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接皇位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4)
先主驾崩,文武官僚,无不哀痛。(皇帝驾崩,那些文武官僚即使各人心中有不同看法,面子上也要表示哀痛。)孔明率众官奉梓宫还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
太子接灵柩
安于正殿之内。举哀行礼毕,开读遗诏。诏曰:
朕初得疾,但下痢耳;(这种病在现在根本算不了什么!)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大概是后来转化为并发症。)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按刘备自认的标准,那算是长寿了。——死可瞑目矣!)但以卿兄弟为念耳。(不放心几个儿子。——刘备知道,自己的几个儿子能力不行。)勉之!勉之!(不行就更要努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说得很好,既有教育意义,又有文采,所以成为后人世代采用的一条成语。)惟贤惟德,可以服人;(不要用暴力服人,要用贤德服人。——这是刘备多年行事的经验。)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古人的一种习惯性谦虚。)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对此特别郑重关照。——孔明是蜀国的顶梁柱,是刘氏兄弟的依靠,不可不尊敬丞相孔明,要像尊敬父亲那样尊敬丞相,所以要称孔明为相父。)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你们三兄弟都要懂得、记住这个道理,这是我的最重要的嘱咐,切记!切记!——刘备的遗诏,纸短情长,言简意赅,抓住要点,再三叮嘱,一片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群臣读诏已毕。孔明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立嗣君,以承汉统。”乃立太子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加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葬先主于惠陵,谥曰昭烈皇帝。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亦追谥为皇后。升赏群臣,大赦天下。(送旧迎新,国不可一日无君:改元,尊封,赏臣,大赦……办完丧事办喜事,中国人谓之“红白喜事”。——丧事叫“白喜事”,这是中国人的一种聪明的世界观,一种古老的辩证法。)
刘禅接皇位
早有魏军探知此事,报入中原。近臣奏知魏主。曹丕大喜曰:“刘备已亡,朕无忧矣。何不乘其国中无主,起兵伐之?”(曹丕急于要当一统天下的皇帝。)
曹丕欲兴兵伐蜀
贾诩谏曰:“刘备虽亡,必托孤于诸葛亮。亮感备知遇之恩,必倾心竭力,扶持嗣主。陛下不可仓卒伐之。”(贾诩求稳。)
贾诩进谏
正言间,忽一人从班部中奋然而出曰:“不乘此时进兵,更待何时?”众视之,乃司马懿也。(司马懿激进。)丕大喜,遂问计于懿。懿曰:“若只起中国之兵,急难取胜。须用五路大兵,四面夹攻,令诸葛亮首尾不能救应,然后可图。”(司马懿出语惊人!)
司马懿献计
丕问何五路,懿曰:“可修书一封,差使往辽东鲜卑国,见国王轲比能,赂以金帛,令起辽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此一路也。再修书遣使赍官诰赏赐,直入南蛮,见蛮王孟获,令起兵十万,攻打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以击西川之南:此二路也。再遣使入吴修好,许以割地,令孙权起兵十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此三路也。又可差使至降将孟达处,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中:此四路也。然后命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提兵十万,由京兆径出阳平关取西川;此五路也。(五路大军,只有一路半是自己的,降将之兵,可算半路。——司马懿的计划是:大搞统一战线,调动所有与蜀国不和的力量合围蜀国。)共大兵五十万,五路并进,诸葛亮便有吕望之才,安能当此乎?”(这一手确实厉害:蜀国刚刚丢掉七十万,马上又要迎战五十万!且看诸葛亮如何应对。)丕大喜,(司马懿的计谋正合曹丕的心意。)随即密遣能言官四员为使前去;(立即派四个能说会道的官员去策动那四路兵马。)又命曹真为大都督,领兵十万,径取阳平关。
