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

公共选修课

生活中的经济学

学生姓名: 陈茂梅

学 号: [1**********]5

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

任课老师: 马晓芸 序 号: 39

2012年 12 月

第一部分(40分):从以下4题中任选2题作答。

1. 上大学的成本并不仅限于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书籍费等,还包括求学期间放弃工作收入的机会成本。你赞成先上大学还是先工作?为什么?如何用机会成本的概念阐释?

2. 许多东西都可以用金钱买到,但有些东西不行,比如胃口、睡眠以及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金钱的边际效用会递减,比如富人花100元就比不上穷人花100元那么开心。谈谈你对边际效用会递减规律的认识。

3. 一农户在杀鸡前的晚上喂鸡,不经意地说:快吃吧,这是你最后一顿! 第二日,见鸡已躺倒并留遗书:爷已吃老鼠药,你们别想吃爷了,爷也不是好惹的。 请用相关经济学原理进行评述。

4.以生活中的价格战、污染等现象为例,谈谈你对“纳什均衡”的认识。

我选择回答第一题和第三题

1. 上大学的成本并不仅限于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书籍费等,还包括求学期间放弃工作收入的机会成本。你赞成先上大学还是先工作?为什么?如何用机会成本的概念阐释?

答: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我赞成先上大学再找工作。因为有些人看到的上大学的成本很大,同时是没有收益的。期间不只是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书籍费等。而如果在大学四年换成工作,则四年的反而是收入上万,如果按照普通的金钱的对比,认为上大学相对于从事工作所得到的收入,则产生了较大的机会成本。也就是简单的举例来说,上大学四年学费8万,收益为-8万。如果工作的话四年收益5万,则机会成本量为13万。

但是我认为这只是肤浅的显成本计算,还有很多隐成本没有算进去。假设我们选择放弃大学而去工作,其实机会成本更大,工作期间我们失去了大学生活,失去与同学的交往,失去学习知识的机会,失去提高自己内在休养的机会,失去提高自己能力和魅力的机会,失去很大机会,这些加起来的机会成本更大。而上大学四年的时间,虽然我们损失了8万的学费,但是如果我们能力提高了,技术提高了,四年后的就业就可以年薪一年一一年高,并且成倍的增长。这样长久看来,上学获得的利益更多。

所以我选择先上大学后就业。

3. 一农户在杀鸡前的晚上喂鸡,不经意地说:快吃吧,这是你最后一顿! 第二日,见鸡已躺倒并留遗书:爷已吃老鼠药,你们别想吃爷了,爷也不是好惹的。 请用相关经济学原理进行评述。

答:在这个故事中,由于农户提前泄露了自己的意图,导致鸡提前吃老鼠药,鸡死了农

户也不能吃它,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在这个例子中,农户和鸡得到了一个双输的结果,这个结果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

这个例子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这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也就是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理性的选择,但对于整个集体来说却是不理性的。对于鸡来说,它知道自己早晚都会被农户杀掉,如果被农户杀掉自己没有利益而农户却有利益,早死的话农户也得不到利益,所以它选择了早死大家都没有利益。

“纳什均衡”理论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但是我们可以从“纳什均衡”理论中引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就像农户和鸡的例子一样,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参与选择的人数只有少数几个的时候会失去作用。

很多时候,当我们站在一个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都只考虑了对于自己单方面的最优方法,往往会忘记掉综合所有因素自己的最优做法。这样一来,貌似我们个人能够获得比较大的价值,可是却恰恰忽略掉了倘若对方用同样的思维的话,就可能会出现自己最不想要的结果。这就是纳什均衡的体现。

这则例子也教育我们,当我们做决定的时候,最好站在一个整体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如果鸡这样想:我早晚都会死,但是晚死还可以给农户带来利益,早死是双输,而晚死是单赢,所以晚死是最好的选择。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让狭义的思维限制了我们本应该豁达的视角。如果大多数人都能够了解纳什均衡理论,这个社会上的价值冲突应该会减少很多,那么每一个人的价值又都会倍增很多了吧。

第二部分(40分):选择你感兴趣的某种生活现象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评述,不少于2000字。

