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诺贝尔]

21. 诺贝尔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能力目标:1. 学会本课7个生字,重点学写“锤、械”两个生字;认会二类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 初步感悟反复的写法。 2.学习写人物小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语言文字训练点:

1.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通过弟死父残仍坚持研制炸药以及补充的资料体会到诺贝.........

尔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2. “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

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运用去掉一个“近了”来与原句比较读,体会当时诺贝尔的激动、兴奋和紧张,感悟诺贝尔的奋不顾身,不怕危险的精神。

拓展读写:

为诺贝尔写百字小传;搜集阅读诺贝尔的资料及小故事。

资料补充:

诺贝尔简介、名言、诺贝尔奖颁奖现场图片、诺贝尔的发明炸药的资料(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小组内进行认读、检查。

3、思考并笔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诺贝尔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对诺贝尔的了解。学生交流诺贝尔的资料,教师投影出示诺贝尔的头像,相机补

充资料:诺贝尔是瑞典伟大的化学家,发明家,炸药的发明者。他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129种。因此诺贝尔是炸药之父。他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人民币。

指名读资料。

3. 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同位互查,开火车读)

机械 铁锤 砸破 装置 逝世 瑞典 .........

毫不气馁 劈山筑路 斯德哥尔摩 荒山野岭 颁发 隧道 ..

【预设:① “馁”读音易错,注意让学生反复识记。 .

②“锤”笔顺容易写错,“垂”中横的长短容易出错。可以采取书空、跟着课件一起书空、教师范写的方式加以强化。 ③“械”右边“戒”容易写错,要通过学生交流、教师范写强调。

以上两个生字都要在指导后描红、书写两遍。】

4. 指名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概括不全或者说得啰嗦。引导概括方法:写人的文章要用简练的语言抓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加以概括。】

二 、精读感悟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诺贝尔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个成就?

1. 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发明炸药

2、默读3——9自然段:发明炸药经历了哪些阶段?请用小标题概括。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液体炸药——固体炸药——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二)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1. 默读课文,细细地读,静静地想,画出有关的语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简要地写写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一:

(第六段)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指名学生谈体会。

(2)教师引导: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 从哪里看出他毫不气馁?

(3)相机补充资料:事故发生后,周围居民十分恐慌,要将诺贝尔一家扫地出门,都说诺贝尔一家全疯了。政府也禁止在城里搞实验。面对着一切,诺贝尔„„

(4)激情朗读:短短的一句话,蕴含这多少悲痛、心酸和泪水。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深情朗读。

(小结:同学们看,查阅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品质。)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二:

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1)学生自由谈感受。

(2)去掉一个“近了”,并将!改成,读一读,有什么不一样?

(原句更让我们体会到当时的危险;诺贝尔的激动、兴奋和紧张)

危险在一步步靠近,成功也在一步步靠近。读出这种惊险来!(练读、指名读、齐读)

(3)此时诺贝尔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读出这种感受!(引读)

(小结:此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情境的危急及诺贝尔忘我投入的精神。)

(4)文中还有一处运用反复的句子,找出来试着读读,感悟反复手法的妙处。

指名交流,谈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读。

4. 经历了这么多的失败和痛苦,诺贝尔为什么还要发明炸药?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相关炸药造福人类资料。

5. 梳理总结诺贝尔的品质。(热爱科学 无私奉献 为民造福 坚持不懈 精益求精„„)

(三)了解诺贝尔奖,感悟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1.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他一生与炸药为伴,在科学事业上,他轰轰烈烈,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发明,获得了一项又一项专利,为了科学,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直到临死的那一刻,他还做了一件功德无量,影响深远的事是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 设立诺贝尔奖

2. 出示遗嘱,指名读。

3. 投影显示诺贝尔奖颁奖现场图片并解说。

学了课文,了解诺贝尔的遗嘱,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何感想?你想说什么?

(小结:他,热爱科学,潜心研究,锲而不舍,造福人类,无私奉献,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人的名字——诺贝尔!) ...