曹丕起兵
(曹真,字子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曹真之父曹邵为曹操招募兵马,后为豫州牧黄琬所杀,曹操于是收养丧父的曹真。但另据裴松之注引的《魏略》记载,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素来与曹操相善。兴平末年,袁术部曲与曹操在豫州交战,曹操一次外出侦察时,遭遇袁术部曲追杀,幸得曹真之父冒名顶替,袁术部曲误以为他就是曹操,遂杀之而去,使曹操躲过一劫。曹操感秦邵的恩德,收养曹真,变易其姓,转姓曹。两种说法不知哪一种属实,录以备考。)此时张辽等一班旧将,皆封列侯、俱在冀、徐、青及合淝等处,据守关津隘口,故不复调用。(魏国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兵多将广,不乏能征惯战之将士,可以从容地作有攻有守的安排。)
(今人黄克诚也收养过一个少年。
红军在江西作战时,环境非常艰苦。为了筹军饷,把一个逃跑了的王姓地主的十一二岁的儿子带到军营里,然后勒令王姓地主带钱、粮来赎人。可是这个地主看钱、粮看得比人还要重,始终没见他露面。
忽然,上级一声令下:部队立即转移!其实这就是长征的开始。可是拿这个“地主崽子”怎么办?——放走?不甘心,不能让那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地主得逞;不放?行军打仗,拖着个孩子,累赘啊!于是请示师政委黄克诚【黄克诚后来是1955年开国十大将之一】。
师政委黄克诚 21年后的黄克诚大将
黄克诚说:“带着吧,我们总还是要回来的。”这个王姓小孩就这样跟着红军走了。
谁知此一去就是连续的行军、打仗,忽东忽西,飘忽不定,看来回江西已不知何年何月!这个孩子怎么办?年纪小,他走不动啊!黄克诚就指示下面:“孩子是无辜的,大家搭把手,好好照顾他。”于是,红军战士们帮他背背包,让他牵着驮东西的马的尾巴走,翻山淌水时拉扯着他……那时候不能掉队,后面有白军追兵,一掉队就没命了!
行军时不能掉队
行军中大家有说有笑,小孩慢慢的也就和红军战士们搞熟了,甚至成了朋友。他还经常跑到黄克诚哪里去玩,他觉得这个首长挺亲切、挺随和。黄克诚喜欢孩子,就给他讲点革命故事、战斗故事。小孩聪明、活泼,听得津津有味。自然而然的,他也就从黄政委那里学到了一些革命道理。
长征中口粮紧缺,小孩虽然也得到一份口粮,但不够吃,红军大哥哥就省点给他吃;连黄政委见了他都会说:“小鬼,饿了吧?在我这里拿点干粮去。”
在红军大哥哥的帮助下,小孩爬雪山、过草地,走过了千山万水,终于胜利到达陕北。
爬雪山 过草地
看着小孩日渐长大,身体也日渐强壮起来,还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黄克诚就问小孩:“你愿意当红军吗?”
小孩高兴得跳起来:“愿意!愿意!”
黄克诚语重心长地说:“你已经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些马列主义,现在缺的是实践。实践出真知啊,你下连队去锻炼吧!”
小孩下到连队后,常常会抽空回来看望黄政委,看望大哥哥们。离得远了就会经常给黄克诚写信;黄克诚也就不厌其烦地写回信,谆谆教导他如何工作,如何战斗,如何学习,如何联系群众……
小孩聪明、能干,打起仗来机智、勇敢,屡次立功,
小孩打仗机智勇敢
很快就入了党,提了干。对于小孩的不断进步,黄克诚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不断地战斗,胜利,立功,提拔……到解放战争时,小孩已经是成熟的青年人了,还升任了团长,能够指挥几千人作战了。
升任团长带兵打仗
在他的心里,黄克诚就好象是他的父亲;在黄克诚心里,小孩就好象是他的儿子。
忽然一道噩耗传来:王团长在一次战斗中,英勇作战,身先士卒,不幸光荣牺牲!黄克诚接到消息,顿时泪流满面!
南方人对“黄”、“王”二字的读音不分,下面的人就纷纷传说:“黄司令的儿子牺牲了!”【黄克诚时任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
黄克诚,一位可敬、可亲的革命人道主义者!
红军是学校,红军是熔炉;
红军最英勇!红军最有情!
博友评论集萃(二十五)
(评 附录:当代典韦——许世友的性格片断)
西风漫卷
欣赏!说不尽的许世友。毛主席问许世友,中央出修正主义怎么办?许答,我领兵北上。毛叹了一口气,那就晚了!
许大将军在山东打出了威风,毛主席没看错人。
毛主席的手下都是精兵强将。
应天人-
听故事,聊历史,虎将许世友!
