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技术的意义

发展低碳技术的意义

低碳技术是消耗化石能源少、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强度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模式。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制度安排、措施保障,推动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等技术开发和利用,促进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模式转型。低碳技术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碳强度(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简单说,低碳技术是从保护全球环境的角度评价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

一、发展低碳技术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从“九五”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以来,虽然单位GDP资源、能源和废弃物排放强度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但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重、粗放式发展等问题还相当严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是我国主动调整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发展低碳技术是我国迈向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中央早已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但一些地方仍以资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卖资源或补贴低价出口换取GDP。如果我们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本意背离了,也不是中央要求的科学发展。发展低碳技术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量和环境代价,把提高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作为发展目标,既要重视资源的经济价值,也要重视其生态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

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通过宣传引导来改变消费习惯,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发展低碳技术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在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服务业比重偏低;而工业结构中,高碳的重化工业占工业比重的70%左右。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既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即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 但以此为理由,千方百计地推进重化工业的发展,我国的资源支撑不了,环境容纳不了;更何况还要给子孙留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因此,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成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发展低碳技术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应有措施。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煤炭,燃煤发电约占电力结构的80%。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的一次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了廉价利用国际石油、天然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大量出口,又增加了我国单位GDP的碳强度。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约束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发展的资源;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减排指标的确定和分解实际上

也是在争夺排放权的这一发展空间。因此,发展低碳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避免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弊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发展低碳技术是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支撑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但这些年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换技术”政策,虽然汽车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市场被外国公司占领,但并没有得到多少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拿钱买不到核心技术”、我国要自主开发技术等,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发展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研发等已纳入我国“973计划”、“863计划”等科技支撑计划。发达国家在这些技术上起步不久,我国的差距并不大。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我国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低碳技术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途径。虽然我国的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和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微笑利润曲线”下端,不得不在资本和技术上处于依附地位,甚至被发达国家转移的资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锁定”。发展低碳技术,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

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总之,从能源资源条件、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以及可能面临的减排国际压力等角度考虑,我国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并成为我们立足当前寻突破、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二、我国重点发展低碳技术,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低碳技术的发展重点:一是对新上项目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锁定”留下长久的不利影响。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实现低碳转型。

结构调整是一个缓慢过程,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应举全国之力,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来实现。当前,应当梳理并完善政策,重点应放在政策和法规的协调上,清除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如:排斥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作法、歧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政策、变相激励过渡开采的出口退税政策、最低价中标政策等,切实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壮大循环经济,提高资源效率和效益。 对能源密集产业实施能效准入标准,对那些不能满足能效、环保、质量和安全标准的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应特别重视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设质量,避免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的质量达不到正常运转的要求。控制“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大规模出口,引

导、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鼓励利用国外资源和初级产品,促进我国贸易结构升级,逐步走出利润微笑曲线的底端。 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各国均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投资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这可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快研发先进技术和设备,降低利用成本,逐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研究表明,在煤炭的利用方式中,焦化的转换效率达85%,高于直接液化的55%和间接液化的60%(煤制油的两种途径)。应对煤炭多联产予以支持,对“煤制油”进行综合评估,并做好技术储备。鼓励非粮食燃料的研究和开发,限制以粮食生产燃料,除考虑国家粮食安全外,也不能穷其地力,因为土地还要“留给子孙耕”,为他们的发展留下足够的资源和空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重视,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所谓环保产业,主要是指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保护自然资源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商品流通、资源综合利用及其相关服务活动,是国内外公认的“朝阳产业”。

如果说我国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环境滞后效应正

逐步显现的话,垃圾处理则成为一些城市近年来环境危机爆发的“火山口”。环境保护是市场“失效”的领域,需要发挥政府的干预和调控作用;任由市场选择,势必导致“公地悲剧”事件不断增加,2009年一些地方因垃圾填埋和焚烧诱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说明了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的必要性。从这个角度看,提高绿色发展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应大力发展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垃圾填埋气回收热利用、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电厂脱硫、以及环保装备、工程设计和安装、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等环境保护业,实施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在减轻经济发展生态足迹的同时,也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生活环境。 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各类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坚决限制不节能的“垃圾”或“花瓶”建筑;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把握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鼓励选择高效利用能源和交通资源、少排放污染物、有益健康的出行方式,鼓励使用自行车、城铁(轻轨、地铁)、

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发挥信息化优势,减少不必要出行。选择典型地区、城市和重点行业进行低碳技术试点。

综上,我们应该而且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把绿色经济、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摆到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东部和中西部、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的关系,依靠技术进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开展试点示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发展低碳技术的意义

学号:[1**********]0

姓名:童文慧 所在学院:管理学院 所在专业班级:会计0901

发展低碳技术的意义

低碳技术是消耗化石能源少、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强度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模式。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制度安排、措施保障,推动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等技术开发和利用,促进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模式转型。低碳技术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碳强度(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简单说,低碳技术是从保护全球环境的角度评价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

一、发展低碳技术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从“九五”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以来,虽然单位GDP资源、能源和废弃物排放强度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但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重、粗放式发展等问题还相当严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是我国主动调整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发展低碳技术是我国迈向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中央早已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但一些地方仍以资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卖资源或补贴低价出口换取GDP。如果我们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本意背离了,也不是中央要求的科学发展。发展低碳技术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量和环境代价,把提高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作为发展目标,既要重视资源的经济价值,也要重视其生态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

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通过宣传引导来改变消费习惯,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发展低碳技术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在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服务业比重偏低;而工业结构中,高碳的重化工业占工业比重的70%左右。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既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即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 但以此为理由,千方百计地推进重化工业的发展,我国的资源支撑不了,环境容纳不了;更何况还要给子孙留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因此,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成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发展低碳技术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应有措施。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煤炭,燃煤发电约占电力结构的80%。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的一次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了廉价利用国际石油、天然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大量出口,又增加了我国单位GDP的碳强度。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约束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发展的资源;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减排指标的确定和分解实际上

