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小学语文第七册 15、带刺的朋友 杨春艳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高明、诡秘、径直、逐个” 。 2.能够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中记叙刺猬的两件事例,能抓住动词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课后背 诵课文第 5-7 节。 3.懂得使用比喻句能使句子生动形象,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很有童趣的文章。作者通过生动地记叙刺猬偷枣本事高明和用刺击退大黑狗两件 事,无论是写景、写物、写事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本课中,刺猬偷枣的过程是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这一部分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读全段进行感 受,整体了解刺猬偷枣的大致过程;接着划出刺猬动作的词语,并单独连贯地读这些词语,结 合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把握刺猬偷枣过程;然后交流所划的词语和句子,在讲评的实践中检验对 文本的理解,其中穿插精美的课件画面,把文章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直观的画面,巧妙地把学 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接着把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用连贯的文字展示给学生, 使刺猬偷枣这一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最后指导边有感情的朗读,边在头脑中 想象浮现偷枣的画面,回到文章的整体,把握全文,升华情感。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把本课的教学训练目标定位在“给予 提示,抓住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希望能让孩子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本领。 复述课文并不是我们本单元的重点,但这既是上学期我们训练的重点,也是我们本学期后 面几个单元需要着重训练的点,于是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针对课文抓住动词比较好复述的 特点向孩子渗透复述的一种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一、出示图 片,导入新 课
学生行为 1.读句子, 对比句子的两种写作 方法,感受比喻句的好处。
教师引导 1、出示句子,朗读对比。 2、这么诱人的枣子,不仅让 人眼馋,我的一位朋友也很 馋,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这
设计意图 通过句式 对比, 感受语言 表达的魅力, 激 发兴趣。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 文,整体感 1、指名朗读课文,根据要求思 考。
位“带刺”的朋友。 3.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1、交流,用简要的话概括地 说。
知
课文写了关于刺猬的两件 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 2、交流。 3、学生画相关句子 。 4、从钦佩一词中,我们可以感 受到什么? 5、朗读体会。
随机板书 偷枣 击退大黑狗 2、作者是怎样评价刺猬偷枣 和击退大黑狗的本事的呢 呢?划出相关语句。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对刺 猬的钦佩之
情。 理解“钦佩、本事、高明” 板书:本事高明 本事太大 1、哪些地方写出了刺猬偷枣 本事高明?学习(2-9 小节) 2、 媒体出示: A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 在监视它, 仍旧诡秘地爬向老 杈,又爬向伸出的枝丫„„
训练朗读, 帮助学生简要 概括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 文,深入理 解。
1.默读课文第 2-9 节, 找出描写 刺猬偷枣时的句子。 2、圈画动词 3.交流 4、朗读指导,理解“诡秘” ,读 出刺猬小心谨慎的样子。 5、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好象 声词“哗哗、噼里啪啦” 。
学习 2-9 小节
B 挂满红枣儿的枝杈, 慢慢弯 重点品读 下来。 后来, 那个东西停住脚, 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 树枝哗 课文关键语句, 哗作响,红枣“噼哩啪啦 ”地 找 出 刺 猬 偷 枣 的动作, 懂得刺 落了一地。 猬偷枣本事高 C 我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 明。 6、理解“径直” ,读好象声词。 上那家伙“扑”的一声,径直 掉下来。 D 它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 7、指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 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 子。 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 用各种形 师引读,读好表示动作的词。 你猜怎么着?那堆枣儿, 全都 式的朗读带动 8、思考: 哪些词句表达了我对 扎在它的背上了。 刺猬的喜爱之情? 学生的情感, 从 2、朗读句子。 而产生喜爱刺 圈画出动词:爬、爬、摇、 猬的感情。 掉、归、滚、扎、驮、跑 3、归纳概括 爬树摇枣 掉地归枣 打滚扎枣 驮枣快跑 3、欣赏刺猬偷枣动画。 4. 用“先„„,接着„„,
