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迷途知返”
摘要:小学生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和由逆反心理产生的逆反行为对这一成长阶段的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同时逆反心理也给教育工作、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认真研究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好的解决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充分发挥学校群体的作用,让孩子“迷途知返”, 走出心灵的误区,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逆反心理;创设氛围;朋友看待;发掘闪光点;
案例1(报载):一考生因作弊,由于不满老师的批评,竞然当众殴打老师。
案例2:一学生,上数学课时做语文作业被老师发现,老师将其作业本收了,放入他抽屉,该学生便一不做二不休,在课桌上用油笔乱涂乱画,还时常白几眼老师,嘴里则低声嘀咕着什么。
案例3:小雨从小就聪明伶俐,很听爸妈的话,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可近来她变了,凡事总爱与父母顶嘴,自作主张,有时还偏要同父母“反其道而行之”。
„„
其实,这样的例子不是个别现象,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听到约有近三成的家长遇到这类问题。当今的青少年思想活跃,由于各种原因,个别学生对家长的正确教育难以接受,厌烦“正统教育”,热衷时髦等。总之,家长提倡的,他就要反对;家长反对的,他就偏要见识见识。这都是小学生青春期产生“逆反”心理的结果。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和由逆反心理产生的逆反行为对这一成长阶段的孩 子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面对青春期产生的这种“逆反”心理,不少家长
和教师情绪急躁,沉不住气,于是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压制的方法。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为了防止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教育者需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群体的作用,这样既可避免青少年抵触情绪的产生,又可以帮助孩子积极、有效地预防及应对逆反心理和行为。
一、创设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创设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有助于学生逆
反心理的消除,因为在积极向上的班集体里有健康的舆论,同学间团结友爱自尊自重,所以在处在这良好的环境里,就会大大有利于学生逆反心理的转化。
如我曾教过有这样一位学生,一年级时曾是班中的优等生,上二年级
后迷上了游戏机,经常缺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变得沉默寡言。通过和他沟通了解,方知其父母离异,他跟妈妈住,而妈妈整天不在家,他觉得父母不再爱自己了,开始不再相信任何人,无心学习,造成学习成绩急退,同学不喜欢他,所以自卑心理增强,导致于自我封闭,自暴自弃。此时我充分发挥了学校群体的作用,利用队活动课让班干部给他过集体生日,生日会上,他的眼睛湿润了,他不禁向同学敞开心扉:“我以为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孩子就没有爱,想不到还有这么多的老师和同学爱护、关心我„„谢谢大家!”通过深入了解,我又知道他很会劳动,我就让他当班上的劳动委员,经常和他谈心,指导他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明习惯。对他的每一细小进步,我都及时在班上提出表扬。有时班上事情多,看他忙不过来,我便有意帮他一把;有时,学生不理解,不配合他的工作,还风言风语的,我又及时为他“撑腰”,使他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不仅改掉了原来的不良习气,成绩也直线上升,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多次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同学们还主动地接近他和他做朋友,让他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友情的纯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产生了
良好的效果,这位不善言辞的学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了,还被大家评为最佳劳动能手。
学生在班级中有参加集体生活、获得友情、受到重视等心理需要,因
而会重视集体对个人的要求、评价和信任。老师可利用学生这种心理需要,发挥集体对每个成员的教育、评价和激励作用,形成积极的心理氛围,可以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创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其中的途径之一。
二、应把学生当成朋友看待
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赛谁有办法让行人脱掉棉衣。北风不
假思索刮了一阵大风,想把人们身上的面衣吹掉,可是行人面对刺骨的寒风反而把棉衣裹得更紧了。南风则不然,它轻轻吹拂,使人暖意渐生,不知不觉解开纽扣脱掉了大衣。这就是“南风效应”。
我们作为教师面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不能像“北风”那样对他们进
行冷酷的批评,要像“南风”一样送去温暖,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一次刘倩的母亲打电话向我求助,说刘倩因为要买裙子家长未同意而和父母对抗,几天都和父母说一句话。我把刘倩邀到家中,笑着问道:“刘倩,连衣裙买了吗?要不老师向你妈妈求求情。”此话一出,只见刘倩的眼泪夺眶而出,她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刘倩要参加六·一文艺汇演,自己的裙子太旧了想买一件,可是妈妈说她只爱打扮不求上进„„此时作一个“忠实的听众”再合适不过了,我静静地听着,直到她讲完。
当学生与父母产生逆反心理时,我们作为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群体