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在生活现象中可以发现很多经济学原理的存在,只要我们仔细发现和思考。如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接触着广告,电视上,报纸,网络等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但是其中不乏存在一些违法广告,违禁广告等,据了解,我们目前虚假广告泛滥程度高,虚假广告也在逐年增长。违法,违禁广告每年大数十万之多,虚假广告侵害了广告消费者与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导致市场信任危机。严重影响和扰乱了市场秩序,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损害广告主,广告公司等自身名誉与利益。为什么生活中虚假广告屡禁不止呢?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当前虚假广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有限理性经济人’的追求最大效益是虚假广告的内在动力。马克思说过,有了百分之一白的利润,资本家就敢冒杀头的风险。所以源头是利润。“经济人”是指人都是利己的,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去从事某种事业。“有限理性”是指人在追求自身最大化效用的过程中是有理性的,会考虑行为的后果,会进行成本收益的衡量,但是这种理性是有限的。虚假广告涉及三类人群,一、企业,二、广告主,三、媒体。他们都是理性人,会在综合考虑各种成本和利益之后才会决定是否参与虚假广告的的制作或者发布。如果发布虚假广告的净

收入远大于所失去的成本,他们会愿意冒险去投放虚假广告。在广告法中,我们不难发现,处置违法广告的罚款相对于一个违法广告的收入来说是很低的,基本在1万到3万之间,因此即使是该则违法广告被工商管理局查处,那损失的成本也就几万快,而背后所获得的实际利益却是远超这个数字的,因此我们看到了虚假广告单纯以道德和法律是难以约束的,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广告法还不健全和处罚力度极低的情况下,“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利益是最大化的驱动力。

二、委托代理关系是虚假广告产生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分工的不同,人们对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会选择找代理人去完成,当然是在利益大于成本的前提之下。从而出现委托人和代理之间的关系。广告主为了做出让委托人满意的广告作品或者宣传,势必夸大内在的作用,制作带有欺骗性的内容。只有这样,才容易让委托人满意,在双方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就为虚假广告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广告经营者与媒体这一对委托代理关系中,广告经营者是委托人,而媒体是代理人,服务于广告经营者。对于媒体,只负责投放广告,拿收益,很少会严格审查广告的合法性,不干预其内容的真实性,于是为虚假广告的投放提供了可观条件。

通过上述的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可以看出,经济人为追求最大的利益,使自身效益得到最大化,而成为国内虚假广告的泛滥。同时由于广告法的处罚力度的不足和法制的不健全,倒是违法广告的成本变低,从机会成本分析,选择制作虚假广告如果收益是20万,及时被查处罚款的费用也只是3万,责同样可以收益17万。而如果放弃做改则广告,则收入为0,于是广告主还是会选择制作虚假广告。因此导致虚假广告屡禁不止。

同样,不只是生活中广告存在着作假的问题,食品业,药品业等都存在着此类问题,制造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不惜用低成本造假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比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在检查奶粉标准是发现三聚氰胺很高,这样加了三聚的牛奶可以大量掺水甚或全是用水兑的假奶来牟取高利。在销售过程中,经销商为了高利润,也大量销售这种假奶。为什么同样的质疑声发生在圣元,这个本质还是如出一辙的。

同时对于消费者,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也需要时间和成本的,消费者买到物有所值的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然而,现实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行为人的有限理性,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几乎不可能达到一般均衡下的最优状态。这种情况在我们先阶段表现的尤为突出,首先是缺乏标准,消费者搜寻信息,比较信息的成本是高昂的,其实是巨大的市场,转型期充满机会,假冒伪劣充斥市场。研究原因,之所以经济行为人充满一次性博弈的心态,与市场制度的建立于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假冒伪劣的原因是市场主体的非合作博弈行为导致的。从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有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的制度要求出发,我们市场应该继续完善和建立。使得市场上违法行为减少,假冒伪劣降低,人民的生活安全得到保障。

第三部分(20分):从以下2题中任选1题作答

1. 谈谈你对本课程的认识、体会或建议。

2. 谈谈短片《财经郎眼》(可以选其中某一节的内容)带给你的启示。 我选择回答第一题

首先,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明白了经济是一个长久而实在的话题,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发展。通过学《生活中的经济学》,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里的有些原理又是如何产生的。如今我理解的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和如何公平分配国民财富,以满足个人或社会目的的一门社会科学。的确,我认为任何一个理论学科的诞生必将为社会发展,人类生存服务的。