三、布置作业:

1、有声有色读8—10自然段

2、进一步搜集诺贝尔的资料。

3、抄写课后2的词语。

板书 21 诺贝尔

发明炸药 毫不气馁

造福人类 设立诺贝尔奖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听写前先看一看——听写——小组间相互批阅—— 小组长上台讲评、订正出错的字,教师随机强化——学生修改错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回顾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

自己感情朗读全文——练读、指名读、赛读8、9、10段——用简练的话讲主要内容及诺贝尔的品质。

三、交流搜集的诺贝尔的资料及小故事。

四、根据搜集的资料及课文内容为诺贝尔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传。

1.阅读例文:

《母亲小传》

母亲是影响我一生的人。

儿时轶事

我的母亲出生于××(填籍贯)。小的时候,家里还算富裕。那还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乡下尤为严重,一般的家庭是不会让女孩子读书的,长到十岁左右就要下地干活。而母亲发誓要读书,于是凭着韧性,始终在学校名列前茅,老师也不断上门劝说,就这样坚持读完了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入学通知书已经下来,但是那年外公患病,家中困难。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母亲毅然放弃了学业,年仅十五岁的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创业艰辛

等到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母亲决定进城找工作。因为学历只有初中毕业,母亲找到的也就只有保洁员,营业员等工作。尽管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母亲很珍惜自己的工作,无论做啥事都不怕吃苦,干活又比一般人勤快,两年后便升职做到了推销经理,也就在这时,她认识了我的爸爸。他们彼此欣赏,互相照顾,于是一年后他们结婚了,第二年,又迎来了我的出生。

三口之家

我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母亲每天忙完了家务就对着什么也不懂的我,依依呀呀地说个不停,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带着我做“体操”,忙的不亦乐乎。守着我一点一点地长长长胖,兴奋地和下班回家的父亲讲我每一天的不同和进步,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值得期待。她说这段时光是她最幸福的日子。

良师益友

渐渐的,我可以上幼儿园了,母亲又出去工作了。再后来,我读学前班了,开始有了学习任务。从此,母亲又多了一项使命:陪读。十几年来,她只要不上班,都会和我一起做功课,帮我复习;后来她感到实在没有能力辅导我了,就是默默地坐在我身边,看着我过功课,在我需要的时候陪我聊聊天、递一杯热茶。

当我埋怨同学不都是真诚善良时,开导我的是母亲,她说:“无论别人如何对你,你问心无愧就好。”当我在考试中失败了,鼓励和安慰我的也是母亲,她说“只要你尽力了,妈不怪你。” 当我偶尔耍耍小性子冲母亲发火,她总是体谅地走到一边不理我,用行动逼迫我记住“生气是惩罚自己”。

或许在别人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而已,但是在我心里母亲是我这辈子最敬爱的人。是她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化解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

母亲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我会以母亲为榜样。我发誓要做得和母亲一样,甚至超越母亲。用母亲的话就叫:“用责任,为梦想努力。”

2. 梳理出人物小传的写法:

(1)开篇可以总写,总括人物特点,对人物加以评价,为下文定下基调。

(2)中间部分是关键,注意详略安排和材料顺序的安排。比如依次交代人物姓字名谁、性别年龄、籍贯民族、职业身份、外表长相、穿着打扮、性格特点、家庭关系、社会关系„„,这样人物轮廓就基本描画出来了。

(3)按顺序对人物进行详细介绍。例如:可以按时间顺序安排——学生时代、参加工作、重大转折(成家立业)。也可以依据人物性格特点分类——如对家庭、对事业(学业)、对朋友。也可以重点抓住一点写出人物特点。

3.学生根据已有材料进行习作。

4. 交流点评

5. 修改。

21. 诺贝尔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能力目标:1. 学会本课7个生字,重点学写“锤、械”两个生字;认会二类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 初步感悟反复的写法。 2.学习写人物小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语言文字训练点:

1.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通过弟死父残仍坚持研制炸药以及补充的资料体会到诺贝.........

尔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2. “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

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运用去掉一个“近了”来与原句比较读,体会当时诺贝尔的激动、兴奋和紧张,感悟诺贝尔的奋不顾身,不怕危险的精神。

拓展读写:

为诺贝尔写百字小传;搜集阅读诺贝尔的资料及小故事。

资料补充:

诺贝尔简介、名言、诺贝尔奖颁奖现场图片、诺贝尔的发明炸药的资料(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小组内进行认读、检查。

3、思考并笔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诺贝尔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对诺贝尔的了解。学生交流诺贝尔的资料,教师投影出示诺贝尔的头像,相机补

充资料:诺贝尔是瑞典伟大的化学家,发明家,炸药的发明者。他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129种。因此诺贝尔是炸药之父。他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人民币。

指名读资料。

3. 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同位互查,开火车读)

机械 铁锤 砸破 装置 逝世 瑞典 .........

