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测试和评估同轴双向接入新技术

刘旭明 上海傲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概述

自从上海傲蓝在2006年CCBN展会上率先推出EPON+EoC解决方案以来, 经过2007年的讨论和试点,EPON+EoC技术已经成为广电HFC双向网络改造首选的解决方案。

目前存在多种基于有线电视电缆分配网的双向接入技术,往往都被称之为“EoC”技术,但这些所谓的“EoC”技术在实现方式和采用的技术路线上存在很大差异;设备产品种类繁多、网络承载性能差异很大,提供的带宽和支持的业务也各不相同,缺乏标准规范。一方面,众多技术方案的出现反映了市场的需求,给运营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众多的方案也给决策带来了困难,往往无所适从,因此如何正确测试和评估同轴双向接入的各种“EoC”技术显得非常的重要和迫切。广电总局对此十分重视,从2007年11月广电总局规划院就开始了《无源光网络(PON)测试评估及标准预研究》和《有线电视网络用户接入技术评估测试标准预研》两个项目组的测试评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2008年CCBN期间发布了《有线电视电缆宽带接入技术需求白皮书(征求意见版)》,站在广大运营商的立场阐述了需求对技术的要求,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见和方向。

从技术角度来说,各技术方案均有其各自的特点。比如说,从工作频带看,现有电缆接入技术大多工作于当前广播电视工作允许的频段之外,有些工作在低于65MHz 的低频段,有些则为高于860MHz 的高频段。低频段信道内干扰和噪声较大,信道也较为拥挤;而高频段信道内信号衰减和反射较为严重,有可能大大影响系统的性能或者降低该技术的适用性。

由于各种“EoC”产品种类繁多,各个设备厂家由于利益驱动在本技术的宣传上也认为造成了一些误解。本文拟结合本次广电总局的测试情况和我们在全国各地的测试情况,能比较全面、系统和客观地评价各种同轴双向接入新技术,使运营商对技术的选择有个较好的参考。

二、从网络协议性能方面看

首先我们从网络协议性能方面看,基于802.3标准的无源基带EoC产品内置以太交换模块,产品的各项性能比较优越、稳定。产品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类型的需要采用不同性能的交换模块,可以具备以下优异的性能,满足运营商各种复杂业务的电信级运营要求。

1、丰富的管理方式:支持SNMP v1/v2/v3所有MIB,可以接受HP OpenView等通用网管平台,并且支持CLI命令行,Web网管,Telnet等多种方式,便于设备维护。

2、极高的可靠性:支持802.1d标准生成树协议、802.1w快速生成树协议、802.1s多生成树和静态/LACP动态端口汇聚,提供链路的冗余备份和容错性,保证网络的可靠运行。

3、完善的安全功能:具备端口限速功能,可以64Kbps/128Kbps的精细粒度进行端口带宽分配,控制用户的接入速率,防止恶意侵占网络带宽,支持4K个802.1Q VLAN,支持MAC地址绑定,可以设置黑洞MAC地址表来过滤非法用户,并且支持基于逻辑端口的802.1x认证,以屏蔽和隔离非法用户,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

4、丰富的业务特性:支持128个静态/动态组播组和丰富的QoS特性,还支持端口镜像,良好的支持各种多媒体业务,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

5、方便的维护特性:支持配置的反编译功能,可以随时导出和导入配置,方便批操作和日常的维护管理。

基于802.3标准的无源基带EoC产品可以采用多种交换模块,支持各种丰富、强大的网络协议,从而支持各种电信级业务的需要。

其他基于调制解调的有源EoC产品,包括802.11 over Coax、MoCA、HCNA(HPNA over Coax),HomePLUG over Coax等四大类技术和产品。由于这些技术诞生之初是为家庭(桌面)联网和家庭(桌面)多媒体共享和互联为目的,因此无需支持各种复杂的网络协议,无需承担电信级业务运营的需要,因此以上基于调制解调的有源EoC技术和产品支持的协议比较简单。如HomePLUG over Coax支持透明桥和生成树协议、802.1Q、802.1p、IGMP、SNMP等协议。HCNA(HPNA over Coax)支持先进的TDMA,CSMA/CA MAC层协议、支持TR-69远程监控协议、现场和远程监控软件、支持IGMP/MLD窥探和过滤、有效的支持广播,组播,单播,和VLAN路由、支持IPv6协议等。MoCA支持VLAN、IGMP snooping、802.1p、QoS和SNMP等。802.11 over Coax支持802.11系列等协议。

综上所述,基于802.3标准的无源基带EoC产品在网络协议性能方面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同时由于以太网的802.3系列协议和产品经过几十年在城域网和接入网上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产品的技术风险极小。其他基于调制解调的有源IPoC产品还处于发展和完善时期。

三、从网络稳定和抗干扰性能方面看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业务的开展,HFC双向接入网络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能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Cable Modem在国内一直发展不良就是因为网络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能问题。那么EoC和有源EoC(IPoC)技术和产品在这方面表现怎么样呢?这次广电总局专门进行了这方面的测试。图1(a)和图1(b)就是测试系统设置图。

图1(a) 基于无源树型电缆分配网络的有源EOC测试框图

图1(b) 基于集中分配型电缆分配网络的基带无调制EOC测试框图

通过测试发现,当宽待噪声源和脉冲噪声源的功率逐渐加大,当加大到一定程度时,各种有源EOC产品就会掉线、当机。然而宽待噪声源和脉冲噪声源的功率加大最大时,确对无源EOC产品没有任何影响,系统仍然保持稳定的流量。这是由于:基带信号的幅度较高,可以达到3伏,如下图2基带信号模板图。宽待噪声源和脉冲噪声源的功率输出功率达不到干扰信号的程度,因此系统仍然稳定可靠。

图2基带信号模板图

在实际系统中,尽管低频段的噪声和干扰较大,由于低频段的噪声和干扰都是在dBuV级水平,因此很难对基带EoC信号造成威胁,因此实际测试证实基带EoC产品的稳定性远远超过其他产品。这充分证明目前有些人宣称的基带EoC产品抗干扰性能差是错误的。

四、从MAC层协议方面看

媒体访问控制(MAC)作为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完全决定局域网的网络性能(诸如吞吐性能与迟延性能)等等。OSI将网络通信协议体系区分为7个层,体系的最底层称为物理层,网络所采用的不同的传输介质,对应不同的物理层,如双绞线或同轴线。体系内第二层为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Sub-layer),数据链路层的上半部为LLC(Logical Link Control Sub-layer)逻辑链路控制子层,负责将数据正确的发送到物理层,在数据链路层的下半部为MAC(Media Access Control)子层,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

当发送数据时,MAC层要完成以下任务:首先它按规则从LLC层接收数据,然后执行媒体访问规程,查看网络是否可以发送;一旦网络可以发送,它将给数据附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把数据及控制信息以规定的格式(一般称做帧)送往物理层。

当接收数据时,MAC层要完成以下任务:首先它从物理层接收到数据帧并检查数据帧中的控制信息,从而判断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如数据正确,则去掉控制信息后把其送至LLC层。

MAC层发送和接收数据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3(a) MAC发送数据流程         图3(b) MAC接收数据流程

而无线局域网(WLAN)由于其传输介质以及移动性等特点,采用与有线局域网有所区别的MAC协议。

4.1、IEEE 802.3标准的MAC协议

在网络标准内,各种传输介质的物理层对应到相对的MAC层,例如以同轴线为传输介质时,对应的MAC层标准为802.14,各个计算机连接成环状时,对应MAC标准为802.5。目前,最普及的网络标准称为以太网,其在MAC层定义为802.3。802.3的MAC层定义对传输介质的访问控制方式为CSMA/CD。

