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动手操作、讲解示范、合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和校园,产生对祖国、学校、老师、学习生活的热爱。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
1. 收集我国各民族服饰的资料、图片等制成课件。(教师)
2. 准备长城、天安门的宣传资料片、《爱我中华》和《上学歌》的歌曲。(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师生间增进了解
1. 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板书:我上学了) 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
字——语文。
2. 你们喜欢上学吗?今天来到学校后,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3. 互动活动:你们愿意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吗?请你们走到同学面前,相互握手,然后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减少课堂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活跃起来,为交流奠定自由、轻松的情感基调。
二、观察插图,进行爱祖国教育
1. 认识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民族自豪感。
(1)播放天安门的宣传片,学生欣赏后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学生指出认识的建筑物,教师出示天安门的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认读。 交流:你去过天安门吗?说一说你当时见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自由交流:
来到天安门,我看到__________,我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每天清晨时分,国旗徐徐升起;每天日落时分,国旗缓缓降落,这些都是十分庄严的仪式。
2. 了解各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利用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节日等。
(3)互动交流:同学们,你们都是什么民族的人?请少数民族同学在台前进行自我介绍。
(4)体验活动: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全班同学相互拥抱。
(5)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连心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
3. 引读句子,抒发爱国情感。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长城和天安门举世闻名,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2)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有好看的衣服,有美味的食物,还有漂亮的校园,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启迪和教育不能只依靠口号,因此,本环节设计重在借助图片,借助生活体验,借助教师语言,诱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三、图文结合,进行爱上学教育
1. 引言: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高兴吗?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读一
读——我是小学生。(板书)
2. 课件出示插图,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他们还高兴地诵读着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 教师范读,然后领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1)“不迟到”的“迟”要读准翘舌音。
(2)“早,早,早”的“早”为平舌音。
(3)“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这句话要正确断句。
4.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小朋友们是什么心情?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太阳”和“花儿”露出笑脸,要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句。
(2)小朋友们背上小书包可神气了,小鸟看见了也忍不住要问问,问什么呢?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二句。
(3)同学们这么早就背着小书包,他们要去哪里呀?快来回答小鸟。(教师趁机讲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
(4)小结:“不迟到”是小学生一定要遵守的纪律,只有遵守纪律,你们才会在学校里有更大的收获。
(5)语言交流:在学校里学习能让我们快乐、健康地长大,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呀?
(6)介绍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7)小结: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能为祖国立功劳。
5. 齐读整首儿歌。播放《上学歌》,学生学唱。
设计意图:一首《上学歌》将学生带入小学学习生活的情境,通过反复诵读、图文结合,在浓浓的语文氛围中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树立远大理想,同时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初步感受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从而乐于表达,乐于诵读。
四、讲解示范,进行读写养成教育
1. 出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只小花猫,它哭得很伤心,老师就把它带来了。(出示小花猫手指玩偶,讲故事)
师:小朋友,我以前和你们一样,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时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小花猫能跑能跳,天天能捉到老鼠;我一跳眼镜就要掉,老鼠在我眼前跑,我也看不清,天天饿肚子。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
2.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看小朋友是怎样读书、写字的。
3.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读书姿势:身体坐直,头放正,肩放平,再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
写字姿势:身体坐正,书本放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1)“一寸”相当于老师的两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对小朋友来说,差不多三个手指并拢那么宽。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另外,无名指和小指垫在中指下面。
(2)眼离书本一尺。把文具盒竖起来,放在书本和你的眼睛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
(3)胸离课桌一拳。握紧左拳,拳心向下,放在桌边和前胸的中间。 设计意图: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知道保护视力需要正确的读写姿势。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插图、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动作纠正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五、交流展示,进行热爱语文教育
1. 师:书就是知识的海洋,乐趣的天堂。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回想一下。
2. 小组内互讲故事,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 教师点评,针对同学的表现相机提出要求:讲故事时要尽量把故事内容说清楚,声音要洪亮,让同学听清楚。听故事的同学要专心,听清楚故事内容,看看同学哪里讲得好,向他学习。
4. 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和家长一起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互动学习的效果,教师的点评既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愿望,又能促使学生成长。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与学生不断互动,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我大量采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展开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课堂教学活动化。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
2.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3. 合作交流。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和同伴进行活动与交流,喜欢游戏,喜欢展示自己。我抓住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参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注重合作交流,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识字
1 天地人
教案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课前准备:
1.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 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 互动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 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天”和“地”) 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进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 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 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
2. 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 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 教师板书“你 我 他”,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2. 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 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 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天:(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
人:(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1. 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 。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2. 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6个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应用生字,组词、造句是对识记生字情况的进一步检验,更是深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的重要环节。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三务实”,即思想务实、设计务实、过程务实。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 多种方法识记,提高识字效率。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以6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
2.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激发和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字时,用生字卡片,让孩子们三到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想办法记字。播放《你、我、他》视频童谣,创设情境识字。将情境带入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
2 金木水火土
教案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短小的儿歌,前两行数字与五行相对,后两行天地与日月相应。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本课堪称识字小文的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教师以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
1. 生字卡片。(师生)
2. 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
3. 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频激趣,诵读导入
1. 导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
2. 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3. 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4. 播放《金木水火土》视频文件(带有字幕) ,学生看着文字,跟着声音诵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上课伊始,就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交流,了解韵文
1. 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 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 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小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2)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4. 集体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