9、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再„„,最后„„”的句式, 将刺猬偷枣的过程复述一遍。 四、精读课 文,深入理 解。 学习 10-15 小节 五、小结 1、对比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划, 读句子,理解作者用对 比的手法突出刺猬本事太大。 3、从“鬼”一词体会到什么? 4、交流,朗读。 1、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大黑狗 的句子。读并思考:作者为什 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描写大黑 狗? 2、刺猬击退大黑狗的方法。 理解“鬼” 培养带着 问题读课文的 能力。
拓展延伸: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 有趣的小刺猬本事高明, 拓展延伸, 本事高明的刺猬, 你还知道哪些动 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只要 丰 富 学 生 的 知 物也有自己独到的本事呢?选一 你注意观察, 你也会发现你身 识面。 个讲给你的同桌听。 边的动物朋友也有自己独到 的本领。
附板书 15、带刺的朋友(刺猬) 偷枣 本事 击退大黑狗 高明 (聪明) 喜爱之情 很大 动词:爬、爬、摇 掉、归 滚、扎 驮、跑
课前预习: 一、熟读课文。 二、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1、红枣“噼哩啪啦”地散(
sàn 2、兴 ( xīng 跑去了。 三、看拼音写词语: zhù shì xīng xǔ yáo huàng mǎ nǎo mãng lóng xìng sǎn )落一地。
)许是怕被人发现,刺猬拖着满背的红枣,沿着墙根,飞快地
jīng
â
guǐ mì
qīn pâi
bān bān bó bó
shíyǐn shí xiàn
四、理解下列词语,写在书上。 斑斑驳驳、惊愕、诡秘、径直、兴许。
课堂练习: 一、摘录文中一句比喻句。
句中把
比作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
二、理解句子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哩啪 啦”落了一地。 (1) “那个东西”是什么?它当时在干什么?
(2)句中“兴许”这个词语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三、复述课文。 说起偷枣啊,可惊险啦!我先缓慢地往树上爬„„ 先„„接着„„然后„„最后„„ 课后练习: 一、写近义词。 惊愕( 清楚( ) ) 诡秘( 兴许( ) ) 本事( 径直( ) )
二、把下列句子改写成比喻句 1、寒风吹到脸上很疼。
2、被围困的敌人急得团团转。
三、下面两例叫歇后语,你能写二个吗? 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1、 2、 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小学语文第七册 15、带刺的朋友 杨春艳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高明、诡秘、径直、逐个” 。 2.能够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中记叙刺猬的两件事例,能抓住动词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课后背 诵课文第 5-7 节。 3.懂得使用比喻句能使句子生动形象,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很有童趣的文章。作者通过生动地记叙刺猬偷枣本事高明和用刺击退大黑狗两件 事,无论是写景、写物、写事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本课中,刺猬偷枣的过程是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这一部分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读全段进行感 受,整体了解刺猬偷枣的大致过程;接着划出刺猬动作的词语,并单独连贯地读这些词语,结 合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把握刺猬偷枣过程;然后交流所划的词语和句子,在讲评的实践中检验对 文本的理解,其中穿插精美的课件画面,把文章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直观的画面,巧妙地把学 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接着把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用连贯的文字展示给学生, 使刺猬偷枣这一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最后指导边有感情的朗读,边在头脑中 想象浮现偷枣的画面,回到文章的整体,把握全文,升华情感。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把本课的教学训练目标定位在“给予 提示,抓住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希望能让孩子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本领。 复述课文并不是我们本单元的重点,但这既是上学期我们训练的重点,也是我们本学期后 面几个单元需要着重训练的点,于是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针对课文抓住动词比较好复述的 特点向孩子渗透复述的一种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一、出示图 片,导入新 课
学生行为 1.读句子, 对比句子的两种写作 方法,感受比喻句的好处。
教师引导 1、出示句子,朗读对比。 2、这么诱人的枣子,不仅让 人眼馋,我的一位朋友也很 馋,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这
