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代换教学设计(3--1)

数学广角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 何国锋

数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109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和算一算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猜想、分析等过程,从中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解决问题时应找出这个代换的规则。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了解等量代换的方法,会解决类似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现实价值,并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原则与算理,掌握解决等量代换问题的基本方法,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每两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建立可传递的多个等式,从而解决等量代换问题。

教学关键:通过图文并茂、动画演示、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卡片、课件

一、接触问题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

师:在上课之前,我带来了几道智力测试题,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们!

1、甲和乙一样高,乙和丙一样高,甲和丙谁高呢?

2、小聪和小明同样重,小亮比小聪重,小亮和小明谁更重?(生口答。) 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图片描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吗?(《曹冲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的。(播放《曹冲称象》片段) 师:为什么曹冲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生:因为石头和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

师:是呀!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秤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聪明的曹冲就用称石头重量的方法来代换大象的重量,这里蕴含着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叫做等量代换(板书),我们在“代换”的过程中要注意到相等关系的量!等量代换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比如说:1张10元的可以换成2张5元的;1瓶3元的可乐可以换成3瓶1元的矿泉水;花钱买东西、用购物卡上的积分换礼品等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等量代换的有关知识。

4.同时这节课,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神秘的小礼物。猜一猜,什么样的孩子能够得到它们?(可以让学生说)只要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声音洪亮,遵守纪律,老师都可以奖励这个同学所在的大组一颗智慧星,最后可以用智慧星来换小礼物哟,咱们来比一比,哪个大组同学最棒。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二、生成问题 找准代换等量

师:我这儿有几个问题,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开动脑筋,帮帮我,可以吗?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

引导分步看图理解题意。水果店都有什么样的水果呢?(西瓜、苹果)他们各自有多重?首先让我们来称一称西瓜的重量吧!(1个西瓜的重量=4千克砝码的重量,)苹果呢?(板书:1千克的砝码的重量=4个苹果的重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天平平衡的时候,左右两边物体的重量有什么关系呢?【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左右两边的物体的重量“相等”】

两个重量相等的物体,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谁知道?

看来这个问题,得需要老师来帮忙了。可得认真听啊,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等量】当两个物体的重量相等的时候,可以进行互相替换。这就叫等量代换。 师:假设天平上的每个苹果的重量都是一样的,看了图片你们能提出一个问题吗?(板书:一个西瓜的重量=( )个苹果的重量呢?)

学生以前后4个人为一个小组组织讨论,互相说一说。也可以用铅笔在图上画一画,看怎么代换就能知道结果了呢?

小组汇报:怎么想的?(演示:西瓜换苹果的思考过程。)

生1: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 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及时奖励)

生2:因为1千克(1个砝码)和4个苹果的重量相等,4个砝码就和16个苹果一样重,把4个砝码换成16个苹果,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的重量相等。(及时奖励)

生3:我是用算的方法,一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用4乘4就得出1个西瓜与16个苹果一样重。

(及时奖励):你的思路非常清晰,叙述得很完整。还有哪个小组也是用算一算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请你再来说一说。

师小结:根据重量相等曹冲用石头的重量代换了大象的重量,我们借助砝码作为代换的中间量(板书),从而得出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16个苹果的重量。在生活中借助中间量进行等量代换的思想一直应用到现在。要想进行等量代换,一定要找到两个物体的中间量。

师:第一轮比赛结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个小组的得星情况。

三、解决问题 巩固运用等量代换

师:动物园的跷跷板平衡游戏开始了,非常热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左上角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2头羊的重量=1头猪的重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翘翘板是平衡的。)

师:图2问:右上角这幅图又告诉我们什么呢?(4头猪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 师:同学们,两头牛和几只羊站在一起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呢?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2头牛的重量=( )头羊的重量?

生1: 1头猪的重量=2头羊的重量,4头猪的重量=8头羊的重量,

8头羊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16头羊的重量=2头牛的重量。

生2: 4头猪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8头猪的重量=2头牛的重量,

1头猪的重量=2头羊的重量,二八十六,所以16头羊的重量=2头牛的重量。 师小结:根据学生同学们的汇报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开始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往下走,一种是从最后问题入手,一步一步往回走,都分析的很有道理;都得出了同样正确的结果。你们在做题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你认为简便的方法来算。 师:第二轮比赛结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每个小组的得星情况。

四、反思总结问题 提高等量代换能力

五、实践创新问题 灵活应用等量代换

投影出示练习二十四(第111页)第4题

师:新的问题有来了,(左图)问从这幅图上知道了什么信息?(2只鸭的重量=1只鹅的重量)

师:(右图)问从这幅图上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4只鸡的重量比2只鹅的重量轻一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翘翘板倾斜了重的一边会更低)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学生互相交流后回答)

师:谁先来说一说讨论的结果?(请学生汇报并说明想法)

生1:2只鸭=1只鹅,2只鸡

生2:2只鹅的重量=4只鸭的重量,2只鹅的重量 > 4只鸡的重量,所以1只鸭比1只鸡重。

师: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

六、总结全课,集体评价 收获成功的喜悦

1.收获礼品。下面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每个小组的得星情况。第一组„„哪一组得星最多呀?