(2)第二行中“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教师讲解: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
(3)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
(4)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
5. 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韵文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必然实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 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7张字卡,怎样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 学生汇报:大声朗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预设:
(1)“一、二、三”是三个长得很像的兄弟,一个横就是“一”,两个横就是“二”,三个横就是“三”。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2)“上、下”也是两个长得很像的兄弟,竖、短横在“一”的上面,就是“上”;竖、点跑到了“一”的下面,就成了“下”。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3)“四”和“田”长得很像,把“田”里面的“十”换成“”就是“四”。
(4)“五”字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一个“工”人腰里挂着一把折尺
()。
3. 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4. 生字运用,在7个生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为它组词,比一比谁组的词语最多。如果这个字的词语较少,可以用其中一个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7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 认识田字格:
(1)引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练习写字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写字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
(2)动画展示田字格,学生一边观察动画中变红色并闪烁的部分,一边倾听田字格的自我介绍。
我叫田字格,我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横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竖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左右两部分。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
(3)学生观察田字格,用手指一指田字格的每一部分,再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4)教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指导书写“一、二、三、上”。
(1)动画展示“横”“竖”两个笔画的书写,学生先观察它们的笔画走向,书空模仿,再观察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在练习本中练写。
(2)动画展示“一”“二”“三”“上”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第8页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5)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横”“竖”的写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书写,因此教师的书写指导必须到位。教师在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所学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汉字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1. 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习的效果是实在的。
2. 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3 口耳目
教案设计说明:
古人以图形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字。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易于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情有独钟。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习卡片。(教师)
2. 生字卡片,学习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2. 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3. 互动活动:师生板前活动,拼贴器官。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 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 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注意:
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5)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
3. 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预设:
口: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
②用一用。“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
手:①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 ②用一用。“手”——左手、右手、双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有一双能干的手。
4. 游戏巩固。
(1)连一连。
将金文、小篆、楷书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先在自己的学习卡上连一连,同桌对照,讲讲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连。
(2)游戏。
学生有的拿图画,有的拿楷书,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教学设计,猜字互动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字义,了解字形,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 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 坐)
2. 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 ,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 课件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 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 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 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6. 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学习独立识字。在认读剩下的两个字时,教师设计了动作演示和图画观察环节,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并对汉字的演变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四、指导书写
1. 课件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 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书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练习书空。再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 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练写。
4. 教师点评,重点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目”和“耳”要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设计意图:初次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例字的好习惯。“三分写,七分看”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笔画,认识字形结构,为正确书写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五、拓展延伸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 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体会这些人体器官的重要作用,产生爱护身体器官的情感,更对五个生字进行了巩固。
教学反思:
1. 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识字,如请学生猜一猜,指一指,连一连,给生字编儿歌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2. 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本节课伊始,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讲什么是象形字,而是采用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猜想哪个身体部位和哪个字相连,然后同桌合作认一认。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下识字与交流,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 日月水火
教案设计说明:
象形字的构字方法是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作为原始的造字方法,象形字对了解和识记现今使用的汉字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教学设计突出以下特点:第一、在趣味故事中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课前准备:
1. 生字卡片。(师生)
2. 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
3. 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导入:汉字家园新来了8个生字宝宝,不过,它们都藏在画里,认真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借助富有童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图文结合,引导识字
1. 学习“日”字。
(1)课件演示动画(太阳图形演变成甲骨文“”) ,引言: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宝宝,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画一画它的样子。(日)
(2)教师领读“日”字。交流:你对“日”字了解多少呢?
预设:
我知道“日”指的是太阳,我能给“日”字组词:日光、日子、日月等。我会写“日”字的笔顺:。
2. 学习“月”字。
(1)课件演示动画(月亮图形演变成甲骨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变成了“月”的两个横。)
(2)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宝宝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预设:
我知道“月”就是天上的月亮。我能用“月”组词、说句子:月亮——天上的月亮弯弯的,像小船。三月四日——我的生日是三月四日。
3. 学习方法小结:刚刚这些字和它们代表的事物的样子很像,它们也是象形字。我们通过看图,观察字的演变,学会了汉字,这些就是学习象形字的主要方法。
设计意图:以“日”“月”为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演示,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象形字的整体感知。初步体验学习象形字的方法,为学习其他生字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1. 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6张图片,找一找藏在图片里的6个字宝宝。尝试着叫出它们的名字。
2. 学生汇报: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它的名字的? 预设:
(1)我找到了“山”,“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教师相机出示“山”的字理演示动画。
(2)我找到了“水”,“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教师相机出示“水”的字理演示动画。
(3)我找到了“火”,古人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写成了“火”。教师相机出示“火”的字理演示动画,并讲述燧人取火的故事。
(4)我找到了“田”,人们就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了这个字。教师相机出示“田”的字理演示动画。
(5)我找到了“石”,图片上画的石头就是“石”古时候的样子。教师相机出示“石”的字理演示动画。
(6)我找到了“禾”,“禾”的字形真像一棵小苗。教师相机出示“禾”的字理演示动画,并点明:植物秋天丰收了,沉甸甸的,所以“木”字上面有个“撇”就是“禾”。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环节“日”“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字理图画自主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6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融会贯通,反复练习
1. 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2. 游戏巩固,两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根据字形或其象形特征进行表演,另一名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
3. 生字运用,在8个生字中选择喜欢的字宝宝,为它组词,再说一句完整的话。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反复练读和游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生字反复再现,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 强调书写习惯。
2. 动画展示“日”“田”“禾”“火”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3. 师生交流:在刚才书空的过程中,哪些笔画不认识?哪些笔画写起来有难度?