4.1.1、CSMA/CD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由于以太网(Ethernet)成为现存局域网络结构的绝大多形式,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载波监测多址接入协议也成为局域网采用最多的MAC协议。CSMA/CD适宜于总线型局域网拓朴结构的随机竞争型媒体访问控制。总线型网络允许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节点(Node)发送数据,一旦两个或以上节点同时发送数据,则会发生数据碰撞,数据不能正常发送和接收。CSMA/CD协议就是尽可能保证网络上同时只有一个节点发送数据,减小数据“碰撞”概率。

CSMA/CD工作过程:

当MAC收到LLC(Logical Link Control Sub-Layer)发来的数据以后,首先监测网络电缆上是否具有数据,即载波传送。如果网络空闲,即没有载波传送,刚将数据装帧,经物理层发送出去。如果网络繁忙,则监测网络直到网络空闲,再将数据装帧发送。

从10 BASE-T到现在全双工的1000BASE-T等技术的出现,IEEE 802.3标准局域网拓扑结构已经开始由总线型结构向点到点的星型结构发展,CSMA/CD为基础的MAC子层同样适用双工工作模式的局域网。

4.2、无线局域网(WLAN)的MAC协议

无线局域网(WLAN)中MAC所对应的标准为IEEE 802.11,IEEE 802.11 MAC综合了两种工作方式:分布控制(DCF)和中心控制(PCF)两种工作方式:

1.分布控制方式(DCF),类似CDMA/CD,利用载波监听机制,适用于分布式网络,传输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的普通分组数据, 支持无竞争型实时业务及竞争型非实时业务。

2.中心控制方式(PCF),建立在DCF工作方式之上并且仅支持竞争型非实时业务,适用于具备中央控制器的网络。

4.2.1、分布控制方式(DCF)

DCF机制是MAC层中最基本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DCF机制基于CSMA/CA(CSMA/Collision Avoidance载波监听多址接入/碰撞避免),并以RTS/CTS消息交换机制作为辅助的介质访问方式

4.2.2、CSMA/CA协议

CSMA作为随机竞争类MAC协议,算法简单而且性能丰富,所以在实际局域网的使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无线局域网中,由于无线传输媒体固有的特性及移动性的影响,无线局域网的MAC在差错控制、解决隐藏终端等方面存在应有别于有线局域网。因此WLAN与有线局域网所采用的CSMA具备一定的差异。WLAN采用CSMA/CA(CSMA/Collision Avoidance)协议,其与CSMA/CD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采取避免冲突工作方式。

与CSMA/CD不同,WLAN媒体访问控制(MAC)层采用的CSMA/CA(CSMA/Collision Avoidance)协议,由于在RF传输网络中冲突检测比较困难,所以该协议用避免冲突检测代替802.3协议使用的冲突检测,采用冲突避免机制尽量减小冲突碰撞发生的概率,以提高网络吞吐性能与迟延性能。协议使用信道空闲评估(CCA)算法来决定信道是否空闲,通过测试天线能量和决定接收信号强度RSSI来完成,并且使用RTS、CTS和ACK帧减少冲突。数据加密与普通局域网的等同加密(WEP)算法一样,使用64位密钥和RC4加密算法。

4.2.3、CSMA/CA工作过程:

如图所示:

图4 带RTS/CTS的DCF机制工作过程

当发射端希望发送数据时,首先检测介质是否空闲,若是介质为空闲时,送出RTS(Request To Send请求发送),RTS信号包括发射端的地址、接收端的地址、下一笔数据将持续发送的时间等信息,接收端收到RTS信号后,将响应短信号CTS(Clear To Send),CTS信号上也RTS内记录的持续发送的时间,当发射端收到CTS包后,随即开始发送数据包,如图5 所示,接收端收到数据包后,将以包内的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的数值来检验包数据是否正确,若是检验结果正确时,接收端将响应ACK包,告知发射端数据已经被成功地接收。当发射端没有收到接收端的ACK包时,将认为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而一直重新发送包。

4.2.4、CSMA/CA与CSMA/CD的区别

1、载波检测方式:因传输介质不同,CSMA/CD与CSMA/CA的检测方式也不同。CSMA/CD通过电缆中电压的变化来检测,当数据发生碰撞时,电缆中的电压就会随着发生变化;而CSMA/CA采用能量检测(ED)、载波检测(CS)和能量载波混合检测三种检测信道空闲的方式。

2、信道利用率比较:CSMA/CA协议信道利用率低于CSMA/CD协议信道利用率。但是由于无线传输的特性,在无线局域网不能采用有线局域网的CSMA/CD协议。信道利用率受传输距离和空旷程度的影响,当距离远或者有障碍物影响时会存在隐藏终端问题,降低信道利用率。

具体最高的信道利用率与传输速率有关。在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中,在1Mbit/s速率时最高信道利用率可到90%,而在11Mbit/s时最高信道利用率只有65%左右。

4.3、HomePNA MAC层协议

HomePNA 2.0的MAC层协议为CSMA/CA,为提供QoS服务,它采取八种不同优先等级(0 ~ 7,7代表最高优先等级)的帧传送方式,由测量帧确认否有碰撞发生。

一个正常帧传送时间须介于92.5 us ~ 3122 us之间,因此,当传送数据的工作站侦测到网络上发生碰撞时,必须在70 us内停止传送数据。换言之,当帧传送时间小于92.5 us或大于3122 us,就表示网络上有碰撞发生。若网络上发生碰撞,则每部工作站(含先前未传送数据的工作站)必须执行分布公平优先级排队DFPQ(Distributed Fair Priority Queuing)算法,以便决定由那一部工作站取得传输媒体的使用权。

图5 不同版本(右上角)HomePNA在32 Mbps时节点数与吞吐率的关系

当网络中HomePNA设备节点增加时,碰撞的几率大大增加,数据传输的速率也大大降低。在试验中发现,以一条电话线或同轴线上连接6台以上的电脑时,电脑之间复制文件的速度会变得较慢,因此HomePNA比较适合节点数较少的家庭联网场合,如果用于点到多点的、数据流量要求较高的接入时,难免有点力不从心!HomePNA Ver3+版本对此有改善,但是此现象仍然存在。

4.4、HomePLUG AV的MAC层

HomePLUG AV设计了十分高效的MAC层,支持基于工频周期同步机制的TDMA和CSMA/CA。TDMA面向连接,提供QoS保障,确保带宽预留、高可靠性和严格的时延抖动控制。CSMA/CA面向优先级,提供四级优先级。工频周期同步机制确保良好的抗工频周期同步噪声的信道适应能力,如调光灯、充电器等产生的谐波。基于128位AES严格加密。中央协调者CCo(Central Coordinator)控制所在电力线网络设备的活动,并协调同相邻电力线网络的共存,以支持电力线宽带接入、多电力线网络运行和隐藏节点服务。

由于MAC层仍然采用CSMA机制,当网络中HomePLUG AV设备节点增加时,碰撞的几率会增加,数据传输的速率也会大大降低,延迟也会增加。之所以HomePLUG AV要保持CSMA模式是为了兼容以前的HomePLUG规范和协议。以前的HomePLUG规范和协议只支持CSMA,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在HomePNA3上。

4.5、MoCA的MAC层

MoCA 规范的技术基础是基于美国Entropic公司的c-link技术。

c.LINK采用TDMA/TDD全协同工作的MAC,所以可以在各个节点之间实现高可靠性的发送调度和传输。尽管在物理层上是共享媒介的,但在逻辑网络层上是一个网格点对点连接的网络。另外,除点对点的连接外,c.LINK协议还支持广播和多播通信。