许世友,骁勇战将!
打开济南城,活捉王耀武!
曾经一兵的HR
毛也曾经将许比喻成周勃。
许世友喝酒有目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喝酒选副将刘昌毅。
清远百合
许世友是解放军中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的豪饮放言、少林武功、农民本色、火爆脾气、赤胆忠心在老百姓中间广为流传。
其实,脾气再大的人也有柔弱的一面,看你怎样去说服他。主席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服许世友,将才上阵指挥那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
一代伟人毛泽东,战争将军许世友。
燕儿红色家园
关在牢里的许世友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看守战士对他说:“毛主席看你来了,跟我走。”许世友头颈一拧:“不见!”
呵呵,罪犯还这么“牛”?!
故事很精彩!欣赏、喜欢!
我是老糊涂
许世友,有血性。
妹妹1953
许世友作战勇敢,赤胆忠心,还会少林功夫。听说就是性子急些。
秋月冬雪乃风光
刚直不阿许世友,威武不屈男子汉。敬仰!
——品读军中精彩故事,兴趣盎然学习党史。喜欢!
许世友——铮铮铁骨、巍巍大汉!
——我就搞不懂,是谁将他关押?还要主席探监放人?
不计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高,实在是高!
红芭蕾情结
谢谢童叔叔的介绍,这符合许世友刚直不阿的性格!
大漠之风H
欣赏前辈的详实资料,跟许世友很有“缘”,他去世的头一天我还梦见了他。
一位优秀的指挥员。
毛泽东了解自己的将相,善于使用将相,所以用兵如神也就自然的了。
奔奔900900
每次来到您的博园都会学到很多历史!
张时贤A
刚直不呵!精彩!
一代帅才!
dongfang2588
许世友的性格确实是耿直,想问题的方法也有一点“直”。多亏毛主席具体事件具体分析,没有从众而论,而且分析的合情合理。那时的人们恐怕想问题处理问题还是有一点“左倾”时的后遗症的,凡事容易上纲上线,把人一棍子打死。毛主席当时挽救的不仅是许世友一人,而是整个革命队伍,从此,各山头之间就少了许多那种“势不两立”的纷争。
毛主席很会做人的思想工作,他把自己的身段放到和他谈话的人的地位,所以,许世友这位“刺头”才被一步一步的感化了,后来成了做其他人工作的人。许世友确实是经常的身先士卒,依着自身的一身好武艺,打仗多次带领“敢死队”冲锋陷阵,都当了军长了还当敢死队的头儿(这当然与身份有点不相符,应该在指挥位置上),可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他打仗有瘾,二是当时的战斗坏境艰苦,需要领导带头,带领部队一鼓作气以英雄气概压倒敌人。
毛主席真是知人善任,他调动起了所有人的长处,不仅在战争中是这样,在各项工作上他都能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党不获胜一点道理都没有。
璞山
啊,又开讲中国革命历史人物啦,三国还没讲完呢!朋友讲谁谁精彩!哈哈!
欣赏朋友的故事是我用时间最长的,每次一看就由不得的被吸引了,朋友讲的故事总是很吸引人,以前也经常听到一些关于许世友的传说,没有朋友这么详细精彩的描绘!
晓江869
年少时看三国演义,就十分钦佩忠心卫士典韦!
活着尽忠,死了尽孝,真男儿许世友!
傲寒
许世友的小女儿曾和我在一个单位工作,长得很像上面那张红军时期的许士友的照片。
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将军!
进山客
许世友的故事,颇富传奇色彩。
毛泽东还是有一套,所以许世友就“士为知己者死”了。
CamyIori
英雄识英雄!毛主席慧眼识珠!
许世友与典韦是不同时代的猛士!不同的是:前者为枭雄立下汗马功劳;后者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
毛主席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许世友的性格他一清二楚!
山海情真
忠君悍将,文章精彩。
干事业,干工作,就得“将相和”。
闲步小桥观流水
许世友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将军。
曹操给典卫衣服,毛泽东救许世友性命。都用真情换得猛将。
许世友和王建安都有大将风度
毛泽东下的是一着“将相和”的高棋!