4. 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相机介绍笔画“捺”和“点”,注意“日”和“田”的第二笔都是横折钩。并针对难写笔画进行范写。
5. 教师完整范写4个生字,一边写一边讲解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 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7.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必须到位,本环节采用观察、讲解、示范、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反复书空练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笔顺规则的理解,最终写好每一个汉字。
教学反思:
我在这节识字课上,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尝试了自主识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1. 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 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识字方法和规律。
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始终是牵动教学的纽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此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习的点拨者。
5 对韵歌
教案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 制作课件。(教师)
2. 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 ,黑对(白) ,花对(树) 。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1. 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 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 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 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 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 ,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
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
(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
6. 指导学习“雨”“风”“花”“鸟”。
7. 理解词语。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 的桃花,( ) 的柳树。
③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
④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 开火车读生字。
2. 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 读要求写的生字。
4. 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
(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
2. 男女生对读。
3. 师生对读。
4. 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 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
6. 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
7. 汇报朗读。
8. 小结。
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的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促进积累。拓展的课外对子,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
教学反思:
1. 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 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 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 口语交际:我说你做
教材分析:
有趣的游戏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们有了互相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就是“我说你做”。通过游戏,学生在说话和听话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插图和倾听老师的讲解,能够清楚地知道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 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重点)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难点)
课前准备:
提前放置在办公室的一本书。(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脸着急) :哎呀,我怎么这么糊涂!书竟然落在办公室了!
生(学生纷纷举手) :老师,我帮你去取!
师(故作镇静) :好吧!×××,请你到我的办公室去,在靠门左边第二个柜子的最下一格有一摞书,那摞书从上往下数第二本是我今天要用的作文书,请你帮我取回来。
生1:(听得很仔细,一边听一边小声重复,然后快速跑出去。)
师(故作轻松) :这下好了!请大家把学习用品准备好!语文书放在书桌的左上角,练习本放在语文书上,从文具袋里拿出铅笔和橡皮,放在练习本上。
(生照着老师的要求做,几个同学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生1:老师,您的作文书取回来啦!(回到座位上坐好)
师(看看作文书,点点头,故作惊讶) :他怎么找得又准又快?
生2(抢着回答) :因为老师告诉他作文书在哪儿了,他照着做的。
师:如果让你去取作文书,你能这么快就找到吗?
生2(低着头,挠挠脑袋) :不能,老师您当时说的话太多,太长了,我根本没记住。
师(望向×××) :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生1:老师,您虽然话说得多,但是说得很清楚,我都听见了!我把您的话都记在心里,到了办公室照着做就找到了。
师:看来,要想把别人交代你的事情做好,认真听清楚要求很重要,同时要想让别人听清楚,说话的人应该大声说,清楚地说,让别人听清、听懂。(板书: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
设计意图:建立在生活实际基础上的交流与指导更能“接地气”,让学生立足实际,感悟到“说清”与“听清”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口语交际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继续情境,明确要求
师:刚才在×××取作文书的时间里,老师要求大家做了什么事?
生3:老师要求我们拿出语文书、练习本、铅笔和橡皮,并把它们摆在桌子上。
师:老师在要求大家摆学习用品的时候,还提出了具体的摆放位置。请大家看看,你们摆放的位置一样吗?
生(相互查看,摇摇头)
师:老师提出的是同样的要求,为什么大家的做法不一样呢?
生2:因为有的同学听清楚了老师的要求,有的同学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生3:老师站在讲台上说的,说话的时候声音有点儿小,后边的同学有点儿没听清楚。
师:看来,要想让别人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必须做到两点——
生(齐声读板书内容) :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
师:好,现在老师重新提出摆放学习用品的要求,请大家照着做——语文书放在书桌的左上角,练习本放在语文书上,从文具袋里拿出铅笔和橡皮,放在练习本上。
(生纷纷按照老师的要求摆好,没有一个摆错学习用品位置的。)
设计意图: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不如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在具体的经历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听清”“说清”的重要性。
三、游戏活动,戏中明理
1. 第一轮游戏:老师说,大家做。
师:请大家把铅笔、橡皮放到文具袋里,然后把语文书、练习本、文具袋都放进书包里。
(生照做,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点评,鼓励学生认真听清命令。)
2. 第二轮游戏:同学说,大家做。
生1:请大家站起来,一起拍手,再一起跺脚。
生照做,教师也跟着做,并总结:听得准、记得牢、说得清。
3. 第三轮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分小组活动,一人发布命令,其他人照着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课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本环节的三轮游戏,由简单到复杂,由听命令到发布命令,使学生明白不仅要听清,更要说清。实践引导中总结要领,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
四、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玩了有趣的“我说你做”游戏,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生1:玩过游戏之后,我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听清楚别人说的话,才能知道别人要我们做什么。
生2:我以前说话声音太小,妈妈说我,我也没在意。现在我知道了,说话声音小,别人就听不清楚你在说什么。
生3:我以后要大声说话,让别人听得清楚,在听别人说话时也要认真听,知道人家要告诉我什么。
(师指黑板,全班齐读板书。)
师:回家以后也和家里人玩一玩“我说你做”的游戏吧,而且还要把我们总结的活动秘诀告诉他们啊!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学生明确了“我说你做”的方法,将整个活动延伸至生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根据这个总目标,我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口语交际活动课。
1. 有情境才“能说”。
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不能局限在课堂里,把它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才能引发学生交流。本节课开课伊始的两个情境,看似与课堂教学无关,实际却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连,甚至起到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孩子们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自然有什么说什么,完全没有了课堂教学的压抑感和局限感。
2. 有氛围才“敢说”。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胆小、害羞的孩子,没有当众大胆表达的习惯和胆量。因此,我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互动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巧妙地引领这些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角色体验中,放开自己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而且在活动中他们也对“大声说话”有了进一步的认知,相信他们以后的语言表达会更自然,更大方。
3. 知道重要才“会听”。
一年级的孩子大都不会倾听。他们年龄小,对于新鲜事物感到无比好奇,课堂上的表现通常是一双双小手举得很高,性子急的孩子甚至站起来嘴里不停地喊“我来”。他们常常忽略了课堂是需要倾听的,忽略了倾听的重要。要想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先使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表达,进而完善自己的表达。因此,在课前的两个情境中,我特意设计让顺利取书的同学分享成功取书的经验,让摆放文具位置不正确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做得不对,以具体可感的事例,帮助学生真切地理解了“倾听”的重要。
○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正确书写“八、十”。(重点)
2. 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难点)
3. 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重点)
