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86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会正确口算、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2. 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细致观察、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3捆零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1. 出示情境图。
师:快乐的大课间开始啦!同学们看——
课件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2. 找信息,提问题。
(1)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二(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
(2)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课件出示数学问题:二(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简洁明了,方便学生提取,并利用该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3. 列式并理解算式的意义。
(1)师: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4种情况及对应处理方案:
预设①
生:12+12+12或3个12相加或12+12+12=36
师:你想到了3个12相加。还可以怎样列式?
师:了不起,把结果都算出来了。你想到了用加法来算。还可以怎样列式?
预设②
生:12×3或3×12或12×3、3×12
师:(出现12×3),我把它记下来。
(出现3×12),我们也可以写成12×3。板书:12×3
(出现12×3、3×12),都可以。板书:12×3
预设③
生:12×3=36
师:好厉害!把结果都算出来了。我先把算式记下来。
预设④
生:12+12+12,写成乘法是12×3
师:好!我把它记下来。板书:12×3
(2)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2种情况及对应处理方案:
预设①
生:因为是3组,每组12人。
师:恩。谁还想说说?
预设②
生:因为是3个12相加。
师:说的好。12×3在这里就表示3个12相加。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12×3的意义”这一环节,一是利于学生思考“3个12怎么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下面学生口算12×3打基础。】
二、自主探索12×3的计算方法。
1. 初步交流计算方法。
(1)师:12×3这样的题咱们以前没学过,你会算吗?
生(一部分):会!
(2)师:有同学说“会”,那谁想说说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3种情况及对应处理方案:
预设①
生:口算。
师:想到了口算的方法。还有吗?
预设②
生:用竖式。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待会儿试试。
预设③
生:摆小棒。
师:恩,请小棒来帮忙。昨天咱们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就用到了摆小棒的方法。
(3)师:下面仔细听要求:如果摆小棒,就先摆出3个12,再去算一算。如果口算,要把口算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写在练习本上。竖式计算的话,直接把竖式写在练习本上。听明白的点点头。好,开始吧。
2.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算的情况。
(看到部分学生算完后)师:算得快的同学可以用别的方法再试一试,比如摆一摆小棒。
【设计意图:算之前先说“法”,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有选择地、尝试用自己“会”的方法去算12×3,体现分层次的学习。】
3. 交流算法。
⑴展示摆小棒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感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师:下面请摆小棒的同学先来汇报一下,谁愿意到前面来边摆边讲给同学们听。 师:请你来。先摆出3个12,摆在展台上给大家看。
(生1在展台上摆小棒,如下:
师:接下来你是怎么算的呢?
预设1:学生只说不摆。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①3捆是30根,再加上6根是36根。
②1捆是10根,3捆是30根,再加上6根是36根。
③1捆是10根,3捆是30根,成根的是2×3=6根,30+6=36根。
④1捆是10根,3捆就用10×3=30根;还有6根,用2×3=6;30+6=36。预测:在算成捆的小棒时,学生往往不列算式而是直接说结果,原因是看到3捆小棒就想到3个10,3个10就是30。算成根的时,可能会有2种情况:一是1根1根数出来,就是6根;二是算出来:2+2+2=6或2×3=6。
对应处理方案:(找小棒,说算法,总结“法”。)
先根据学生的发言让学生分别找出成捆的和成根的小棒,并说说每一部分小棒怎么算,最后总结算的方法。
①先根据学生表现,对学生“说的情况”进行评价。
②提要求:如果边说边摆,大家就能看的更清楚了。
③操作中,说算法
师:你刚才先说到了30根,在哪?摆这儿给大家看。(指展台上方)
(生1拿出3捆小棒,如下:
能再说说这部分小棒怎么算吗?
生1:1捆是10根,3捆是30根。
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2:10×3=30。
师:解释一下?
生2:1捆10根,3捆用10×3=30。
师:又说到了6根,在哪?指给大家看。
(生指展台上的另一部分小棒,如下图:
)
这部分小棒又怎么算呢?