图6 四个节点的c.LINK网络

图6表示四个节点的c.LINK网络,收发信道的容量可以不同,粗细表示容量的大小。

由于MOCA的MAC层是完全协同的,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必须有一个参考时钟与系统时钟同步。在MOCA网络中,由NC来产生系统时钟。所有其它的节点,通过读取NC的系统时钟戳,将其内部时钟与系统时钟同步。

每个信标(Beacon)包含一个系统时钟戳,新的节点在包的发送和接收时,用来同步自己的内部时钟与NC的时钟。时钟戳在每个MAC帧中都要发送。

在MAC协议中,包含控制包和数据包。控制包用于链路层的控制操作,比如同步、网络许可、保持请求和MAP等。数据包传输用户信息。另外,协议还支持检测包的传输,用来确定通道的特性。

新的节点使用信标来发现和加入MOCA网络。NC必须使用分集模式(diversity mode)和设定的最大功率来发送信标。信标必须是以非加密的方式来传送。NC发送信标采用固定的时间间隔,这个时间间隔称为信标同步间隔(beacon synch interval BSI)。每个信标包含有系统时间戳(system time stamp),这样新的节点几可以用系统时间戳来同步它的内部参考时钟。

图7  MoCA信标工作示意图

NC通过在称为Asynchronous MAPs的控制包向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广播发送机会信息来控制整个网络的发送工作。一个MAP包含有在给定的时间段上的发送机会许可信息。

网络协同控制器(NC)通过使用MAP包广播发送机会给所有的节点,控制了网络中所有的发送。一个MAP包包含了在分配的时间段上发送机会;MAP包中标示了每个发送什么时候开始、持续时间、发送的类型、使用的PHY参数、以及发送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MAP的长度由网络协同控制器(NC)确定,其长度是可变的。在一个BSI(信标周期)内,可能有多个MAP。MAP还确定了下一个MAP和信标的发送时间。

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的时候,就等待在MAP中的发送机会,然后发送请求给网络协同控制器(NC)。网络协同控制器(NC)处理请求,在下一个MAP中给出一个发送机会。节点就使用这个发送机会发送数据包到给定的节点。接收接点也在监测MAP包,所以,它知道什么时候,谁给它发送了数据包。

当然,在网络终端很多的情况下,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的时候,其等待发送机会的时间就会越长,降低了网络传输效率。

综上所述,802.3的CSMA/CD、HomePNA和HomePLUG的CSMA/CA和TDMA、MoCA的TDMA/TDD、802.11g的CSMA/CA五种类型的MAC协议,由于后四种均为共享介质、半双工工作模式,在网络终端很多的情况下,局端的协调和终端的等待时间都会大大增加,网络时延增大,降低了网络传输流量和效率,利用率较低。

因此要使有源调制EoC系统工作稳定,系统的设计、用户终端数量的控制必须少,一味强调带十几个、甚至二、三十以上终端的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很难保证的!但是控制局端下面的用户终端数量会导致网络建设成本大大增加。

802.3的CSMA/CD在采用点到点网络拓扑结构时,可以全双工工作,不论网络规模状况,局端的协调和终端的等待时间不会增加,网络传输流量和效率能够有效保证。

五、从物理层方面看

5.1、HomePLUG AV的物理层

HomePLUG AV的物理层使用OFDM调制方式,它是将待发送的信息码元通过串并变换,降低速率,从而增大码元周期,以削弱多径干扰的影响。当然,这样做

也付出了带宽的代价,并带来了能量损失:CP越长,能量损失就越大。OFDM中各个子载波频谱有1/2重叠正交,这样提高了OFDM调制方式的频谱利用率。在接收端通过相关解调技术分离出各载波,同时消除码间干扰的影响。

HomePLUG AV去除无线电爱好者使用的频率后,在2-28MHz频段使用917个子载波;功率谱密度可编程,以满足不同国家的频率管制;每个子载波可以单独进行BPSK、QPSK、8QAM、16QAM、64QAM、256QAM和1024QAM 调制;采用Turbo FEC错误校验;物理层线路速率达到200Mbps,净荷为150Mbps,前同步码可被HomePLUG 1.0设备检测,从而实现两者共存,但互操作是可选项。

在10个家庭中进行的性能测试中,80%的插座达到55Mbps以上的带宽,95%的插座达到35Mbps以上的带宽,98%的插座达到27Mbps以上的带宽,典型的物理层速率为70-100Mbps。

由于采用OFDM调制方式使得HomePLUG AV在现场测试中往往取得较好的表现。

5.2、HomePNA PHY的物理层

HomePNA 1.0物理层使用PPM(脉冲位置调制--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调制技术,而HomePNA 2.0使用QAM(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调制技术。HomePNA 2.0采用FDQAM(变频QAM--Frequency Diverse QAM)调制技术,以保障较稳定的数据传送速率。一般而言,在较低的SNR传输环境下,FDQAM的效率优于QAM,但是其抗干扰能力上不如OFDM。

G.9954 2007年1月ITU规定了基于HomePNA V3.1的同轴电缆传输规范(称之为HomePNA V3.1C)。HomePNA V3.1C提供2、4、8、16和32Mbaud符号率,每个baud符号可承载2~10位,因此其数据传送速率介于4Mbps ~ 320Mbps(4 ~ 36MHz频谱结构,占32MHz带宽)。

图8  HomePNA频谱结构

图9  HomePNA发射机框图

ITU G.9954 HomePNA V3.1C Over Coax支持四种带宽频谱:

①、频谱结构#A (4-20MHz):2、4、8、16MBaud(4Mbps–160Mbps)

②、频谱结构#B (12-28MHz):2、4、8、16MBaud(4Mbps–160Mbps)

③、频谱结构#C (36-52MHz):2、4、8、16MBaud(4Mbps–160Mbps)

④、频谱结构#D (4-36MHz):2、4、8、16、32Mbaud(4Mbps–320Mbps)

5.3、MoCA的物理层

物理层主要由RF子系统和基带数字信号处理(DSP)子系统组成。由于实际使用CATV环境的特性是不确定的,一种对信道、频率和信号强度的估计和补偿算法(estimation and compensation algorithm)是DSP的主要部分,用来减轻网络的各种多径环境,从而可以在高阶QAM调制的情况下提高解调的准确性。

图10  c.LINK物理层

RF子系统采用直接正交转换(zero IF)来完成收/发功能。在发送通道上,一个可变功率放大器用来精确控制发送功率。在接收通道上,一个具有可变增益的低噪声放大器,用来提供高线性宽带ZERO IF的解决方案。本地振荡器由一个可编程PLL的晶体组成,频率范围为850MHz ~1500MHz。

c.LINK PHY层是基于TDMA/TDD突发OFDM调制方式的,也称为自适应星座多音(adaptive constellation multi-tone – ACMT)。OFDM信号由一些正交的载波构成,每个载波上均进行数字调制,与相同数据速率的单载波技术相比,OFDM信号具有更长的符号周期,所以,该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多径衰落的性能。此外,在载波上应用的调制方式是BPSK、QPSK、16QAM和64QAM,各种调制根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自适应切换。每个发射突发(一个包)由一个前缀,增益的训练信息、频率和通道估计、OFDM调制符号的负载组成。PHY的性能依赖于高阶QAM调制达到的最大吞吐能力为250MBPS,采用RS编码来完成FEC,使包错率(PER)小于10-6。

每个OFDM符号有由一组使用8种QAM方式之一进行调制的子载波组成,8种QAM调制模式是BPSK、QPSK、8QAM、16QAM、32QAM、64QAM、128QAM和256QAM。QAM调制方式的选择是根据OFDM子载波的信噪比进行的(也就是后面要说明的位装载过程)。每个OFDM子载波带宽大约是192KHz,因此,可以在CATV网络中进行diverse和dispersive通道条件的精细调整。

