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 Forty Tales from the Afterlives
关于作者
大卫·伊格曼,贝勒医学院神经医学博士后,曾在牛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他是饱读文艺作品、诗人气质浓郁的科学家,在美国多家报纸开有专栏。
《生命的清单》酝酿了7年,集中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心灵的洞见,甫一推出即惊艳英美图书界。目前已经售出22国版权,并且被改编成歌剧,2009年9月在悉尼歌剧院上演,这在当代文学作品改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评论界认为,《生命的清单》有着卡尔维诺、博尔赫斯、艾柯的智慧小品一样的奇趣,既轻灵又深沉,值得人们反复品读。
伊格曼的来世景象绝对颠覆你以往从任何“导师”和“经典”中获得的印象和安慰。他创见性地就圣行与长生设置了新的基准,为人们找到了一个绝对不同的、戏讽的、新奇的来生世界。
读过它,你一定会觉得吃惊、纳闷,并且或多或少打乱人生的步伐。它的锐利和刻薄让你重新思考和大量世界,它的智慧和温暖也会让你更加勇敢地继续以后的生活。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醒着的梦;来世只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并写照今生。
关于译者
赵海波,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现任教于天津大学经济研究所。
*很多是写关于上帝的,关于创造者的东西,幻想人类是如何诞生的,宇宙的,这方面的居多,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为什么是经济的,而不是语言的
PⅩ
第一次看到本书的内容是在《自然》(2006年10月19日,第443卷,882页)杂志上,标题是“死亡开关”。
没错,就是这份期刊,正是这位作者,“死亡开关”,也正是本书的第二十五章。
PⅫ
除去基本的科学素养,只有先成一个思想家,这几乎是在任何一个领域,想要成为大师级人物的必要条件。有文化的人,才能写出有文化的作品。如果文学只停留在挖空心思就是要编一个糊弄大家的故事,音乐只是歌颂的一种形态,艺术又何谈要慰藉人类的灵魂?
我们常常在概叹,为什么我们缺乏真正的大师,为什么我们缺乏真正具有原创性的重大成果。毋庸讳言,思想干瘪,想象力枯竭,是重要原因,而这也是我们身处这个时代,莫大的悲哀。
物种轮回
P14
这清醒的瞬间,很是短暂。这是你为你的选择而付出的代价,半人半马的你意识到,没有了最初的愿望,你根本无法体会到简单生活的乐趣,只有记得最初的选择,才能体会到简单的快乐。这还不是你所意识到的最坏的事情。你认识到,下次你带着笨重的马的头脑回到这里的时候,你已经不可能请求再变回人。你将不知道人是什么。你的选择,人类智慧的丧失,将是不可逆转的。就在你失去人类智能的最后一瞬间,你在绞尽脑汁地想:到底是什么地球外的更高级的生物,在寻找更简单的生活的信念驱使下,转世做了地球人。
女巨人
P18
你们地球——遍布数不清的物种——对于她来说,仅仅相当于她的一个细胞中的细胞质。许多星球组成银河系这样一个小细胞,而她包含数千亿个这样的细胞。
我们计算得出,信号传递给她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当信号到达时,人们会兴奋地看到将发生什么,但那时却已经不在了。
然而,谁也没能猜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量的流星云陨落,氢云燃烧,紧接着大量黑洞出现,无情地吞没了飞行的星体、尘埃以及最后一道光线。生物灭绝,无一幸免。
不过,这只是她的一种自然反应,完全是中性的。在所有的可能性中,这也许是她的免疫系统的反应,要么就是她抓了一下痒、打了个喷嚏或者是做了一个活组织切片检查。
如果她告诉你说,某件东西对于她来说很重要,你能听懂她的答案吗?就好像我们拿一部莎士比亚戏剧去给细菌看,会有什么意义呢?当然毫无意义。意义,在不同的时空,含义是会发生变化的。所以,我们与她交流,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并不重要。我们在这个安静的星球表面,就这么盘着腿静静地坐着。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就是不想让她留意到我们。
*这个作者是反对外太空探索的么?我还是支持了,毕竟总归有事可做,有梦想,能促进生活社会的发展。
演员
P26
你现在回想一下,自己梦里总是会有一些背景角色的:在饭店吃饭的拥挤的人们,在超市和校园里拥挤的人群,在马路上开车的司机,还有人行道上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路人。
这些角色,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演员。我们也会跑到别人的梦境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并帮助其他做梦的人,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梦境是确切而真实的。在别人的梦里,有时候我们只是在聆听,静观梦境情节的进展。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相互交谈,并等着到时间后换班收工。