生1:2+2+2=6或2×3=6
预设2:学生边说边摆。
对应处理方案:先明确方法,后细化算法。
师:大家看清楚啦,他(她)实际是先算的什么样的小棒?(成捆的)
然后又算的——(成根的)
最后再把它们给——(合起来)
师:那我们先来看一下成捆的?能再说说这部分小棒怎么算吗?下面的同学谁有补充?再看成根的,又怎么算?最后再把它们结合起来得36。
评价:你觉得这位同学的方法怎么样?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评价中,加深学生对算法的认识,明确把成捆的和成根的分开算,简便。】
课件演示,进一步明算理、算法。
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摆小棒的过程。先摆出3个12,可以先算——(成捆的),这实际算的是3个——(十),再算——(成根的),这实际算的是3个——(2),最后把它们合在一起,算的就是3个——(12)。
(课件展示如下:)
【设计意图:在汇报算法时,把“摆小棒的方法”放在第一个进行,一是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形象地感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⑵展示口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对应处理方案:
预设1:
10×3=30
2×3=6
30+6=36
对应处理方案:
师:有同学就是这样口算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展示:
10×3=30
2×3=6
30+6=36
师:请这位同学到前面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先用10×3=30,再用2×3=6,最后把它们加起来,30+6=36。
预设2:
12×3=36(口算,但没写口算过程)
对应处理方案:
师:下面我们再请用口算方法的同学来汇报一下。看这个同学直接口算出了结果。老师特别好奇,你是怎样口算出36这个结果的?
生1:2×3=6
1×3=3
合起来就是36。
教师板书:
1×3=3
2×3=6
师:对他的这种算法,谁还有补充?
生2:是10×3=30。
师:哦,10在哪里?
生2:十位上的1就代表1个10。
师完善板书:10×3=30
师:怎样得到36呢?
生3:30+6=36。
预设3:
12×3=36(是通过摆小棒算出的结果,但是没有记录算的过程。)
预测:学生可能会在脑子里边想摆小棒的过程,边说算法。这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及时引导,随机板书。
生:1捆是10根,3捆就是30根。
师:3捆小棒怎么算?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3个2根,就用2×3=6。30+6=36。
⑶找口算方法和摆小棒的方法之间的联系,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课件出示摆小棒的方法和口算方法。)
师边指屏幕边说:有同学用摆小棒的方法,有同学用口算的方法。其实这两种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
师:说完的坐端正。谁愿意到前面来边指边讲给大家听。
预设:学生汇报的情况可能会出现两种:由图到式或由式到图。
预设1:由式到图
生:“10”指一捆10根,“3”指3捆,10×3=30(指算式)算的就是这3捆小棒(指小棒)。
2×3=6(指算式),算的是3个2(指小棒)。
30+6=36(指算式),把两部分合起来(指小棒)。
预设2:由图到式
生:1捆小棒是10根,3捆小棒就用10×3=30。1份小棒是2根,3份就用
2×3=6,最后把它们加起来就是30+6=36。
师逐个指屏幕上的算式,让学生用手势圈出对应的小棒。(具体如下)
师:讲的太棒了!下面我们一起静静地看一看。
师:10×3算的是哪一部分?伸出你的小手在小棒图上圈一圈。
师:2×3呢?圈一圈。
师:30+6呢?(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把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算理的理解放在“找口算方法与摆小棒的方法之间的联系”这一环节中进行,一是使学生自觉建立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从直观形象的小棒图中找到口算方法的道理。在教学时,分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同桌间的互动交流,二是学生个体展示,三是师生合作,学生手势圈图,使学生把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算理的理解直观、形象地印在大脑里。】
⑷展示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下面,我们再请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来说说是怎么算的?
展示学生竖式,并让学生说算法。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说一说。
预设:学生可能会直接计算,也可能会在脑子里面想象小棒图计算。
预设1:直接进行竖式计算。
生:先算2×3得6,再算1×3=3。
预设2:想象小棒图计算。
生:3个2根就用2×3=6,3个10根就是30,把3写在十位上。
师:你真了不起,能从竖式中找到3个2,那3个10在哪呢?
