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科学发展观精髓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把握科学发展观精髓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最新研究成果,它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要把握好“六硬”精髓,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硬道理,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我国之所以存在着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最根本的是因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穿衣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交通问题、教育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当前,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下滑,企业生存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应对危机,保持社会稳定,就必须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才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才能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加快发展是广大职工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我们解决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科学是硬条件

科学发展观强调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而这一切的根本就是科学发展。所以说,科学发展是硬条件。

一是要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有效控制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增加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非物质化成分。同时,还要破除单独考核经济指标的做法,提倡建立以“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环境、民生等纳入考核内容,弥补以往单纯以GDP 为考核标准的缺陷。

二是要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科学发展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内涵,通过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塑造人,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就企业而言,强调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通过发展,实现以职工群众为本,把职工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就是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生存权利和发展需求,围绕人的潜质潜能发掘、素质修养提高和理想价值实现而加快发展。 三是通过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科技进步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科技进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能够迅速把研究成果积极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所以说,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以人为本是硬目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践中,要把思想统一到以人为本上来,把观念转变到以人为本上来,把工作落实到以人为本上来,实现以人为本的硬目的。

一要全面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明确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要紧紧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这一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二要建立平等公正和谐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一个公民平等的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享有平等的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机会。全面推行医疗、失业、养老社会保险,建立城乡弱势群体救助体系,使每一个公民在生活生存就学就业上得到基本保障。三是全面提高全员的文化科学素质。要把人口素质的提高纳入到首要考虑的政策之中,实现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调配,推动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要用先进的文化科学和现代意识教育职工群众,全面提高职工群众的平等、人权、道德、法律、环保、纳税、创新、公平竞争等意识,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发挥他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使每个人生活得自由幸福。

四、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是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

发展,这是科学发展的硬要求。

第一、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发展观。要改变受短期利益的支配,不顾甚至违背自然规律去破坏自然环境,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的行为,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自觉地认识和尊重自然界固有的规律,树立普遍的生态意识,把人与社会的发展放到生态系统中去考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全面、协调、可持续把握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三、全面、协调、可持续突出了科学发展的重点。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即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完全是一致的。

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硬规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解决好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科学发展必须遵守的硬规定。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都必须依赖于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科学的发展方式具有物质的依托。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发展、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加速转型时期,由于传统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并存,面临的转型任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就更加复杂艰巨,能源、资源矛盾和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群众的收入差距仍有扩大趋势,社会利益分化,社会多元化主体逐步形成。一部分群体,如下岗工人、失地农民的利益受到影响。另外,社会消费结构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境、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全面增长。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特别是人们对日益迫切的公共产品的需求,是政府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实践证明: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

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旧的思维定势。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变习惯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不善于用市场、经济、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单一;求稳怕错、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敢碰硬,不敢探索,不敢突破,工作打不开局面;习惯于等、靠、要,缺少先发展、快致富的决心和勇气;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差距无动于衷,对落后麻木不仁;遇事按照旧传统,遵循老路子,唯书唯上,领导没说的不敢办,文件没有规定的不敢做,别人没做过的不敢试,左顾右盼,怕出乱子,怕担责任等旧的思维方式和做法,从思维方式上为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硬目标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状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硬目标。

一是创新发展理念。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认真对待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问题。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发展战略

的选择的同时,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能力,努力改变以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积极探索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途径。

二是协调好四个关系。要协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及时修复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要协调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加强对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控、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协调好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大力建设生态文化,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科学、合理、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以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质量效益型为基础的可持续的文明发展观。要协调好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既保证当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要创新工作方式。要逐步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展绿色环保、低能耗、高效益的经济项目。要逐步推行绿色GDP ,在考评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时,不再单纯以GDP 论英雄。同时,要制定生态补偿和自然资源税

把握科学发展观精髓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最新研究成果,它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要把握好“六硬”精髓,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硬道理,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我国之所以存在着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最根本的是因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穿衣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交通问题、教育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当前,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下滑,企业生存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应对危机,保持社会稳定,就必须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才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才能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加快发展是广大职工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我们解决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科学是硬条件

科学发展观强调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而这一切的根本就是科学发展。所以说,科学发展是硬条件。