调制速率通过选择OFDM子载波和变化每个子载波上的位装载来调整。对每个OFDM子载波,QAM星座的符号可以从1到8位变化(从BPSK到256QAM变化)。使用通道检测和管理来确定通道的条件,不同类型的先导符的选择可以进一步优化系统的MAC层的开销。

在接收端,有三种控制循环,也就是AGC、时间跟踪和频率跟踪,用来进行信号恢复。AGC使用快速算法快速调整RF子系统到合适的增益。所有的这些循环都设计成很宽的动态范围和频率偏移。

5.4、基带EoC的物理层

EOC技术将以太数据信号IP DATA和有线电视信号TV RF采用频分复用技术,使这两个信号在同一根同轴电缆里共缆传输,因此,基带EoC的物理层一方面完全与IEEE 802.3标准一致,同时增加了平衡-不平衡转换的变换器,双工滤波器是为了频分复用所加。

l      电视信号占用87~ 860MHz,与传统有线电视频率划分一致。

l      基带10Mbps以太信号占用0.5 ~ 25MHz,实现无调制传输。

无源EoC(Ethernet over Coax)技术基于IEEE 802.3相关的一系列协议,原有以太网络信号的帧格式和MAC层都没有改变,最大的改变是:从双极性(差分)信号(便于双绞线传输)转换成单极性信号(便于同轴电缆传输)。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无源器件的处理可实现,与下图13所示。

图11 平衡-不平衡转换的变换器

六、从衰减与吞吐量关系方面看

无源EoC(Ethernet over Coax)技术基于IEEE 802.3相关的一系列协议,根据GBT/T 50311-2000和TIA/EIA-568标准,增强型五类线5e链路传输的最大衷减和回波损耗限值如下表所列。

频率(MHz)

插入损耗(dB)

回波损耗(dB)

1.00

2.20

17.00

4.00

4.50

17.00

8.00

6.30

17.00

10.00

7.10

17.00

16.00

9.10

17.00

20.00

10.20

17.00

25.00

11.40

16.00

31.25

12.90

15.10

62.50

18.60

12.10

100.00

24.00

10.00

从表中可知,在31.25MHz时,系统允许的链路损耗值是12.9dB,此时链路的速率可以达到10/100Mbps。

针对有源调制的EoC产品,其链路速率与接收信号的强弱有直接的关系,下图(13)表示,MoCA、HCNA以及HomePLUG三种技术的吞吐率与距离(RG-59同轴链路的衰减)的关系(1米=3.281英尺)。

图(12)、MoCA、HCNA以及HomePLUG的吞吐率与距离的关系。

HCNA链路损耗与链路速率的关系

全同轴网络应用

混合同轴/电话线网络应用

链路衰减(dB)

线路速率(Mb/s)

链路衰减(dB)

线路速率(Mb/s)

0-41

128

0-39

128

42-45

112

40-44

112

46-48

96

45-46

96

49-52

80

47-50

80

53-55

64

51-53

64

56-57

48

54-56

48

58-60

32

57-61

32

61

0 –无连接

62

0 –无连接

注:混合同轴/电话线网络应用是指网络中部分使用了电话线;速率为物理层速率。

HomePLUG AV over Coax链路损耗与速率的关系

衰减(dB)

Iperf单向测试(Mbps)

局端(AD9865 + OPA2674) 至 终端(AD986x + ADA4310)

终端(AD986x + ADA4310) 至 局端(AD9865 + OPA2674)

AD9865

AD9868

AD9865

AD9868

0

49,5

49,4

48,4

48,6

10

49,5

49,6

48,8

49,1

20

49,5

49,5

49,0

48,3

30

49,0

49,6

49,3

49,0

40

46,9

47,5

44,8

47,5

45

44,1

43,9

41,9

42,3

50

32,0

31,8

30,0

30,2

55

24,2

26,9

26,6

25,8

60

13,4

13,4

13,9

13,4

65

8,6

10,1

11,0

9,9

70

2,5

2,7

2,6

2,5

75

Ping only

Ping only

Ping only

Ping only

除此之外,实际链路测试的性能与实际链路的噪声等还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低频调制技术,汇聚噪声仍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终端数目越多时!

图(13)、MoCA接收电平与物理层速率的关系(发射功率0dBm)

注:AD9865 + OPA2674和AD986x + ADA4310分别表示局端和终端AFE所用的IC型号。速率为实际吞吐率(或有用速率)。

由于MoCA所用的信号频率很高,同轴电缆和分支分配器的衰减很大,因此在大多数现场测试中表现不尽人意。由于HomePLUG采用OFDM调制同时使用低频,使它在大多数现场测试中表现比较令人满意。

七、运营商如何选择EoC技术?

面对众多的EoC技术,广电运营商往往难以选择和判断。其实广电运营商选择一个产品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好坏,还取决于运营商现在和将来运营的业务有关,业务对网络的性能往往有较多的要求。如下表:

以上业务对网络的带宽、时延、抖动和最大误码率均有明确的要求。众多的EoC技术在以上各方面也有不同的表现。图(14)、图(15)、图(16)分别表示某种有源EoC产品的传输时延、抖动、带宽与终端数目多少的关系。

图(14)有源EoC传输时延与终端数的关系

图(15)有源EoC传输抖动与终端数的关系

图(16)有源EoC带宽与终端数的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有源EoC产品应用过程中,要满足运营商现在和将来业务发展的需要,一个局端下面的终端数量必须受到限制,否则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当然一个局端下面的终端数量受到限制,会带来网络成本的上升。

对于运营商来讲,他们往往还要考虑到与现有系统的兼容和共存问题,图(17)所示,低频HCNA与CMTS系统共存应用示意图。

图(17)有源EoC与CMTS系统的共存应用示意图

对于无源基带EoC来说,传输时延、抖动、带宽与终端数目多少没有直接的线性增加的关系和影响。

八、结语

综上所述,从技术角度来说,各EoC技术方案均有其各自的特点。无源EoC技术成熟、稳定、可靠,服务质量有保证;比较适合集中分配的网络。有源EoC技术网络适应性强、使用方便,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中;在有源EoC技术中,目前现场测试和使用时,低频的表现好于高频。当然有源EoC也存在一些不足,也是将来发展的重点,主要须克服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服务质量问题。

目前有源EoC产品应用过程中,要满足运营商现在和将来业务发展的需要,一个局端下面的终端数量必须受到限制,否则服务质量不易得到保证。

刘旭明

刘旭明 上海傲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概述

自从上海傲蓝在2006年CCBN展会上率先推出EPON+EoC解决方案以来, 经过2007年的讨论和试点,EPON+EoC技术已经成为广电HFC双向网络改造首选的解决方案。

目前存在多种基于有线电视电缆分配网的双向接入技术,往往都被称之为“EoC”技术,但这些所谓的“EoC”技术在实现方式和采用的技术路线上存在很大差异;设备产品种类繁多、网络承载性能差异很大,提供的带宽和支持的业务也各不相同,缺乏标准规范。一方面,众多技术方案的出现反映了市场的需求,给运营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众多的方案也给决策带来了困难,往往无所适从,因此如何正确测试和评估同轴双向接入的各种“EoC”技术显得非常的重要和迫切。广电总局对此十分重视,从2007年11月广电总局规划院就开始了《无源光网络(PON)测试评估及标准预研究》和《有线电视网络用户接入技术评估测试标准预研》两个项目组的测试评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2008年CCBN期间发布了《有线电视电缆宽带接入技术需求白皮书(征求意见版)》,站在广大运营商的立场阐述了需求对技术的要求,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见和方向。

