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探求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药理功用

医学论文/探求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药理功用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的经典方剂,具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功效,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现代研究提供指导,本文就其药理作用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

一、抗炎作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水提取物分别以0.5g/kg和1.0g/kg的剂量持续给予,10ml/kg,两种剂量的提取物均可抑制丙酮酸导致的小鼠血管通透性增加,高剂量提取物与双氯芬酸钠抑制效果无差异;提取物对角叉菜胶诱导足趾肿胀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低剂量、高剂量和双氯芬酸钠作用持续时间分别为2,3h 和5h ;高剂量提取物可抑制棉球诱发的大鼠肉芽组织增生,但其作用较可的松差(P

经口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500mg/kg及1000mg/kg,连续给药1周。池田孔己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炎症各期的作用,即炎症初期模型醋酸诱发毛细血管通透性(Ⅰ),中期模型角叉菜胶性耳壳肿胀试验(Ⅱ),末期模型棉球肉芽肿试验(Ⅲ)。而后又经5-羟色胺(Ⅳ)、组胺(Ⅴ)、缓激肽诱发等诱发毛细血管通透性(Ⅵ),以及花生四烯酸(Ⅶ)、佛波酯诱发耳壳肿胀试验(Ⅷ),进一步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炎症初期至中期引起炎症的化学介质的作用。(先发表后收费,国家级期刊《健康导报》《医学信息》下半年火爆征稿!qq1324725251)

结果表明:麻黄附子细辛汤对Ⅰ、Ⅱ、Ⅲ实验显示抗炎作用,特别对Ⅰ、Ⅱ实验作用显著;对Ⅴ、Ⅵ、Ⅶ、Ⅷ实验显示抑制作用,特别对Ⅶ、Ⅷ实验抑制作用显著,对Ⅳ实验抑制作用较弱,说明麻黄附子细辛汤作为抗炎药物应用有效。池田孔己又进一步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对I 型变态反应(抗白蛋白诱发的速发性炎症反应)、Ⅳ型变态反应(苦基氯诱发的接触性皮炎)的作用。结果表明,麻黄附子细辛汤对I 型、Ⅳ型变态反应水肿的抑制率,0.5g/kg组约为30%,1.0g/kg组约为50%;1.0g/kg组对水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骨质破坏等佐剂性关节炎性病理表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为了阐明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抗炎作用,沟口靖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抑制CaIA23187或者PAF 刺激引起的腹腔渗出巨噬细胞内Ca2+离子浓度上升。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在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细胞内调节机制上,细胞内游离Ca2+离子的重要性。

二、镇痛作用

经口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镇痛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50%水煎醇沉液和50%水煎液对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所致的热刺激、化学刺激均有镇痛作用,作用强度与颅通定相当,并兼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池田孔己应用各种镇痛试验法,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提取剂的镇痛效果。结果表明,醋酸扭体法,250mg/kg时明显抑制;甲醛试验法,1000mg/kg时明显抑制第I 相;甩尾法,2100mg/kg时有明显抗侵害耐受作用;压尾法(正常),1400mg/kg时有明显抗侵害耐受作用;压尾法(反复寒冷应激负荷)实验中,350,700,1400mg/kg时呈剂量依赖性的抗侵害耐受作用;角叉菜胶疼痛试验中,1400,2100,2800mg/kg时呈剂量依赖性的抗侵害耐受作用;佐剂性关节炎试验,350mg/g-1?d-1时,呈明显抗侵害耐受作用,即对于佐剂性关节炎慢性疼痛,以较低的剂量,连续给药有镇痛效果。

其镇痛作用的发挥可能是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而达到缓解疼痛目的。

三、免疫调节作用

以水、乙醇和甲醇混合(1∶1)、丙酮和甲醇混合(1∶1)3种溶媒分别提取的麻黄附子细辛汤0.4mg/ml,均能显著抑制特异抗原或非特异抗原刺激嗜碱细胞释放组胺,其抑制率依剂量改变而改变,其中麻黄起了主导作用。

本方细辛所含成分三甲氧苯基丙烯,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用正常雄性豚鼠支气管肌及卵白蛋白致敏的支气管肌进行实验,三甲氧苯基丙烯10-5,10-4mol/L的浓度,对支气管平滑肌均有扩张作用,并有抗5-羟色胺的作用。其中细辛与麻黄对支气管扩张有协同作用,附子对肥大细胞脱颗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神山幸惠在二硝基苯基-BSA (DNP-BSA )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及其组成生药麻黄对IgE 介导性血管渗透性增强有抑制作用,细辛的作用较弱,未见附子有该作用。又以肥大细胞株(RBL-2H3细胞)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及其组成生药对IgE 介导组胺释放的抑制作用。结果,附子和细辛无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及麻黄有抑制作用。说明麻黄附子细辛汤抑制IgE 介导变态反应主要是麻黄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对细胞内cAMP 含量增加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变态反应。

