。这些社会需要,促使汉代体育在先秦体育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发展。由于汉代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名目繁多。其中有关体育的项目有角抵(包括角力、摔交) 、舞蹈(蹋鞠舞等) 以及秋千、舞龙、耍狮、高践等活动。有的活动在后世发展成为竞技运动项目,有的至今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身体娱乐活动。

(4)两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混乱、分裂的局面。在体育活动方面,汉代那些能促使人民强身祛病的活动项目,如赋鞠等逐渐被废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也促进了娱乐性体育和导引养生的发展。如统治者提倡的奔棋、歌舞、百戏等。

(5)封建社会的中期,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唐朝,由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当权时的“开元盛世”共百余年,全国统一,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都达到了鼎盛时期。在这种社会条件下,隋唐体育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隋唐体育活动的特点是范围广,规模大,上起宫廷王纪,下至文官武将和平民百姓。再者,隋唐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改进,如唐代就出现了充气的足球和球门,用油料浇筑球场。

(6)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宋、元、明、清时代,体育又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发展。例如,北宋时由于沿袭了武举制,又加上王安石变法,提倡富国强兵,对体育的发展起了刺激作用;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体育图书资料的出版,对体育养生资料的挖掘、整理、研究和著述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清初为了抵御沙俄入侵,执行了讲武绥远、御敌防疆的政策。在康、乾盛世,经济上采取了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考试制度上沿袭了武举制,甚至文科考试也先考骑射,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笔试。练兵制度也比较完整,因而不仅军队精良,民间也涌现出了许多武艺高强的名人壮士。因而在此时期,中国武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但是,在乾隆之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特别是清中叶以后,

大量鸦片的输入,毒害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加上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禁民习武”,致使民族体质日衰,“国力弱,武风不振”,被外人辱为“东亚病夫”,体育也由此一濒不振。

29、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 桌上的网球" ,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1926年, 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于乒乓球运动。在各种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30、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美籍加拿大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的。

篮球最早传入中国是在1894年,由考普林斯顿中心的鲍勒·贝利将篮球带到我国天津的。

31、足球运动的起源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 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 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 枚乘传》均有记载。 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1958年7月,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

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足球运动逐步从欧美传入世界各国,尤其是在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更为盛行。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球场,投身到这一富有刺激性和畅快感的运动中去,以至于一度将足球运动开展得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达与否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率先为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皇后大街弗里马森旅馆成立了世界第一个足球协会——英格兰足球协会。会上除了宣布英格兰足协正式成立之外,制定和通过了世界第一部较为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并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

英格兰足球协会的诞生,标志着足球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而,人们公认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32、排球运动的起源

1895年, 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 霍利约克市基督教青年会中,一位叫威廉. 基. 摩根的体育干事发明了排球。同年, 该市的“司堡尔丁体育用品公司”试作了第一个圆周为25-27寸(约63.5-68.8公分) 、重量9-12蛊司(约 255-346克)的排球。 最初这项运动叫Mintonette(小网子之意) ,1896年春田市霍尔斯特德教授建议改为Volleyball (空中连续击球之意)。因为这种运动是使球在空中飞来飞去,这便是现代国际通用名称Volleyball--排球。 同年,美国人卡麦隆出版了第一个排球比赛规则,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在春田市春田学院进行了第一次公开比赛,参赛队两个,实行的是5人对5人制。

33、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田径运动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发展起来的,包括男女竟走、跑跃、投掷四十多个单项,以及由跑跳、跳跃、投掷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竟走和跑的项目,叫" 径赛" 。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 田赛" ,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

远在上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在和大自然及禽兽的斗争中,不得不走或跑相当的距离,跳过各种障碍,投掷石块和使用各种捕猎工具。在劳动中不断的重复这些动作,便形成了走、跑、跳跃和投掷的各种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意识地把走、跑、跳跃、投掷作为练习和比赛形式。

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了第一届古奥运会,从那时起,田径运动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189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现代奥运会组织。1896年在希腊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田径的走、跑、跳跃、投掷的上些项目,被列为大会的主要项目。至今已举行的各届奥运会上,田径运动都是主要比赛项目之一。

1990年在巴黎的第二届奥运会上,才有女子参加,参加的女运动员只有六名。

田径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是经外国传教士于本世纪初带入的,当时只在教会创办的学校之间开展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各级国立、私立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田径运动得到迅速普及,技术水平提高很快。1953年起,几乎每年都举行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的田径运动会,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我国田径技术水平和成绩缩短了国际间的差距。1956年,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以1.77米打破了当时1.76米的世界纪录。六十年代有10个项目。进入了世界前10名。1983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会上朱健华以2.38米创造了他自己保持的2.37米的世界纪录。同年,徐永久以45'13'4的成绩创女子竟走世界纪录, 成为我国第一个在世界比赛中获得冠军的田径运动员。

