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护理计划
骨一科 杨丽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的疾病。 一、护理诊断
1. 神经根型
2. 脊髓型
3. 交感神经型
4. 椎动脉型
5. 混合型颈椎病
二、护理目标
1. 病人不舒适的症状减轻或得到控制。
2. 病人未出现由于不舒适而引起的并发症。
3. 病人呼吸道通畅。
4. 病人伤口引流通畅,无血肿压迫。
5. 病人体位舒适,未出现头颈部剧烈地移动。
三、护理措施
1. 体位:颈椎病病人的病程较长,且有反复性,入院后须去枕平卧硬板床,保持颈椎平直,可在头部加枕垫使颈部后伸,以增加舒适感。
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病室清洁及床单位的干燥、整洁,调节室温于22-26℃,地板干燥无水。
2. 协助料理日常生活,防止由于行走不稳、眩晕而致的摔倒。
3. 病室有防摔倒设施:地板为防滑材料;厕所有扶手;有助行器等。
4. 症状发作间歇期,下地活动时有人照应。
5. 症状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6. 日常用具尽量为不易破损的材料,避免病人使用时,由于乏力致物品坠地摔坏,刺伤、烫伤皮肤。
7. 维持牵引病人有效效能,改善舒适状态
三、健康指导
(一)、保持正确体位
1. 不要躺在床上、沙发背上看书、看电视,因被迫体位时间过长,颈部肌肉容易疲劳,易造成颈部静立性劳损。
2. 晚上枕头要低,不能太高,高枕容易造成颈部的被动前屈位,影响椎动脉供血、导致颈部肌肉疲劳。
3. 低头的活尽量少干,如:打牌、打麻将、打毛衣、包饺子、绣十字绣、玩电脑等。
4. 从事低头工作者应每隔半个小时改变一下体位,以使颈部肌肉的紧张度得到及时调整。
5. 坐汽车不能睡觉,以防急刹车时造成伤害。
(二) 、颈椎病的饮食指导:
由于颈椎病是椎体增生、骨质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颈椎病患者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 族、维生素C 和维生素E 的饮食为
主。其中钙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鱼、猪尾骨、黄豆、黑豆等含量为多。蛋白质也是形成韧带、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维生素B 、E 则可缓解疼痛。解除疲劳。另外,如颈椎病属湿热阻滞经络者,应多吃些葛根、苦瓜、丝瓜等清热解肌通络的果菜;如属寒湿阻滞经络者,应多吃些狗肉、羊肉 。
四、护理评价
1. 病人不舒适的症状是否减轻。
2. 病人是否得到了较全面的照顾。
3. 病人是否出现由于不舒适引起的并发症。
4. 病人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痰鸣音。
5. 病人伤口引流是否通畅。
6. 病人颈部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制动。
颈椎病的护理计划
骨一科 杨丽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的疾病。 一、护理诊断
1. 神经根型
2. 脊髓型
3. 交感神经型
4. 椎动脉型
5. 混合型颈椎病
二、护理目标
1. 病人不舒适的症状减轻或得到控制。
2. 病人未出现由于不舒适而引起的并发症。
3. 病人呼吸道通畅。
4. 病人伤口引流通畅,无血肿压迫。
5. 病人体位舒适,未出现头颈部剧烈地移动。
三、护理措施
1. 体位:颈椎病病人的病程较长,且有反复性,入院后须去枕平卧硬板床,保持颈椎平直,可在头部加枕垫使颈部后伸,以增加舒适感。
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病室清洁及床单位的干燥、整洁,调节室温于22-26℃,地板干燥无水。
2. 协助料理日常生活,防止由于行走不稳、眩晕而致的摔倒。
3. 病室有防摔倒设施:地板为防滑材料;厕所有扶手;有助行器等。
4. 症状发作间歇期,下地活动时有人照应。
5. 症状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6. 日常用具尽量为不易破损的材料,避免病人使用时,由于乏力致物品坠地摔坏,刺伤、烫伤皮肤。
7. 维持牵引病人有效效能,改善舒适状态
三、健康指导
(一)、保持正确体位
1. 不要躺在床上、沙发背上看书、看电视,因被迫体位时间过长,颈部肌肉容易疲劳,易造成颈部静立性劳损。
2. 晚上枕头要低,不能太高,高枕容易造成颈部的被动前屈位,影响椎动脉供血、导致颈部肌肉疲劳。
3. 低头的活尽量少干,如:打牌、打麻将、打毛衣、包饺子、绣十字绣、玩电脑等。
4. 从事低头工作者应每隔半个小时改变一下体位,以使颈部肌肉的紧张度得到及时调整。
5. 坐汽车不能睡觉,以防急刹车时造成伤害。
(二) 、颈椎病的饮食指导:
由于颈椎病是椎体增生、骨质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颈椎病患者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 族、维生素C 和维生素E 的饮食为
主。其中钙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鱼、猪尾骨、黄豆、黑豆等含量为多。蛋白质也是形成韧带、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维生素B 、E 则可缓解疼痛。解除疲劳。另外,如颈椎病属湿热阻滞经络者,应多吃些葛根、苦瓜、丝瓜等清热解肌通络的果菜;如属寒湿阻滞经络者,应多吃些狗肉、羊肉 。
四、护理评价
1. 病人不舒适的症状是否减轻。
2. 病人是否得到了较全面的照顾。
3. 病人是否出现由于不舒适引起的并发症。
4. 病人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痰鸣音。
5. 病人伤口引流是否通畅。
6. 病人颈部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