的作用,我首先做到的是尊重与倾听,把学生当成朋友看待,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学生会把你当作知心朋友,诉说心中的委屈。此时蹲下身子让学生尽情诉说,一则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诉说本身就是一种宣泄;二则便于教师了解事情的真相,以便对症下药,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
三、善于发掘其细微的闪光点
恰当的表扬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
信,而且还会起到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导向作用。所以作为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贴心人,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细微的进步,了解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当发现他们的优点时,不论大小,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有时这一细微的表扬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有时甚至会改变其一生。有的教师一见到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就头疼,连编排座位也放在后面或角落。其实,有“逆反”心
理的学生在“差”的背后,也有不少言行往往隐藏着许多可贵的闪光点。
如班上有个学生身体结实,个头大,就是平时爱打架,学生和家长经
常找我告状,我对他大道理讲过多遍,收效甚微,真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后来,我通过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发现这个学生虽爱打架,但很少打小同学、女同学,打的大都是他认为看不惯的人。同时,我又通过家访,发现这个学生家里十分整洁,而且这还是他的功劳。我终于发现了这个学生言行中的闪光点:热爱劳动,有同情心。针对这些,我找其谈心,首先指出喜欢打架的错误;然后在班上表扬他热爱劳动,鼓励他有力气要多为集体做好事。俗话说,你若能说好话把骆驼驯服,一根头发也能牵着它走路。此后,他从教师的教育中懂得了自尊,从同学的亲近中找回了自信,把力气用在正道上,劳动专拣重活干,学习也有了明显进步。这个学生的转变,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有爱心、诚心和耐心就一定能够克服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之,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在生活和学生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是正常的,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决的疑难问题。家长和教师要互相配合,细心观察,探究原因,找出根源,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迷途知返”,走出心灵的误区,使他们健康成长。
让孩子“迷途知返”
摘要:小学生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和由逆反心理产生的逆反行为对这一成长阶段的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同时逆反心理也给教育工作、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认真研究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好的解决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充分发挥学校群体的作用,让孩子“迷途知返”, 走出心灵的误区,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逆反心理;创设氛围;朋友看待;发掘闪光点;
案例1(报载):一考生因作弊,由于不满老师的批评,竞然当众殴打老师。
案例2:一学生,上数学课时做语文作业被老师发现,老师将其作业本收了,放入他抽屉,该学生便一不做二不休,在课桌上用油笔乱涂乱画,还时常白几眼老师,嘴里则低声嘀咕着什么。
案例3:小雨从小就聪明伶俐,很听爸妈的话,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可近来她变了,凡事总爱与父母顶嘴,自作主张,有时还偏要同父母“反其道而行之”。
„„
其实,这样的例子不是个别现象,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听到约有近三成的家长遇到这类问题。当今的青少年思想活跃,由于各种原因,个别学生对家长的正确教育难以接受,厌烦“正统教育”,热衷时髦等。总之,家长提倡的,他就要反对;家长反对的,他就偏要见识见识。这都是小学生青春期产生“逆反”心理的结果。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和由逆反心理产生的逆反行为对这一成长阶段的孩 子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面对青春期产生的这种“逆反”心理,不少家长
和教师情绪急躁,沉不住气,于是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压制的方法。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为了防止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教育者需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群体的作用,这样既可避免青少年抵触情绪的产生,又可以帮助孩子积极、有效地预防及应对逆反心理和行为。
一、创设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创设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有助于学生逆
反心理的消除,因为在积极向上的班集体里有健康的舆论,同学间团结友爱自尊自重,所以在处在这良好的环境里,就会大大有利于学生逆反心理的转化。
如我曾教过有这样一位学生,一年级时曾是班中的优等生,上二年级