其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我善于发现和理解生活中的经济学,通过日常的现象,更加懂得什么是边际效用,什么是机会成本。懂得了真正的原理我就知道为什么生活中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任何一门学问如果脱离了现实或者不与时俱进的话,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而生活中的经济学就是对生活现象的解析,是生活的哲理,让我们对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更加看得透,分析得更加明白,避免我们混沌的看待事件的发生。

最后,我觉得这门课是一门很有意思将抽象的经济学生活化的课程,对于学过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经管学生来说,这门选修课比我们的必修课专选课实在是有意思多了。老师会放一些影片和视频用浅显的语言解释一个原理,这大大提高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对这门课的建议实在提不出来什么,老师讲课和上课的安排都很有意思,很多不是经管院的学生也很容易懂。总之这是一门有趣又轻松的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生活中的经济学

学生姓名: 陈茂梅

学 号: [1**********]5

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

任课老师: 马晓芸 序 号: 39

2012年 12 月

第一部分(40分):从以下4题中任选2题作答。

1. 上大学的成本并不仅限于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书籍费等,还包括求学期间放弃工作收入的机会成本。你赞成先上大学还是先工作?为什么?如何用机会成本的概念阐释?

2. 许多东西都可以用金钱买到,但有些东西不行,比如胃口、睡眠以及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金钱的边际效用会递减,比如富人花100元就比不上穷人花100元那么开心。谈谈你对边际效用会递减规律的认识。

3. 一农户在杀鸡前的晚上喂鸡,不经意地说:快吃吧,这是你最后一顿! 第二日,见鸡已躺倒并留遗书:爷已吃老鼠药,你们别想吃爷了,爷也不是好惹的。 请用相关经济学原理进行评述。

4.以生活中的价格战、污染等现象为例,谈谈你对“纳什均衡”的认识。

我选择回答第一题和第三题

1. 上大学的成本并不仅限于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书籍费等,还包括求学期间放弃工作收入的机会成本。你赞成先上大学还是先工作?为什么?如何用机会成本的概念阐释?

答: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我赞成先上大学再找工作。因为有些人看到的上大学的成本很大,同时是没有收益的。期间不只是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书籍费等。而如果在大学四年换成工作,则四年的反而是收入上万,如果按照普通的金钱的对比,认为上大学相对于从事工作所得到的收入,则产生了较大的机会成本。也就是简单的举例来说,上大学四年学费8万,收益为-8万。如果工作的话四年收益5万,则机会成本量为13万。

但是我认为这只是肤浅的显成本计算,还有很多隐成本没有算进去。假设我们选择放弃大学而去工作,其实机会成本更大,工作期间我们失去了大学生活,失去与同学的交往,失去学习知识的机会,失去提高自己内在休养的机会,失去提高自己能力和魅力的机会,失去很大机会,这些加起来的机会成本更大。而上大学四年的时间,虽然我们损失了8万的学费,但是如果我们能力提高了,技术提高了,四年后的就业就可以年薪一年一一年高,并且成倍的增长。这样长久看来,上学获得的利益更多。

所以我选择先上大学后就业。

3. 一农户在杀鸡前的晚上喂鸡,不经意地说:快吃吧,这是你最后一顿! 第二日,见鸡已躺倒并留遗书:爷已吃老鼠药,你们别想吃爷了,爷也不是好惹的。 请用相关经济学原理进行评述。

答:在这个故事中,由于农户提前泄露了自己的意图,导致鸡提前吃老鼠药,鸡死了农

户也不能吃它,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在这个例子中,农户和鸡得到了一个双输的结果,这个结果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

这个例子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这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也就是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理性的选择,但对于整个集体来说却是不理性的。对于鸡来说,它知道自己早晚都会被农户杀掉,如果被农户杀掉自己没有利益而农户却有利益,早死的话农户也得不到利益,所以它选择了早死大家都没有利益。

“纳什均衡”理论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但是我们可以从“纳什均衡”理论中引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就像农户和鸡的例子一样,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参与选择的人数只有少数几个的时候会失去作用。