南山原创
善用人者先服其心,毛泽东一生都精彩。
能胜强敌者,自身更强也。真是一员猛将!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猛将出山,勇往直前。
故事非常生动感人!
yxtyzl
许将军一条硬汉!
阳春白雪--诚信
建国的那批将领,有很多很能打,可是总是率性而为——不考虑后果!最后有些便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许将军碰到了讲理的毛主席,也算是幸运!可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么幸运啊。
毛泽东的战略高度几乎是前无古人。
解放战争那批将领大都很传奇呢!——大视角的将相和在这里!
辽源张栋山
许世友在干部动员大会上首次亮相:“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我是来胶东打仗的。投降派配合日本鬼子天天打我们,我们不打就没有出路,不打就不能抗战到底,坚决打出去,打垮投降派,打出新局面!”一连七个“打”字,把干部听得心里直乐:这位新来的旅长是一尊战神啊!
1948年9月,攻打济南的方案报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点名要许世友去指挥攻打济南的战役。
春归过西
许世友是个福将,逢凶化吉。
呵呵,这些典故都没听过。
漂流燕京
许世友是一代骁将!河南新县人吧!
一条大河54
勇冠三军,是位猛将。
竹边888
此时,许世友因腿伤复发,行动困难,正在胶东蓬莱县艾山汤治疗。部队将毛泽东的指示电告许世友。许世友激动得一瘸一拐地在屋子里打转,当天就要上济南前线。——传奇式人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怀念。
南湘祁
历史不会忘记。
浅秋epadk
这就是伟人的韬略,这就是将军的胸怀。
阿诚_50627
伟人毛泽东!忠心许世友!
黑惠江岸一布衣
中共中央军委“济南战役观察组”闻讯后,也曾表示怀疑:怎么这么快?得到证实后,喜出望外,立即电告中央。为此,毛泽东亲笔改写新华社社论:“这个伟大的胜利”来得“意外的迅速”,“甚至全国的人民也因为它的意外的迅速而惊异。”
评说历史!经典!
老北庄园
许世友的历史知道一点,三篇博文详实精彩,对这员虎将有了更深了解。
刘禅接皇位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4)
先主驾崩,文武官僚,无不哀痛。(皇帝驾崩,那些文武官僚即使各人心中有不同看法,面子上也要表示哀痛。)孔明率众官奉梓宫还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
太子接灵柩
安于正殿之内。举哀行礼毕,开读遗诏。诏曰:
朕初得疾,但下痢耳;(这种病在现在根本算不了什么!)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大概是后来转化为并发症。)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按刘备自认的标准,那算是长寿了。——死可瞑目矣!)但以卿兄弟为念耳。(不放心几个儿子。——刘备知道,自己的几个儿子能力不行。)勉之!勉之!(不行就更要努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说得很好,既有教育意义,又有文采,所以成为后人世代采用的一条成语。)惟贤惟德,可以服人;(不要用暴力服人,要用贤德服人。——这是刘备多年行事的经验。)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古人的一种习惯性谦虚。)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对此特别郑重关照。——孔明是蜀国的顶梁柱,是刘氏兄弟的依靠,不可不尊敬丞相孔明,要像尊敬父亲那样尊敬丞相,所以要称孔明为相父。)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你们三兄弟都要懂得、记住这个道理,这是我的最重要的嘱咐,切记!切记!——刘备的遗诏,纸短情长,言简意赅,抓住要点,再三叮嘱,一片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群臣读诏已毕。孔明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立嗣君,以承汉统。”乃立太子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加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葬先主于惠陵,谥曰昭烈皇帝。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亦追谥为皇后。升赏群臣,大赦天下。(送旧迎新,国不可一日无君:改元,尊封,赏臣,大赦……办完丧事办喜事,中国人谓之“红白喜事”。——丧事叫“白喜事”,这是中国人的一种聪明的世界观,一种古老的辩证法。)
刘禅接皇位
早有魏军探知此事,报入中原。近臣奏知魏主。曹丕大喜曰:“刘备已亡,朕无忧矣。何不乘其国中无主,起兵伐之?”(曹丕急于要当一统天下的皇帝。)
曹丕欲兴兵伐蜀
贾诩谏曰:“刘备虽亡,必托孤于诸葛亮。亮感备知遇之恩,必倾心竭力,扶持嗣主。陛下不可仓卒伐之。”(贾诩求稳。)
贾诩进谏
正言间,忽一人从班部中奋然而出曰:“不乘此时进兵,更待何时?”众视之,乃司马懿也。(司马懿激进。)丕大喜,遂问计于懿。懿曰:“若只起中国之兵,急难取胜。须用五路大兵,四面夹攻,令诸葛亮首尾不能救应,然后可图。”(司马懿出语惊人!)