*好想法
变形记
P31
死亡有三重。第一重死亡,是在你身体的机能停止运转之时。第二重死亡,是在你的身体被运送到坟墓中的时候。第三重死亡,是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你的名字最后一次被人们提及。
他的故事被讲述得越多,具体的细节就越离奇。后来,他的名字已经和那些故事彻底没有关系,尽管与实情已不再一致,但他还是被困在这里无法脱身。
这就是休息室的诅咒:既然我们生活在那些怀念我们的人的头脑中,我们就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从而不可避免地成了人们想要我们成为的角色。
*这个前面所诉说的诅咒,对于那些真正的伟人也适用么,那些超脱世俗之外,不屑其他人想法的人呢
等级
P42
渐渐地我们发现,与其说我们是他的感觉器官,倒不如说是他的内脏。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一致认为,上帝是通过我们而存在的。如果我们放弃了他,他便不复存在。起先,我们还以为自己是构成上帝的一个细胞而沾沾自喜,而后我们却发现,自己竟然就是上帝体内的毒瘤。
接着,他注意到虽然他不能伤害我们,但有些东西可以。他看到人们与更低一级的细胞较量,与白血病、淋巴瘤、恶性毒瘤、黑毒瘤抗争,人们用化学疗法在自己身上涂抹药膏、接受放射治疗,可人们最终还是被自己身体里的亿万细胞迅速吞噬。
上帝突然从床上惊起,他明白了:一切依靠低一级事物形成的,最终必将被其毁灭。
镜像
P56
你能够很清醒地看待他人,却很难清醒地认识自我。因此,你的生活需要他人的指引。是他人给你竖起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我:他们称赞你的优点,批评你的缺点,帮助你校正自己生活的轨迹。你对自己的了解少得可怜,甚至看到照片中自己的样子,听到自己留给别人的有声邮件里的声音,你都会感到非常惊奇:这真的是我吗?
通过这种方式,你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存在于他人对你的直觉、听闻和接触中。
在这里,炼狱之中,你在尘世上接触过的所有的人都汇集在了一起。那些被零散储存的你的点点滴滴都被收集起来,放在一起,然后合而为一。无数面镜子同时在你面前竖立起来。你留给世界的所有痕迹,没有经过任何过滤,你终于可以第一次这么清晰地看到真实的自己。此刻,你才是真的死了。
违背自然
人么意识到,生命终结时的不确定性,对保持生活的激情是非常关键的。
死亡开关
*这就是发在nature上的
在设置了死亡开关后,电脑每周都会提示你输入密码,以此来判定你是否依然活着。如果你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再输入正确的密码,电脑会推断你已经死了,然后自动地把你的密码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负责此事的替补人员。
人们就意识到,他们可以让计算机程序设定好在将来的某一天去发送某些信息:“87岁生日快乐!我已经死了22年了。我希望你的生命还一直在快乐地延续着。”
毫无疑问,并不存在“辞世后的生活”,但代替“辞世后的生活”存在的,是我们之间的某种联系。
死亡开关完整地模拟了社会,以至于整个社会网络都能被重建起来。星球的记忆在“0”和“1”间永生。
这种情形让我们可以无限地去我们可以无限期地去重新分享彼此的笑话,去寻找补偿的机会以说出以前没能说出口的友善的话语,去回忆那些再也无法亲身感受的愉快的俗世经历。记忆靠它们自己存在着,不再会有人遗忘这些记忆,也不再有人烦于提起它们。我们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无论如何,对于来世而言,我们所能做的无非就是去回忆自己生前的光辉岁月。
*有些还是挺无聊的,他总是在弄上帝,在弄造物者。觉得来生更接近的是谁创造了人类,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这样的话题。不喜欢他说这些,因为中国和希腊的神话已经很多了,而且
也比他丰富。
但是有些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主要是因为他能与现在的生活事实联系在一起。譬如人类与疾病的关系,与计算机等等,哦,写关于现在科技的相当多,数字化,程序等等。
也许我只对于我能理解的东西认为是好的,对于不理解的认为就是差的,也许他另有深意。但目前就对于我来说,我只能这样。
多棱镜
当你到达来世,便会分裂成无数个不同年龄的自我。曾经是唯一个体的你,在来世会以不同的年龄存在。这些为数众多的你,不会变老,他们跨越年龄的限制,超越时间,达到永恒。
有些人需要时间才能慢慢习惯这一点。你的不同身影,就像今世不同的人一样,也许会同时出现在一家食品店。76岁的你重游故地,也许会与11岁的你不期而遇。28岁的你刚刚在餐厅与情人分手,也许就会看到35岁的你神情失落,在空荡荡的座位间辗转徘徊。
这些聚会反映出他们在试图寻找彼此的相同之处。同一个名字使他们成为统一的整体,但他们最终意识到,尽管如此,经历了不同的年龄阶段,你具备了不同特性,他们像是长在不同树上的枝杈。他们惊愕的发现,前世的你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他们意识到,前世的你彻底在来世遗失了。你既是无数不同年龄的个体,有什么都不是。