34、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于英国,据说1860年在英格兰,格拉斯哥郡的倍明顿庄园举行宴会上,由于下雨,客人们只能呆在室内,有几个从印度回来的退役军官就向大家介绍了一种隔网用拍子来回击打毽球的游戏,人们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后来人们就以倍明顿(Badminton )作为次项运动的名称。1893年英国成立了羽毛球协会,1899年举行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此后羽毛球运动就传到了世界各地。

1981年5月26日,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与世界羽毛球联合会正式宣布联合,联合后仍叫国际羽毛球联合会。1992年奥运会羽毛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羽毛球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传入中国。最初在上海、广州、青岛等沿海城市的教会青年会和学校出现羽毛球活动。解放后羽毛球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1956年在天津举行了第一次全国羽毛球比赛。1958年9月11日中国羽毛球协会在武汉成立。1981年,中国选手在美国第一届世界运动会的羽毛球比赛中夺得了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项桂冠,从此拉开了中国队崛起世界的帷幕。

35、跳跃运动的技术结构一般可以分为那些? 助跑(走)、起跳、腾空、和落地。

36、跑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起跑、起跑的加速、途中跑、终点冲刺。

37、三级跳远的三跳分别称为什么? “单脚跳”、“跨步跳”、“跳跃”。

38、跑和走的区别

跑和走的区别在于,走是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交替的位移,没有腾空阶段,也就是说,走的特点是始终有脚落在地上;而跑步则是单脚支撑、身体腾空和单脚支撑的交替。

39、编写教学目标时应做到

(1)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一定是教师能观察到的学习行为,所以必须用行为动词来表达教学目标。(2)要清楚地表达学生学习的条件,完成学习行为的程度及在学习结束语时达到的水平。(3)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要求学生完成的最低标准是什么或是允许学生出现失误的最少次数是多少。

确定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谁(教学对象)、做什么(完成的行为)、做到何种程度(行为水平)、条件 (完成行为条件)。

40、什么是快乐体育,简述它的基本内涵?

快乐体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有吸引力的。 其基本内涵有下面五个方面:(1)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4)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应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 (5)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技能


相关文章

  • [体育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 <体育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体育法学 课程编号:102123002 总学时数:32 学 分:2 学时分配:讲授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 ...查看


  • 体育基本理论 1
  • 1. 体育基本理论:是指体育宏观性.全局性的知识体系,或者说,它是关于体育整体性.综合性的基础理论,也是整个体育事业的基本理论. 2. 体育的基本规律:是指体育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包括四个方面. 3. 体育: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 ...查看


  • 体育基本理论
  • 使用体育运动术语的原则: 第一,符合体育运动的本质:第二,语言表达要准确:第三,能为一般人所理解:第四,语言要简洁. 学习研究体育基本理论的重要意义. 学习和研究体育基本理论,有助于人们从宏观上把握现代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有助于人们树 ...查看


  • 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简介
  • 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 体育学 (英文)名称: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 一.学科概况 现代体育学研究开始于文艺复兴运动,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体育开始成为人类认 ...查看


  • 体育公共关系学
  •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011210 课程名称:体育公共关系/Sports Public Relations 学时:36 学分: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本科.表演专业.运动训练专业 开课学期:7 开课部 ...查看


  • 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
  • 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 福州第十五中学 体育教师 肖 灵 摘 要 : 为了探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增强体育课的兴趣与活力,让中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 ...查看


  • 小学体育考试大纲
  • "骏马杯"体育专业知识.教法技能.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 ...查看


  • 考研体育综合学
  • 第三章 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 第一节 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 一.体育教学特点 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且以后一种教学为主.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体育实践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根本区别是: 其 ...查看


  • 阳光体育主题班会
  • 五(1)班"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 主题班会 一.主题确定: "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及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在有计划 ...查看


  •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整理资料--第五篇:体育相关运作论
  • 第五篇 体育相关运作论 一.体育体制及其改革 1.体育体制具体指体育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形态.权限划分和权力运行等方面的体制和制度.其核心是:体育的机构设置.权力分配.以及运行机制. 2.国外体育体制的几种模式 (1)社会组织主导型:政府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