司马懿献计
丕问何五路,懿曰:“可修书一封,差使往辽东鲜卑国,见国王轲比能,赂以金帛,令起辽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此一路也。再修书遣使赍官诰赏赐,直入南蛮,见蛮王孟获,令起兵十万,攻打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以击西川之南:此二路也。再遣使入吴修好,许以割地,令孙权起兵十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此三路也。又可差使至降将孟达处,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中:此四路也。然后命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提兵十万,由京兆径出阳平关取西川;此五路也。(五路大军,只有一路半是自己的,降将之兵,可算半路。——司马懿的计划是:大搞统一战线,调动所有与蜀国不和的力量合围蜀国。)共大兵五十万,五路并进,诸葛亮便有吕望之才,安能当此乎?”(这一手确实厉害:蜀国刚刚丢掉七十万,马上又要迎战五十万!且看诸葛亮如何应对。)丕大喜,(司马懿的计谋正合曹丕的心意。)随即密遣能言官四员为使前去;(立即派四个能说会道的官员去策动那四路兵马。)又命曹真为大都督,领兵十万,径取阳平关。
曹丕起兵
(曹真,字子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曹真之父曹邵为曹操招募兵马,后为豫州牧黄琬所杀,曹操于是收养丧父的曹真。但另据裴松之注引的《魏略》记载,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素来与曹操相善。兴平末年,袁术部曲与曹操在豫州交战,曹操一次外出侦察时,遭遇袁术部曲追杀,幸得曹真之父冒名顶替,袁术部曲误以为他就是曹操,遂杀之而去,使曹操躲过一劫。曹操感秦邵的恩德,收养曹真,变易其姓,转姓曹。两种说法不知哪一种属实,录以备考。)此时张辽等一班旧将,皆封列侯、俱在冀、徐、青及合淝等处,据守关津隘口,故不复调用。(魏国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兵多将广,不乏能征惯战之将士,可以从容地作有攻有守的安排。)
(今人黄克诚也收养过一个少年。
红军在江西作战时,环境非常艰苦。为了筹军饷,把一个逃跑了的王姓地主的十一二岁的儿子带到军营里,然后勒令王姓地主带钱、粮来赎人。可是这个地主看钱、粮看得比人还要重,始终没见他露面。
忽然,上级一声令下:部队立即转移!其实这就是长征的开始。可是拿这个“地主崽子”怎么办?——放走?不甘心,不能让那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地主得逞;不放?行军打仗,拖着个孩子,累赘啊!于是请示师政委黄克诚【黄克诚后来是1955年开国十大将之一】。
师政委黄克诚 21年后的黄克诚大将
黄克诚说:“带着吧,我们总还是要回来的。”这个王姓小孩就这样跟着红军走了。
谁知此一去就是连续的行军、打仗,忽东忽西,飘忽不定,看来回江西已不知何年何月!这个孩子怎么办?年纪小,他走不动啊!黄克诚就指示下面:“孩子是无辜的,大家搭把手,好好照顾他。”于是,红军战士们帮他背背包,让他牵着驮东西的马的尾巴走,翻山淌水时拉扯着他……那时候不能掉队,后面有白军追兵,一掉队就没命了!
行军时不能掉队
行军中大家有说有笑,小孩慢慢的也就和红军战士们搞熟了,甚至成了朋友。他还经常跑到黄克诚哪里去玩,他觉得这个首长挺亲切、挺随和。黄克诚喜欢孩子,就给他讲点革命故事、战斗故事。小孩聪明、活泼,听得津津有味。自然而然的,他也就从黄政委那里学到了一些革命道理。
长征中口粮紧缺,小孩虽然也得到一份口粮,但不够吃,红军大哥哥就省点给他吃;连黄政委见了他都会说:“小鬼,饿了吧?在我这里拿点干粮去。”
在红军大哥哥的帮助下,小孩爬雪山、过草地,走过了千山万水,终于胜利到达陕北。
爬雪山 过草地
看着小孩日渐长大,身体也日渐强壮起来,还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黄克诚就问小孩:“你愿意当红军吗?”
