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制度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先导。如果金融交易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不能完成,即使其它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先行,也必将被滞后的金融改革所拖累”(何广文,2004)。金融与经济关系的理论成果和历史事实,尤其是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史实表明:“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外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和国内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尤其是加入WTO,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后,面对日益显露的金融问题,以商业化、股份化、市场化为特征的国有金融改革,使农村国有商业金融在改革中逐渐显露出“嫌贫爱富”的本性,大规模撤出农业和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不到位;合作基金会被取缔;农村信用社为了脱困,也走上了规模经营,撤并集中,权限上收,业务非农化之路.发展滞后的农村金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失调的矛盾日益暴露并不断激化。直接表现为:农村金融缺少农村经济支撑→农村金融脱离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缺乏金融支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落入不协调的恶性循环。如不及时纠正,将导致农村资金分散、闲置、外流→农村资本积聚、集中效应低,农村经济效益降低→农村金融“城市化”、“非农化”→农民贷款难、农村经济发展缺少资金投入→农村经济增长乏力、农村金融需求不足→农民收入下降、农村金融资源短缺→需求和资源的双重约束制约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和金融制度变迁被锁定→农村资源利用不充分、就业不足,农村经济政策效应降低→农村民间金融、非法集资和高利贷泛滥→农村金融风险,伴随着农村经济徘徊→停滞→衰退,而不断增加→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恶化→最终危及整个金融和经济体系,引发金融和经济危机。
(1)农村金融发展的目标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发展就是要通过减少农业生产者的借贷成本,提供足够资金,改善其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为其使用现代化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以刺激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为其分散存在于生产和经营等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增进其农村经济活动的可预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金融发展必须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适应
尤其是我国农村金融,主要面对的是分散的小农和农村中、小企业,不仅金融交易规模小、次数频繁,缺少担保或抵押,难以获得建立信用所必须的信息,而且要求金融服务简便、灵活、及时,加上农村经济尤其是农业收入的不确定性、投资的长期性、低收益性和生产的分散性以及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并存等特征,使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资金使用成本和交易风险高,而收益又比较低。现代化的、有组织的正规商业性金融,不仅不愿意涉足农村金融市场。而且,在追求规模经济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有效规避风险的制度和方法,还阻碍甚至禁止农村金融交易,即农村金融发展并不表现为金融制度的优势。
111991年1月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7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002年2月江泽民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核心作用;金融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
(三)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农村金融如何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而发展,特别是如何有效发挥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作用,成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1.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推进,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主要的金融机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当前,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基本上仍然是存贷款服务,农户和农村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实现中对分散风险、降低风险的需求,难以通过农业保险服务、基金投资等的及时供给来有效化解。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能力,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和在贷款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也导致其对农业经济主体的贷款供给往往存在时滞问题,要改善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信贷供给的协调性困难更大。
2.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的作用
通过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规模经济的实现,从而使农村金融需求扩大,农村金融交易扩张,推动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农村经济主体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必然带来农村储蓄的增长和财富的增加,既增加了农村金融资源的存量,又提高农村经济主体参与金融活动的能力。
无论是农村经济对农村金融支持的作用,还是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其总是在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相应的制度安排下。农村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二者互相促进,只有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机构现状两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对现有农村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更好的支持农村经济各方面有序发展。
2.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表现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并不是金融与经济关系在农村领域的简单延伸,而是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一方面是由农村经济系统的构成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所决定;另一方面是由农村金融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农村金融从概念上讲,一方面属于农村经济范畴,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属于金融范畴,是整
体金融的重要单元。农村金融系统的运动受到来自农村经济和整体金融系统的双重作用,而这种作用又是在一定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相应制度安排背景下发生的。我国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特征,决定了农村金融不仅是“二元”金融结构中的“一元”,而且其内部也表现出“二元”性特征,其结构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决定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复杂多变。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在动态上,表现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二者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中,农村经济和整体金融系统相互交叉形成的,并与之相互作用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受经济发展影响,又制约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多重因素的影响必然使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在动态上表现为不同形态,同样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我国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表现在金融服务供给上也是城乡分离割裂,导致金融资源不能有效配置。
