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辰, 张复合. " 民族主义" 与" 古典主义" ——梁思成建筑理论体系的矛盾性与悲剧性之分析 [M][D]. , 2001.
程琛. 梁思成建筑创作思想探究[D]. 中国美术学院, 2004.
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徵[J]. 建筑学报, 1954, 1: 006.
金磊. 梁思成建筑精神解读——“纪念梁思成诞辰 105 周年” 系列活动的启示与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5: 005.
赖德霖. 梁思成 “建筑可译论” 之前的中国实践[J]. 建筑师, 2009 (1): 22-30.
梁思成. 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J]. 中西建筑艺术比较, 1995, 13.
梁思成. 中国的佛教建筑[J].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61, 2: 004.
肖旻. 反思梁思成建筑理论体系的矛盾性与悲剧性—试评《“民族主义” 与 “古典主义”》 一文兼与赵辰先生商榷[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4(2): 89-92.
朱少华. 梁思成建筑创作思想的几点思考[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 38(6): 296-298. 梁思成. 祖国的建筑[J]. 梁思成文集 (四), 1986, 25.
赖德霖, 赖德霖. 梁思成, 林徽因中国建筑史写作表微[J]. 二十一世纪 (香港), 2001 (64): 90-99.
刘敦桢. 批判梁思成先生的唯心主义建筑思想[J].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55, 1: 001. Fairbank W. 中国建筑之魂: 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 林徽因夫妇[M].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梁思成. 中国古建筑的特征[J]. 建筑学报, 1954 (1).
赖德霖. 构图与要素——学院派来源与梁思成 “文法-词汇” 表述及中国现代建筑[J]. 建筑师, 2009 (6): 55-64.
梁思成. 建筑是什么[J].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2006, 183.
赵辰, 张复合. " 民族主义" 与" 古典主义" ——梁思成建筑理论体系的矛盾性与悲剧性之分析 [M][D]. , 2001.
程琛. 梁思成建筑创作思想探究[D]. 中国美术学院, 2004.
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徵[J]. 建筑学报, 1954, 1: 006.
金磊. 梁思成建筑精神解读——“纪念梁思成诞辰 105 周年” 系列活动的启示与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5: 005.
赖德霖. 梁思成 “建筑可译论” 之前的中国实践[J]. 建筑师, 2009 (1): 22-30.
梁思成. 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J]. 中西建筑艺术比较, 1995, 13.
梁思成. 中国的佛教建筑[J].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61, 2: 004.
肖旻. 反思梁思成建筑理论体系的矛盾性与悲剧性—试评《“民族主义” 与 “古典主义”》 一文兼与赵辰先生商榷[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4(2): 89-92.
朱少华. 梁思成建筑创作思想的几点思考[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 38(6): 296-298. 梁思成. 祖国的建筑[J]. 梁思成文集 (四), 1986, 25.
赖德霖, 赖德霖. 梁思成, 林徽因中国建筑史写作表微[J]. 二十一世纪 (香港), 2001 (64): 90-99.
刘敦桢. 批判梁思成先生的唯心主义建筑思想[J].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55, 1: 001. Fairbank W. 中国建筑之魂: 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 林徽因夫妇[M].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梁思成. 中国古建筑的特征[J]. 建筑学报, 1954 (1).
赖德霖. 构图与要素——学院派来源与梁思成 “文法-词汇” 表述及中国现代建筑[J]. 建筑师, 2009 (6): 55-64.
梁思成. 建筑是什么[J].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2006,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