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战略规划

青岛市战略规划

一、青岛市经济发展的背景

自然条件与城市历史:位于胶东半岛的南端,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地域相对窄小,属典型的海洋性气候。青岛的农业社会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如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形成只有一百多年,经历过德国和日本的侵略。

解放前的发展特点:是一座单纯的商业城市,具有零星工业。

计划经济下的发展特点:青岛成为国内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城市功能单一。工业中形成四大支柱行业:纺织、机械、化工和食品。纺织业素有“上青天”之美誉,“三大件”和轻工产品深受群众欢迎。

二、青岛市的人口结构

根据《青岛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为871.51万人。其中,男性为439.18万人,占总人口的50.39%;女性为432.33万人,占总人口的49.6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58;0-14岁的人口为117.17万人,占13.44%;15-64岁的人口为664.95万人,占76.30%;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9.39万人,占10.26%;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为 129.54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为150.82万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为334.22万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为170.77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三、青岛市目前发展状况

据数据显示,“十一五”前四年,青岛经济年均增长14%。2005年,全市实现GDP为2695.5亿元。“十一五”第一年的2006年,全市 GDP突破 3000亿元,达到3183.18亿元。2008年,全市GDP跨越4000亿元大关,2009年达到 4853.87亿元,进入全国大中城市10强行列。

青岛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山东省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品牌之都”。工业有纺织、机车车辆、机械、化学、石油化工、钢铁、橡胶、家用电器、啤酒、卷烟等。有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大企业集团。截至2007年度,青岛市共有2个产品获得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中国名牌产品总数达到69个,占山东省中国名牌总数的25.1%,是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近几年除了传统的轻工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外,重化工产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更是突飞猛进,使得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截至2007年,青岛市共有12家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国家级认定。其中,海尔、海信、中石化安全工程院建设的3家实验室还首批通过了国家级实验室认定。最近5年来,全市各级重点实验室已由62家增加到8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由89家增加到150家。同时,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以智能交通、网络家电、300公里高速列车以及太阳能光热光电和生物柴油等循环经济领域为代表的一批关键或核心技术正在突破,从而带动了企业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印象中,青岛一直是以轻工业为主,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青岛抓住了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良好机遇,特别是日韩的工业转移,积极发展重化工业,使得重工业占经济的比例在2005年首次超过轻工业。另外,青岛的民营企业也在近几年异军突起,有力地带动了国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创建中,青岛市民营企业新创中国名牌产品10个,占全市新增中国名牌总数的59%,彻底扭转了以往该市依靠大企业、大集团支撑名牌江山的局面。至此,青岛市民营企业共培育了38个中国名牌产品,青岛是山东省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全国也位居前列。青岛的商业较为发达,位于市北区台东的商业步行街闻名全国。

2010年青岛市全面落实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测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66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0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2758.6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2630.6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为

4.9:48.7:46.4。 2010青岛GDP5666亿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GDP达到9500美元,接近1万美元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8元,增长11.8%;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549元,增长12.4%。

四、青岛市的SWOT分析

青岛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又是一个沿海城市,越来越赶时尚。与此同时它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有了变化。但在看到它优势的同时,它又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也面临着机遇的挑战和其他因素的威胁。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应该既看到它的优势又要留心缺陷,也要积极地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S优势

1、经济优势。首先,青岛市是山东省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港口城市,是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并属于全国的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地理及资源环境的优势。青岛与韩日两国隔海相望,是重要的外资集中地。碧海蓝天、红瓦绿树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不少外资。一批世界500强和国内零售业巨头的到来,给岛城的商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这种繁荣不仅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也使岛城成为商业人才的聚集地。其次,青岛曾以轻纺、港口为支柱的岛城,一夜之间成为“名牌加工厂”——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青岛啤酒这五个世界品牌,“五朵金花”至今仍是青岛的骄傲。这五个产业也起到了领率作用。