从技术角度来说,各技术方案均有其各自的特点。比如说,从工作频带看,现有电缆接入技术大多工作于当前广播电视工作允许的频段之外,有些工作在低于65MHz 的低频段,有些则为高于860MHz 的高频段。低频段信道内干扰和噪声较大,信道也较为拥挤;而高频段信道内信号衰减和反射较为严重,有可能大大影响系统的性能或者降低该技术的适用性。

由于各种“EoC”产品种类繁多,各个设备厂家由于利益驱动在本技术的宣传上也认为造成了一些误解。本文拟结合本次广电总局的测试情况和我们在全国各地的测试情况,能比较全面、系统和客观地评价各种同轴双向接入新技术,使运营商对技术的选择有个较好的参考。

二、从网络协议性能方面看

首先我们从网络协议性能方面看,基于802.3标准的无源基带EoC产品内置以太交换模块,产品的各项性能比较优越、稳定。产品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类型的需要采用不同性能的交换模块,可以具备以下优异的性能,满足运营商各种复杂业务的电信级运营要求。

1、丰富的管理方式:支持SNMP v1/v2/v3所有MIB,可以接受HP OpenView等通用网管平台,并且支持CLI命令行,Web网管,Telnet等多种方式,便于设备维护。

2、极高的可靠性:支持802.1d标准生成树协议、802.1w快速生成树协议、802.1s多生成树和静态/LACP动态端口汇聚,提供链路的冗余备份和容错性,保证网络的可靠运行。

3、完善的安全功能:具备端口限速功能,可以64Kbps/128Kbps的精细粒度进行端口带宽分配,控制用户的接入速率,防止恶意侵占网络带宽,支持4K个802.1Q VLAN,支持MAC地址绑定,可以设置黑洞MAC地址表来过滤非法用户,并且支持基于逻辑端口的802.1x认证,以屏蔽和隔离非法用户,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

4、丰富的业务特性:支持128个静态/动态组播组和丰富的QoS特性,还支持端口镜像,良好的支持各种多媒体业务,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

5、方便的维护特性:支持配置的反编译功能,可以随时导出和导入配置,方便批操作和日常的维护管理。

基于802.3标准的无源基带EoC产品可以采用多种交换模块,支持各种丰富、强大的网络协议,从而支持各种电信级业务的需要。

其他基于调制解调的有源EoC产品,包括802.11 over Coax、MoCA、HCNA(HPNA over Coax),HomePLUG over Coax等四大类技术和产品。由于这些技术诞生之初是为家庭(桌面)联网和家庭(桌面)多媒体共享和互联为目的,因此无需支持各种复杂的网络协议,无需承担电信级业务运营的需要,因此以上基于调制解调的有源EoC技术和产品支持的协议比较简单。如HomePLUG over Coax支持透明桥和生成树协议、802.1Q、802.1p、IGMP、SNMP等协议。HCNA(HPNA over Coax)支持先进的TDMA,CSMA/CA MAC层协议、支持TR-69远程监控协议、现场和远程监控软件、支持IGMP/MLD窥探和过滤、有效的支持广播,组播,单播,和VLAN路由、支持IPv6协议等。MoCA支持VLAN、IGMP snooping、802.1p、QoS和SNMP等。802.11 over Coax支持802.11系列等协议。

综上所述,基于802.3标准的无源基带EoC产品在网络协议性能方面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同时由于以太网的802.3系列协议和产品经过几十年在城域网和接入网上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产品的技术风险极小。其他基于调制解调的有源IPoC产品还处于发展和完善时期。

三、从网络稳定和抗干扰性能方面看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业务的开展,HFC双向接入网络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能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Cable Modem在国内一直发展不良就是因为网络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能问题。那么EoC和有源EoC(IPoC)技术和产品在这方面表现怎么样呢?这次广电总局专门进行了这方面的测试。图1(a)和图1(b)就是测试系统设置图。

图1(a) 基于无源树型电缆分配网络的有源EOC测试框图

图1(b) 基于集中分配型电缆分配网络的基带无调制EOC测试框图

通过测试发现,当宽待噪声源和脉冲噪声源的功率逐渐加大,当加大到一定程度时,各种有源EOC产品就会掉线、当机。然而宽待噪声源和脉冲噪声源的功率加大最大时,确对无源EOC产品没有任何影响,系统仍然保持稳定的流量。这是由于:基带信号的幅度较高,可以达到3伏,如下图2基带信号模板图。宽待噪声源和脉冲噪声源的功率输出功率达不到干扰信号的程度,因此系统仍然稳定可靠。

图2基带信号模板图

在实际系统中,尽管低频段的噪声和干扰较大,由于低频段的噪声和干扰都是在dBuV级水平,因此很难对基带EoC信号造成威胁,因此实际测试证实基带EoC产品的稳定性远远超过其他产品。这充分证明目前有些人宣称的基带EoC产品抗干扰性能差是错误的。

四、从MAC层协议方面看

媒体访问控制(MAC)作为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完全决定局域网的网络性能(诸如吞吐性能与迟延性能)等等。OSI将网络通信协议体系区分为7个层,体系的最底层称为物理层,网络所采用的不同的传输介质,对应不同的物理层,如双绞线或同轴线。体系内第二层为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Sub-layer),数据链路层的上半部为LLC(Logical Link Control Sub-layer)逻辑链路控制子层,负责将数据正确的发送到物理层,在数据链路层的下半部为MAC(Media Access Control)子层,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

当发送数据时,MAC层要完成以下任务:首先它按规则从LLC层接收数据,然后执行媒体访问规程,查看网络是否可以发送;一旦网络可以发送,它将给数据附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把数据及控制信息以规定的格式(一般称做帧)送往物理层。

当接收数据时,MAC层要完成以下任务:首先它从物理层接收到数据帧并检查数据帧中的控制信息,从而判断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如数据正确,则去掉控制信息后把其送至LLC层。

MAC层发送和接收数据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3(a) MAC发送数据流程         图3(b) MAC接收数据流程

而无线局域网(WLAN)由于其传输介质以及移动性等特点,采用与有线局域网有所区别的MAC协议。

4.1、IEEE 802.3标准的MAC协议

在网络标准内,各种传输介质的物理层对应到相对的MAC层,例如以同轴线为传输介质时,对应的MAC层标准为802.14,各个计算机连接成环状时,对应MAC标准为802.5。目前,最普及的网络标准称为以太网,其在MAC层定义为802.3。802.3的MAC层定义对传输介质的访问控制方式为CSMA/CD。

4.1.1、CSMA/CD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由于以太网(Ethernet)成为现存局域网络结构的绝大多形式,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载波监测多址接入协议也成为局域网采用最多的MAC协议。CSMA/CD适宜于总线型局域网拓朴结构的随机竞争型媒体访问控制。总线型网络允许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节点(Node)发送数据,一旦两个或以上节点同时发送数据,则会发生数据碰撞,数据不能正常发送和接收。CSMA/CD协议就是尽可能保证网络上同时只有一个节点发送数据,减小数据“碰撞”概率。

CSMA/CD工作过程:

当MAC收到LLC(Logical Link Control Sub-Layer)发来的数据以后,首先监测网络电缆上是否具有数据,即载波传送。如果网络空闲,即没有载波传送,刚将数据装帧,经物理层发送出去。如果网络繁忙,则监测网络直到网络空闲,再将数据装帧发送。

从10 BASE-T到现在全双工的1000BASE-T等技术的出现,IEEE 802.3标准局域网拓扑结构已经开始由总线型结构向点到点的星型结构发展,CSMA/CD为基础的MAC子层同样适用双工工作模式的局域网。

4.2、无线局域网(WLAN)的MAC协议

无线局域网(WLAN)中MAC所对应的标准为IEEE 802.11,IEEE 802.11 MAC综合了两种工作方式:分布控制(DCF)和中心控制(PCF)两种工作方式:

1.分布控制方式(DCF),类似CDMA/CD,利用载波监听机制,适用于分布式网络,传输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的普通分组数据, 支持无竞争型实时业务及竞争型非实时业务。

2.中心控制方式(PCF),建立在DCF工作方式之上并且仅支持竞争型非实时业务,适用于具备中央控制器的网络。

4.2.1、分布控制方式(DCF)

DCF机制是MAC层中最基本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DCF机制基于CSMA/CA(CSMA/Collision Avoidance载波监听多址接入/碰撞避免),并以RTS/CTS消息交换机制作为辅助的介质访问方式

4.2.2、CSMA/CA协议

CSMA作为随机竞争类MAC协议,算法简单而且性能丰富,所以在实际局域网的使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无线局域网中,由于无线传输媒体固有的特性及移动性的影响,无线局域网的MAC在差错控制、解决隐藏终端等方面存在应有别于有线局域网。因此WLAN与有线局域网所采用的CSMA具备一定的差异。WLAN采用CSMA/CA(CSMA/Collision Avoidance)协议,其与CSMA/CD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采取避免冲突工作方式。

与CSMA/CD不同,WLAN媒体访问控制(MAC)层采用的CSMA/CA(CSMA/Collision Avoidance)协议,由于在RF传输网络中冲突检测比较困难,所以该协议用避免冲突检测代替802.3协议使用的冲突检测,采用冲突避免机制尽量减小冲突碰撞发生的概率,以提高网络吞吐性能与迟延性能。协议使用信道空闲评估(CCA)算法来决定信道是否空闲,通过测试天线能量和决定接收信号强度RSSI来完成,并且使用RTS、CTS和ACK帧减少冲突。数据加密与普通局域网的等同加密(WEP)算法一样,使用64位密钥和RC4加密算法。

4.2.3、CSMA/CA工作过程:

如图所示:

图4 带RTS/CTS的DCF机制工作过程

当发射端希望发送数据时,首先检测介质是否空闲,若是介质为空闲时,送出RTS(Request To Send请求发送),RTS信号包括发射端的地址、接收端的地址、下一笔数据将持续发送的时间等信息,接收端收到RTS信号后,将响应短信号CTS(Clear To Send),CTS信号上也RTS内记录的持续发送的时间,当发射端收到CTS包后,随即开始发送数据包,如图5 所示,接收端收到数据包后,将以包内的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的数值来检验包数据是否正确,若是检验结果正确时,接收端将响应ACK包,告知发射端数据已经被成功地接收。当发射端没有收到接收端的ACK包时,将认为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而一直重新发送包。

4.2.4、CSMA/CA与CSMA/CD的区别

1、载波检测方式:因传输介质不同,CSMA/CD与CSMA/CA的检测方式也不同。CSMA/CD通过电缆中电压的变化来检测,当数据发生碰撞时,电缆中的电压就会随着发生变化;而CSMA/CA采用能量检测(ED)、载波检测(CS)和能量载波混合检测三种检测信道空闲的方式。

2、信道利用率比较:CSMA/CA协议信道利用率低于CSMA/CD协议信道利用率。但是由于无线传输的特性,在无线局域网不能采用有线局域网的CSMA/CD协议。信道利用率受传输距离和空旷程度的影响,当距离远或者有障碍物影响时会存在隐藏终端问题,降低信道利用率。

具体最高的信道利用率与传输速率有关。在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中,在1Mbit/s速率时最高信道利用率可到90%,而在11Mbit/s时最高信道利用率只有65%左右。

4.3、HomePNA MAC层协议

HomePNA 2.0的MAC层协议为CSMA/CA,为提供QoS服务,它采取八种不同优先等级(0 ~ 7,7代表最高优先等级)的帧传送方式,由测量帧确认否有碰撞发生。

一个正常帧传送时间须介于92.5 us ~ 3122 us之间,因此,当传送数据的工作站侦测到网络上发生碰撞时,必须在70 us内停止传送数据。换言之,当帧传送时间小于92.5 us或大于3122 us,就表示网络上有碰撞发生。若网络上发生碰撞,则每部工作站(含先前未传送数据的工作站)必须执行分布公平优先级排队DFPQ(Distributed Fair Priority Queuing)算法,以便决定由那一部工作站取得传输媒体的使用权。

图5 不同版本(右上角)HomePNA在32 Mbps时节点数与吞吐率的关系

当网络中HomePNA设备节点增加时,碰撞的几率大大增加,数据传输的速率也大大降低。在试验中发现,以一条电话线或同轴线上连接6台以上的电脑时,电脑之间复制文件的速度会变得较慢,因此HomePNA比较适合节点数较少的家庭联网场合,如果用于点到多点的、数据流量要求较高的接入时,难免有点力不从心!HomePNA Ver3+版本对此有改善,但是此现象仍然存在。

4.4、HomePLUG AV的MAC层

HomePLUG AV设计了十分高效的MAC层,支持基于工频周期同步机制的TDMA和CSMA/CA。TDMA面向连接,提供QoS保障,确保带宽预留、高可靠性和严格的时延抖动控制。CSMA/CA面向优先级,提供四级优先级。工频周期同步机制确保良好的抗工频周期同步噪声的信道适应能力,如调光灯、充电器等产生的谐波。基于128位AES严格加密。中央协调者CCo(Central Coordinator)控制所在电力线网络设备的活动,并协调同相邻电力线网络的共存,以支持电力线宽带接入、多电力线网络运行和隐藏节点服务。

由于MAC层仍然采用CSMA机制,当网络中HomePLUG AV设备节点增加时,碰撞的几率会增加,数据传输的速率也会大大降低,延迟也会增加。之所以HomePLUG AV要保持CSMA模式是为了兼容以前的HomePLUG规范和协议。以前的HomePLUG规范和协议只支持CSMA,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在HomePNA3上。

4.5、MoCA的MAC层

MoCA 规范的技术基础是基于美国Entropic公司的c-link技术。

c.LINK采用TDMA/TDD全协同工作的MAC,所以可以在各个节点之间实现高可靠性的发送调度和传输。尽管在物理层上是共享媒介的,但在逻辑网络层上是一个网格点对点连接的网络。另外,除点对点的连接外,c.LINK协议还支持广播和多播通信。

图6 四个节点的c.LINK网络

图6表示四个节点的c.LINK网络,收发信道的容量可以不同,粗细表示容量的大小。

由于MOCA的MAC层是完全协同的,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必须有一个参考时钟与系统时钟同步。在MOCA网络中,由NC来产生系统时钟。所有其它的节点,通过读取NC的系统时钟戳,将其内部时钟与系统时钟同步。

每个信标(Beacon)包含一个系统时钟戳,新的节点在包的发送和接收时,用来同步自己的内部时钟与NC的时钟。时钟戳在每个MAC帧中都要发送。

在MAC协议中,包含控制包和数据包。控制包用于链路层的控制操作,比如同步、网络许可、保持请求和MAP等。数据包传输用户信息。另外,协议还支持检测包的传输,用来确定通道的特性。

新的节点使用信标来发现和加入MOCA网络。NC必须使用分集模式(diversity mode)和设定的最大功率来发送信标。信标必须是以非加密的方式来传送。NC发送信标采用固定的时间间隔,这个时间间隔称为信标同步间隔(beacon synch interval BSI)。每个信标包含有系统时间戳(system time stamp),这样新的节点几可以用系统时间戳来同步它的内部参考时钟。

图7  MoCA信标工作示意图

NC通过在称为Asynchronous MAPs的控制包向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广播发送机会信息来控制整个网络的发送工作。一个MAP包含有在给定的时间段上的发送机会许可信息。