生:十位上。
师:十位上的1就代表1个——
生:十。
师:算3个十,我们就用3去乘十位上的1。
【设计意图: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交给学生来讲解,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做到了学生会的教师不讲。】
⑸找笔算方法和摆小棒的方法之间的联系,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用竖式计算的算理。 方案1:学生只说竖式计算的方法,没有结合小棒图理解竖式,教师这样处理。
师: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摆小棒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我来圈竖式中的一个数,你来找一找它算的是小棒图的哪一部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找给大家看?
(师说数,生拿教杆圈小棒图。)
方案2:学生借助小棒图理解了竖式的算法,教师这样处理。
师:刚才这位同学已经发现了小棒图与竖式之间的联系。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找一找。我来圈竖式中的一个数,你来找一找它算的是小棒图的哪一部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找给大家看?
(师说数,生拿教杆圈小棒图。)
【设计意图: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算理的理解,采用了“小步子”的方式来进行,即师生合作找出竖式计算方法与摆小棒的方法之间的联系。原因是:竖式计算算理的理解不像口算时那么直接、明了,竖式计算本身是把各部分计算的结果揉合在一起的,所以借助小棒图,并采用小步子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直观、清楚、深刻地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4.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用竖式来计算12×3,你说我写。
师:先算„„
生(齐):2乘3得6。
师:对,用3去乘个位上的2。板书:(在竖式上加箭头)
师:得6,6写哪儿?
生(齐):个位。
师:为什么写个位上啊?
生1:个位对齐。
生2:都是个位数。
师:大家的意思我听明白了。
(边指板书边说)用3去乘个位上的2,也就是去乘2个一,得到的是6个„„
生(齐):一。
师:对,所以把6写在个位上。
师:再算„„
生(齐):1×3。
师:对,用3去乘十位上的1。板书:(在竖式上加箭头。)
师:得„„
生(齐):3。
师:3写哪儿?
生(齐):十位上。
(师板书:)
师:为什么写十位上呢?
生1:十位上的“1”是1个十,1个十乘3,得30,所以3写十位上。
师:说的不错。十位上的“1”就代表1个„„
生(齐):十。
师:1个十乘3,得3个十,所以3写十位上。
师:谁还想说一说?
生2:十位上的“1”就是1个十,1个十乘3,得3个十,所以3写十位上。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来算,得到12×3的结果都是——
生(齐):36。
师:看来,二(2)班跳舞的一共有36人。板书:=36(人)
三、初步练习。
师:竖式计算是咱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你会用竖式计算它吗?(课件出示:32×3)
生(齐):会!
师:写在练习本上,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师:算完的同学仔细检查,看谁检查的最认真。(注意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习惯。)
师:检查完的坐端正。下面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样算的?
板演的学生:2乘3得6,3乘3得9,得96。
师:对,我们要用3分别去乘个位上的2、十位上的3。
师边指板书边说:观察我们用竖式计算的这两道乘法题目,它们和咱们以前所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一位数乘一位数,今天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对,咱们今天学习的就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
【设计意图:两位数乘一位数12×3的竖式计算的算法教学,仍是师生合作完成,采用“生说师写”的方式,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更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得数的处理上,通过设置两个关键性的问题“6为什么写个位上?”“3为什么写十位上?”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竖式计算的道理,再通巩固练习环节,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四、总结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师:根据你刚才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经验,你觉得在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数位对齐。
师:是啊,相同数位要对齐。用哪一位乘就把积写到那一位下面。
师: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们都是从哪位乘起的?
生(齐):个位。
师:对,从个位乘起。
师:我们要用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
师边指板书,边说: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们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教师再做梳理,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做到了算法的提升和概括。】
五、巩固练习。
1. 变式练习。
竖式计算:4×21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它吗?谁有好办法?
生:4×21和21×4的得数是一样的。
师: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去算21×4,大家看,这样4和21就——
课件出示:
生:换位置了。
师:对呀,我们可以交换因数的位置去乘。在列竖式计算时,一般把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下面请你用竖式计算,写在练习本上。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展示学生作业,并评价。
2.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出示:)
师:一个水杯4元,要买11个水杯需要花多少钱?
先写横式,再列竖式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
师:大家算的和他一样吗?