小孩高兴得跳起来:“愿意!愿意!”
黄克诚语重心长地说:“你已经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些马列主义,现在缺的是实践。实践出真知啊,你下连队去锻炼吧!”
小孩下到连队后,常常会抽空回来看望黄政委,看望大哥哥们。离得远了就会经常给黄克诚写信;黄克诚也就不厌其烦地写回信,谆谆教导他如何工作,如何战斗,如何学习,如何联系群众……
小孩聪明、能干,打起仗来机智、勇敢,屡次立功,
小孩打仗机智勇敢
很快就入了党,提了干。对于小孩的不断进步,黄克诚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不断地战斗,胜利,立功,提拔……到解放战争时,小孩已经是成熟的青年人了,还升任了团长,能够指挥几千人作战了。
升任团长带兵打仗
在他的心里,黄克诚就好象是他的父亲;在黄克诚心里,小孩就好象是他的儿子。
忽然一道噩耗传来:王团长在一次战斗中,英勇作战,身先士卒,不幸光荣牺牲!黄克诚接到消息,顿时泪流满面!
南方人对“黄”、“王”二字的读音不分,下面的人就纷纷传说:“黄司令的儿子牺牲了!”【黄克诚时任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
黄克诚,一位可敬、可亲的革命人道主义者!
红军是学校,红军是熔炉;
红军最英勇!红军最有情!
博友评论集萃(二十五)
(评 附录:当代典韦——许世友的性格片断)
西风漫卷
欣赏!说不尽的许世友。毛主席问许世友,中央出修正主义怎么办?许答,我领兵北上。毛叹了一口气,那就晚了!
许大将军在山东打出了威风,毛主席没看错人。
毛主席的手下都是精兵强将。
应天人-
听故事,聊历史,虎将许世友!
许世友,骁勇战将!
打开济南城,活捉王耀武!
曾经一兵的HR
毛也曾经将许比喻成周勃。
许世友喝酒有目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喝酒选副将刘昌毅。
清远百合
许世友是解放军中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的豪饮放言、少林武功、农民本色、火爆脾气、赤胆忠心在老百姓中间广为流传。
其实,脾气再大的人也有柔弱的一面,看你怎样去说服他。主席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服许世友,将才上阵指挥那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
一代伟人毛泽东,战争将军许世友。
燕儿红色家园
关在牢里的许世友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看守战士对他说:“毛主席看你来了,跟我走。”许世友头颈一拧:“不见!”
呵呵,罪犯还这么“牛”?!
故事很精彩!欣赏、喜欢!
我是老糊涂
许世友,有血性。
妹妹1953
许世友作战勇敢,赤胆忠心,还会少林功夫。听说就是性子急些。
秋月冬雪乃风光
刚直不阿许世友,威武不屈男子汉。敬仰!
——品读军中精彩故事,兴趣盎然学习党史。喜欢!
许世友——铮铮铁骨、巍巍大汉!
——我就搞不懂,是谁将他关押?还要主席探监放人?
不计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高,实在是高!
红芭蕾情结
谢谢童叔叔的介绍,这符合许世友刚直不阿的性格!
大漠之风H
欣赏前辈的详实资料,跟许世友很有“缘”,他去世的头一天我还梦见了他。
一位优秀的指挥员。
毛泽东了解自己的将相,善于使用将相,所以用兵如神也就自然的了。
奔奔900900
每次来到您的博园都会学到很多历史!
张时贤A
刚直不呵!精彩!