网络协同控制器(NC)通过使用MAP包广播发送机会给所有的节点,控制了网络中所有的发送。一个MAP包包含了在分配的时间段上发送机会;MAP包中标示了每个发送什么时候开始、持续时间、发送的类型、使用的PHY参数、以及发送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MAP的长度由网络协同控制器(NC)确定,其长度是可变的。在一个BSI(信标周期)内,可能有多个MAP。MAP还确定了下一个MAP和信标的发送时间。

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的时候,就等待在MAP中的发送机会,然后发送请求给网络协同控制器(NC)。网络协同控制器(NC)处理请求,在下一个MAP中给出一个发送机会。节点就使用这个发送机会发送数据包到给定的节点。接收接点也在监测MAP包,所以,它知道什么时候,谁给它发送了数据包。

当然,在网络终端很多的情况下,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的时候,其等待发送机会的时间就会越长,降低了网络传输效率。

综上所述,802.3的CSMA/CD、HomePNA和HomePLUG的CSMA/CA和TDMA、MoCA的TDMA/TDD、802.11g的CSMA/CA五种类型的MAC协议,由于后四种均为共享介质、半双工工作模式,在网络终端很多的情况下,局端的协调和终端的等待时间都会大大增加,网络时延增大,降低了网络传输流量和效率,利用率较低。

因此要使有源调制EoC系统工作稳定,系统的设计、用户终端数量的控制必须少,一味强调带十几个、甚至二、三十以上终端的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很难保证的!但是控制局端下面的用户终端数量会导致网络建设成本大大增加。

802.3的CSMA/CD在采用点到点网络拓扑结构时,可以全双工工作,不论网络规模状况,局端的协调和终端的等待时间不会增加,网络传输流量和效率能够有效保证。

五、从物理层方面看

5.1、HomePLUG AV的物理层

HomePLUG AV的物理层使用OFDM调制方式,它是将待发送的信息码元通过串并变换,降低速率,从而增大码元周期,以削弱多径干扰的影响。当然,这样做

也付出了带宽的代价,并带来了能量损失:CP越长,能量损失就越大。OFDM中各个子载波频谱有1/2重叠正交,这样提高了OFDM调制方式的频谱利用率。在接收端通过相关解调技术分离出各载波,同时消除码间干扰的影响。

HomePLUG AV去除无线电爱好者使用的频率后,在2-28MHz频段使用917个子载波;功率谱密度可编程,以满足不同国家的频率管制;每个子载波可以单独进行BPSK、QPSK、8QAM、16QAM、64QAM、256QAM和1024QAM 调制;采用Turbo FEC错误校验;物理层线路速率达到200Mbps,净荷为150Mbps,前同步码可被HomePLUG 1.0设备检测,从而实现两者共存,但互操作是可选项。

在10个家庭中进行的性能测试中,80%的插座达到55Mbps以上的带宽,95%的插座达到35Mbps以上的带宽,98%的插座达到27Mbps以上的带宽,典型的物理层速率为70-100Mbps。

由于采用OFDM调制方式使得HomePLUG AV在现场测试中往往取得较好的表现。

5.2、HomePNA PHY的物理层

HomePNA 1.0物理层使用PPM(脉冲位置调制--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调制技术,而HomePNA 2.0使用QAM(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调制技术。HomePNA 2.0采用FDQAM(变频QAM--Frequency Diverse QAM)调制技术,以保障较稳定的数据传送速率。一般而言,在较低的SNR传输环境下,FDQAM的效率优于QAM,但是其抗干扰能力上不如OFDM。

G.9954 2007年1月ITU规定了基于HomePNA V3.1的同轴电缆传输规范(称之为HomePNA V3.1C)。HomePNA V3.1C提供2、4、8、16和32Mbaud符号率,每个baud符号可承载2~10位,因此其数据传送速率介于4Mbps ~ 320Mbps(4 ~ 36MHz频谱结构,占32MHz带宽)。

图8  HomePNA频谱结构

图9  HomePNA发射机框图

ITU G.9954 HomePNA V3.1C Over Coax支持四种带宽频谱:

①、频谱结构#A (4-20MHz):2、4、8、16MBaud(4Mbps–160Mbps)

②、频谱结构#B (12-28MHz):2、4、8、16MBaud(4Mbps–160Mbps)

③、频谱结构#C (36-52MHz):2、4、8、16MBaud(4Mbps–160Mbps)

④、频谱结构#D (4-36MHz):2、4、8、16、32Mbaud(4Mbps–320Mbps)

5.3、MoCA的物理层

物理层主要由RF子系统和基带数字信号处理(DSP)子系统组成。由于实际使用CATV环境的特性是不确定的,一种对信道、频率和信号强度的估计和补偿算法(estimation and compensation algorithm)是DSP的主要部分,用来减轻网络的各种多径环境,从而可以在高阶QAM调制的情况下提高解调的准确性。

图10  c.LINK物理层

RF子系统采用直接正交转换(zero IF)来完成收/发功能。在发送通道上,一个可变功率放大器用来精确控制发送功率。在接收通道上,一个具有可变增益的低噪声放大器,用来提供高线性宽带ZERO IF的解决方案。本地振荡器由一个可编程PLL的晶体组成,频率范围为850MHz ~1500MHz。

c.LINK PHY层是基于TDMA/TDD突发OFDM调制方式的,也称为自适应星座多音(adaptive constellation multi-tone – ACMT)。OFDM信号由一些正交的载波构成,每个载波上均进行数字调制,与相同数据速率的单载波技术相比,OFDM信号具有更长的符号周期,所以,该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多径衰落的性能。此外,在载波上应用的调制方式是BPSK、QPSK、16QAM和64QAM,各种调制根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自适应切换。每个发射突发(一个包)由一个前缀,增益的训练信息、频率和通道估计、OFDM调制符号的负载组成。PHY的性能依赖于高阶QAM调制达到的最大吞吐能力为250MBPS,采用RS编码来完成FEC,使包错率(PER)小于10-6。

每个OFDM符号有由一组使用8种QAM方式之一进行调制的子载波组成,8种QAM调制模式是BPSK、QPSK、8QAM、16QAM、32QAM、64QAM、128QAM和256QAM。QAM调制方式的选择是根据OFDM子载波的信噪比进行的(也就是后面要说明的位装载过程)。每个OFDM子载波带宽大约是192KHz,因此,可以在CATV网络中进行diverse和dispersive通道条件的精细调整。

调制速率通过选择OFDM子载波和变化每个子载波上的位装载来调整。对每个OFDM子载波,QAM星座的符号可以从1到8位变化(从BPSK到256QAM变化)。使用通道检测和管理来确定通道的条件,不同类型的先导符的选择可以进一步优化系统的MAC层的开销。

在接收端,有三种控制循环,也就是AGC、时间跟踪和频率跟踪,用来进行信号恢复。AGC使用快速算法快速调整RF子系统到合适的增益。所有的这些循环都设计成很宽的动态范围和频率偏移。

5.4、基带EoC的物理层

EOC技术将以太数据信号IP DATA和有线电视信号TV RF采用频分复用技术,使这两个信号在同一根同轴电缆里共缆传输,因此,基带EoC的物理层一方面完全与IEEE 802.3标准一致,同时增加了平衡-不平衡转换的变换器,双工滤波器是为了频分复用所加。

l      电视信号占用87~ 860MHz,与传统有线电视频率划分一致。

l      基带10Mbps以太信号占用0.5 ~ 25MHz,实现无调制传输。

无源EoC(Ethernet over Coax)技术基于IEEE 802.3相关的一系列协议,原有以太网络信号的帧格式和MAC层都没有改变,最大的改变是:从双极性(差分)信号(便于双绞线传输)转换成单极性信号(便于同轴电缆传输)。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无源器件的处理可实现,与下图13所示。