Sum Forty Tales from the Afterlives
关于作者
大卫·伊格曼,贝勒医学院神经医学博士后,曾在牛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他是饱读文艺作品、诗人气质浓郁的科学家,在美国多家报纸开有专栏。
《生命的清单》酝酿了7年,集中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心灵的洞见,甫一推出即惊艳英美图书界。目前已经售出22国版权,并且被改编成歌剧,2009年9月在悉尼歌剧院上演,这在当代文学作品改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评论界认为,《生命的清单》有着卡尔维诺、博尔赫斯、艾柯的智慧小品一样的奇趣,既轻灵又深沉,值得人们反复品读。
伊格曼的来世景象绝对颠覆你以往从任何“导师”和“经典”中获得的印象和安慰。他创见性地就圣行与长生设置了新的基准,为人们找到了一个绝对不同的、戏讽的、新奇的来生世界。
读过它,你一定会觉得吃惊、纳闷,并且或多或少打乱人生的步伐。它的锐利和刻薄让你重新思考和大量世界,它的智慧和温暖也会让你更加勇敢地继续以后的生活。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醒着的梦;来世只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并写照今生。
关于译者
赵海波,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现任教于天津大学经济研究所。
*很多是写关于上帝的,关于创造者的东西,幻想人类是如何诞生的,宇宙的,这方面的居多,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为什么是经济的,而不是语言的
PⅩ
第一次看到本书的内容是在《自然》(2006年10月19日,第443卷,882页)杂志上,标题是“死亡开关”。
没错,就是这份期刊,正是这位作者,“死亡开关”,也正是本书的第二十五章。
PⅫ
除去基本的科学素养,只有先成一个思想家,这几乎是在任何一个领域,想要成为大师级人物的必要条件。有文化的人,才能写出有文化的作品。如果文学只停留在挖空心思就是要编一个糊弄大家的故事,音乐只是歌颂的一种形态,艺术又何谈要慰藉人类的灵魂?
我们常常在概叹,为什么我们缺乏真正的大师,为什么我们缺乏真正具有原创性的重大成果。毋庸讳言,思想干瘪,想象力枯竭,是重要原因,而这也是我们身处这个时代,莫大的悲哀。
物种轮回
P14
这清醒的瞬间,很是短暂。这是你为你的选择而付出的代价,半人半马的你意识到,没有了最初的愿望,你根本无法体会到简单生活的乐趣,只有记得最初的选择,才能体会到简单的快乐。这还不是你所意识到的最坏的事情。你认识到,下次你带着笨重的马的头脑回到这里的时候,你已经不可能请求再变回人。你将不知道人是什么。你的选择,人类智慧的丧失,将是不可逆转的。就在你失去人类智能的最后一瞬间,你在绞尽脑汁地想:到底是什么地球外的更高级的生物,在寻找更简单的生活的信念驱使下,转世做了地球人。
女巨人
P18
你们地球——遍布数不清的物种——对于她来说,仅仅相当于她的一个细胞中的细胞质。许多星球组成银河系这样一个小细胞,而她包含数千亿个这样的细胞。
我们计算得出,信号传递给她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当信号到达时,人们会兴奋地看到将发生什么,但那时却已经不在了。
然而,谁也没能猜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量的流星云陨落,氢云燃烧,紧接着大量黑洞出现,无情地吞没了飞行的星体、尘埃以及最后一道光线。生物灭绝,无一幸免。
不过,这只是她的一种自然反应,完全是中性的。在所有的可能性中,这也许是她的免疫系统的反应,要么就是她抓了一下痒、打了个喷嚏或者是做了一个活组织切片检查。
如果她告诉你说,某件东西对于她来说很重要,你能听懂她的答案吗?就好像我们拿一部莎士比亚戏剧去给细菌看,会有什么意义呢?当然毫无意义。意义,在不同的时空,含义是会发生变化的。所以,我们与她交流,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并不重要。我们在这个安静的星球表面,就这么盘着腿静静地坐着。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就是不想让她留意到我们。
*这个作者是反对外太空探索的么?我还是支持了,毕竟总归有事可做,有梦想,能促进生活社会的发展。
演员
P26
你现在回想一下,自己梦里总是会有一些背景角色的:在饭店吃饭的拥挤的人们,在超市和校园里拥挤的人群,在马路上开车的司机,还有人行道上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路人。
这些角色,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演员。我们也会跑到别人的梦境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并帮助其他做梦的人,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梦境是确切而真实的。在别人的梦里,有时候我们只是在聆听,静观梦境情节的进展。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相互交谈,并等着到时间后换班收工。