2、文化优势。青岛集多所高校,有中国的老牌高校——中国海洋大学,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学校。这些都将是文化的圣地,传播文化的种子。

3、文化设施及资源优势。青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温暖的气候使其成为影摄的 最佳基地,同时它还有青岛博物馆、海洋馆等。不少名人也在此留下了他们的遗迹,为青岛的文化及旅游提供了不少资源。

4、基础设施优势。青岛市交通建设较好,是山东省内唯一同时具备铁路、公路、水运、

航空、管道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同三高速、青银高速、潍莱高速、青威高速、环胶州湾高速、青烟一级路、204国道、309国道、胶济高速与蓝烟铁路、青岛港、流亭机场等大型区域基础设施为青岛的发展提供了立体化、网络化交通服务体系。同时,青岛有较发达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电子商务、电子口岸的诸多工程的试点城市,以光缆为主体的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助的现代通信网络。

W劣势

1、青岛虽然有不少的高校,但是青岛没有更好的发展高校的设施,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娱乐场所。在高校应该有大学生能够体验到社会上的种种娱乐的场地,应该让他们能够及早的适应社会的行情。

2、青岛的经济不够稳定。

3、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待调整。

O机遇

1、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唯一的奥帆基地,青岛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青岛在这方面的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为青岛发展后奥运经济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2、我国加入WTO后外资商贸流通业直接进入青岛的机会越来越多。

3、青岛市政府重视文化产业。

4、青岛是国家级重点发展区域,有国家政策支持。

T威胁

1、入世以来,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青岛也不例外。发达国家文化企业所带来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积极地应对。优胜劣汰的原则决定青岛必须有一定的战略,充分准备这次重大的挑战。

2、其他省市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威胁。要取胜必有良策。他们的发展对青岛的文化企业带来的威胁不可估量,上海、深圳、广州等发展城市也制定了明确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这些地区的快速发展,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吸引大量的文化企业到这些地方创业和发展,这将使青岛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不利的地位。

根据以上的青岛SWOT 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青岛尽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更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尽管自身存在不足,但是优势是主要的。在充分利用优势的基础上,改进自身,抓住当前的机遇加快发展,青岛将会实现一个飞跃。

五、青岛市的城市定位与产业结构

根据资料分析,可以将青岛的城市定位描述为:构筑大工业体系,包括港口、海洋和旅游三大特色经济,电子家电、造船汽车机车集装箱制造、石油化工和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打造“品”字大都市,构建大青岛的框架;保持在山东经济发展中的首位度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字号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城市。

发展目标主要有: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创新青岛、文化青岛、和谐青岛、开放青岛、宜居青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产业结构,用BCG矩阵分析法可知,旅游、电子家电、造船汽车机车集装箱制造、石油化工和新材料是明星产品,应该积极扩大经济规模和市场机会,以长远利益为目标,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竞争地位。

结合产品组合法分析,大工业体系产业结构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和高度的公众支持,因此属于坐鸭类。

五、“构筑大工业体系,打造国字号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战略及措施 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结合青岛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构筑大工业体系,打造国字号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战略。

1、从全新的视角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是市委市府2007年底提出的新的城市发展战略,也是青岛经济转型的一个总体布局。

首先这个战略是“环湾保护”,表现了经济发展要与环境相互协调,严格保护环境的思想。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是青岛最重要的生态环境。

其次才是“拥湾发展”。它第一层意思是对青岛城市化进程做一个新的空间布局,大约会取得700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层意思是树立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走一条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第三层意思是重新定义城市发展内涵,即要实行“以人为本”的发展。该战略近期的主要举措是打造胶州湾北部高新区和保护胶州湾湿地。

从区域经济圈的角度看,该战略将提供形成“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半岛高端产业区”的一个平台。这是青岛未来要努力实现的一个蓝图。

2、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格局要另辟蹊径

从目前的情况看,制造业将继续扮演青岛经济的主角,青岛产业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着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大转移,青岛仍然要不失时机地发展具有优势的制造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但青岛的制造业要坚持走以自主创新、集约发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为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否则发展余地很小。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青岛市要突出集约、环保和创新导向。