也是在争夺排放权的这一发展空间。因此,发展低碳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避免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弊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发展低碳技术是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支撑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但这些年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换技术”政策,虽然汽车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市场被外国公司占领,但并没有得到多少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拿钱买不到核心技术”、我国要自主开发技术等,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发展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研发等已纳入我国“973计划”、“863计划”等科技支撑计划。发达国家在这些技术上起步不久,我国的差距并不大。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我国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低碳技术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途径。虽然我国的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和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微笑利润曲线”下端,不得不在资本和技术上处于依附地位,甚至被发达国家转移的资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锁定”。发展低碳技术,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

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总之,从能源资源条件、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以及可能面临的减排国际压力等角度考虑,我国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并成为我们立足当前寻突破、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二、我国重点发展低碳技术,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低碳技术的发展重点:一是对新上项目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锁定”留下长久的不利影响。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实现低碳转型。

结构调整是一个缓慢过程,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应举全国之力,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来实现。当前,应当梳理并完善政策,重点应放在政策和法规的协调上,清除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如:排斥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作法、歧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政策、变相激励过渡开采的出口退税政策、最低价中标政策等,切实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壮大循环经济,提高资源效率和效益。 对能源密集产业实施能效准入标准,对那些不能满足能效、环保、质量和安全标准的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应特别重视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设质量,避免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的质量达不到正常运转的要求。控制“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大规模出口,引

导、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鼓励利用国外资源和初级产品,促进我国贸易结构升级,逐步走出利润微笑曲线的底端。 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各国均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投资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这可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快研发先进技术和设备,降低利用成本,逐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研究表明,在煤炭的利用方式中,焦化的转换效率达85%,高于直接液化的55%和间接液化的60%(煤制油的两种途径)。应对煤炭多联产予以支持,对“煤制油”进行综合评估,并做好技术储备。鼓励非粮食燃料的研究和开发,限制以粮食生产燃料,除考虑国家粮食安全外,也不能穷其地力,因为土地还要“留给子孙耕”,为他们的发展留下足够的资源和空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重视,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所谓环保产业,主要是指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保护自然资源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商品流通、资源综合利用及其相关服务活动,是国内外公认的“朝阳产业”。

如果说我国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环境滞后效应正

逐步显现的话,垃圾处理则成为一些城市近年来环境危机爆发的“火山口”。环境保护是市场“失效”的领域,需要发挥政府的干预和调控作用;任由市场选择,势必导致“公地悲剧”事件不断增加,2009年一些地方因垃圾填埋和焚烧诱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说明了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的必要性。从这个角度看,提高绿色发展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应大力发展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垃圾填埋气回收热利用、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电厂脱硫、以及环保装备、工程设计和安装、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等环境保护业,实施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在减轻经济发展生态足迹的同时,也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生活环境。 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各类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坚决限制不节能的“垃圾”或“花瓶”建筑;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把握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鼓励选择高效利用能源和交通资源、少排放污染物、有益健康的出行方式,鼓励使用自行车、城铁(轻轨、地铁)、

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发挥信息化优势,减少不必要出行。选择典型地区、城市和重点行业进行低碳技术试点。

综上,我们应该而且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把绿色经济、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摆到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东部和中西部、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的关系,依靠技术进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开展试点示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发展低碳技术的意义

学号:[1**********]0

姓名:童文慧 所在学院:管理学院 所在专业班级:会计0901


相关文章

  • 浅议人力资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浅议人力资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胡子瑜成金华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摘要:人力资本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企业家们的重视.在此,笔者从经济学发展.经济增长.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四个方面阐述了研究人力资本的理论意义和 ...查看


  •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与意义
  •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而言,无论是核心技术,还是产业化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如今,在电动汽车引发的巨大技术变革时期,中国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在继续快速提升传统汽车产业自主 ...查看


  • 浅谈绿色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 工程管理 浅谈绿色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赵 军 徐立平 武月芬 河北天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在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带动下,我国的各个行业在生产方式上都进行了变革,建筑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量比较大的产 ...查看


  • 浅谈多媒体技术及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_论文
  • 浅谈多媒体技术及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随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它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的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 ...查看


  • 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
  • 附件一: 编号: 第二届(华师京城杯)全国教育技术装备 与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 申 报 表 论文题目:多媒体环境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 应用及发展 申 报 者: 张红 申报者所在单位: 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 多媒体环境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应用及 ...查看


  •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
  • 摘要:在现代化的环境背景下,档案管理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促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文章主要研究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义.笔者从其基础条件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现代化背景下档案管理的意义所在.期待通过对档案管理知识的了解, ...查看


  • 信息科学概论
  • 第一章 信息科学概论 ·什么是信息科学? ·它的内容.体系.范围是什么? ·什么是信息科学的研究背景? ·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关于信息科学的更为精确的定义是: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查看


  • 浅谈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 ISSN1672-9064 CN35-1272/TK 环 保 技 术 浅谈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方金德 (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 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 关键词 简单阐述目前环境问题的严重状况与环境生物技术的特点,对几种近产 ...查看


  • [科学技术史]思考题与提要
  • <科学技术史>思考题与提要 (一)绪论 教学要点提示:了解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史?科学史学科的形成发展过程. 思考题 1. 简要介绍乔治·萨顿对科学史的主要贡献 (要点提示) 创办科学史杂志 ISIS, 科学史的建制化, 强调 ...查看


  •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1.英国工业革命简介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到1840年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此后,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 工业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