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教案 1

《蝶恋花》 柳 永

学习目标

1.品味柳永词语言上的特点。

2.理解词中的“春愁”所表现的情感。

3.领悟和学习词中蕴涵的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

教学过程

结合ppt 中的第一页1、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但柳永在《鹤冲天》中写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诗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2、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3、因词引发战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4、以词唱合:生活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以对柳永的认识,来引入课文的学习。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伫zh ù 黯àn 阑l án

2、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并结合下文的注释,理解本词的理解。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长久地倚靠着(栏杆)伫立在高楼上,细细的微风(拂面),极目远望(春天景色),(触发了)相思之情,沮丧忧愁的心情萌生在天边。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碧绿的青草(掩映)在夕阳余晖中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里,没有言语,(因为没

有)谁理解凭靠栏杆(远望时)的心情。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打算不受约束地放任狂纵一次,想要用喝醉酒(来忘却相思),面对着美酒(放声)歌唱,勉强取得欢乐,(可)还是(觉得)没有(什么)趣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了她 (就是)衣带渐渐宽松了消瘦得瘦弱而面色不好,(依旧)始终无怨无悔 。 重点研读

这是一首怀人词。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景抒情,千回百折,构思巧妙。

上片,写登楼伫望,春愁油然而生。用倚楼、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高,极目遥远。“伫倚”,可见其凭栏之久,情怀之深。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不说“春愁”生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产生,不入俗套,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

“草色”句,写主人公所见之景。“无言”句,既是徒然“伫倚”的感慨,也是不见伊人的叹息。“无言”二字,胜千言万语,似有无穷无尽思绪难于言表。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痛饮狂歌,强作欢乐而仍觉“无味”;最终愿意为“春愁”憔悴无悔,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拟把”三句,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是强作欢乐,仍觉“无味”,即无聊和空虚。可见春愁浓深、刻骨,无法排遣。

“衣带”两句,以健笔写柔情。“终不悔”,表现主人公坚毅性格与执著的态度,使词境升华。至此,作者才透露“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挥之不去,是因为他不想摆脱这种“春愁”,甚至心甘情愿被“春愁”折磨,即使憔悴伶仃,也决不后悔。近代学者王国维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之第二境。”另外两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课文总结:

这首词,妙在紧扣“春愁”,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字里行间透露一些消息,曲径通幽,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给人荡气回肠的感觉,有很强的感染力。词中最能表现主人公主要情绪的词语就是“春愁”。表现愁苦无法排遣的句子是:“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词中表现了主人公对思念无怨无悔的句子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人常常借景抒情。词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及其表达作用是:“伫倚危楼风细细”,以美景衬托孤寂之春愁。“草色烟光残照里”,渲染孤寂忧愁之氛围。 全词成功地刻画一个情深志坚的男子形象,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尤其是最后两句,画龙点睛地揭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

作业布置:欣赏柳永的《八声甘州》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翻译: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蝶恋花》 柳 永

学习目标

1.品味柳永词语言上的特点。

2.理解词中的“春愁”所表现的情感。

3.领悟和学习词中蕴涵的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

教学过程

结合ppt 中的第一页1、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但柳永在《鹤冲天》中写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诗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2、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3、因词引发战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4、以词唱合:生活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以对柳永的认识,来引入课文的学习。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伫zh ù 黯àn 阑l án

2、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并结合下文的注释,理解本词的理解。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长久地倚靠着(栏杆)伫立在高楼上,细细的微风(拂面),极目远望(春天景色),(触发了)相思之情,沮丧忧愁的心情萌生在天边。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碧绿的青草(掩映)在夕阳余晖中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里,没有言语,(因为没

有)谁理解凭靠栏杆(远望时)的心情。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打算不受约束地放任狂纵一次,想要用喝醉酒(来忘却相思),面对着美酒(放声)歌唱,勉强取得欢乐,(可)还是(觉得)没有(什么)趣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了她 (就是)衣带渐渐宽松了消瘦得瘦弱而面色不好,(依旧)始终无怨无悔 。 重点研读

这是一首怀人词。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景抒情,千回百折,构思巧妙。

上片,写登楼伫望,春愁油然而生。用倚楼、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高,极目遥远。“伫倚”,可见其凭栏之久,情怀之深。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不说“春愁”生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产生,不入俗套,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

“草色”句,写主人公所见之景。“无言”句,既是徒然“伫倚”的感慨,也是不见伊人的叹息。“无言”二字,胜千言万语,似有无穷无尽思绪难于言表。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痛饮狂歌,强作欢乐而仍觉“无味”;最终愿意为“春愁”憔悴无悔,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拟把”三句,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是强作欢乐,仍觉“无味”,即无聊和空虚。可见春愁浓深、刻骨,无法排遣。

“衣带”两句,以健笔写柔情。“终不悔”,表现主人公坚毅性格与执著的态度,使词境升华。至此,作者才透露“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挥之不去,是因为他不想摆脱这种“春愁”,甚至心甘情愿被“春愁”折磨,即使憔悴伶仃,也决不后悔。近代学者王国维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之第二境。”另外两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课文总结:

这首词,妙在紧扣“春愁”,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字里行间透露一些消息,曲径通幽,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给人荡气回肠的感觉,有很强的感染力。词中最能表现主人公主要情绪的词语就是“春愁”。表现愁苦无法排遣的句子是:“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词中表现了主人公对思念无怨无悔的句子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人常常借景抒情。词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及其表达作用是:“伫倚危楼风细细”,以美景衬托孤寂之春愁。“草色烟光残照里”,渲染孤寂忧愁之氛围。 全词成功地刻画一个情深志坚的男子形象,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尤其是最后两句,画龙点睛地揭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

作业布置:欣赏柳永的《八声甘州》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翻译: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相关文章

  •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文重叶
  • <蝶恋花 答李淑一>教案 一.揭开题目: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学习<生命>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蝶恋花 答李淑一>,我们一起来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释词 以前见过这样的文学样式吗?这叫"词&qu ...查看


  • 蝶恋花的教案
  •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教学目标: 1.体会全词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的风格. 2.学习本词欲扬先抑的写景手法. 3.鉴赏本词工笔描摹式的抒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词欲扬先抑的写景手法. 2.鉴赏本词工笔描摹式的抒情. 教学难点: ...查看


  • 蝶恋花_答李淑一教案2
  • 蝶恋花 答李淑一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会写1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用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抒发的革命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情操. 3.学习双关和引用神话的写法. 4.能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品味重点词句,感悟 ...查看


  • (苏教版)[蝶恋花](晏殊)教案(网友来稿)
  • 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 教学目标: 1. 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 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课时:1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 ...查看


  • 蝶恋花教案
  • <蝶恋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大意,了解有关作者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2. 能理解这首诗的感情色彩,基本掌握本诗的艺术特色与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讲解与检测 1. 听一遍朗读 ...查看


  •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教案
  •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苏轼作品清新婉丽的风格. 2.理解本词借此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 ...查看


  • [青玉案][丑奴儿]教案
  •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赏析词文: 1.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元宵节的盛况 ...查看


  • 大学语文说课教案
  • 教案 课题:<雨霖铃·寒蝉凄切> 时间:2012年12月9日,七.八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 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 b. 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2.能力目标:a. 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 ...查看


  •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3
  •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积累教材上介绍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辨识.归类:使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成功的修辞现象:学生讨论体会选择.锤炼词句的妙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