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老中医韩明向医案赏析

  摘要:国家级名老中医韩明向,治学严谨,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本文主要列举急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围绝经期综合征三则医案,试述其临床诊疗的经验特色。   关键词:医案赏析;经验传承;韩明向韩明向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安徽省国医大师,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韩老治学严谨,勤求古训,熟谙经典,中西汇通,博采众长,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求诊者遍布海内外。余有幸随诊,亲临教诲,如沐春风,现择其医案三则,以供赏析。   1急性支气管炎   患者,女,35岁。患者咳嗽、咳痰2w。刻下症:以阵发性干咳为主,咳少量白色黏痰,咽痒干痛,纳寐尚可,二便基本正常,舌淡,苔薄,脉浮滑。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咳嗽 风邪犯肺证。处方:蝉蜕10 g,百部10 g,荆芥10 g,紫苑10 g,款冬花10 g,前胡10 g,白前10 g,桔梗10 g,甘草8 g,玄参10 g,木蝴蝶10 g,山豆根10 g,浙贝母10 g,北沙参10 g,苏叶10 g,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二诊,患者诉咳嗽、咳痰明显减轻,无咽痒痛。原方去玄参,山豆根,继服7剂,诸症基本解除。   按:根据病程特点和临床表现,西医可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风邪犯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故拟止嗽散合桔梗汤加减,以疏风宣肺、利咽止咳。方中荆芥、蝉蜕、苏叶疏风宣肺,兼具有抗过敏止痉之功效;紫苑、款冬花、百部润肺止咳化痰;浙贝母清热化痰,以防风邪化热化燥;药对白前、前胡,化痰止咳,恢复肺气之宣降;桔梗、甘草,"桔梗汤"之意,并加玄参、木蝴蝶、山豆根、北沙参清热解毒,养阴利咽。纵观本案,谨守病机,辨证准确,虽寥寥数味,风邪得祛,则咳嗽自除。韩老临证时,最喜用止嗽散治疗咳嗽。《医学心悟》 云此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治诸般咳嗽"[1]。他还根据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不同,精心化裁为数种"止嗽散",临床收效颇佳。   2冠心病   患者,男,45岁。患者自诉冠心病病史5年余。现时有胸闷心慌,心前区疼痛,难以言状,并向左肩部放射,入夜尤甚,后背、四肢感觉发凉,胸胁胀痛,平素喜叹息,纳差,食后易胀、反酸,大便难解,矢气频作,夜寐较差,舌淡,苔薄白,舌下瘀斑,脉弦细。西医诊断:冠心病;中医诊断:胸痹 气滞血瘀证。处方:柴胡根10 g,枳壳10 g,薤白头10 g,瓜蒌皮10 g,红花10 g,赤芍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生地20 g,麦冬10 g,白术10 g,茯苓15 g,陈皮10 g,吴茱萸5 g,黄连5 g,浙贝母10 g,海螵蛸10 g,炙甘草8 g,生晒参3 g,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二诊,患者诉胸闷、心前区疼痛有所缓解,验不变法,继服7剂,舌脉同前。三诊,诉胸闷痛、两胁肋胀痛大大减轻,纳可,无反酸,但仍有腹胀便秘,睡而易醒,原方减浙贝母、海螵蛸,加莱菔子10 g、厚朴10 g、酸枣仁10 g、合欢皮15 g,继服10剂。四诊,患者诉胸闷痛偶发,其他诸症明显减轻,舌下瘀斑较前减轻,守方继进。   按:冠心病为内科常见病之一,中医学大多属于"胸痹"的范畴,多因寒邪内侵、饮食失调、劳倦内伤等所致,其病位在心,关键病机在于心脉痹阻[2]。本案系久病气滞血瘀,胸阳不振,心脉痹阻。故拟行气活血、通络宣痹之法。方中血府逐瘀汤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瓜蒌皮、薤白头通阳宣痹;异功散合左金丸疏肝健脾和胃;浙贝母、海螵蛸、炙甘草制酸止痛;炙甘草调和诸药。