毫不气馁 劈山筑路 斯德哥尔摩 荒山野岭 颁发 隧道 ..

【预设:① “馁”读音易错,注意让学生反复识记。 .

②“锤”笔顺容易写错,“垂”中横的长短容易出错。可以采取书空、跟着课件一起书空、教师范写的方式加以强化。 ③“械”右边“戒”容易写错,要通过学生交流、教师范写强调。

以上两个生字都要在指导后描红、书写两遍。】

4. 指名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概括不全或者说得啰嗦。引导概括方法:写人的文章要用简练的语言抓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加以概括。】

二 、精读感悟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诺贝尔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个成就?

1. 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发明炸药

2、默读3——9自然段:发明炸药经历了哪些阶段?请用小标题概括。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液体炸药——固体炸药——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二)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1. 默读课文,细细地读,静静地想,画出有关的语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简要地写写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一:

(第六段)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指名学生谈体会。

(2)教师引导: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 从哪里看出他毫不气馁?

(3)相机补充资料:事故发生后,周围居民十分恐慌,要将诺贝尔一家扫地出门,都说诺贝尔一家全疯了。政府也禁止在城里搞实验。面对着一切,诺贝尔„„

(4)激情朗读:短短的一句话,蕴含这多少悲痛、心酸和泪水。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深情朗读。

(小结:同学们看,查阅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品质。)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二:

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1)学生自由谈感受。

(2)去掉一个“近了”,并将!改成,读一读,有什么不一样?

(原句更让我们体会到当时的危险;诺贝尔的激动、兴奋和紧张)

危险在一步步靠近,成功也在一步步靠近。读出这种惊险来!(练读、指名读、齐读)

(3)此时诺贝尔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读出这种感受!(引读)

(小结:此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情境的危急及诺贝尔忘我投入的精神。)

(4)文中还有一处运用反复的句子,找出来试着读读,感悟反复手法的妙处。

指名交流,谈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读。

4. 经历了这么多的失败和痛苦,诺贝尔为什么还要发明炸药?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相关炸药造福人类资料。

5. 梳理总结诺贝尔的品质。(热爱科学 无私奉献 为民造福 坚持不懈 精益求精„„)

(三)了解诺贝尔奖,感悟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1.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他一生与炸药为伴,在科学事业上,他轰轰烈烈,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发明,获得了一项又一项专利,为了科学,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直到临死的那一刻,他还做了一件功德无量,影响深远的事是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 设立诺贝尔奖

2. 出示遗嘱,指名读。

3. 投影显示诺贝尔奖颁奖现场图片并解说。

学了课文,了解诺贝尔的遗嘱,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何感想?你想说什么?

(小结:他,热爱科学,潜心研究,锲而不舍,造福人类,无私奉献,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人的名字——诺贝尔!) ...

三、布置作业:

1、有声有色读8—10自然段

2、进一步搜集诺贝尔的资料。

3、抄写课后2的词语。

板书 21 诺贝尔

发明炸药 毫不气馁

造福人类 设立诺贝尔奖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听写前先看一看——听写——小组间相互批阅—— 小组长上台讲评、订正出错的字,教师随机强化——学生修改错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回顾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

自己感情朗读全文——练读、指名读、赛读8、9、10段——用简练的话讲主要内容及诺贝尔的品质。

三、交流搜集的诺贝尔的资料及小故事。

四、根据搜集的资料及课文内容为诺贝尔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传。

1.阅读例文:

《母亲小传》

母亲是影响我一生的人。

儿时轶事

我的母亲出生于××(填籍贯)。小的时候,家里还算富裕。那还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乡下尤为严重,一般的家庭是不会让女孩子读书的,长到十岁左右就要下地干活。而母亲发誓要读书,于是凭着韧性,始终在学校名列前茅,老师也不断上门劝说,就这样坚持读完了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入学通知书已经下来,但是那年外公患病,家中困难。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母亲毅然放弃了学业,年仅十五岁的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创业艰辛