为阐明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抗变态反应作用,池田孔己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化学介质、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经口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观察对组胺及佛波酯诱发水肿及对脾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IL-4和IFN-γ,抗体产生细胞生成的免疫球蛋白(IgE )的影响。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组胺诱发的水肿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对佛波酯诱发的水肿也有抑制作用。对脾细胞生成IL-4和IFN-γ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对抗体产生细胞产生的IgE 无影响。由此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可能是通过抑制诱导IgE 生成的细胞因子IL-4,而发挥抗变态反应作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能有效治疗大鼠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使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CD3升高、CD8降低、CD4/CD8的比值恢复正常而发挥疗效的,对照组扑尔敏无此作用。(代理教育、经济、医学、社科、法律等论文的刊发业务,代理各类个人专著的出版,并提供代写业务。“诚信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我们将用我们的真诚换取每一个客户的信任.QQ1324725251)

以体外、体内实验探讨了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各周龄小鼠IgM 抗体产生能力的影响。体外实验的抗原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二硝基苯基-脂多糖),体内实验使用二硝基苯基葡聚糖。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可显著提高使高龄期低下的抗体产生能力,对激活免疫应答功能具有显著作用。在流感病毒感染初期对激活免疫应答有显著作用。其在促进IgM 抗体生成的作用中,方中炮附子的作用最显著,方中二味药配伍研究,以麻黄、细辛配伍作用最显著。

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和对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以IFN-γ代表Th1型细胞因子,IL-4和IL-5代表Th2型细胞因子。麻黄附子细辛汤发挥抑制哮喘发病的作用可能与激素相似,主要是促进Th2细胞的凋亡,并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恢复Th1/Th2平衡。其对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有效,与组胺等神经递质、前列腺素E2(PGE2)产生关系作用有关,不仅可抑制MAPK 磷酸化,而且可有效抑制PGE2的产生。

四、其他

麻黄附子细辛汤冲服剂具有清除身体局部产生的活性氧的作用,可使花生四烯酸和5-过氧羟基-6,8,11,14-二十四烯醇酸[5-HETE]的产生明显减少,抑制溶液中白血病细胞液中脂氧合酶的活性。

五、展望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的经方之一,有着相当的临床价值,但就以上综述内容可以看出,长期以来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关于麻黄细辛附子汤的药理作用研究报道较少,且多为日本学者开展,缺乏深层次作用机理的探讨,这对于《伤寒论》中方药配伍精妙的经

典方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给其现代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指导,我们必须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开展系统研究,如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药动学研究等,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某一或某几个病种将其开发成现代制剂,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经典处方作用,并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IkedaY.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小鼠和大鼠的抗炎作用[J].AmJChinMed,1998,26(2):171.

[2]池田孔己.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抗炎作用[J].日本东洋医学杂志,1996,46(6):90.

[3]池田孔己. 应用炎症模型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炎作用的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9,21(5):49.

[4]沟口靖??,市川裕三.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腹腔渗出巨噬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2):15.

[5]段小毛,李茯梅,卢新华. 麻黄细辛附子汤镇痛药理效应研究[J].光明中医,2006,21(5):26.

[6]段小毛,李茯梅,卢新华. 麻黄细辛附子汤镇痛药理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3):513.

[7]肖和平,段小毛,李茯梅,等. 仲景麻黄细辛附子汤药效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3):52.

[8]池田孔己.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抗侵害耐受作用[J].日本东洋医学杂志,1995,45

(5):127.

[9]池田孔己.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小鼠及大鼠的抗伤害感受作用[J].和汉医药学杂志,1996,13(1):81.

医学论文/探求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药理功用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的经典方剂,具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功效,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现代研究提供指导,本文就其药理作用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

一、抗炎作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水提取物分别以0.5g/kg和1.0g/kg的剂量持续给予,10ml/kg,两种剂量的提取物均可抑制丙酮酸导致的小鼠血管通透性增加,高剂量提取物与双氯芬酸钠抑制效果无差异;提取物对角叉菜胶诱导足趾肿胀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低剂量、高剂量和双氯芬酸钠作用持续时间分别为2,3h 和5h ;高剂量提取物可抑制棉球诱发的大鼠肉芽组织增生,但其作用较可的松差(P

经口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500mg/kg及1000mg/kg,连续给药1周。池田孔己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炎症各期的作用,即炎症初期模型醋酸诱发毛细血管通透性(Ⅰ),中期模型角叉菜胶性耳壳肿胀试验(Ⅱ),末期模型棉球肉芽肿试验(Ⅲ)。而后又经5-羟色胺(Ⅳ)、组胺(Ⅴ)、缓激肽诱发等诱发毛细血管通透性(Ⅵ),以及花生四烯酸(Ⅶ)、佛波酯诱发耳壳肿胀试验(Ⅷ),进一步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炎症初期至中期引起炎症的化学介质的作用。(先发表后收费,国家级期刊《健康导报》《医学信息》下半年火爆征稿!qq1324725251)

