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调查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龙华园社区环境保护调查
导言: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龙泽苑社区,在社区门口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居民进行随机抽查,采访,也会记录一些居民自己提的建议。同时也带了一些平时废物利用做的小玩意送给居民,也能让他们了解到身边废物的价值。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一系列的围绕环境保护为核心的评比活动彰显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此次调查的目的为了了解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让居民对环境保护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二、环境问题简介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
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三、调查详情及结果分析
这次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在社区内随机抽取20人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回收、整理、统计等步骤得到想要到结果。
(一)调查内容
1. 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结果是回答会的有12人,占60%,回答不会的有1人,占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7人,占35%。
2. 你将废弃的电池怎样处理才正确?
结果是选择随手扔掉的占30%,选择扔进专门的垃圾桶的占60%,不清楚的占10%。
3. 你实行垃圾分类吗?
结果是选择实行的占47%,不实行的占53%。
4. 你是否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性?
结果是知道的占70%,不知道的占20%。其他(不清楚什么是白色污染)10%。
(二)问卷分析
从以上几个题目中显示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有些人对环境问题并不关注,认为与己无关。而有的人则是知道要环境保护,但是却无法完全做到,比如第二题,有的居民曾想我们说并不是他们想随意扔,他们虽然知道要扔进专门的垃圾桶,但是社区根本没有,他们只能随意扔进普通的垃圾桶,这是因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能到达各阶层,人民思想道德的水平不一样,素质有差距,对环保看法不一,对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态度不一样。所以调查结果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三)课程分析
环境保护一直是我国的一个大问题,是因为人与自然直接的关系很复杂。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义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分析
1. 毛泽东价值观 学习毛泽东的价值观,用它来教育人民,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 第一,毛泽东的价值观在终极关切的层次包含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它不仅能够在根本方向上指引我们沿着这个方面和目标前进,而且能够用共同的理想信念把全国人民凝聚起来,形成整齐的步伐和强大的合力,推动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
第二,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从思想上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坚持毛泽东的价值观,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对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持续进行毛泽东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从根本上增强党性,克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阻止官僚主义及种种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对党的肌体的侵袭,保持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提
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三,毛泽东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市场经济一方面给社会主义注入了空前强大的动力,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还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化进步和观念更新,从而大大提高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副作用,这就是利益驱动机制使人们容易陷入片面的功利主义,从而导致理想、信念、道德的淡化,其发展的极端就是拜金主义乃至贪污腐化的泛滥。要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持之以恒地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使之逐步变成全党乃至全民的价值观,并用以熔铸民族文化之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唯物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联系是普遍的、无所不包的。“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个原理也表现于人与自然,马克思在分析了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后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损害了看似与人无联系的自然,就等于损害了人的生存基础。接着既以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为例又以人滥砍滥伐引来洪水的事例进一步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为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中,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正是把握和运用了这一精髓,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各个阶段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从而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项又一项理论果实,引导我们的事业一步又一步地向前推进。
3.实践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上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诸多学科领域,在实践中涵盖了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为实践证明其正确性。实践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因素。人在实践中改变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促进自身的进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人化
的自然”一词,但未做明确解释。有研究者称为人能观察、感受的自然,有研究者称为人改造过的自然。马克思在同书中还提到:“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在实践过程中,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蕴藏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所以人与自然是相互并存的,破坏了自然,破坏了环境,我们人也会遭受致命的打击。
结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建设和谐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1.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居民素质及环境保护意识,使居民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实行垃圾分类,加强对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废弃物回收处理。 避免垃圾焚烧。
2.环保部门应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及体系,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力度,各阶层要深入贯彻环境保护的政策及措施。
3.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鼓励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学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4.个人要加强学习,自觉提高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各项活动,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调查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龙华园社区环境保护调查
导言: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龙泽苑社区,在社区门口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居民进行随机抽查,采访,也会记录一些居民自己提的建议。同时也带了一些平时废物利用做的小玩意送给居民,也能让他们了解到身边废物的价值。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一系列的围绕环境保护为核心的评比活动彰显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此次调查的目的为了了解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让居民对环境保护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二、环境问题简介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
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三、调查详情及结果分析
这次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在社区内随机抽取20人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回收、整理、统计等步骤得到想要到结果。
(一)调查内容
1. 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结果是回答会的有12人,占60%,回答不会的有1人,占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7人,占35%。
2. 你将废弃的电池怎样处理才正确?
结果是选择随手扔掉的占30%,选择扔进专门的垃圾桶的占60%,不清楚的占10%。
3. 你实行垃圾分类吗?
结果是选择实行的占47%,不实行的占53%。
4. 你是否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性?
结果是知道的占70%,不知道的占20%。其他(不清楚什么是白色污染)10%。
(二)问卷分析
从以上几个题目中显示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有些人对环境问题并不关注,认为与己无关。而有的人则是知道要环境保护,但是却无法完全做到,比如第二题,有的居民曾想我们说并不是他们想随意扔,他们虽然知道要扔进专门的垃圾桶,但是社区根本没有,他们只能随意扔进普通的垃圾桶,这是因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能到达各阶层,人民思想道德的水平不一样,素质有差距,对环保看法不一,对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态度不一样。所以调查结果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三)课程分析
环境保护一直是我国的一个大问题,是因为人与自然直接的关系很复杂。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义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分析
1. 毛泽东价值观 学习毛泽东的价值观,用它来教育人民,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 第一,毛泽东的价值观在终极关切的层次包含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它不仅能够在根本方向上指引我们沿着这个方面和目标前进,而且能够用共同的理想信念把全国人民凝聚起来,形成整齐的步伐和强大的合力,推动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
第二,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从思想上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坚持毛泽东的价值观,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对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持续进行毛泽东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从根本上增强党性,克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阻止官僚主义及种种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对党的肌体的侵袭,保持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提
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三,毛泽东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市场经济一方面给社会主义注入了空前强大的动力,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还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化进步和观念更新,从而大大提高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副作用,这就是利益驱动机制使人们容易陷入片面的功利主义,从而导致理想、信念、道德的淡化,其发展的极端就是拜金主义乃至贪污腐化的泛滥。要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持之以恒地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使之逐步变成全党乃至全民的价值观,并用以熔铸民族文化之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唯物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联系是普遍的、无所不包的。“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个原理也表现于人与自然,马克思在分析了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后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损害了看似与人无联系的自然,就等于损害了人的生存基础。接着既以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为例又以人滥砍滥伐引来洪水的事例进一步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为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中,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正是把握和运用了这一精髓,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各个阶段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从而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项又一项理论果实,引导我们的事业一步又一步地向前推进。
3.实践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上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诸多学科领域,在实践中涵盖了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为实践证明其正确性。实践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因素。人在实践中改变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促进自身的进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人化
的自然”一词,但未做明确解释。有研究者称为人能观察、感受的自然,有研究者称为人改造过的自然。马克思在同书中还提到:“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在实践过程中,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蕴藏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所以人与自然是相互并存的,破坏了自然,破坏了环境,我们人也会遭受致命的打击。
结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建设和谐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1.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居民素质及环境保护意识,使居民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实行垃圾分类,加强对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废弃物回收处理。 避免垃圾焚烧。
2.环保部门应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及体系,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力度,各阶层要深入贯彻环境保护的政策及措施。
3.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鼓励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学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4.个人要加强学习,自觉提高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各项活动,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