纵观本案,以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加减治疗主症,异攻散、左金丸等随证加减治疗兼症,治投病机,则诸症自缓。韩老指出:此方中人参、麦冬合用,有"生脉散"之意,有改善心肌缺血之功效,且党参、黄芪、甘松等亦有此效;其次,若见胸痹患者瘀血疼痛剧烈,可加用丹参饮合水蛭、姜黄、郁金、延胡索加强止痛,临床用之多验。   3围绝经期综合征   患者,女,51岁。患者诉近两年来,反复出现胸闷、心悸,心烦易怒,盗汗,两眼酸胀,视物模糊,口干口苦,乏力,纳寐尚可,二便正常,舌红,苔薄,脉弦细数。多次在西医院看病无效,现转投韩老门诊就医。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诊断:脏燥 阴虚肝郁证。处方:生地黄20 g,麦冬10 g,北沙参10 g,菟丝子10 g,川楝子10 g,枸杞子10 g,柴胡10 g,枳壳10 g,浮小麦30 g,炙甘草8 g,灵芝10 g,珍珠母20 g(先煎),甘松10 g,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二诊,患者诉症状有所减轻,舌脉同前,效不更方,继服1 w。三诊,患者面露喜色,诉诸症明显改善,现继续坚持门诊服用中药治疗。   按: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3]。中医诊断为脏燥 阴虚肝郁证。拟滋阴疏肝之法,选用一贯煎加减。方中重用生地补益肝肾,"滋水涵木";枸杞子、菟丝子、北沙参、麦冬助生地养阴柔肝;川楝子疏肝泄热;柴胡、枳壳一升一降,疏肝宽胸行气;"心主藏神",灵芝、珍珠母为韩老经验药对,合甘松补益心气,具有改善心功能之效;浮小麦止汗除烦,合甘草又有"甘麦大枣汤"之意;炙甘草调和诸药[1]。本方谨遵"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补肝与疏肝同用[1],再辅以养心敛汗之品兼顾它症。韩老指出,脏燥的临床表现不一,切不可一味机械地套用课本,治疗上更是需要随证治之,不可局限于一证一方。若见胁肋胀痛者,可随证加玄胡、姜黄、郁金、丝瓜络等;心烦口渴者,加用淡竹叶、栀子、芦根、知母等;咽中如有物堵塞者,可加法半夏、厚朴、旋复花等;头晕头痛者,可加天麻、茺蔚子、葛根、钩藤等;腹胀便干,可加莱菔子、决明子、火麻仁等;不寐者,可加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夜交藤、合欢花等;腰酸腰痛者,可加杜仲、川断、桑寄生、补骨脂、骨碎补等。韩老认为,部分患者具有类似"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因此他强调,此类患者要注意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保持心情开朗和精神愉悦。   4跟师体会   4.1成大医须具备高尚医德 韩老对待每一位就诊患者总是很认真地四诊合参,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只有仁心仁术,才能当个好医生。他时常告诫我们,多从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把患者当做亲人,才能给患者看好病。   4.2成大医须不断学习 "阅读"是韩老的最大爱好,他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每天下班回家,他仍然坚持品读中医经典。"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医虽讲究悟性,但空有领悟力,却停止学习,只能落得"伤仲永"的结局。真正的大医,必然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的。在学习中不断思考、总结、创新,方能渐渐领悟医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1-42,176-177.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5-146.   [3]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9-352.编辑/肖慧