等到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母亲决定进城找工作。因为学历只有初中毕业,母亲找到的也就只有保洁员,营业员等工作。尽管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母亲很珍惜自己的工作,无论做啥事都不怕吃苦,干活又比一般人勤快,两年后便升职做到了推销经理,也就在这时,她认识了我的爸爸。他们彼此欣赏,互相照顾,于是一年后他们结婚了,第二年,又迎来了我的出生。

三口之家

我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母亲每天忙完了家务就对着什么也不懂的我,依依呀呀地说个不停,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带着我做“体操”,忙的不亦乐乎。守着我一点一点地长长长胖,兴奋地和下班回家的父亲讲我每一天的不同和进步,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值得期待。她说这段时光是她最幸福的日子。

良师益友

渐渐的,我可以上幼儿园了,母亲又出去工作了。再后来,我读学前班了,开始有了学习任务。从此,母亲又多了一项使命:陪读。十几年来,她只要不上班,都会和我一起做功课,帮我复习;后来她感到实在没有能力辅导我了,就是默默地坐在我身边,看着我过功课,在我需要的时候陪我聊聊天、递一杯热茶。

当我埋怨同学不都是真诚善良时,开导我的是母亲,她说:“无论别人如何对你,你问心无愧就好。”当我在考试中失败了,鼓励和安慰我的也是母亲,她说“只要你尽力了,妈不怪你。” 当我偶尔耍耍小性子冲母亲发火,她总是体谅地走到一边不理我,用行动逼迫我记住“生气是惩罚自己”。

或许在别人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而已,但是在我心里母亲是我这辈子最敬爱的人。是她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化解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

母亲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我会以母亲为榜样。我发誓要做得和母亲一样,甚至超越母亲。用母亲的话就叫:“用责任,为梦想努力。”

2. 梳理出人物小传的写法:

(1)开篇可以总写,总括人物特点,对人物加以评价,为下文定下基调。

(2)中间部分是关键,注意详略安排和材料顺序的安排。比如依次交代人物姓字名谁、性别年龄、籍贯民族、职业身份、外表长相、穿着打扮、性格特点、家庭关系、社会关系„„,这样人物轮廓就基本描画出来了。

(3)按顺序对人物进行详细介绍。例如:可以按时间顺序安排——学生时代、参加工作、重大转折(成家立业)。也可以依据人物性格特点分类——如对家庭、对事业(学业)、对朋友。也可以重点抓住一点写出人物特点。

3.学生根据已有材料进行习作。

4. 交流点评

5. 修改。


相关文章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作者:管华英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10期 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 ...查看


  •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策略
  • 摘 要:教师在主题阅读教学中以读促解,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寻找合适的课外阅读方式,并运用多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主题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解: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让 ...查看


  • 屠呦呦获奖致辞为啥出现两个版本
  • 12月7日,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医学礼堂举行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演讲.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发表的获奖演讲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热点. 不过很快,关于屠呦呦的获奖演讲版本却戏剧性地成为"罗生门"事件. ...查看


  • 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部分答案
  • 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部分之一 三.(25分)文本:峡谷 作者:阿城 11.(25分) (1)(5分)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2)(6分) 答案要点:①" ...查看


  •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苏教版必修二]
  •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苏教版必修二]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一.先说说 ...查看


  • 22.[我看见了我的骨头!]
  • "我看见了我的骨头!" (八年级) 执教教师:姚 卿(教院附中) 上课时间:2004年11月25日 [教学目标] 明确议论性文章中事例的选择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明确议论性文字中事例的选择与作 ...查看


  • 教师素养大赛
  • 市首届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版块题库(县区) 第一板块 1.请把下列词语中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 ) (A)扑朔迷离 (B)色厉内韧 (C)安份守己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中要求小学1-6年级学生 ...查看


  • 高考语文常见主题--机遇
  • 高考语文常见主题--机遇 [典型题目] [出色标题] [常见思路] 机遇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要抓住机遇,不要任其溜走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 机遇不能坐等而要去创造 把握机遇要当机立断 机遇常常伴随着挑战 要有责任感与紧迫感,才能抓住机遇 我们不 ...查看


  •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题:选择题二
  • 湛江中公教育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题:选择题二 1.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①合作态度②语文综合运用能力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选C. [中公教育解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