4.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难点)
5. 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明白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故事,并受到一个人在家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的安全教育。
6. 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 带有插图的课件。(教师)
2. “六、七、八、九、十”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 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做客。
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 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2. 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
3.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4. 小组交流: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2)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一、两、三、四、五、六、七、八、
九、十”。
6. 教师利用课件圈出10个数字,交流识字:
(1)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
(3)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开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7. 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
(1)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
(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动画,引领学生在趣味中体会小诗的内容,在跟读中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的认字和写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 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 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
“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 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读读比比,了解汉字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
四、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 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 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
3. 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 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 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7. 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8. 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 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 教师播放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 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 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 教师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视频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 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 课件播放《咏鹅》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7. 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学前基础差异较大,如果仅仅停留在背诵古诗的层面上,必定让一部分基础厚实的孩子没有“食物”可吸收。此环节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构建画面,理解诗意,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收获。
六、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1. 引言: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
2. 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 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
4. 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 思考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
6. 分角色朗读。
7. 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
8. 布置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级的孩子虽有些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汉字王国做客”的一系列情境。
1. 情境示范。课件动画里的人物更容易贴近学生的情感需要,因此,以动画人物为主体的示范朗读,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示范的作用。
2. 情境理解。《咏鹅》这首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前基础好的同学早已熟读成诵,但是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却十分浅薄,机械的诗意理解只能是“蜻蜓点水”,而动画产生的情境却生动地再现了古诗内容。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欣赏中就理解了诗意,领悟到了诗情。
○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1. 鼓励亲子阅读,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乐趣。
2. 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扩充阅读空间广泛阅读,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重点)
3. 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难点)
课前准备:
1. 带有课文插图的课件。读书汇报卡。(教师)
2. 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图画书带到学校。(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名言,激发情感
1. 引发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快来给老师讲一讲。
2. 小结过渡: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蛋可以看出,读书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巨大的享乐”。所以,我们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神奇的世界。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读书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课外书。开课伊始,就营造出一种浓浓的语文味,感受书香氛围。
二、借助插图,感受亲子阅读
1. 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图上的小女孩正在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
2. 课件在原插图的基础上打出小女孩的话:“我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有趣的故事书。”指名朗读后全班齐读。
3. 启发情感:小女孩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高兴) 请你带着这种情感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4. 小组交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那是多么快乐的读书经历呀!你有过这样的读书经历吗?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读过什么书?怎样阅读的?和小组伙伴说一说。
5. 全班交流:
话题一:和大人一起读书,你们都是怎么做的?
(1)家长读给孩子听;(2)孩子读给家长听;(3)家长读一部分,孩子读一部分,家长和孩子合作阅读。
话题二:和大人一起阅读课外书,你有什么感受?
话题三:爸爸、妈妈和你一起读书,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6. 发出活动倡议:我们班要进行“亲子阅读接力”活动,每一个同学每天都要坚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全班同学轮流填写《亲子阅读卡》,让我们的亲子阅读活动坚持得更长久,让我们小朋友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亲子阅读卡
家长每天阅读时间:( ) 分钟。
读书时间 孩子每天阅读时间:( ) 分钟。
每天有效共读时间:( ) 分钟。
孩子的话: 共读收获 家长的话:
亲子共读相片: 精彩瞬间 写上瞬间感受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观察,话题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与爸爸、妈妈一起读课外书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课外阅读的情感。《亲子阅读卡》的接力活动,容易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读书的自豪感,同时也是对亲子共读效果的一种检测。
三、借助插图,体验阅读成就
1. 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什么?
2. 教师领读“我读了很多书,会讲很多故事,同学们叫我‘故事大王’”。
3. 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里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有同学也看过这个故事,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4. 全班交流,推选“故事大王”。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读过的故事,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评选“故事大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讲故事的兴趣,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课文阅读。
四、借助插图,选择阅读类型
1. 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三幅插图,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哪儿。注意观察她正在翻阅哪种书。
2. 指名朗读或教师范读小女孩的话:“周末,我在书店看到了很多好看的图画书。”
3. 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带来的图画书,告诉他故事主要讲什么,哪个地方最有趣。
4. 小结:图画书以图画为主,图画精美,文字较少。我们可以一边阅读文字一边欣赏画面,透过文字与画面,感受故事的无穷魅力。
设计意图:图画书对儿童的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体验图画书带来的乐趣,同时丰富了学生阅读的资源。
五、借助插图,学会拼音阅读
1. 课件出示课文的第四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哪?他们在干什么?
2. 讨论交流:在没有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是怎样进行阅读的呢?