一是要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有效控制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增加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非物质化成分。同时,还要破除单独考核经济指标的做法,提倡建立以“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环境、民生等纳入考核内容,弥补以往单纯以GDP 为考核标准的缺陷。

二是要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科学发展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内涵,通过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塑造人,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就企业而言,强调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通过发展,实现以职工群众为本,把职工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就是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生存权利和发展需求,围绕人的潜质潜能发掘、素质修养提高和理想价值实现而加快发展。 三是通过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科技进步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科技进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能够迅速把研究成果积极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所以说,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以人为本是硬目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践中,要把思想统一到以人为本上来,把观念转变到以人为本上来,把工作落实到以人为本上来,实现以人为本的硬目的。

一要全面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明确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要紧紧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这一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二要建立平等公正和谐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一个公民平等的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享有平等的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机会。全面推行医疗、失业、养老社会保险,建立城乡弱势群体救助体系,使每一个公民在生活生存就学就业上得到基本保障。三是全面提高全员的文化科学素质。要把人口素质的提高纳入到首要考虑的政策之中,实现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调配,推动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要用先进的文化科学和现代意识教育职工群众,全面提高职工群众的平等、人权、道德、法律、环保、纳税、创新、公平竞争等意识,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发挥他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使每个人生活得自由幸福。

四、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是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

发展,这是科学发展的硬要求。

第一、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发展观。要改变受短期利益的支配,不顾甚至违背自然规律去破坏自然环境,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的行为,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自觉地认识和尊重自然界固有的规律,树立普遍的生态意识,把人与社会的发展放到生态系统中去考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全面、协调、可持续把握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三、全面、协调、可持续突出了科学发展的重点。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即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完全是一致的。

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硬规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解决好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科学发展必须遵守的硬规定。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都必须依赖于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科学的发展方式具有物质的依托。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发展、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加速转型时期,由于传统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并存,面临的转型任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就更加复杂艰巨,能源、资源矛盾和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群众的收入差距仍有扩大趋势,社会利益分化,社会多元化主体逐步形成。一部分群体,如下岗工人、失地农民的利益受到影响。另外,社会消费结构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境、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全面增长。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特别是人们对日益迫切的公共产品的需求,是政府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实践证明: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

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旧的思维定势。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变习惯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不善于用市场、经济、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单一;求稳怕错、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敢碰硬,不敢探索,不敢突破,工作打不开局面;习惯于等、靠、要,缺少先发展、快致富的决心和勇气;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差距无动于衷,对落后麻木不仁;遇事按照旧传统,遵循老路子,唯书唯上,领导没说的不敢办,文件没有规定的不敢做,别人没做过的不敢试,左顾右盼,怕出乱子,怕担责任等旧的思维方式和做法,从思维方式上为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硬目标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状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硬目标。

一是创新发展理念。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认真对待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问题。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发展战略

的选择的同时,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能力,努力改变以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积极探索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途径。

二是协调好四个关系。要协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及时修复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要协调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加强对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控、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协调好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大力建设生态文化,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科学、合理、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以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质量效益型为基础的可持续的文明发展观。要协调好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既保证当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要创新工作方式。要逐步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展绿色环保、低能耗、高效益的经济项目。要逐步推行绿色GDP ,在考评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时,不再单纯以GDP 论英雄。同时,要制定生态补偿和自然资源税


相关文章

  • 始终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
  • 始终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 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全面.准确地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的重要辅助材料.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坚 ...查看


  • 大学毛概课后习题及其准确答案
  •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 ...查看


  • 深化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究在把握精髓中推动实践发展
  • 邓凯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上强调 深化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究在把握精髓中推动实践发展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本报讯(记者张建新)5月27日,省委宣传部.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郑州召开全省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 ...查看


  • 思想政治理论2016
  • 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一.简答 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定义及其基本形式. 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事物的量是很多方面的,量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查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授课领导:张双喜 授课地点:科技园区四号楼会议室 授课时间:2014年3月18日星期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查看


  • 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在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了全党工 ...查看


  • 毛概关于实事求是的论文
  • 题目: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姓名: 学号 : [1**********]38 专业: 13 学院: 阎烈风 美术教育302 长沙师范学院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摘要]: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 ...查看


  • 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 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 ...查看


  • 大二毛概期末试题
  • 大二毛概期末试题(课后答案) 第一章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