  摘要:国家级名老中医韩明向,治学严谨,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本文主要列举急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围绝经期综合征三则医案,试述其临床诊疗的经验特色。   关键词:医案赏析;经验传承;韩明向韩明向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安徽省国医大师,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韩老治学严谨,勤求古训,熟谙经典,中西汇通,博采众长,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求诊者遍布海内外。余有幸随诊,亲临教诲,如沐春风,现择其医案三则,以供赏析。   1急性支气管炎   患者,女,35岁。患者咳嗽、咳痰2w。刻下症:以阵发性干咳为主,咳少量白色黏痰,咽痒干痛,纳寐尚可,二便基本正常,舌淡,苔薄,脉浮滑。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咳嗽 风邪犯肺证。处方:蝉蜕10 g,百部10 g,荆芥10 g,紫苑10 g,款冬花10 g,前胡10 g,白前10 g,桔梗10 g,甘草8 g,玄参10 g,木蝴蝶10 g,山豆根10 g,浙贝母10 g,北沙参10 g,苏叶10 g,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二诊,患者诉咳嗽、咳痰明显减轻,无咽痒痛。原方去玄参,山豆根,继服7剂,诸症基本解除。   按:根据病程特点和临床表现,西医可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风邪犯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故拟止嗽散合桔梗汤加减,以疏风宣肺、利咽止咳。方中荆芥、蝉蜕、苏叶疏风宣肺,兼具有抗过敏止痉之功效;紫苑、款冬花、百部润肺止咳化痰;浙贝母清热化痰,以防风邪化热化燥;药对白前、前胡,化痰止咳,恢复肺气之宣降;桔梗、甘草,"桔梗汤"之意,并加玄参、木蝴蝶、山豆根、北沙参清热解毒,养阴利咽。纵观本案,谨守病机,辨证准确,虽寥寥数味,风邪得祛,则咳嗽自除。韩老临证时,最喜用止嗽散治疗咳嗽。《医学心悟》 云此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治诸般咳嗽"[1]。他还根据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不同,精心化裁为数种"止嗽散",临床收效颇佳。   2冠心病   患者,男,45岁。患者自诉冠心病病史5年余。现时有胸闷心慌,心前区疼痛,难以言状,并向左肩部放射,入夜尤甚,后背、四肢感觉发凉,胸胁胀痛,平素喜叹息,纳差,食后易胀、反酸,大便难解,矢气频作,夜寐较差,舌淡,苔薄白,舌下瘀斑,脉弦细。西医诊断:冠心病;中医诊断:胸痹 气滞血瘀证。处方:柴胡根10 g,枳壳10 g,薤白头10 g,瓜蒌皮10 g,红花10 g,赤芍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生地20 g,麦冬10 g,白术10 g,茯苓15 g,陈皮10 g,吴茱萸5 g,黄连5 g,浙贝母10 g,海螵蛸10 g,炙甘草8 g,生晒参3 g,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二诊,患者诉胸闷、心前区疼痛有所缓解,验不变法,继服7剂,舌脉同前。三诊,诉胸闷痛、两胁肋胀痛大大减轻,纳可,无反酸,但仍有腹胀便秘,睡而易醒,原方减浙贝母、海螵蛸,加莱菔子10 g、厚朴10 g、酸枣仁10 g、合欢皮15 g,继服10剂。四诊,患者诉胸闷痛偶发,其他诸症明显减轻,舌下瘀斑较前减轻,守方继进。   按:冠心病为内科常见病之一,中医学大多属于"胸痹"的范畴,多因寒邪内侵、饮食失调、劳倦内伤等所致,其病位在心,关键病机在于心脉痹阻[2]。本案系久病气滞血瘀,胸阳不振,心脉痹阻。故拟行气活血、通络宣痹之法。方中血府逐瘀汤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瓜蒌皮、薤白头通阳宣痹;异功散合左金丸疏肝健脾和胃;浙贝母、海螵蛸、炙甘草制酸止痛;炙甘草调和诸药。纵观本案,以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加减治疗主症,异攻散、左金丸等随证加减治疗兼症,治投病机,则诸症自缓。韩老指出:此方中人参、麦冬合用,有"生脉散"之意,有改善心肌缺血之功效,且党参、黄芪、甘松等亦有此效;其次,若见胸痹患者瘀血疼痛剧烈,可加用丹参饮合水蛭、姜黄、郁金、延胡索加强止痛,临床用之多验。   3围绝经期综合征   患者,女,51岁。患者诉近两年来,反复出现胸闷、心悸,心烦易怒,盗汗,两眼酸胀,视物模糊,口干口苦,乏力,纳寐尚可,二便正常,舌红,苔薄,脉弦细数。多次在西医院看病无效,现转投韩老门诊就医。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诊断:脏燥 阴虚肝郁证。处方:生地黄20 g,麦冬10 g,北沙参10 g,菟丝子10 g,川楝子10 g,枸杞子10 g,柴胡10 g,枳壳10 g,浮小麦30 g,炙甘草8 g,灵芝10 g,珍珠母20 g(先煎),甘松10 g,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二诊,患者诉症状有所减轻,舌脉同前,效不更方,继服1 w。三诊,患者面露喜色,诉诸症明显改善,现继续坚持门诊服用中药治疗。   按: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3]。中医诊断为脏燥 阴虚肝郁证。拟滋阴疏肝之法,选用一贯煎加减。方中重用生地补益肝肾,"滋水涵木";枸杞子、菟丝子、北沙参、麦冬助生地养阴柔肝;川楝子疏肝泄热;柴胡、枳壳一升一降,疏肝宽胸行气;"心主藏神",灵芝、珍珠母为韩老经验药对,合甘松补益心气,具有改善心功能之效;浮小麦止汗除烦,合甘草又有"甘麦大枣汤"之意;炙甘草调和诸药[1]。本方谨遵"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补肝与疏肝同用[1],再辅以养心敛汗之品兼顾它症。韩老指出,脏燥的临床表现不一,切不可一味机械地套用课本,治疗上更是需要随证治之,不可局限于一证一方。若见胁肋胀痛者,可随证加玄胡、姜黄、郁金、丝瓜络等;心烦口渴者,加用淡竹叶、栀子、芦根、知母等;咽中如有物堵塞者,可加法半夏、厚朴、旋复花等;头晕头痛者,可加天麻、茺蔚子、葛根、钩藤等;腹胀便干,可加莱菔子、决明子、火麻仁等;不寐者,可加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夜交藤、合欢花等;腰酸腰痛者,可加杜仲、川断、桑寄生、补骨脂、骨碎补等。韩老认为,部分患者具有类似"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因此他强调,此类患者要注意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保持心情开朗和精神愉悦。   4跟师体会   4.1成大医须具备高尚医德 韩老对待每一位就诊患者总是很认真地四诊合参,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只有仁心仁术,才能当个好医生。他时常告诫我们,多从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把患者当做亲人,才能给患者看好病。   4.2成大医须不断学习 "阅读"是韩老的最大爱好,他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每天下班回家,他仍然坚持品读中医经典。"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医虽讲究悟性,但空有领悟力,却停止学习,只能落得"伤仲永"的结局。真正的大医,必然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的。在学习中不断思考、总结、创新,方能渐渐领悟医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1-42,176-177.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5-146.   [3]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9-352.编辑/肖慧