设计意图 通过句式 对比, 感受语言 表达的魅力, 激 发兴趣。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 文,整体感 1、指名朗读课文,根据要求思 考。
位“带刺”的朋友。 3.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1、交流,用简要的话概括地 说。
知
课文写了关于刺猬的两件 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 2、交流。 3、学生画相关句子 。 4、从钦佩一词中,我们可以感 受到什么? 5、朗读体会。
随机板书 偷枣 击退大黑狗 2、作者是怎样评价刺猬偷枣 和击退大黑狗的本事的呢 呢?划出相关语句。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对刺 猬的钦佩之
情。 理解“钦佩、本事、高明” 板书:本事高明 本事太大 1、哪些地方写出了刺猬偷枣 本事高明?学习(2-9 小节) 2、 媒体出示: A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 在监视它, 仍旧诡秘地爬向老 杈,又爬向伸出的枝丫„„
训练朗读, 帮助学生简要 概括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 文,深入理 解。
1.默读课文第 2-9 节, 找出描写 刺猬偷枣时的句子。 2、圈画动词 3.交流 4、朗读指导,理解“诡秘” ,读 出刺猬小心谨慎的样子。 5、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好象 声词“哗哗、噼里啪啦” 。
学习 2-9 小节
B 挂满红枣儿的枝杈, 慢慢弯 重点品读 下来。 后来, 那个东西停住脚, 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 树枝哗 课文关键语句, 哗作响,红枣“噼哩啪啦 ”地 找 出 刺 猬 偷 枣 的动作, 懂得刺 落了一地。 猬偷枣本事高 C 我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 明。 6、理解“径直” ,读好象声词。 上那家伙“扑”的一声,径直 掉下来。 D 它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 7、指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 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 子。 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 用各种形 师引读,读好表示动作的词。 你猜怎么着?那堆枣儿, 全都 式的朗读带动 8、思考: 哪些词句表达了我对 扎在它的背上了。 刺猬的喜爱之情? 学生的情感, 从 2、朗读句子。 而产生喜爱刺 圈画出动词:爬、爬、摇、 猬的感情。 掉、归、滚、扎、驮、跑 3、归纳概括 爬树摇枣 掉地归枣 打滚扎枣 驮枣快跑 3、欣赏刺猬偷枣动画。 4. 用“先„„,接着„„,
9、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再„„,最后„„”的句式, 将刺猬偷枣的过程复述一遍。 四、精读课 文,深入理 解。 学习 10-15 小节 五、小结 1、对比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划, 读句子,理解作者用对 比的手法突出刺猬本事太大。 3、从“鬼”一词体会到什么? 4、交流,朗读。 1、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大黑狗 的句子。读并思考:作者为什 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描写大黑 狗? 2、刺猬击退大黑狗的方法。 理解“鬼” 培养带着 问题读课文的 能力。
拓展延伸: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 有趣的小刺猬本事高明, 拓展延伸, 本事高明的刺猬, 你还知道哪些动 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只要 丰 富 学 生 的 知 物也有自己独到的本事呢?选一 你注意观察, 你也会发现你身 识面。 个讲给你的同桌听。 边的动物朋友也有自己独到 的本领。
附板书 15、带刺的朋友(刺猬) 偷枣 本事 击退大黑狗 高明 (聪明) 喜爱之情 很大 动词:爬、爬、摇 掉、归 滚、扎 驮、跑
课前预习: 一、熟读课文。 二、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1、红枣“噼哩啪啦”地散(
sàn 2、兴 ( xīng 跑去了。 三、看拼音写词语: zhù shì xīng xǔ yáo huàng mǎ nǎo mãng lóng xìng sǎn )落一地。
)许是怕被人发现,刺猬拖着满背的红枣,沿着墙根,飞快地
jīng
â
guǐ mì
qīn pâi
bān bān bó bó
shíyǐn shí xiàn
四、理解下列词语,写在书上。 斑斑驳驳、惊愕、诡秘、径直、兴许。
课堂练习: 一、摘录文中一句比喻句。
句中把
比作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
二、理解句子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哩啪 啦”落了一地。 (1) “那个东西”是什么?它当时在干什么?
(2)句中“兴许”这个词语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三、复述课文。 说起偷枣啊,可惊险啦!我先缓慢地往树上爬„„ 先„„接着„„然后„„最后„„ 课后练习: 一、写近义词。 惊愕( 清楚( ) ) 诡秘( 兴许( ) ) 本事( 径直( ) )
二、把下列句子改写成比喻句 1、寒风吹到脸上很疼。
2、被围困的敌人急得团团转。
三、下面两例叫歇后语,你能写二个吗? 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1、 2、 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