图11 平衡-不平衡转换的变换器

六、从衰减与吞吐量关系方面看

无源EoC(Ethernet over Coax)技术基于IEEE 802.3相关的一系列协议,根据GBT/T 50311-2000和TIA/EIA-568标准,增强型五类线5e链路传输的最大衷减和回波损耗限值如下表所列。

频率(MHz)

插入损耗(dB)

回波损耗(dB)

1.00

2.20

17.00

4.00

4.50

17.00

8.00

6.30

17.00

10.00

7.10

17.00

16.00

9.10

17.00

20.00

10.20

17.00

25.00

11.40

16.00

31.25

12.90

15.10

62.50

18.60

12.10

100.00

24.00

10.00

从表中可知,在31.25MHz时,系统允许的链路损耗值是12.9dB,此时链路的速率可以达到10/100Mbps。

针对有源调制的EoC产品,其链路速率与接收信号的强弱有直接的关系,下图(13)表示,MoCA、HCNA以及HomePLUG三种技术的吞吐率与距离(RG-59同轴链路的衰减)的关系(1米=3.281英尺)。

图(12)、MoCA、HCNA以及HomePLUG的吞吐率与距离的关系。

HCNA链路损耗与链路速率的关系

全同轴网络应用

混合同轴/电话线网络应用

链路衰减(dB)

线路速率(Mb/s)

链路衰减(dB)

线路速率(Mb/s)

0-41

128

0-39

128

42-45

112

40-44

112

46-48

96

45-46

96

49-52

80

47-50

80

53-55

64

51-53

64

56-57

48

54-56

48

58-60

32

57-61

32

61

0 –无连接

62

0 –无连接

注:混合同轴/电话线网络应用是指网络中部分使用了电话线;速率为物理层速率。

HomePLUG AV over Coax链路损耗与速率的关系

衰减(dB)

Iperf单向测试(Mbps)

局端(AD9865 + OPA2674) 至 终端(AD986x + ADA4310)

终端(AD986x + ADA4310) 至 局端(AD9865 + OPA2674)

AD9865

AD9868

AD9865

AD9868

0

49,5

49,4

48,4

48,6

10

49,5

49,6

48,8

49,1

20

49,5

49,5

49,0

48,3

30

49,0

49,6

49,3

49,0

40

46,9

47,5

44,8

47,5

45

44,1

43,9

41,9

42,3

50

32,0

31,8

30,0

30,2

55

24,2

26,9

26,6

25,8

60

13,4

13,4

13,9

13,4

65

8,6

10,1

11,0

9,9

70

2,5

2,7

2,6

2,5

75

Ping only

Ping only

Ping only

Ping only

除此之外,实际链路测试的性能与实际链路的噪声等还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低频调制技术,汇聚噪声仍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终端数目越多时!

图(13)、MoCA接收电平与物理层速率的关系(发射功率0dBm)

注:AD9865 + OPA2674和AD986x + ADA4310分别表示局端和终端AFE所用的IC型号。速率为实际吞吐率(或有用速率)。

由于MoCA所用的信号频率很高,同轴电缆和分支分配器的衰减很大,因此在大多数现场测试中表现不尽人意。由于HomePLUG采用OFDM调制同时使用低频,使它在大多数现场测试中表现比较令人满意。

七、运营商如何选择EoC技术?

面对众多的EoC技术,广电运营商往往难以选择和判断。其实广电运营商选择一个产品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好坏,还取决于运营商现在和将来运营的业务有关,业务对网络的性能往往有较多的要求。如下表:

以上业务对网络的带宽、时延、抖动和最大误码率均有明确的要求。众多的EoC技术在以上各方面也有不同的表现。图(14)、图(15)、图(16)分别表示某种有源EoC产品的传输时延、抖动、带宽与终端数目多少的关系。

图(14)有源EoC传输时延与终端数的关系

图(15)有源EoC传输抖动与终端数的关系

图(16)有源EoC带宽与终端数的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有源EoC产品应用过程中,要满足运营商现在和将来业务发展的需要,一个局端下面的终端数量必须受到限制,否则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当然一个局端下面的终端数量受到限制,会带来网络成本的上升。

对于运营商来讲,他们往往还要考虑到与现有系统的兼容和共存问题,图(17)所示,低频HCNA与CMTS系统共存应用示意图。

图(17)有源EoC与CMTS系统的共存应用示意图

对于无源基带EoC来说,传输时延、抖动、带宽与终端数目多少没有直接的线性增加的关系和影响。

八、结语

综上所述,从技术角度来说,各EoC技术方案均有其各自的特点。无源EoC技术成熟、稳定、可靠,服务质量有保证;比较适合集中分配的网络。有源EoC技术网络适应性强、使用方便,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中;在有源EoC技术中,目前现场测试和使用时,低频的表现好于高频。当然有源EoC也存在一些不足,也是将来发展的重点,主要须克服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服务质量问题。

目前有源EoC产品应用过程中,要满足运营商现在和将来业务发展的需要,一个局端下面的终端数量必须受到限制,否则服务质量不易得到保证。

刘旭明


相关文章

  • 有线电视网络宽带接入系统方案
  • (2008-03-26 21:46:35) 转载▼ 标签:杂谈 §1 概述 §1.1 机遇和挑战 业内普遍认同HFC网络双向化是广电网络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HFC网络双向改造是当前广电网络运营商的迫切任务,必须加快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才能全 ...查看


  • 有线电视双向化建设和改造实施方案
  • 涟水县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建设和改造实施方案 丁青海 乔东明 秦双华 为了将我县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改造成为高可靠.高带宽.高承载力.可管理.可运营的双向网络,结合我县有线电视网络的现状,设计了四套建设和改造方案,可因地制宜,选择恰当的方案实施 ...查看


  • 广电网络维护手册
  • 广电网络延安分公司安装维护手册 第一章节 数字电视安装维护 数字电视安装: 1.打开机顶盒包装里面有机顶盒.视频线(黄--视频 红.白-左右声道).信号线.遥控器.电池.转接头.说明书.保修卡.首先是电视机和机顶盒的连接:拿视频线插在机顶盒 ...查看


  • 接入网技术论文
  • 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课程: 接入网技术 实验内容: 宽带接入网技术(HFC) 院 (系): 计算机学院 专 业: 通信工程 2014年 6月 20日 摘 要 随着Internet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远程教学.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可视电话.VO ...查看


  •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 第1章 概 述 1.1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获得信息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信息的获得也越来越方便.快捷.人们对多媒体这个名词越来越熟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认为媒体主要有两个涵义:一个是信 ...查看


  •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验收规范
  • ICS 33.020 M 01 DB37 东省地方标准 山DB 37/T 2144-2012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验收规范 2012 - 05 - 16发布 2012 - 06-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 ...查看


  • 光纤链路测试详解
  • 光纤链路测试详解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FTTH 的宽带网络必将成为光纤通信中一个新的热点.光纤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传输媒介,光纤接入技术与其他接入技术(如铜双绞线.同轴电缆)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可用带宽大.光纤接入网还有传输质量好.传 ...查看


  • 通信工程师试题库
  • 有线传输专业 第一章 同步数字体系(SDH)技术 一.填空题 1.SDXC也是SDH传输网的重要网络单元,网.接入端口和(监控单元)三部分组成. 2.SDH接人端口信号间的(交换)功能. 3.同步数字系列的网络节点接口NNI的基本特征是具有 ...查看


  • 网络组建与管理复习纲要
  • 网络组件与管理复习大纲 考试时间:2012年12月4日(14周周二)14:00-16:00 考试地点:A1-201 第一章:了解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了解常用的集中网络拓扑结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环形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树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