如果2颗星可以换4个神秘小礼物。每个大组的同学,在你的草稿本上画一画或算一算,看你们大组能得几个小礼物?算对了才能得到礼物哟!(学生活动}。 师:谁来汇报你算的结果,说说你的想法。展示学生的结果。【发奖品】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通过上面的一些活动,我们发现重量相等、价钱相等等等,这些相等的量之间都能进行代换,并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等量代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在以后我们还会陆续学到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学好它,谢谢同学们!)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换一换,你真行。(投影出示练习二十四(第111页)第5题)

1. △+□=240 △=□+□+□ △=( )□=( )

2、○+□=91 △+□=63 △+○=46 ○=( )□=( )△=( )

八、 板书设计: 等量代换

1个西瓜的重量=4千克的砝码 1千克的砝码=4个苹果的重量

﹨ ∕

中间量

1个西瓜的重量=(16)个苹果的重量

4×4=16(个)

数学广角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 何国锋

数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109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和算一算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猜想、分析等过程,从中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解决问题时应找出这个代换的规则。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了解等量代换的方法,会解决类似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现实价值,并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原则与算理,掌握解决等量代换问题的基本方法,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每两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建立可传递的多个等式,从而解决等量代换问题。

教学关键:通过图文并茂、动画演示、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卡片、课件

一、接触问题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

师:在上课之前,我带来了几道智力测试题,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们!

1、甲和乙一样高,乙和丙一样高,甲和丙谁高呢?

2、小聪和小明同样重,小亮比小聪重,小亮和小明谁更重?(生口答。) 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图片描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吗?(《曹冲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的。(播放《曹冲称象》片段) 师:为什么曹冲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生:因为石头和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

师:是呀!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秤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聪明的曹冲就用称石头重量的方法来代换大象的重量,这里蕴含着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叫做等量代换(板书),我们在“代换”的过程中要注意到相等关系的量!等量代换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比如说:1张10元的可以换成2张5元的;1瓶3元的可乐可以换成3瓶1元的矿泉水;花钱买东西、用购物卡上的积分换礼品等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等量代换的有关知识。

4.同时这节课,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神秘的小礼物。猜一猜,什么样的孩子能够得到它们?(可以让学生说)只要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声音洪亮,遵守纪律,老师都可以奖励这个同学所在的大组一颗智慧星,最后可以用智慧星来换小礼物哟,咱们来比一比,哪个大组同学最棒。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二、生成问题 找准代换等量

师:我这儿有几个问题,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开动脑筋,帮帮我,可以吗?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

引导分步看图理解题意。水果店都有什么样的水果呢?(西瓜、苹果)他们各自有多重?首先让我们来称一称西瓜的重量吧!(1个西瓜的重量=4千克砝码的重量,)苹果呢?(板书:1千克的砝码的重量=4个苹果的重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天平平衡的时候,左右两边物体的重量有什么关系呢?【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左右两边的物体的重量“相等”】

两个重量相等的物体,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谁知道?

看来这个问题,得需要老师来帮忙了。可得认真听啊,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等量】当两个物体的重量相等的时候,可以进行互相替换。这就叫等量代换。 师:假设天平上的每个苹果的重量都是一样的,看了图片你们能提出一个问题吗?(板书:一个西瓜的重量=( )个苹果的重量呢?)

学生以前后4个人为一个小组组织讨论,互相说一说。也可以用铅笔在图上画一画,看怎么代换就能知道结果了呢?