生(齐):一样。
师:得数中有两个“4”,这两个“4”的意思一样吗?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六、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谁想说说你有哪些收获?指名说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了解学生知识、方法、情感等各方面的收获。】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86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会正确口算、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2. 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细致观察、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3捆零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1. 出示情境图。
师:快乐的大课间开始啦!同学们看——
课件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2. 找信息,提问题。
(1)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二(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
(2)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课件出示数学问题:二(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简洁明了,方便学生提取,并利用该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3. 列式并理解算式的意义。
(1)师: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4种情况及对应处理方案:
预设①
生:12+12+12或3个12相加或12+12+12=36
师:你想到了3个12相加。还可以怎样列式?
师:了不起,把结果都算出来了。你想到了用加法来算。还可以怎样列式?
预设②
生:12×3或3×12或12×3、3×12
师:(出现12×3),我把它记下来。
(出现3×12),我们也可以写成12×3。板书:12×3
(出现12×3、3×12),都可以。板书:12×3
预设③
生:12×3=36
师:好厉害!把结果都算出来了。我先把算式记下来。
预设④
生:12+12+12,写成乘法是12×3
师:好!我把它记下来。板书:12×3
(2)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2种情况及对应处理方案:
预设①
生:因为是3组,每组12人。
师:恩。谁还想说说?
预设②
生:因为是3个12相加。
师:说的好。12×3在这里就表示3个12相加。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12×3的意义”这一环节,一是利于学生思考“3个12怎么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下面学生口算12×3打基础。】
二、自主探索12×3的计算方法。
1. 初步交流计算方法。
(1)师:12×3这样的题咱们以前没学过,你会算吗?
生(一部分):会!
(2)师:有同学说“会”,那谁想说说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3种情况及对应处理方案:
预设①
生:口算。
师:想到了口算的方法。还有吗?
预设②
生:用竖式。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待会儿试试。
预设③
生:摆小棒。
师:恩,请小棒来帮忙。昨天咱们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就用到了摆小棒的方法。
(3)师:下面仔细听要求:如果摆小棒,就先摆出3个12,再去算一算。如果口算,要把口算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写在练习本上。竖式计算的话,直接把竖式写在练习本上。听明白的点点头。好,开始吧。
2.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算的情况。
(看到部分学生算完后)师:算得快的同学可以用别的方法再试一试,比如摆一摆小棒。
【设计意图:算之前先说“法”,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有选择地、尝试用自己“会”的方法去算12×3,体现分层次的学习。】
3. 交流算法。
⑴展示摆小棒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感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师:下面请摆小棒的同学先来汇报一下,谁愿意到前面来边摆边讲给同学们听。 师:请你来。先摆出3个12,摆在展台上给大家看。
(生1在展台上摆小棒,如下:
师:接下来你是怎么算的呢?
预设1:学生只说不摆。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①3捆是30根,再加上6根是36根。
②1捆是10根,3捆是30根,再加上6根是36根。
③1捆是10根,3捆是30根,成根的是2×3=6根,30+6=36根。
④1捆是10根,3捆就用10×3=30根;还有6根,用2×3=6;30+6=36。预测:在算成捆的小棒时,学生往往不列算式而是直接说结果,原因是看到3捆小棒就想到3个10,3个10就是30。算成根的时,可能会有2种情况:一是1根1根数出来,就是6根;二是算出来:2+2+2=6或2×3=6。
对应处理方案:(找小棒,说算法,总结“法”。)
先根据学生的发言让学生分别找出成捆的和成根的小棒,并说说每一部分小棒怎么算,最后总结算的方法。
①先根据学生表现,对学生“说的情况”进行评价。
②提要求:如果边说边摆,大家就能看的更清楚了。
③操作中,说算法
师:你刚才先说到了30根,在哪?摆这儿给大家看。(指展台上方)
(生1拿出3捆小棒,如下:
能再说说这部分小棒怎么算吗?
生1:1捆是10根,3捆是30根。
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2:10×3=30。
师:解释一下?
生2:1捆10根,3捆用10×3=30。
师:又说到了6根,在哪?指给大家看。
(生指展台上的另一部分小棒,如下图:
)
这部分小棒又怎么算呢?