3. 课件出示:“学了拼音,我就可以读更多的书了。”教师领读,齐声诵读后,说一说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人帮助的时候怎样读书。
4. 小结:我们刚刚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挑选一些拼音读物来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先读读拼音,然后再继续阅读。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一边观察图画一边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到图画中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刚入学的学生识字量很少,对于读书会产生畏难情绪,通过借助拼音、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树立阅读的自信心,从而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六、布置作业
1. 请爸爸、妈妈带你到书店逛一逛,选一选自己喜欢的图画书或者拼音读物。
2. 与爸爸妈妈一起读自己喜欢的书,填写《亲子阅读卡》。
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完成亲子阅读活动。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于是在教学中,我注重将图片
观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实际阅读中选择阅读书目(图画书和拼音读物) 和阅读方式(亲子共读和借助拼音阅读) ,并且适当推荐了低年级适合阅读的图画书。一系列教学活动,既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重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引,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并获得课外阅读带来的成长和喜悦。
曲、动手操作、讲解示范、合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和校园,产生对祖国、学校、老师、学习生活的热爱。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
1. 收集我国各民族服饰的资料、图片等制成课件。(教师)
2. 准备长城、天安门的宣传资料片、《爱我中华》和《上学歌》的歌曲。(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师生间增进了解
1. 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板书:我上学了) 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
字——语文。
2. 你们喜欢上学吗?今天来到学校后,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3. 互动活动:你们愿意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吗?请你们走到同学面前,相互握手,然后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减少课堂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活跃起来,为交流奠定自由、轻松的情感基调。
二、观察插图,进行爱祖国教育
1. 认识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民族自豪感。
(1)播放天安门的宣传片,学生欣赏后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学生指出认识的建筑物,教师出示天安门的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认读。 交流:你去过天安门吗?说一说你当时见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自由交流:
来到天安门,我看到__________,我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每天清晨时分,国旗徐徐升起;每天日落时分,国旗缓缓降落,这些都是十分庄严的仪式。
2. 了解各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利用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节日等。
(3)互动交流:同学们,你们都是什么民族的人?请少数民族同学在台前进行自我介绍。
(4)体验活动: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全班同学相互拥抱。
(5)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连心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
3. 引读句子,抒发爱国情感。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长城和天安门举世闻名,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2)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有好看的衣服,有美味的食物,还有漂亮的校园,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启迪和教育不能只依靠口号,因此,本环节设计重在借助图片,借助生活体验,借助教师语言,诱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三、图文结合,进行爱上学教育
1. 引言: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高兴吗?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读一
读——我是小学生。(板书)
2. 课件出示插图,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他们还高兴地诵读着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 教师范读,然后领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1)“不迟到”的“迟”要读准翘舌音。
(2)“早,早,早”的“早”为平舌音。
(3)“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这句话要正确断句。
4.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小朋友们是什么心情?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太阳”和“花儿”露出笑脸,要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句。
(2)小朋友们背上小书包可神气了,小鸟看见了也忍不住要问问,问什么呢?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二句。
(3)同学们这么早就背着小书包,他们要去哪里呀?快来回答小鸟。(教师趁机讲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
(4)小结:“不迟到”是小学生一定要遵守的纪律,只有遵守纪律,你们才会在学校里有更大的收获。
(5)语言交流:在学校里学习能让我们快乐、健康地长大,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呀?
(6)介绍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7)小结: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能为祖国立功劳。
5. 齐读整首儿歌。播放《上学歌》,学生学唱。
设计意图:一首《上学歌》将学生带入小学学习生活的情境,通过反复诵读、图文结合,在浓浓的语文氛围中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树立远大理想,同时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初步感受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从而乐于表达,乐于诵读。
四、讲解示范,进行读写养成教育
1. 出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只小花猫,它哭得很伤心,老师就把它带来了。(出示小花猫手指玩偶,讲故事)
师:小朋友,我以前和你们一样,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时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小花猫能跑能跳,天天能捉到老鼠;我一跳眼镜就要掉,老鼠在我眼前跑,我也看不清,天天饿肚子。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
2.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看小朋友是怎样读书、写字的。
3.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读书姿势:身体坐直,头放正,肩放平,再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
写字姿势:身体坐正,书本放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1)“一寸”相当于老师的两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对小朋友来说,差不多三个手指并拢那么宽。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另外,无名指和小指垫在中指下面。
(2)眼离书本一尺。把文具盒竖起来,放在书本和你的眼睛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
(3)胸离课桌一拳。握紧左拳,拳心向下,放在桌边和前胸的中间。 设计意图: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知道保护视力需要正确的读写姿势。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插图、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动作纠正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五、交流展示,进行热爱语文教育
1. 师:书就是知识的海洋,乐趣的天堂。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回想一下。
2. 小组内互讲故事,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 教师点评,针对同学的表现相机提出要求:讲故事时要尽量把故事内容说清楚,声音要洪亮,让同学听清楚。听故事的同学要专心,听清楚故事内容,看看同学哪里讲得好,向他学习。
4. 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和家长一起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互动学习的效果,教师的点评既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愿望,又能促使学生成长。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与学生不断互动,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我大量采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展开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课堂教学活动化。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
2.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3. 合作交流。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和同伴进行活动与交流,喜欢游戏,喜欢展示自己。我抓住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参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注重合作交流,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识字
1 天地人
教案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课前准备:
1.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 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 互动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 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天”和“地”) 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进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 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 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
2. 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 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 教师板书“你 我 他”,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2. 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 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 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天:(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
人:(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1. 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 。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2. 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6个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应用生字,组词、造句是对识记生字情况的进一步检验,更是深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的重要环节。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三务实”,即思想务实、设计务实、过程务实。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 多种方法识记,提高识字效率。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以6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
2.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激发和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字时,用生字卡片,让孩子们三到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想办法记字。播放《你、我、他》视频童谣,创设情境识字。将情境带入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
2 金木水火土
教案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短小的儿歌,前两行数字与五行相对,后两行天地与日月相应。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本课堪称识字小文的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教师以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
1. 生字卡片。(师生)
2. 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
3. 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频激趣,诵读导入
1. 导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
2. 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3. 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4. 播放《金木水火土》视频文件(带有字幕) ,学生看着文字,跟着声音诵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上课伊始,就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交流,了解韵文