小组汇报:怎么想的?(演示:西瓜换苹果的思考过程。)

生1: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 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及时奖励)

生2:因为1千克(1个砝码)和4个苹果的重量相等,4个砝码就和16个苹果一样重,把4个砝码换成16个苹果,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的重量相等。(及时奖励)

生3:我是用算的方法,一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用4乘4就得出1个西瓜与16个苹果一样重。

(及时奖励):你的思路非常清晰,叙述得很完整。还有哪个小组也是用算一算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请你再来说一说。

师小结:根据重量相等曹冲用石头的重量代换了大象的重量,我们借助砝码作为代换的中间量(板书),从而得出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16个苹果的重量。在生活中借助中间量进行等量代换的思想一直应用到现在。要想进行等量代换,一定要找到两个物体的中间量。

师:第一轮比赛结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个小组的得星情况。

三、解决问题 巩固运用等量代换

师:动物园的跷跷板平衡游戏开始了,非常热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左上角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2头羊的重量=1头猪的重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翘翘板是平衡的。)

师:图2问:右上角这幅图又告诉我们什么呢?(4头猪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 师:同学们,两头牛和几只羊站在一起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呢?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2头牛的重量=( )头羊的重量?

生1: 1头猪的重量=2头羊的重量,4头猪的重量=8头羊的重量,

8头羊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16头羊的重量=2头牛的重量。

生2: 4头猪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8头猪的重量=2头牛的重量,

1头猪的重量=2头羊的重量,二八十六,所以16头羊的重量=2头牛的重量。 师小结:根据学生同学们的汇报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开始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往下走,一种是从最后问题入手,一步一步往回走,都分析的很有道理;都得出了同样正确的结果。你们在做题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你认为简便的方法来算。 师:第二轮比赛结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每个小组的得星情况。

四、反思总结问题 提高等量代换能力

五、实践创新问题 灵活应用等量代换

投影出示练习二十四(第111页)第4题

师:新的问题有来了,(左图)问从这幅图上知道了什么信息?(2只鸭的重量=1只鹅的重量)

师:(右图)问从这幅图上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4只鸡的重量比2只鹅的重量轻一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翘翘板倾斜了重的一边会更低)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学生互相交流后回答)

师:谁先来说一说讨论的结果?(请学生汇报并说明想法)

生1:2只鸭=1只鹅,2只鸡

生2:2只鹅的重量=4只鸭的重量,2只鹅的重量 > 4只鸡的重量,所以1只鸭比1只鸡重。

师: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

六、总结全课,集体评价 收获成功的喜悦

1.收获礼品。下面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每个小组的得星情况。第一组„„哪一组得星最多呀?

如果2颗星可以换4个神秘小礼物。每个大组的同学,在你的草稿本上画一画或算一算,看你们大组能得几个小礼物?算对了才能得到礼物哟!(学生活动}。 师:谁来汇报你算的结果,说说你的想法。展示学生的结果。【发奖品】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通过上面的一些活动,我们发现重量相等、价钱相等等等,这些相等的量之间都能进行代换,并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等量代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在以后我们还会陆续学到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学好它,谢谢同学们!)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换一换,你真行。(投影出示练习二十四(第111页)第5题)

1. △+□=240 △=□+□+□ △=( )□=( )

2、○+□=91 △+□=63 △+○=46 ○=( )□=( )△=( )

八、 板书设计: 等量代换

1个西瓜的重量=4千克的砝码 1千克的砝码=4个苹果的重量

﹨ ∕

中间量

1个西瓜的重量=(16)个苹果的重量

4×4=16(个)


相关文章

  • 钢筋代换计算方法
  • 钢筋代换计算方法 钢筋代换验算公式 一. 钢筋代换抗弯承载力(强度)验算: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为: M≤Mu=fyAs(ho-fyAs/2a1fcb) 当砼强度等级超过C50,a1取1.0. 钢筋代换后的截面强 ...查看


  • 钢筋等强度等面积代换
  • 一.用同钢号钢筋代换时,可按钢筋截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称为"等面积代换" .即 AS1=AS2 或 n1×d1²=n2×d2² n2≥n1×d1²÷d2² 式中AS1.AS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总面积和代换后设计钢筋总 ...查看


  • 等量代换教案
  •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刘培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广角第109页的"等量代换"即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能用一个相 ...查看


  • 等量代换-最终教案
  • 教学内容:北京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百花园,第85页<等量代换>.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在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的过程中,体会"中间量"作用, ...查看


  • 钢筋翻样方法及实例 1
  • 钢筋翻样方法及实例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 ...查看


  •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1)
  •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109页例二,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初步学会等量代换的方法,接受等量代换的思想.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 ...查看


  • 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教案1
  •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能力训练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有序 ...查看


  • 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教案
  • 等量代换 教学内容: P109例2及练习二十四第3.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 ...查看


  • 等量代换课例
  •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9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体会等量代换思想在解题 ...查看


热门内容