结果表明:麻黄附子细辛汤对Ⅰ、Ⅱ、Ⅲ实验显示抗炎作用,特别对Ⅰ、Ⅱ实验作用显著;对Ⅴ、Ⅵ、Ⅶ、Ⅷ实验显示抑制作用,特别对Ⅶ、Ⅷ实验抑制作用显著,对Ⅳ实验抑制作用较弱,说明麻黄附子细辛汤作为抗炎药物应用有效。池田孔己又进一步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对I 型变态反应(抗白蛋白诱发的速发性炎症反应)、Ⅳ型变态反应(苦基氯诱发的接触性皮炎)的作用。结果表明,麻黄附子细辛汤对I 型、Ⅳ型变态反应水肿的抑制率,0.5g/kg组约为30%,1.0g/kg组约为50%;1.0g/kg组对水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骨质破坏等佐剂性关节炎性病理表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为了阐明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抗炎作用,沟口靖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抑制CaIA23187或者PAF 刺激引起的腹腔渗出巨噬细胞内Ca2+离子浓度上升。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在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细胞内调节机制上,细胞内游离Ca2+离子的重要性。

二、镇痛作用

经口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镇痛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50%水煎醇沉液和50%水煎液对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所致的热刺激、化学刺激均有镇痛作用,作用强度与颅通定相当,并兼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池田孔己应用各种镇痛试验法,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提取剂的镇痛效果。结果表明,醋酸扭体法,250mg/kg时明显抑制;甲醛试验法,1000mg/kg时明显抑制第I 相;甩尾法,2100mg/kg时有明显抗侵害耐受作用;压尾法(正常),1400mg/kg时有明显抗侵害耐受作用;压尾法(反复寒冷应激负荷)实验中,350,700,1400mg/kg时呈剂量依赖性的抗侵害耐受作用;角叉菜胶疼痛试验中,1400,2100,2800mg/kg时呈剂量依赖性的抗侵害耐受作用;佐剂性关节炎试验,350mg/g-1?d-1时,呈明显抗侵害耐受作用,即对于佐剂性关节炎慢性疼痛,以较低的剂量,连续给药有镇痛效果。

其镇痛作用的发挥可能是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而达到缓解疼痛目的。

三、免疫调节作用

以水、乙醇和甲醇混合(1∶1)、丙酮和甲醇混合(1∶1)3种溶媒分别提取的麻黄附子细辛汤0.4mg/ml,均能显著抑制特异抗原或非特异抗原刺激嗜碱细胞释放组胺,其抑制率依剂量改变而改变,其中麻黄起了主导作用。

本方细辛所含成分三甲氧苯基丙烯,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用正常雄性豚鼠支气管肌及卵白蛋白致敏的支气管肌进行实验,三甲氧苯基丙烯10-5,10-4mol/L的浓度,对支气管平滑肌均有扩张作用,并有抗5-羟色胺的作用。其中细辛与麻黄对支气管扩张有协同作用,附子对肥大细胞脱颗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神山幸惠在二硝基苯基-BSA (DNP-BSA )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及其组成生药麻黄对IgE 介导性血管渗透性增强有抑制作用,细辛的作用较弱,未见附子有该作用。又以肥大细胞株(RBL-2H3细胞)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及其组成生药对IgE 介导组胺释放的抑制作用。结果,附子和细辛无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及麻黄有抑制作用。说明麻黄附子细辛汤抑制IgE 介导变态反应主要是麻黄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对细胞内cAMP 含量增加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变态反应。

为阐明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抗变态反应作用,池田孔己探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化学介质、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经口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观察对组胺及佛波酯诱发水肿及对脾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IL-4和IFN-γ,抗体产生细胞生成的免疫球蛋白(IgE )的影响。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组胺诱发的水肿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对佛波酯诱发的水肿也有抑制作用。对脾细胞生成IL-4和IFN-γ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对抗体产生细胞产生的IgE 无影响。由此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可能是通过抑制诱导IgE 生成的细胞因子IL-4,而发挥抗变态反应作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能有效治疗大鼠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使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CD3升高、CD8降低、CD4/CD8的比值恢复正常而发挥疗效的,对照组扑尔敏无此作用。(代理教育、经济、医学、社科、法律等论文的刊发业务,代理各类个人专著的出版,并提供代写业务。“诚信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我们将用我们的真诚换取每一个客户的信任.QQ1324725251)