相关文章

  • 名医经验传承与院士工作站建设
  • 重要小贴士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016年第三期线下培训班已经开始报名了,将于2016年9月24日-25日举办,详细信息请查看平台功能栏[培训报名]或直接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 ⊙作者:刘宝琴,徐学功,王丽萍,于婧,石果,高艳红,杨宁,吴鹭青 ...查看


  • 北京二十一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
  •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北京二十一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 关于举办"名老中医专科验案高级研修班" 第一期"名老中医诊治肝系病证验案高级研修班"的 预备通知 各有关单位: 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 ...查看


  • 中医经典著作如下
  • 经论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内经太素> <难经> <类经> <医经原旨> <灵素节注类编> <内经评文> <内经博 ...查看


  • [转载]中医病案的记录与要求
  • 我向来颇为重视医案的学习.而且,近年来临床之余反复读些历代医案,从中收获亦极大,可以说医案完全可以补充单纯医理著作的乏味.读医案就如同自己治病,看病势如何变化,医家如何用方,又如何截断病势,如何取得胜利,一步一步,刺激之极,其中转折处实在惊 ...查看


  • 现代名中医肾性水肿医案的病因病机分析_毛炜
  • DOI:10.13457/j.cnki.jncm.2012.04.055 新中医2012年4月第44卷第4期 ·152·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 April 2012Vol.44No.4 现代名中医肾性 ...查看


  • 医学基础书籍
  • 中医书籍 拼音导航:ABCDEFGHJKLMNPQRSTWXYZ 类别导航:经论伤寒.金匮诊治本草方言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针灸医论医案综合养生其他 中医教材 <中医伤科按摩学> <中国医学通史> <中医饮食营养 ...查看


  • 中医名家医案妇科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输卵管阻塞效果理想 五种证型不孕症的治疗 门成福教授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心法 名医刘民叔医案一则(癥瘕) 刘氏痛消饮治疗痛经 清肝凉血降气汤治倒经疗效满意 青春期继发性闭经医案两则 青春期继发性闭经医案两则 黄建章针灸治疗月经 ...查看


  • 中医书籍推荐
  • 一.黄煌教授推荐的书: 1.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费伯雄) 2.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3.医醇誊义 4.皇汉医书(汤本求真) 5.余听鸿医案 6.郑钦安医书阐释 7.伤寒心悟 8.蒲辅周医疗经验集(中医研究院) 9.吴佩衡医案 10.医学衷 ...查看


  • 赵医师治疗高血压医案 | 汉唐中医倪海厦网络支援站
  • 高血压 l 汤先生 40岁 体形中等 初诊日期:97/06/04 来诊原因:血压高已服西药,觉服西药身体不舒服.头晕晕的. (见到高血压马上想到倪师交代,要灵台清明.忘记病名:此人是老病患,之前并无高血压,问其为何不服中药?答:二星期前来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