生1:2+2+2=6或2×3=6
预设2:学生边说边摆。
对应处理方案:先明确方法,后细化算法。
师:大家看清楚啦,他(她)实际是先算的什么样的小棒?(成捆的)
然后又算的——(成根的)
最后再把它们给——(合起来)
师:那我们先来看一下成捆的?能再说说这部分小棒怎么算吗?下面的同学谁有补充?再看成根的,又怎么算?最后再把它们结合起来得36。
评价:你觉得这位同学的方法怎么样?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评价中,加深学生对算法的认识,明确把成捆的和成根的分开算,简便。】
课件演示,进一步明算理、算法。
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摆小棒的过程。先摆出3个12,可以先算——(成捆的),这实际算的是3个——(十),再算——(成根的),这实际算的是3个——(2),最后把它们合在一起,算的就是3个——(12)。
(课件展示如下:)
【设计意图:在汇报算法时,把“摆小棒的方法”放在第一个进行,一是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形象地感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⑵展示口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对应处理方案:
预设1:
10×3=30
2×3=6
30+6=36
对应处理方案:
师:有同学就是这样口算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展示:
10×3=30
2×3=6
30+6=36
师:请这位同学到前面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先用10×3=30,再用2×3=6,最后把它们加起来,30+6=36。
预设2:
12×3=36(口算,但没写口算过程)
对应处理方案:
师:下面我们再请用口算方法的同学来汇报一下。看这个同学直接口算出了结果。老师特别好奇,你是怎样口算出36这个结果的?
生1:2×3=6
1×3=3
合起来就是36。
教师板书:
1×3=3
2×3=6
师:对他的这种算法,谁还有补充?
生2:是10×3=30。
师:哦,10在哪里?
生2:十位上的1就代表1个10。
师完善板书:10×3=30
师:怎样得到36呢?
生3:30+6=36。
预设3:
12×3=36(是通过摆小棒算出的结果,但是没有记录算的过程。)
预测:学生可能会在脑子里边想摆小棒的过程,边说算法。这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及时引导,随机板书。
生:1捆是10根,3捆就是30根。
师:3捆小棒怎么算?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3个2根,就用2×3=6。30+6=36。
⑶找口算方法和摆小棒的方法之间的联系,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课件出示摆小棒的方法和口算方法。)
师边指屏幕边说:有同学用摆小棒的方法,有同学用口算的方法。其实这两种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
师:说完的坐端正。谁愿意到前面来边指边讲给大家听。
预设:学生汇报的情况可能会出现两种:由图到式或由式到图。
预设1:由式到图
生:“10”指一捆10根,“3”指3捆,10×3=30(指算式)算的就是这3捆小棒(指小棒)。
2×3=6(指算式),算的是3个2(指小棒)。
30+6=36(指算式),把两部分合起来(指小棒)。
预设2:由图到式
生:1捆小棒是10根,3捆小棒就用10×3=30。1份小棒是2根,3份就用
2×3=6,最后把它们加起来就是30+6=36。
师逐个指屏幕上的算式,让学生用手势圈出对应的小棒。(具体如下)
师:讲的太棒了!下面我们一起静静地看一看。
师:10×3算的是哪一部分?伸出你的小手在小棒图上圈一圈。
师:2×3呢?圈一圈。
师:30+6呢?(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把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算理的理解放在“找口算方法与摆小棒的方法之间的联系”这一环节中进行,一是使学生自觉建立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从直观形象的小棒图中找到口算方法的道理。在教学时,分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同桌间的互动交流,二是学生个体展示,三是师生合作,学生手势圈图,使学生把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算理的理解直观、形象地印在大脑里。】
⑷展示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下面,我们再请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来说说是怎么算的?
展示学生竖式,并让学生说算法。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说一说。
预设:学生可能会直接计算,也可能会在脑子里面想象小棒图计算。
预设1:直接进行竖式计算。
生:先算2×3得6,再算1×3=3。
预设2:想象小棒图计算。
生:3个2根就用2×3=6,3个10根就是30,把3写在十位上。
师:你真了不起,能从竖式中找到3个2,那3个10在哪呢?