3、从“外向型”经济转变到“内外优化”型经济

青岛市具有传统出口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纺织、服装和鞋类等,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遭到严重挤压,部分企业还出现了亏损。从外贸出口看,青岛传统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仍占较大比重,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偏低。在这种出口结构下,面对着全球市场疲软,必然对整体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对外开放是青岛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尽管遇到了困难但也不能放弃,问题在于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青岛市应该在优化外贸结构方面加大力度,加强鼓励扶持和分类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同时,在提升外资层次方面强化措施,严格实施项目准入标准,重点鼓励有利于青岛市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服务业项目和环保项目的引进。

4、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彻底转变产业结构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对传统产业实行改造和技术支撑,而且本身就具有巨大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传统的服务业包括旅游、商贸和运输等,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IT产业、通讯、文化和中介服务等。青岛市要做出决策,确保今后几年里,服务业比重每年都要有所提高。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六、青岛市发展BSC战略地图

青岛市战略规划

一、青岛市经济发展的背景

自然条件与城市历史:位于胶东半岛的南端,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地域相对窄小,属典型的海洋性气候。青岛的农业社会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如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形成只有一百多年,经历过德国和日本的侵略。

解放前的发展特点:是一座单纯的商业城市,具有零星工业。

计划经济下的发展特点:青岛成为国内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城市功能单一。工业中形成四大支柱行业:纺织、机械、化工和食品。纺织业素有“上青天”之美誉,“三大件”和轻工产品深受群众欢迎。

二、青岛市的人口结构

根据《青岛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为871.51万人。其中,男性为439.18万人,占总人口的50.39%;女性为432.33万人,占总人口的49.6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58;0-14岁的人口为117.17万人,占13.44%;15-64岁的人口为664.95万人,占76.30%;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9.39万人,占10.26%;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为 129.54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为150.82万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为334.22万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为170.77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三、青岛市目前发展状况

据数据显示,“十一五”前四年,青岛经济年均增长14%。2005年,全市实现GDP为2695.5亿元。“十一五”第一年的2006年,全市 GDP突破 3000亿元,达到3183.18亿元。2008年,全市GDP跨越4000亿元大关,2009年达到 4853.87亿元,进入全国大中城市10强行列。

青岛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山东省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品牌之都”。工业有纺织、机车车辆、机械、化学、石油化工、钢铁、橡胶、家用电器、啤酒、卷烟等。有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大企业集团。截至2007年度,青岛市共有2个产品获得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中国名牌产品总数达到69个,占山东省中国名牌总数的25.1%,是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近几年除了传统的轻工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外,重化工产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更是突飞猛进,使得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截至2007年,青岛市共有12家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国家级认定。其中,海尔、海信、中石化安全工程院建设的3家实验室还首批通过了国家级实验室认定。最近5年来,全市各级重点实验室已由62家增加到8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由89家增加到150家。同时,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以智能交通、网络家电、300公里高速列车以及太阳能光热光电和生物柴油等循环经济领域为代表的一批关键或核心技术正在突破,从而带动了企业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印象中,青岛一直是以轻工业为主,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青岛抓住了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良好机遇,特别是日韩的工业转移,积极发展重化工业,使得重工业占经济的比例在2005年首次超过轻工业。另外,青岛的民营企业也在近几年异军突起,有力地带动了国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创建中,青岛市民营企业新创中国名牌产品10个,占全市新增中国名牌总数的59%,彻底扭转了以往该市依靠大企业、大集团支撑名牌江山的局面。至此,青岛市民营企业共培育了38个中国名牌产品,青岛是山东省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全国也位居前列。青岛的商业较为发达,位于市北区台东的商业步行街闻名全国。

2010年青岛市全面落实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测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66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0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2758.6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2630.6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为