1. 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 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 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小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2)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4. 集体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
(2)第二行中“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教师讲解: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
(3)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
(4)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
5. 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韵文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必然实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 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7张字卡,怎样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 学生汇报:大声朗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预设:
(1)“一、二、三”是三个长得很像的兄弟,一个横就是“一”,两个横就是“二”,三个横就是“三”。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2)“上、下”也是两个长得很像的兄弟,竖、短横在“一”的上面,就是“上”;竖、点跑到了“一”的下面,就成了“下”。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3)“四”和“田”长得很像,把“田”里面的“十”换成“”就是“四”。
(4)“五”字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一个“工”人腰里挂着一把折尺
()。
3. 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4. 生字运用,在7个生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为它组词,比一比谁组的词语最多。如果这个字的词语较少,可以用其中一个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7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 认识田字格:
(1)引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练习写字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写字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
(2)动画展示田字格,学生一边观察动画中变红色并闪烁的部分,一边倾听田字格的自我介绍。
我叫田字格,我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横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竖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左右两部分。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
(3)学生观察田字格,用手指一指田字格的每一部分,再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4)教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指导书写“一、二、三、上”。
(1)动画展示“横”“竖”两个笔画的书写,学生先观察它们的笔画走向,书空模仿,再观察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在练习本中练写。
(2)动画展示“一”“二”“三”“上”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第8页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5)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横”“竖”的写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书写,因此教师的书写指导必须到位。教师在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所学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汉字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1. 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习的效果是实在的。
2. 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3 口耳目
教案设计说明:
古人以图形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字。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易于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情有独钟。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习卡片。(教师)
2. 生字卡片,学习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2. 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3. 互动活动:师生板前活动,拼贴器官。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 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 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注意:
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5)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
3. 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预设:
口: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
②用一用。“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
手:①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 ②用一用。“手”——左手、右手、双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有一双能干的手。
4. 游戏巩固。
(1)连一连。
将金文、小篆、楷书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先在自己的学习卡上连一连,同桌对照,讲讲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连。
(2)游戏。
学生有的拿图画,有的拿楷书,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教学设计,猜字互动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字义,了解字形,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 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 坐)
2. 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 ,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 课件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 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 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 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6. 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学习独立识字。在认读剩下的两个字时,教师设计了动作演示和图画观察环节,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并对汉字的演变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四、指导书写
1. 课件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 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书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练习书空。再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 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练写。
4. 教师点评,重点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目”和“耳”要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设计意图:初次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例字的好习惯。“三分写,七分看”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笔画,认识字形结构,为正确书写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五、拓展延伸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 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体会这些人体器官的重要作用,产生爱护身体器官的情感,更对五个生字进行了巩固。
教学反思:
1. 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识字,如请学生猜一猜,指一指,连一连,给生字编儿歌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2. 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本节课伊始,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讲什么是象形字,而是采用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猜想哪个身体部位和哪个字相连,然后同桌合作认一认。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下识字与交流,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 日月水火
教案设计说明:
象形字的构字方法是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作为原始的造字方法,象形字对了解和识记现今使用的汉字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教学设计突出以下特点:第一、在趣味故事中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课前准备:
1. 生字卡片。(师生)
2. 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
3. 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导入:汉字家园新来了8个生字宝宝,不过,它们都藏在画里,认真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借助富有童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图文结合,引导识字
1. 学习“日”字。
(1)课件演示动画(太阳图形演变成甲骨文“”) ,引言: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宝宝,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画一画它的样子。(日)
(2)教师领读“日”字。交流:你对“日”字了解多少呢?
预设:
我知道“日”指的是太阳,我能给“日”字组词:日光、日子、日月等。我会写“日”字的笔顺:。
2. 学习“月”字。
(1)课件演示动画(月亮图形演变成甲骨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变成了“月”的两个横。)
(2)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宝宝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预设:
我知道“月”就是天上的月亮。我能用“月”组词、说句子:月亮——天上的月亮弯弯的,像小船。三月四日——我的生日是三月四日。
3. 学习方法小结:刚刚这些字和它们代表的事物的样子很像,它们也是象形字。我们通过看图,观察字的演变,学会了汉字,这些就是学习象形字的主要方法。
设计意图:以“日”“月”为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演示,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象形字的整体感知。初步体验学习象形字的方法,为学习其他生字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1. 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6张图片,找一找藏在图片里的6个字宝宝。尝试着叫出它们的名字。
2. 学生汇报: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它的名字的? 预设:
(1)我找到了“山”,“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教师相机出示“山”的字理演示动画。
(2)我找到了“水”,“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教师相机出示“水”的字理演示动画。
(3)我找到了“火”,古人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写成了“火”。教师相机出示“火”的字理演示动画,并讲述燧人取火的故事。
(4)我找到了“田”,人们就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了这个字。教师相机出示“田”的字理演示动画。
(5)我找到了“石”,图片上画的石头就是“石”古时候的样子。教师相机出示“石”的字理演示动画。
(6)我找到了“禾”,“禾”的字形真像一棵小苗。教师相机出示“禾”的字理演示动画,并点明:植物秋天丰收了,沉甸甸的,所以“木”字上面有个“撇”就是“禾”。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环节“日”“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字理图画自主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6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融会贯通,反复练习
1. 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2. 游戏巩固,两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根据字形或其象形特征进行表演,另一名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
3. 生字运用,在8个生字中选择喜欢的字宝宝,为它组词,再说一句完整的话。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反复练读和游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生字反复再现,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 强调书写习惯。
2. 动画展示“日”“田”“禾”“火”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3. 师生交流:在刚才书空的过程中,哪些笔画不认识?哪些笔画写起来有难度?