一代帅才!
dongfang2588
许世友的性格确实是耿直,想问题的方法也有一点“直”。多亏毛主席具体事件具体分析,没有从众而论,而且分析的合情合理。那时的人们恐怕想问题处理问题还是有一点“左倾”时的后遗症的,凡事容易上纲上线,把人一棍子打死。毛主席当时挽救的不仅是许世友一人,而是整个革命队伍,从此,各山头之间就少了许多那种“势不两立”的纷争。
毛主席很会做人的思想工作,他把自己的身段放到和他谈话的人的地位,所以,许世友这位“刺头”才被一步一步的感化了,后来成了做其他人工作的人。许世友确实是经常的身先士卒,依着自身的一身好武艺,打仗多次带领“敢死队”冲锋陷阵,都当了军长了还当敢死队的头儿(这当然与身份有点不相符,应该在指挥位置上),可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他打仗有瘾,二是当时的战斗坏境艰苦,需要领导带头,带领部队一鼓作气以英雄气概压倒敌人。
毛主席真是知人善任,他调动起了所有人的长处,不仅在战争中是这样,在各项工作上他都能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党不获胜一点道理都没有。
璞山
啊,又开讲中国革命历史人物啦,三国还没讲完呢!朋友讲谁谁精彩!哈哈!
欣赏朋友的故事是我用时间最长的,每次一看就由不得的被吸引了,朋友讲的故事总是很吸引人,以前也经常听到一些关于许世友的传说,没有朋友这么详细精彩的描绘!
晓江869
年少时看三国演义,就十分钦佩忠心卫士典韦!
活着尽忠,死了尽孝,真男儿许世友!
傲寒
许世友的小女儿曾和我在一个单位工作,长得很像上面那张红军时期的许士友的照片。
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将军!
进山客
许世友的故事,颇富传奇色彩。
毛泽东还是有一套,所以许世友就“士为知己者死”了。
CamyIori
英雄识英雄!毛主席慧眼识珠!
许世友与典韦是不同时代的猛士!不同的是:前者为枭雄立下汗马功劳;后者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
毛主席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许世友的性格他一清二楚!
山海情真
忠君悍将,文章精彩。
干事业,干工作,就得“将相和”。
闲步小桥观流水
许世友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将军。
曹操给典卫衣服,毛泽东救许世友性命。都用真情换得猛将。
许世友和王建安都有大将风度
毛泽东下的是一着“将相和”的高棋!
南山原创
善用人者先服其心,毛泽东一生都精彩。
能胜强敌者,自身更强也。真是一员猛将!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猛将出山,勇往直前。
故事非常生动感人!
yxtyzl
许将军一条硬汉!
阳春白雪--诚信
建国的那批将领,有很多很能打,可是总是率性而为——不考虑后果!最后有些便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许将军碰到了讲理的毛主席,也算是幸运!可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么幸运啊。
毛泽东的战略高度几乎是前无古人。
解放战争那批将领大都很传奇呢!——大视角的将相和在这里!
辽源张栋山
许世友在干部动员大会上首次亮相:“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我是来胶东打仗的。投降派配合日本鬼子天天打我们,我们不打就没有出路,不打就不能抗战到底,坚决打出去,打垮投降派,打出新局面!”一连七个“打”字,把干部听得心里直乐:这位新来的旅长是一尊战神啊!
1948年9月,攻打济南的方案报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点名要许世友去指挥攻打济南的战役。
春归过西
许世友是个福将,逢凶化吉。
呵呵,这些典故都没听过。
漂流燕京
许世友是一代骁将!河南新县人吧!
一条大河54
勇冠三军,是位猛将。
竹边888
此时,许世友因腿伤复发,行动困难,正在胶东蓬莱县艾山汤治疗。部队将毛泽东的指示电告许世友。许世友激动得一瘸一拐地在屋子里打转,当天就要上济南前线。——传奇式人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怀念。
南湘祁
历史不会忘记。
浅秋epadk
这就是伟人的韬略,这就是将军的胸怀。
阿诚_50627
伟人毛泽东!忠心许世友!
黑惠江岸一布衣
中共中央军委“济南战役观察组”闻讯后,也曾表示怀疑:怎么这么快?得到证实后,喜出望外,立即电告中央。为此,毛泽东亲笔改写新华社社论:“这个伟大的胜利”来得“意外的迅速”,“甚至全国的人民也因为它的意外的迅速而惊异。”
评说历史!经典!
老北庄园
许世友的历史知道一点,三篇博文详实精彩,对这员虎将有了更深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