4.9:48.7:46.4。 2010青岛GDP5666亿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GDP达到9500美元,接近1万美元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8元,增长11.8%;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549元,增长12.4%。

四、青岛市的SWOT分析

青岛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又是一个沿海城市,越来越赶时尚。与此同时它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有了变化。但在看到它优势的同时,它又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也面临着机遇的挑战和其他因素的威胁。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应该既看到它的优势又要留心缺陷,也要积极地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S优势

1、经济优势。首先,青岛市是山东省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港口城市,是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并属于全国的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地理及资源环境的优势。青岛与韩日两国隔海相望,是重要的外资集中地。碧海蓝天、红瓦绿树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不少外资。一批世界500强和国内零售业巨头的到来,给岛城的商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这种繁荣不仅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也使岛城成为商业人才的聚集地。其次,青岛曾以轻纺、港口为支柱的岛城,一夜之间成为“名牌加工厂”——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青岛啤酒这五个世界品牌,“五朵金花”至今仍是青岛的骄傲。这五个产业也起到了领率作用。

2、文化优势。青岛集多所高校,有中国的老牌高校——中国海洋大学,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学校。这些都将是文化的圣地,传播文化的种子。

3、文化设施及资源优势。青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温暖的气候使其成为影摄的 最佳基地,同时它还有青岛博物馆、海洋馆等。不少名人也在此留下了他们的遗迹,为青岛的文化及旅游提供了不少资源。

4、基础设施优势。青岛市交通建设较好,是山东省内唯一同时具备铁路、公路、水运、

航空、管道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同三高速、青银高速、潍莱高速、青威高速、环胶州湾高速、青烟一级路、204国道、309国道、胶济高速与蓝烟铁路、青岛港、流亭机场等大型区域基础设施为青岛的发展提供了立体化、网络化交通服务体系。同时,青岛有较发达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电子商务、电子口岸的诸多工程的试点城市,以光缆为主体的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助的现代通信网络。

W劣势

1、青岛虽然有不少的高校,但是青岛没有更好的发展高校的设施,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娱乐场所。在高校应该有大学生能够体验到社会上的种种娱乐的场地,应该让他们能够及早的适应社会的行情。

2、青岛的经济不够稳定。

3、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待调整。

O机遇

1、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唯一的奥帆基地,青岛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青岛在这方面的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为青岛发展后奥运经济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2、我国加入WTO后外资商贸流通业直接进入青岛的机会越来越多。

3、青岛市政府重视文化产业。

4、青岛是国家级重点发展区域,有国家政策支持。

T威胁

1、入世以来,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青岛也不例外。发达国家文化企业所带来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积极地应对。优胜劣汰的原则决定青岛必须有一定的战略,充分准备这次重大的挑战。

2、其他省市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威胁。要取胜必有良策。他们的发展对青岛的文化企业带来的威胁不可估量,上海、深圳、广州等发展城市也制定了明确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这些地区的快速发展,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吸引大量的文化企业到这些地方创业和发展,这将使青岛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不利的地位。

根据以上的青岛SWOT 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青岛尽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更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尽管自身存在不足,但是优势是主要的。在充分利用优势的基础上,改进自身,抓住当前的机遇加快发展,青岛将会实现一个飞跃。

五、青岛市的城市定位与产业结构

根据资料分析,可以将青岛的城市定位描述为:构筑大工业体系,包括港口、海洋和旅游三大特色经济,电子家电、造船汽车机车集装箱制造、石油化工和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打造“品”字大都市,构建大青岛的框架;保持在山东经济发展中的首位度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字号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城市。

发展目标主要有: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创新青岛、文化青岛、和谐青岛、开放青岛、宜居青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产业结构,用BCG矩阵分析法可知,旅游、电子家电、造船汽车机车集装箱制造、石油化工和新材料是明星产品,应该积极扩大经济规模和市场机会,以长远利益为目标,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竞争地位。

结合产品组合法分析,大工业体系产业结构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和高度的公众支持,因此属于坐鸭类。