4. 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相机介绍笔画“捺”和“点”,注意“日”和“田”的第二笔都是横折钩。并针对难写笔画进行范写。
5. 教师完整范写4个生字,一边写一边讲解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 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7.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必须到位,本环节采用观察、讲解、示范、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反复书空练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笔顺规则的理解,最终写好每一个汉字。
教学反思:
我在这节识字课上,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尝试了自主识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1. 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 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识字方法和规律。
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始终是牵动教学的纽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此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习的点拨者。
5 对韵歌
教案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 制作课件。(教师)
2. 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 ,黑对(白) ,花对(树) 。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1. 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 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 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 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 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 ,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
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
(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
6. 指导学习“雨”“风”“花”“鸟”。
7. 理解词语。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 的桃花,( ) 的柳树。
③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
④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 开火车读生字。
2. 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 读要求写的生字。
4. 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
(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
2. 男女生对读。
3. 师生对读。
4. 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 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
6. 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
7. 汇报朗读。
8. 小结。
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的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促进积累。拓展的课外对子,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
教学反思:
1. 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 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 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 口语交际:我说你做
教材分析:
有趣的游戏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们有了互相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就是“我说你做”。通过游戏,学生在说话和听话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插图和倾听老师的讲解,能够清楚地知道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 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重点)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难点)
课前准备:
提前放置在办公室的一本书。(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脸着急) :哎呀,我怎么这么糊涂!书竟然落在办公室了!
生(学生纷纷举手) :老师,我帮你去取!
师(故作镇静) :好吧!×××,请你到我的办公室去,在靠门左边第二个柜子的最下一格有一摞书,那摞书从上往下数第二本是我今天要用的作文书,请你帮我取回来。
生1:(听得很仔细,一边听一边小声重复,然后快速跑出去。)
师(故作轻松) :这下好了!请大家把学习用品准备好!语文书放在书桌的左上角,练习本放在语文书上,从文具袋里拿出铅笔和橡皮,放在练习本上。
(生照着老师的要求做,几个同学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生1:老师,您的作文书取回来啦!(回到座位上坐好)
师(看看作文书,点点头,故作惊讶) :他怎么找得又准又快?
生2(抢着回答) :因为老师告诉他作文书在哪儿了,他照着做的。
师:如果让你去取作文书,你能这么快就找到吗?
生2(低着头,挠挠脑袋) :不能,老师您当时说的话太多,太长了,我根本没记住。
师(望向×××) :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生1:老师,您虽然话说得多,但是说得很清楚,我都听见了!我把您的话都记在心里,到了办公室照着做就找到了。
师:看来,要想把别人交代你的事情做好,认真听清楚要求很重要,同时要想让别人听清楚,说话的人应该大声说,清楚地说,让别人听清、听懂。(板书: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
设计意图:建立在生活实际基础上的交流与指导更能“接地气”,让学生立足实际,感悟到“说清”与“听清”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口语交际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继续情境,明确要求
师:刚才在×××取作文书的时间里,老师要求大家做了什么事?
生3:老师要求我们拿出语文书、练习本、铅笔和橡皮,并把它们摆在桌子上。
师:老师在要求大家摆学习用品的时候,还提出了具体的摆放位置。请大家看看,你们摆放的位置一样吗?
生(相互查看,摇摇头)
师:老师提出的是同样的要求,为什么大家的做法不一样呢?
生2:因为有的同学听清楚了老师的要求,有的同学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生3:老师站在讲台上说的,说话的时候声音有点儿小,后边的同学有点儿没听清楚。
师:看来,要想让别人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必须做到两点——
生(齐声读板书内容) :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
师:好,现在老师重新提出摆放学习用品的要求,请大家照着做——语文书放在书桌的左上角,练习本放在语文书上,从文具袋里拿出铅笔和橡皮,放在练习本上。
(生纷纷按照老师的要求摆好,没有一个摆错学习用品位置的。)
设计意图: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不如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在具体的经历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听清”“说清”的重要性。
三、游戏活动,戏中明理
1. 第一轮游戏:老师说,大家做。
师:请大家把铅笔、橡皮放到文具袋里,然后把语文书、练习本、文具袋都放进书包里。
(生照做,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点评,鼓励学生认真听清命令。)
2. 第二轮游戏:同学说,大家做。
生1:请大家站起来,一起拍手,再一起跺脚。
生照做,教师也跟着做,并总结:听得准、记得牢、说得清。
3. 第三轮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分小组活动,一人发布命令,其他人照着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课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本环节的三轮游戏,由简单到复杂,由听命令到发布命令,使学生明白不仅要听清,更要说清。实践引导中总结要领,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
四、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玩了有趣的“我说你做”游戏,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生1:玩过游戏之后,我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听清楚别人说的话,才能知道别人要我们做什么。
生2:我以前说话声音太小,妈妈说我,我也没在意。现在我知道了,说话声音小,别人就听不清楚你在说什么。
生3:我以后要大声说话,让别人听得清楚,在听别人说话时也要认真听,知道人家要告诉我什么。
(师指黑板,全班齐读板书。)
师:回家以后也和家里人玩一玩“我说你做”的游戏吧,而且还要把我们总结的活动秘诀告诉他们啊!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学生明确了“我说你做”的方法,将整个活动延伸至生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根据这个总目标,我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口语交际活动课。
1. 有情境才“能说”。
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不能局限在课堂里,把它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才能引发学生交流。本节课开课伊始的两个情境,看似与课堂教学无关,实际却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连,甚至起到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孩子们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自然有什么说什么,完全没有了课堂教学的压抑感和局限感。
2. 有氛围才“敢说”。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胆小、害羞的孩子,没有当众大胆表达的习惯和胆量。因此,我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互动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巧妙地引领这些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角色体验中,放开自己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而且在活动中他们也对“大声说话”有了进一步的认知,相信他们以后的语言表达会更自然,更大方。
3. 知道重要才“会听”。
一年级的孩子大都不会倾听。他们年龄小,对于新鲜事物感到无比好奇,课堂上的表现通常是一双双小手举得很高,性子急的孩子甚至站起来嘴里不停地喊“我来”。他们常常忽略了课堂是需要倾听的,忽略了倾听的重要。要想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先使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表达,进而完善自己的表达。因此,在课前的两个情境中,我特意设计让顺利取书的同学分享成功取书的经验,让摆放文具位置不正确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做得不对,以具体可感的事例,帮助学生真切地理解了“倾听”的重要。
○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正确书写“八、十”。(重点)
2. 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难点)
3. 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重点)
4.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难点)
5. 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明白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故事,并受到一个人在家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的安全教育。
6. 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 带有插图的课件。(教师)
2. “六、七、八、九、十”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 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做客。
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 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2. 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