很多时候,当我们站在一个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都只考虑了对于自己单方面的最优方法,往往会忘记掉综合所有因素自己的最优做法。这样一来,貌似我们个人能够获得比较大的价值,可是却恰恰忽略掉了倘若对方用同样的思维的话,就可能会出现自己最不想要的结果。这就是纳什均衡的体现。

这则例子也教育我们,当我们做决定的时候,最好站在一个整体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如果鸡这样想:我早晚都会死,但是晚死还可以给农户带来利益,早死是双输,而晚死是单赢,所以晚死是最好的选择。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让狭义的思维限制了我们本应该豁达的视角。如果大多数人都能够了解纳什均衡理论,这个社会上的价值冲突应该会减少很多,那么每一个人的价值又都会倍增很多了吧。

第二部分(40分):选择你感兴趣的某种生活现象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评述,不少于2000字。

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在生活现象中可以发现很多经济学原理的存在,只要我们仔细发现和思考。如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接触着广告,电视上,报纸,网络等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但是其中不乏存在一些违法广告,违禁广告等,据了解,我们目前虚假广告泛滥程度高,虚假广告也在逐年增长。违法,违禁广告每年大数十万之多,虚假广告侵害了广告消费者与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导致市场信任危机。严重影响和扰乱了市场秩序,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损害广告主,广告公司等自身名誉与利益。为什么生活中虚假广告屡禁不止呢?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当前虚假广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有限理性经济人’的追求最大效益是虚假广告的内在动力。马克思说过,有了百分之一白的利润,资本家就敢冒杀头的风险。所以源头是利润。“经济人”是指人都是利己的,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去从事某种事业。“有限理性”是指人在追求自身最大化效用的过程中是有理性的,会考虑行为的后果,会进行成本收益的衡量,但是这种理性是有限的。虚假广告涉及三类人群,一、企业,二、广告主,三、媒体。他们都是理性人,会在综合考虑各种成本和利益之后才会决定是否参与虚假广告的的制作或者发布。如果发布虚假广告的净

收入远大于所失去的成本,他们会愿意冒险去投放虚假广告。在广告法中,我们不难发现,处置违法广告的罚款相对于一个违法广告的收入来说是很低的,基本在1万到3万之间,因此即使是该则违法广告被工商管理局查处,那损失的成本也就几万快,而背后所获得的实际利益却是远超这个数字的,因此我们看到了虚假广告单纯以道德和法律是难以约束的,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广告法还不健全和处罚力度极低的情况下,“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利益是最大化的驱动力。

二、委托代理关系是虚假广告产生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分工的不同,人们对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会选择找代理人去完成,当然是在利益大于成本的前提之下。从而出现委托人和代理之间的关系。广告主为了做出让委托人满意的广告作品或者宣传,势必夸大内在的作用,制作带有欺骗性的内容。只有这样,才容易让委托人满意,在双方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就为虚假广告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广告经营者与媒体这一对委托代理关系中,广告经营者是委托人,而媒体是代理人,服务于广告经营者。对于媒体,只负责投放广告,拿收益,很少会严格审查广告的合法性,不干预其内容的真实性,于是为虚假广告的投放提供了可观条件。

通过上述的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可以看出,经济人为追求最大的利益,使自身效益得到最大化,而成为国内虚假广告的泛滥。同时由于广告法的处罚力度的不足和法制的不健全,倒是违法广告的成本变低,从机会成本分析,选择制作虚假广告如果收益是20万,及时被查处罚款的费用也只是3万,责同样可以收益17万。而如果放弃做改则广告,则收入为0,于是广告主还是会选择制作虚假广告。因此导致虚假广告屡禁不止。

同样,不只是生活中广告存在着作假的问题,食品业,药品业等都存在着此类问题,制造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不惜用低成本造假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比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在检查奶粉标准是发现三聚氰胺很高,这样加了三聚的牛奶可以大量掺水甚或全是用水兑的假奶来牟取高利。在销售过程中,经销商为了高利润,也大量销售这种假奶。为什么同样的质疑声发生在圣元,这个本质还是如出一辙的。