后迷上了游戏机,经常缺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变得沉默寡言。通过和他沟通了解,方知其父母离异,他跟妈妈住,而妈妈整天不在家,他觉得父母不再爱自己了,开始不再相信任何人,无心学习,造成学习成绩急退,同学不喜欢他,所以自卑心理增强,导致于自我封闭,自暴自弃。此时我充分发挥了学校群体的作用,利用队活动课让班干部给他过集体生日,生日会上,他的眼睛湿润了,他不禁向同学敞开心扉:“我以为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孩子就没有爱,想不到还有这么多的老师和同学爱护、关心我„„谢谢大家!”通过深入了解,我又知道他很会劳动,我就让他当班上的劳动委员,经常和他谈心,指导他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明习惯。对他的每一细小进步,我都及时在班上提出表扬。有时班上事情多,看他忙不过来,我便有意帮他一把;有时,学生不理解,不配合他的工作,还风言风语的,我又及时为他“撑腰”,使他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不仅改掉了原来的不良习气,成绩也直线上升,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多次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同学们还主动地接近他和他做朋友,让他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友情的纯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产生了
良好的效果,这位不善言辞的学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了,还被大家评为最佳劳动能手。
学生在班级中有参加集体生活、获得友情、受到重视等心理需要,因
而会重视集体对个人的要求、评价和信任。老师可利用学生这种心理需要,发挥集体对每个成员的教育、评价和激励作用,形成积极的心理氛围,可以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创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其中的途径之一。
二、应把学生当成朋友看待
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赛谁有办法让行人脱掉棉衣。北风不
假思索刮了一阵大风,想把人们身上的面衣吹掉,可是行人面对刺骨的寒风反而把棉衣裹得更紧了。南风则不然,它轻轻吹拂,使人暖意渐生,不知不觉解开纽扣脱掉了大衣。这就是“南风效应”。
我们作为教师面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不能像“北风”那样对他们进
行冷酷的批评,要像“南风”一样送去温暖,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一次刘倩的母亲打电话向我求助,说刘倩因为要买裙子家长未同意而和父母对抗,几天都和父母说一句话。我把刘倩邀到家中,笑着问道:“刘倩,连衣裙买了吗?要不老师向你妈妈求求情。”此话一出,只见刘倩的眼泪夺眶而出,她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刘倩要参加六·一文艺汇演,自己的裙子太旧了想买一件,可是妈妈说她只爱打扮不求上进„„此时作一个“忠实的听众”再合适不过了,我静静地听着,直到她讲完。
当学生与父母产生逆反心理时,我们作为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群体
的作用,我首先做到的是尊重与倾听,把学生当成朋友看待,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学生会把你当作知心朋友,诉说心中的委屈。此时蹲下身子让学生尽情诉说,一则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诉说本身就是一种宣泄;二则便于教师了解事情的真相,以便对症下药,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
三、善于发掘其细微的闪光点
恰当的表扬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
信,而且还会起到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导向作用。所以作为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贴心人,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细微的进步,了解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当发现他们的优点时,不论大小,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有时这一细微的表扬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有时甚至会改变其一生。有的教师一见到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就头疼,连编排座位也放在后面或角落。其实,有“逆反”心
理的学生在“差”的背后,也有不少言行往往隐藏着许多可贵的闪光点。
如班上有个学生身体结实,个头大,就是平时爱打架,学生和家长经
常找我告状,我对他大道理讲过多遍,收效甚微,真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后来,我通过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发现这个学生虽爱打架,但很少打小同学、女同学,打的大都是他认为看不惯的人。同时,我又通过家访,发现这个学生家里十分整洁,而且这还是他的功劳。我终于发现了这个学生言行中的闪光点:热爱劳动,有同情心。针对这些,我找其谈心,首先指出喜欢打架的错误;然后在班上表扬他热爱劳动,鼓励他有力气要多为集体做好事。俗话说,你若能说好话把骆驼驯服,一根头发也能牵着它走路。此后,他从教师的教育中懂得了自尊,从同学的亲近中找回了自信,把力气用在正道上,劳动专拣重活干,学习也有了明显进步。这个学生的转变,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有爱心、诚心和耐心就一定能够克服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之,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在生活和学生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是正常的,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决的疑难问题。家长和教师要互相配合,细心观察,探究原因,找出根源,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迷途知返”,走出心灵的误区,使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