五、“构筑大工业体系,打造国字号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战略及措施 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结合青岛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构筑大工业体系,打造国字号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战略。

1、从全新的视角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是市委市府2007年底提出的新的城市发展战略,也是青岛经济转型的一个总体布局。

首先这个战略是“环湾保护”,表现了经济发展要与环境相互协调,严格保护环境的思想。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是青岛最重要的生态环境。

其次才是“拥湾发展”。它第一层意思是对青岛城市化进程做一个新的空间布局,大约会取得700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层意思是树立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走一条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第三层意思是重新定义城市发展内涵,即要实行“以人为本”的发展。该战略近期的主要举措是打造胶州湾北部高新区和保护胶州湾湿地。

从区域经济圈的角度看,该战略将提供形成“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半岛高端产业区”的一个平台。这是青岛未来要努力实现的一个蓝图。

2、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格局要另辟蹊径

从目前的情况看,制造业将继续扮演青岛经济的主角,青岛产业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着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大转移,青岛仍然要不失时机地发展具有优势的制造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但青岛的制造业要坚持走以自主创新、集约发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为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否则发展余地很小。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青岛市要突出集约、环保和创新导向。

3、从“外向型”经济转变到“内外优化”型经济

青岛市具有传统出口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纺织、服装和鞋类等,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遭到严重挤压,部分企业还出现了亏损。从外贸出口看,青岛传统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仍占较大比重,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偏低。在这种出口结构下,面对着全球市场疲软,必然对整体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对外开放是青岛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尽管遇到了困难但也不能放弃,问题在于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青岛市应该在优化外贸结构方面加大力度,加强鼓励扶持和分类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同时,在提升外资层次方面强化措施,严格实施项目准入标准,重点鼓励有利于青岛市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服务业项目和环保项目的引进。

4、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彻底转变产业结构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对传统产业实行改造和技术支撑,而且本身就具有巨大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传统的服务业包括旅游、商贸和运输等,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IT产业、通讯、文化和中介服务等。青岛市要做出决策,确保今后几年里,服务业比重每年都要有所提高。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六、青岛市发展BSC战略地图


相关文章

  • 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
  • 青岛新城市规划 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 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凝聚了大批城市规划设计师历时5年智慧与心血的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向市民公示.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 ...查看


  • 青岛十二五科技规划
  • 青岛市"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发展目标 到2015年青岛市全社会R&D投入250亿元,占GDP比重达2.5%:专利年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万件和1万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年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5000件和1 ...查看


  • 青岛市十二五规划重大研究课题题目
  • 青岛市"十二五"规划重大研究课题题目 1."十二五"期间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取向对我市发展的影响 2.青岛与典型城市发展比较研究 3.青岛市"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 ...查看


  • 青岛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 附件: 青岛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工作章程 青岛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规委")是青岛市人民政府依据<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设立的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议事机构.市城规委主要负责审议城市规划建设重大问题的对策以及 ...查看


  • 青岛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 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文件 青交物流[2011]3号 --------------------------- 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关于印发<青岛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 ...查看


  • 红岛经济区初步规划
  • 青岛红岛片区规划将完成 通双地铁+3轨道快线 昨日(11月28日),山东省青岛市规划局副局长刘敏做客青岛政务网"在线问政"栏目时介绍,红岛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评审,计划年底完成编制工作.另外根据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查看


  • 青岛各个设计院
  • 甲级资质单位 -------------------------------------------------------------------- 1 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青岛市金口一路4号 2869485 2866937 2 海军北 ...查看


  • 青岛海尔财务战略案例分析报告
  • 青岛海尔财务战略 案例分析报告 会计0801 江远彬 1081350104 目录 1. 海尔简介 ....................................................................... ...查看


  • 青岛城市环境分析
  • 青岛城市环境分析 5城市环境分析 5.1城市概况: ⑴ 地理位置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东经119°30' -121°00' ,北纬35°35' -37°09' .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