同时对于消费者,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也需要时间和成本的,消费者买到物有所值的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然而,现实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行为人的有限理性,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几乎不可能达到一般均衡下的最优状态。这种情况在我们先阶段表现的尤为突出,首先是缺乏标准,消费者搜寻信息,比较信息的成本是高昂的,其实是巨大的市场,转型期充满机会,假冒伪劣充斥市场。研究原因,之所以经济行为人充满一次性博弈的心态,与市场制度的建立于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假冒伪劣的原因是市场主体的非合作博弈行为导致的。从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有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的制度要求出发,我们市场应该继续完善和建立。使得市场上违法行为减少,假冒伪劣降低,人民的生活安全得到保障。

第三部分(20分):从以下2题中任选1题作答

1. 谈谈你对本课程的认识、体会或建议。

2. 谈谈短片《财经郎眼》(可以选其中某一节的内容)带给你的启示。 我选择回答第一题

首先,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明白了经济是一个长久而实在的话题,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发展。通过学《生活中的经济学》,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里的有些原理又是如何产生的。如今我理解的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和如何公平分配国民财富,以满足个人或社会目的的一门社会科学。的确,我认为任何一个理论学科的诞生必将为社会发展,人类生存服务的。

其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我善于发现和理解生活中的经济学,通过日常的现象,更加懂得什么是边际效用,什么是机会成本。懂得了真正的原理我就知道为什么生活中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任何一门学问如果脱离了现实或者不与时俱进的话,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而生活中的经济学就是对生活现象的解析,是生活的哲理,让我们对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更加看得透,分析得更加明白,避免我们混沌的看待事件的发生。

最后,我觉得这门课是一门很有意思将抽象的经济学生活化的课程,对于学过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经管学生来说,这门选修课比我们的必修课专选课实在是有意思多了。老师会放一些影片和视频用浅显的语言解释一个原理,这大大提高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对这门课的建议实在提不出来什么,老师讲课和上课的安排都很有意思,很多不是经管院的学生也很容易懂。总之这是一门有趣又轻松的选修课。


相关文章

  • 熊彼特著名经济理论:经济周期循环论
  • 基本资料 熊彼特著名经济理论:经济周期循环论 作者: [美]约瑟夫阿洛伊斯熊-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32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经济周期循环理论(又名商业周期循环论),是熊彼特以"创新理论& ...查看


  • 经济常识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
  • <经济常识>前言 --"我们的经济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1.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单元是作为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第一节课,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对学习整个 ...查看


  • 经济与生活的奥妙联系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济与生活的奥妙联系 作者:谢源虎 常雅坤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10期 摘 要:用世俗的眼光来解释深奥的经济学知识,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我们生活中那些不可思 ...查看


  • 趣味经济学
  • 趣味经济学 11应用德语 王圆 113303129 上课时间:周四下午7.8.9 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被"经济"所"挟持"了.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每个人都必须顺势而为.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经济学在生 ...查看


  •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 <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后感 电科132 苑根基 1305B222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读过<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是我曾经对经济学误解的救赎.对于刚刚开始接触经济学的我来说,每天面对一 ...查看


  • 在大学生中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意义与策略
  • 摘要:当前,各国都进入了倡导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时代,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内涵,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和社会生产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力行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重要使命,因此,大学生应成为新时期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 ...查看


  • 陈世清:论需求侧结构性改革
  • 陈世清:论需求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与需求是对称的范畴,供给与需求的结构关系是基本的经济结构关系:造成我国产能过剩经济结构失衡的,决不仅仅是供给侧一方存在问题,而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都存在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如果没有 ...查看


  • 论经济与伦理的相关性
  • 论经济与伦理的相关性 孙春晨 2008年12月18日16:12 [摘要] "斯密问题"本质上反映的是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它揭示了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利益关系矛盾和伦理冲突.经济与伦理的相关性表现在:经济 ...查看


  • 剖析低碳经济的几个认识误区
  • 剖析低碳经济的几个认识误区 彭分文,周立容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娄底 417001) [摘 要]走低碳经济之路是人类的共识和不二选择.然而我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认识偏差,这严重影响我国低碳经济的选择和发展 ...查看


  •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2
  • 看到书名就直觉是一本"投我所好"的书,因为"牛奶"与"可乐"皆是我生命不可缺少的好东东.看完之后,确实大感过瘾,上瘾之处如下,愿与各位共享: 1. 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多问一个为什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