3.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4. 小组交流: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2)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一、两、三、四、五、六、七、八、
九、十”。
6. 教师利用课件圈出10个数字,交流识字:
(1)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
(3)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开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7. 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
(1)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
(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动画,引领学生在趣味中体会小诗的内容,在跟读中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的认字和写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 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 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
“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 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读读比比,了解汉字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
四、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 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 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
3. 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 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 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7. 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8. 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 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 教师播放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 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 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 教师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视频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 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 课件播放《咏鹅》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7. 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学前基础差异较大,如果仅仅停留在背诵古诗的层面上,必定让一部分基础厚实的孩子没有“食物”可吸收。此环节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构建画面,理解诗意,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收获。
六、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1. 引言: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
2. 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 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
4. 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 思考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
6. 分角色朗读。
7. 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
8. 布置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级的孩子虽有些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汉字王国做客”的一系列情境。
1. 情境示范。课件动画里的人物更容易贴近学生的情感需要,因此,以动画人物为主体的示范朗读,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示范的作用。
2. 情境理解。《咏鹅》这首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前基础好的同学早已熟读成诵,但是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却十分浅薄,机械的诗意理解只能是“蜻蜓点水”,而动画产生的情境却生动地再现了古诗内容。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欣赏中就理解了诗意,领悟到了诗情。
○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1. 鼓励亲子阅读,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乐趣。
2. 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扩充阅读空间广泛阅读,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重点)
3. 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难点)
课前准备:
1. 带有课文插图的课件。读书汇报卡。(教师)
2. 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图画书带到学校。(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名言,激发情感
1. 引发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快来给老师讲一讲。
2. 小结过渡: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蛋可以看出,读书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巨大的享乐”。所以,我们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神奇的世界。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读书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课外书。开课伊始,就营造出一种浓浓的语文味,感受书香氛围。
二、借助插图,感受亲子阅读
1. 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图上的小女孩正在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
2. 课件在原插图的基础上打出小女孩的话:“我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有趣的故事书。”指名朗读后全班齐读。
3. 启发情感:小女孩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高兴) 请你带着这种情感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4. 小组交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那是多么快乐的读书经历呀!你有过这样的读书经历吗?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读过什么书?怎样阅读的?和小组伙伴说一说。
5. 全班交流:
话题一:和大人一起读书,你们都是怎么做的?
(1)家长读给孩子听;(2)孩子读给家长听;(3)家长读一部分,孩子读一部分,家长和孩子合作阅读。
话题二:和大人一起阅读课外书,你有什么感受?
话题三:爸爸、妈妈和你一起读书,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6. 发出活动倡议:我们班要进行“亲子阅读接力”活动,每一个同学每天都要坚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全班同学轮流填写《亲子阅读卡》,让我们的亲子阅读活动坚持得更长久,让我们小朋友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亲子阅读卡
家长每天阅读时间:( ) 分钟。
读书时间 孩子每天阅读时间:( ) 分钟。
每天有效共读时间:( ) 分钟。
孩子的话: 共读收获 家长的话:
亲子共读相片: 精彩瞬间 写上瞬间感受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观察,话题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与爸爸、妈妈一起读课外书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课外阅读的情感。《亲子阅读卡》的接力活动,容易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读书的自豪感,同时也是对亲子共读效果的一种检测。
三、借助插图,体验阅读成就
1. 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什么?
2. 教师领读“我读了很多书,会讲很多故事,同学们叫我‘故事大王’”。
3. 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里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有同学也看过这个故事,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4. 全班交流,推选“故事大王”。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读过的故事,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评选“故事大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讲故事的兴趣,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课文阅读。
四、借助插图,选择阅读类型
1. 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三幅插图,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哪儿。注意观察她正在翻阅哪种书。
2. 指名朗读或教师范读小女孩的话:“周末,我在书店看到了很多好看的图画书。”
3. 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带来的图画书,告诉他故事主要讲什么,哪个地方最有趣。
4. 小结:图画书以图画为主,图画精美,文字较少。我们可以一边阅读文字一边欣赏画面,透过文字与画面,感受故事的无穷魅力。
设计意图:图画书对儿童的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体验图画书带来的乐趣,同时丰富了学生阅读的资源。
五、借助插图,学会拼音阅读
1. 课件出示课文的第四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哪?他们在干什么?
2. 讨论交流:在没有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是怎样进行阅读的呢?
3. 课件出示:“学了拼音,我就可以读更多的书了。”教师领读,齐声诵读后,说一说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人帮助的时候怎样读书。
4. 小结:我们刚刚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挑选一些拼音读物来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先读读拼音,然后再继续阅读。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一边观察图画一边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到图画中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刚入学的学生识字量很少,对于读书会产生畏难情绪,通过借助拼音、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树立阅读的自信心,从而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六、布置作业
1. 请爸爸、妈妈带你到书店逛一逛,选一选自己喜欢的图画书或者拼音读物。
2. 与爸爸妈妈一起读自己喜欢的书,填写《亲子阅读卡》。
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完成亲子阅读活动。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于是在教学中,我注重将图片
观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实际阅读中选择阅读书目(图画书和拼音读物) 和阅读方式(亲子共读和借助拼音阅读) ,并且适当推荐了低年级适合阅读的图画书。一系列教学活动,既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重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引,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并获得课外阅读带来的成长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