*好想法
变形记
P31
死亡有三重。第一重死亡,是在你身体的机能停止运转之时。第二重死亡,是在你的身体被运送到坟墓中的时候。第三重死亡,是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你的名字最后一次被人们提及。
他的故事被讲述得越多,具体的细节就越离奇。后来,他的名字已经和那些故事彻底没有关系,尽管与实情已不再一致,但他还是被困在这里无法脱身。
这就是休息室的诅咒:既然我们生活在那些怀念我们的人的头脑中,我们就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从而不可避免地成了人们想要我们成为的角色。
*这个前面所诉说的诅咒,对于那些真正的伟人也适用么,那些超脱世俗之外,不屑其他人想法的人呢
等级
P42
渐渐地我们发现,与其说我们是他的感觉器官,倒不如说是他的内脏。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一致认为,上帝是通过我们而存在的。如果我们放弃了他,他便不复存在。起先,我们还以为自己是构成上帝的一个细胞而沾沾自喜,而后我们却发现,自己竟然就是上帝体内的毒瘤。
接着,他注意到虽然他不能伤害我们,但有些东西可以。他看到人们与更低一级的细胞较量,与白血病、淋巴瘤、恶性毒瘤、黑毒瘤抗争,人们用化学疗法在自己身上涂抹药膏、接受放射治疗,可人们最终还是被自己身体里的亿万细胞迅速吞噬。
上帝突然从床上惊起,他明白了:一切依靠低一级事物形成的,最终必将被其毁灭。
镜像
P56
你能够很清醒地看待他人,却很难清醒地认识自我。因此,你的生活需要他人的指引。是他人给你竖起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我:他们称赞你的优点,批评你的缺点,帮助你校正自己生活的轨迹。你对自己的了解少得可怜,甚至看到照片中自己的样子,听到自己留给别人的有声邮件里的声音,你都会感到非常惊奇:这真的是我吗?
通过这种方式,你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存在于他人对你的直觉、听闻和接触中。
在这里,炼狱之中,你在尘世上接触过的所有的人都汇集在了一起。那些被零散储存的你的点点滴滴都被收集起来,放在一起,然后合而为一。无数面镜子同时在你面前竖立起来。你留给世界的所有痕迹,没有经过任何过滤,你终于可以第一次这么清晰地看到真实的自己。此刻,你才是真的死了。
违背自然
人么意识到,生命终结时的不确定性,对保持生活的激情是非常关键的。
死亡开关
*这就是发在nature上的
在设置了死亡开关后,电脑每周都会提示你输入密码,以此来判定你是否依然活着。如果你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再输入正确的密码,电脑会推断你已经死了,然后自动地把你的密码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负责此事的替补人员。
人们就意识到,他们可以让计算机程序设定好在将来的某一天去发送某些信息:“87岁生日快乐!我已经死了22年了。我希望你的生命还一直在快乐地延续着。”
毫无疑问,并不存在“辞世后的生活”,但代替“辞世后的生活”存在的,是我们之间的某种联系。
死亡开关完整地模拟了社会,以至于整个社会网络都能被重建起来。星球的记忆在“0”和“1”间永生。
这种情形让我们可以无限地去我们可以无限期地去重新分享彼此的笑话,去寻找补偿的机会以说出以前没能说出口的友善的话语,去回忆那些再也无法亲身感受的愉快的俗世经历。记忆靠它们自己存在着,不再会有人遗忘这些记忆,也不再有人烦于提起它们。我们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无论如何,对于来世而言,我们所能做的无非就是去回忆自己生前的光辉岁月。
*有些还是挺无聊的,他总是在弄上帝,在弄造物者。觉得来生更接近的是谁创造了人类,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这样的话题。不喜欢他说这些,因为中国和希腊的神话已经很多了,而且
也比他丰富。
但是有些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主要是因为他能与现在的生活事实联系在一起。譬如人类与疾病的关系,与计算机等等,哦,写关于现在科技的相当多,数字化,程序等等。
也许我只对于我能理解的东西认为是好的,对于不理解的认为就是差的,也许他另有深意。但目前就对于我来说,我只能这样。
多棱镜
当你到达来世,便会分裂成无数个不同年龄的自我。曾经是唯一个体的你,在来世会以不同的年龄存在。这些为数众多的你,不会变老,他们跨越年龄的限制,超越时间,达到永恒。
有些人需要时间才能慢慢习惯这一点。你的不同身影,就像今世不同的人一样,也许会同时出现在一家食品店。76岁的你重游故地,也许会与11岁的你不期而遇。28岁的你刚刚在餐厅与情人分手,也许就会看到35岁的你神情失落,在空荡荡的座位间辗转徘徊。
这些聚会反映出他们在试图寻找彼此的相同之处。同一个名字使他们成为统一的整体,但他们最终意识到,尽管如此,经历了不同的年龄阶段,你具备了不同特性,他们像是长在不同树上的枝杈。他们惊愕的发现,前世的你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他们意识到,前世的你彻底在来世遗失了。你既是无数不同年龄的个体,有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