以体外、体内实验探讨了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各周龄小鼠IgM 抗体产生能力的影响。体外实验的抗原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二硝基苯基-脂多糖),体内实验使用二硝基苯基葡聚糖。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可显著提高使高龄期低下的抗体产生能力,对激活免疫应答功能具有显著作用。在流感病毒感染初期对激活免疫应答有显著作用。其在促进IgM 抗体生成的作用中,方中炮附子的作用最显著,方中二味药配伍研究,以麻黄、细辛配伍作用最显著。

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和对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以IFN-γ代表Th1型细胞因子,IL-4和IL-5代表Th2型细胞因子。麻黄附子细辛汤发挥抑制哮喘发病的作用可能与激素相似,主要是促进Th2细胞的凋亡,并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恢复Th1/Th2平衡。其对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有效,与组胺等神经递质、前列腺素E2(PGE2)产生关系作用有关,不仅可抑制MAPK 磷酸化,而且可有效抑制PGE2的产生。

四、其他

麻黄附子细辛汤冲服剂具有清除身体局部产生的活性氧的作用,可使花生四烯酸和5-过氧羟基-6,8,11,14-二十四烯醇酸[5-HETE]的产生明显减少,抑制溶液中白血病细胞液中脂氧合酶的活性。

五、展望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的经方之一,有着相当的临床价值,但就以上综述内容可以看出,长期以来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关于麻黄细辛附子汤的药理作用研究报道较少,且多为日本学者开展,缺乏深层次作用机理的探讨,这对于《伤寒论》中方药配伍精妙的经

典方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给其现代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指导,我们必须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开展系统研究,如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药动学研究等,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某一或某几个病种将其开发成现代制剂,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经典处方作用,并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IkedaY.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小鼠和大鼠的抗炎作用[J].AmJChinMed,1998,26(2):171.

[2]池田孔己.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抗炎作用[J].日本东洋医学杂志,1996,46(6):90.

[3]池田孔己. 应用炎症模型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炎作用的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9,21(5):49.

[4]沟口靖??,市川裕三.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腹腔渗出巨噬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2):15.

[5]段小毛,李茯梅,卢新华. 麻黄细辛附子汤镇痛药理效应研究[J].光明中医,2006,21(5):26.

[6]段小毛,李茯梅,卢新华. 麻黄细辛附子汤镇痛药理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3):513.

[7]肖和平,段小毛,李茯梅,等. 仲景麻黄细辛附子汤药效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3):52.

[8]池田孔己.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抗侵害耐受作用[J].日本东洋医学杂志,1995,45

(5):127.

[9]池田孔己.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小鼠及大鼠的抗伤害感受作用[J].和汉医药学杂志,1996,13(1):81.


相关文章

  • 金匮要略方剂手册
  • 发布: 2009-11-11 17:00 | 作者:张广志 | 来源: 复兴中医网 痉湿暍病方 瓜蒌桂枝汤 金匮瓜蒌桂枝汤,白芍甘草枣生姜: 项背强直成柔痉,解肌驱邪舒筋良. 组成:瓜蒌根.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解肌祛邪,舒 ...查看


  •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临床应用
  • 关键词: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腰椎间盘突出症:耳鸣:颈肩综合征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7.040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7 ...查看


  • (1)扶正解表 再造散 加减葳蕤汤
  • 再造散 [方源]<伤寒六书>: "治患头痛发热,项背强,恶寒无汗,用发汗药二.三剂不出者,庸医不识此证, 不论时令,遂以麻黄重药火劫取汗,误人死者多矣,殊不知阳虚不能作汗,故有此证名曰无阳证." [组成]人参 ...查看


  •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新解
  • 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源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方剂组成,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为少阴 ...查看


  • 五版方剂学方歌
  • 一 解表剂 (1).辛温解表 1.麻黄汤:干妈姓桂.(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2.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查看


  • [方剂学]教学大纲
  • <方剂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方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Formul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J21304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 时:(总学时40, 理论课学时40) ...查看


  • 基础中医学习题及答案3
  • 中医学 第九章 中药 一.选择题 (一)A型选择题 1.性能类似的两药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关系是. A.相使 B.相须 C.相畏 D.相杀 E.相恶 2.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消除的配伍关系是一. A.相杀 B.相使 C.相 ...查看


  • [伤寒论]附子方剂汇总
  • ​附子简介 ​ ​名称:附子 附片 黒附子 天雄 ​​分类:温里药 ​​功用: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 ​性味:辛.甘.大热.有毒. ​ ​归经:心.脾.肾经 ​ ​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 ...查看


  • 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药理学
  •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理学 第一单元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考点一:四性的现代研究 温热药: (1)增强交感功能.抑制副交感:提高细胞内CAMP (环磷酸腺苷)含量,CAMP /CGMP (环磷酸鸟苷)比值恢复正常: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