生:十位上。
师:十位上的1就代表1个——
生:十。
师:算3个十,我们就用3去乘十位上的1。
【设计意图: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交给学生来讲解,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做到了学生会的教师不讲。】
⑸找笔算方法和摆小棒的方法之间的联系,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用竖式计算的算理。 方案1:学生只说竖式计算的方法,没有结合小棒图理解竖式,教师这样处理。
师: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摆小棒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我来圈竖式中的一个数,你来找一找它算的是小棒图的哪一部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找给大家看?
(师说数,生拿教杆圈小棒图。)
方案2:学生借助小棒图理解了竖式的算法,教师这样处理。
师:刚才这位同学已经发现了小棒图与竖式之间的联系。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找一找。我来圈竖式中的一个数,你来找一找它算的是小棒图的哪一部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找给大家看?
(师说数,生拿教杆圈小棒图。)
【设计意图: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算理的理解,采用了“小步子”的方式来进行,即师生合作找出竖式计算方法与摆小棒的方法之间的联系。原因是:竖式计算算理的理解不像口算时那么直接、明了,竖式计算本身是把各部分计算的结果揉合在一起的,所以借助小棒图,并采用小步子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直观、清楚、深刻地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4.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用竖式来计算12×3,你说我写。
师:先算„„
生(齐):2乘3得6。
师:对,用3去乘个位上的2。板书:(在竖式上加箭头)
师:得6,6写哪儿?
生(齐):个位。
师:为什么写个位上啊?
生1:个位对齐。
生2:都是个位数。
师:大家的意思我听明白了。
(边指板书边说)用3去乘个位上的2,也就是去乘2个一,得到的是6个„„
生(齐):一。
师:对,所以把6写在个位上。
师:再算„„
生(齐):1×3。
师:对,用3去乘十位上的1。板书:(在竖式上加箭头。)
师:得„„
生(齐):3。
师:3写哪儿?
生(齐):十位上。
(师板书:)
师:为什么写十位上呢?
生1:十位上的“1”是1个十,1个十乘3,得30,所以3写十位上。
师:说的不错。十位上的“1”就代表1个„„
生(齐):十。
师:1个十乘3,得3个十,所以3写十位上。
师:谁还想说一说?
生2:十位上的“1”就是1个十,1个十乘3,得3个十,所以3写十位上。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来算,得到12×3的结果都是——
生(齐):36。
师:看来,二(2)班跳舞的一共有36人。板书:=36(人)
三、初步练习。
师:竖式计算是咱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你会用竖式计算它吗?(课件出示:32×3)
生(齐):会!
师:写在练习本上,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师:算完的同学仔细检查,看谁检查的最认真。(注意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习惯。)
师:检查完的坐端正。下面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样算的?
板演的学生:2乘3得6,3乘3得9,得96。
师:对,我们要用3分别去乘个位上的2、十位上的3。
师边指板书边说:观察我们用竖式计算的这两道乘法题目,它们和咱们以前所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一位数乘一位数,今天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对,咱们今天学习的就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
【设计意图:两位数乘一位数12×3的竖式计算的算法教学,仍是师生合作完成,采用“生说师写”的方式,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更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得数的处理上,通过设置两个关键性的问题“6为什么写个位上?”“3为什么写十位上?”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竖式计算的道理,再通巩固练习环节,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四、总结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师:根据你刚才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经验,你觉得在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数位对齐。
师:是啊,相同数位要对齐。用哪一位乘就把积写到那一位下面。
师: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们都是从哪位乘起的?
生(齐):个位。
师:对,从个位乘起。
师:我们要用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
师边指板书,边说: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们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教师再做梳理,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做到了算法的提升和概括。】
五、巩固练习。
1. 变式练习。
竖式计算:4×21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它吗?谁有好办法?
生:4×21和21×4的得数是一样的。
师: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去算21×4,大家看,这样4和21就——
课件出示:
生:换位置了。
师:对呀,我们可以交换因数的位置去乘。在列竖式计算时,一般把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下面请你用竖式计算,写在练习本上。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展示学生作业,并评价。
2.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出示:)
师:一个水杯4元,要买11个水杯需要花多少钱?
先写横式,再列竖式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
师:大家算的和他一样吗?
生(齐):一样。
师:得数中有两个“4”,这两个“4”的意思一样吗?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六、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谁想说说你有哪些收获?指名说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了解学生知识、方法、情感等各方面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