4、给予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的金融服务品种单一,时效性和连续性缺乏有效保障 当前,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基本上仍然是存贷款服务,农户和农村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实现中对分散风险、降低风险的需求,难以通过农业保险服务、基金投资等的及时供给来有效化解。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能力,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和在贷款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也导致其对农业经济主体的贷款供给往往存在时滞问题,要改善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信贷供给的协调性困难更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制度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先导。如果金融交易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不能完成,即使其它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先行,也必将被滞后的金融改革所拖累”(何广文,2004)。金融与经济关系的理论成果和历史事实,尤其是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史实表明:“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外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和国内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尤其是加入WTO,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后,面对日益显露的金融问题,以商业化、股份化、市场化为特征的国有金融改革,使农村国有商业金融在改革中逐渐显露出“嫌贫爱富”的本性,大规模撤出农业和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不到位;合作基金会被取缔;农村信用社为了脱困,也走上了规模经营,撤并集中,权限上收,业务非农化之路.发展滞后的农村金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失调的矛盾日益暴露并不断激化。直接表现为:农村金融缺少农村经济支撑→农村金融脱离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缺乏金融支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落入不协调的恶性循环。如不及时纠正,将导致农村资金分散、闲置、外流→农村资本积聚、集中效应低,农村经济效益降低→农村金融“城市化”、“非农化”→农民贷款难、农村经济发展缺少资金投入→农村经济增长乏力、农村金融需求不足→农民收入下降、农村金融资源短缺→需求和资源的双重约束制约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和金融制度变迁被锁定→农村资源利用不充分、就业不足,农村经济政策效应降低→农村民间金融、非法集资和高利贷泛滥→农村金融风险,伴随着农村经济徘徊→停滞→衰退,而不断增加→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恶化→最终危及整个金融和经济体系,引发金融和经济危机。
(1)农村金融发展的目标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发展就是要通过减少农业生产者的借贷成本,提供足够资金,改善其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为其使用现代化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以刺激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为其分散存在于生产和经营等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增进其农村经济活动的可预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金融发展必须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适应
尤其是我国农村金融,主要面对的是分散的小农和农村中、小企业,不仅金融交易规模小、次数频繁,缺少担保或抵押,难以获得建立信用所必须的信息,而且要求金融服务简便、灵活、及时,加上农村经济尤其是农业收入的不确定性、投资的长期性、低收益性和生产的分散性以及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并存等特征,使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资金使用成本和交易风险高,而收益又比较低。现代化的、有组织的正规商业性金融,不仅不愿意涉足农村金融市场。而且,在追求规模经济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有效规避风险的制度和方法,还阻碍甚至禁止农村金融交易,即农村金融发展并不表现为金融制度的优势。
111991年1月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7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002年2月江泽民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核心作用;金融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
(三)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农村金融如何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而发展,特别是如何有效发挥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作用,成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1.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推进,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主要的金融机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当前,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基本上仍然是存贷款服务,农户和农村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实现中对分散风险、降低风险的需求,难以通过农业保险服务、基金投资等的及时供给来有效化解。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能力,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和在贷款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也导致其对农业经济主体的贷款供给往往存在时滞问题,要改善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信贷供给的协调性困难更大。
2.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的作用
通过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规模经济的实现,从而使农村金融需求扩大,农村金融交易扩张,推动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农村经济主体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必然带来农村储蓄的增长和财富的增加,既增加了农村金融资源的存量,又提高农村经济主体参与金融活动的能力。
无论是农村经济对农村金融支持的作用,还是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其总是在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相应的制度安排下。农村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二者互相促进,只有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机构现状两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对现有农村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更好的支持农村经济各方面有序发展。
2.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表现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并不是金融与经济关系在农村领域的简单延伸,而是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一方面是由农村经济系统的构成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所决定;另一方面是由农村金融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农村金融从概念上讲,一方面属于农村经济范畴,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属于金融范畴,是整
体金融的重要单元。农村金融系统的运动受到来自农村经济和整体金融系统的双重作用,而这种作用又是在一定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相应制度安排背景下发生的。我国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特征,决定了农村金融不仅是“二元”金融结构中的“一元”,而且其内部也表现出“二元”性特征,其结构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决定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复杂多变。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在动态上,表现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二者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中,农村经济和整体金融系统相互交叉形成的,并与之相互作用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受经济发展影响,又制约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多重因素的影响必然使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在动态上表现为不同形态,同样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我国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表现在金融服务供给上也是城乡分离割裂,导致金融资源不能有效配置。
4、给予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的金融服务品种单一,时效性和连续性缺乏有效保障 当前,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基本上仍然是存贷款服务,农户和农村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实现中对分散风险、降低风险的需求,难以通过农业保险服务、基金投资等的及时供给来有效化解。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能力,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和在贷款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也导致其对农业经济主体的贷款供给往往存在时滞问题,要改善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信贷供给的协调性困难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